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造の科学者: STAP細胞事件
作者 | 須田桃子 |
---|---|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造假的科學家: 日本近代最大學術醜聞STAP細胞事件:震驚全球的「萬能細胞」STAP研究問世,發展潛力有望問鼎諾貝爾獎,卻在盛大的記者會後,論文連環爆出造假問題!造成近1. |
作者 | 須田桃子 |
---|---|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造假的科學家: 日本近代最大學術醜聞STAP細胞事件:震驚全球的「萬能細胞」STAP研究問世,發展潛力有望問鼎諾貝爾獎,卻在盛大的記者會後,論文連環爆出造假問題!造成近1. |
內容簡介 震驚全球的「萬能細胞」STAP研究問世, 發展潛力有望問鼎諾貝爾獎, 卻在盛大的記者會後,論文連環爆出造假問題! 造成近1.5億日圓損失的科學醜聞,是誰一手促成? ◆現代日本影響最大的論文造假風波之一◆ ☆第46屆大宅壯一非虛構文學獎☆ ☆2015年日本科學記者大賞☆ 風光發表的研究成果竟一夕蒙上陰影, 最終成為嚴重的學術醜聞事件, 究竟是誰,動了什麼手腳? 為了什麼?又是從何時開始造假的呢? 2014年初,日本頂尖科學研究中心理化學研究所召開記者會,由研究員小保方晴子、組織工程學權威笹井芳樹、生物複製技術專家若山照彥三人列席,宣布發現全新萬能細胞「STAP細胞」,震撼學界。 雖然此前已有萬能細胞問世,但小保方等人宣稱,只要對動物體細胞施加簡單的外部刺激,就能使其變為STAP細胞,得以進一步生成任何一種體細胞。這開啟了改寫細胞狀態的可能。加上製作方法、效率都更為優異,有望大幅應用於再生醫療,被視為劃時代的發現。 STAP細胞橫空出世,論文登上英國權威期刊《自然》,引起全球熱議,而主導此項研究的小保方晴子也成為冉冉新星。作為年輕研究員,小保方展現的研究熱忱與做出的成果獲得諸多讚賞,媒體更熱烈報導她的故事,掀起一陣「小保方旋風」。 ◤集結哈佛大學教授、頂尖生物複製技術專家、一流幹細胞學者、理化學研究所破例錄用的天才研究員等人的超菁英團隊,研究論文卻漏洞百出?! 先是論文圖片被質疑剪貼,資料也被點出問題,更重要的是,始終沒有人成功複製實驗……種種疑點迫使研究所展開調查。儘管小保方不斷喊冤,卻被發現論文資料處處漏洞,不只數據充滿捏造的痕跡,實驗筆記也極為草率,甚至連本人也無法複製實驗結果。最終被認定造假,重重打擊了日本科學界的誠信。 本書作者須田桃子當時為《每日新聞》科學線記者,從STAP細胞發表之初的歡欣鼓舞,到造假問題逐漸擴大的風暴,她都一路參與。當官方組織試圖草草結案,認為研究團隊同意撤回論文,就沒有必要繼續調查之時,她仍下定決心繼續追蹤,訪問當事者以及多位關係人,企圖揭開事件背後所潛藏的層層問題。 不當行為的歷史和科學的歷史共存是不爭的事實。希望本書能夠成為契機,讓大眾思考如何創造出難以發生不當行為的環境,以及不當行為發生時該如何處理。打造讓科學家──甚或任何人都能保持誠實的社會,也許正是當今社會最需要的齊心努力的目標。
作者介紹 作者/須田桃子Suda Momoko科學記者。1975年生於日本千葉縣。早稻田大學理工學研究科碩士(專攻物理學)。2001年加入每日新聞社,2006年起調任東京本社科學環境部記者,採訪範疇涵蓋科學、醫療、科技管理等領域,著作《造假的科學家》榮獲第46屆大宅壯一非虛構文學獎,以及2015年的科學記者大賞。曾於每日新聞負責長期連載專題「虛幻的科技國度」,擔任採訪組長,追蹤日本科學界的現狀與背景,而後以該專題為基礎,撰寫了《誰殺了科學》一書,並獲得科學記者賞。譯者/林詠純臺灣大學物理系、地質系雙學士,日本九州大學藝術工學府碩士,曾在民間研究機構擔任日文研究助理,現為專職日文譯者。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產品目錄 主要關係人表第一章 不尋常的記者會第二章 浮現疑雲第三章 令人震驚的撤回呼籲第四章 STAP研究的原點第五章 確定不當第六章 小保方的反擊第七章 不當行為確定第八章 動搖存在的分析第九章 論文終於撤回第十章 過去未受重視的疑點第十一章 笹井之死與CDB「解散」第十二章 STAP細胞不存在最終章 事件留下的教訓後記文庫版後記事件年表
書名 / | 造假的科學家: 日本近代最大學術醜聞STAP細胞事件 |
---|---|
作者 / | 須田桃子 |
簡介 / | 造假的科學家: 日本近代最大學術醜聞STAP細胞事件:震驚全球的「萬能細胞」STAP研究問世,發展潛力有望問鼎諾貝爾獎,卻在盛大的記者會後,論文連環爆出造假問題!造成近1. |
出版社 /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315323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315323 |
誠品26碼 / | 2682877249003 |
頁數 / | 512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CM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內文 : Ch1──不尋常的記者會(節錄)
盛大的記者會
位於神戶市港灣人工島的CDB於隔天二十八日召開記者會,會場擠滿了來自十六家電視台及報社,大約五十名的媒體從業人員。小保方晴子、山梨大學教授若山照彥、笹井芳樹三人並排坐在面對記者席的桌前。我對小保方晴子的第一印象是:「是個可愛的人呢!」她的頭髮應該是在美容院做造型的吧?看似戴上假睫毛的雙眼晶亮,垂在雙肩的微棕色頭髮有點捲翹。她身穿白色圓領襯衫搭配黑色針織衫,給人的印象與其說是有個性,不如說是清新。在記者會開始前,她露出了有點緊張的表情。
包含人類在內,動物的身體由血液、肌肉、神經等各種不同細胞組成。受精卵(受精胚)稍微發育後,其中細胞便具有所謂「多能性」的能力,可以分化成建構身體的所有細胞。但出生後的動物體細胞,已經分化成血液、神經、肌肉等具有特定功能的細胞,不會自行轉變成完全不同種類的細胞。而將體細胞的時鐘指針逆轉,倒回接近受精卵的狀態,就稱為「初始化」。
「動物已分化的體細胞無法初始化」原本是常識,打破這個常識的是英國的約翰.戈登(John Gurdon)博士。一九六二年,戈登博士從非洲爪蟾的蝌蚪體細胞中將細胞核取出,移植到去除細胞核的卵子中,成功培育出與原體細胞遺傳訊息完全相同的複製蝌蚪。這顯示只要使用卵子就能將體細胞的細胞核初始化,找回轉變成身體任何細胞的能力。
一九九六年,體細胞複製羊桃莉在英國誕生,證明了哺乳類的體細胞也同樣能夠初始化。
而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更在二○○六年時,發表了不使用卵子就直接將體細胞本身初始化的成果。他僅僅將四個基因植入小鼠的皮膚細胞,便使其初始化,創造出iPS細胞。
山中教授也在二○○七年宣布開發人類iPS細胞,與戈登博士一起獲得了二○一二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什麼是STAP細胞
STAP細胞的記者會上,特別強調了與iPS細胞的不同之處。記者會由笹井先生主持,首先由小保方晴子利用投影片說明論文概要。
複製技術(Cloning)或iPS細胞等傳統的初始化技術,「都需要直接對細胞核進行人為操作」(小保方晴子所言)。但研究小組本次並未進行此種操作,而是只從細胞外部給予刺激就成功將細胞初始化,而初始化的細胞被命名為「STAP=Stimulus-Triggered Acquisition of Pluripotency」(刺激觸發性多能性獲得細胞)。
紅蘿蔔或白蘿蔔等植物,只要將細胞分離並使用特殊培養液培養,就能引發類似初始化的現象,轉化為可形成根、莖、葉等植物整體構造的細胞,也就是所謂的「癒傷組織」(callus)。而STAP細胞正可說是動物版的癒傷組織(後來發現,小保方與維坎提教授等人最初投稿《自然》的論文標題,正是「Animal Callus Cells﹝動物癒傷組織細胞﹞」)。
實驗使用的是經過基因改造的小鼠,當其體內與萬能性相關的基因Oct4發揮作用,便會發出綠色螢光。
將出生一週的小鼠寶寶淋巴球浸泡在弱酸性溶液中約三十分鐘,給予刺激並持續培養,倖存的細胞在兩天後就會開始發出綠色螢光。這些細胞的大小約略只有原始淋巴球的一半,彼此互相結合,七天後就會形成由數十到數千個細胞組成的塊狀結構。能夠承受弱酸刺激的倖存細胞約佔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其中約百分之三十會變成綠色,這代表最初的細胞中,約有百分之七到九的Oct4基因會開始運作。
據說研究團隊透過多種方法,證實了發出綠色螢光的細胞已被初始化且獲得萬能性。
將這些細胞放入試管中並以合適環境培養,它們就會分化成神經、肌肉、腸上皮等各種組織的細胞。而將這些細胞移植到活體小鼠體內後,即形成混合各種組織細胞的良性腫瘤「畸胎瘤」。此外,將其注入小鼠受精卵並放回代孕小鼠的子宮裡,就會誕生「嵌合鼠」,嵌合鼠全身散布著由STAP細胞發育而來的細胞。這些都是檢查萬能性時常用的實驗手法,其中嵌合鼠被認為是最可靠的萬能性證明。
不僅如此,在嵌合鼠實驗中,供給胎兒養分的胎盤與卵黃囊膜等組織,也混入了源於STAP細胞的細胞。由於iPS細胞和ES細胞不會變化成胎盤,由此可推測STAP細胞已經初始化成更接近受精卵的狀態。
不只淋巴球,腦、皮膚、脂肪、骨髓、肝臟、心肌等各種組織的細胞,也都會在弱酸刺激下發生Oct4基因活化的變化。除了弱酸刺激之外,團隊也發現將可能導致細胞死亡的刺激,譬如使細胞反覆通過極細玻璃管的物理刺激,或是在細胞膜上開孔的化學刺激等,稍微減弱後再施加於細胞上,也能誘導細胞初始化。
不過,STAP細胞雖然具備多能性,卻不像iPS細胞或ES細胞那樣,具有幾乎無限增殖的能力(自我增殖能力)。而使用適合ES細胞的培養基培養STAP細胞,就能轉變成既具備多能性,也具有自我增殖能力的「STAP幹細胞」。STAP幹細胞雖然失去分化成胎盤的能力,但如果使用其他特殊的培養基培養,也能形成既保有STAP細胞的獨特多能性,同時具備自我增殖能力的另一種幹細胞,研究小組將其命名為「FI幹細胞」。
「夢幻」細胞
小保方晴子展示一張又一張的投影片,流暢地解釋這些內容,她還將顯微鏡拍攝的影片以高速播放,介紹細胞在培養皿中變化和形成塊狀結構的樣子。她表示若今後能夠闡明初始化的原理,「就能發展出得以自由刪除或改寫細胞核資訊的嶄新技術,這代表我們能夠發展出自由操作細胞分化狀態的技術」,她在談及未來人類細胞研究的前景時,做了這樣一番結語。
「我認為這項研究有助於開發過去未曾想像過的新型醫療技術。舉例來說,以往的想法都是在體外培養組織後再行移植,但未來說不定能夠獲得在體內再生器官的能力,也可能發展出抑制癌症的技術。此外,這項研究還表明,經過分化的細胞能夠恢復成像嬰兒細胞一樣年輕,或許也能實現夢想中的返老還童。」
接下來的問答時間就和一般科學論文的發表一樣,包含數據意義、成果意義、今後展望等等,記者提問的面向相當廣泛。主要由小保方晴子回答,她有點語塞時就由笹井芳樹伸出援手,令人印象深刻。
給予細胞刺激的弱酸性溶液,酸鹼值為五點七。當小保方被問到這類溶液大約相當於哪種液體時,她回答:「這個問題經常被討論,我想應該是偏甜的柳橙汁……不,是偏酸的柳橙汁。」笹井則補充道:「以前曾有一位叫做霍特夫萊特(Johannes Holtfreter,美國科學家)的人,他將未分化的蠑螈細胞浸泡於酸性溶液中,使其轉變成神經細胞,而他說『用柳橙汁也能做到』,我想STAP細胞也是同樣的道理,只是不確定該用那裡產的(柳橙)。」這句話引起了全場的笑聲。
也有人提出合理的疑問,例如:「為什麼喝酸性飲料時口腔中不會(生成萬能細胞)引起細胞癌化」、「受傷時細胞會不會初始化」等。小保方表示,她也嘗試了對活體小鼠進行酸性刺激的實驗,並說明「在活體內即使受到壓力,似乎也不會發生完全的初始化。我們也取得了一些數據,表明為了避免重大變化發生,組織中的細胞受到非常巧妙的控制」。
正如同中辻教授在預先採訪中提出的疑慮,也有不少人問到,強烈的刺激是否會傷害在細胞核內負責攜帶遺傳訊息的染色體。小保方解釋「關於基因還需要進一步的分析,但目前沒有在染色體發現任何異常」,若山補充說明,嵌合鼠及其後代也沒有異常。笹井先生也說,使用來自STAP細胞的畸胎瘤進行實驗,五十例當中沒有任何一例發生癌變,因此「目前沒有積極表明癌變的數據」。
「愚弄細胞生物學的歷史」
據說下達罕見的封口令,在記者會的通知中賣關子,是雜誌社的指示。「說老實話,這篇論文是自從我進入研究所以來,至少在過去二十年裡,在《自然》的生命科學論文中最了不起,或是該說是最意外、最有影響力的一篇。」這麼說著的笹井芳樹,表情自信且自豪。
若山照彥負責製作證明萬能性的嵌合鼠,他的發言較少,當他被問及當初接到小保方晴子委託時的印象,他坦承「我當時其實不相信」,至於首次成功製作出嵌合鼠時的感想,他則憶述「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讓我大吃一驚」。
小保方大約從五年前開始投入這項研究,記者會中也不斷有人問到研究的過程與辛苦之處。
小保方說:「所有的一切都很困難。沒有人願意相信我,也很難取得說服別人的數據。」她也介紹了第一次投稿《自然》時的插曲,那次投稿並未獲得刊登,其中一名審查委員更嚴厲批評「你在愚弄細胞生物學」。有記者問「在這麼辛苦的過程中,您曾經想過要放棄嗎?」小保方回答完這個問題後,記者會就結束了。
「我無數次想過要放棄,也無數次哭到天亮,但我每天都告訴自己『撐過今天就好』、『撐過明天就好』,而且在真正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會出現幫助我的人,我想這就是我沒有放棄的最大原因。」
記者會加上媒體聯訪,時間長達兩個半小時。
不論是二○○六年的小鼠iPS細胞開發,或隔年的人類iPS細胞開發,論文發表當時的記者會我都採訪過,兩者的會場都是文部科學省(簡稱文科省)的記者俱樂部,發表者也只有山中教授一人。STAP細胞的記者會,絕對比當時還要熱烈。
嚕嚕米與日式圍裙
小保方晴子回應記者要求,在發出綠光的細胞塊投影片前與笹井芳樹、若山照彥合影後,也提供了拍攝研究室的機會。研究室面積共一百一十三平方公尺,分成實驗室、細胞培養室、小保方的辦公室等四個空間。走進研究室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黃色與粉紅色的牆壁。研究室隨處貼著「嚕嚕米」的角色貼紙,這或許是小保方的興趣吧?雖然少見,卻也不覺得礙眼。
位於後方的小保方辦公室擺放著花朵圖案的沙發,前方有個看似討論用的空間,那裡的入口置物架上放著一個寵物烏龜的水族箱。我不經意看向水槽上方,發現那裡貼著一張手寫的影印紙,上面寫著「熬夜補眠中,有事請敲門!小保方」。看來「加倍努力」的風評是真的。
牆壁的顏色沒有讓我驚訝,但辦公室卻讓我覺得有點異樣。雖然和其他研究員一樣,有整面牆壁的書架,但書本的量似乎並不多,再重新觀察的話,連實驗室的書架也略顯空蕩。不過我在這個時候並沒有想太多,只覺得或許因為這是新開設的實驗室吧。
記者要求拍攝實驗中的樣子,小保方於是從櫃子拿出她繼承自外祖母的日式圍裙。她在論文被知名科學期刊退稿,陷入消沉的時候,為了記住外祖母那句「總而言之請日復一日努力」的勉勵,實驗時必定會穿上這件圍裙。
穿上日式圍裙的小保方依照攝影師指示,手拿微量吸管露出微笑,快門聲明顯增加。雖然仿若偶像攝影會,但小保方抬頭挺胸散發出光采,不禁讓人覺得會有這種狀況也是理所當然。
回到記者會場後,笹井先生問我:「你參觀過實驗室了嗎?」
「參觀過了,很有趣。小保方晴子穿上了日式圍裙。」
「她可真是的。」笹井先生眼睛瞇成一條線,看起來很開心。
從CDB回去公司的路上,不可思議的興奮感圍繞著我。能夠參與這場寫下歷史的記者會,身為科學記者的自己是多麼幸運啊!
「這真的是一場很棒的記者會呢!能夠參加真是太好了。」
一起採訪的大阪科學環境部組長根本毅以及記者齋藤,對我的亢奮露出苦笑。
笹井芳樹的口才
五日,神戶的CDB提供各家科學記者聯合採訪笹井芳樹的機會,我再度以當天來回的形式參加。
笹井連續四小時回答提問而不見疲態。他雖然表示「STAP細胞只是剛起步的技術,若滿分一百分只能拿到二十分,與發表時就達到八十分的iPS細胞不同,STAP細胞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達到一百分的水準」,卻也以熱情口吻說道:「決定體細胞性質的基因控制狀態在受到刺激時自動解除,如果我們能夠闡明其中機制,或許就能在動物體內引發類似現象,進而使組織再生。這就像是讓人類擁有蠑螈的再生能力,可以說是找到了將二十分的技術,提升到一萬分的全新研究基準。」
笹井表示CDB一直以來都很重視能力與創意,積極招聘年輕的研究主導者,但「CDB會徹底考察人才,如果失敗就予以解聘」。審查小保方聘用資格的是二○一二年冬季的人事委員會,他們認為「這個人能做好需要積累的研究,想要讓她挑戰看看」。
他也介紹CDB擁有完善的支援系統,每一位資歷尚淺的年輕研究主導者,都會搭配兩位相當於導師(顧問)的資深研究員。此外,他還控訴國家逐年限縮基礎研究的資金,非應用導向的研究難以獲得大規模補助,以及雖然營運補助金使用較為彈性,也實際用在了STAP研究上,但CDB這十年來所獲得的補助金就少了一半等現況。
這時的採訪內容在大約一週後,二月十三日早報的科學版訪談報導中露出。這是針對STAP細胞議題,每週訪問各領域專家的系列報導第一回。
然而那時候,網路上就已經開始出現各種質疑論文圖像的討論。而理研也就是從這一天起,針對質疑展開預備調查。
最佳賣點 : 震驚全球的「萬能細胞」STAP研究問世,
發展潛力有望問鼎諾貝爾獎,
卻在盛大的記者會後,論文連環爆出造假問題!
造成近1.5億日圓損失的科學醜聞,是誰一手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