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普羅米修斯之墓 | 誠品線上

核.普羅米修斯之墓

作者 Yang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核.普羅米修斯之墓:★結合末日災難、外星科幻與哲學思辨,帶領讀者進入一場人性、科技與自然交織的未來寓言!★金車奇科幻文學獎特優得獎作家◆紀昀一 震撼推薦!我是核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結合末日災難、外星科幻與哲學思辨,帶領讀者進入一場人性、科技與自然交織的未來寓言! ★金車奇科幻文學獎特優得獎作家 ◆ 紀昀一 震撼推薦! 我是核。 當初人類囚禁我、害怕我…… 如今卻祈求我的拯救? 西元二二三〇年,生態失衡、土地荒蕪, 曾經蔚藍如耀的地球滿目瘡痍,只剩下絕望。 然而,真正的災厄才剛剛降臨── 變異怪物「烏奇」吞噬人類、摧毀一切; 外星訪客「上帝」到來,宣告末日倒數。 無力反抗的人類,唯有釋放禁錮在普羅米修斯之墓的「核」。 那是被封印兩百年的終極能源,也曾是人類最恐懼的存在, 而今卻成了唯一能扭轉未來的賭注。 貪婪的人類、耗竭的大地,究竟誰才是該被拯救的一方? 當審判之日到來,核將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是為人類燃燒殆盡,還是帶領地球迎向真正的救贖? 各界推薦人 紀昀一(金車奇科幻文學獎特優得獎作家)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Yang 故事,與說故事的人。 寫作經歷十餘年,出版作品十餘本。題材包羅性別、環保、科幻、奇幻、武俠等,內容年代溯古穿今,遨遊於未來,暢想在歷史神話與妖鬼人世間。 創作是信仰,文字是歸宿。 書寫即生活。我思,故我在。 Cogito, ergo sum. 出版作品: 《大荒遺冊:三秀》 《止戈外傳.問天》 《相逢有時》 《止戈》(國立台灣文學館優良好書推廣) 《無鬼咖啡館》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以「核」為鏡,映照人類未來的結局╱紀昀一 自序 Chapter 01 ⚛ 怪異的世界 Chapter 02 ⚛ 耗弱的地球 Chapter 03 ⚛ 偷來的火種 Chapter 04 ⚛ 騙人的人類 Chapter 05 ⚛ 最好的年代 Chapter 06 ⚛ 黑暗的爆裂 Chapter 07 ⚛ 生命的順序 Chapter 08 ⚛ 無盡的欲望 Chapter 09 ⚛ 頑固的信念 Chapter 10 ⚛ 鐘擺的兩端 Chapter 11 ⚛ 所謂的人生 Chapter 12 ⚛ 倒數的時間 Chapter 13 ⚛ 末日的到來 Chapter 14 ⚛ 奮戰的可能 Chapter 15 ⚛ 噩夢的迴圈 Chapter 16 ⚛ 狂熱的領袖 Chapter 17 ⚛ 死蔭的幽谷 Chapter 18 ⚛ 霍然的禮物 Chapter 19 ⚛ 最後的審判 Chapter 20 ⚛ 人類的歸處 Chapter 21 ⚛ 鏡中的形象 Chapter 22 ⚛ 萬物的共存

商品規格

書名 / 核.普羅米修斯之墓
作者 / Yang
簡介 / 核.普羅米修斯之墓:★結合末日災難、外星科幻與哲學思辨,帶領讀者進入一場人性、科技與自然交織的未來寓言!★金車奇科幻文學獎特優得獎作家◆紀昀一 震撼推薦!我是核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4120876
ISBN10 /
EAN / 9786264120876
誠品26碼 / 2682912290007
頁數 / 216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X1.12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以「核」為鏡,映照人類未來的結局╱紀昀一(金車奇科幻文學獎特優得獎作家,代表作《佔領天空》)

如果有一天,「核能」被人形化且有了思考能力,故事會怎麼發展?
「核能」是能量、是爆炸、是國家紛爭的源頭,是任何能牽扯上「破壞」的用詞,我抱著這種想法翻開了《核.普羅米修斯之墓》。
二十三世紀的地球,太陽遭自稱「上帝」的外星人所遮蔽、地球被稱作烏奇的巨型變異生物所侵襲,而人類則將希望寄託於被囚禁在普羅米修斯之墓的「核」。
在陣營設定如此明確的世界觀裡,卻沒有與「破壞」作為出發點的章節,取而代之的,是作者以樸實而幹練的文字,加上非人的「核」獨有的純淨視角,兩者交互相融後,淬鍊出一個帶有靜謐氛圍的故事。
偌大的世界觀搭配細微的情緒描寫,彷彿站在遙遠的北極星上,遠望地面一隻正在顫抖的螞蟻。自在游移於宏大與微小之間,展現出作者掌控大局卻也深刻刻畫細節的游刃有餘,使讀者彷彿也與「核」一同昂首觀察這與認知不同的天空。
作者透過對世界的描繪替「核」上了色調、灌注人性,這令終其篇章都得不到「核」五官四肢等長相資訊的我們,都能深刻體會到「核」既不是人卻也是人的事實。
實際上,「核」就是現代人類普遍價值觀的展現,透過「核」的自我對話傳達人性的複雜、對科技的依賴,必將導致環境破滅的結局,即便那或許是在很久很久以後的未來才可能成為現實。
而比起劇情展開,有個更急迫得到解答的問題不斷在我腦中盤旋──
科幻小說的意義是什麼?作者又為什麼要選擇這個題材?
科幻作品的撰寫從來都像是高空建樓,沒有所謂的基底、沒有任何依據可循,全憑作者對於「現代」通往「未來」過程中,其不確定性的想像所構成。
因為「科幻」是人類嘗試在有限的視野中去碰觸遙不可及未來的縮寫;是明知那未來擁有高度不確定性,卻還試圖去描繪的執著。
而隨科技日新月異的情況,由執著所生的《核.普羅米修斯之墓》不就成了現實的延伸嗎?
就讓本書帶領你,重新檢視我們可能必須面臨的未來吧!

試閱文字

內文 : 〈Chapter 01 怪異的世界〉

我是核。當阿原博士將我從普羅米修斯之墓放出來時,他告訴我現在是西元二二三○年。二二三○年,距離當初我被關起來的時候,已經過了整整兩百年。
阿原博士穿著緊身的銀質衣服,胸前的右邊口袋伸出一條細細長長的透明管子,管子末端是一個面罩,剛好覆住他的口鼻。他說這條透明管子能將他呼出的二氧化碳直接而有效地轉化成氧氣再利用,在這個時代,人類再也不需要依賴厚重的氧氣筒,就能在水底下、山洞裡順暢呼吸。
他沒有戴安全頭罩,所以我能清楚地看見他的模樣。其實,他的樣子已經跟我記憶中的人類形象有些不一樣了。我不能明確地說出哪裡不同,但比較像是我在書本上看過的舊石器時代的尼安德塔人。根據一些特徵,像是高而圓的頭顱、扁平傾斜的顱骨、大而突出的鼻子與碩大的眉脊,以及更利於直立行走的寬大腳掌等等,你會知道具有這些特徵的動物不該再以猴子名之,而是冠以人類的遠祖之名。然後隨著時代演進,人類的遠祖在歷史裡會站得更直,漸漸地體表毛髮變得稀少;接著學會用火,再從簡單示意的聲音進化成使用具有組織架構的語言來溝通。
如果將不同世代的人類排列在一起,你還會發現演化的奧妙,為了適應環境變遷,不知不覺間人類的外在形象有了很大的變化。依據這樣的模型推演,所以我原先預期的、兩百年後的人類應該長這樣:由於科技越來越發達,具有高度人工智慧的機器人包辦了所有的勞務工作,人類的四肢因此逐漸萎縮,必須依賴機器輔助才能長久站立,只有大腦會因為活躍思考而較身體的其他部分龐大。或許,還會穿上一件由精密儀器裝備而成的「衣服」,好保護柔軟的肌肉、脆弱的骨骼,從而變成另一種型式的「機器──人」。
可是兩百年過去了,眼前的阿原博士並沒有如我預期般發展成碩大的頭、瘦弱的身材。相反地,我留意到這一身銀質的緊身衣將他的四肢繃得很緊,肌肉看起來很結實,頭顱卻格外地顯小,身體甚至還有點屈起來的感覺。阿原博士臉上有幾道深深的皺紋,髮根處露出的短白銀絲洩露了他的滿頭黑髮其實是染過的事實。我猜測他的年紀至少六十歲了,可是六十歲的男性為什麼肌肉會這麼發達,感覺甚至勝過一個身強體壯的拳擊手呢?
我沒有說出我的疑問。或許,阿原博士特別喜歡運動吧,也可能這兩百年間科學家又發明了什麼稀奇古怪的保健用品,能持久地幫人類維持體能巔峰。
阿原博士在前面領路,一路上我們幾乎沒有交談。我知道人類在地底下行走並不容易,就像在高海拔的地方會因為無法吸到足夠的氧氣而感到不舒服,他們在地底下或水裡也一樣。所以我不想打擾阿原博士專心呼吸造成他的不適,只默默地跟在他後頭。
普羅米修斯之墓──一個以希臘神話中神祇為名的地底空間,長寬深各一百公尺。人類用它來囚禁我已經兩百年了。
這裡距離地表三十公里深,延伸出的六面牆壁各有十公里的厚度,是用嚴實的水泥加上能防止輻射外洩的特殊材質所建成的。嚴格來說,普羅米修斯之墓對外只有一道銀白色的門,隱沒在銀白色的牆面內,不留一點門框痕跡。門外是長達二十公里的甬道,每隔兩公里設有一個厚達七公尺的弧形門作為安全隔絕裝置。甬道盡頭是一個小小的天井,井面上嵌著一道長長的鐵梯向上延伸,延伸道上每隔兩公里也設置有相同弧形拱蓋,以加強阻絕任何可能發生的輻射汙染。
從地底空間到甬道之間,沒有任何快速運輸的方法,只能靠著一雙腳徒步行走。這樣設計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普羅米修斯之墓唯一的用途就是將我關起來,自然不需要電梯什麼的運輸工具,就連弧形門、拱蓋等的設計,全是從外頭手動鎖起。不過,現在既然是由阿原博士帶我離開,所有的門當然都開了。
我看著阿原博士微微屈起肩膀走路的模樣,安全頭罩半掛在腰帶上,一下一下碰撞他的銀質衣服,看起來有點可笑。思考了一下後,我決定告訴他:「你可以把頭罩戴起來,我不介意。」
我的聲音迴盪在甬道裡,語氣平靜緩和,並不是很大聲。阿原博士似乎很訝異我開口說話,只見他腳步頓了一頓,語帶遲疑:「我不希望你將我當作那些把你關起來的人。」
「我知道。」我點點頭表示理解,如果阿原博士厭惡我,他大可不必將我釋放出來。「但你既然穿著兩百年前的防護衣,應該也相信它的確能保護你。你還是把頭罩戴起來,比較安全。」
「我不是怕輻射……這是將軍的命令。他擔心安全問題,堅持我們一定要穿戴所有設備。」
我不知道阿原博士口中的將軍是誰,除了是他下令放我出來這件事以外,我對他一無所知。我也曉得阿原博士之所以不肯戴頭套,是因為他覺得這是一種相互信賴的友善表現。不過,生命怎麼能拿來開玩笑呢?特別是脆弱的人類;雖然我不知道二○三○年的防護衣到現在還有沒有效,但我仍希望他以自己的性命為重。
對於我的堅持,阿原博士露出苦笑,最後還是把那頭罩笨拙地戴上去了。
可能是因為我開口說話,他不像之前那樣拘束,我們也不再一前一後走著,而是並行前進。他說,地球上只剩下我了。
雖然我早料到這是必然的結果,但我還是感到吃驚,畢竟到現在為止只是經過了兩百年而已。兩百年……「印13、智17、墨23呢?」我連問了幾個同伴的下落,依照我原本的估計,他們至少還能存活五百年。
「沒有了。」阿原博士彷彿知道我在想什麼,在我再度開口前搖了搖頭:「在二○四○年之前他們就都被人類使用光了,現在全世界只剩下你。」
不到二○四○年?那就表示在我被關起來後還不滿十年的時間內,同伴們就一個個消失了。十年間消耗掉能使用五百年的能源,人類在這十年裡做了什麼?我搖著頭,無法想像,也不知從何問起。
「你還好吧?」阿原博士隔著頭罩,擔心地看了我一眼。
我沉默地點點頭,又繼續往前走。
空蕩蕩的甬道裡,我們的腳步聲被特殊調製的水泥牆面吸收,像是兩縷幽靈走在寂靜的道路上,不知道盡頭在哪裡。
我是核。除了我以外,同伴們都只有代號。代號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第一個字母代表的是國家地區的簡稱;第二個是數字。簡單來說,就是某個地區第幾座核能發電廠的意思。
我沒有代號,那是因為我就是核。有些同伴稱我「烏塔爾」,這個字包含許多複雜的意思,用人類的語言來解釋,可以翻譯成同伴朋友,也可以說是父母、兄弟或姊妹,還有,守護者。
其實,能量是有思想的。只是當它散布在世界各個角落時,它們非常微弱,完全比不上聰明的人類。但一旦將它結合在一塊,它將跟人一樣,擁有智慧。
隨著科技快速發展,看電視需要電、上網需要電、開車需要電、工廠需要電……傳統的發電方式,不管是火力、水力還是所謂的風力綠電,早已供不應求,唯有核能是唯一的例外。核原料透過核裂變就能產生巨大的能量,足以提供人類便利的生活所需。也因此很長的一段時間,人類自認為可以隨心所欲地駕馭地球上任何的能量。
一直到全球各地發生數起核電廠爆炸事件,致命的輻射大量外洩、滲入到海洋底層,在經歷一椿椿無可挽救的傷害後,人類開始感到恐懼。最終,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強力介入下,一個名為「普羅米修斯」的法案通過了──除了被列為「高度必要」的核電廠外,其他散在世界各地的核原料被強制蒐羅集中處理,永久地掩埋棄用。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核無意中積聚了前所未有的豐沛能量,聰明的人類甚至將無形的核具體化為有形。我開始有了形體,具有溝通的能力;中性特質,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但卻擁有人類的外表。
有整整三年的時間,我與聯合國普羅米修斯小組共同擔負起熔合各地同伴的任務。當然這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因為不是每一個地區都歡迎普羅米修斯小組的到來,這些地區的人們往往堅持當地經濟還很落後、長期飽受資本主義掠奪,還有為了餵飽人民、提供生活所需遠比追求什麼無汙染更重要。
即便遭遇這些困難,經過種種溝通交涉,我好不容易熔合了全世界近八成的同伴。每一個同伴在我體內暴烈地滋長、衝撞,然後安生下來,它們開始稱我烏塔爾,意思是我保護著它們,擁有它們。
我不只熔合同伴,我還熔合了它們的思想。我在它們的記憶裡看見人類如何藉著核能源,從荒僻的鄉村發展成欣欣向榮的都市;我看見數不盡的電子產品、汽車消耗品,以飛快的速度問世、然後又被厭倦丟棄;我看見一座座不停建蓋的廠房,以刺激疲乏經濟的名義,鼓勵消費、投入生產,又在生產過程中排放汙染,周而復始。我還看見爆炸的火雲橫衝天際,漫天的黑塵遮住天幕,向四面八方落去。
我甚至能聽見同伴的聲音,一句句質問:「烏塔爾,人類為了取得最便利的生活,無所不用其極壓榨我們,要我們無止盡地供應他們的欲望。可是當我們好不容易能滿足他們了,為什麼又要因為我們擁有的力量,開始恐懼我們、想要消滅我們呢?」
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些質問。或許,當人類塑起我的形體時,也一併植入以人類福祉為最高利益的程式吧。

「到了。」阿原博士說。
順著垂降下來的繩索我們爬出了天井。外面的天空很暗,我本來以為這是一個沒有星星的夜晚。但我發現阿原博士沒有把透明管子拔掉。
我還發現天井旁站了一對男女,他們穿著和阿原博士同樣的銀質衣服、同樣延伸到右方口袋的透明管子,以及頭上那頂安全頭罩。博士介紹說他們是他的學生,女性名叫霍然,男性是橋之門,剛剛就是他們放下繩索,協助我們從天井底上來。很明顯,他的兩位學生不像他一樣信任我的溫馴,也可能是不知道該怎麼跟「能量」相處,只隔著安全頭罩朝我點點頭,默默地跟在阿原博士身後,協助收拾起升吊器。
我不是很在意霍然和橋之門對待我的態度,因為我的注意力完全被眼前的情景所吸引:灰濛濛的天空,就像是斑駁的白色牆面在雨水的浸淫下變成一點點的霉斑。這是白天,但沉鬱得讓人窒息。然後是一望無際的叢林,每一棵入眼的植物都比我記憶中更加高大,直直地刺進天空,黏膩的,陰森森的。
最讓我訝異的是他們開了一輛……這叫做什麼?吉普車嗎?它的款式很舊,是二十世紀初黑白電影中西部牛仔片裡壞人開的那種,會發出喧鬧的噪音,很張揚,很吵。
在我被關起來的那一年,早就有能飛天的拉風跑車,所有的植物依照地球所需妥善照料,依循人類喜好按區域生長。現在,除了大家身上那套兩百年前的防護衣設備勉強能稱為「現代」外,我有種身處在落後世界中的荒謬錯覺。
阿原博士隨著我的視線抬頭,抬頭仰望高大的不知名植物。彷彿看出我的疑惑,他說:「你看,這就是二二三○年。」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以科幻包裝現實困境,帶領讀者進入一場人性、科技與自然交織的未來寓言!
★結合末日災難、外星科幻與哲學思辨,透過將核能源擬人化,探討人性的多面向!
★金車奇科幻文學獎特優得獎作家 ◆ 紀昀一 震撼推薦!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