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學 (第4版)
作者 | 李光敦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水文學 (第4版):本書旨在說明如何利用水文學原理,以解決水資源開發所面臨的工程問題,並進一步瞭解工程設施所面臨的風險。本書是以目前各大學共同授課內容為主,並檢視近 |
作者 | 李光敦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水文學 (第4版):本書旨在說明如何利用水文學原理,以解決水資源開發所面臨的工程問題,並進一步瞭解工程設施所面臨的風險。本書是以目前各大學共同授課內容為主,並檢視近 |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說明如何利用水文學原理,以解決水資源開發所面臨的工程問題,並進一步瞭解工程設施所面臨的風險。本書是以目前各大學共同授課內容為主,並檢視近年來高普考與各研究所入學考題,以其中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出現率,而劃定本書的編輯範圍。本書內容涵蓋水文循環、集水區地文特性、降雨、蒸發與蒸散、入滲、地下水、降雨逕流演算、水庫與河道演算、水文統計與頻率分析以及水文量測方法。本書中每一節均有例題與習題,並有習題解答附冊。
作者介紹 李光敦現職: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特聘教授經歷: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國立臺灣大學水工試驗所後副研究員美國伊利諾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博士後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系主任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電子計算機中心主任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日本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訪問教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工學院院長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發長高普考水文學命題委員獲獎: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傑出教學教師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論文獎經濟部水利署水利事業貢獻獎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經濟部水利署大禹獎
產品目錄 第一章 導論1.1 水文學之定義1.2 水文循環1.3 水文模擬方法1.4 水文學之應用1.5 台灣地區之地文與水文概況第二章 集水區地文與水文特性2.1 集水區邊界與河川網路特性2.2 集水區地文特性分析2.3 集水區水文特性分析第三章 降雨3.1 降雨之成因3.2 降雨種類3.3 降雨紀錄補遺與校正3.4 降雨分析3.5 設計暴雨3.6 降雨損失第四章 蒸發與蒸散4.1 蒸發機制4.2 自由水面之蒸發估計方法第一章 導論1.1 水文學之定義1.2 水文循環1.3 水文模擬方法1.4 水文學之應用1.5 台灣地區之地文與水文概況第二章 集水區地文與水文特性2.1 集水區邊界與河川網路特性2.2 集水區地文特性分析2.3 集水區水文特性分析第三章 降雨3.1 降雨之成因3.2 降雨種類3.3 降雨紀錄補遺與校正3.4 降雨分析3.5 設計暴雨3.6 降雨損失第四章 蒸發與蒸散4.1 蒸發機制4.2 自由水面之蒸發估計方法4.3 蒸散機制4.4 蒸發散估計方法4.5 減少蒸發散方法第五章 入滲5.1 土壤特性5.2 土壤水份入滲機制5.3 入滲現象5.4 入滲量測5.5 入滲公式5.6 入滲指數5.7 積水發生時間5.8 入滲公式修正第六章 地下水與水井力學6.1 地下含水層與地下水6.2 飽和含水層水份流動6.3 定常性水井力學6.4 非定常性水井力學6.5 含水層特性與地下水流特性第七章 集水區降雨逕流演算7.1 集流時間7.2 流量歷線與集流時間7.3 合理化公式7.4 單位歷線7.5 瞬時單位歷線7.6 合成單位歷線第八章 水庫演算與河道演算8.1 洪水波運移特性8.2 包爾斯水庫演算法8.3 朗吉-古達水庫演算法8.4 河道水文演算法8.5 河道水力演算法第九章 水文統計與頻率分析9.1 水文統計理論9.2 頻率分析理論9.3 合適機率分佈之選取第十章 水文量測10.1 雨量量測10.2 水位量測10.3 流速量測10.4 流量量測
書名 / | 水文學 (第4版) |
---|---|
作者 / | 李光敦 |
簡介 / | 水文學 (第4版):本書旨在說明如何利用水文學原理,以解決水資源開發所面臨的工程問題,並進一步瞭解工程設施所面臨的風險。本書是以目前各大學共同授課內容為主,並檢視近 |
出版社 /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3932012 |
ISBN10 / | |
EAN / | 9786263932012 |
誠品26碼 / | 2682556006002 |
頁數 / | 400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17*2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670 |
提供維修 / | 無 |
自序 : 三版序
一本適合大學階段的水文學書籍究竟應包含哪一些章節,這是作者在撰寫本書過程中所反覆思考的問題。坊間目前各種中英文版的水文學書籍,無不企圖囊括所有水文學領域之範圍;因而導致同學在學習階段,以及後續準備考試過程,無法正確掌握重點,造成事倍功半之情形。因此本書是以目前各大學的共同授課內容為主,並檢視近十年來高普考與各研究所入學考題,以其中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出現率,而劃定本書的編輯範圍。是以本書應已提供足夠的應考資訊,雖然遺珠之憾仍在所難免。
過去三年來,本書已獲得讀者普遍性的肯定,先前初版時的部分錯誤,已分別在兩次再版時予以更正。相較於坊間其它水文學書籍,本書採用較多的圖例說明,並嘗試應用水力學理論來解釋水文現象,以澄清水文為黑盒系統之譏。第一章旨在說明水文學之定義與水文循環現象。由於水文分析過程中一般均視集水區為一獨立系統,因此第二章先行闡述集水區之定義與地文特性,以確立水文系統觀念。第三章至第五章則分別闡述降雨、蒸發與蒸散、以及入滲之現象與分析方法。第六章至第九章分別說明地下水、集水區降雨逕流演算、水庫與河道演算、以及水文統計與頻率分析;此四章在一般考試中所佔的比例甚重,讀者應多加注意。第十章則為工程實務上之水文量測方法,讀者可以作選擇性的閱讀。
本書中每一章節均有例題與習題,作者與楊其錚先生並編纂有水文習題精解,以方便讀者在詳讀理論之後,作進一步的練習。本書之習題大部份均取自於近年高普考與各研究所入學考題,習題中標示有#號者,表示為較少出現或較不重要的考題,讀者可自行斟酌閱讀。本書另附有授課教師上課之課程大綱,可作為一般課堂用講義,或作為同學考前複習之重點整理,讀者如有需要可自行前往 http:// ind.ntou.edu.tw/~ktlee/ 網站下載檔案。本書撰寫過程首先要感謝的是楊其錚先生的協助,沒有他在初稿上所投入的大量心力,本書實無法順利完成。初稿完成後,研究室裡的研究生們提供諸多改進意見,鄭璟生先生惠予提供封面照片,在此致上謝意。最後要感謝已逝的顏本琦教授,教導以嶄新的觀點來詮釋水文學,給予作者深刻的啟發。
多年來在學習水文學的過程裡,同時也領略徜徉山水間的愉悅。在緊湊研究工作中僅有的假日裡,妻子慧玲與幼子祖正總能與我共享山水的清幽,而讓我重拾工作的動力。如同這本書的封面,水文學的內涵盡在山巔水湄之間。希望這本書帶給讀者的不祇是學識上的增進,更是對大自然一種重新的體認。
李光敦 謹識2005/06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
最佳賣點 : 本書旨在說明如何利用水文學原理,以解決水資源開發所面臨的工程問題,並進一步瞭解工程設施所面臨的風險。本書是以目前各大學共同授課內容為主,並檢視近年來高普考與各研究所入學考題,以其中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出現率,而劃定本書的編輯範圍。本書內容涵蓋水文循環、集水區地文特性、降雨、蒸發與蒸散、入滲、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