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第二課 | 誠品線上

青春第二課

作者 王溢嘉
出版社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青春第二課:在青春年華,我們以彩虹為衣如黃道十二宮般勇敢前行★文壇心靈醫師王溢嘉啟發之作,風行十多年,新版面世★國家圖書館年度狀元書單、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在青春年華,我們以彩虹為衣 如黃道十二宮般勇敢前行 ★文壇心靈醫師王溢嘉啟發之作,風行十多年,新版面世 ★國家圖書館年度狀元書單、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作品 ★學習思考和寫作的絕佳範本;親子共讀、共同思辨絕佳之作 ★全書新增動畫導演、數位藝術創作者王谷神攝影作品 所有的閱讀都是在發現自己 閱讀別人的青春故事,不只在發現自己的青春 更要從中擷取關於青春的知識 勇敢無畏、時而迷惘無措的青澀年少,是一段充滿各種可能的黃金歲月。在青春的交岔路口,若能有具象典範來示現不同的生命路徑,告訴我們美麗人生可以有很多種樣子,那是多溫暖安心的陪伴! 「只有青春能啟發青春,也只有青春能說服青春」。書中96位名人的青春故事,曾照亮許多學子的自我追尋之路,已過了青春的人讀了更因之找回前行的動力與初衷。 這是一本青春啟蒙之書,篇篇800字以內,結構清晰、事例經典、行文明朗好讀,適合自我思辨、親子談心、團體共讀,亦可為寫作題材的啟發,是想找回青春能量的你,不可遺忘的一本好書。 +++ 每一個故事都如同一盞明燈,展現多元價值觀,照亮青春的迷霧: 【滑板上的劍客∣木村拓哉】 不管你將來會飛到哪裡,要想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你都必須先儲備足夠堅強而旺盛的生命力,並養成做好每件事的習慣,因為機會只和已經在舞池裡的人跳舞。 【山毛櫸樹上的女泰山∣珍‧古德】 每個人都會有一些特殊的稟賦、興趣和經驗、際遇,它們就好比是上蒼賜給我們的禮物。珍‧古德令人羨慕的是,她很早就接收了這些禮物,珍惜、善用它們,而且回饋給世人另一份更豐厚的禮物。 【駝背又害羞的乖乖牌∣李安】 條條道路通羅馬。地球上只有一個羅馬,但每個人心中都各有他的羅馬;只有你的興趣所在,才是你的羅馬—你可以抵達的羅馬。 【理髮店裡的青年投資客∣華倫‧巴菲特】 先擬出一套計畫或策略,如果事與願違,遇到挫折,那就去分析失敗的原因,重新擬訂新的策略;而在嘗到成功的果實後,又去找新的目標,面對新的挑戰。 【火車上的垂釣者∣海明威】 柔美與粗獷不僅可以同時並存,而且還能產生一種奇妙的和諧。從學生時代開始,他就兼容並蓄這兩種看似互相衝突的特質和活動,結果使他的人生比大部分的人都來得更加多彩與豐饒。 【閱讀自己的少年哲學家∣尼采】 寫日記不僅是在傾聽自己而已,它更是與內在自我的交談。透過這種傾聽與交談,你可以成為自己最知心的伴侶,更清楚了解自己的渴望與心情,並適時地對自己提出最溫馨的規勸和勉勵,日積月累,即能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神在召喚一位富家女∣南丁格爾】 我們內在的「良知」希望我們能做一個更好的人、過更有意義的生活;它的聲音雖然微弱,但除非你聽從了它,否則它的呼喚是不會停止的。 【雙手扭轉南北極,兩腳踏破東西洋:徐志摩】 每個人其實都有很多樣貌,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許會出現不同的樣貌,但在不同的樣貌中,似乎又存在著某種不變的特質。從徐志摩身上,我們看到這種不變的特質叫做「熱情」。 更多名人的青春故事,照亮我們的前行之路!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王溢嘉1950年生於台中市,台大醫學系畢業,畢業後即專事寫作和文化事業工作,曾在《中國時報》《聯合報》《牛頓》《台北評論》等十餘家報章雜誌撰寫專欄;歷任《健康世界》月刊總編輯、《心靈》雜誌社及野鵝出版社社長等職。著作有《實習醫師手記》《蟲洞書簡》《古典今看》《與老子笑弈人生這盤棋》《莊子陪你走紅塵》《如果漏讀人性,成功總是差一步》《活用禪:豁然開朗的人生整理術》《誰伸出看不見的手?:中國人的命理玄機》《問世間,性是何物?:中國文化裡的情與色》《青春第二課》《易經101:文化八卦的當代解碼》《新編蟲洞書簡》《六祖壇經4.0:覺醒、實踐、療癒、超越》《論語不一樣:需要正能量的時代,正好讀孔子》《新編古典今看》《浮世短歌:這次,多談點自己》《人生沒有最好,不錯就好》《每天都要有快樂的時候:菜根譚教我們的處世SOP》《悲.慧.生死書:為谷神和自己而寫》等四十餘種,涵蓋散文、中國經典詮釋、心理、文化評論、科學論述等範疇,融合知性與感性、科學與人文。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推薦書、台灣大學生票選十大好書等。多篇文章被選入國中、高中、大專院校國文教科書中,寫作具有多種風格,寓教於樂、言簡意賅,賦予經典典籍不一樣的眼光,閱讀與詮釋不一樣的世界和人生。臉書搜尋:王溢嘉王溢嘉的人文世界:https: ycwang-world.com 王谷神的平行宇宙:https: universes.gooshunwang.com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自序 關於青春的九十六種知識輯一 在檀香山,為「我是誰」而苦惱滑板上的劍客走進麻省理工的文藝少年山毛櫸樹上的女泰山在檀香山,為「我是誰」而苦惱他筆試第一,體格丙下痛恨希臘文與唱歌的人因為無聊,所以豐富一雙釘鞋的沉重與輕盈觀察入微的瑞士少年放棄踢足球的演說家我們家不許有膽小鬼愛在青春困頓時輯二 閱讀自己的少年哲學家駝背又害羞的乖乖牌理髮店裡的青年投資客火車上的垂釣者用科學反駁孟子她做到了,因為她敢接受軍事訓練洗禮的感性閱讀自己的少年哲學家要賣米就要這樣賣一個送報生的趣事十年精讀一本書神在召喚一位富家女只記得「尿壺」與「屁股」輯三 雙手扭轉南北極,兩腳踏破東西洋走出教室的十五歲女大生在生了一場重病之後大自然中的孤獨獵人貧窮是最豐厚的遺產雙手扭轉南北極,兩腳踏破東西洋他走進了「笨蛋樂園」開夜車的豆腐干冒險求生的猶太少年在照顧小孩中學習喜歡打棒球的野女孩假裝自己是位名作家在黑森林中的迷惘輯四 一個青年船夫的辯解為性而迷惘的貴族子弟先念一年看看被退學的壁報作者一個青年船夫的辯解向家族企業說「不」對《聖經》提出質疑的信徒跑得最快的女人把裝訂廠當做圖書館被扯下肩章的軍校生我是個古怪的女孩腳踏車與拳頭終成大器的小器作輯五 人面獅身像在對我微笑繼承父親的「衣缽」同中有異的哥們從鬼門關裡被搶救出來神童不再,僕役難當被合唱團拒於門外的歌手人面獅身像在對我微笑在街燈下朗讀英語的逃難者缺少謙虛就是缺少見識想當學者,卻選擇去旅行拒絕整型的少女演員因為重聽而擁抱電報機那一夜,我打定了主意輯六 七位少女的祈禱少年ㄝ,明天再來吧!七位少女的祈禱大隻雞慢啼一個巡迴演員的悲傷與歡樂在法律與醫學的岔路上穿越「新娘小徑」的瘸子門板上的櫻桃與蛀蟲電子魔術師的想像要賣文具還是賣鴨蛋?一鳴驚人的稚氣少女拒穿綢衫的江南貧俠為《世界奇聞錄》爭辯不休輯七 如何讓老虎專心?主修人類學的音樂神童為成為英雄的伴侶而生如何讓老虎專心?動手之前先動腦自我管理的筆記本小工、沙彌與通信兵被誤解與被傷害的在神戶的華麗異境中寫悔過書的偷竊者請撣去老師桌上的灰塵麵包與詩集的取捨深夜孤燈下的沉思者輯八 不想等到失敗再後悔獅子林裡的太湖石一扇特別的窗差點氣死女孩子的解謎大師愛動拳頭的資深不良少年被初戀情人當做小孩子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孤兒院裡的白衣黑裙提著燈籠上學的孤客期待搬家的C咖學生不想等到失敗再後悔在淚水中完成第一筆交易對美德典範的熱情崇拜

商品規格

書名 / 青春第二課
作者 / 王溢嘉
簡介 / 青春第二課:在青春年華,我們以彩虹為衣如黃道十二宮般勇敢前行★文壇心靈醫師王溢嘉啟發之作,風行十多年,新版面世★國家圖書館年度狀元書單、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603017
ISBN10 /
EAN / 9786267603017
誠品26碼 / 2682660492005
頁數 / 224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5X21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自序 : 關於青春的九十六種知識
人生是一所學校,也是一門功課。我們每個人都要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走進不同的教室,一邊體驗、一邊學習各種課程。而在所有階段中,青春期無疑是最騷動、也最關鍵的時刻,內有劇烈的生理變化,外有檢驗學習成果的考試壓力,而且還面臨了心理學家艾力克森所說的「自我認同」與「角色混淆」的關口,難怪希臘哲學家優里匹底斯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說:「青春,是讓人成為富有的最佳時機,也是讓人淪為貧困的最佳時機。」這裡的「富有」和「貧困」不只是物質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那青春的功課是什麼呢?教育單位已為所有的國中生和高中生準備了各種課程,我將它們稱為「青春第一課」,雖然重要,但基本上,它們只是大家公認「青春應該學習的知識」,而非「關於青春的知識」。對多數處於青春期的莘莘學子來說,他們更感興趣、更需要學習的也許是跟他們的自我追尋、自我認同相關的課程,也就是「關於青春的知識」。
人生最重要的功課是去發現、追尋、實現屬於自己的、獨特的生命意義,而青春期正是對未來產生憧憬、開始編織夢想、動身去追尋的時刻。但如果說「關於青春的知識」就是要教你如何及早確立人生的目標、編織瑰麗的夢想、激發凌雲的壯志、堅毅不拔地朝目標邁進的方法,那就冠冕堂皇地近乎迂腐,而且把問題過度簡化了。青春,其實也是一個極度混亂、騷動,讓人感到非常迷惘、徬徨、挫折的人生階段,沒有什麼「正確而統一」的知識和方法能為所有的人指點迷津。
我覺得「關於青春的知識」既非「一種」,亦非「十種」,而是「多如恆河沙數」,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要如何「成為他自己」的知識都不盡相同。一個人不可能同時擁有青春和「關於青春的知識」,這種知識通常只能從過來人的身上去擷取;理論上,每個過來人都可以為後繼者提供一大串知識,但就像我們必須從生命的無限可能中選擇自己的有限性般,我們也只能從關於青春的無限知識中擷取自己喜歡或適合自己的有限知識。本書的目的就是想為年輕學子提供一個這樣的視窗。
只有青春能啟發青春,也只有青春能說服青春。所以我特別挑選九十六個具代表性的人物,從他們的青春中找出某段特殊的經驗,並和他們往後的輝煌人生建立某種聯結,目的是想讓每個故事都能提供關於青春的一種知識。從這些青春故事裡,我們很快就會發現,成功或令人滿意的自我追尋並沒有什麼固定的軌跡,不只條條大路通羅馬,不少人所走的方向甚至還完全相反。這不是要讓人無所適從,而是希望大家能兼容並蓄,用這些知識排列組合出引領、照亮自己青春的知識。
所有的閱讀都是在發現自己,閱讀別人的青春故事不只在發現自己的青春,更要從中擷取關於青春的知識。這就是你的「青春第二課」。
本書原由野鵝出版社出版,現交給有鹿文化出版,希望能以更好的品質繼續服務更多青年學子。也感謝有鹿文化能以我們英年早逝的兒子王谷神的攝影作品做為封面和內頁插圖。
王溢嘉
二○二四年八月

試閱文字

內文 : 滑板上的劍客

在日本千葉縣的某所國中,出現一個看起來與眾不同的國一學生:他剃了個大光頭,老是穿著運動衣,經常帶著一根長棒子到教室,這裡敲敲、那裡打打。
希望他將來能當個「男子漢」的父親,在他讀小學一年級時,就帶他到道場去學習劍道。每週三天的練習,使得小小年紀的他在戴上防具,執劍起身時,已有大將之風。因為表現優異,加上不服輸的個性,每次對外比賽,他總是擔任第一戰前鋒隊隊長的任務,而他也總是能先聲奪人,提振士氣。
就讀國中時,他理所當然地加入劍道部,繼續當「男子漢」。後來又轉而加入體操部。除了劍道、體操外,他也喜歡足球、棒球;熱愛運動的他總是穿著運動衣,根本沒興趣打扮自己;而且因為嫌頭髮會妨礙運動,所以剃個大光頭,直到國三時,才又開始留頭髮。
國三時,學校舉辦足球比賽,為了班級榮譽抱著必勝決心的他,下課後和一位同學練球,由對方踢球,而他當守門員;第二天他的手包著繃帶來學校,大家才知道昨天他跳起來撲球時,手指骨折。但他卻像個男子漢般說:「沒什麼事啦!」
有一天,他忽然接到一通奇怪的電話,要他去參加下周日的甄選會,原來他的一位阿姨瞞著大家把他的履歷偷偷寄給了日本演藝界專門挖掘少年新秀的傑尼斯事務所。好動而開朗的他覺得這聽起來「滿好玩的」,於是欣然前往,接受挑戰。
*
他的名字叫做木村拓哉。在通過甄試後,他一邊讀高中一邊練習表演,然後成為《滑板男孩》的成員正式登場演出,雖然是伴舞的角色,但對一向熱愛運動的他來說,滑板與舞蹈不僅讓他如魚得水,更成了載他奔往燦爛前程的工具。
在成為國際巨星後,木村拓哉說他最欣賞蒲公英,因為「不管種子飛到哪裡,就在那裡落地生根,只要有土地和水,就能開出美麗的花朵。」也許你無法預知你的未來,但不管你將來會飛到哪裡,要想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你都必須先儲備足夠堅強而旺盛的生命力,並養成做好每件事的習慣,因為機會只和已經在舞池裡的人跳舞。

走進麻省理工的文藝少年

抗戰期間,在重慶的南開中學,有一個初三的學生和幾個同學合辦一份叫《健報》的壁報,他負責文藝版,每週除徵求同學的文稿外,自己也要寫一篇;而且還特別去採訪當時的校長,也就是知名的教育家張伯苓先生。
抗戰勝利,他隨父母回到上海,就讀南洋模範中學,開始大量閱讀諸子百家古籍及中國現代作家的小說,而興起了想要成為一個作家的夢想。但當他向父親透露這個志向時,在銀行界服務、見多識廣的父親卻很技巧地告訴他:「寫作是一個不易謀生的職業。你當作家,可能會餓肚子。」於是他聽從父親的建議,去念滬江大學的銀行系,但讀了兩個月就因大陸變色而逃到香港。
他父親認為時局紛亂,讀商科的前途難料,想讓他出國唸理工。他在波士頓的三叔於是幫他申請了哈佛大學。抵達美國後,他問三叔為什麼不替他申請麻省理工學院?三叔說他原本熱愛文科,後來讀了商科,現在又說要改讀理工,「我想你應該有時間漸漸建立自己的興趣,與其急急地把你插入非常專門的麻省理工,不如讓你在哈佛有一個緩衝時期。」雖然他在哈佛讀了一年後,就又轉到麻省理工,但在數十年後回顧,在哈佛那一年卻是他一生中「最興奮、最有意義、最難忘的一年。」
*
他就是後來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哈佛那一年,除了物理、數學、化學外,他還選了英文與人文(西洋文化與歷史)兩門課,前三門課他駕輕就熟,反而是後兩門課讓他吃足了苦頭(譬如兩天就要讀五章的荷馬史詩《伊里亞德》),但也因此使他終身受用不盡,不僅讓他開始以英文為主語,用英文思考和表達,而且對西洋文化有了較全面的了解,大大開拓了他在人生和商場上的視野。
如果沒有父親和三叔給他的規勸,也許就沒有今天的張忠謀。每個人的人生旅程都不一樣,從張忠謀的身上我們看到,在決定未來方向時,聽聽長輩們的意見也是不錯的,因為他們的人生經驗比較豐富,會考慮一些我們沒想到或認為不重要的面向;只要沒有什麼大妨礙,對我們總是利多於弊的。

山毛櫸樹上的女泰山

在英格蘭南方的一座莊園裡,一位少女從學校回來後,總喜歡帶著家庭作業爬上她最鍾愛的一棵山毛櫸樹,在樹上做功課。
她原來和父母住在倫敦,為了躲避戰爭而搬到外婆的莊園來,戰爭結束依然住在這裡。她很喜歡鄉間的生活,因為這能夠讓她更接近大自然。當她十歲時,外婆把莊園裡的這棵山毛櫸樹送給她做為「生日禮物」,從此她就和這棵樹有了特殊的感情。
她喜歡爬到樹的高處,棲息於樹頂,感覺到自己是樹的一部分。微風吹動時,在搖晃的樹枝上聽著葉子的窸窣聲或嘹亮而清晰的鳥啼聲。有時候,則把臉貼在樹幹上,感覺到山毛櫸的生命之液在粗糙的樹皮下緩緩流動著。
她經常自己一個人在樹上思考塵世的種種和自己的未來。在三十呎高的樹上,她讀完了所有的泰山故事,瘋狂地愛上這位叢林之王,並對他身邊的珍產生莫名的妒意。她闔上書本,遙望著遠方,渴望有一天也能到非洲去。
*
她名叫珍‧古德。高中畢業,在社會工作數年後,一個知道她熱愛非洲的高中同學來信邀她去肯亞(同學的父親在肯亞買了農場),她欣然前往。在肯亞,她先是參加了人類學家李基的挖掘化石工作,後來更接受他的一項研究計畫—獨自到坦桑尼亞的貢貝河自然保護區去研究黑猩猩。這個特殊的經驗,使她因此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黑猩猩與動物行為學家及熱心的生態保育人士。
珍‧古德自己說她之所以會喜歡叢林,前往非洲,跟她少女時代的經驗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如果再追溯她父親在她兩歲生日時送給她一個猩猩布偶當禮物,那麼兩份特殊的生日禮物—猩猩與山毛櫸樹,似乎奇妙地預言了她未來的人生。
每個人都會有一些特殊的稟賦、興趣和經驗、際遇,它們就好比是上蒼賜給我們的禮物。可惜的是,多數人終其一生都未愛惜、善用這些禮物,甚至連打開瞧一瞧都沒有,而坐令它們黯然離去;珍‧古德令人羨慕的是,她很早就接收了這些禮物,珍惜、善用它們,而且回饋給世人另一份更豐厚的禮物。

在檀香山,為「我是誰」而苦惱

一九七○年代,在檀香山一所私立中學裡,一個十六歲的少年經常鬱鬱寡歡,當情緒跌落谷底時,他就藉藥物來麻醉自己。他的處境的確很糟,複雜的血統和成長背景,使他無法得到同儕的認同。
他母親是來自堪薩斯州的白人,父親是來自非洲肯亞的黑人,兩人在夏威夷大學認識而結婚。但父母在他兩歲時就離異,記憶中「父親的皮膚像瀝青一樣黑,而我的母親卻像牛奶一樣白」,母親後來又嫁給一個來自亞洲印尼的留學生,他六歲時隨母親與繼父遷居到印尼的雅加達,四年後才又回到夏威夷,和外祖父母住在一起。
就是這樣複雜的身世讓他感到迷惘,而經常在白人與黑人的身分間搖擺不定,「我是誰?」的問題讓他苦惱萬分,再加上青春期的躁動,終於使他藉藥物來麻醉自己,在它們所製造的暫時幻象中尋求解脫。
但幸好幻象是暫時的,徬徨也是暫時的。高中畢業後,他先到加州、再轉往紐約念大學,然後到芝加哥從事社區工作,慢慢發現自己人生的方向;隨後又到哈佛大學法學院就讀,成為民權律師,最後走上了從政之路。
*
他,就是第四十四任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也是首位同時擁有黑、白血統,童年在亞洲成長的總統;他在競選時喊出的一個口號是「重新聯合分裂的美國社會」。
在青少年時代讓歐巴馬感到迷惘與痛苦的身世,到後來卻成為成就其輝煌人生的一大助力,就像巴特所說:「巴拉克具備一種消弭分歧的能力,這種能力來自他的成長背景:他在白人家庭長大,但人們把他當作黑人看待。他必須接受並適應這種身分對立,正是這種對立造就了他。」歐巴馬融合了自己身上看似彼此衝突、矛盾的成分,他的成功不是「製造對立」,而是「從對立中製造和諧」。
亞里斯多德說:「自然是用對立的東西來製造和諧,而非用相同的東西。」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各自的矛盾、衝突和對立,弱者向下沉淪,靠藥物或享樂來麻醉自己;而強者則向上提升,調合這些矛盾,開創更美好、和諧的新局。

他筆試第一,體格丙下

一八九九年,日本人在台北設立「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為現在台大醫學院的前身),是當時台灣的最高學府。在一九○九年的入學考試中,有一位來自淡水的十七歲考生筆試獲得第一名,但在身體檢查時,體格卻是「丙下」,也就是不及格。
在校務會議中,有很多老師認為這位考生的學業成績雖然很好,但「如此的體格恐怕無法完成學業」,所以想要淘汰他;幸賴當時的代理校長長野純藏覺得這樣太可惜了,主張「讓他入學試一試」,他才順利入學。
也許因為自覺體格差人一截,所以他在入學後,對每個禮拜二至四小時的體操課程特別認真,每一學期的體操成績都是八十五分或九十分。在學生宿舍裡,他更是每天一大早起床後就去吊單槓、做棍棒體操,然後洗冷水澡,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都洗冷水澡。遇到假日,則到郊外遠足,有一年暑假,還從台北徒步到彰化去找同學。
在持之以恆的鍛鍊後,他的體格已不遜於其他同學,而學業成績更一直名列前茅,在一九一四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
他名叫杜聰明,後來留學日本,成為台灣第一個醫學博士,歷任台大醫學院及高雄醫學院院長等職,更是世界知名的鴉片與蛇毒專家。不只身體硬朗,而且活了九十三歲,這可能都要歸功於他當初進入醫學校時,「警覺」到自己的體格不如人,而加強鍛鍊自己的身體,並且在畢業後仍每天做棍棒體操、洗冷水澡,數十年如一日。
有人說健康的身體是「1」,而能力、夢想、財富、愛情、地位等則是「0」,要先有健康的身體,跟在後面的「0」才能顯出意義;沒有做為前導的「1」,那後面再多的東西也依然只是「0」。健康不只是最大的資產,更是唯一的資產:因為沒有了健康,其他資產也都跟著化為烏有。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健康的身體是靈魂的賓館,生病的身體則是靈魂的監獄。」很多人仗著自己年輕力壯,焚膏油以繼晷,任意揮霍自己的健康,這其實是最得不償失的行為,因為健康一旦失去,就很難再挽回。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在青春年華,我們以彩虹為衣
如黃道十二宮般勇敢前行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