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唐宋八大家文選 (第2版)
作者 | 鄧子勉/ 注譯 |
---|---|
出版社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新譯唐宋八大家文選 (第2版):唐宋八大家散文繼承先秦兩漢古文的優良傳統,反對六朝以來的駢儷文風,發展並完善了古代散文的各種文體,影響元、明、清的散文創作,在文學發 |
作者 | 鄧子勉/ 注譯 |
---|---|
出版社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新譯唐宋八大家文選 (第2版):唐宋八大家散文繼承先秦兩漢古文的優良傳統,反對六朝以來的駢儷文風,發展並完善了古代散文的各種文體,影響元、明、清的散文創作,在文學發 |
內容簡介 唐宋八大家散文繼承先秦兩漢古文的優良傳統,反對六朝以來的駢儷文風,發展並完善了古代散文的各種文體,影響元、明、清的散文創作,在文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當代的散文創作也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如今的選本與古代主要提供士子習作的範本不同,而以品讀、賞析作品為主;今人閲讀古人的作品,不再模仿創作,而是透過閲讀古代的作品增廣見聞、體悟人生。本書所收文章,分别選自《四庫備要》本八大家别集等,注釋詳實精確、譯文流利通順、研析精闢剖析文章要旨,讀者定能從中獲得豐富的啟迪。
作者介紹 鄧子勉一九六三年生於內蒙古包頭市。一九八八年獲江蘇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碩士學位,二○○六年獲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學位,現為江蘇第二師範學院教授。已出版的著作,主要有《樵歌校注》、《宋人行第考錄》、《論語譯注》、《新譯蘇軾詞選》、《新譯呻吟語摘》、《宋金元詞話全編》、《明詞話全編》、《宋金元詞集文獻研究》、《兩宋詞集的傳播與接受史研究》等。
產品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新譯唐宋八大家文選序導讀韓愈原道原毀雜說四首(之四)師說進學解圬者王承福傳藍田縣丞廳壁記答李翊書送孟東野序送李愿歸盤谷序送董邵南序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誌銘毛穎傳送窮文論佛骨表柳宗元桐葉封弟辯段太尉逸事狀捕蛇者說觀八駿圖說種樹郭橐駞傳童區寄傳梓人傳蝜蝂傳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柳州山水近治可遊者記愚溪詩序送僧浩初序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歐陽脩五代史伶官傳序秋聲賦朋黨論縱囚論瀧岡阡表黄夢升墓誌銘王彦章畫像記豐樂亭記醉翁亭記相州晝錦堂記釋祕演詩集序集古錄目序蘇氏文集序梅聖俞詩集序送徐無黨南歸序六一居士傳答吳充秀才書祭尹師魯文祭石曼卿文與高司諫書蘇洵心術論六國論春秋論管仲論辨姦論上歐陽内翰第一書蘇氏族譜亭記木假山記送石昌言使北引名二子說曾鞏戰國策目錄序南齋書目錄序贈黎安二生序送江任序寄歐陽舍人書墨池記宜黄縣縣學記秃秃記越州趙公救菑記道山亭記王安石本朝百年無事劄子伯夷論讀孟嘗君傳傷仲永同學一首別子固答司馬諫議書答段縫書上人書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君子齋記芝閣記遊襃禪山記慈溪縣學記送孫正之序祭歐陽文忠公文王深父墓誌銘蘇軾赤壁賦後赤壁賦留侯論潮州韓文公廟碑喜雨亭記淩虛臺記超然臺記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石鐘山記日喻方山子傳答謝民師書省試刑賞忠厚之至論書吳道子畫後范文正公文集敘蘇轍墨竹賦上樞密韓太尉書黄州快哉亭記東軒記武昌九曲亭記遺老齋記六國論子瞻和陶淵明詩集引書白樂天集後二首(其一)巢谷傳丐者趙生傳
書名 / | 新譯唐宋八大家文選 (第2版) |
---|---|
作者 / | 鄧子勉 注譯 |
簡介 / | 新譯唐宋八大家文選 (第2版):唐宋八大家散文繼承先秦兩漢古文的優良傳統,反對六朝以來的駢儷文風,發展並完善了古代散文的各種文體,影響元、明、清的散文創作,在文學發 |
出版社 /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1478784 |
ISBN10 / | |
EAN / | 9789571478784 |
誠品26碼 / | 2682806601001 |
頁數 / | 608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2*17.2*2.9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新譯唐宋八大家文選序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脩、蘇洵、曾鞏、王安石、蘇軾、蘇轍,這八位作家因在散文的寫作方面善於創新出奇,是唐宋以來散文創作領域中的一面旗幟,成爲歷代讀書人仰慕和學習的對像。元明以來,編選和評批唐宋八大家散文的書開始盛行,其初衷是為參加科舉考試而獵取功名的讀書人提供一個範本,以韓、柳為代表的八大家的創作,用散體的句子,自由地抒寫,給駢體文主導下沉悶板滯的文壇,注入了新鮮的空氣,張掦出强烈的個性。
與古代主要為士子提供習作的範本不同,如今的選本,主要還是以品讀賞析古代的作品為主。今人閲讀古人的作品,模仿而創作不是其目的,通過閲讀古代的作品,可以增廣見聞,諸如歷史、地理、政治、文化、語言、宗教、經濟、社會、風俗等方面的知識,這是其一。其二是體悟人生,也就是通過品讀古代的作品,今人可從中獲得的啟迪,這也是古代作品的價值所在。
作爲唐代散文的二大家,韓、柳在這方面表現得尤其突出,他們的文章更多的是融進了對人生的感悟,二人在仕途上多有坎坷,咀嚼著生活裡的酸甜苦辣,品味著人生中的喜怒哀樂,如韓氏的〈師說〉、〈進學解〉、〈毛穎傳〉、〈送窮文〉等,以及〈藍田縣丞廳壁記〉、〈送孟東野序〉、〈送李愿歸盤谷序〉、〈送董邵南序〉等,又如柳氏「永州八記」和〈愚溪詩序〉等,以及〈捕蛇者說〉、〈種樹郭橐駞傳〉、〈童區寄傳〉、〈梓人傳〉等,不論是絮叨著自己的挫折,還是描寫了他人的遭際,得與失,進與退,陞與黜,生存的負重與不易,付出與回報之間極度的不成正比,復雜的情感糾結其中,而執著、自信、堅毅的不時流露,也說明其渴望有為的熱情未曾泯滅。
以歐陽脩爲代表的宋代六家,在這方面給人的感受要淡一些,大概是宋代文人士大夫來自生存上的壓力和負重遠不及唐人那樣沉重,因此他們能站在一個更高點審視社會,解讀人生,如歐陽脩〈五代史伶官傳序〉、〈朋黨論〉、〈與高司諫書〉,曾鞏〈戰國策目錄序〉、〈南齋書目錄序〉、〈墨池記〉、〈宜黄縣縣學記〉,蘇洵〈心術論〉、〈六國論〉、〈春秋論〉、〈管仲論〉,王安石〈本朝百年無事劄子〉、〈伯夷論〉、〈答司馬諫議書〉,蘇軾〈喜雨亭記〉、〈省試刑賞忠厚之至論〉、〈范文正公文集敘〉,以及蘇轍〈六國論〉等,發論堂堂正正,洋溢著强烈的使命感、責任感和正義感。另一方面,則是談論如何能做到善於處世,這也是宋人文章中常流露出的思想情感。如蘇軾,以其卓越的才華爲世人所矚目,令人羡慕,也遭人忌恨。生存的壓力不是物質方面的,更多的是來自精神方面的。如〈赤壁賦〉、〈後赤壁賦〉、〈淩虛臺記〉、〈超然臺記〉,在仕與隠、去與留的選擇中掙扎,在留戀與厭棄紅塵之間不斷地徘徊,希望能尋找到一片淨土,超越物欲世界的糾纏。又如蘇轍〈黄州快哉亭記〉、〈東軒記〉、〈武昌九曲亭記〉、〈子瞻和陶淵明詩集引〉、〈書白樂天集後〉等,也多涉及到如何處世的話題,其中幾篇也是與乃兄蘇軾有關的,勸慰與開導,在逆境中善於保護自己,也是其用心處。至於歐陽脩〈醉翁亭記〉、〈六一居士傳〉,蘇洵〈木假山記〉、〈名二子說〉,以及曾鞏〈贈黎安二生序〉和王安石〈君子齋記〉等,多少也談到了這一話題。
本編入選的八大家散文計有:韓愈十六篇,柳宗元二十一篇,歐陽脩二十篇,蘇洵十篇,曾鞏十篇,王安石十六篇,蘇軾十五篇,蘇轍十一篇,共一百十九篇,凡論說、序跋、書表、祭文、碑銘、辭賦、傳記等,形式不一。相對於八大家現存的篇章,數量是有限的,這裡既要體現出八大家散文作品的代表性,又要照顧到各家入選數之間的相對平衡。在有限的入選篇目中,在品讀與賞析中,能爲今天的讀者提供或多或少的啟迪和借鍳,是本書的目的所在。
鄧子勉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五日
最佳賣點 : 元明以來,編選和評批唐宋八大家散文的書開始盛行,其初衷是為參加科舉考試而獵取功名的讀書人提供一個範本,以韓、柳為代表的八大家的創作,用散體的句子,自由地抒寫,給駢體文主導下沉悶板滯的文壇,注入了新鮮的空氣,張掦出强烈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