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族的槓桿翻倍術: 自組ETF×低風險策略, 普通上班族也能年賺20% | 誠品線上

存股族的槓桿翻倍術: 自組ETF×低風險策略, 普通上班族也能年賺20%

作者 吳宜勲 (老吳)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存股族的槓桿翻倍術: 自組ETF×低風險策略, 普通上班族也能年賺20%:你以為存股只能慢慢累積?其實,穩穩賺是起點,加速翻倍才是關鍵!從定存思維到翻倍操作,讓錢不只賺利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你以為存股只能慢慢累積?其實,穩穩賺是起點,加速翻倍才是關鍵!從定存思維到翻倍操作,讓錢不只賺利息,還替你加速跑!──用自組ETF進階版,翻轉上班族領死薪水的命運──這是一本教你善用資源、借力加速,用智慧加碼的理財行動書。讓每個努力的小資族,不再只是慢慢變有錢,而是有策略地前進!▌存股是基礎,槓桿是加速器!許多人認為槓桿很危險,但其實只要有穩定收入與現金流,並掌握生命週期原則,年輕時適度借力、年長時穩健防守,槓桿就能成為小資族財富成長的助力,而非風險來源。▌不是投機,而是聰明運用「原本就賺錢的策略」本書作者吳宜勲用自組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打好財富第一隻腳後,再善用低風險槓桿進場,讓每一筆資金都發揮最大效益。這不是衝動投機,而是一套經過驗證的「慢中有快」財富路線圖。看完本書,你將能夠學到:‧如何用自己的投資組合打造專屬的「自組ETF」‧為何正2 ETF可以長期持有,而反向ETF不行‧房貸、信貸、股票質押……不同槓桿怎麼搭最安全‧資產增值 vs 現金流投資法,如何混搭最貼近你的人生節奏‧不停利、不亂賣,如何安心放著賺、抱著賺、槓桿再加速賺這是一本教你善用資源、借力加速,用智慧加碼的理財行動書。讓每個努力的小資族,不再只是慢慢變有錢,而是有策略地前進!【專業推薦】阮慕驊|資深財經專家、主持人股海老牛|價值投資達人張紫凌|財經作家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吳宜勲(老吳)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機械研究所博士。畢業後,從事機構工程師一職,並展開了投資生涯。2014年初入股市,因為一心只想賺快錢,於是頻繁短線操作、開槓桿,但隨著一次次的虧損,他漸漸了解投資要獲利沒有那麼容易,最重要的是要克服人性,保持耐心。2019年起開始思考上班族該如何投資、如何放大資金,並了解自己可以承受的風險,打造出遭遇股災時,心態也不會炸裂的投資組合,避免因恐慌而把股票出清在低點。一路走來,他摸索不同投資方法,最後領悟出穩健並能加速放大資產的存股方式──透過自組ETF並合理地運用槓桿,打造出適合存股族的槓桿翻倍術。目前老吳仍從事機構工程師一職,投資是他的興趣,也是累積資產的方式,但本業才是源源不絕的資金養分,他建議,在被動收入大於主動收入之前,勿荒廢本業。著有《自組ETF,讓我股利翻倍的存股法》、《自組ETF邊上班邊賺錢》等書。FB粉絲專頁:打造屬於自己的ETF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自序 投資是一條改變命運的長期道路前言 小資族善用槓桿 讓財富加速累積第1章 使用槓桿前要知道的事1-1 投資是為了讓生活更好1-2 本金越多 財富滾越快1-3 財商認知到哪 財富就會到哪1-4 通膨是敵人也是朋友1-5 槓桿是工具而非毒藥1-6 投資最大風險是你的情緒1-7 與其羨慕別人 不如起身行動第2章 加速引擎1:投資槓桿的應用2-1 借鑑投資大師的槓桿啟示2-2 長期複利+槓桿增速=放大資金2-3 信貸:個人信用換取資金2-4 房貸:最能放大資產的長期槓桿2-5 融資:用股票作擔保 擴大投資部位2-6 股票質押:以持股申請抵押借款2-7 破解常見的2個槓桿迷思2-8 做好風險控管 戰勝波動第3章 加速引擎2:讓財富穩健成長的資產配置3-1 增值型 vs 現金流投資策略3-2 沒配息的股票為什麼仍值得存?3-3 不停利 讓資產慢慢長大3-4 股債配置 安心抱股3-5 小資族該不該先買房?第4章 槓桿下的長期財富管理4-1 打造專屬的自組ETF4-2 長期投資 可以「正」不能「反」4-3 在對的趨勢中找到好標的4-4 如何判斷何時該停損?4-5 在對的時間 買到對的股票4-6 成為全職交易人要有的5項準備結語 投資與生活之間的平衡

商品規格

書名 / 存股族的槓桿翻倍術: 自組ETF×低風險策略, 普通上班族也能年賺20%
作者 / 吳宜勲 (老吳)
簡介 / 存股族的槓桿翻倍術: 自組ETF×低風險策略, 普通上班族也能年賺20%:你以為存股只能慢慢累積?其實,穩穩賺是起點,加速翻倍才是關鍵!從定存思維到翻倍操作,讓錢不只賺利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549292
ISBN10 /
EAN / 9786267549292
誠品26碼 / 2682942423000
頁數 / 256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23X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投資是一條改變命運的長期道路

財商與投資觀念的影響,不僅僅能改變一生,甚至可能影響好幾個世代。我出身於南投縣的務農家庭,父母的觀念很保守,沒有給我投資的指引,但他們從小就教育我節儉和儲蓄的重要性,這是理財的第一步。

父母一直鼓勵我多讀書,在他們的觀念中,讀書才能翻轉階層,希望我長大後不必像他們一樣,在烈日下拿著鋤頭在山上耕作。長大之後,我漸漸明白,父母要我多讀書的用意,主要是在求學過程中,可以建立許多技能,包括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有邏輯地處理事務。

這些技能不僅讓我畢業後找到穩定的工作來支應投資的現金流,同時也讓我在後來的投資路上,遇到挑戰時不容易放棄。我並沒有金融背景,但很幸運地,透過自己的摸索,雖然跌跌撞撞,最終還是打開了投資的大門。

每個人都希望能翻轉人生,甚至能讓下一代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常問該如何開始呢?現在做會不會太晚?如果不開始,那麼一切就只是空想。

在股票投資上,我發現身邊仍有一些朋友,難以克服「股票就是賭博、買股票會血本無歸、股市波動多是吃人的怪獸」等心魔,很遺憾的是,在猶豫不前的過程中,時間的成本正在流失。我希望透過我的每一本書,幫助大家以相對輕鬆無壓力的方式,進入股票投資。

從2019年開始,我用自組ETF存股+適當的槓桿,截至2025年中,遇到較大的台股股災有4次:⑴2020年Covid-19(跌幅約30%,持續2個月);⑵2022年俄鳥戰爭、通膨、FED升息(跌幅約32%,持續9個月);⑶2024年美國經濟放緩疑慮(單日下跌1,807點,-8.35%);⑷2025年川普的關稅政策(單日下跌2,065點,-9.7%)。

每一次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震撼教育,特別是2025年的關稅政策,連續3個交易日內,指數累計重挫3,906點,跌幅高達18.3%。許多個股甚至出現連續3根跌停板(-30%),融資餘額也以3日減少750億元的驚人速度崩塌。

我認為,經歷了這場戰役後,仍然能夠存活在市場中的槓桿部位,往往是那些保持穩健心態並選擇適當槓桿倍率的投資人,而我就是其中之一。經歷過這麼多次的考驗,這不是一句倖存者偏差就可以帶過的,而是透過冷靜應對市場波動、適時調整投資策略、並保持理性與風險控制的結果。

投資的核心不僅是如何抓住機會,更在於如何在風險中保持穩健,並在困境中找到生存和成長的空間。這些無價的經驗,成為我在投資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讓我更有信心面對未來的挑戰。

未來一定仍會有著各種原因造成股市恐慌性下殺,對於長期透過槓桿放大投資效率的我而言,不是去想著如何避開、如何完美躲過股災,而是持續提醒自己在波動中保持冷靜,適時調整策略,確保長期投資的穩定性,並且隨時都要留意槓桿部位是否太大,是否有額外的資金來對應20%~30%以上的回檔。槓桿可以加速,但不要超速了。

轉眼間也來到40歲了,在職場上看著現在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常常會想到當年的自己,若沒有踏上投資這個旅程,資產會跟現在有很大一段差距,所以我也透過不斷在粉專分享我的心得,希望大家都可以了解,只要持續投資,時間久了,就會帶來極大的差異。這是改變自己,也能改變下一代的方式。

讓我最高興的是,2022年出了第一本書後,原本對投資很保守的爸爸與姊姊,漸漸認同我的理念,長期投資的觀念在家人的心裡生根發芽。姊姊也開始了定期定額的存股之路,幾年過後,股票市值與股息也都緩慢地在增加,這不僅僅是金錢上的成長,更是一種心態上的轉變。爸爸也逐漸認識到長期投資與他之前對股票投資的認識不同,不僅穩定且可以看到回報。

這一切的變化,讓我深刻感受到理財與投資教育的重要性,也讓我對自己所走的路更加堅定。每一次看著家人逐步走上理財與投資的道路,看到他們在股市中累積的回報,我不僅感到自豪,更感到滿足,能夠將這些理念傳遞給身邊的人,幫助他們改善財務狀況,這對我而言是最大的成就。

投資不僅是對資金的管理,更是對人生的規劃與思考。我希望我的經歷與書中的分享,能夠啟發更多人,不僅在金錢上取得自由,也能在心態上實現成長與改變。這是一條長期且充滿挑戰的道路,但當看到回報和成果,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你以為存股只能慢慢累積?
其實,穩穩賺是起點,加速翻倍才是關鍵!
從定存思維到翻倍操作,
讓錢不只賺利息,還替你加速跑!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