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蒙元十四皇朝 一: 大漠雄鷹
作者 | 許慕羲 |
---|---|
出版社 | 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新蒙元十四皇朝 一: 大漠雄鷹:※《新蒙元十四皇朝》是抒寫蒙古秘史及元朝秘史的大手筆名著。從成吉思汗的崛起、蒙古聯兵席捲歐亞大陸的史蹟,直到元順帝遠遁漠北,失去傳 |
作者 | 許慕羲 |
---|---|
出版社 | 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新蒙元十四皇朝 一: 大漠雄鷹:※《新蒙元十四皇朝》是抒寫蒙古秘史及元朝秘史的大手筆名著。從成吉思汗的崛起、蒙古聯兵席捲歐亞大陸的史蹟,直到元順帝遠遁漠北,失去傳 |
內容簡介 ※《新蒙元十四皇朝》是抒寫蒙古秘史及元朝秘史的大手筆名著。從成吉思汗的崛起、蒙古聯兵席捲歐亞大陸的史蹟,直到元順帝遠遁漠北,失去傳國玉璽為止,大起大落,是可讀性極高的通俗歷史文本。※蒙古族一向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相較於宋朝的重文輕武,蒙古鐵騎靠著勇猛的兵力及靈活的戰術,將所到之處都囊括旗下,在幾位雄主的帶領下,蒙元勢力更是如虎添翼,世界歷史亦為之改寫。然而,這樣一支令人生畏的旋風部隊,是因為什麼而風光不再?在元朝統治下的社會及文化風俗又有什麼不同?※元朝是第一個由外族建立的統一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朝代!看蒙古鐵騎如何橫掃歐亞大陸?大元帝國隕落崩解的真正原因!大漠雄鷹一代英主崛起 金帳帝國橫跨歐亞大陸黃沙殘夢走進歷史塵埃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統一王朝,亦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原散居草原,混戰不休,最後由鐵木真統一各部落,他亦被推舉為「成吉思汗」,經過一連串的南征北伐,打造出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在世界歷史上留下了光榮輝煌的紀錄。1271年,忽必烈正式改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元朝在文學上的成就,不僅誕生了與唐詩宋詞齊名的元曲,還有舉世聞名的青花瓷。然而,它的種族分等制度及王室奢豪的形象,終於使這個不可一世的帝國只維持了九十幾年的壽命。作者以流暢的筆法,將各個帝王的秘辛一一交代於書中,使讀者對這個短暫燦爛的王朝有更多的認識。「潛龍出水風雲會,猛虎下山神鬼驚。」蒙古人以其精銳不可當的鐵騎之姿橫掃各地之後,終於入主中原,建立大元王朝,本書即是描述蒙古人從白山黑水逐漸發跡,再至元太祖開國,由黃金家族打下基礎,而後元世祖統一全國,最後至順帝北奔亡國的經過。全書三冊,共80回。對蒙古人只知征戰卻不擅治國的種種亂象,及帝王一味沉溺於溫柔鄉中不思振作的醜態,皆有詳細揭露。
作者介紹 許慕羲,著名小說家,也是名傳遐邇的寫史高手。他擅寫宮廷演義小說,著有《新大宋十八皇朝》、《宋宮十八朝演義》、《宋朝宮廷秘史》、《話說宋朝三百年》、《新蒙元十四皇朝》、《元宮十四朝演義》、《崇禎慘史1-4卷》、《宋史演義》、《唐宮歷史演義》、《袁世凱演義》、《清宮歷史演義》、《中山演義》、《元史演義》等多本宮廷演義小說,及《尺牘大全》、《俠女奇男》、《中國偵探奇案》、《古今奇案彙編》、《新兒女英雄傳》、《太湖女俠》、《古今騙術大觀》等著作,與許嘯天同為宮廷演義小說的知名大家。
產品目錄 前言第一回 神人降生第二回 英雄少年第三回 聲揚漠北第四回 天之驕子第五回 一場風波第六回 羊毛藏身第七回 好幫手第八回 人心歸附第九回 決一雌雄第十回 又得佳人第十一回 蒙古四傑第十二回 後顧之憂第十三回 名不虛傳第十四回 成吉思汗第十五回 分賞有功第十六回 人生樂事第十七回 進圖西夏第十八回 天賜奇才第十九回 威震回部第二十回 北征欽察第二十一回 群女爭寵第二十二回 大數已盡第二十三回 暗箭難防第二十四回 盜骨報仇第二十五回 繼承先志第二十六回 完顏亡國
書名 / | 新蒙元十四皇朝 一: 大漠雄鷹 |
---|---|
作者 / | 許慕羲 |
簡介 / | 新蒙元十四皇朝 一: 大漠雄鷹:※《新蒙元十四皇朝》是抒寫蒙古秘史及元朝秘史的大手筆名著。從成吉思汗的崛起、蒙古聯兵席捲歐亞大陸的史蹟,直到元順帝遠遁漠北,失去傳 |
出版社 / | 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369999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369999 |
誠品26碼 / | 2682554530004 |
頁數 / | 352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1.9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539 |
導讀 : 【前言】
《新蒙元十四皇朝》是抒寫蒙古秘史及元朝秘史的大手筆名著。從成吉思汗的崛起、蒙古聯兵席捲歐亞大陸的史蹟,直到元順帝遠遁漠北,失去傳國玉璽為止,大起大落,是可讀性極高的通俗歷史文本。
「黑水金山啟霸圖,長驅遠蹠世間無,至今碧眼黃鬚客,猶自驚魂說拔都!」從漠北風沙中名不見經傳的斡難河畔所崛起的蒙古族鐵木真部落,幾乎在並世列國都未留意警惕的情勢下,倏忽之間,便發展成瀰天捲地而來的歷史風暴。
事實上,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族,將他的九族大纛在杭愛山麓的和林高高豎起,而他的大汗金帳也開始在中亞沙漠上閃閃生光的時候,環顧當時地球上東西兩大世界的各個文明社會,已經沒有一國,可以在軍事上與蒙古鐵騎相抗衡了。於是,蒙古鐵騎如颱風驟雨一般橫掃整個歐亞大陸,形成了人類史上前所未見的暴烈景觀。
自古以來,遊牧民族的價值觀念與生命態度,即和農業民族大相逕庭。然而,蒙古騎兵在戰場上的驃悍、迅猛、凌厲、殘酷,卻使曾經長期與遊牧民族周旋的東西各大文明社會,都震懾於金帳汗國的兵威之下。大纛西指,成吉思汗的軍隊深入中西內陸,征服花剌子模,掃蕩高加索區,越過欽察草原,直抵伏加爾河。到了拔都西征之時,更縱橫歐陸腹地,席捲了俄羅斯全境,殲滅日耳曼聯軍,直逼地中海畔的威尼斯城。繼而大汗蒙哥也征服回教世界,消滅黑衣大食,完成亙古最大的霸業。在西方人眼中,蒙古人恰似雷霆萬鈞的「上帝之鞭」,捶撻著已經衰朽枯萎的人間大地。
征服中國全境的元祖忽必烈,是蒙古繼成吉思汗之後又一個出類拔萃的英主名王。然而他在中土所施行的種族歧視與分化政策,卻種下了元朝享祚不久的遠因。在馬可波羅筆下,遍地奇珍異寶、繁榮至於極點的元代社會,雖有外圍四大汗國的拱衛,以及舉世最大軍力的駐守,仍是在不旋踵之間,即面臨冰消瓦解的命運,正是由於出身遊牧民族的元朝帝王,低估了漢人反抗高壓統治、力爭人格尊嚴的自主意志。
由於中原與江南的富裕,君臨城內的元室貴族迅速趨於腐化。元代後期,宮廷生活的荒淫離奇,後宮美女的爭寵弄權,親貴大臣的昏聵無能,密宗喇嘛的禱張為幻,在在都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然而,元室君臣對中原民族的壓迫與榨取,卻日甚一日,因此,一旦抗元的火種在鐵蹄踐踏過的土地上公然燃起,轉瞬之間,便蔓延成為燎原的烈燄。
「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石人是不會動怒的,可是,不甘長期屈服於種族歧視與高壓統治的民間豪傑,卻利用黃河決口的時機,展開了全面抗元的奮鬥。在明教義軍與紅巾義軍的壯烈起事下,軍威凌蓋全球的大元帝國,竟然先從它帝都本部所在的中國境內開始崩潰,距它入主中原,不過八十九年,實在堪稱是一種歷史的反諷。所以在民俗文學的描寫裏,元朝往往是一個罪惡的時代。
當然,在中國歷史上,元朝不過是一個「其興也暴,其亡也速」的短暫王朝。然而,在人類歷史上,蒙古鐵騎所締造的軍事奇蹟,卻仍是文明社會所難以理解的永恆之謎。對於文明社會而言,蒙古鐵騎那種飆風驟雨一般的狂猛力量,其豪暢恣縱處,正如:
「行神如空,行氣如虹,巫峽千尋,走雲連風。」
(一)
在風雲際會的邊疆
只有飛砂長騁才有真實的感覺
年少時奔行大漠
喜歡風砂迎擊你的胸膛
敞開衣襟,將一整個天地攬入懷中。
(二)
天灰濛濛,所有的聲音
都像是傳自對岸最荒蕪的沙灘上
曾經在大海怒潮湧上岸來的前一刻
有人在斷村處處的白色沙灘上
緊緊追問一行足印
是誰遺留下它們呢?
莫不是那虎一般的漢子來了?
(三)
所有的笙歌琴音
收束於一個指勢,
而繁華只剩空夜裏的上弦。
歌遍陽春之後,你的知音
再給你一次熱切的掌聲,
下一曲呢?
依稀,生命到達了彼岸,
你收起弦琴,站起,
深深一揖:「我倦欲眠君可去。」
內文 : 第一回 神人降生
層巒重迭,流水彎環,叢林夾道,古木參天,於群山回魄之中,現出一片平疇曠原。此時乃是四月天氣,塞北地方,春色初來,那片平疇,岫嶼拱衛,煙雲繚繞。雖沒有江南地方的桃紅柳綠,風景宜人,但是河流縈帶,映著那山林景色,也就倍覺鮮妍了。
在這寂靜無聲、山林沉默的當兒,忽聽得馬蹄得得,自遠而來,其行甚疾。一轉眼間,便見兩騎高頭駿馬,馱著兩個年輕力壯、身材魁梧的塞外英雄,直向這不兒罕山的平疇而來。兩個少年到了不兒罕山內,見著這片平疇四面都有山峰環抱,河流錯雜,更兼正在春天,樹木欣欣向榮,草色芊芊鋪地,真是別有天地一般。
那走在後面年紀略輕的少年,見了這般風景,便喚著前面年紀稍長的少年說道:「哥哥,這地方的山川形勢,比到俺們住的阿兒格乃袞山,又要高過數倍了!俺們何不棄了那地方,遷移到這裡來居住呢?」
那年長的少年聽了,隨即說道:「朵奔巴延,你的話說未嘗不是,這樣的好地方,我心裡也很是豔羨!但恐怕已經有了主兒,不能遂我們的心願了。」
朵奔巴延不待說畢,便惱得跳將起來。他急切之間,也不叫那少年是哥哥了,真呼著他的名字道:「都蛙鎖豁兒,你怎麼沒有志氣呢!便是這地方有了主兒,又待如何?放著俺兄弟兩人這樣的英雄,即使那主兒生得三頭六臂,和天神一般厲害,俺也要將這地方奪了過來,紮營居住呢。」
都蛙鎖豁兒道:「兄弟,你弄錯了,我並不是心中懼怕,不敢要這地方。只因未知這地方究屬哪一部的管轄,不能不打聽清楚,便冒冒失失地遷來居住。你心內既深愛這地方,我們且向前去,找個人問明這主兒是什麼人,方可設法遷移。」
朵奔巴延聽了這話,方才平了氣性,便和都蛙鎖豁兒,各自牽了坐騎。
才出山來,走不到半里路遠近,都蛙鎖豁兒忽將手中的馬鞭指著前面對朵奔巴延說道:「兄弟,你可見那邊行人裡面有個豔美的美人兒麼?」
朵奔巴延道:「美人便怎麼樣?哥哥瞧著心裡愛她,莫非要娶她為妻麼?」
都蛙鎖豁兒道:「我已娶有妻房,如何還要這個女子?只因你年已長,還沒成就親事,意欲問明這個女兒。如果沒有許字,便說給你作為妻室,豈不很好麼?」
朵奔巴延正在壯年,巴不得娶個妻房,以免寂寞。聽得都蛙鎖豁兒要與他說親,心內自然願意,便道:「我們和這群人,距離得很遠,瞧上去覺著這個女子坐在車中,似乎身材窈窕,很是美麗,不知近看時究竟長得如何。」
都蛙鎖豁兒笑道:「你要辨別她的妍媸,不好跑上去仔細觀看麼?」
朵奔巴延好色心重,聽了這話,果然放開大步,跑向前去。見一叢百姓裡面有一輛黑油車兒,車上坐著一個少年女子,豐容盛鬋,杏臉桃腮,端端正正坐在車上,好似天仙下凡一般。
果然遠看不如近看,朵奔巴延一見這個女子,覺得眼花繚亂,半個身子幾乎軟化下來,癡癡地立在那裡,眼睜睜地望定那車兒,一聲也不響。忽覺肩膀上被人拍了一下,方才回轉身來看時,原來不是別人,正是他哥哥都蛙鎖豁兒,滿面含著笑容問道:「如何?這女子可算得美人麼?」
朵奔巴延也沒工夫和人說話,只點了點頭,仍舊回身,一眼不眨地瞧著車上的女子。
都蛙鎖豁兒見他失神落魄的樣子,心內很是好笑,忍不住朗聲說道:「你發癡麼?光是看著有什麼用處,何不上去問明她的姓氏呢?」
朵奔巴延經這一提,方才醒悟轉來,暗道:「我真糊塗極了!不問明她的來歷,如何可以說親呢?」便搶上幾步,向這群人問道:「你們從哪裡而來,欲往何方去?」
眾人之中走出個老頭兒回答道:「俺是豁里刺兒台蔑爾幹的一家,本來是巴兒忽真的主兒,遷居在豁里禿馬敦地面,因為那地方禁捕貂鼠等物,無以為生,所以帶著家屬,全夥兒投奔此地。」
朵奔巴延又道:「這車上坐的少年女子,是你什麼人?」
老頭兒道:「是我的外孫女兒。」
朵奔巴延又道:「她叫什麼名字?」
老頭兒聽到這裡,勃然變色道:「俺與你素不認識,俺行俺的路,你幹你的事,兩下水米無交,你如何盤問著俺,連俺外孫女的名字都要究問起來,豈非奇事麼?」
朵奔巴延見老頭兒出言責備,心內不禁火冒,正要大聲呵斥,都蛙鎖豁兒見兄弟舉動冒昧,深恐把事情鬧決裂了,連忙上前,將朵奔巴延推在一旁,自己趨上前,向老頭兒深施一禮,陪笑說道:「老人家休要發怒,剛才我這兄弟並非懷著歹心前來盤詰行蹤。我便是前面阿兒格乃袞山的部長都蛙鎖豁兒,那個問你來歷的,便是我的親兄弟朵奔巴延。我兩人在蒙古部落裡面,雖沒什麼了不得,也還小小的有些名氣,老人家想必也聽了說過的。」
那老頭兒聽到這裡,便減去了怒容,換了喜色,說道:「你原來是阿兒格乃袞山的部長都蛙鎖豁兒麼?俺聽得人說,都蛙鎖豁兒兄弟兩個都是了不得的英雄,將來的前程不可限量,因此很想一見,不意卻在此處會著。」
都蛙鎖豁兒忙道:「慚愧得很!我兄弟二人年紀尚輕,有什麼能耐敢勞老人家稱許。但不知你老人家尊姓大名,還請賜教。」
老頭兒道:「我名巴爾忽台蔑爾幹,生平只有一個女兒,名喚巴爾忽真豁呵,嫁給了豁里禿馬敦地方的官人,生下一個外孫女兒,取名阿蘭郭干。俺本來隨著女兒女婿在豁里禿巴敦一塊兒居住,近來那地方忽然發生了禁捕貂鼠等物的禁令,所以攜了家眷要在不兒罕山居住,因此前來的。」
都蛙鎖豁兒道:「這不兒罕山難道沒有主人麼?」
老頭兒道:「這山的主人也是有名氣的,叫作曬赤伯顏。」
都蛙鎖豁兒道:「這地方原來屬曬赤伯顏該管,倒也罷了。只是你的外孫女兒,可曾許字麼?」
老頭兒道:「尚未許字。」
都蛙鎖豁兒道:「我的兄弟朵奔巴延,年紀已長,尚未娶親。我意欲代兄弟作伐,娶你外孫女為室,不知老人家意下如何?」
老頭兒聽了這話,暗中想道:「俺從豁里禿馬敦遷移到這裡來,正恐沒有照應,要受本地人的欺負,現在把外孫女給了都蛙鎖豁兒的兄弟,他是個堂堂部長,又在鄰近的地方住著,俺們豈不很有靠傍麼?」想到這裡,心內很是願意,但不知外孫女的意下如何,便對都蛙鎖豁兒道:「蒙你不棄,願結姻親,原沒什麼不可以的。但是俺的外孫女,現在車內坐著,待俺去問她一聲,免得將來有甚埋怨。」說著就回身到黑油車前,向阿蘭郭干說知。
此時,朵奔巴延立在一旁,眼睜睜地望著坐在車中的阿蘭郭干。阿蘭郭干正在盛年,情竇已開,瞧著朵奔巴延身材魁偉,儀表堂堂,她的芳心中也不由得生出一種戀愛。見朵奔巴延向自己呆呆看著,禁不住嫣然一笑,也將一雙秋水似的秀眼向朵奔巴延斜溜過來。這一笑不打緊,直把個朵奔巴延弄得神魂無主,全個兒身體軟癱癱的好像一些氣力也沒有,幾乎倒下地來。
兩個人正在得趣之時,恰巧老頭兒到車前,把都蛙鎖豁兒代弟求親的話,向阿蘭郭干說了一遍,問她意下如何。阿蘭郭干心內早已願意。只因當著許多人未便答應,不覺粉臉紅暈,呈出一股嬌羞之態,低頭無語。
老頭兒見她不語,遂又催促道:「人家等著回話呢。允與不允,說了出來,俺好去和他說明,何必害羞不言,遷延時刻呢?」
阿蘭郭干被逼不過,只得含著羞將頭點了兩點,表示允許這門親事的意思。
老頭兒見外孫女答應了,便回身去告知都蛙鎖豁兒。都蛙鎖豁兒見姻事成就,心下大喜!忙回身招呼朵奔巴延,來向老頭兒行甥舅之禮。哪知朵奔巴延直挺挺地立在那裡,望著車兒上的阿蘭郭干,一聲兒也不答應。
都蛙鎖豁兒喊了幾遍,不見理睬,心內十分焦灼,走上前去,在朵奔巴延背上重重地擊了一掌,他方才「哎喲」一聲,回轉頭失張失致地問道:「你無緣無故地打俺做什麼?」
都蛙鎖豁兒忍不住笑將起來道:「你不用發癡了,這頭親事已經說成,快隨我去行禮罷。」
原來朵奔巴延因為看阿蘭郭干看出了神,都蛙鎖豁兒向老頭兒說親的事情,他都沒有覺得。忽然聽說親事已經成就,樂得他心花怒放,隨著都蛙鎖豁兒,來到老頭兒跟前行了禮。
都蛙鎖豁兒也向老頭兒敘了親戚之誼,訂明迎親的日期,方才分手告別。都蛙鎖豁兒兄弟二人飛身上馬,奔回阿兒格乃袞山自己的營帳裡,預備娶親的事情去了。
但是在下開首寫了這一段突如其來的文字,看官們雖然知道都蛙鎖豁兒兄弟二人是蒙古人種,卻沒有明白二人的來歷,未免要說在下胡亂捏造,太沒根據了。現在都蛙鎖豁兒兄弟回到自己營帳,料理娶親的事情,在下正可趁此把二人的來歷敘明。
原來都蛙鎖豁兒是蒙古種族,向居中國北方,從歷史上研究起來,是古來高昌突厥之故地。在唐朝的時候,本是室韋的分部。相傳他們這個種族發生的時候,乃是天生一個蒼色的狼和一個白色的鹿,配偶了生下來的。他的始祖名喚乞顏,與鄰部構釁,屢次打敗,不能存立,來到斡難河旁的阿兒格乃袞山中居住。
這座山險峻異常,四面都是層巒疊嶂,內中卻有一片平原,土壤肥美,河流縈帶。乞顏得了這處地方,知道和他們的生活最為適宜,便在山內支帳居住,把跟隨前來的男女互相配偶,生育漸漸繁盛,遂即成為部落,共推乞顏為主,稱之為乞要特。從此生育繁茂,拓疆啟宇,數十代之後,到了都蛙鎖豁兒和朵奔巴延兄弟二人手裡。
這二人都生得身長力大,凡是毒蟲猛獸,遇著他們,沒有不應手而斃的。因此都蛙鎖豁兒兄弟二人的聲名遠播,人皆懾服。這日因為天氣睛朗,塞上春來,兄弟二人在帳中無事,便跨著馬出外閒遊。無意之中來到不兒罕山下,遇見阿蘭郭干,替朵奔巴延定下了親事。回到帳中,便由都蛙鎖豁兒將平日射獵所得的獸皮,一齊取出,揀了鹿皮、貂皮、狐皮各兩張。鼠皮、獺皮各四張,等到訂親的日期,將來裝在車上。
朵奔巴延換了一身新衣,命人推了車兒,隨著他到不兒罕山下,把阿蘭郭干迎娶回來,對著天地,行過了婚禮。雙雙入帳,成應了百年姻眷。不過三四年光景,阿蘭郭干已連生兩子。長子名布兒古訥特,次子名伯古訥特。朵奔巴延瞧著兩個兒子,十分歡喜。
每日裡仍同著哥哥都蛙鎖豁兒出外游獵,晚上回來便逗著兩個兒子玩耍,歲月過度得十分快樂。
哪知天道忌盈,樂極悲生,都蛙鎖豁兒忽然一病不起,遽爾逝世。在生之日共有四個兒子,都是性情剛暴、倔強異常。
朵奔巴延念及骨肉之情,常常勸誡他們。哪知四個侄兒非但不肯聽從他的教訓,反把叔父、嬸母看同仇人一般。朵奔巴延看了他們的行為,十分生氣,料知住在一處,必定沒有好結果,便拿定主意,與四個侄兒離開居住,遂往都蛙鎖豁兒墳上哭了一場,攜了阿蘭郭干和兩個兒子,遷居於不兒罕山下。日間帶著鷹犬,攜了弓箭出外打獵,夜間與阿蘭郭干共撫兩兒,倒也過得自由快樂。誰料不上數年,朵奔巴延竟生起病來臥床不起。
阿蘭郭干直急得手足無措,只有掩面哭泣。這個當兒,幸虧阿蘭郭干有個妹夫,名喚瑪哈戮的,前來看望,替他延巫祈禳。
無如朵奔巴延天命已盡,哪裡挽回得來!遷延了數日,非但不能輕減,倒反加重起來。朵奔巴延自知無望,便把後事囑託了瑪哈戮,竟是一命嗚呼。
最佳賣點 : 本書即是描述蒙古人從白山黑水逐漸發跡,再至元太祖開國,由黃金家族打下基礎,而後元世祖統一全國,最後至順帝北奔亡國的經過。全書三冊,共80回。對蒙古人只知征戰卻不擅治國的種種亂象,及帝王一味沉溺於溫柔鄉中不思振作的醜態,皆有詳細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