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經濟學: 歐美、拉美與未來世界
作者 | 馮建三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國際政治經濟學: 歐美、拉美與未來世界:歐美資本主義的勝利與失敗古巴活潑奔放的文化風貌及體育、教育與醫療保健的成績委內瑞拉的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挑戰馮建三教授作品政 |
作者 | 馮建三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國際政治經濟學: 歐美、拉美與未來世界:歐美資本主義的勝利與失敗古巴活潑奔放的文化風貌及體育、教育與醫療保健的成績委內瑞拉的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挑戰馮建三教授作品政 |
內容簡介 歐美資本主義的勝利與失敗 古巴活潑奔放的文化風貌及體育、教育與醫療保健的成績 委內瑞拉的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挑戰 馮建三教授作品 政治經濟學的思考架構 開展國際視野 思索公民不受傳播科技主宰的未來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作者自1991至2025年間所發表的兩百多篇作品,內容涵蓋三個部分:歐美、拉美與未來世界。 論及世界的政治經濟體系,一是資本主義,二是社會主義。 自由貿易資本主義一向以美國馬首是瞻,在2008年金融風暴的衝擊下,更暴露了其矛盾與殘酷。這場危機並非偶發,而早在1960年代即已埋下伏筆。正如克萊恩所說,這是一場精心策畫的「災難資本主義」實驗。推動新自由主義經濟路線的政商集團,藉由自由貿易協定、削弱關稅與國家干預,將權力與資源集中在極少數人手中。這種「自由」,其實是槍口下的強制。 然而,全球的反思也隨之興起。受害最早也最深的拉丁美洲,由查維茲領軍,在2005年提出「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的經濟政策,「要讓每個國家提供自己最擅長生?的東西,換取自己最需要的東西,不受全球行情左右」。 本書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檢視國際地理空間與權力秩序如何互為因果,透過記錄與分析歐洲(包括俄羅斯與烏克蘭)、美國、古巴、委內瑞拉,BBC、《紐約時報》、《衛報》、《經濟學人》等與另類傳播的實例,揭示我們所忽視的國際動態與主流價值的裂縫。若希望閱聽人成為具備判斷力與行動力的公民,思考傳播科技的市場機制與規範是必須的,讓公共利益在全球資訊流通的浪潮中挺身而出,在地的聲音不遭吞噬,開啟另一種可能的未來。
作者介紹 姓名:馮建三政大新聞系學士、碩士,英國李斯特(Leicester)大學博士,任教政大,曾主編《臺灣社會研究季刊》、《新聞學研究》與《傳播、文化與政治》。著《台灣媒介一百年:國家、政黨、社會運動》、《傳播政治經濟學、台灣社會與兩岸關係》、《國際政治經濟學:歐美、拉美與未來世界》、《新聞傳播‧兩岸關係與美利堅》等九本,(合)譯《傳媒‧市場與民主》等十八本。相關著作:《傳播政治經濟學、台灣社會與兩岸關係》《台灣媒介一百年:國家、政黨、社會運動》
產品目錄 =本書目錄=第一章 歐美資本主義的勝利與失敗資本主義的誕生及其改革美國媒介在自由中完成宣傳英國媒介的「有權無責」回應英美的霸權歐洲是希望,也是局限北約將歐洲帶入戰爭暖化會毀滅人類文明嗎?第二章 活潑的古巴人 進步的人文表現卡斯楚與格瓦拉台灣與古巴美國的覬覦與霸凌古巴的堅定與成就古巴的生化醫療表現第三章 委內瑞拉的世界小姐與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委內瑞拉新聞 真假虛實朝野左右較勁 美國的角色委內瑞拉堅韌 有退有進拉美粉紅浪潮的崛起、受挫,再起第四章 未來世界與另一種知識研究文化研究經濟研究政治研究新社會研究新社會的人
書名 / | 國際政治經濟學: 歐美、拉美與未來世界 |
---|---|
作者 / | 馮建三 |
簡介 / | 國際政治經濟學: 歐美、拉美與未來世界:歐美資本主義的勝利與失敗古巴活潑奔放的文化風貌及體育、教育與醫療保健的成績委內瑞拉的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挑戰馮建三教授作品政 |
出版社 /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ISBN13 / | 9786263108677 |
ISBN10 / | |
EAN / | 9786263108677 |
誠品26碼 / | 2682925781004 |
頁數 / | 640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自序〈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百多年前,追逐市場、西方資本集團你爭我奪,再以巴爾幹半島突發的行刺事件,引爆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戰),催生了蘇聯。
日本侵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戰)與蘇聯因素,先有蔣介石領導抗日,後使台灣脫離殖民而回歸中華民國;再過四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中華民國轉進台澎金馬,兩岸分治至今。
美國精心製造美元霸權逾半世紀、領銜催生符合資本律令的自由貿易四十餘年之後,服務業蓬勃而製造業疲弱、貿易與政府赤字累積龐大、超高軍事支出、貧富差距有增無已,遂有川普(D. Trump)第二度當選總統。
川普的美國會終結自由貿易嗎?川普不再數落他國專制,美國與中國大陸及與俄羅斯的關係會改變嗎?會危及美元霸權嗎?「川普求習近平,視台灣如桌上的筆尖」,這對分治的兩岸,有特別意義嗎?
自由好名聲 常遭濫用
「自由自由,天下古今多少罪惡之名,假汝以行!」羅蘭夫人(Madame Roland)在斧鉞斷頭之前,警示世人。法國大革命後期的掌權派,竟以自由、平等、博愛等理念之名,行恐怖政治之實。
進入19、20世紀。密爾(J. S. Mill)在1836年批評英國的墨爾本首相,指他宣傳俄帝的專制,引發更多的恐俄情緒,實則是為了增加國防開支,爭奪中亞控制權。歷史學家泰勒(A. J. P. Taylor)在1967年有書,表示大多數政治家說自己「出於高尚動機行事」,但捲入戰爭後就稱,「這並非出於本意」。現實主義者俾斯麥「窮盡其他手段」才選擇開戰,「奪人生命,數以千計;20世紀人稱『正義』的戰爭,魂歸黃泉,以百萬計。」英國工黨首相布萊爾卸任後,1999年在芝加哥演講,表示對民主和自由人權的更高道德立場的宣稱,是英國最成功的出口,不讓美國掉入孤立主義。但是,英國如同美國,聯袂北約發明人道戰爭之說,轟炸塞爾維亞(Serbia)七十餘日。其後,北約入侵伊拉克與利比亞,兩國及敘利亞等國人民至今不得安寧,生活更見悲慘;中東與北非奔往歐洲的難民,為當地排外、極右的政治力量加溫。
更難堪的是,不再言說理想,不再虛偽。強權赤裸現身,無視真實,違逆民意。2023年10月7日以來,以色列以哈瑪斯奇襲為由,一年之內,已殺至少十一萬八千九百零八名巴勒斯坦人(其中七成是婦女與幼童)、占加薩5.4%人口;這是九十九位在加薩服務的美國醫護人員志工,聯合撰書給美國總統的公開信函所述。若採其他推估,是死六萬多至三十三萬人。以軍刻意可能多於不知情,射殺兩百三十二位記者等傳媒工作人員;美國內戰、兩次世界大戰、韓戰、越戰、1990年代的南斯拉夫戰爭,以及本世紀的阿富汗戰爭,死於戰地的傳媒人數總和不及此數。以軍轟炸加薩的炸彈數量,以平均面積計算,是越戰期間,越南、高棉與寮國三國所承受的兩百五十倍。以軍的錢與軍火哪裡來?相當部分來自美國。一年之內,美國撥付179億美元軍援,是前七十二年美國給予以色列年均軍援的六至七倍。但是,以軍轟炸加薩不久,美國民意就有66%的人要求美國推停火案,不是軍援!然而,除了愛爾蘭、西班牙、挪威等少數國家,英、德等西方更多高所得、宣稱自由民主的國家,不但沒有遏止以色列,而是順從美國,成為以色列對加薩、對巴勒斯坦人的種族清洗與滅絕之共犯。他們的理由是,以色列不是屠殺大量巴勒斯坦人,是正當行使自衛權!
自由貿易 歷史的強制
川普說,跟美國有貿易順差的國家,剝削美國,對岸是「頭號剝削者」,「台灣搶走晶片生意」。因此,他在今(2025)年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想要減少逆差、振興美國製造業等等。
不過,這些修辭刺耳。武力與美元霸權如美國,能遭剝削?不可思議。他國只能遭美國制裁(霸凌),最嚴重是已經承受超過一甲子的古巴,委內瑞拉從2017至2024年則因美國封鎖,石油收入累計損失該國GDP的213%,每天約7,700萬美元。
台積電製作高階晶片雄霸世界,但《經濟學人》報導,在晶片生產鏈,從「設計、製造、封裝與測試」,美國專擅設計而分得產業鏈生產價值的38%,台灣包括台積電僅及11%。另說iPad,若售價100元,美國得32元利潤(單計蘋果就有30元),南韓、台灣與他國分別是7、2與6元利潤,大陸與他國勞動力各得2與5元,物料與分銷零售成本是31與15元。再看iPhone,「亞非拉三大洲社會研究院」細查,售價若100元,單計蘋果利潤是58.5(另一數字是39.45),南韓與歐盟是4.7與1.1,台灣與日本都是0.5%,他國5.3%,物料成本21.9%,中國大陸與他國的勞動成本是5.3。
川普修辭的另一面是,從以前到現在,從台灣到對岸,很多對美國的出超國,經常破壞環境與壓低勞動權益,生產物美價廉的產品,供應美國在內的市場。這個分工是歷史的強制,是特定結構的自由選擇。於是,台灣自由從事更辛苦(「竹科、南科周遭 身心科診所暴增」)、更耗電的晶片製造而取得之價值僅略多於美國四分之一;對岸從事iPad與iPhone的裝配組合等勞動收入而僅及美國利潤的十幾分之一。處境更困難、收入更低的國家,接受外資,同樣也受限於歷史結構,自由決定接受不公平的分工位置。
進口工業品便宜,美國同類產品競爭無力。起自1976年的小額貿易逆差逐年擴大至今,近兩年達7,734與9,184億美元,佔GDP約2.8%與3.2%。美國貿易逆差連續近五十年,若在他國,經濟早就崩盤,美國何以安然無恙?關鍵就在美元霸權,各國央行的美金盈餘「幾乎沒有選擇」,形同只能「借給美國政府」,美國對他國「強制性貸款」,華府以其書作為「培訓手冊」之一的赫德森(M. Hudson)如是論證。
脅迫的同時,還有利誘。美國所得高、市場大,以低關稅、自由貿易之名,讓自己成為很多國家的(最)重要貿易對象,歷經四十餘年而造成他國的依賴之後,翻臉祭出「對等」而實則是財政教授陳國樑稱之為「土匪」的關稅。這是高瞻遠矚、治療美國製造業衰退的遲到手術,或者,這是幕僚的藥方投合川普短視近利的飲鴆止渴?
若屬後者,愚者千慮終究也有一得。川普沒有錯的是,美國促成的自由貿易,起於曲解李嘉圖(D. Ricardo);他的比較利益說,國際貿易引為理論依據。但各國以自己的優勢,更能有效率生產專擅的產品,彼此交換而讓參與各方都能得到好處,必須滿足三個前提:所有人都能找到工作、貿易各國的技術能力相當,以及,本地資本進場投資,不是海外資本看上你的低廉勞動或環境成本或市場而進入,亦即資本不能自由流動。但自由貿易是這樣子的嗎?不是,一開始就不是。早在比較利益論問世之前百餘年,因為英國從印度進口海量棉布與棉衣,《魯賓遜漂流記》的作者狄佛(D. Defoe)在1708年已有紀錄:「棉織物無聲無息地潛入了我們的家庭……無所不在。」棉織品價格低廉,使得相關行業的北英格蘭人工作無著,1719年曾經因為生計受損,有兩千紡織工人一路南下逼近倫敦暴動。又因棉布僅在夏季穿著,因此每到7、8月就生事,人穿棉布常遭騷擾,甚至有人「被拔得一絲不掛」,還有人私闖民宅,「揭發屋主持有棉織物」。製造業產品的自由貿易,出現負面效應;涉及文化、價值與意識形態者,爭議更大。為了給予自己的影視人員有比較公平的、減少好萊塢成品對其工作條件的侵蝕,南韓人曾經進入戲院,若是播放美國電影,就在戲院放蛇!這個行動很戲劇化,但主要訴求是,他們責成政府有效執行銀幕配額制度,亦即戲院每年必須以46%場次播放南韓電影。若是沒有這個民心士氣與政策,他日韓流就不可能出現。
南韓影業現在已經壯大,銀幕配額的保障不再關鍵。這是另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說明沒有哪一個地方的各種產業,在仍然屬於幼稚(infant)的階段,竟能不給予補助、不管制海外相同產品的進入(關稅是管制的方式之一),就能存活,更不要說茁壯。這個幼稚產業論,最早正是由美國人自己提出與實踐:漢米爾頓(A. Hamilton)。他是開國元勛、憲法起草人之一,也是首任財政部長,在《製造業報告》書,他「主張在美國建國初期應保護本國工業,抵禦技術更先進的英格蘭製造商所帶來的不公平競爭。」因此,該報告書出版的1791年,美國已經有著作權法,但在1891年,才將保障延伸至外國產品;其間的百年,能抄襲就不必一定自己研發。作為後進於英法的工業國德意志人,後來的日本人、南韓人,以及兩岸的華人,都是漢米爾頓的學生。或者,就說他們如同漢米爾頓,都是調整資本經濟邏輯,沒有亦步亦趨而進入死胡同。
出版於川普第一任的2017年,有書《製造強國:製造業為何依然至關重要》已經認同川普挽回製造業的用心,但也感嘆,1987年的《製造業至關重要:後工業經濟的神話》乏人搭理三十年。現在,川普在美國享受自由貿易數十年後,祭出比第一任更廣泛的土匪關稅,既要取錢,也要迫使相關國家談判。但是,美國技術勞工短缺且製造業每十萬人僅用兩百九十五部機器人(2023年,南韓是一千零一十二,而居次的大陸將近五百);工廠平均已五十年,且三分之一橋梁老舊;建廠所依賴的營建業七十餘年來的生產力不增反減;驅逐非法移工惡化營建業勞動力的不足;電網老邁等基礎設施不足。這些現況都不利製造業回流,不講或少用補助的川普,藉此就想重建製造業,或至少拾回高階晶片的製造廠,能夠成功嗎?等著看。
美國、俄羅斯與中國大陸
蘇聯總書記赫魯雪夫在1956年批評史達林,指他搞個人崇拜。中共震驚並在次年質疑蘇聯領導權威,雙方持續齟齬,1963至1964年升高為《人民日報》連續發表九篇文章批評蘇共;1969年再有珍寶島兩週武裝衝突事件。此時的蘇聯不僅軍武強大,經濟實力同樣驚人,軟實力也不俗(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曾為此學俄語,且成績不惡),美國於是啟動聯中抗蘇戰略,國安顧問季辛吉在1971年密訪北京。
蘇聯從1928至1983,年均經濟成長4.9%,高於英美日德;「社會主義指令經濟能夠運作乃至繁榮」。舉世最暢銷的英文經濟學教科書,至今約有二十個版本、四十多種譯本,賣出累計至少四百萬冊,至1989年版都這樣說;該書作者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第一屆得主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同年,MIT梭羅(Lester Thurow)教授也稱讚蘇聯的經濟「了不起……足以與美國相提並論。」
當時,無人知道,蘇東波很快來到,蘇聯也在1991年底和平解體。俄羅斯首任總統葉爾欽次年6月訪美並在國會講演,表示:「在全世界散播社會糾紛、敵意和空前的殘暴行為,對人類社會灌輸恐懼的共產主義……垮台了,永遠垮台了……我……保證:在我們的國家,我絕不會讓他復活……共產主義沒有人性!自由和共產主義勢不兩立!」
一年前還是蘇聯總書記、最高領導人,自詡是民主社會主義者而推動改革與開放的戈巴契夫說,他對葉爾欽口出如同主導西方的「意識形態大感震驚」。只是,當時的民調確實也說,74%俄羅斯人表示,美國是他們最喜愛的國際友邦。不過,同樣的事實是,俄人平均壽命,從1989至1994年由六十五歲降至五十八歲;至第二任總統普亭(N. Putin)執政的本世紀第一年,該國人口已減少五百八十萬。俄羅斯的GDP在1991年將近5,180億美元,至1999年跌至不到1,960億,普亭就任總統的2000年回升,仍僅2,598億,到了2021年已是2.266兆、2024是2.41兆美元。這就是說,爆發於2022年的俄烏戰爭,無論是起於北約挑釁、設局而要弱化俄羅斯,或是相反,出於北約推進自由民主的「善意動機」而使羅斯愚蠢犯罪,三年多來,已使俄烏死傷重大。但是,歐美對莫斯科的嚴厲經濟制裁,尚未重創其經濟,俄羅斯的GDP在2022年是跌了2.1%(烏克蘭跌28.8%),但2023及2024年的GDP成長3.2%與4.1%,高於美國的2.0%與0.8%,也高於歐盟二十七國平均的0.7%與1.2%。
俄烏交戰另有兩個政治效應。一是「全球南方」(Global South)一詞出現六十餘年,但用以指涉美國對中俄的新冷戰,或者,用以概括指涉曾遭殖民的國家,正是在2023年、亦即俄烏戰爭爆發快一年以後。中俄使用這個詞彙更頻繁,不是西方領導人,表現在2023與2024兩個年度,《聯合報》紙版有一一四篇出現該詞(引述習近平等等政治人),《紐約時報》僅有七篇。支持美國外交政策的《經濟學人》也承認,出於遭到西方殖民的經驗,就算是同情烏克蘭的非洲國家,仍然認定西方虛偽;在哈瑪斯奇襲以色列之後,它們「對西方的虛偽」,更是感受尤深,「在全球南方大多數地方,美國與其盟友幾乎從未如此不受歡迎」。
第二是中俄兩國軍政經關係更見密切,兩國站在「全球南方」領頭羊的位置,得到凸顯。普亭就任領導人以來,海外訪問或參加活動最多的國家,就是中國大陸,有二十二回;習近平也是,最常走訪莫斯科,達十一次。在經貿方面,北京與莫斯科在2021年,雙邊貿易低於1,500億美元而僅有2%以人民幣結算,至2024年約2,450億美元而有95%以兩國貨幣結算。
俄烏交戰因此也連帶展示,美元霸權衰退。美國在1971年8月禁運黃金,結束金本位,代之以美元,各國的美金盈餘常以購買美國公債等方式持有,美國政府等於對海外美元徵稅。這個事實,川普出面作證。去年,他在競選期間揚言,要對不肯使用美元的國家課徵「100%關稅」;川普等於是說,不用美元等於不對美國納稅,那就另取。然而,美國在2000年必須償付的公債,單計利息已約2,130至3,620億美元,至2024年高達8,820億至1.2兆美元(台灣該年GDP是7千多億美元)。美元持有人(國)對美元的信心因此減弱,反映在各國外匯存底在2000年有71%是美元,但2024年減至58%。美國印鈔票給境外持有者,對執政者固然方便,但也扭曲美國經濟,包括政府不對有能力而特別是超級富豪課稅以取代或減少取之於公債的比例。在海外,想方設法希望另創國際支付系統,削弱部分美元的霸權,於是此起彼落。去年,全球南方的重要組成金磚國家在俄羅斯喀山(Kazan)召開高峰會議,成員由五國增加至九國(今年印尼加入,另有泰國、馬來西亞等八國是夥伴國),重要課題之一,就是評估俄羅斯所提的替代支付系統,能否如同大陸的建議,就近學習並轉用國際清算銀行(BIS)開發完成的mBridge?由於西方領導BIS,中俄等國的想法應該落實不易。但是,美元霸權對美國內外的利弊問題,引發關注已多,單在前兩年,至少就有六本專書,完全聚焦或局部在此討論。
在川普當選前完成的《我們的美元,你們的難題》,近日出版,同樣就此探究。作者是IMF前首席經濟學者、現任教哈佛大學的羅格夫(Kenneth Rogoff),他以局內人的資歷,審視七十年來,全球財政的紛亂及其前景。他提出很多人的看法:美元的優勢地位,很可能被推翻。不過,他的對比,較少人論及。他說,直到1970年代,蘇聯為首的盧布貨幣集團的經濟是全世界羡慕的對象,蘇聯的經濟增長如火如荼。當時,許多專家認為,蘇聯經濟規模趕上美國不僅可能,而是一定會。但是,蘇聯居然解體了。現在的美國,也會出現這種讓人意外的變化嗎?似乎荒唐。但誰又能百分之百確認會或不會。羅格夫則說,歐元、人民幣、數位貨幣的創新與使用,乃至難以監管的虛擬貨幣,是可能蠶食,但未來一段時間美元仍有優勢。他因此認為,威脅美元霸權的最大因素,來自美國內部(政府債務的膨脹、白宮對美聯儲備的干預、川普政府混亂的施政包括對司法獨立的侵蝕,也包括改變現在使美國是贏家的全球貿易體制),致使投資(機)者對美元突然失去信心,覺得持有美國資產不安全,也許會使美元崩盤。這是天方夜譚嗎?這會在美國出現嗎?川普正在這樣做嗎?川普或其後繼者,不會調整嗎?若不調整,未來的美國總統團隊,會跟進川普的作風與政策嗎?這些疑問,尚無確定答案。(摘自本書自序)
最佳賣點 : 歐美資本主義的勝利與失敗
古巴活潑奔放的文化風貌及體育、教育與醫療保健的成績
委內瑞拉的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挑戰
馮建三教授作品
政治經濟學的思考架構 開展國際視野
思索公民不受傳播科技主宰的未來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作者自1991至2025年間所發表的兩百多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