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故事 | 誠品線上

莊子故事

作者 玄默
出版社 國家出版社
商品描述 莊子故事:莊子,姓莊名周,一說字子休,宋國蒙地人。他生於群雄爭霸的戰國時代,亦正值中國哲學思想史大放異彩之際。此時各家學說百花齊放,莊子的哲學觀則淵源於老子,但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莊子,姓莊名周,一說字子休,宋國蒙地人。他生於群雄爭霸的戰國時代,亦正值中國哲學思想史大放異彩之際。此時各家學說百花齊放,莊子的哲學觀則淵源於老子,但並非僅是因循相襲,而是獨創新意,另成一格。《莊子》一書共分三十三篇,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由莊子及其後學所作,以「藉外論之」、「藉古論之」等寓言、重言、卮言的方式來闡明莊學之要。本書為引發讀者閱讀興趣,將《莊子》內容以故事形態作有趣之鋪陳,同時以莊子的好友──惠施為引,為莊子所處的複雜時局提供了簡明的背景解說,使讀者對其生活更能感同身受。故事內容亦旁徵博引,與《戰國策》、《史記》、《資治通鑑》等記載相印證,以廣思益。每章末尾並附有「故事來源」,提供欲進一步了解原文的讀者作為參照。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002前 言 0061. 鴟得腐鼠 0102. 鯤鵬之志 0183. 涸轍之鮒 0264. 三家分晉 0345. 蠻觸相爭 0436. 輿謣應和 0667. 大瓠之用 0758. 吮癰舔痔 0919. 槁木死灰 10210. 輪扁斲輪 11011. 以樞應環 11612. 朝三暮四 12413. 姑妄言之 13314. 魏惠王死 13715. 鼓盆而歌 15216. 螳臂當車 16517. 渾沌鑿竅 17818. 蹢子縛鈃 18719. 夏蟲語冰 19420. 運斤成風 20621. 象罔得珠 21622. 庖丁解牛 22123. 鴻蒙問道 233附錄:《莊子》中的成語 238

商品規格

書名 / 莊子故事
作者 / 玄默
簡介 / 莊子故事:莊子,姓莊名周,一說字子休,宋國蒙地人。他生於群雄爭霸的戰國時代,亦正值中國哲學思想史大放異彩之際。此時各家學說百花齊放,莊子的哲學觀則淵源於老子,但
出版社 / 國家出版社
ISBN13 / 9789573616115
ISBN10 /
EAN / 9789573616115
誠品26碼 / 2682408670009
頁數 / 254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高X14.8寬X1.6厚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400g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春秋戰國,是中國學術史上的黃金時代。為匡時濟世,一時人才輩出,主張各異,如百花齊放,千巖競秀,而其主流,厥為儒、道二家。
大要而言,儒家為人所開闢者,為行所當行之康莊大道;道家為人所拓展者,為萬物一齊之宏闊視野。儒、道兩家,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其後歷代諸賢,對於兩家學說,雖迭有發明,大抵不離此一根本。
幽默大師林語堂曾以「孔孟的行為,老莊的心胸」自許;但究實而言,不只是知識分子,即一般民眾,數千年來,也無不受此二家之潛移默化。
回歸本題,本文但論道家,且更縮小範圍,只談莊子。如本書「前言」所及,莊子對老子有所紹承,但究有不同。莊子所重者為內聖,而老子所重者則為外王。故吾人讀老莊,首應區以別之。本書論莊而鮮及老,或以此故。
吾人讀古書,通常有兩大障礙:一曰文障,二曰理障。文障云者,昧於訓詁,於書中文句,不甚了了;理障云者,雖粗通文意,而於其微言奧旨,難窺究竟。本書似有鑑於此,對此二大障礙,試圖努力破除。每一故事,皆根據原典,以白話詳為解說,堪謂允當。
本書為引發讀者閱讀興趣,於故事情節,不免有所鋪陳。雖以史料為佐,亦非憑空臆說。古人云:「知人論世。」意謂欲瞭解某人之言語行事,必須參酌其時空背景,而後有所論辨,方不失公允。讀者閱覽本書,兼以讀史,堪稱另一收穫。理障云云,最難破解,歷來註莊者,無慮數千百家,咸謂得其正解,實則得其彷彿而已。古人論詩,謂無「達詁」,治莊自難例外。以故本書各故事之後,皆附原典,以供讀者參酌,庶不致因作者之錯解而一味盲從。此一安排,可謂周到。
吾人讀書,勤求知識,以滿足生活所需,甚或以之為進身之階,未可厚非。但為樂趣而讀書,更為難得。本書作者將莊書原典作有趣之鋪陳,編為故事,旨在引人入勝,稍稍接近莊學,既可內化為思想,復可見之於行事,日遷月化,於個人,於社會,裨益宜非淺鮮。
本書既以故事型態面對讀者,其所編排,鄙意以為大體未違莊學要旨即可,於其細節,似不必斤斤計較,處處覈實。惠施為莊子好友,卻並非知己。本書刻意將其穿插於故事之間,與莊子對話,並將分散之材料,串連為一體,可謂別出心裁。
最後要特別提醒讀者,吾人今日所見之三十三篇《莊子》,實為一莊學叢書,並非莊子一人所著,以之認識莊學大概,可;直目其為莊子專著,則有待商榷。總而言之,本書既名為「故事」,不以嚴肅之學術論辯讀之可也。

周學武

◎本文作者為前臺大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試閱文字

自序 : 莊子,姓莊名周,一說字子休,宋國蒙地人。他生於群雄爭霸的戰國時代,亦正值中國哲學思想史大放異彩之際。
戰國時代,各家學說百花齊放,以儒家、墨家等思想為顯學;莊子的哲學觀則淵源於老子,但並非僅是因循相襲,而是獨創新意,另成一格。例如莊子所主張的「無用之用」,即由老子思想之根柢──無,脫胎換骨而來。
《莊子》一書共分為三十三篇,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由莊子及其後學所作,以「藉外論之」、「藉古論之」等寓言、重言、卮言的方式來闡明莊學之要。本書則擷取其中精華,透過小說的改編形式,趣味而淺顯地介紹《莊子》一書的內容,同時以莊子的好友──惠施為引,為莊子所處年代的複雜時局提供簡明易懂的背景解說,使讀者對他的生活更能感同身受。文中旁徵博引,與《戰國策》、《史記》、《資治通鑑》等記載相互印證,以廣思益。每章末尾並附有「故事來源」,提供欲進一步了解原文的讀者作為參照。
本書之編纂係拋磚引玉,期盼能夠引發讀者諸君研習《莊子》原著的興趣,若能得償夙願,是為至禱!

試閱文字

內文 : 1. 鴟得腐鼠

這是周顯王四十年,也就是西元前三二九年左右所發生的事情。
一天,在魏國的國都大梁,宰相惠施的官邸外來了一名衣衫襤褸的男子。
這時的魏國國君乃惠成王(惠王)魏罃,他在即位後的第九年(西元前三六一年),把國都從山西安邑遷到河南開封。當時的開封叫做大梁,遷到大梁以後,「魏」乃有「梁」之稱。
看門的人狐疑地打量這名男子:「你說你是從宋國的蒙地那兒來的?」
「是。」
宋國是魏國的東鄰,從年代來看,比魏國還古老得多,是殷的後裔所建的國家。
殷本來稱為商,現在考古學者們已探究出殷是有信史可徵的、中國最古老的王朝,約從西元前十七世紀開始,直到西元前十一世紀,末代君主紂王被來自西方的周氏滅亡才終止。
姬氏建立了周王朝後,隨即分封歸順的殷王族為諸侯以安撫之。紂王的庶兄微子啟被分封在宋,建都於河南商丘;商丘又寫成「商邱」,後來則被稱為「睢陽」,因位於睢水之陽而得名。
西元前七七○年以後,周天子的威信逐漸低落,進入所謂的春秋時代。到了西元前七二○年,發生「周鄭交質」事件,諸侯國越發不把周室放在眼裏。諸侯們展開激烈的權力傾軋,被尊為五霸的宋襄公、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等強大諸侯應勢而起,時在西元六五○年前後。
約西元前四世紀左右,傳統大國的勢力各自消長到了一定程度,戰國時代就此揭開序幕。周圍的新興大國相繼崛起,對宋國社稷形成威脅,宋國不得已,把國都遷到江蘇彭城。蒙,就是宋國的舊都睢陽東北郊外的蒙澤。
「請教大名啊?」
「在下莊周。」
「有什麼貴事呢?」
「啊,倒沒有什麼特別的事,只是想和惠子談談話罷了。」
魏國宰相惠施,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人們稱他為惠子。這個「子」有「先生」的含意。
看門的人聽他這麼說,還以為是來尋自己開心的,不耐煩地揮手趕人:「宰相現在忙得很,既然沒有什麼特別要緊的事,不能隨便謁見他。你快走吧!」
「越忙就越需要與我這個清閒的人會一會,才能變得像我現在一樣悠閒呀!」
看門的人瞪了他一眼,道:「那怎麼可以!」
「那麼分我一杯水好嗎?我在烈日下走到這兒來,口乾舌燥得很哪!」
看門的人聽了,便去舀了一瓢水回來。雖然在對話時沒給莊周好臉色看,不過他看了一天門,都沒人陪自己聊天,正悶得很,現在剛好可以趁機跟人抬槓,內心也變得愉快起來。
就在這個時候,出外辦事的執事回來了。看門的人看到他們,一個慌張,居然打翻了水瓢。
「怎麼搞的?」駕車的車伕向他大聲吆喝。
「我……我是去給來拜訪宰相的莊先生汲水的。」
車伕得知原來掉在地上的水瓢是要給客人喝水用的,火冒三丈,正想再喝斥他幾聲時,車上的執事開口了:「你剛剛說的莊先生,人在哪裏?」
看門的人沒想到執事提及「莊先生」的口氣居然這麼慎重,想到自己的無禮,一時間竟說不出話來。
「我就是莊周。」那個男子開口道。
執事看到他的衣著,內心驚訝不已,但很快地就恢復身為執事應有的儀態,恭敬地說道:「久仰大名。宰相現在正忙著處理公事,還請你務必稍等一會,先請裏面坐吧!」
男子旋即被引入邸內。看門的人這時才鬆了一口氣,內心疑惑卻也變得更深:這個名叫「莊周」的神秘男子究竟是什麼人物呢?
這一天,男子始終沒離開官邸,看門的人更納悶了。
次日,看門的人趁著一名僕役單獨從大門出來的機會,攔下他打聽起來。
「我也不清楚。據其他人說啊……關於莊周這個人的事情,惠子三、四天前就已經在打聽了。」僕役小聲的跟他咬耳朵:「因為流言都說他來魏國,是為了取代惠子做宰相的啊!」
「這怎麼可能呢?」想到莊周的那副德性,看門的人十分疑惑。
「惠子這三天來命人四處尋訪這個傢伙,卻沒有人知道詳細的內情和惠子的打算。我想,不管是不是空穴來風,惠子總不能放著不管。總之,執事就是為了這件事東奔西跑,忙得像無頭蒼蠅似的。」
「聽你這麼一說,難怪執事這幾天一大早就出門去了,的確是相當罕見的事。」
第三天,看門的人再度向僕役打聽消息。
僕役說:「莊子聽說了惠子正在尋找自己的傳聞,所以才主動來會見惠子。他一見到惠子就說:『南方有一種鳥,名叫鵷鶵。你知道嗎?鵷鶵從南海出發,飛往北海。在途中,除非遇上梧桐樹,牠不停歇;除了竹子的果實,牠不吃別的食物;得不到甘泉,牠也不飲水。有一隻貓頭鷹找到一隻腐爛的老鼠屍體,見到鵷鶵飛過自己頭上,怕牠是要來搶奪老鼠,所以仰起頭,朝鵷鶵發出忿怒的聲音嚇牠。現在你也要因為你的魏國來嚇我嗎?』」
聽完僕役的敘述,看門的人大笑起來。沒想到那個衣衫襤褸的男子居然有膽子挖苦宰相,所說的故事又趣味十足,完全逗樂了看門的人。
「我告訴你的事,你可不要跟別人亂講,萬一以訛傳訛,變成謠言散播出去,鬧大就糟了。我目前唯一確定的是:當初惠子的確有下令尋找莊子,但大家都不曉得他到底有什麼盤算。」僕役小心翼翼地叮嚀著。
擁有一對清澄、深邃雙眼的莊子,他與人交談時展現的活力以及優雅的態度,總能深深打動人心。事實上,他並未被惠子逮捕,反而像位尊貴的客人備受禮遇。這又是何故呢?
周遊列國的說客,在戰國時代就像夏天的螞蟻一樣多,但是水準良莠不齊。這些人一逮到機會就到處謁拜國君,想要謀求官職,是甚至成為宰相,可以說是一群野心家。
惠施在魏國的前任宰相逝世時,也不想放過這個大好機會,於是來到大梁。
沒想到,當在他上船準備橫渡黃河時,因為太過著急,一個沒站穩便掉入水中,所幸被人順利救起。看著他瑟瑟發抖的樣子,船伕忍不住調侃:「慌慌張張地上船,你究竟想去哪裏啊!」
「魏國現正需要治理國政的宰相,放眼天下,捨我其誰!我自然非去不可。」
船伕嘲弄道:「看你上船時那副狼狽的模樣,都自顧不暇了,還敢說什麼『魏國宰相的位子非我莫屬』,我看你啊,別做夢了!」
惠施立即反駁:「論撐船、渡河,我是門外漢,或許比不上你;但若談到為政之道,你我恐怕也有天壤之別。在為官任相這件事情上,你不過是初生之犢罷了。」
後來,惠施果然成功當上宰相。然而時至今日,對宰相之職虎視眈眈的人接二連三地出現,往後可能會有更多。這不免使得惠施的心裏有些惴惴不安。
尤其是最近這一陣子,打從宋國來的說客們之間都在流傳著一個小道消息:「魏國很快就會出現一位知識淵博、高深莫測的思想家了!」
其中一名說客更是信誓旦旦地表示:「那必定是莊子啦!他的名字叫做周。」
這個說客臉上的表情,表現得好像什麼都知道似的,然而事實上,他也只是道聽塗說罷了。往往風聞一丁點兒大的消息,就唯恐天下不亂地誇大其辭、大肆渲染;像這樣的人,壓根兒瞧不起認真鑽研學問的學者,或是一心濟世為民的政治家。這樣的人,簡直是不值一提啊!
不過,煩惱胸無點墨或不擇手段的野心家們侵門踏戶是一回事,但莊周也在另一方面引起了惠施的好奇心。這個神秘兮兮的傢伙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奇人異士啊?尤其是如果傳言為真,像這樣的高人,在宋這個地方已經很久不曾出現過了。
據說惠施跟莊周一樣都是宋人,大概也是因為這層關係,讓惠施對這位神秘人物特別感興趣。
惠施對於莊周的看法,僅曾對執事透露過一些;他嘴上催促眾人盡速尋訪莊子的下落,但也沒抱太大的希望,畢竟這個人的行蹤相當飄忽不定。不過,當惠施得知莊周因聽見傳聞而主動前來求見時,心裏還是有那麼一點不痛快,沒想到對方完全沒被自己的下馬威嚇倒。因此,他只是淡淡地說:「好吧!我就來會一會他。」
不管怎麼說,面對潛在的可能競爭對手,惠施都不敢掉以輕心。對於這位始終只聞其名、未見其人的莊周,除了好奇心作祟,也是為了掂掂他的斤兩。

故事來源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莊子‧秋水》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作者將莊書原典作有趣之鋪陳,編為故事,旨在引人入勝;每一故事皆以白話詳為解說,故事之後並附原典,以供讀者參酌。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