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媽媽的音樂教室 | 誠品線上

海豚媽媽的音樂教室

作者 海豚媽媽
出版社 同喜文化出版工作室
商品描述 海豚媽媽的音樂教室:您或您的孩子想學音樂嗎?正在學音樂嗎?教您如何找對老師、學好音樂的音樂學習指南!為什麼要學鋼琴?學之前該有什麼心理建設?學之後該有什麼態度?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您或您的孩子想學音樂嗎? 正在學音樂嗎? 教您如何找對老師、學好音樂的音樂學習指南! 為什麼要學鋼琴? 學之前該有什麼心理建設? 學之後該有什麼態度? 該怎麼找對老師? 學習與陪練該如何進行? 生活中如何帶入音樂? 進度、教材、技巧、比賽… 所有想學音樂、正在學音樂的大人小孩都該讀的一本書!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海豚媽媽本名林鳴育。一九七四年生於嘉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學士,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藝術碩士,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音樂教育碩士。目前為『海豚媽媽的藝術教室』負責人。已婚,育有一子,定居台北。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自序:過去的8與嶄新的9及未來 學琴起頭難 學琴起頭難 我為什麼要孩子學鋼琴/媽媽篇 我為什麼要孩子學鋼琴/老師篇 小海豚是這樣開始的一 小海豚是這樣開始的二 家長與學習態度 態度決定興趣 珊珊,妳為什麼彈鋼琴? 你有多愛彈鋼琴? 我的老師在哪裡? 我的老師就是你(嗎)!? 爸媽的角色 練多久,才叫夠? 陪練多久,才叫夠? 難道陪練註定是一種互相折磨!? 進度上 進度下 你向誰挑戰? 我會不會贏? 休息『一陣子』!? 老師,我決定報考音樂班(系)!!上 老師,我決定報考音樂班(系)!!下 給成年的鋼琴初學者/認知與技巧篇 給成年的鋼琴初學者/教材與態度篇 教材與技巧 我的孩子不看譜 分手吧! 相親相愛左右手 彈得快不代表比較厲害 小心彈琴扭到手 來唱歌吧! 可怕的節拍器 你在呼吸嗎? 用想像力彈琴 跟踏板做好朋友 背譜真有那麼難? 上台/信心篇 上台/台風篇 屬於你的鋼琴 彈鋼琴與太極氣功 好玩的哈農 都是徹爾尼惹的禍 孟德爾頌來上課 音樂欣賞與生活 胎教音樂自己唱 急智歌王在我家 你怎麼聽音樂 學音樂學出好耳朵 聽音樂會也要教 雲端上的蕭邦 關於顧爾德的小小發現 Do You Love Me ? 記小巨蛋裡悲慘的半場卡列拉斯上 記小巨蛋裡悲慘的半場卡列拉斯下 音樂老師要堅強 反省自己不如檢討別人

商品規格

書名 / 海豚媽媽的音樂教室
作者 / 海豚媽媽
簡介 / 海豚媽媽的音樂教室:您或您的孩子想學音樂嗎?正在學音樂嗎?教您如何找對老師、學好音樂的音樂學習指南!為什麼要學鋼琴?學之前該有什麼心理建設?學之後該有什麼態度?
出版社 / 同喜文化出版工作室
ISBN13 / 9789868584310
ISBN10 / 9868584310
EAN / 9789868584310
誠品26碼 / 2680468492005
頁數 / 24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5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學琴起頭難
想讓我的小孩學鋼琴,要怎麼開始好呢?要找什麼樣的音樂教室或老師?要怎麼讓孩子自動練琴呢?朋友開的才藝教室想辦個音樂教育的講座,問我有沒有什麼題目可以講;我想了想,教琴教了這麼久,最常被家長問到的問題就是「怎麼開始」。萬事起頭難,要怎麼開始學鋼琴,不論是對小朋友或是對家長,都是個難題。
1. 首先,應該從幾歲開始學琴?
這其實是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每次有人問我,我都會回答:「看你的小孩長得怎麼樣才能決定。」所謂「長得怎麼樣」,就是指小孩的肌肉、骨骼、還有動作反應的發展狀況如
何。我自己四歲就開始彈琴,據說一開始我的手指就可以很標準很強壯的做出老師要求的姿勢與動作。但是我自己卻曾經教過已經小學四年級,手指還是無力軟趴趴,怎麼訓練都站不起來的小朋友。
當小孩的生理構造還不夠成熟的時候,若是勉強做訓練,一方面會造成學習上的不愉快,另一方面也很容易造成運動傷害。
所以請家長觀察自己的小孩,要是覺得他實在還不夠強壯,其實是不需要急著開始學鋼琴的。或者如果你覺得想藉著學習鋼琴來訓練孩子的肌肉發展和強韌度,也許除了彈鋼琴之外,再配合其他如捏球,手臂和手指適度的運動來同時進行訓練,進步會比較快。
2. 再來,要找什麼樣的老師才是適合的?
許多家長會有錯誤的觀念,認為反正小孩才開始學,都是彈些很簡單的東西,以後也不當職業,只是學個興趣,所以不用太在意找什麼樣的老師來教。事實上,就因為剛開始學,才更應該注意老師的素質。彈鋼琴對身體來說是一種很精細又很激烈的運動,身體的每一塊肌肉、每一個關節都必須有良好的協調能力,長久練習下來
才不會讓身體受傷。彈琴動作看似只有手指運動,事實上整條手臂、肩膀、頸部、背部、腰部、甚至是雙腳,都在支撐整個身體,進而把重量正確運用到手指上,才能輕鬆駕馭每一個琴鍵與每一段音樂。
所以彈琴的姿勢與習慣以及用力的方式,如果在一開始沒有訓練好的話,反而會造成傷害。這也是許多音樂系的學生有脊椎側彎或肌腱炎的原因。而這些基礎,就是得仰賴受過專業訓
練,有正確觀念的老師來紮根了。
3. 接下來,要如何讓小孩自動去練琴?
開始上鋼琴課之後,這大概是最困擾家長的問題了。我小時候也經歷過媽媽拿著棍子在一旁監督,我邊掉眼淚邊彈琴的悲慘光陰。我在上大學以前一直不是唸音樂班,課業壓力比較重;再加上不像念音樂班的小朋友,我沒有同儕與定期考試的壓力,所以對於練琴無法一直保持在十分積極的狀態。一直到了快要上高中時,有一天好像開竅似的「突然知道自己在彈什麼」,也「突然聽懂自己在彈什麼了」,才開始不要人家催,自己就會認真去練琴。
許多小朋友不喜歡練琴,因為練琴剝奪了他們遊戲或看卡通的時間,同時也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彈什麼」。先說後面這一點。不知道自己在彈什麼,就沒辦法覺察其中的樂趣。當練琴變成只是一種機械式的鍛鍊的時候,練琴當然很不好玩。這一點必須靠老師的教學方法來改變。教師必須讓學生自己有欣賞與思考音樂的習慣與能力,而不是永遠只能規定學生「這裡要大聲,那裏要小聲」(我曾經遇過拿他自己的譜叫學生把強弱記號和踏板直接抄下來照做的老師)。每一段音樂都應該是要根據演奏者的個性和程度,在正確風格的條件下,可以用不同方式來表現的。當學生覺得這個音樂或彈奏符合他個性的時候,他就會去思考怎麼彈才是舒服悅耳的。要是他能夠發掘這種練習帶來的樂趣與成就感,練習就不再是苦差事了。
4. 關於練琴與遊戲時間的分配,就得靠家長多配合。
時間上可以與孩子討論,他想要用哪一段時間來練琴、哪一段時間做功課、哪一段時間看電視或玩遊戲。請孩子自己想過之後做出承諾,對孩子的人格養成與生活習慣也同時可以是一種訓練。再者,有許多人家把鋼琴擺在客廳,孩子練琴的時候家人同時在旁邊看電視聊天,這樣實在不能怪小孩不專心。如果家長可
以配合,小孩練琴的時候大家安靜的在一旁看書休息,也可以告訴孩子大家都在欣賞他的練習,或是把鋼琴擺到獨立的房間,讓孩子練習的時候有安靜的環境,這樣專心而沒有干擾的練習效率應該是高得多的。
5. 至於練習時間的長度,也要看孩子的各種條件而定。
有的小孩天生就是有耐心,一坐一個鐘頭也不嫌累,但有的小朋友就是像條蟲,非得五分鐘下地去跑一圈不可。我自己是可以一練八個小時不停的,但是有一次我聽一個知名小提琴家的專訪,他說他一次專心只能十五分鐘,所以他練琴的方式一直是「少量多餐」。
家長其實不需要要求小孩一開始就長時間的練習,只要不是太誇張,在合理的範圍內給他一點彈性,要「少量多餐」或是要「一次吃到飽」,都是可以討論的。另外,如果小孩可以坐得久,別忘了每半個鐘頭提醒他下來動一動,這樣才健康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