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與文化
作者 | 金耀基 |
---|---|
出版社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中國社會與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經濟現代化儒家倫理對中國經濟發展是助力還是負擔?自二十世紀初葉以後,儒家的制度設計已經解構或重構,亦即「制度化儒學」(institutional |
作者 | 金耀基 |
---|---|
出版社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中國社會與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經濟現代化儒家倫理對中國經濟發展是助力還是負擔?自二十世紀初葉以後,儒家的制度設計已經解構或重構,亦即「制度化儒學」(institutional |
內容簡介 中國傳 統文化 ? 經濟現代化儒家倫理對中國經濟發展是助力還是負擔?自二十世紀初葉以後,儒家的制度設計已經解構或重構,亦即「制度化儒學」(institutionalConfucianism )已成為歷史陳跡。它現在已被我所稱的「思想型儒學」 intellectualConfucianism )取而代之。中國人自覺或不自覺地把儒家學說轉變成為一種「理性的傳統主義」(rationalistictraditionalism 不必是以感情上去珍愛那些所謂傳統文化內在的價值,傳統之所以被選擇地保留,是由於在追求經濟目標的時候,顯示了它們有外在的有用價值。——金耀基本書聚焦中國經濟與文化的現代化,作者從「日常生活的儒學」(everyday Confucianism) 的視角出發,剖析群體與個體,公與私,人情、面子、關係等傳統文化的因素在當代社會中的呈現與變化,也探究了香港、台灣經濟騰飛與儒家文化的關係,並回 應和補充韋伯關於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觀點。
作者介紹 金耀基1935年生於浙江天台,長於台灣,美國匹茲堡大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新亞書院院長、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金耀基的學術生涯致力於以社會學方法與視角探討中國現代化之發展及中國現代性之構建,提出「沒有『沒有傳統的現代化』」,被譽為「中國現代化理論的第一人」,相關代表作含《從傳統到現代》、《百年中國學術與文化之變》、《大學之理念》、《中國社會與文化》、《中國政治與文化》、《中國的現代轉向》、《社會學與中國研究》、 China’s Great Transformation等。此外,金耀基有《劍橋語絲》、《海德堡語絲》和《敦煌語絲》三本散文集,及四冊書法集行世。
產品目錄 憶述我「學術書寫」的一些經歷與迴響「金耀基學術文集」自序 xi牛津增訂版導言 lxiii儒家學說中的個體和群體一個關係角度的詮釋 1群體的彈性個體的關係取向人際關係中人情之分析 21「人情」的含義及其與中國倫理學上「恕道」的關係「人情」與中國社會結構之特性「人情」在人際關係中的作用與性格人情的緊張性及其解消機構從「人情處理」之自由度看個人與社會的關係「面」、「恥」與中國人行為之分析 49「面」與「臉」社會性的「面」與「面子工夫」道德性的面與恥「恥」與shame 的重探關係和網絡的建構一個社會學的詮釋 75儒家社會理論中的關係個人、歸屬性特徵和網絡的建構人情和網絡的建構關係的迴避和普遍主義的合理性中國人的「公」、「私」觀念———— 兼論中國人對私隱權的理解兼論中國人對私隱權的理解 101從中國人「有私無公」說起難以落實的重「公」的道德理念「公」、「君」、「官」概念的混一「重己」與「去私」思想的內在問題「私」領域的合理性存在問題道德性與空間性的「公」、「私」概念個人與社會個人與社會———— 儒家倫理範典的特性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問題 117中國文化中「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二重傾向性儒家的第三條路中國的家本位社會儒家的「文化設計」的問題中國現代社會倫理秩序之建立五四新傳統的批判與繼承———— 對民主與科學的再思對民主與科學的再思 137五四———— 文化符號的意義文化符號的意義五四的新傳統中國的「法國啟蒙運動」歐洲對「啟蒙」的反思對「民主」、「科學」的再思中國文化意識之變與省思──從「五四」到「四五」的歷史轉折 153「五四」在歷史上的意義由新文化運動到馬列主義文化極端主義之升級與擴大「四五運動」向「五四」招魂民主與社會主義對馬列之疏離與疲倦回向歷史、走上現代儒家倫理與經濟發展———— 韋伯學說的重探韋伯學說的重探 185資本主義發生與不發生的原因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韋伯的儒家倫理觀是否欠缺「發始機制」?韋伯學說之批判巨大的經濟現象之挑戰「東亞之優勢」的崛起東亞經濟發展的解釋:結構與文化以儒家倫理解釋東亞經濟伯格的「現代化兩型論」對韋伯的繼承與修正解釋東亞經濟的三派文化因素與制度因素的互動東亞社會與儒家思想東亞經濟發展的文化詮釋———— 論香港的理性傳統主義論香港的理性傳統主義 213東亞的現代化與「後期儒家命題」「理性傳統主義」的出現工業化與華人的家族主義對傳統文化價值的工具取向實用主義支配下的「智性選擇」國家儒學體制及其轉化———— 台灣國家與社會之間關係的重構台灣國家與社會之間關係的重構 235帝制中國時代國家與社會的關係國家在台灣經濟發展中的角色市民社會的出現:國家與社會的交互關係儒學:市民社會與政治現代化孔學研究中的新意———— 序邵耀成《孔子這個人》序邵耀成《孔子這個人》 261孔子與當代中國 269中國現代文明秩序的建構———— 論中國的「現代化」與「現代性」 275
書名 / | 中國社會與文化 |
---|---|
作者 / | 金耀基 |
簡介 / | 中國社會與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經濟現代化儒家倫理對中國經濟發展是助力還是負擔?自二十世紀初葉以後,儒家的制度設計已經解構或重構,亦即「制度化儒學」(institutional |
出版社 /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82373419 |
ISBN10 / | |
EAN / | 9789882373419 |
誠品26碼 / | 2682928474002 |
頁數 / | 36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H:精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2.9*15.2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本書聚焦中國經濟與文化的現代化,作者從「日常生活的儒學」(everyday Confucianism) 的視角出發,剖析群體與個體,公與私,人情、面子、關係等傳統文化的因素在當代社會中的呈現與變化,也探究了香港、台灣經濟騰飛與儒家文化的關係,並回 應和補充韋伯關於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