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全圖解: 壓力大才是主因! 一本真正改善失調症狀的修復全書 (附自律神經檢測表) | 誠品線上

自律神経 今日から整う! 医学部教授が教える最新1分体操大全

作者 小林弘幸
出版社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自律神經失調全圖解: 壓力大才是主因! 一本真正改善失調症狀的修復全書 (附自律神經檢測表):──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病,做對動作即可改善──苦惱於身心失調、大病小痛不斷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病,做對動作即可改善──苦惱於身心失調、大病小痛不斷的人必讀!不吃藥、不打針,也沒有副作用,只要做操1分鐘,就能改善自律神經。▍ 見證者不斷!開始做「自律神經1分鐘體操」後,他們找回了健康•血壓下降許多,無須再吃降壓藥──五十嵐女士,88歲•因工作和育兒導致暈眩、失眠,開始做操後,問題都改善了!──荒城女士,35歲•做操後改善30年來的腰痛,也沒有三高了──石井先生,65歲•因長年久站而腰痛,做操後腰能伸直,身體也溫暖了──大塚女士,48歲你也有這些症狀嗎?去醫院也找不出原因的身體不適,據信很多都是「自律神經失調」所致,包括:•手腳容易冰冷•有心悸狀況•會感到暈眩•常常耳鳴•肚子脹氣、反覆腹瀉和便祕•肩膀容易僵硬痠痛•睡再久仍感到疲勞•天氣不熱卻突然汗如雨下▍ 什麼是自律神經?怎樣才算是失調?自律神經是不受意志影響,可調整身體機能的神經,並存在於身體各處,控制呼吸、血液循環、吞嚥、消化吸收、排泄等全身功能。由於這個緣故,當自律神經無法發揮作用(即失調),身體各部位就會出現各種不適症狀,影響健康。▍ 幾乎沒有任何一種治療法,能有效治癒自律神經失調!日本知名自律神經權威小林弘幸醫師認為,生活在壓力社會、疫情爆發,甚至是人際相處不順等,都有可能是引發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但很可惜的是,即便去醫院就診治療,緩解了身體的不適,但只要沒有消除最根本的原因,也就是自律神經失調,即使症狀一度治癒,還是很有可能再復發。▍ 每天做「自律神經1分鐘體操」,改善效果超顯著!由於看過太多患者受苦,小林弘幸醫師獨家開發改善失調的體操,書中共收錄20多組動作,每個動作只要1分鐘,早中晚各做一次。目前已經過多人實證,做完後心情變輕鬆、變得更好睡等,甚至也有不少選手在做操後提升表現,可說是見證者不斷。【鍛鍊1】下半身水腫──可做「坐姿搖膝蓋」,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鍛鍊2】失眠──焦慮睡不著時做「躺姿扭轉」,可幫助入睡。【鍛鍊3】便祕──便祕時只要「左右轉動骨盆」,可刺激腸道蠕動。【鍛鍊4】肩膀痠痛──肩膀很痠時做「挺胸手肘上下」,可放鬆肌肉、緩解疼痛。除此之外,本書也會談及各種調整自律神經的生活習慣,包括基礎知識及具體的重整方式,只要照著做,你會發現──•消化變好,不再食欲不佳。•不再失眠,可一覺到天亮。•手腳不再冰冷,能保持溫暖。•身體不再僵硬,能自由活動。 •三高症狀改善,數值變正常了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國內名家一致推薦芳喵|《芳喵的自律神經失調康復全攻略》作者馬大元∣ 身心科醫師、YouTuber、公視節目主持人郭育祥∣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理事長──好評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列)好評推薦小林弘幸一直是我很推崇的自律神經專家,在他過去的著作中有提過四個體操動作,當時就很遺憾他沒有太多的著墨,這次很高興看到完整的一套動作,並且附上科學實證,非常適合讀者們在生活中養成習慣多做。──芳喵,《芳喵的自律神經失調康復全攻略》作者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亞健康」狀態,放著不管就會成為大問題。這本書教大家從上游達成身心平衡。──馬大元,身心科醫師、YouTuber、公視節目主持人本書解釋了許多自律神經失調的原理,是讀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絕佳輔助。──郭育祥,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理事長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小林弘幸現任順天堂大學醫學院教授。自順天堂大學醫學院畢業後,於1992年修畢該大學研究所的醫學研究課程。之後於倫敦大學附設英國皇家小兒醫院外科、都柏林聖三一學院附設小兒研究中心、愛爾蘭國立小兒醫院外科服務。回國後擔任順天堂大學醫學院小兒外科講師、副教授,以及順天堂大學附設順天堂醫院醫療安全對策室室長等職務。小林弘幸同時也是日本自律神經研究權威,曾多次協助指導藝術家、專業運動選手、文化人士進行體能訓練或提升表現。此外,其同時也是著名的「腸道專家」,更在順天堂醫院成立日本首個便祕門診,提出多種打造健康身心的方案,包括介紹調整腸道環境的食材、設計調整自律神經及腸道的伸展運動等。著書豐富。譯者簡介游韻馨在豆府小樓與豆豆們一起過著鄉下生活的自由譯者。譯作包括《成不了大人物的我們,決定成為簡單的人》、《amazon絕對思考》、《全世界有錢人都在做的財富倍增法》、《一人創業強化攻略》、《哆啦A夢科學任意門》系列書籍、《一句說重點》、《在我遇到老公之前》、《麻理惠的整理魔法》等多部作品。 kaoruyu.pixnet.net [email protected] 劉格安政治大學畢業,現為專職譯者,譯作類型包含商管、醫學、旅遊、生活、歷史和小說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作者序】每天花一分鐘做操,有效改善自律神經•自律神經1鐘體操可以期待的十大效果•【實證】試做自律神經1分鐘體操後,成功提升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運作第1章 疲勞、心情低落、查不出原因的身體不適,很有可能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調•「早上起床很痛苦」、「身體總是很倦怠」、「容易緊張」、「擔心的事情很多」,這些都是自律神經紊亂的徵兆•出現「吞嚥困難」、「長期便祕」、「睡不著」、「身體疼痛」、「嚴重疲勞」等症狀,代表自律神經嚴重失調•現代社會的生活型態變化激烈,引發各種身心不適•感染新冠肺炎的症狀與後遺症,以及接種疫苗的副作用,也與自律神經相關•偏激的減肥法、上網搜尋疾病症狀、社交倦怠症等,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罹患身心症的患者大幅增加•自律神經可讓你神采奕奕、勇往直前,也能讓你頻頻失敗、悶悶不樂第2章 目前是否承受極大壓力?一起來檢測你的自律神經!•透過測驗,了解你的自律神經是否正常•善用檢測表,能推測出自律神經是否失調•可了解抗壓程度的「壓力耐受度判定表」•不可輕忽的生活大小事!打亂自律神經的「壓力強度排行榜」第3章 自神經控制呼吸、免疫、吞嚥等功能,也能預防癌症、失智及憂鬱,是擊退百病的關鍵•自律神經掌管三十七兆個細胞功能,也控制脈搏、體溫與荷爾蒙分泌•自律神經的理想狀態是平衡發揮作用,可惜許多人因交感神經旺盛,處於不穩定狀態•自律神經會在固定時段切換,早上及白天是交感神經,晚上則是副交感神經居優勢•許多人因憂慮、壓力、疲勞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甚至引發癌症、心臟病或憂鬱症•自律神經紊亂加速老化,使斑點、皺紋、掉髮等情形變嚴重•自律神經平衡,可消除不安和倦怠感,改善失眠、便祕、暈眩等症狀•強化內臟功能及血液循環,避免肥胖、老化及失智症•自律神經平衡可提升免疫力,有助於預防新冠肺炎及後遺症•提升工作和運動表現,強化專注力,減少錯誤第4章 緊張不安時可做慢呼吸,幫助調節自律神經•緊張不安時就做慢呼吸,可穩定自律神經•一起來做慢呼吸•慢呼吸可活化副交感神經,嘆氣也能有效減輕壓力第5章 5種自律神經1分鐘體操,站著就能放鬆全身,提神醒腦!•伸展背部深呼吸 早上起床做1分鐘,放鬆僵硬的肩胛骨附近肌肉,調節自律神經•全身伸展 放鬆僵硬的肩膀與腰部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喚醒身心•扭腰跳躍 腸道與自律神經密切相關,只要刺激腸道,就能排便順暢•胸廓放鬆 擴張胸廓,使呼吸順暢,活化大腦與自律神經•手腕緊貼轉動上身 大幅轉動全身,可刺激全身肌肉,並調節自律神經•專欄Q&A第6章 白天壓力較大,空檔時在椅子上做操,效果也很好!•【坐姿輕按頭部】在工作空檔重振精神!重拾冷靜態度,提升專注力•【坐姿搖動手腕】利用搖動舒緩緊張,是調節自律神經的最新放鬆法•【坐姿轉動頸部】休息時做此動作,可重整自律神經,消除疲勞與倦怠感•【坐姿伸展手臂】能立刻舒緩因壓力造成的身體緊繃,有助於冷靜完成工作•【坐姿搖膝蓋】立刻消除下肢疲勞、水腫和倦怠感,也能調節自律神經•專欄Q&A第7章 睡前躺在床上做操,就能一覺到天亮!•【躺姿扭轉】感到焦慮無法入眠時,此動作可放鬆身心,一覺到天亮•【躺姿搖晃骨盆】自律神經通過脊椎,可調整脊椎並放鬆身心,讓你在隔天起床時神清氣爽•【躺姿放鬆脊椎及肩胛骨】躺在地上,做出「向前看齊」的姿勢後放鬆,即可進入深層睡眠•【躺姿放鬆全身】放縮與放鬆全身肌肉,可消除一整天的疲勞,並達到療癒的效果•專欄Q&A第8章 早上喝水、放慢步調生活,是維持自律神經平穩的關鍵•從早上起床到晚上入眠!調節自律神經的全日舒壓行程表大公開•1遭遇陌生事物、2趕時間、3沒自信、4身體不適、5環境惡劣等狀況,易使自律神經失調,需做好因應對策•自律神經失調時,找出不安的原因,就能大幅減少焦慮•放慢動作能避免自律神經失調,以比過去慢一半的速度做事吧!•心裡愈著急,動作就要愈慢,才能穩定自律神經第9章 改善便祕、腰痛等問題,最有效的自律神經1分鐘體操•【便祕】左右轉動骨盆 針對腸道深處作用,促進腸道蠕動•【小腹突出】深呼吸後深蹲 促進血液循環、提升代謝、燃燒脂肪•【肩膀痠痛】挺胸手肘上下 有效舒緩僵硬的肩胛骨周邊肌肉•【腰痛】全身向前伸展 舒緩緊繃肌肉,減輕腰部負擔•【腳部疲勞&浮腫】轉動腳踝 一次舒緩足關節、膝關節及髖關節•【手腳冰冷】上下活動腳跟及趾尖 促進血液循環遲滯的下肢血流,溫暖全身•【提不起勁】扭腰甩手 增加血流,讓大腦與身體煥然一新•專欄Q&A第10章 見證者不斷!每天做操,失眠、高血壓、腰痛都好了!•【實例1】改善便祕及腹脹感,血壓也下降許多,更無須再吃降壓藥(88歲,女性)•【實例2】因工作和育兒的壓力,導致暈眩、失眠,開始做操後,問題都改善了!(35歲,女性)•【實例3】做操後改善三十年來的腰痛,現在六十五歲的我,也沒有三高問題(65歲,男性)•【實例4】累積壓力時做操,效果最好,會感覺身體變輕盈、身心放鬆(42歲,男性)•【實例5】因長年久站而腰痛,雙腳也很浮腫,做操後腰能伸直,身體也溫暖了(48歲,女性)【後記】調整好自律神經,就能過好每一天

商品規格

書名 / 自律神經失調全圖解: 壓力大才是主因! 一本真正改善失調症狀的修復全書 (附自律神經檢測表)
作者 / 小林弘幸
簡介 / 自律神經失調全圖解: 壓力大才是主因! 一本真正改善失調症狀的修復全書 (附自律神經檢測表):──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病,做對動作即可改善──苦惱於身心失調、大病小痛不斷
出版社 /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0874877
ISBN10 /
EAN / 9789570874877
誠品26碼 / 2682663139006
頁數 / 14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長21 × 寬 14.8 × 高1.1 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自序 : 每天花一分鐘做操,有效改善自律神經

  「總覺得身體不太舒服」、「睡得不太好」、「身體很沉重」、「總是很疲勞」、「一直便祕」、「經常拉肚子」、「胃不太舒服」、「感到暈眩」、「有點憂鬱」、「心悸」、「難以吞嚥食物」⋯⋯。

  出現這些不適症狀時,只要去醫院看診找出原因,就能夠接受治療。然而,其中也有不少的情況是明明身體明顯地不舒服,卻找不出任何異常。

  找不出不舒服的原因,反而會更加焦慮。有時甚至因為得不到旁人的理解,暗自感到痛苦難耐。不知道在各位讀者之中,是不是也有很多人有這樣的經驗呢?

  這些不適症狀絕對不是「錯覺」,也絕不可能靠「心態」來治癒。即使去醫院也找不出原因的身體不適,據信很多都是「自律神經失調」所造成。

  由於最近經常在電視或雜誌上有專題報導,因此應該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聽過「自律神經」一詞。所謂的自律神經,就是在與自我意志無關的狀態下控制身心運作的神經,在我們的生命維持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舉例而言,即使平常沒有特別意識到,卻能夠呼吸或維持心跳,全都得歸功於自律神經。

  自律神經是藉由控制內臟或血管的運作,來維持全身的健康。然而,由於自律神經非常敏感,因此往往會因為一些小事就無法正常運作。如此一來,內臟與血管就無法順利運作,導致全身上下出現各種毛病,無法保持身心健康,這就是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態」。

  雖然「現代人活在壓力社會」的說法已經流傳許久,但是近年來,我們承受的壓力比以往還要增加許多。舉例而言,隨著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數位化在轉眼間就有了大幅的進展。面對從類比社會到數位社會的劇烈變化,我們只能被時代的洪流吞噬,沒有選擇的餘地,結果就是,一天到晚受到大量的資訊轟炸,內心連喘口氣的時間也沒有。
 
  在企業組織中,由於效率的提升,我們受到強烈要求,必須持續地提出成果。另外,相信也有不少人是因為經濟不景氣而失業,或對轉換跑道感到憂慮吧。

  隨著社會逐漸高齡化,也有很多人因為擔心照護問題、與家人之間的關係、孤獨感或經濟上的焦慮而感受到壓力。

  除此之外,在二○二○年時,我們也面臨到新的壓力來源,那就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眼睛看不見的未知病毒四處散播,讓人每天都活在不知道何時會輪到自己的恐懼中。此外,在自我約束的自肅生活中,無法隨心所欲地與人交流,也經常令人感到難以言喻的寂寞。

  上述的壓力是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最大的原因,會對身心健康造成莫大的影響。出現的不適症狀因人而異,從「無法熟睡」、「身體虛寒」、「腦袋昏昏沉沉」、「手腳麻痺」等身體上的症狀,到「焦慮不安」、「心煩氣躁」、「沮喪失落」等精神上的症狀都有。如果你莫名感到不太舒服,恐怕就是「自律神經失調」在作祟。

  可惜的是,這些身體不適的症狀無法光靠醫院的治療來解決,因為幾乎沒有一種治療法可以校正紊亂的自律神經。當然,由於可以進行對症治療,因此前往醫院而非咬牙忍耐是很重要的,但只要沒有消除最根本的原因,也就是自律神經失調,那麼即使症狀一度治癒,還是很有可能一再復發。想調理原因不明的身體不適,「重整自律神經」是關鍵。

  因此,想請各位務必一試的,就是本書介紹的「自律神經一分鐘體操」。這套自律神經一分鐘體操,是我與指導過許多頂尖運動員的末武信宏醫師,共同攜手開發的最新運動法。雖然每一種都是非常簡單的動作,但每個動作都從解剖學、運動生理學以及自律神經學的角度徹底研究過,並且全都使用自律神經測定裝置確認過實際效果,確實有用。這是自律神經重整效果經過科學證明後,於世界首創的全新運動(正式名稱為細胞運動)。

實際上,很多人在做完自律神經一分鐘體操後,似乎都會感受到「心情很舒暢」、「身體暖活了起來」、「可以睡得很沉」等改變。除此之外,也有很多人隨著持續的期間變長,逐漸改善困擾多年的身心失調。也有很多人開心地向我回饋:「變得比較不容易累」、「情緒變比較穩定」、「解決嚴重的便祕問題」、「變得積極正面」、「高血壓降下來了」、「腰痛改善了」。

  話雖如此,或許也有很多人會說「我不喜歡運動」、「我身體不舒服,實在不想要運動」,不過請放心,本書介紹的體操都是非常簡單的運動,「一次一分鐘左右」即可完成,因此無論男女老幼都能夠輕鬆做到。
 
  此外,為了讓忙碌或懶散的人們也能輕易實踐,本書在介紹體操的編排上,分成早、中、晚,方便融入日常生活中。不僅不需要工具,也不會像吃藥一樣有副作用,而且效果已經過實證。任何人都能輕鬆且立即重整自律神經。

  除此之外,本書也會談及重整自律神經的生活習慣,而且從自律神經相關的基礎知識乃至具體的重整方式,本書是能夠同時得到理論與實踐的不二選擇。如果本書的內容能夠成為一個契機,幫助各位改善原因不明的身體不適,每天過著健康快樂、活力十足的生活,那將令我感到無上的喜悅。

試閱文字

內文 : •「早上起床很痛苦」、「身體總是很倦怠」、「容易緊張」、「擔心的事情很多」,這些都是自律神經紊亂的徵兆

  「睡覺也無法消除疲勞」、「身體倦怠,早上很難起床」、「總是很緊張焦慮」、「擔心的事情很多」──隨著年齡增長,這樣的煩惱也逐漸增加。或許有很多人認為是「年紀大了的關係」,但據信這些症狀其實是自律神經(掌管血管或內臟的功能,且不受意志控制的神經)紊亂所造成的。

  自律神經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活動時比較活躍的「交感神經」,一種是休息時比較活躍的「副交感神經」。若兩種自律神經平衡運作,身體就能保持在最佳狀態,但由於自律神經非常纖細敏感,因此日常生活中的一點小事,就能打亂自律神經。
 
比方說,心理壓力就非常輕易能打亂自律神經。不規則的生活習慣、生活環境的變化、睡眠不足、季節變換、更年期、氣壓的變化、炎熱、寒冷、濕氣、電腦或過度使用手機使用等,也都是打亂自律神經的原因。
  
自律神經的平衡容易隨著年齡增長而變亂,這是因為副交感神經的運作會隨著年紀逐漸衰退。
  
由於有這麼多可能導致自律神經紊亂的原因,所以也有不少人的自律神經在不知不覺中失去平衡。
  
自律神經具有連接大腦與身體,控制血管或內臟運作,並統整體內環境的功用,因此一旦自律神經失調,身體的各部位就會產生不適,對身心造成負面影響。症狀因人而異,除了前述的不適之外,容易疲勞、倦怠感、頭部沉重感、暈眩、胃部不適感、食欲不振、專注力下降、心情低落等症狀都很常見。
  
在各位讀者中,恐怕也有很多人有這樣的經驗吧?明明身體不舒服,去醫院卻檢查不出什麼特別的異狀。或許也有很多人身體莫名不適,卻認為是「上了年紀的關係」而不去看醫生。

  其實這類原因不明的不適症狀,大部分都是自律神經紊亂所呈現出來的跡象。

•許多人因憂慮、壓力、疲勞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甚至引發癌症、心臟病或憂鬱症

自律神經失調會引發各種疾病。雖說是自律神經失調,但失調的型態分成好幾種(詳情請參閱頁三五的說明)。其中最常見的類型是活化身心運作的自律神經過於旺盛。

自律神經最大的敵人是「過度的壓力」。事實上,承受壓力並非壞事。適度的壓力可提高警覺,增加專注力。有一定的壓力才能激發出一個人的幹勁與好勝心。

不過,許多人承受太多壓力,尤其是現代人身處壓力社會,遭遇各種問題,包括擔心健康和未來,害怕失業,長時間工作累積疲勞,對於人際關係感到不知所措。由於壓力是無形的,很容易在不知不覺間累積,回過神才發現壓力過大。

過度的壓力導致身心緊張,使交感神經旺盛。當交感神經旺盛的狀態持續太久,就會使血管長期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引發高血壓。高血壓是動脈硬化的肇因,還會產生血栓,發展成心肌梗塞、腦中風等腦血管疾病。不僅如此,大腦血流不足,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也會提高。由於大腦要處理龐大資訊,氧氣的需求量很大。一旦自律神經失調,血液循環不佳,大腦吸收的氧氣量就會減少。專家認為氧氣不足造成的損傷慢慢累積在腦部,在年紀大了後容易罹患失智症。

值得注意的是,交感神經過度旺盛會使白血球失衡。白血球在免疫系統(保護身體避免病原體侵襲的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旦失衡會導致免疫力低下。久而久之,免疫系統無法再攻擊每日體內生成的癌細胞,最後引發癌症。

另一方面,讓身心放鬆的副交感神經過度活躍時,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就會增加。有些人每天忙於工作,突然辭職失去奮鬥目標,反而成天無精打采,相信各位都曾聽過類似的例子。這是因為壓力突然消失,副交感神經過度高張,打破自律神經平衡所致。

•自律神經平衡可提升免疫力,有助於預防新冠肺炎及後遺症
想要避免身體受到新冠肺炎在內的各種疾病侵襲,維持健康狀態,一定要具備完善的免疫力。自律神經除了作用於腸道環境,生成免疫細胞之外,還會影響免疫細胞平衡。

「白血球」是免疫系統的核心,分成處理細菌等大型異物的「顆粒球」,與處理病毒等小型異物的「淋巴球」。自律神經負責控制這兩種白血球的平衡。當交感神經(活化身心運作的自律神經)旺盛,顆粒球就會增加;副交感神經(讓身心放鬆的自律神經)活躍,淋巴球就會增加。

儘管顆粒球與淋巴球都是很重要的免疫細胞,但並非數量愈多愈好。尤其是交感神經太過旺盛,顆粒球增生過度,維持健康的常駐菌就會受到攻擊,反而降低免疫力。

顆粒球與淋巴球平衡運作,能幫助維持免疫力。有鑑於此,調節自律神經,維持顆粒球與淋巴球平衡,是提高免疫力的不二法門。

我一直認為新冠肺炎的後遺症與接種疫苗後的副作用,與自律神經密切相關。頭痛、倦怠感、關節痛是最常見的疫苗副作用,這些都與自律神經一樣,是和末梢神經相關的症狀。此外,嗅覺障礙和味覺障礙也是常見的新冠肺炎後遺症,兩者與中樞神經緊密相連。當中樞神經出問題,末梢神經接收中樞神經指令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

由於自律神經是末梢神經的一部分,平時仔細維持自律神經平衡,就能避免產生負面影響,還有助於促進中樞神經發揮作用。

總而言之,調理好自律神經,不只能預防感染新冠肺炎,還能預防疫苗副作用與新冠肺炎後遺症。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病,做對動作即可改善──
苦惱於身心失調、大病小痛不斷的人必讀!
不吃藥、不打針,也沒有副作用,
只要做操1分鐘,就能改善自律神經。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