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嗎哪到我家: 士師記、路得記
作者 | 張木泉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清晨嗎哪到我家: 士師記、路得記:本書集結張木泉牧師逾三十年的研經領受,為《士師記》和《路得記》提供深入淺出的靈修指南。它不僅助你理解聖經真理、解答疑難,更是一本 |
作者 | 張木泉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清晨嗎哪到我家: 士師記、路得記:本書集結張木泉牧師逾三十年的研經領受,為《士師記》和《路得記》提供深入淺出的靈修指南。它不僅助你理解聖經真理、解答疑難,更是一本 |
內容簡介 ★ 重磅級研經靈修鉅作,最值得收藏!66卷聖經分冊或合輯陸續推出!清晨嗎哪到我家,一本滿足您的七大需求:◆ 是一本讓你享受讀經的書,因為它將幫助你明白聖經的真理。◆ 是一本讓你明白聖經的書,因為它為你解釋一些聖經的難題。◆ 是一本讓你與人分享的書,因為它擁有清晰而且明朗的信息。◆ 是一本讓你信仰生活的書,因為它教你如何把聖經實踐出來。◆ 是一本讓你學習禱告的書,因為它教你禱告且為哪些事代禱。◆ 是一本讓你省察生命的書,因為它有許多生命的學習與提醒。◆ 是一本讓你小組討論的書,因為它提供有條不紊的重點整理。像這樣的書,您能錯過嗎?像這樣的書,您不渴望送一本《聖經》,再加上一本《清晨嗎哪到我家》,給您的慕道朋友嗎?張木泉牧師把牧會三十多來的研究與領受,藉著《清晨嗎哪到我家》呈現出來,讓許多弟兄姊妹更加認識神的心意,使讀經成為一種享受;新朋友不再以讀經為苦差事,因為深入淺出的《清晨嗎哪到我家》讓他們讀經更有亮光。每一本《清晨嗎哪到我家》包含的內容有:1 本章大意:該章經文所講述的內容。若你有新的看見,可以把它寫在空白處,作為補充。2 釋經與亮光:這是作者在讀經時所歸納出來的亮光(含解經),可幫助讀者明白神的心意。你若有其他的亮光,可以把它寫在「我的領受」空白處內。3 捫心自問:你可以透過這部分來問問自己對真理的回應情形。若它正反應你現在的屬靈光景、生活情況,需要向神認罪,或對你有更深提醒,或付之行動……,你就停下來向神禱告,千萬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4 禱告回應:期待你能使用這個部分,真心向神禱告(邊看邊讀)。雖然這些是作者自己的感動,你若以為美,只要真心誠意地禱告,神必然垂聽。5 代禱事項:這些代禱事項是從該章經文所引發出來 的,你也可自加代禱事項在空白處。期待你的禱告不再只是內向的禱告,你當求神擴大你的禱告視野,常常求神的國和義,為別人、教會、所住城市及國家社會的需要代禱,使你成為一個被神所祝福的人。6 每日金句:你可以從每天所讀的經文中,挑出一段或一節、一句話,成為你今天的座右銘,把它寫在空白處,而後讀它、背它、默想它,使它成為你今天的幫助。7 我的領受(我的行動):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除了《清晨嗎哪到我家》所提供的資料外,你還有其他的領受,可以把它放在這個位置,不斷提醒自己,使生命得著更新。或是你讀了這章經文後,挑戰自己所要採取的行動(至少一項)。
作者介紹 張木泉花蓮博愛浸信會主任牧師。【神的僕人】從小被邪靈攪擾,不好照顧,母親禱告求神醫治,而後把他獻給神使用。【教會牧師】1986年神的呼召臨到,就讀台灣浸信會神學院;1990年神帶領至花蓮博愛浸信會牧養教會至今,從50人到突破千人。【婚姻工作者】年輕時,神就感動要從事婚姻家庭相關服事,透過真理的教導,使婚姻家庭活在基督裡。如今從事婚姻工作30餘年,透過真理的幫助,醫治婚姻、重建婚姻。【聖經實踐者】鑒於信徒靈命需要餵養、生命需要更新、服事需要恩膏、人生需要目標,根源在於神話語的建立與紮根。為此,開始撰寫「清晨嗎哪」,一面滿足自己的需要,一面供應信徒的渴望。2022年5月賈社長看到「清晨嗎哪」能對華人基督徒祝福,決定出書,訂名為「清晨嗎哪到我家」。
產品目錄 初心牧者的渴望讀者迴響一讀者迴響二讀者迴響三讀者迴響四「清晨嗎哪」如何收取士師記簡介第一章(上)第一章(下)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廿一章路得記簡介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
書名 / | 清晨嗎哪到我家: 士師記、路得記 |
---|---|
作者 / | 張木泉 |
簡介 / | 清晨嗎哪到我家: 士師記、路得記:本書集結張木泉牧師逾三十年的研經領受,為《士師記》和《路得記》提供深入淺出的靈修指南。它不僅助你理解聖經真理、解答疑難,更是一本 |
出版社 /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599440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599440 |
誠品26碼 / | 2682980951008 |
頁數 / | 342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1.8CM,開數: 25開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457 |
適用年齡 / | 基督徒 一般社會大眾 |
自序 : 士師記簡介
一、 書名
舊約希伯來文聖經、七十士譯本及拉丁文武加大譯本都以「士師記」作為本書的名稱。本書被稱為「士師記」,乃因所記載的內容大部分是關於古代以色列士師的事蹟。「士師」一名,乃由本書中的經文而來(二16-19)。
「士師」一詞,希伯來原文為「審判官」之意。這些人為神所選派,有神的靈賜予獨特的能力,奉命作百姓的領袖。他們的工作不僅是裁判案件(四5),最重要的是拯救以色列民脫離外邦仇敵的手(二16-19)。
士師的功能是擔任頒布律法者、法官及管理者。士師有多方面的職分:在法律方面,負責主持公正;在行政、領導方面,負責拯救以色列脫離異邦的統治,以及作為神與百姓間的中間人。
二、 作者
不詳,但猶太法典和早期基督徒傳統認為士師記、路得記和撒母耳記都是撒母耳撰寫。這觀點得到撒上十25的支持,顯示先知就是作者。
三、 寫作日期
主要有兩種看法:①早期說,約主前1050年。②晚期說,約主前六世紀。按書中內容顯示,本書寫成時士師時代已經過去,以色列人的王國初建不久(參考十七6、十八1、十九1、廿一25)。
四、 內容
本書的內容似乎按著下列的歷史循環:
行惡(犯罪) → 奴役(管教) → 呼求(認罪) → 拯救(憐憫)。也就是:
痛苦 → 轉向神 → 忘記神 → 痛苦。這樣的日子共維持了三百多年。
以色列百姓事奉偶像,惹神發怒 → 神把以色列人交給敵人懲罰他們 → 以色列人生活困苦,轉向神、呼求神的憐憫 → 神興起士師拯救他們。經過一段平安、平靜、生活安逸的日子後,以色列人就會忘記神,而後離開神轉向偶像,這樣的歷史不斷重演。直到撒母耳時代,他們要求「王」代替「士師」的管理。撒母耳是處在「士師」時代與「王國」時代之間的環扣。故自約書亞死後至掃羅(以色列第一個王)止,這段時期稱為「士師時期」。
從約書亞死後,直至撒母耳興起,是士師記的歷史,它讓我們看見三件事:
1. 神的公義:選民犯罪,必遭神的刑罰。
2. 神的慈愛:選民若肯悔改、哀求神,祂就向他們施行慈愛。
3. 神的預備:士師──便是神預備的拯救者,帶領選民脫離敵人的挾制。
士師記是選民從各支派各自為政而進入聯合王國時期的轉捩點。
五、 主題
若說約書亞記是「得勝的書卷」,士師記就是「失敗的書卷」,因為本書顯示以色列人處處受到外族的侵擾與欺壓。以色列人的失敗是因為他們離棄神、敬拜偶像,並且行惡,惹耶和華發怒。於是耶和華藉外邦攻擊他們、懲罰他們,希望他們悔改,而後興起士師將悔改的百姓從仇敵手中拯救出來。神的行動反映祂的公義與慈愛的性情。
本書中的士師質素是每況愈下,一個不如一個。第一個士師俄陀聶最為理想,最後一個士師參孫最不稱職。故此,可用林前一27-29作為士師記的評註:「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較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
士師們並不是一個接續一個來統治以色列人,而是同時有幾個士師出現,統治他所屬的支派,這點在下列事實中可以得著證實。根據本書所記的年代,士師時代共計有410年,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王上六1指出,從出埃及到所羅門建殿才480年而已,如此我們可以肯定地指出,士師們可能是屬支派英雄,而不是全國性的人物。有一些士師可能同時出現,他們的年代是重疊的,而非繼續的。所以,士師的時代可能只有三百多年。
六、 讀經態度
1. 把自己當成聖經中的人物來研讀:雖然內容跟你沒有直接的關係,只要你能把自己當成書中的人物,必能從其中得著亮光與幫助。
2. 渴慕神對你說話:你渴望今天神對你說些甚麼?要你實踐甚麼?要你反省甚麼?要你調整甚麼?給你甚麼挑戰?……如此的讀經必能帶給你極大的祝福。
3. 渴慕付諸行動:渴望把所讀神的話語加以實踐,必然在所行的事上得福。
內文 : 士師記第十四章
壹、 本章大意
1. 神藉著參孫的任性來行攻擊非利士人之實。
2. 參孫以謎語來測驗參加他婚宴的非利士賓客。
貳、 釋經與亮光
【1-4節】
參孫下到亭拿,在那裡看見一個女子,是非利士人的女兒(1):「亭拿」離參孫的家鄉瑣拉有6公里。
他父母說:在你弟兄的女兒中,或在本國的民中,豈沒有一個女子,何至你去在未受割禮的非利士人中娶妻呢(3):當代聖經譯為「他們都極力反對,說:難道我們所有的親屬之中,沒有一個使你滿意嗎?你為甚麼一定要娶一個異教的非利士女子為妻呢?」以色列人不可以與外族人通婚,參孫的父母聽到他要娶外族女子為妻,當然十分不悅,所以有如此的說法。「你弟兄」指參孫同族的人。參孫的父母用「未受割禮」來形容非利士人,含有鄙視之意,因他們不是與神立約之民。
他的父母卻不知道這事出於耶和華,因為祂找機會攻擊非利士人。那時,非利士人挾制以色列人(4):新普及譯本譯為「參孫的父母並不知道這其中有上主的作為,要製造機會對付當時統治以色列的非利士人。」這裡不是說神的旨意要參孫娶非利士人的女子為妻,而是參孫既然違背神的旨意做了這個選擇,神就藉著他的壞行為來成就祂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挾制。
當參孫看到一個非利士女孩想要娶她為妻時,他的父母極其反彈,但是抗議似乎無效。神藉著參孫的任性來行攻擊非利士人的機會。這提醒我們:
1. 眼目的情慾常使人面對試探,甚至陷入罪中。我們當小心謹慎自己的眼目和思想,否則就會成為試探下的犧牲者。正如參孫因看到非利士女孩的美麗,而忘記自己是神所分別出來的拿細耳人,進而得罪神(1-2)。
2. 我們當依靠神除去自我中心、個人主義,才能活出合神心意的生活,進而得著神的賜福。儘管父母極力反對參孫娶非利士女子為妻,但參孫能堅持地說:「願你給我娶那女子,因我喜悅她。」(3)此乃參孫的問題,也進而導致他的失敗。
3. 父母要不斷把神對婚姻的心意告訴兒女,並且為兒女將來所要建立的婚姻禱告,使他們能依靠主建立榮神益人的婚姻。正如參孫的父母對他說:「在你弟兄的女兒中,或在本國的民中,豈沒有一個女子,何至你去在未受割禮的非利士人中娶妻呢?」(3)
4. 神能使用我們的一舉一動(不管對或錯),成就祂的作為與榮耀。正如神透過參孫找機會攻擊非利士人(4)。合神行意的行為,在神成就的背後必得祝福;不合神心意的行為,在神成就的背後,當事者必定付出當有的代價,正如參孫的代價就是與非利士人同歸於盡(十六28-30)。
【5-20節】
參孫跟他父母下亭拿去(5):參孫一意孤行,他的父母可能妥協了,所以跟他下亭拿去,後來也同意他們結婚(8)。然而,只許參孫行特別的婚禮,這種婚禮是在女方家中舉行(10),讓女子仍住在她父親的家中,丈夫只按時候去探望她(十五1)。
耶和華的靈大大感動參孫,他雖然手無器械,卻將獅子撕裂,如同撕裂山羊羔一樣(6):「耶和華的靈大大感動參孫」當代聖經譯為「主的靈把大能力降在他的身上」。
參孫下去與女子說話,就喜悅她(7):當代聖經譯為「到了亭拿,參孫跟那女子交談後,很是喜歡她,就定下了親事。」
過了些日子,再下去要娶那女子,轉向道旁要看死獅,見有一群蜂子和蜜在死獅之內(8):巴勒斯坦夏天酷熱,獅子的屍體很快就曬乾或腐爛,骨頭也枯乾了,蜜蜂才會在屍體內築巢。
就用手取蜜,且吃且走,到了父母那裡,給他父母,他們也吃了,只是沒有告訴這蜜是從死獅之內取來的(9):起誓作拿細耳人的不可接觸死屍,以免玷污不潔。參孫不但從死獅身上取蜜,而且邊走邊吃,還給父母吃,完全不理會潔淨與不潔淨的條例。參孫沒有告訴父母蜂蜜的來源,可能因為吃了不潔淨之物而懼怕被父母責備。
參孫在那裡設擺筵宴,因為向來少年人都有這個規矩(10):婚筵在女方家裡舉行,妻子也留在父家,可能是當時流行的一種「夫訪式」的婚娶,不是以色列人的風俗。作拿細耳人的規條有三:①不沾染死屍;②不喝酒;③不剃頭髮,參孫只遵守最後一條。
眾人看見參孫,就請了三十個人陪伴他(11):參孫本來應該有伴郎的,當他被發覺沒有人陪伴的時候,岳父的家人便為他預備了30個非利士人作伴郎。「三十個人」是當時公眾場所常用的人數。中東各地的婚禮通常都有新郎的陪伴,他們是新郎這邊的人,但這次可能因為以色列人不贊成與外族人通婚,所以無人作參孫的伴郎。
參孫對他們說:我給你們出一個謎語,你們在七日筵宴之內,若能猜出意思告訴我,我就給你們三十件裡衣、三十套衣裳(12):古代中東一代,宴會中流行猜謎語。「裡衣」是貼身的衣服,用細軟布料縫製,供人日夜穿著。「衣裳」是穿在外面的禮服,質地上乘,通常是在隆重的節日(如婚筵)才穿上,當日普通人家只能製備一套這樣的衣服(15我們所有的)。所以30套裡衣和外衣是相當可觀的獎金。
到第七天,他們對參孫的妻說:妳誆哄妳丈夫,探出謎語的意思告訴我們,免得我們用火燒妳和妳父家。你們請了我們來,是要奪我們所有的嗎(15):當代聖經譯為「到了第四天,他們對參孫的妻子說:妳要哄妳的丈夫把謎底說出來,不然,我們就用火燒掉妳和妳父親的家。你們邀請我們來,難道是要叫我們傾家蕩產嗎?」「到第七天」正確應該是「到了第四天」。
參孫回答說:連我父母我都沒有告訴,豈可告訴妳呢(16):並非參孫不愛她,只是恐怕洩露秘密而已。
到第七天,日頭未落以前,那城裡的人對參孫說:有甚麼比蜜還甜呢?有甚麼比獅子還強呢?參孫對他們說:你們若非用我的母牛犢耕地,就猜不出我謎語的意思來(18):「有甚麼比蜜還甜呢?有甚麼比獅子還強呢」:非利士人的答案是用問題方式表達的。「蜜」指「吃的」;「獅子」指「吃者」(14)。「母牛犢」是未生育過的小母牛,通常不用來耕地。以色列人喜用母牛或母鹿來稱呼自己的愛人或妻子。參孫指責他們利用他的妻子套出謎底,有如用不該耕地的小母牛來耕田,非常不公平。
耶和華的靈大大感動參孫,他就下到亞實基倫擊殺了三十個人,奪了他們的衣裳,將衣裳給了猜出謎語的人。參孫發怒,就上父家去了(19):「亞實基倫」是地中海旁一個重要的非利士城邑,距亭拿40公里,來回需走兩天。參孫故意選擇一個較遠的地方奪取衣服,也許是避免非利士人向他的家人報仇。
參孫的妻便歸了參孫的陪伴,就是作過他朋友的(20):按風俗七天婚宴結束後,新郎才可完婚。參孫因忿怒棄妻而去,還未入洞房,這對新娘是奇恥大辱。女子的父親就把女兒嫁給一個伴郎,免得嫁出去的女兒沒有丈夫,也無人供養。「朋友」指婚禮的伴郎。
在參孫下亭拿的路上遇上從獅中取蜜的事件,竟成為他在婚宴中的謎語。為了這個謎語,把整個婚宴搞得烏煙瘴氣。參孫的妻子在被威脅下哀求參孫告訴她謎語的答案,而後洩露謎底,使參孫極為生氣,最後使這個婚姻宣告破裂。整個事件的枝枝節節提醒我們:
1. 當聖靈充滿時,我們必有能力解決任何困難(徒一8)。本是一頭兇猛的獅子,當神的靈大大充滿參孫時,他可以手無器械的打死獅子(6)。因此,我們做任何事都當尋求聖靈的充滿。
2. 當按神的心意過分別為聖的生活,如此才不致得罪神,反而能被神使用(9)。參孫明知拿細耳人不可接觸死屍,卻從死獅身上取蜜;又邊走邊吃,完全不理會潔淨與不潔淨的條例。
3. 面對困難可能危害配偶或家人時,當求神給智慧判斷,作明智的抉擇,避免使配偶和家人受到虧損。當參孫的妻子面對族人的威脅時,她需要智慧處理,否則丈夫和家人都會遭到不測(15)。
4. 妻子當幫助丈夫成功,有困難當一起研商解決,而非用哭鬧的方式使問題更趨困難,甚至落入失敗的境地。參孫的妻子所用的方法不是理智處理,而是哭鬧面對(16)。
5. 人永遠都是軟弱的,再剛強的人都有他的弱點,我們必須有如此的體認,才能真實依靠全能真神。正如參孫儘管力大無窮、大有能力,卻被他妻子的眼淚征服了(17)。
6. 凡事都不當衝動行事,避免造成不可彌補的錯誤。參孫因妻子洩露謎底大發雷霆,棄妻子而不顧;岳父不想辦法挽回,立刻把女兒嫁給伴郎(19-20),這都是不智之舉。
參、 捫心自問
1.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摸,你同意嗎?你認為一個人若不小心謹慎自己的眼目和思想,可能會造成甚麼不良的結局?
2. 你若是為人父母的,是否常常把神建立婚姻的觀念教導兒女?是否常為兒女將來所要建立的婚姻不斷禱告?你若是單身的基督徒,是否不斷向神祈求將來建立榮神益人婚姻的恩典,使神因你的婚姻得著榮耀?
3. 你常常祈求聖靈充滿嗎?耶穌的門徒被聖靈充滿就有能力傳福音、作見證(徒一8),你相信自己也可以嗎?參孫被聖靈充滿就有能力打死獅子,你相信自己也可以有能力解決困難嗎?
4. 你渴望被神大大使用嗎?你是否常常攻克己身,叫身服己,進而過分別為聖的生活,還是放盪不羈、我行我素?參孫的一舉一動給你甚麼提醒?
5. 假如妳是為人妻子的,當面臨可能會使丈夫受到虧損,或是使家人蒙羞的兩難時,妳會如何作決定?
6. 妳是會幫助丈夫的妻子,還是總是給他難堪,甚至扯他後腿?神創造婚姻的目的是要妻子幫助丈夫成功(創二18),你打算如何幫助他出人頭地?
肆、 禱告回應
親愛的天父,謝謝祢不斷保守我的眼目,使我不致犯罪。我深知自己是個軟弱的人,特別在情慾方面。求祢用祢的話語約束我,用聖靈提醒我,並且藉著屬靈的朋友督促我,使我一生活在祢的愛中,不受魔鬼任何的引誘。
從參孫的身上讓我體會到,當花更多的時間為自己兒女的婚姻禱告。求祢為他們預備合祢心意,並且生命信靠祢、經歷祢、願意愛祢、樂意事奉祢的配偶,共同奔走天路,進而建立榮神益人的婚姻。
求祢幫助我天天依靠祢且按祢的心意過分別為聖的生活,在這個黑暗的世代中為祢發光作見證。我非常渴慕用我的一生來事奉祢,求祢用祢的靈天天充滿我,使我得著能力,服事有恩膏,傳福音、作見證有智慧,與人相處有祢的同在,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面對困難時,特別是使我兩難的事,求祢賜給我智慧作判斷,無論作任何決定,都能叫祢的名得著榮耀;也不使自己、家人,特別是配偶受到虧損。求祢使我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幫助自己的配偶成功,使他因為有我,一生不缺少利益。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伍、 代禱事項
1. 求神保守我們的眼目和思想,使我們看神所要我們看的,思想神要我們思想的。
2. 求神激勵為人父母的,能常常為自己兒女所要建立的婚姻家庭榮神益人禱告。單身的基督徒更當為自己將來所要建立的婚姻付代價禱告。
3. 求聖靈天天充滿每一個基督徒,使我們有能力解決困難、傳福音和作見證。
4. 求神幫助每個基督徒都能為主過分別為聖的生活,諸事學習節制,絕不讓自己沾染罪惡。
5. 求神幫助作妻子的有智慧幫助丈夫成功,進而建立一個合神心意、幸福美滿和諧的婚姻家庭。
最佳賣點 : 本書收錄張木泉牧師三十多年的研經心得,深入淺出地講解《士師記》和《路得記》。內容包含釋經、反思、禱告與行動指南,能幫助你輕鬆讀懂聖經,將真理應用於生活,使靈命成長。這是一本適合慕道友與基督徒的靈修讀物,讓你每天享受與神相遇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