關鍵報告, 殺人腦可以被預測: 天生壞種, 還是後天養成? 犯罪心理學×神經科學×精神分析, 直擊潛伏在人群中的病態人格 | 誠品線上

關鍵報告, 殺人腦可以被預測: 天生壞種, 還是後天養成? 犯罪心理學×神經科學×精神分析, 直擊潛伏在人群中的病態人格

作者 劉建清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關鍵報告, 殺人腦可以被預測: 天生壞種, 還是後天養成? 犯罪心理學×神經科學×精神分析, 直擊潛伏在人群中的病態人格:本書以犯罪心理學為基礎,透過豐富真實的犯罪案例深入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韓國N號房事件的變態操控、神戶少年分屍的病態快感、美國校園槍擊的血腥復仇……他們的大腦和心理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天生基因?還是錯誤教養?又或者是一段被壓抑的童年創傷?分析犯罪背後的心理成因,一場結合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腦內剖析▎潛入罪惡深淵:解密犯罪者的心理世界你是否曾經好奇,冷血殺手的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變態殺人魔真的天生如此?作者劉建清教授結合多年教學研究與27萬線上學員的真實互動,透過震撼人心的真實案件,抽絲剝繭揭開犯罪心理的真相。從神祕的連環殺手、病態強姦犯,到陰暗的校園霸凌、青春期殺母案,讀者將看到那些「瘋狂之舉」背後,其實藏著精心布局的心理機制。▎犯罪現場背後的心理學與大腦祕密本書的最大魅力在於它不只是說故事,而是用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視角,把每一宗駭人聽聞的案件拆解成一個個心理線索。你會知道「低安靜心率」為什麼成了暴力犯罪的隱形標記,明白ADHD為何讓某些孩子比別人更接近犯罪邊緣。從佛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到現代基因研究,這些理論和科技一同拼湊出犯罪心理的全貌。原來,連環殺手與天才學者的腦部結構,竟然有驚人相似之處!▎犯罪不是命運,而是可以預防的風險本書不只在解釋犯罪,更在教我們如何預防。作者不斷提醒很多犯罪的危險訊號早在成長過程中就已經浮現,例如情緒失控、病態自戀、過度衝動。如果能及早發現,透過教育、心理輔導、甚至正向激勵(例如體育競技的訓練),都可以把那些「潛在的犯罪能量」轉化為建設性的力量。本書不只是心理學的教科書,更是教你保護自己、保護家人,遠離犯罪陰影的生存指南。▎揭開人性黑暗的同時,看見救贖的光本書不只帶你看見人性的黑暗與扭曲,更讓你重新思考:我們是否也擁有潛在的陰影?我們的社會與教育,是否有能力把「危險人格」引向正途?這是一場關於人性、自我與道德的反思之旅。書中的每一個案例,不只是警世,更是一次次對我們人性底線的叩問。▎真實犯罪,比影集更震撼的心理懸疑如果你喜歡《沉默的羔羊》、《犯罪心理》這類心理懸疑劇,那麼本書將讓你愛不釋手。它不是虛構,而是真實世界裡的犯罪心理地圖。這不僅是一本書,更像一扇窗,讓我們看清那些隱藏在人群中的危險靈魂,以及我們該如何與之共處。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劉建清,知名心理學家、心理學系教授。專攻犯罪心理與法律心理領域,曾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訪學。長期致力於犯罪心理學的教學與研究,並擔任多項心理學專業委員會重要職務,活躍於心理與犯罪領域的學術與大眾傳播平臺。同時是線上犯罪心理課程的主講人,並透過影音平臺分享犯罪心理學的專業知識,深受大眾喜愛。出版著作包括《犯罪動機與人格》、《犯罪心理探微》、《犯罪心理分析》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言 天生犯罪人:神經犯罪學的探索與爭議 本能與犯罪:性愛本能與潛意識的驅使 神祕的犯罪情結:愛恨交加的欲望 掠奪性犯罪人:冷血捕食者的進化本性 低安靜心率:預示暴力傾向的生理訊號 青春期犯罪人:狂妄冒險的青春期危機 ADHD:神經發育缺陷與青少年犯罪 校園暴力:壓抑憤怒的瘋狂反撲 高中生弒母:壓抑憤怒的火山爆發 少年的情緒化反抗:自尊極致化與英雄主義迷思 親生母親虐待親生女兒:情感創傷的病態宣洩 犯罪實驗:權力、服從與集體瘋狂 天才的瘋子:反社會人格者的狂歡 強姦:性慾背後的暴力宣洩 戀童癖犯罪者:性慾倒錯的惡魔 怪癖的犯罪人:從隱僻到致命偏執 縱火犯罪人:焚燒內心欲望的極端釋放 測謊技術:看破謊言的心理偵查術 犯罪心理側寫:描繪犯罪者的心理輪廓 投毒者的心理側寫:不動聲色的隱密殺手 復仇的自殺者:同時毀滅他人與自己 目擊證言的可靠性:親眼所見未必真實 溫和偵訊:心理攻防的策略與較量 犯罪風險評估與處置:預知潛在的犯罪者 弒母:潛藏在親情下的精神病態殺機 弒妻七宗罪:嫉妒與病態控制的殺意之源 狂暴的殺人者:家庭暴力的禍根 開膛手傑克:標準的冷血殺手 愛德華大夫:情慾失序與犯罪本能 邦迪:英俊面具下的冷血殺人狂 貓鼠遊戲:高智商、高情商的犯罪 窺探:潛藏於病態人格的極致危機 附錄 犯罪風險:犯罪傾向指數檢測

商品規格

書名 / 關鍵報告, 殺人腦可以被預測: 天生壞種, 還是後天養成? 犯罪心理學×神經科學×精神分析, 直擊潛伏在人群中的病態人格
作者 / 劉建清
簡介 / 關鍵報告, 殺人腦可以被預測: 天生壞種, 還是後天養成? 犯罪心理學×神經科學×精神分析, 直擊潛伏在人群中的病態人格:本書以犯罪心理學為基礎,透過豐富真實的犯罪案例深入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708576
ISBN10 /
EAN / 9786267708576
誠品26碼 / 2682961915005
頁數 / 34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內文 : 天生犯罪人:神經犯罪學的探索與爭議
  我們經常聽人說:某某人天生麗質、冰雪聰明;某某人真是心地善良的好人!同時,我們也可以反向地想一想,有沒有天生陰險、邪惡的壞人呢?
  這就是犯罪心理領域長期以來的一個尖銳的話題:天生犯罪人!
  如果有人說:某某人出生時,彷彿嘴裡含著「子彈」,他的眼神中自然地帶著幾分陰冷、豪橫和戾氣,將來必定對別人帶來凶險,甚至可能就是一個天生的變態狂。
  對此,你相信嗎?
  我們先來看一個典型的例子:一個天生變態狂的真實故事。
  美國當代一位小有成就的生物學家詹姆斯.法隆(James H. Fallon),是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一位教授,是神經科學的權威學者。2005年,他被《華爾街日報》評選為十年來最有成就的神經科學家。
  三十多年來,詹姆斯.法隆利用新的生物技術,即腦電圖與正電子斷層掃描技術(EEG、PET)來研究神經功能異常和精神疾病的關係,如阿茲海默症、精神分裂症的神經機制。後來,他又轉向研究某些殺人犯的極端暴力行為的腦神經機理。經過多年的研究,他發表了很多篇為學術界認可的專業論文,其理論也得到學術界普遍的認同。
  2005年,他以這些科學研究成果為基礎在矽谷創立了三家生物製藥技術公司(研究精神藥物),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也正是在這一年,為了獲得更多的正常對照組的資料,也是出於某種好奇,他檢測了自己家人的腦電圖,包括妻子、兒女、兄弟與自己等六個人的。檢測結果出來,法隆大吃一驚:他自己的腦電圖和殺人犯的腦電圖如出一轍!經過多次檢測後,結果都是一樣的。
  他驚愕地問自己,這是怎麼一回事?難道是自己原先的理論有問題?不會啊,幾十年的資料都支持自己的理論啊!他就問同事:「說實話,你們覺得我是一個不正常的人嗎?」看他問得如此真誠,一個同事回答道:「說實在的,我們一直都覺得你有點像瘋子!不懂人情,我行我素,有時做事很不按牌理出牌!」
  他聽後很是震驚,但還是有些遲疑。他又趕緊回家問他的媽媽:「你覺得我從小到大有哪裡不對勁嗎?」他媽媽說:「有的,有很多地方!比如雖然你在學業上一直非常優秀,但是,從小學到高中,都沒有一個願意與你玩的同伴!因為,你絕大多數時間裡只是關心自己,對別人都是冷冰冰的。」看著他驚愕的表情,他的媽媽給了他一本傳記體小說《離奇凶案》,還說「答案就在其中」!
  這本書記載了一起鮮血淋漓的案件:一個叫莉茲.博登(Lizzie Borden)的女人非常陰險且殘忍地殺害了她的親生父親與繼母。而且,這個家族在400多年的歷史中,演化出兩個分支:一支有較多的血案,被揭露出很多人是殺人犯。殺害父母雙親,兄弟間反目成仇、相互殘殺的事件,幾乎在這個家族的每代人當中都有上演。而另一支,則有較多的拋棄妻兒的流氓惡棍。
  法隆疑惑地問道:這,與我有什麼關係?
  他媽媽說道,這就是你的家族!血腥的康乃爾家族!那個女殺人犯博登實際上就是你的表姐;你的一個父系先輩湯瑪斯.康乃爾也是因為殘忍地殺害父母而被處決的。你的祖輩中就有在「二戰」中夥同手下士兵一起殺害猶太人的,還有強姦修道院修女的!當然,康乃爾大學,常春藤聯盟的康乃爾大學也是你的先輩埃茲拉.康乃爾(Ezra Cornell)與學者懷特(Andrew Dickson White)在西元1865年共同創立的。也就是說,你的家族既是一個血腥的家族,也是一個很有成就的家族!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以犯罪心理學為基礎,透過豐富真實的犯罪案例深入剖析各類犯罪人的心理機制與成因,並結合神經科學、精神分析及行為理論,讓讀者理解犯罪心理的多重面貌。作者強調透過早期辨識如ADHD、低安靜心率等風險指標,以及良好的教育與引導,能有效預防潛在犯罪傾向,將負面特質轉化為正向能量,兼具專業性、實用性。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