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共治: 糖尿病 (第3版) | 誠品線上

中西醫共治: 糖尿病 (第3版)

作者 向紅丁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中西醫共治: 糖尿病 (第3版):在遺傳和環境因素作用下,胰島素缺乏或相對不足,而使多餘糖分自腎臟排出,此即為糖尿病。這種慢性的全身代謝性疾病,嚴重時將引起腦部、心臟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在遺傳和環境因素作用下,胰島素缺乏或相對不足,而使多餘糖分自腎臟排出,此即為糖尿病。這種慢性的全身代謝性疾病,嚴重時將引起腦部、心臟、腎臟等器官的相關併發症。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飲食精緻化,糖尿病的罹患率亦逐年增加。本書內容豐富詳實,並附診療病例參照,是您對抗糖尿病的最佳指南。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向紅丁現職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學歷美國貝勒醫學院博士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生經歷北京醫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常務委員兼學術祕書《中國糖尿病雜誌》副總編輯校訂者簡介林款帶自在診所糖尿病照護中心院長良醫健康網代謝內分泌科第一名陳麒方天心中醫醫療體系主治醫師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第10、11屆)理事長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自 序Part 1 西醫部分緒 論 別讓糖尿病擊倒你!別讓糖尿病困擾你!現代人糖尿病的罹患情形患者日多的原因糖尿病對個人身心及生活的影響病因及病理 病從哪裡來?產生何種變化?病因病理發病過程症 狀 健康紅綠燈,不可忽視的警訊!綠燈:健康時應為何種狀況?黃燈:哪些自覺症狀表示身體可能得了糖尿病?紅燈:哪些症狀表示極度危險,身體已罹患糖尿病?糖尿病的併發症診斷及檢查 聯手打擊糖尿病的開始!糖尿病的診斷依據尿糖在診斷中的意義血糖測定葡萄糖耐量試驗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血胰島素及C-胜水準的測定根據化驗結果判斷糖尿病的類型預防與保健 隨時提醒,積極保健!糖尿病目前不能根治糖尿病可以預防個人預防糖尿病的具體做法藥物預防治 療 戰勝惱人的糖尿病!治療目標治療原則不同時期治療的特點治療糖尿病的五架馬車急性併發症的處理原則慢性併發症的處理原則預 後 糖尿病患者的預後診療室報告 專家為你解決疑難雜症對症下藥,乃為良方糖尿病臨床Q&APart 2 中醫部分中醫觀點 糖尿病的中醫辨證論治一般治療方劑糖尿病合併感染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病變糖尿病心血管病變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神經病變診療室報告專家為你解決疑難雜症對症下藥,乃為良方糖尿病臨床Q&A參考書目

商品規格

書名 / 中西醫共治: 糖尿病 (第3版)
作者 / 向紅丁
簡介 / 中西醫共治: 糖尿病 (第3版):在遺傳和環境因素作用下,胰島素缺乏或相對不足,而使多餘糖分自腎臟排出,此即為糖尿病。這種慢性的全身代謝性疾病,嚴重時將引起腦部、心臟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4514236
ISBN10 /
EAN / 9789864514236
誠品26碼 / 2682975923003
頁數 / 19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8.8*11*1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自序 : 中西醫對糖尿病的研究
糖尿病,顧名思義是一種尿中出現糖分的疾病。之所以尿中出現糖分,是因為血糖升高的結果。糖尿病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的代謝性疾病。在糖尿病的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體可出現胰島素的絕對缺乏或相對不足,致使體內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血糖升高,多餘的糖分從腎臟排出,就是得了糖尿病。
得了糖尿病,如不正確對待,積極、有效地治療,就可能引發糖尿病的急性或慢性併發症。急性併發症患者除了血糖升高之外,還可能出現嚴重的脂肪、蛋白質、水分、礦物質、血液中酸鹼度的紊亂,發生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如果病情長期得不到良好控制,還會引起腦、心臟、下肢血管、腎臟和眼部等重要器官的慢性併發症,甚至造成殘廢或死亡。
那麼,一個人如果得了糖尿病是不是就沒希望了?實際上並非如此,我們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糖尿病是一種可防可治之病,為了防治糖尿病,我們必須要把關好三道防線:
一、提倡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讓能夠不得糖尿病的人不得糖尿病,也就是說應該以預防為主,防重於治。
二、得了糖尿病要儘早、積極、正確、合理地治療,使病人不發生糖尿病的併發症。
三、有了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也應積極、正確、合理地治療,儘量減少這些併發症造成的殘廢及早亡,把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危害降到最低。
糖尿病治療是一種綜合性的治療,單打一的治療方法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糖尿病的具體治療方案包括五項,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治療糖尿病的五架馬車」;這車就是良好地控制糖尿病,使患者保持健康的身體、充沛的精力、高品質的生活、正常的工作能力和與非糖尿病患者同等的壽命;而這拉車的五匹馬呢,就包括糖尿病的教育和心理治療、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和糖尿病監測。每個糖尿病人都應該成為這五架馬車的好馭手,控制好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應不斷增加自己的糖尿病知識,學會和糖尿病作抗爭,保持「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和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來對待它。糖尿病患者應掌握糖尿病的飲食治療原則,包括控制總熱量,合理配餐、少量多餐、高纖維飲食、清淡飲食和不動菸酒等原則。糖尿病患者還應堅持持之以恆、量力而行的原則進行體育鍛鍊,與醫師及營養師很好地配合,掌握好糖尿病的藥物治療和糖尿病的監測,使每一個糖尿病患者都能獲得良好的病情控制、享受高品質的生活、具有正常的工作能力,和享有正常人般的壽命。我們的目標是完全可以達到的。
大陸醫學對糖尿病早有深入細緻的描述。目前中醫文獻描述糖尿病最常用的病名為「消渴」,「消渴」的稱謂首見於《內經》,一九九○年全國首屆中醫糖尿病學術會議上建議,中醫的消渴病可作為現代醫學的糖尿病使用,「消癉」、「消中」等其他名稱不再沿用。
中醫對糖尿病病因的理解包括情志不暢、肥胖、酒色過度以及久服燥熱食品和藥品等。其病機與氣陰兩虛、燥熱和氣滯血瘀有關。《景岳全書》中曾作如下描述:「消渴病,其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變,酒色勞傷之過。」《奇病論》認為:「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赤水玄珠》中形象地描述糖尿病的症狀說:「消渴病人,小便數而甜。」《聖濟總錄》談到:「消渴飲水不輟,多至數斗,飲食過人而不覺飽。」「久病消渴之人,筋骨嬴劣肌肉瘦瘁。」中醫對糖尿病併發症也有描述,《三消論》中就曾提及:「夫消渴者多變聾盲目疾。」《秘傳證治要訣》一書中也記載:「三消久之,或目無所見,或手足偏廢。」
中醫一貫主張糖尿病的綜合治療,包括精神療法、飲食療法、運動療法和藥物及針灸療法,提倡消渴患者不應「耗亂精神,過違其度」,「不節喜怒」。孫思邈是全世界最早提出糖尿病飲食治療的醫者,他說:「夫為醫者,當須先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癒,然後命藥」。以後的許多醫者也繼承和發揚了這些觀點,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和水果入量的建議。這些療法至今仍在沿用。中國古代對體育活動在糖尿病治療中的意義也給予極大的關注。《外台秘要》一書中準確地描述:消渴患者「不欲飽食便臥,終日久坐」,「人欲小勞,但莫久勞疲極,亦不可強所不能堪耳。」中國歷代醫書中,提出大量治療消渴病的中藥或方劑,包括單方、湯劑、丸劑、散劑和食療方法等,對於治療糖尿病及其併發症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於消渴病,中醫多主張以辨證論治為主,以方處法,據方遣藥。消渴病多為陰虛燥熱,陰虛為本,燥熱為標。所以治療多用清熱養陰,佐以活血化瘀之品。還有許多古代和現代醫者提出大量專方成藥,製成片劑、丸劑和膠囊劑,對消渴病的治療也有較好的作用。另外,有些消渴病醫者主張將針灸、推拿等手段作為糖尿病的輔助療法,配合中藥使用。

試閱文字

內文 : 緒 論 別讓糖尿病擊倒你!別讓糖尿病困擾你!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生活模式的改變以及人們平均壽命的延長,糖尿病,特別是第2型糖尿病的盛行率急遽增加,糖尿病併發症對人類的危害日益增大,糖尿病已繼心腦血管病和癌症之後,成為威脅人類的第三大疾病。

現代人糖尿病的罹患情形

現在糖尿病患者是比以前多得多了。回想五、六○年代,糖尿病對我們來說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名詞,但現在我們周圍的糖尿病人比比皆是。目前,世界各國尤其是從窮到富的發展中國家,也包括海峽兩岸,糖尿病的盛行率都在急遽增高。一九七九年大陸進行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當時全國糖尿病患病率僅為0.67%,二十歲以上的人當中糖尿病盛行率還不足1%。一九八九年,北京協和醫院率先在中國北方進行了一次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糖尿病的盛行率已超過2%,比十年前增加了一倍以上,葡萄糖耐受不良的盛行率已接近3%。一九九六年,我們又對十一個省市進行了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糖尿病盛行率又有大幅度的升高,糖尿病盛行率已達3.21%,葡萄糖耐受不良已達4.76%。這樣看來,現在大陸每年新增加糖尿病患者125萬,每天增加3,500人,增長速度實在驚人。
再看看臺灣,據調查,目前糖尿病盛行率已達11.1%以上,遠遠高於大陸的水準。而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模里西斯等較發達國家的華人中,糖尿病盛行率已達到或超過10%,這些華裔與我們同宗同族,遺傳因素相仿,今日的他們,可能就是明日的我們,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前車之鑑。這些資料都說明了從今而後的三、四十年中,大陸正面臨著糖尿病的爆發性流行。如不立即行動,積極防禦,不遠的將來,大陸的糖尿病盛行率也將達到10%左右,病人總數將超過1億,那將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情景。

患者日多的原因
分析起來,現在糖尿病患者與日俱增,其原因主要是大陸目前具備了糖尿病爆發性流行的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具體說明包括以下
五項:

遺傳因素
從基因遺傳的角度來說,中國人實際上是一個容易得糖尿病的種族,過去糖尿病患者人數少是因為缺乏環境因素和營養條件。在六○年代以前的臺灣,以及改革開放以前的大陸,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生活水準低下,部分人甚至食不裹腹,十分艱難。長期的營養不良就促使人體內逐漸產生了一種善於儲存能量,以度荒年的所謂「節約基因」。這種基因使人能夠在吃一點東西後,就趕快將能量儲存起來,以備下次挨餓時再釋放出來,好維持個體的生存和種族的延續。久而久之,貧困國家中能夠存活下來的人多半都具有這種基因。但到了不愁溫飽的時候,「節約基因」又成為一種有害之物,它使人體容易發胖,產生高血壓和高血脂,也容易得糖尿病。而糖尿病是一種終生性疾病,一旦染上就難以治癒,所以近來糖尿病人是有增無減,且迅速增多。
經濟狀況明顯好轉,生活水準迅速提高
大陸已逐漸進入小康社會的行列,絕大多數人已不愁溫飽,很多人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不活動就可以不活動,身體有了糖尿病的物質基礎,且具備了糖尿病爆發性流行的條件。

人平均壽命的延長
半個世紀以來,大陸的人口平均壽命逐漸增高,已從五十年前的四十歲左右迅速增加至七十餘歲。一個國家裡六十歲以上的人口如超過了10%,那麼這個國家就可稱為高齡化國家。目前臺灣已進入高齡化地區,大陸也將在數年之內進入高齡化狀態。人們稱這種現象為「白色浪潮」。大陸進入了高齡化,造成老年性疾病發生率的迅速增加,這些老年性疾病包括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腫瘤、高血壓、高血脂、老年性骨質疏鬆和老年性痴呆等,當然也包括糖尿病。

檢測手段的提高
周圍糖尿病人多了,大部分人對糖尿病的警惕有所增強,有症狀就會聯想到糖尿病的問題。同時,目前化驗檢查方法在逐漸改進,發現是否患有糖尿病已成為簡單易行之事,也可以說對於糖尿病,只有想不到,沒有查不出的。由於人們提高對糖尿病的警覺性和監測方法的改善,使糖尿病的發現率大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數目也就愈來愈多。

不健康、不科學的生活方式
目前多數人還缺乏保健意識和相關知識,只知道吃好穿好住好,卻沒注意要自我保健。他們過著高熱量、低運動量、快節奏的生活,卻造成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患者的大量出現。
如果說目前我們對糖尿病進行基因治療為時尚早,而生活水準的提高,平均壽命的延長,以及醫療條件的改善又恰好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那麼為了減少糖尿病的發生,我們目前所能做的事,就是改變不健康、不科學的生活模式。

糖尿病對個人身心及生活的影響
糖尿病對人類健康有極大的危害,而且這種危害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一個患者如果平時不注意必要的檢查和正確的治療,一旦發生了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或者不可逆轉的糖尿病慢性併發症,那就為時已晚了。每年都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因對糖尿病的無知,而付出沉重的代價。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糖尿病給患者帶來病痛:他們不能無所顧忌地享受生活,還必須每天打針、吃藥,箇中的痛苦非糖尿病者是無法體會的。
2.受糖尿病併發症的威脅:急性併發症可能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包括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經併發症,可能使人們的健康水平和勞動能力大大下降,甚至造成殘廢或過早死亡。
3.對兒童的影響:控制不佳的糖尿病兒童,其生長發育可能受到嚴重影響。
4.沉重的社會負擔:用於糖尿病治療的費用可能給患者本人、家庭、工作單位以及國家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比如美國一九九二年直接和間接用於糖尿病防治工作的費用已達920億美元。
所以,儘早地發現糖尿病,正確有效地治療糖尿病,儘量減少糖尿病及其併發症帶來的危害,是每一個患者以及從事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醫務人員應盡的義務和職責。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在遺傳和環境因素作用下,胰島素缺乏或相對不足,而使多餘糖分自腎臟排出,此即為糖尿病。這種慢性的全身代謝性疾病,嚴重時將引起腦部、心臟、腎臟等器官的相關併發症。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飲食精緻化,糖尿病的罹患率亦逐年增加。本書內容豐富詳實,並附診療病例參照,是您對抗糖尿病的最佳指南。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