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劍俠傳 第一部 3: 湘江避禍 | 誠品線上

蜀山劍俠傳 第一部 3: 湘江避禍

作者 還珠樓主
出版社 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蜀山劍俠傳 第一部 3: 湘江避禍:※蜀山劍俠傳為一部糅合神話誌怪、幻想的武俠小說※倪匡稱《蜀山劍俠傳》為「天下第一奇書」!為還珠樓主開山扛鼎著名代表作!※深刻影響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蜀山劍俠傳為一部糅合神話誌怪、幻想的武俠小說 ※倪匡稱《蜀山劍俠傳》為「天下第一奇書」!為還珠樓主開山扛鼎著名代表作!※深刻影響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大家 北派五大家之奇幻仙俠派 還珠樓主※古龍、金庸、梁羽生、溫瑞安,均受還珠樓主影響頗深,堪稱新派武俠小說的鼻祖「我的小說創作深受還珠樓主的影響和滋養。」──金庸「還珠的作品我是必讀的。還珠樓主是浪漫派,其想像力之豐富,時至今日,恐怕還是無人能與之比肩。」──梁羽生「還珠樓主是才氣縱橫、博聞強記的天才作家。他的作品都是海闊天空、任意所致、雄奇瑰麗、變化莫測的……這種寫作的方式,一直在武俠小說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還珠樓主李壽民也因此成為承先啟後、開宗立派的一代大師。」──古龍名家推薦:著名文化評論家 陳曉林/著名武俠評論家 林保淳蜀山劍俠傳為一部糅合神話誌怪、幻想的武俠小說為還珠樓主畢生心血結晶且最為知名開山扛鼎代表作以其熟悉的四川峨嵋山神奇傳說為創作背景描寫出群仙修道、伏魔的奇幻故事《蜀山劍俠傳》為還珠樓主著名代表作,內容敘述峨嵋派的一班年輕弟子學藝、修煉及斬妖除魔的驚險刺激遭遇。在眾弟子外出修行的過程中,不斷面對挑戰,過程中得到各式奇珍異寶,從而提昇了不少戰鬥力。《蜀山劍俠傳》李英瓊為主要人物,小說詳細敘述其從一個對武藝有興趣的普通少女,在無數機緣巧合下,得到長眉真人的「紫郢劍」,後來獲得前世摯友聖姑的一甲子功力,最後承繼道統,成為峨嵋派第三代掌門預定人選。「煙中神鶚」趙心源,自從在江西南昌陶家莊上打走了許多騙飯耍貧嘴的教師,便在陶家莊上居住,因見陶鈞心地純厚,資質聰明,有心將平生本領傳授給他,師徒二人每日用功習武,倒也安然。不想一日同陶鈞在莊前閒眺,忽飛來一支銀鏢,接著遠處飛到一人,近前一看,認出是西川八魔手底下的健將神手徐岳。只因八魔主邱舲在西川路上劫鏢,被趙心源出來干涉,看看取勝,又從暗處飛來一把梅花針,將邱舲打敗。四處尋找那放針的人不著,疑是心源同黨,恨如刻骨,歸山與七個兄長商議,定要尋著趙心源同放針的人,碎屍萬段,以報前仇……「還珠樓主運用他那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把武俠小說帶入了一個劍仙幽幻的境界,他那極為深厚的國學底子、浩瀚千變的文字能力,對道、釋、儒哲思糅合的獨到見解,無論寫景造境,敘物述人,文采繁富典麗,奇詭紛陳,每有精彩的描寫,奇句妙造,令人感覺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讀來真要屏息凝神,一氣呵成,又嘆為觀止,匪夷所思。」──溫瑞安※【【蜀山奇見聞】──于潛琉璃據說可以照徹九幽,即便在漫天煙霧中也能看得分明。這塊琉璃原是半邊大師昔年在雁蕩修道,路過于潛,一晚夜行田間,看見一個小土坡上,有一道青光上沖霄漢,在那裡守了數十天,費了不少事,才將此寶得到。起初原是一個流動質,經大師用本身先天真氣煉成此寶。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還珠樓主(1902~1961),本名李善基,後改名為李壽民,四川長壽人。出身於書香門第,其父李元甫曾於光緒年間在蘇州做官,後辭官還鄉,靠教私塾為生。在父親悉心教導下,李壽民從小便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文學積澱頗豐。三歲讀書習字;五歲已能吟詩作文;七歲可寫丈許楹聯;九歲寫下五千言的《「一」字論》,有神童之稱。李壽民生平興趣廣泛,頗務雜學,於諸子百家、佛典道藏、醫卜星相無所不窺、無所不曉,堪稱奇才。李壽民的人生經歷跌宕曲折,傳奇色彩濃厚。十歲時,在塾師「王二爺」的帶領下多次登上峨嵋山和青城山,這些生活經歷,也為他後來最為著名的作品《蜀山劍俠傳》和《青城十九俠》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養分,對之後的小說和電影產生了深遠影響,被喻為「現代武俠小說之王」,「北派五大家」之奇幻仙俠派。古龍、金庸、梁羽生,均受還珠樓主影響頗深,堪稱新派武俠小說的鼻祖。金庸曾說:「飛雪連天射白鹿,不及還珠一卷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一章 抱病長征第二章 靈藥醫病第三章 預示仙機第四章 靈鵰通神第五章 神針禦寇第六章 慧質仙根第七章 芷仙學道第八章 湘江避禍第九章 雪夜尋仇第十章 親事波折第十一章 深宵煮酒第十二章 妖法肆淫第十三章 呂村涉險第十四章 驚心噩耗第十五章 飛劍長虹第十六章 借神火針第十七章 一心向道第十八章 窮神出世第十九章 有意藏奸第二十章 妖苗中計第廿一章 巨寇成擒第廿二章 得遇奇緣第廿三章 十年薪膽

商品規格

書名 / 蜀山劍俠傳 第一部 3: 湘江避禍
作者 / 還珠樓主
簡介 / 蜀山劍俠傳 第一部 3: 湘江避禍:※蜀山劍俠傳為一部糅合神話誌怪、幻想的武俠小說※倪匡稱《蜀山劍俠傳》為「天下第一奇書」!為還珠樓主開山扛鼎著名代表作!※深刻影響
出版社 / 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510742
ISBN10 /
EAN / 9786267510742
誠品26碼 / 2682886806006
頁數 / 320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7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490

試閱文字

內文 : 原來靈雲等三人自從在成都和張琪兄妹分手,雇用車轎上路,多給車夫銀錢,連夜兼程,每日也不過走一百數十里路。他們俱是御劍飛行,瞬息千百里地慣了的,自然覺著心焦氣悶。本想退了車轎,改乘川馬,貪圖快些。偏偏女神童朱文雖然仗著靈丹護體,也不過保全性命,渾身燒熱酸痛,日夜呻吟,哪裡受得長途騎馬的顛沛,只得作罷!
靈雲性情最為溫和,保護朱文,如同自己手足,雖然覺著心煩,倒還沒有什麼。
金蟬性情活潑,火性未退,偏偏這次對於朱文竟是早晚殷勤將護,不但體貼個無微不至,並且較靈雲還要耐心一些。靈雲看在眼中,暗暗點了點頭,因朱文病重,不好取笑,反倒裝作不知。
他三人按照二老所指的途徑,在路上行了八九日,忽然峰巒重重,萬山綿亙,除掉翻山越嶺過去,簡直無路可通。先一日車夫就來回話,說前面已是莽蒼山,不但無路可通,而且山中慣出豺虎鬼怪,縱然多給銀錢,他等也無法過去。
靈雲來時,原來聽二老說過,到了莽蒼山,便要步行。知道他們說的是實話,只得取下包裹。打發他們回去。先在山腳下一個小村中歇了歇腳,商量上路。偶然看見一個人坐著滑竿走過,金蟬異想天開,向靈雲要了一把散碎銀子,走將過去,請那人站下商量,將他那一副滑竿買下,兩手舉著拿到朱文面前放下。
村中居民看著這三個青年男女,一個個長得和美女一般,來到這荒山腳下,已是奇怪,又見金蟬小小年紀,把那一副滑竿如同捻燈草一般,毫不在意地舉在手中,更是驚異。有那多事的人,便問他三人的來蹤去跡。金蟬便說:「住在城裡,要往這山中去打獵。」
那地方民情敦厚,又見他們三人各佩長劍,倒也不疑什麼。只是說山中豺虎妖怪甚多,勸他們年紀輕輕的人不要造次。

靈雲看見來人越聚越多,恐朱文不耐煩瑣。又見金蟬買了那一副滑竿來,便問有何用處。金蟬道:「你不要管,先帶著它上了山再說,我自有用它之處。」靈雲還待要問,金蟬一面催著上路,一面手舉那副滑竿,中間結著一個麻繩結著的網兜,兩旁兩根長有兩三丈粗如人臂的黃楊木的桿子,獨個兒邁步自跑上山去。
靈雲當著許多人,只得將朱文半扶半抱地帶進山去。在山內走了二里多地,回看後面無人,正要喊住金蟬,金蟬業已趕了回來,放下手中的滑竿,說道:「我適才跑到高處一望,山路倒還平坦,只不知前面怎樣。我想用這副滑竿,和姊姊一人抬一頭,將朱姊姊抬到桂花山。如何?」靈雲才明白他買那滑竿的用途,不禁點頭一笑。
朱文一路上已覺著靈雲姊弟受累不淺,如今又要屈她姊弟作挑夫抬她上路,如何好意思,再三不肯。靈雲笑道:「文妹,你莫辜負你那小兄弟的好意吧。我正為路遠日長發悶,難得他有此好打算,倒可以多走些路。」說罷,不由分說,硬將朱文安放在網兜之中,招呼一聲,與金蟬二人抬了便走。
朱文連日周身骨節作痛,適才有靈雲扶著,走了這二里多山路,已是支持不住,被靈雲在網兜中用力一放,再想撐起身來已不能夠。況且明知靈雲姊弟也不容她起身,再若謙讓,倒好似成心作假。便也不再客氣,說了幾句感激道謝的話,安安穩穩躺在網中,仰望著頭上青天,一任靈雲姊弟往前抬走。
靈雲怕她冒風,又給她蓋了一床被,只露頭在外。同了金蟬施展好多年不用的輕身本領,走到日落,差不多走了五六百里。看天色不早,依著金蟬,還要乘著月色連夜趕路。朱文見她姊弟抬了一天,好生過意不去,執意要找一個地方,大家安歇一宵,明日早行。
靈雲姊弟拗她不過,見四外俱是森林,瞑嵐四合,黛色參天,便打算在林中露宿一宵。朱文也想舒展筋骨,由靈雲姊弟一邊一個,攙扶著走進林去,尋了一株大可數抱的古樹下面,將網兜中被褥取來鋪好。靈雲取乾糧與朱文食用,叫金蟬拿水具去取一些山水來。
金蟬走後,朱文便對靈雲道:「姊姊如此恩待,叫妹子怎生補報呢?」
靈雲聞言,只把一雙秀目含笑望著朱文,也不答話。停了一會才道:「做姊姊的,是應該疼妹妹的呀。」朱文見靈雲一往情深的神氣,不知想到一些什麼,忽然頰上湧起兩朵紅雲,兀自低頭不語。
這時已是金烏西匿,明月東升,樹影被月光照在地下,時散時聚。靈雲對著當前情景,看見朱文弱質娉婷,眉峰時時顰蹙,知她痛楚,又憐又愛,便湊近前去,將她攬在懷中,溫言撫慰。
朱文遭受妖法,身上忽寒忽熱,時作酸痛。她幼遭孤露,才出娘胎不久,便被矮叟朱梅帶上黃山,餐霞大師雖然愛重,幾曾受過像今日靈雲姊弟這般溫存體貼。在這春風和暖的月明之夜,最容易引起人生自然的感情流露。又受靈雲這一種至誠的愛拂,感激到了極處。便把身子緊貼靈雲懷中,宛如依人小鳥,益發動人愛憐。

靈雲和朱文二人正在娓娓清談,忽然一陣微風吹過,林鳥驚飛。靈雲抬頭往四外一看,滿天清光,樹影在地,有一群不知名的鳥兒,在月光底下閃著如銀的翅膀,一收一合地往東北方飛去。靈雲見別無動靜,用手摸了摸朱文額角,覺得炙手火熱,怕她著風,隨手把包裹拉過。正要再取一件夾被給她連頭蒙上,恰好金蟬取水回來。靈雲先遞給朱文喝了,自己也喝了兩口,覺著山泉甜美。正要問金蟬為何取了這麼多時候,言還未了,忽覺眼前漆黑,伸手不辨五指,便知事有差池。一手將朱文抱定,忙喊金蟬道:「怎麼一會工夫,什麼都看不見了?」
金蟬道:「是啊!我的眼力比你們都好得多,怎麼也只看出你們兩個人,別的不見一些影子呢?莫不是中了異派中人的妖法暗算吧?」
靈雲道:「你還看見我們,我簡直什麼都看不見了。我看這事不妙,黑暗中又放不得飛劍,你既看得見我們,你索性走近前來,我們三人連成一氣,先用神鮫網護著身體再說吧。」金蟬聞言,連忙挨將過來,打算與她二人擠在一起。
這時朱文正在渾身發熱難過,忽覺眼前漆黑,起初還疑是自己病體加重。及至聽了靈雲姊弟問答,才知是中了什麼異派中人弄的玄虛。猛想起自己身邊現有矮叟朱梅贈的寶鏡,何不將它取出來?忙喊靈雲道:「姊姊休得驚慌,我身旁現有師父贈我的寶鏡。我手腳無力,姊姊替我取出來,破這妖法吧。」恰好金蟬也走到面前,靈雲已先把玉清大師贈的烏雲神鮫網取出,放起護著三人身體,這才伸手到朱文懷中去取寶鏡。
金蟬剛要挨近她二人坐下,忽然一個立腳不住,滾到她二人身上。由此三人只覺得天旋地轉,坐起不能。情知將朱文身旁寶鏡取出,便能大放光明,破去敵人法術,誰知偏偏不由自主。似這樣東滾西跌了好一會,慢慢覺察立身所在,已非原地,足底下好似軟得像棉花一樣。三人如果緊抱作一團不動還好,只要一動,便似海洋中遭遇颶風的小船一樣,顛簸不停。靈雲忙喊住金蟬、朱文:「不要亂動,先擠在一處,再作計較。」說完這句話,果然安靜許多。
朱文因二人是受自己連累,心中好生難過,坐定以後,勉強用力將手伸進懷中,摸著寶鏡,心中大喜。剛要取將出來,三人同時聽見有人在空中發話道:「爾等休要亂動,再有一會,便到桂花山。如果破去我的法術,你我兩方都有不利。」說罷,不再有聲響。
靈雲到底長了幾歲年紀,道行較深,連忙悄悄止住朱文道:「我看今晚之事來得奇怪,未必便是異派敵人為難。如果是異派中人成心尋我們的晦氣,在這黑暗之間,雖然我們俱能抵敵,他豈肯不暗下毒手?他所說的桂花山,又是我們要去的地方,莫如姑且由他,等到了地頭再說。如今凶吉難定,我們各將隨身劍囊準備應用,以免臨時慌亂便了。」

朱文雖在病中,仗著平時內功根底,昏睡之時甚少。靈雲姊弟更是仙根仙骨,睡眠絕少。這時經了這一番擾亂之後,一個個竟覺著有些睏倦起來。先是朱文合上雙目,躺在靈雲姊弟身上睡去。金蟬也只打了一個哈欠,便自睡了。靈雲在暗中覺著朱文、金蟬先後都朝她身上躺來,有些奇怪,隨手摸了摸二人鼻息,已是睡去。就連自己也覺著精神恍惚,神思睏倦起來。知道修道之人不應有此,定是中了敵人暗算,深悔剛才不叫朱文取出寶鏡來破妖法。一面想,一面強打精神,往朱文懷中摸寶鏡。心中雖然明白,怎奈兩個眼皮再也支撐不開,手才伸到朱文懷內,一個哈欠,也自睡去。
不知經過了幾個時辰,三人同時醒轉,仍是擠在一處,地點卻在一個山坡旁邊。彼此對面一看,把朱文羞了一個面紅通耳,也不知在黑暗中怎麼滾的,朱文半睡在金蟬懷中,金蟬的左腿卻壓在她的右腿上面,金蟬的頭又斜枕在靈雲胸前,靈雲的手卻伸在朱文懷內。朱文紐帶自己解開,露出一片欺霜賽雪凝脂一般細皮嫩肉。怎奈金蟬醒轉以後,神思恍惚,還不就起。朱文病中無力,又推他不動,又羞又急。還是靈雲比較清楚,忙喝道:「蟬弟你還不快些站起!你要將朱姊姊病體壓壞嗎?」
金蟬正在揉他的雙眼,他見天光微明,晨曦欲上,躺的所在已不是昨晚月地裡的景色,好生奇怪。忽聽姊姊說話,才發覺右手腕挨近腳前躺著的朱姊姊,急忙輕輕扶著朱文起來。靈雲也挨坐過來,將朱文衣襟掖好,又將她髮鬢理了一理。
金蟬已拔出鴛鴦霹靂劍,縱上高處,尋找敵人方向。這時天光業已大亮,照見這一座靈山,果然是勝景非凡,美不勝收。看了一會,無有敵人蹤跡,也不知這座山叫什麼名字。便又跑到靈雲面前說道:「姊姊,你看多奇怪,明明昨天在月光底下,受了人家妖法暗算,怎麼一覺醒來,竟會破了妖法,換了一個無名的高山?莫非我們做了一場夢嗎?」
靈雲道:「你休要胡亂瞎說。如今敵友不分,未卜吉凶;你朱姊姊又在病中,昨晚受了一夜虛驚,幸喜不曾加病。凡事忍耐一些好。我看昨晚捉弄我們的人,決非無故擾亂,也許不是惡意,好壞未知。且莫急於找尋敵人,先設法探明路徑,檢點自己的東西再說。」說罷,各人查點隨身之物,且喜並無失落,只有金蟬買來的那一副滑竿不知去向。

靈雲正在尋思那作法的用心,朱文忽然驚叫道:「姊姊!你看這石頭上面,不是桂花山嗎?」這一句話,頓時將各人精神振作起來,順著朱文顫巍巍的手指處一看,可不是,在她身旁一塊苔蘿叢生的石壁上面,刻著「桂花山」三個大字。三人當時高興起來,依舊聚坐下來,商議入山之策。
靈雲道:「按照白、朱兩位師伯所指途徑,我們那般走法,至少還須二十天左右。如今一晚工夫來到此地,昨晚行法的定是一位前輩高人,特來接引我等入山,以免延遲誤事。適才所見山上大字,正與白、朱二位師伯之言相符。只須依言行事,那倒不消計算的。只是紅花姥姥當年誓言,原說是要一雙三世童身、具有慧根、生就天眼通的男女,才能入潭取草。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蜀山劍俠傳為一部糅合神話誌怪、幻想的武俠小說
為還珠樓主畢生心血結晶且最為知名開山扛鼎代表作
以其熟悉的四川峨嵋山神奇傳說為創作背景
描寫出群仙修道、伏魔的奇幻故事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