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李清照集 (第2版) | 誠品線上

新譯李清照集 (第2版)

作者 姜漢椿/ 姜漢森/ 注譯
出版社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新譯李清照集 (第2版):李清照是北宋時期的著名詞人,也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傑出女作家,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其詞後人稱為「易安體」,對明清詞壇有深遠影響。名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李清照是北宋時期的著名詞人,也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傑出女作家,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其詞後人稱為「易安體」,對明清詞壇有深遠影響。名句如:「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纔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聲聲慢〉),皆情致委婉,語言質樸,清麗動人,至今仍廣為傳誦。詞之外,其詩與文也有一定成就。本書參酌近人研究,完整收錄李清照的所有詞作與詩文,並聯繫其生活經歷加以注譯和賞析,貼近詞人的生命內涵,能帶領讀者深入體會、欣賞李清照的文字魅力。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導讀一、詞點絳脣(蹴罷秋千)鷓鴣天 桂(暗淡輕黃體性柔)浣溪沙(莫許盃深琥珀濃)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浣溪沙閩情(繡面芙蓉一笑開)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怨王孫(帝里春晚)一剪梅(紅藕香残玉簟秋)玉樓春 紅梅(紅酥肯放瓊瑤碎)慶清朝(禁幄低張)行香子(草際鳴蛩)南歌子(天上星河轉)多麗 詠白菊(小樓寒)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來幾)新荷葉(薄露初零)憶秦娥(臨高閣)醉花陰(薄霧濃雰愁永晝)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浣溪沙(小院閒窗春色深)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點絳脣(寂寞深閨)念奴嬌(蕭條庭院)木蘭花令(沉水香消人悄悄)蝶戀花(暖雨和風初破凍)蝶戀花 昌樂館寄姊妹(淚搵征衣脂粉暖)殢人嬌 後庭梅花開有感(玉瘦香濃)蝶戀花 上巳召親族(永夜厭厭歡意少)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添字醜奴兒 芭蕉(窗前誰種芭蕉樹)青玉案 用黃山谷韻(征鞍不見邯鄲路)鷓鴣天(寒日蕭蕭上鎖窗)菩薩蠻(歸鴻聲斷殘雲)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訴衷情 枕畔聞梅香(夜來沉醉卸妝遲)滿庭芳 殘梅(小閣藏春)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山花子(病起蕭蕭兩鬢華)浪淘沙(簾外五更風)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清平樂(年年雪裡)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好事近(風定落花深)長壽樂 南昌生日(微寒應候)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永遇樂 元宵(落日鎔金)怨王孫(夢斷漏悄)山花子(揉破黃金萬點明)聲聲慢(尋尋覓覓)存疑辨證 瑞鷓鴣 雙銀杏(風韻雍容未甚都) 生查子(年年玉鏡臺) 浣溪沙(樓上晴天碧四垂) 醜奴兒 夏意(晚來一陣風兼雨) 鷓鴣天(枝上流鶯和淚聞) 浪淘沙(素約小腰身) 品令(零落殘紅)佚句 四則 二、詩春殘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 二首分得知字感懷曉夢詠史偶成上樞密韓公工部尚書胡公并序烏江夜發嚴灘題八詠樓皇帝閤春帖子貴妃閤春帖子皇帝閤端午帖子皇后閤端午帖子夫人閤端午帖子佚句 十四則存疑佚句 一則 三、文詞論投翰林學士綦崈禮啟金石錄後序打馬圖經序打馬賦打馬圖經命詞漢巴官鐵量銘跋尾注賀人孿生啟殘文 祭趙湖州文 琴銘

商品規格

書名 / 新譯李清照集 (第2版)
作者 / 姜漢椿 姜漢森 注譯
簡介 / 新譯李清照集 (第2版):李清照是北宋時期的著名詞人,也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傑出女作家,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其詞後人稱為「易安體」,對明清詞壇有深遠影響。名
出版社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479286
ISBN10 /
EAN / 9789571479286
誠品26碼 / 2682923913001
頁數 / 27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0*15.0*1.5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導讀 : 導讀(節錄)

李清照生平概述

李清照是我國北宋時期的著名作家,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獨特地位。

李清照(西元一〇八四~約一一五六年),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屬山東)人。她出生於一個有濃厚詩書氣息的家庭,父親李格非,擅長古文,官至禮部員外郎,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也有很高的文學修養,因而,李清照自小就受到深厚的文學薰陶,對她後來的創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李清照的一生,前期生活安逸優裕,但婚後不久,經歷了第一次重大變故:徽宗崇寧元年(西元一一〇二年),蔡京為相,假借再行新法,排斥元祐人士,將他們列入「黨人」,當時黨禍牽連甚廣,遭罷黜的朝士達三百餘人,李清照之父李格非亦在其中。其後不幾年,趙家亦發生變故,趙明誠、李清照夫婦的生活發生很大變化。而到了北宋末年,李清照又經歷了「靖康之難」,徽欽二帝被擄,宋室倉皇南渡,建立了偏安江南的南宋朝廷,這兩大事變,深刻改變了李清照的生活及創作。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西元一一〇一年),李清照十八歲,在汴京和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其晚年所著〈金石錄後序〉云:「時先君作禮部員外郎,丞相時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學作學生。」當時,李、趙二家看似相安無事,但實際上在元祐黨爭中,李格非和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是格格不入的。李格非名列元祐黨籍,而趙挺之則附權相蔡京排斥元祐諸人。李清照上詩趙挺之,有「何況人間父子情」之句以救父,又有「炙手可熱心可寒」之句,斥責趙挺之依附蔡京。到了崇寧五年(西元一一〇六年),趙挺之為蔡京構陷被罷官,趙明誠被捕送制獄,大觀元年(西元一一〇七年),趙挺之卒,趙明誠等因「皆無事實」(《宋宰輔年錄》十二)出獄,明誠夫婦於當年返回青州故里,開始了「屏居鄉里十年」的時期。

趙明誠、李清照夫婦志趣相投,熱中於書畫碑帖、金石文物的收藏。當年在汴京,趙明誠為太學生時,「每朔望謁告出,質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志,自謂葛天氏之民也。後二年,出仕宦,便有飯疏衣綀,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將,漸益堆積」(〈金石錄後序〉)。對於「亡詩、逸史,魯壁、汲冢所未見之書,遂盡力傳寫」,「後或見古今名人書畫、三代奇器,亦復脫衣市易」(同上)。回鄉後,他們仍孜孜以求,繼續其蒐集。後來,在徽宗宣和三年和靖康元年,趙明誠先後知萊州、淄州,他們更是「竭其俸入,以事鉛槧,每獲一書,即同共校勘,整集籤題。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同上)。在長期的蒐集、整理中,李清照與趙明誠一起完成了飽含心血的三十卷《金石錄》。然而,靖康之難,金人南下,趙明誠夫婦南渡,除隨身攜帶的字畫、器物外,多年來的收藏化為灰燼。此後,李清照又遭遇了一連串重大打擊:建炎二年(西元一一二八年),趙明誠「起知建康府」,至次年三月罷。五月,知湖州,赴任途中感疾,當年八月病逝。其年冬,金兵南侵,李清照將隨身攜帶的金石書畫託人送往洪州趙明誠妹夫李擢處。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送往洪州的字畫器物「散為雲煙」。趙明誠死後,李清照無所依靠,曾一度改嫁張汝舟,不料所嫁非人,於紹興二年(西元一一三二年)與張分道揚鑣,而李清照隨身所帶的器物圖書,幾年之間,因種種原因散失殆盡。此後,李清照在淒苦寂寞中,走完了人生的餘途。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李清照是北宋時期的著名詞人,也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傑出女作家,其詞後人稱為「易安體」,情致委婉,語言質樸,清麗動人,至今仍廣為傳誦。詞之外,其詩與文也有一定成就。本書參酌近人研究,完整收錄李清照的所有詞作與詩文,並聯繫其生活經歷加以注譯和賞析,貼近詞人的生命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