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克圖遺事
作者 | 聞人悅閱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恰克圖遺事:他在一九一一年漢口,青春莽撞中見證武昌起義在一九一三年維也納,大戰啓幕前踏上革命舞台從西伯利亞到蒙疆絲路,從京師帝都到聖彼得堡,從東亞到歐洲回溯蒙古 |
作者 | 聞人悅閱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恰克圖遺事:他在一九一一年漢口,青春莽撞中見證武昌起義在一九一三年維也納,大戰啓幕前踏上革命舞台從西伯利亞到蒙疆絲路,從京師帝都到聖彼得堡,從東亞到歐洲回溯蒙古 |
內容簡介 他在一九一一年漢口,青春莽撞中見證武昌起義在一九一三年維也納,大戰啓幕前踏上革命舞台從西伯利亞到蒙疆絲路,從京師帝都到聖彼得堡,從東亞到歐洲回溯蒙古王女、官場浪跡者以及變法流亡者的革命啟蒙聞人悅閱大河作品《恰克圖遺事》——《琥珀》前傳二十世紀始與末相互輝映,返回革命的現場,重溫未竟的夢想一九一八年冬,幾位年少相識的朋友在蒙俄邊境小城恰克圖相聚。協約國軍隊正在遠東集結,武裝干涉俄國內戰拉開序曲,西伯利亞被各方勢力範圍割據,北洋政府也正亟待順利完成百萬華工撤僑,歷史正翻開動盪的一頁。在恰克圖的舊識新交、國籍各異、自負使命、胸懷理想、環抱友情,前因已經種下,後果尚未露端倪。這是夢想年代的開始,變革將如同浪潮般湧來,席捲整個世界,關於團結的想像遍地生花,而在風雨搖擺中如何維護心中理想和友情的信念,是接下來的歲月中倖存者不斷需要回答的問題。《恰克圖遺事》是一部獨立的小說,但同時作為《琥珀》前傳也補遺了《琥珀》中幾位重要人物的前世今生,同時勾勒了上世紀不同年代大事件中理想主義者面臨的人性衝擊。故事雙線發展,一條線索從一九一八年恰克圖開始,重回革命啟蒙年代;另一條線索從一九八零年代的港台展開,從革命後的世界回應當年線索。一九八零年代末,冷戰新格局浮現,不同陣營急於想找到中間人溝通對話,擁有家族金控公司龐大財富的紐約杜家浮出水面,掌門人杜亓似乎是眾人心目中的理想人選。但過去的半個世紀,她其實早已是橋樑式人物,而她走上的這條道路其實從一九一八年的恰克圖起已是宿命。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聞人悅閱 紐約Cooper Union大學電機工程學士,紐約大學商學院金融碩士。 出版有小說集《太平盛世》(2003)、《黃小艾》(2005)、《掘金紀》(2011)、《小寂寞》(2013)、《琥珀》上╱下卷(2018)、《琥珀異境。39城》(2022)、《我們羅曼蒂克的過去》(2022);童話《小中尉》(2008)、《小仙》(2016);散文集《紐約本色》(2004)、《小惆悵》(2014)。2002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首獎,《掘金紀》入選《亞洲週刊》2011年度全球十大華文小說,《琥珀》當選《亞洲週刊》2018年度全球十大華文小說榜首。
產品目錄 目次 人物列表 恰克圖遺事 第一章 革命年代 第二章 解嚴年代 第三章 啟蒙年代 第四章 學習年代 第五章 質疑年代 第六章 求索年代 第七章 分離年代 第八章 遺逝年代 第九章 輪迴年代 參考書目Bibliography
書名 / | 恰克圖遺事 |
---|---|
作者 / | 聞人悅閱 |
簡介 / | 恰克圖遺事:他在一九一一年漢口,青春莽撞中見證武昌起義在一九一三年維也納,大戰啓幕前踏上革命舞台從西伯利亞到蒙疆絲路,從京師帝都到聖彼得堡,從東亞到歐洲回溯蒙古 |
出版社 /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3236672 |
ISBN10 / | |
EAN / | 9789863236672 |
誠品26碼 / | 2682853994002 |
頁數 / | 640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7X23X3.3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摘錄
第一章 革命年代 恰克圖1918
恰克圖,一九一八
一九一八,革命告一段落,他去了一趟恰克圖。當時他已改名,可在她面前,他仍用原先的名字米夏,因為那是她熟悉的。少時初識,她總是稱呼他明夏,那是他唯一用過的中國名字,與他的本名相得益彰。
也許,他仍舊有些依戀過去的時光;不過革命至此,他自覺已是個新人,正大踏步地往前走。雖然世界尚存著未掃清的障礙,甚至還醞釀著一些無法預知的動盪,但他充滿了信心,覺得過去的遲早要遠離。俄羅斯已經不是過去的俄羅斯,而這世界也將會完全不同。
他不只一次到過恰克圖。
第一次到恰克圖的時候,他還是個孩子,印象中這邊陲小城有種異樣的繁華和生氣勃勃。人們到這裡來多半是為了做生意。俄國商人住在邊境線北面的恰克圖;中國商人則在南面的買賣城安置。按照慣例,買賣城沒有女眷,他不知道現在是否還因循守舊。這次他來恰克圖就是為了見她,他們還是跟少年時代一樣在葛都賓家相聚。蘇家與俄國人素有生意來往,跟葛都賓家的交情也自上一代已經結下。
他又將與她見面,與她同行的應該還有她的兄弟,她的丈夫,以及她的孩子——他與蘇家兄妹相識的時候,他們都還未成年,世界簡單明朗,那時的快樂至今還讓他難忘不捨,只是不知不覺時光已經流逝。這一次,因為要見到她的孩子,他心中竟有些忐忑。
清晨的恰克圖正在一片金色的陽光中慢慢甦醒。他站在城中大道一端,遙望另一端的東正教堂。此地居民為了彰顯地位,不遺餘力堆砌奢華,教堂圓頂的金箔此刻正在晨光中熠熠生輝,一片璀璨輝煌。他真正注意的卻是大道兩旁商人的宅邸,有些住宅看上去已經人去樓空,他在心中猜測究竟已經有多少人倉皇離開。這個念頭讓他稍微躊躇——人們害怕的無非是戰亂離散,可是否有必要如同潮水般逃離,難道他們不相信未來不遠處的光輝和燦爛?但他心中其實也並不過份擔心,因為他覺得自己深信不疑的,也將會是世人熱情擁抱的——稍微的艱難之後將會是歡聲笑語的康莊大道,會在盡頭出現的美麗公平的世界誰不向往?只不過一切要假以時日而已——但是此刻,他的注意力很快被轉移,因為他看見了那個小女童。
那小女童大概是偷偷從屋子裡溜出來的,沒有穿夠外套,只裹了件素白的袍子,被晨光映成了銀白色。她並不畏冷,好奇地站在路的中央,仰頭望著不遠處東正教堂的圓頂,煞有介事地打量,纖小的身影與巨大一團金色光影對歭。他大踏步走過去,同時脫下自己的外套,彎腰將女孩一把裹住,抱起。沒有錯,就是她——此刻出現在恰克圖這般年紀的中國女孩不會再有他人。女孩的臉被凍得通紅,既沒表示驚訝,也不顯得膽怯。他抱著她,她便近距離地凝視他的眼睛,讓他不由自主擔心自己的瞳仁是否看上去還像過去那樣清澈。
女孩子眼神專注,慢慢露出笑容,這讓他鬆口氣,彷彿通過她重新驗證了自己仍是一個純潔的人。這一刻,他鼻子驀然一酸,覺得彷彿與她是久別重逢,呼出的一口氣,在冷冽的空氣中立刻凝成了一層薄薄的霧。
天上的一抹雲也同時移動,整個天空驀然一亮。他覺得這巧合是個好兆頭,因此微笑。女孩子不畏生,毫不猶豫抬起手,竟然在他臉上拍了拍,好似嘉許。天氣實在太冷,孩子還是受了涼,吸了吸鼻子,沒忍住,打了個噴嚏,鼻水眼看要流下來。米夏笑著單手抱緊她,騰出手找到帕子幫她抹乾淨,同時開口問,妳母親呢?是妳一個人偷偷跑出來的?
他說的是俄文。女孩子好奇地看著他,顯然沒有聽懂。他又重複,她仍舊茫然。他隨即失望——她居然沒有教自己的女兒學俄文。
這時,女孩突然指著他身後,用蒙文說,媽媽來了。同時掙扎下地,披著他的外套拖在身後奔向自己的母親,嘴裡唧唧呱呱地說個不停,報告著適才發生的事——這次說的是漢文,不說自己從屋裡偷跑出來,只說外頭景色好看,這個大個子的客人把衣服借給了自己,但他恐怕是迷路了,這可要怎麼辦。
他饒有興味地瞧著她,覺得自己太過高大,不由自主彎下腰,好將她看得更清楚——她站在地上,彷彿春天草原上第一批出現的毛茸茸的動物幼崽,分外弱小。這時,披在她身上的衣服一滑,差點要掉下來。他啊了一聲,正要伸手,她的母親已經擁住了她,連帶將那過大的外套一並抱起。她鑽入母親的懷裡,動作矯捷靈敏,彷彿一頭精力旺盛的小獸。於是他笑了。
這時,他聽見她喚他明夏。他們四目交投,彼此眼中都藏著一汪深潭。他一陣恍惚,不知自己從那幽深處看到了什麼。他想要掩飾瞬間的徬徨,耳邊卻彷彿響起一把耳熟能詳的聲音,是這些年與同志們一起高歌的進行曲的調子,節奏鏗鏘,不適合為溫情伴奏。他還來不及分辨這下意識出現的曲調是否屬於自己的心聲,小女孩子嘰嘰喳喳又開了口。
母親摟一摟孩子,望著他,微笑解釋道,剛學會說話,一說就停不下來,像要把這輩子能說的都說完……
她說著說著停下來,在他的凝視中驀然沈默,米夏卻回過神來,若無其事問,她幾歲?
快四歲了。
米夏微微揚眉,一時間對如何計算時間失去了把握,因為他忽然不能確定自己到底有多久沒有見到她;過去的幾年,他與她之間相隔著太多驚天動地的變化,他來不及找她傾訴,歷史已經轟轟烈烈地堆積造就;那孩子突然靜下來,他們一開口說俄文,她便咬著大拇指,專注地來回看著他們說話的表情。
母親抱著孩子往回走,米夏跟在後頭,忍不住道,素,妳還是與以前一模一樣。
米夏不願用她的漢名——素之,而是用「素」這個小名。因為她替他起名,他也須得禮尚往來;少年時代一時興起用過的稱謂,此時變成了心中的執念,要與什麼較勁似的。
素之停下腳步,側一側身,倉促點了點頭,然後帶著他繼續往前走,一面說,我們也才剛剛到。
他沒看清她的表情,但覺得她的口氣過分客套;小女童趴在她母親肩上,目不轉睛看著他,睫毛微顫,雙眸中有幾點光影,似乎裝著整個天空。米夏一怔,他已經許久沒有接觸這樣清澈的眼神,不由緩緩吐出一口氣,將目光放遠,眺望她身後的天幕,正見一團雲從天邊滾滾而來;他下意識地覺得耳邊應該升起革命的號角,彷彿看見人潮洶湧;他與人群共進向前,一定要做到勢不可擋;人群裡當然也有這樣天真安靜的眼睛,但在高昂的進行曲中,只有狂熱澎湃才能跟得上腳步……這些年原本是這樣過來的,那才是革命的樣子——他下意識伸手抵住額頭,像要抵擋腦海中排山倒海的喧囂。
女孩拍了拍母親的肩膀,說了句什麼,素之回頭看他一眼,匆忙加快腳步,穿過房子前的拱門。葛都賓家的宅子還是跟以前一樣,拱門裝飾著花式浮雕的大理石拱頂有橫空出世的姿態,工藝一絲不苟像是為了永世傳承而造。主宅有兩層,二樓的窗戶全都頂天立地,視野一覽無遺;外牆裝飾與拱門有一樣的風格,遠遠看去莊嚴華麗的大宅平地而起顯得理直氣壯。宅子後頭有個園子,旁邊連著個大院。為了生意來往便利,倉庫,馬房,馬夫駝客的棧房,平時經營所需的林林總總都聚攏在一處,這時候整排庫房都鎖著,只有馬房還有幾個人影。
素之走側門,在屋子前打了個轉,孩子扭頭盯著他,咬著嘴唇,伸手指指他身上,擔心他衣裳單薄。他笑了笑跟上去,側門推開便是寬闊的玄關,一腳踏進,便有一團溫暖包圍上來,只鼻尖還是冰涼的,與外邊冰冷徹骨的世界藕斷絲連。他一直看著她的背影,也知道孩子在注視著自己。
門已經在身後關上,四周出奇安靜。葛都賓家裡還是有股若有若無的薰香味道,這讓米夏覺得賓至如歸,也許他喜歡的是其中淡淡的異國東方情調,此時才忽然想起這正是繚繞在草原廟宇裡的香火氣息,只不過降落到人間,變得世俗可親,好像整筐杜松子的松針剛剛被揉碎傾倒在地,散發出沒有被洗禮過的清冽辛香。
素之彎腰放下孩子,鬆了口氣,女孩子忙不迭從大外套內鑽出來,往裡跑,一面脆生生搶先宣布,客人來了,客人來了。素之直起身子,手中抱著他的外套,那外套又厚又沉,差點挽不住。他不知是否應該伸手接過來,素之卻轉身淡淡說,你先進去,他們在等你。
米夏嗯了一聲,並不移步,素之回頭望他一眼,恍然在那表情?,看見了他少年時候的模樣,微微嘆口氣,出聲問道,你這次來,除了看我們,還有沒有……別的事要辦?
米夏不回答她的問題,卻低聲問,她叫什麼名字?
素之略遲疑,道,亓亓格。
米夏立刻恍然大悟般說,是花的意思。然後不等素再開口,便推門往裡走了進去。素猶自站立,心中忽覺忐忑。有陣冷風灌進屋子裡,她才想起門還沒有關嚴,於是走過去將門拴插上,手裡一鬆,那件毛皮大衣滑到了地上。
她把大衣撿起來,重新抱在手裡,像抱著一隻冬眠的獸。
最佳賣點 : 他在一九一一年漢口,青春莽撞中見證武昌起義
在一九一三年維也納,大戰啓幕前踏上革命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