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之退隱: 近代中國刑律變動及其思想爭論 | 誠品線上

禮之退隱: 近代中國刑律變動及其思想爭論

作者 成富磊
出版社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禮之退隱: 近代中國刑律變動及其思想爭論:在中國的經典傳統中,有關國家治理體系的核心思想議題為禮法關係。「禮」上通天理下達民情,具有無可置疑的高於「法」的位置。在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在中國的經典傳統中,有關國家治理體系的核心思想議題為禮法關係。「禮」上通天理下達民情,具有無可置疑的高於「法」的位置。在這一視域中,二十世紀初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顯著脈絡是禮教原則從社會各個層面退去,隨之傳統意義上的天理無處安放,民情轉隱。「禮」之退隱的過程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法」的凸顯這麼簡單,其中糾合新的變量是西方異域因素的強勢進入,如果用一個字表述其中蘊含的治理要素,那就是「憲」。清末修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思想文本,其中匯集著古今中外諸多核心治理要素的調適與衝突。本書並非單純對作為「事件」的清末修律進行歷史學的「還原」,而是試圖緊扣中華律典如何一步步走向「看不見中國」這一問題重構清末修律的思想圖景,並進而思考其中展現的「禮」、「法」、「憲」之糾葛。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成富磊 山東東營人,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哲學學院博士後。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政治思想史,並側重於《尚書》學及諸子學之研究。於《復旦學報》、《史林》等發表論文十餘篇。現任東華大學人文學院講師,主要講授課程為中國史學史、歷史文獻學(研究生課程);中國思想史、先秦諸子源流(大學部課程)。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次導論 i第一章 清末修律的思想背景一 「明刑弼教」:傳統中國的禮法理想 1二 「申韓墜緒」:西方法學知識在清末的認知與傳播 10第二章 立憲的始基:邁向制度同一性一 「仿行憲政」與禮法調適:清末修律宗旨演變考 23二 過渡之用:《大清現行刑律》的編訂 43第三章 禮律分離:邊界與輕重一 邊界:刪除比附的禮義問題 55二 輕與重:簽注視野中的《大清刑律草案》 73第四章 禮憲之爭:尊親條文的依次退去一 「舊律之義新律之體」:勞乃宣的意見 97二 法的辛亥之變 122結語:禮、法、憲 143後記 147參考文獻1 49

商品規格

書名 / 禮之退隱: 近代中國刑律變動及其思想爭論
作者 / 成富磊
簡介 / 禮之退隱: 近代中國刑律變動及其思想爭論:在中國的經典傳統中,有關國家治理體系的核心思想議題為禮法關係。「禮」上通天理下達民情,具有無可置疑的高於「法」的位置。在
出版社 /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4966103
ISBN10 /
EAN / 9789864966103
誠品26碼 / 2682951539006
頁數 / 184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4*17*1
級別 / N:無
重量(g) / 350

試閱文字

內文 : 在中國的經典傳統中,有關國家治理體系的核心思想議題為禮法關係。「禮」上通天理下達民情,具有無可置疑的高於「法」的位置。在這一視域中,二十世紀初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顯著脈絡是禮教原則從社會各個層面退去,隨之傳統意義上的天理無處安放,民情轉隱。「禮」之退隱的過程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法」的凸顯這麼簡單,其中糾合新的變量是西方異域因素的強勢進入,如果用一個字表述其中蘊含的治理要素,那就是「憲」。清末修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思想文本,其中匯集著古今中外諸多核心治理要素的調適與衝突。本書並非單純對作為「事件」的清末修律進行歷史學的「還原」,而是試圖緊扣中華律典如何一步步走向「看不見中國」這一問題重構清末修律的思想圖景,並進而思考其中展現的「禮」、「法」、「憲」之糾葛。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關注清末法律如何一步步走向西化,經歷了怎樣的思想預設,並進而思考其中展現的問題。透過豐富史料與嚴謹的論證,呈現傳統禮教與現代刑律的調和。透過本書,能夠理解「禮」與「法」的消長如何影響與塑造中國的社會秩序,重新建構清末修律的思想圖景,審視「禮」、「法」、「憲」三者的關聯。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