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台灣美味 | 誠品線上

日本人的台灣美味

作者 木下諄一
出版社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日本人的台灣美味:溫暖而餘味無窮的台灣時光,二○二五溫馨重現宛如底片攝影,素樸地捕捉到四十年來的一張張街角飯桌,以及內裡的美味時光。——楊雙子木下先生youtube頻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溫暖而餘味無窮的台灣時光,二○二五溫馨重現宛如底片攝影,素樸地捕捉到四十年來的一張張街角飯桌,以及內裡的美味時光。——楊雙子木下先生youtube頻道和他的這本書,都能讓人感受到一種熱情而不諂媚,如同知心好友一般的「友善的坦率」。對人情世故的體察,使得木下先生的散文幽默、輕盈卻充滿了人性的趣味。這本書裡最感興味的,正是木下先生記錄下來的飲食變遷史。比如〈蒙古烤肉〉寫他帶家人用餐的特殊經驗,對我這樣成長於一九九○年代的北部人來說,也是童年家族聚餐的熱烈回憶。書裡有許多篇章,都有著精彩且餘韻無窮的結尾,這些微的跳躍感,帶來一種人性的逸趣。——朱宥勳這本書被取名為《日本人的台灣美食》,是基於在台灣的生活中,與食物之間存有切也切不斷的連結。依隨食物而產生的生活大小事,帶著感情,歷經數年、甚至是數十年也忘不了的那些片段,留在腦海中,在某個時刻忽然被勾起,歷歷在目。食物的味道已全然遺忘,然而難以磨滅、永存於心的,只有那一幕,時不時在眼前重播。——木下諄一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木下諄一,曾任職於日本商社、出版社,現從事寫作及翻譯。中文小說《蒲公英之絮》(印刻文學,二○一一年)獲得第十一屆台北文學獎,為首位榮獲此獎的外籍作家。著有《記憶中的影子》(允晨文化,二○二○年)、《阿里阿多.謝謝》(時報文化,二○二二年)、日文小說《アリガト謝謝》(講談社,二○一七年)等書。FB粉絲頁 & YOU TUBE頻道「超級爺爺 Super G 」。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坦率與逸趣:讀木下諄一《日本人的台灣美味》 ◎朱宥勳自序臭豆腐牛肉餡餅烤香腸蛋餅烏龍茶涼圓蒙古烤肉台式日本料理水煮花生排骨便當芭樂永和豆漿醃篤鮮啤酒屋辦桌客家粄條飯店自助餐雞腿飯雞腳麻辣火鍋乾煸四季豆牛肉麵滷味烤玉米咖啡瓜子紅豆湯HIGHBALL合菜

商品規格

書名 / 日本人的台灣美味
作者 / 木下諄一
簡介 / 日本人的台灣美味:溫暖而餘味無窮的台灣時光,二○二五溫馨重現宛如底片攝影,素樸地捕捉到四十年來的一張張街角飯桌,以及內裡的美味時光。——楊雙子木下先生youtube頻
出版社 /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494165
ISBN10 /
EAN / 9786267494165
誠品26碼 / 2682811277000
頁數 / 228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5X1.4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坦率與逸趣:讀木下諄一
《日本人的台灣美味》 朱宥勳

閱讀木下諄一《日本人的台灣美味》時,我不斷想起youtube 上很流行的一種影片:一位從國外移居到台灣的youtuber(包含但不止於日本、韓國、法國、美國、甘比亞⋯⋯)拍片紀錄自己的生活,在台灣各地吃喝漫步,然後以非常驚艷的語氣,誇獎台灣的食物好吃、生活方便、人情溫暖。從台灣人的角度來看,這種影片既新奇又能滿足自尊心,畢竟我們都好奇外人怎麼看待自己,也希望自己的家鄉受人喜愛。但是,這類影片看多了,多少也會泛起一點戒心:他們是真心的嗎?他們會不會是為了流量而演出違心之論?

令人愉快的是,木下先生youtube 頻道和他的這本書,都能讓人感受到一種熱情而不諂媚,如同知心好友一般的「友善的坦率」。木下先生的這種態度,我自己就有親身體會。幾個月前,木下先生邀請我在他的頻道「超級爺爺SuperG」露臉,要我推薦中永和住家附近的美食。我早就看過木下先生的影片,知道他影片的後半段,都是他一人以「孤獨的美食家」之姿,探訪各路朋友推薦的好店。那,要推薦什麼好呢?中永和有很多不錯的居酒屋和台式日本料理,但推薦日本人這些店,總覺得是在班門弄斧(我當時並不知道,木下先生竟在本書裡為「台式日本料理」寫了一篇文章)。附近還有一家「世界豆漿大王」,是頗有特色的永和豆漿名店,但給出這家店,會不會太「觀光客」了一點?思來想去,我給了一個頗冒險的選項:我推薦了「安邦米粉湯」,那是一家兼有本省黑白切與外省乾麵滷味的小店。

傳訊息給木下先生時,我還小心翼翼地說:「如果您不敢吃豬內臟,我們也可以換一家⋯⋯。」

木下先生很乾脆地說:「沒問題,就這家吧!」

不愧是在台灣住了幾十年的人啊。幾天後,我看到「超級爺爺SuperG」頻道上了新片,立刻點開,想知道木下先生的吃後感想。只見木下先生稱讚了幾道小菜,但在吃到某幾種內臟時,露出了困惑的表情。他很坦率地在影片裡說:「這個⋯⋯我吃不太出來,它和另一種內臟有什麼不一樣?」

這就是木下先生的影片,以及他的文章好看的原因。他有面對陌生事物的好奇心,但也絕不因為「身在異鄉」,就一味對台灣的一切說好話。這就使得《日本人的台灣美味》擁有一種清新的平衡感,讓讀者能感受到作者的價值觀與人格魅力。比如〈烤香腸〉一篇,就寫了兩名截然不同的台灣人:第一人為了爭面子,寧可抱著笨重的盆栽逛大街;另一人卻在打香腸攤位贏了好幾把之後,盡興而去,沒有為了一點小便宜而帶走所有香腸。作者並不掩飾自己的價值判斷,也不憚於指出「台灣也有這樣的人」。

這種對人情世故的體察,使得木下先生的散文幽默、輕盈卻充滿了人性的趣味。開場第一篇〈臭豆腐〉便充滿了層層翻轉的妙趣。先從許多日本人害怕的臭豆腐說起,再寫到久居台灣之後,為了自己能吃臭豆腐而感到驕傲,已是一層翻轉。接著,一群日本人在熱炒店裡,竟然因為過度熱愛臭豆腐,不斷「凹」店員多招待一盤,又是一層突破刻板印象的翻轉。文章最後,木下先生親自和店員交涉,用一種含蓄而微妙的方式,讓店家心甘情願再拿出一份臭豆腐的手段,我想凡是台灣人都要會心一笑的—沒錯,他完全抓住台灣人的思考方式了!

根據木下先生的自述,他自一九八○年代來台,中間一度前往香港、回到日本,最終在台灣長居,這使得他的文章不但充滿台灣的生活感,更見證了台灣的社會變遷。書中既有〈牛肉餡餅〉這樣的外省身世,也有〈烏龍茶〉、〈客家粄條〉的本省人情,更有〈醃篤鮮〉展現了不同世代的省籍態度變化。有時讀著木下先生筆下的記述,我都為他的「探險」擔心起來。比如〈烏龍茶〉裡,一位搭車時遇見的歐巴桑熱情邀約「有空到我家坐坐」,當木下先生決定赴約時,我忍不住想:對方是認真想要邀約嗎?很多台灣人講這句話只是口頭禪,當不得真的呀!萬一對方只是說說而已,豈不尷尬?不料故事峰迴路轉,這位來自二水的歐巴桑真的招待了木下先生一頓好茶。讀到這裡,我也不禁自嘲:我果然是涼薄的北部人,才會有「有空再約只是說說」的小人之心吧!

此外,我在這本書裡最感興味的,正是木下先生記錄下來的飲食變遷史。比如〈蒙古烤肉〉寫他帶家人用餐的特殊經驗,對我這樣成長於一九九○年代的北部人來說,也是童年家族聚餐的熱烈回憶。如果不是讀到這篇文章,我還真沒有注意到,蒙古烤肉餐廳已經走過幾輪興衰起落了。或如〈麻辣火鍋〉一篇,在我學生時代早就滿街都是,我從未思考過它是從何時、何處開始崛起的。文章結尾揭露兩名「鬥辣」的台灣朋友分屬哪個省籍,更是帶有木下風格的幽默結尾:「後來才知道,小李是四川人,小鄭是湖南人,而我不過是個日本人。」事實上,這本書裡有許多篇章,都有著精彩且餘韻無窮的結尾,比如〈排骨便當〉一篇,講到自己的愛店突然收攤,木下先生的結尾三段是這樣寫的:

「一定是中了樂透頭獎。」我對自己說。

轉眼十年過去。偶爾想起那一家人。

在我所認識的人當中,只有一位中了樂透頭獎。

認真考究起來,最後一段與前兩段是沒有邏輯關係的。但是,正是這些微的跳躍感,帶來一種人性的逸趣。人確實是會這樣任意連結幾個念頭,從而構成個人的特殊感思。在這「任意」裡,自有作者的人格氣質在內。

最後,閱讀本書之時,我也有些小小的個人趣味,那便是從文章裡透露的些微線索,猜測木下先生說的是哪一家店。〈HIGHBALL〉一篇講到出版社總編約他去「臉書上常出現的居酒屋」,不用說,一定是「打○町」吧!但是〈永和豆漿〉一篇裡,提到計程車司機以一頓熱騰騰的餐點,挽救了一條可能要尋死的生命。據司機說,那是「中正橋下的永和豆漿」—中永和一帶的永和豆漿數以百計,本來很難猜出是哪一家。但看看那個地點,再稍微推算故事發生的時間,我突然福至心靈。

該不會,故事裡的店家,就是我本來要推薦給木下先生的「世界豆漿大王」吧?

不知道木下先生去過沒有呢?如果沒有,那是很值得再有一支影片或一篇文章的店家。它帶有焦炭味的豆漿,不是人人都喝得慣的。我衷心推薦,也衷心期待木下先生喝下那口豆漿的表情:我想,他一定能坦率且不失逸趣地,說出他獨特的看法,就像這本《日本人的台灣美味》一樣。

試閱文字

內文 : 臭豆腐
話說發生在我從事觀光雜誌工作、大約三十年前的一段小插曲。

十個左右的在台日本人相約,固定每個月舉辦一次創作發表,只要是喜歡寫作的,皆可參加。不論是散文也好,小說、詩等等各種形式,一律歡迎,藉此相互交流切磋。

這個社團發起的契機,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那天,為了採訪一場由日本旅行社主辦、台灣人專屬的歌唱大賽,我前往位於台北市某飯店的會場。比賽邀請的主持人來自日本,以純熟的控場技巧著稱,總會適時穿插笑點,使整場活動有聲有色。我常看到他在電視上出現,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專業名主持。

不料,那天的景象,顛覆了以往我對他的印象。

「下一位陳麗華小姐。歌曲是〈甜蜜蜜〉。」

微弱的聲音,加上一副提不起精神的模樣,話一落下便立刻轉身走向後台。那種「能夠提早一秒鐘下台休息也好」的態度顯露無遺。

坐在台下目睹一切的我,瞧著瞧著,瞧出些許端倪。

宿醉。

氣色很糟糕、身體勉強站直。他最好別再硬撐,現在該回飯店休息。

數日後,我正寫著歌唱大賽的報導,寫到一半,筆停了下來。

「特地從日本邀請○○○○先生(主持人),炒熱比賽活動氣氛。」腦子打算這麼寫,心裡卻不依從。

幾經糾結,最後把「炒熱整場活動氣氛」改成「擔任主持」。

正是因為這件小事,喚醒了在我心底沉睡多年的疑問。

進入這一行,寫過的美食、觀光景點相關報導,可說是不計其數,每篇皆是以美麗的詞藻一個個堆砌起來,沒有摻雜任何負面用語;如果仍會寫出帶有負面的敘述,其後必定送還兩倍、三倍的正面肯定,誇大些也無妨。

畢竟不是昧著良心說謊,內心不會有罪惡感;然而無法暢所欲言,這樣的事情做多了也變得索然無味。

想到這裡,於是我發起成立文藝社團的構想,以一個月一次、盡情發表創作的方式,冀望能澈底消除工作上累積的心中苦悶。

社團人數大約十人,組成成員大部分是工作上的同事。我運用身為雜誌總編輯的「惡勢力」,採半強迫的方式要求他們加入。如今回想起來,心中仍感抱歉。

有意思的是,雖說這個社團以一個月一次的頻率「以文會友」,實際上卻沒有相互碰面。這樣的社團曾經破天荒辦過一次聚餐。

地點選在台北市安和路的某家餐廳。

那時候的安和路是啤酒屋的集中地,交錯穿插著幾間海鮮餐廳。餐廳門口有一個小檯子,展示著不少種類的新鮮魚貨,有紅色的也有銀色的,還可以看到從未見過的魚種。隨意望去,像是小巷裡常見的百元熱炒店,但比起那些,這裡算是高檔許多。

這次的聚會由我負責張羅。大家翻著菜單,七嘴八舌,一旁的服務生飛快地記下菜名。直到點完最後一道時,她問:

「要不要臭豆腐?」

第一次被問這種事,一時之間搞不清楚狀況。仔細詢問後,原來這裡的規矩是,如果客人喜歡的話,餐廳會送上一份臭豆腐做為招待。天底下有這種好事?我對此半信半疑,卻又好像是真的。

說到臭豆腐,每個住在台灣的外國人多多少少有過這樣的經驗。

「你敢不敢吃臭豆腐?」

對於這句話,應是不陌生。

我猜想台灣人問這句話時,應該是抱著看好戲的心情—外國人捏起鼻子、眼睛眨著不停、大呼小叫、連忙搖頭揮手……。那慌張不知所措的模樣,想必很滑稽。家父來到台灣的時候,正是這樣。

在夜市裡逛著逛著,一張臉突然皺了起來。

「什麼味道?」

一股強烈的不明氣味,隨著風從某處飄過來。在這種人潮眾多的夜市裡,為什麼會有這種氣味毫不遮掩地公然流竄?恐怕這一連串以一般日本人的常識無法理解的問號,已經充滿家父的頭腦中,進而引發混亂。一定是這樣沒錯。氣味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下達「立刻逃離現場」的指令,奮力穿過一波又一波的人群,快逃啊。

從這些外國人或觀光客驚慌失措的反應,便可得知他們對台灣的事情並不熟悉。當我第一次聞到這味道的時候,反應和家父一樣,急忙奔逃,對於這是「食物的氣味」感到難以置信。

不過老實說,在台灣住久了,終究會習慣。

而且比預期來得早。

在台灣居住的外國人,日常生活中免不了與台灣朋友一起吃飯,偶爾有機會遇到臭豆腐上桌的情況。要是這位外國人從未體驗過臭豆腐,這時候的反應人人不同—有的警戒、有的搖頭不語、有的落荒而逃……。

我倒是很想試試。

屏住呼吸、拿起筷子,夾起一小塊豆腐送進嘴裡……

就在此刻,心中原本一直存在的恐懼感,竟隨著一次次的咀嚼消失得無影無蹤。

—還好嘛。

坦白說有點失望。

一旦揭開臭豆腐的神祕面紗,便不再抵抗。緊接著下一秒,感到自己與台灣的距離又踏踏實實向前邁進一大步—從當地人口中的純老外,進階到半個台灣人的身分。

食物中,能夠造就出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唯有臭豆腐。

那天參加聚會的成員全是日本人,也都親身經歷過這種優越感。當服務生鄭重說明「我們的臭豆腐是免費招待」,全桌歡聲雷動,高喊「太棒了、太棒了」。

隔了十數分鐘,臭豆腐盛在鋁製圓盤內,熱騰騰端上桌。隨著上升的蒸氣飄散的特有氣味,聞了便讓人身心暢快。服務生在盤子下方點燃像是蠟燭般的東西,冒著熊熊火焰。大夥兒緊盯著盤中紅色的湯汁,噗噗噗地燉煮四四方方的豆腐。把豆腐分切成小塊後,隨即從四面八方伸出筷子,瞬間把豆腐掠奪一空。

著迷於臭豆腐的半個台灣人。

望著空盤子,他們顯然還不夠過癮,哀求著追加一盤。我只好厚著臉皮,帶著抱歉的微笑,向服務生詢問。服務生回答很乾脆:「可以呀。」與剛才同樣的臭豆腐再次出現在餐桌上。相同的劇情又上演了一次,豆腐瞬間秒殺。

這群半個台灣人你爭我搶,絲毫不留情,忙著拿筷子往嘴裡送。兩盤澈底消滅後,竟要求「再來一盤」。

這下子,連我都覺得為難。有幾位提議就算要付錢也無所謂。

「那這樣吧,我去問問看。」

實在是太難為情了,這次想裝笑臉也裝不出來。硬著頭皮再向服務生問一次。

服務生板起面孔,強調:「這是招待的。」

她的立場我能夠瞭解,這要求是過分了些;但,站在我們這一方,已經主動表明「只要能再吃一盤,就算是付錢也願意」,這樣的請求並不是不合理。

服務生說什麼也不肯答應。當她搖頭拒絕之時,我說「妳跟我來一下」,便直接往店門口方向走。服務生一臉疑惑,搞不清楚發生什麼事,只得靜靜地跟隨我走出店外。

「這條。用鹽烤就行了。」

我指著擺在檯子最上方一條不知名的大魚。

「還有,如果你們可以附送一盤臭豆腐的話,我們會很高興。」

不多久,第三盤臭豆腐出現在桌上。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對人情世故的體察,使得作者的散文幽默、輕盈卻充滿了人性的趣味。書裡有許多篇章,都有著精彩且餘韻無窮的結尾,這些微的跳躍感,帶來一種人性的逸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