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tual Words: Daoist Liturgy and the Confucian Liumen Tradi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作者 | Volker Olles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法言: 四川道教科儀與儒家劉門傳統:本書榮獲德國東方學會研究論著大獎,綜合了謹慎的科儀文本分析、田野調查及口述史資料,由此可窺見道教禮儀和儒家文化在晚清至當代的西 |
作者 | Volker Olles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法言: 四川道教科儀與儒家劉門傳統:本書榮獲德國東方學會研究論著大獎,綜合了謹慎的科儀文本分析、田野調查及口述史資料,由此可窺見道教禮儀和儒家文化在晚清至當代的西 |
內容簡介 清代學者劉沅(1768–1856,四川雙流人)以儒學為基,兼融佛、道,發展出一套獨特的思想體系,被後人尊奉為“劉門”的創始人。劉門是一個兼具學術與宗教性質的文化團體,在晚清及民國時期的四川地方社會中頗有影響力。劉沅曾在入室弟子的幫助下編纂了一部道教科儀本合集——《法言會纂》;此集是四川火居道派“法言壇”的立派之基。本書首先對劉門的關鍵人物、傳承、歷史和基本思想進行介紹,而後又在此基礎上對劉門與法言壇之間的互動關係做出闡述,最終則將關注重點放在對《法言會纂》的深入研究上,深入探討其所載各類道教科儀的文本、意義、作用及思想來源。本書綜合了謹慎的科儀文本分析、田野調查及口述史資料,由此可窺見道教禮儀和儒家文化在晚清至當代的西南地方社會中的多重面貌。原書為英文版,於2013年9月25日榮獲德國東方學會(DMG)的研究論著大獎。該獎項每三年評選一次,每次頒發給1–2位傑出的東方學家。本專著是2013年唯一獲得此項殊榮的作品。
作者介紹 歐福克(Volker Olles)一名歐理源,德國波恩人,2005年在柏林洪堡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任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四川道教之近現代史與現狀、中國宗教中的神聖空間(宗教地理)、四川劉門及法言壇、宮觀及民間齋醮科儀、宮觀(寺廟)歷史與文化、傳統宗教出版業、宗教碑銘學、道教環保倫理等。已發表專著三部:Spuren des Himmelsmeisters: Zur Rolle von Zhang Daoling in der frühen daoistischen Religion(天師聖跡:關於張道陵在早期道教史上的地位),Münster: LIT出版社,1998;Der Berg des Lao Zi in der Provinz Sichuan und die 24 Diözesen der daoistischen Religion(四川新津老君山與道教二十四治),Wiesbaden: Harrassowitz出版社,2005;Ritual Words: Daoist Liturgy and the Confucian Liumen Tradition in Sichuan Province(法言:四川道教科儀與儒家劉門傳統),Wiesbaden: Harrassowitz出版社,2013;以及學術論文40餘篇。郭佳興哲學博士,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畢業。王亞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2023級博士研究生。
產品目錄 縮略語序致謝中譯本序導論劉沅——槐軒先生劉門的傳承一、道與法的分工法言壇與《法言會纂》《法言會纂》的基本特徵、編纂歷史及其影響法言壇的實踐和傳承科儀流程二、《法言會纂》導言各卷提要結語餘論:今日的法言壇附錄1. 《法言會纂》目錄2. 祖師神號表3. 旛式(大字本,卷7)4. 申太上科儀(大字本,卷26)5. 祀天師科儀(補遺)6. 申觀音科儀(補遺)參考文獻《廣成儀制》中的相關文獻原始文獻研究論著索引《法言會纂》各卷
書名 / | 法言: 四川道教科儀與儒家劉門傳統 |
---|---|
作者 / | Volker Olles |
簡介 / | 法言: 四川道教科儀與儒家劉門傳統:本書榮獲德國東方學會研究論著大獎,綜合了謹慎的科儀文本分析、田野調查及口述史資料,由此可窺見道教禮儀和儒家文化在晚清至當代的西 |
出版社 /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360255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360255 |
誠品26碼 / | 2682613925000 |
頁數 / | 224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5X17X1.3CM,開數: 18開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420 |
適用年齡 / | 一般社會大眾 |
最佳賣點 : 本書榮獲德國東方學會研究論著大獎,綜合了謹慎的科儀文本分析、田野調查及口述史資料,由此可窺見道教禮儀和儒家文化在晚清至當代的西南地方社會中的多重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