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古國: 考古學家如何發掘歷史上存在、但地理上消失的36個國家 | 誠品線上

消逝古国全档案

作者 胡楊
出版社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消失的古國: 考古學家如何發掘歷史上存在、但地理上消失的36個國家:榮登香港10大好書,中學生最愛書籍沉睡千年的樓蘭美女、《鬼吹燈》裡的精絕古城都是絲路重鎮,但消失了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榮登香港10大好書,中學生最愛書籍 沉睡千年的樓蘭美女、《鬼吹燈》裡的精絕古城都是絲路重鎮,但消失了。 因「汗血寶馬」而聞名天下的大宛還在嗎? 夜郎國其實有理由自大、建立商朝的其實是胡人、 庸國更算中華文化發源、鮮卑契丹跑哪去了?匈奴後來怎麼了? 金庸《天龍八部》出現的大理國段氏和慕容家,是掰出來的吧…… 這些曾在正史、武俠小說、古典文學中出現過的古國, 為何在今天的地圖上再也找不到了?這些國家難道是古人的杜撰? 在考古專家和科技進步下,如今證明他們都真實存在。 但,這幾百年、上千年的帝國文明為何消失不見了? 本書作者胡楊是西北大學歷史學博士,他透過考古的遺跡, 一一介紹中國歷史上存在、但地理上消失的國家, 引領讀者循著蛛絲馬跡──古城遺址、古墓與文物──重新認識 戈壁沙漠上這些曾經盛極一時、如今已然消失的古國。 ◎絲路之旅必經此地:西域諸國的大漠英雄傳 ‧樓蘭國如謎般淪為死城,長眠美女召喚探險家 一個西方探險隊員在沙漠中迷失方向,無意間發現了樓蘭遺跡, 後來人們在地下發現古樓蘭人女性乾屍,以及「有一千口棺材的地方」。 ‧「汗血寶馬」比大宛國出名,竟導致一整個大宛國陪葬 漢武帝聽張騫說西域的大宛國盛產良馬,決定引進, 為奪取大量汗血寶馬,漢武帝發起兩次滅族戰爭,還殺了大宛國王。 ‧地理位置尷尬的車師國,漢匈夾縫八百年 國力弱小的車師國,在漢、匈兩國間不斷搖擺,曾數度歸漢又背漢, 這是車師人最大的不幸,也是車師國消失的原因。 ◎西南古國的不朽傳奇,國滅城在文字在 ‧大理國真有段譽,風花雪月也是真的 金庸《天龍八部》中的段譽,在歷史上叫段和譽,是大理國的第16代帝王, 他不像小說塑造的那樣多情、風流,而是一位文韜武略的優秀帝王。 大理國在今雲南大理建都,以其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聞名於世。 ‧「夜郎自大」有理,彝文字使用幾千年 不知漢境廣大的夜郎國國王,向漢朝使者發問:「漢孰與我大。」 這個不明智的發問也讓這個偏僻小國留名青史。 夜郎人是彝族的先民,而彝文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沿用了幾千年。 ◎馬背上的帝國,問鼎中原也消失在中原 ‧取代月氏稱雄大漠,匈奴敗給自己而絕跡 精騎善射的匈奴擊敗死對頭月氏國,一度成為半個歐洲的統治者, 還曾在白登山包圍劉邦軍,幾乎消滅劉邦帶的四十萬大軍。 但後來怎麼會分裂成南、北匈奴,自相殘殺? ‧遼朝有多強?歐洲至今仍稱中國為契丹 契丹人阻斷通往西方的絲路,使西方國家誤以為整個中國都在契丹的統治之下。 馬可.波羅在遊記裡第一次向西方介紹東方時,就以契丹來命名中國。 ◎煙瘴深處的文明古國 ‧東夷徐國受排擠,強到沒把周朝看眼裡 野心勃勃的徐偃王,把國都建得比周天子的都城還大, 周穆王聽說徐偃王逾制建都後,勃然大怒,於是發兵攻滅徐國。 ‧良渚文化傳承蚩尤九黎,無奈的氣候難民 相傳良渚人就是蚩尤部落底下九黎族中的一支, 後因全球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良渚文化就淹沒在海侵和洪水中了。 ‧南越王的豪華古墓,有絲縷玉衣還有舶來品 南越王陵墓的出土,讓湮滅的南越國歷史從此有證可考, 墓主趙眜身穿絲縷玉衣,墓中陪葬品還有非洲象牙等舶來品。 曾經繁榮無比,如今掩埋在滾滾黃沙之下, 這些在地理中消失的36古國, 考古專家挖掘歷史找回來。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兼任副教授/周健 政大歷史系兼任教授/劉維開 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謝哲青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胡楊本名張燕軍,西北大學歷史學博士畢業,現任教於咸陽師範大學。多年來潛心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史,代表作品有:《全檔案系列》、《帝國龍脈:中國二十王朝開國龍脈解密》、《一本書讀通國學常識》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所過者化,所存者神 前言 在正史消失的國家,文明和中原同樣璀璨 第一章 絲路之旅必經此地,西域諸國的大漠英雄傳 01樓蘭謎般淪為死城,長眠美女召喚探險家 02六戰蒙古滅絕西夏,史蹟毀在俄人手裡 03月氏不知哪來、去了哪,張騫因失敗而偉大 04汗血馬比大宛國出名,大宛人甯遠月即別 05漢匈夾縫八百年,車師掏出交河故城 06胡漢融合建高昌,綁架玄奘不為唐僧肉 07英國軍官買樹皮,龜茲文化更勝敦煌莫高窟 08突然消失的死亡之海神祕國度:精絕 09庶出天龍八部慕容氏,吐谷渾文明驚呆你 10崛起在伊犁、消失在雲端:烏孫 11信奉回教的昔日佛國伊甸園:于闐 第二章 西南古國的不朽傳奇,國滅城在文字在 01古蜀國助武王伐紂,三星堆暗示蜀道不難 02大理國真有段正淳,風花雪月也是真的 03夜郎自大有理,彝族文字使用幾千年 04殺奴祭祀,有錢沒文字:滇國 05達賴之前,青藏高原上的天際佛國:古格 06唐朝助南詔統一雲南,史料不見怪朱元璋 07嫘祖是西陵國的四川人,嫁給河南人黃帝 08藏人信佛之前信苯教,藏文之前用象雄文 09庸國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比春秋五霸還強 第三章 馬背上的帝國,問鼎中原也消失在中原 01取代月氏稱雄大漠,匈奴敗給自己而絕跡 02遼朝有多強?歐洲至今仍稱中國為契丹 03烏桓突騎殺翻漢匈,曹操收編稱霸三國 04東胡是商湯親戚,後代鮮卑中原稱帝 05鮮卑族走出嘎仙洞,為隋唐盛世奠基 06滅遼宋明,通古斯是東北戰鬥民族 第四章 煙瘴深處的文明古國 01東夷徐國受排擠,強到沒把周朝看眼裡 02良渚文化傳承蚩尤九黎,無奈的氣候難民 03福州本是閩越國首都,漢武帝也忌憚 04南越國讓漢朝呂氏不爽,亡於漢使太后搞不倫

商品規格

書名 / 消失的古國: 考古學家如何發掘歷史上存在、但地理上消失的36個國家
作者 / 胡楊
簡介 / 消失的古國: 考古學家如何發掘歷史上存在、但地理上消失的36個國家:榮登香港10大好書,中學生最愛書籍沉睡千年的樓蘭美女、《鬼吹燈》裡的精絕古城都是絲路重鎮,但消失了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0742602
ISBN10 / 986074260X
EAN / 9789860742602
誠品26碼 / 2682068138000
頁數 / 33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X1.5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所過者化,所存者神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兼任副教授/周健

題詞:「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舊約全書.傳道書》:1-9、1-11。

華夏數千年的歷史,一向以漢族中心主義(ethnocentrism)為座標點,「東夷、西戎、南蠻、北狄」,自中學起即背得滾瓜爛熟,卻鮮有深入思考其涵義。非漢化者,不是「虫」,就是「犬」,故出現「五胡亂華」詞彙。唯文化的遞演,「中央」與「邊陲」互相滲透和影響,豈有高下之分?牧童亦有其哲學,故今已改稱「民族大融合」時期,以陳述魏晉南北朝地動山搖的變局。
悠久性及神祕性,為遠古文明遺址最富吸引力之處。若具穿越時空的歷史透視力,身處飽經風霜的古國故城,是否能想像當時車水馬龍、摩肩接踵的熱鬧景象。從絢爛走向死寂,時間縱軸的無情邁進,不知淘盡多少英雄人物?史學家與考古學家針對消失的文明,進行嚴謹的考古工作,以重建疇昔已消失在時空之中的群體活動場域。
生前亮麗光鮮,所有的豐功偉績、驚天動地的作為,不過化約為史書上寥寥數行文字而已。「歷史是從實例中悟出的一種哲學」(哈利卡納蘇斯的狄奧尼修斯〔Dionysius of Halicarnassus〕),面對龐大的歷史洪流,不僅深感個人的渺小,亦可淨化心靈,豈能不「謙卑、謙卑,再謙卑」。
本書揀選中國歷代四境36國,劃分為西域、西南、漠北、夷越四大區塊,標題饒富趣味,吸引讀者購書,其中亦有kuso版標題:「宗教狂熱分子玄奘是個偷渡犯,孤零零一人西行取經」,不知佛教界人士能否忍受?小朝廷林立,皆自我感覺良好,從鼎鼎大名的匈奴、鮮卑、契丹、西夏、大理、夜郎,到名不見經傳的庸國。作者的生花妙筆,如行雲流水,又若潑墨山水畫,大塊在胸,一旦展讀,如吸食鴉片,欲罷不能。書中圖片精美、細膩,如觀賞專業攝影師的作品展,不僅賞心悅目,更能沁人心脾。
「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古埃及諺語),戰爭未打到家門口,以為世界仍和平。假如歷史中斷,則留名青史毫無意義,所有昔人的生命足跡,也將從地球上抹去。
東周春秋時代、古希臘時代、日耳曼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均有三百餘國,多為城市國家,或稱城邦(city-state)。各國均有其歷史,以其影響力的多寡,決定在人類歷史舞臺上,是否占有一席之地。今日新加坡、以色列和瑞士的立國之道,可讓臺灣這種蕞爾小國學習。歷史學家錢穆先生主張,研讀歷史要挖掘史實背後形而上的意義。
全球古文明的研究,從專家學者到普羅大眾,均有強烈的興趣。中國歷代邊疆各民族的盛衰興亡,或可與亞特蘭提斯(Atlantis)、英國的巨石陣(Stonehenge)、智利的復活節島(Easter Island)等量齊觀,戮力成為世界熱門的主題。
本書可作為最佳旅遊指南,並成為扮演上帝角色的名嘴討論的題材,他們全知、全能,不論古為今用或借古諷今,均能活學活用。細嚼之後,發現本書堪稱浩如煙海的「史普」作品的佼佼者。

試閱文字

導讀 : 在正史消失的國家,文明和中原同樣璀璨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這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面對大江赤壁時,由衷發出的感嘆。至聖先師孔子當年也曾面對滾滾東去的江水喟然長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當歷史的車輪滾滾遠去,許多過往的文明都被塵封在歷史的檔案之中了。
在中華大地上,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不僅存在著中原大國的文化歷史,也存在著那些邊陲小邦的歷史文明、風俗文化。然而,歷史是極為「勢利眼」的。從先秦到大漢、盛唐、隆宋,以至於大一統的天朝元、明、清等朝代的歷史都極為翔實豐富;從國家興亡、朝代更替、典章制度、文化政策、風土人情到民俗習慣等等,無所不備,除此之外,稗官野史、筆記小說之類更是恆河沙數、不勝枚舉。
可是,那些邊陲的小邦、小國呢?他們就像是一株野草,孤零零的生長在天地之間,沒有人欣賞他們的美好,更沒有人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注。雖然中原大國為了宣揚自己的「文治」之時,會在那些典籍中偶爾提一下這些小邦國的名字,但這也只是為了說明中原王朝統治之廣罷了。更有甚者,這些正史中對他們的描述,大都是敲描淡寫或是語焉不詳,這也就更加重了這些小邦國多舛的命途,乃至於千年後的世人對這些古文明無從知曉。
本書拭去那些冷門典籍上厚厚的塵土,力求還原出一個個在中華文明史上真正存在過、和中原文明同樣璀璨的文明,讓這些文明走入現代人的心中,成為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本書並非搜羅神祕離奇的逸聞,滿足有著極強的窺私慾和獵異心的浮躁心靈。
在本書中,編者試圖將中國歷史上的一些小邦國介紹給讀者,開拓讀者的視野、豐富讀者的見聞、提高讀者的歷史修養。書中介紹了沉睡了千年的樓蘭美女、因「汗血寶馬」而聞名天下的大宛、狂妄自大的夜郎國、天籟之音龜茲、因金庸武俠小說而廣為人知的大理段氏王國、西夏……引領讀者循著蛛絲馬跡,探求這些曾盛極一時的古國文明,探訪考古遺址、遍考史書古籍,加以互相印證,真實再現消逝的古國。
透過這本完整的古國檔案書,讓錯綜複雜的歷史變得清晰、讓斑駁迷離的真相逐漸明朗、讓亦真亦幻的謎案水落石出。
當然,嚴謹的歷史觀,並不等於枯燥乏味的講述歷史。歷史中的那些往事,都曾經無比真實、異常精彩的發生過,絕不是書上晦澀、生硬的定義或是概述。所以,在閱讀本書的同時,讀者不但能從中汲取歷史知識與啟示、提高歷史修養,同樣也可以在繪聲繪色的歷史介紹中獲得愉快、充實的體驗。試想,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中,讀者手捧著一盞香茗(茶),看著這些曾經存在於中華大地上的文明古國,這將是塵世中多麼難能可貴的清福呀!
「紙窗竹屋,燈火青熒;時於此間,得少佳趣。」蘇東坡曾如此形容讀書的樂趣。願您在閱讀這本書時,也同樣得到片刻的心靈憩息和慰藉。

試閱文字

內文 : 舉世震驚!樓蘭女屍再現人間
樓蘭古城處於新疆地區的沙漠地帶,異常乾燥的氣候,使得那些消逝於沙漠中的生命免於腐爛,得以完好的保存下來。隨著考古發掘的逐步深入,樓蘭古城也向我們展示了它所創造的一件件驚人奇蹟。
1979年12月,有考古學家在一個寸草不生的土埠頂上,發現古人活動的遺跡。後來經過考古發掘,在此處竟發現一座埋葬在地下的古代樓蘭人墓葬。考古隊員在驚喜之餘,加大挖掘力度。在墓穴清理得差不多後,一具完整的古代樓蘭女性的屍體,出現在隊員們面前。古代樓蘭女屍的發現,如同重磅炸彈,震驚考古界、震驚中國,更震驚了全世界!
透過出土資料的描述,可以知道這具女性乾屍,置放在由兩塊掏空的樹幹所製成的棺木中。她頭戴尖頂氈帽,身裹毛線氈毯,腳穿補過的皮靴。從外露的面容可以看出死者死時還年輕、臉龐姣好,有著高高的鼻子、大大的雙眼、長長的眼睫毛,濃密的金髮捲曲在肩後。氈帽的尖頂兩旁,插著色彩斑斕的翎羽,帽邊飾有紅色彩絨,頸部圍著毛茸茸的皮裘,既美觀又保暖。好事的日本人在得到消息之後,馬上根據照片為她做了一件複製頭像,一時間,「樓蘭美女」的稱謂響遍世界。
實際上,這具乾屍在去世時的年齡在35歲左右,離「樓蘭美女」的稱謂還有一定差距,樓蘭美女的稱謂之所以廣泛流傳,是因為還有一個更為神奇、美麗的乾屍曾被發現。
1934年,瑞典考古學家弗克.貝格曼(Folke Bergman)與赫定一起,再次來到羅布泊,希望能有新的發現。奧爾迪克聞訊,又主動趕來重歸旗下。當時已72歲的奧爾迪克告訴赫定,他十五年前,在羅布泊發現一個「有一千口棺材的地方」。聽到這番話,赫定感到吃驚和懷疑。雖然如此,他還是決定去探探奧爾迪克口中的古墓群,並把這個任務交給貝格曼去實施。
奧爾迪克和貝格曼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去尋找這片神祕的墓地。在一次次失敗後,奧爾迪克也拿不準了,他開始講故事為自己開脫,他說那個「有一千口棺材的地方」已經消失在新形成的湖泊中了,那個地方有魔鬼出沒,他不敢帶別人到那裡去。貝格曼開始懷疑是否真有這樣一個地方。在灰心喪氣之際,考察隊意外拐向一條庫姆河的支流,這是一條沒有名字的河,貝格曼隨口把它叫做「小河」。他們誰也不會想到,隨口叫出的「小河」,日後會成為羅布泊探險考古史上的關鍵字。考古隊沿著小河,一邊測量、繪圖,一邊前進。這時已是6月,沙漠的天氣變得特別熱,所有人都汗流浹背。就在這時,大家發現奧爾迪克有些異樣,他迷迷糊糊的張望著、聆聽著,然後,他一個人久久的凝視著一個渾圓的小山崗,一言不發。突然,奧爾迪克指著那個小山崗,大聲說:「那,就是它!」大家全愣住了,一時沒有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都面對小山崗而立。
那是個埋在細沙中的山崗,貝格曼和他的助手們在此發現大量的棺木,留給世人無限遐思的「樓蘭美女」也靜靜躺在那裡。貝格曼記載說:「其中一些木乃伊有著黑色的長髮,和令人難以置信、保存完好的臉……一具女性木乃伊面部神聖的表情,讓人永遠無法忘懷!她衣著高貴,中分的黑色長髮上,冠以一頂具有紅色帽帶的黃色尖頂氈帽,雙目微合,好似剛剛入睡一般。漂亮的鷹勾鼻、微張的嘴唇與微露的牙齒,為後人留下一個永恆的微笑。這位『神祕微笑的公主』已經傲視沙暴多少個春秋,聆聽過多少次這『死亡殿堂』中迴盪的風嘯聲!而又是在什麼時候,她面對明月、燃燒的太陽,永遠的闔上了雙眼?正是為了尋找這類問題的答案,我才來到此地探險。」貝格曼並沒有找到答案,他再也沒有回到這片讓他魂牽夢縈的土地。在貝格曼之後,由於種種原因,再沒有其他考古工作者或探險者,能找到這片神祕的土地。「小河墓地」在羅布荒漠的無邊沙海中,沉寂了66年。
除了樓蘭美女之外,在樓蘭這塊神祕的土地上,還發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2000年3月的一個下午,新疆一支考察隊來到著名的營盤遺址古墓群與小佛塔中間地帶考察。考察隊在一條乾涸的小河道裡,意外發現一具獨木舟棺材。他們將這具奇特的棺木從河道裡拉出來後,發現殘棺僅剩85公分長、50公分寬,棺材厚約2公分,估計此棺原長約3至4公尺,其餘部分已斷朽在地下。當時他們怎麼也想不到,這具極為普通的殘棺,竟是出自漢晉時代的稀世國寶──樓蘭彩棺,而這條乾涸的小河道,就是傳說中「有一千口棺材的地方」!
彩棺通體以黃、橘紅、褐、綠等色彩彩繪,繪有銅錢、花卉紋樣,並以斜線分格,整個彩棺的圖案,雖歷經近兩千年的歲月,卻如同新的一般。彩棺兩端繪有東方文明中代表日、月的朱雀、玄武。彩棺以具有古羅馬藝術風格的絨毛毯覆蓋,毯上的獅子形象誇張、色彩豔麗。極具考古價值的是,這具彩棺集合了東西方兩大文明元素。由於考察隊在進入樓蘭遺址前就制定了紀律,不准帶走任何文物,因此考察隊決定回到宿營地,請示上級後再做決定,於是就把彩棺留在原地。
在請示上級部門、徵得同意後,考察隊派出一輛車返回原地尋找彩棺,可尋找人員在營盤遺址周圍轉了很多圈,都找不著那具彩棺。由於樓蘭古城遺址是中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為避免遭人為破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曾於1996年,專門發布禁止到樓蘭古城探險旅遊的禁令,任何人員未經文物主管部門批准,不得擅自進入。因此,文物隊決定先考察完周圍的幾個文物點,返回時再接著尋找。
然而,出人意料的事發生了,當考察隊考察完預定地點、返回那條乾涸的河道邊時,幾個人走近尋找彩棺,不由大吃一驚,樓蘭稀世彩棺竟然神祕失蹤。不久,考察隊再度返回原地尋找彩棺,而且在遺址周圍數公里內,展開拉網式大搜尋,但仍一無所獲。考察隊向上級彙報後,主管部門斷定這具彩棺已被盜走,後經數月查尋,稀世國寶樓蘭彩棺仍下落不明。

失傳的古文字,帶絲路之魔找到消失的精絕古國
作為東方大國的中國,這裡的一切都對西方人有著極為強烈的吸引力,以至於很多西方人甚至認為中國是個到處都是黃金、珍寶的國度。於是,就有許多「有識之士」面對東方的誘惑,垂涎欲滴、躍躍欲試。終於,西方人用砲火打開中國的國門,隨之而來的,就是這些自詡為文明人的西方人,對中華大地上所有的人和物大肆破壞與劫掠。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處於動盪、混亂之中,一批接一批的外國強盜趁機潛入中國,恣意盜取中國人的文明成果。
1901年,被譽為「偉大」考古學家、探險家,同時也是絲綢之路上的盜賊和魔鬼的匈牙利裔英國人馬爾克.斯坦因,在英國政府的資助下,對新疆地區展開全面的考察活動。斯坦因對於中國的文物和財富,有著比狗還要靈敏的鼻子,他發現深埋在地下的于闐古國國都時,無情的奪走大量于闐古國的文物,然後興高采烈的將這些文物打包、裝箱,準備運回英國。
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古代時有一條叫「尼雅」的大河,它發源於崑崙山,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中部、自南向北流入卡巴克.阿爾斯漢村附近的大沙漠。在出山口地勢平緩的地方河水盤旋,形成一片沖積綠洲,叫做尼雅綠洲。
無巧不成書,斯坦因率領探險隊,帶著劫掠到手的文物路過尼雅綠洲。在尼雅綠洲這個小城休息時,斯坦因無意中發現,一位磨坊主人藏有帶字的木板,具有深厚文字功底的他,一眼就辨認出木板上的字是失傳已久、印度孔雀王朝時代的古文字──佉盧文。
佉盧文最早起源於古代犍陀羅,是西元前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時期的文字,全稱「佉盧虱底文」,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一帶使用,1至2世紀時在中亞地區廣泛傳播。四世紀中葉,隨著貴霜王朝的滅亡,佉盧文也隨之消失。到了18世紀末,佉盧文早已經成了無人可識的文字,直至1837年,英國學者普林謝普才探明了佉盧文的奧祕。
這種文字在新疆出現,讓斯坦因非常吃驚,於是用重金跟磨坊主人買下這些木板。在斯坦因的請求和豐厚報酬的引誘下,磨坊主人欣然同意帶斯坦因到沙漠中發現木板的地方。
斯坦因一行人沿著尼雅河向北進發,走了幾天後,順利到達發現木板的廢墟,眼前的一切讓有著豐富考古經驗的斯坦因目瞪口呆:1600年前的文書還完好的封存在屋內,儲藏室裡厚積的穀子還保有橙黃的顏色,房廳屋宇的門還是關著的……時間看似停止,人們彷彿剛剛離開這裡。
走在這座沉睡1600年的古城裡,斯坦因有種「失去時間觀念的奇怪感覺」,他相信自己正走過「某個古時的村莊,走在整整1600年前的鄉間小路上」。當風吹起地上的枯葉,斯坦因甚至認為它們是從一簇簇散立的枯樹上落下,留有居民最後踩過的足跡。
斯坦因發現的尼雅遺址,位於尼雅河末端一片已被黃沙埋沒的古綠洲上。古遺址散處於古尼雅河谷的沙丘鏈之間,以佛塔為中心,呈帶狀南北延伸25公里,東西布展5至7公里。在這片狹長區域內,散布著規模不等、殘存程度不一的眾多房屋遺址、場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園、畜圈、渠系、池塘、陶窯和冶煉遺址等。
他用尼雅河的名字為這座古城命名為「Niyasite」。16天後,他把從古城中收集到的764件佉盧文木牘、58件漢簡,以及其他如漢代銅鏡、銅錢、樂器、弓箭、玻璃器、水晶飾物、木雕、絲毛織物、地毯、漆器殘片等珍貴文物,共裝12大箱,運往倫敦。尼雅的劫難就此開始,斯坦因離開尼雅時還說:「此次離去,絕非永訣!」就是無比貪婪、無比邪惡的「此次離去,絕非永訣」,再次為尼雅埋下苦難的伏筆。
斯坦因回到倫敦後,他帶回的文物震驚英國,接著在歐洲引起轟動。由於曾經有人在尼雅河流域的盡頭,尋找一個叫精絕國的西域古國,但沒有找到,斯坦因就產生莫名的預感,他心想尼雅遺址一定和人們苦苦尋找的精絕國,有著莫大的關聯。據《漢書.西域傳》記載,精絕國位於崑崙山下、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南緣,受漢王朝西域都護府統轄,國王屬下有將軍、都尉、驛長等。精絕國雖是小國,但它位於絲綢之路上的咽喉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史書描述精絕國所處的環境是:「澤地濕熱,難以履涉,蘆葦茂密,無復途徑。」
有了歷史史料的佐證,以及掠奪來的古文書紀錄,斯坦因便發表文章猜測,尼雅遺址很可能就是人們苦苦尋找的精絕國。
後來,國學大師王國維看到斯坦因文中的漢文簡牘,憑藉豐富的學識以及對歷史考古工作的極度敏感,一眼看出一枚簡牘上有「泰始五年」的字樣,這是269年中國西晉王朝武帝的年號。參照中國歷史記載中的蛛絲馬跡,以及從古至今的于闐(今和田)與各國的相距路程,認真梳理考釋後,王國維斷定:尼雅就是古代西域36國之一的精絕國。並發表論文《流沙墜簡》,對精絕古國做了較為詳盡的考證和介紹。

大理國真有段正淳,風花雪月也是真的
大理古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雲南最早的文化發祥地之一。遠在四千多年前,白族(編按: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列中國第十五大民族)先民就在這裡繁衍生息,秦漢之際,大理與內地的交往因蜀國古道而極為密切。如今的雲南大理,山川秀麗、資源豐富,居住著多個少數民族,是唐代南詔(編按:八世紀時興起的中國西南部古國,其國民主要由烏蠻和白蠻組成,白蠻又稱白族、民家)和宋代大理國五百年來都邑的所在地,素稱「文獻名邦」,以「風、花、雪、月」(編按:指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聞名於世。
歷史上,大理國是段氏的天下,金庸曾在《天龍八部》中,提到大理段氏皇族的恩恩怨怨。那麼真實的歷史,是否也如小說中描寫的那樣撲朔迷離呢?而大理國的命運走向又是如何?
大理國是中國宋代以白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所建立的國家,疆域大致是現在的中國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緬甸北部地區,以及老撾(寮國的古稱)與越南少數地區。
大理是雲南最早的文化發祥地之一,博望侯張騫西域歸來後,關於這條通道的報告,激起漢武帝經營西南邊疆的雄心。西漢元封二年(西元前109年)漢朝在這裡設置了隸屬益州郡的葉榆、雲南、邪龍、比蘇、崔唐、不韋等縣。隋朝及唐初時,居住在洱海區域的原始居民從事狩獵、捕魚,以及種植水稻和飼養家畜,有較高的農業生產水準,並在洱海西面建築太和、羊苴咩、大厘等較大的城邑;洱海的南岸建有石和、石橋等城,一度成為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唐朝興盛時期,洱海周圍出現蒙巂、越析、浪穹、邆賧、施浪和蒙舍等六個「詔」(部落)。六詔中,蒙舍詔居南,故稱南詔。738年,蒙舍詔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征服了其他五詔,統一洱海地區,遷都太和城。其後,南詔逐漸擴大勢力範圍,在強盛時期,其疆域北抵大渡河,南到越北,西接印、緬邊境,東達貴州北部和廣西西部。
南詔從第一世王細奴邏,到末代王舜化貞,共經歷十三個君主的統治,於897年被權臣鄭買嗣所滅。段氏在雲南真正的發展壯大起來,正是在南詔統治時期。在傳說中,段氏家族在雲南的第一位英雄名叫段赤城,他曾殺死巨蟒,被當地白族奉為「本主」,也就是地方保護神的意思。但這只是一個傳說中的人物,真實性不可考證。
在歷史上,段家為南詔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新唐書.南蠻傳》記載,唐宣宗時,安南經略使(編按:官名,由朝廷派遣以巡按地方事務的官員,後多為高階軍官,甚至是少數民族首領的加職)貪暴,對那裡的少數民族「棠魔蠻」族進行殘酷的剝削,一斗鹽就要換他們的一頭牛。少數民族不堪壓迫,與南詔大將段遷合力攻陷安南都護府,取得今紅河州南部及文山州的地盤。段家可說為南詔創下了豐功偉績,此後,段氏家族一直都在南詔政權中擔任重要官職。
在大理國建立以前,「大理」一詞沒有出現在有關的史籍中。據有關大理的史籍記載,「大理」一詞源於南詔國第十一世王世隆的國號「大禮國」。「禮」與「理」諧音,為「大治大理,富國興邦」的意思。
南詔後期,統治集團內部出現貴族豪強各自專政、擅權的情況。859年,南詔第十一世王世隆改國號為「大禮國」,想「以禮治國」,力圖維護搖搖欲墜的統治。902年,權臣鄭買嗣殺了南詔第十三世王舜化貞,推翻立國近兩百年的南詔國,建立了「大長和國」。927年,東節度使楊干貞殺了大長和國第三世王鄭隆亶,滅了大長和國,擁立清平官趙善政為國王,國號「大天興國」。十個月後,楊干貞又廢趙善政而自立為王,國號「大義寧國」。
他們彼此混戰,實行苛政重賦,百姓紛紛起義。937年,通海節度使段思平以「減爾稅糧米半,寬爾徭役三載」的諾言,聯合滇東37部,滅了楊干貞的大義寧國,占領大理地區,建立號稱「大理國」的新政權。自此,大理開始以其國名在史籍中出現。
從902至937年,南詔滅亡後的三十年間,洱海地區三個短命王朝倉促更替,民不聊生。在分崩離析的歷史背景下奪取政權的段思平,建立政權後,「更易制度,損除苛令」,實行新政、改革舊制、推行禮治,取國號為大理,就是要大大調理各方面的關係,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理」與「治」同義,「大理」即「大治」的意思。從此,大理一詞便成為以洱海為中心的白族地區之專有地名。
937年段思平滅南詔建國,國號大理。段思平是大理的締造者,大理喜瞼(今喜洲)人,祖籍甘肅武威,祖上世代為南詔大臣,威名顯赫。段家為南詔的開國功臣,段氏家族一直都在南詔政權中擔任重要官職。到了段思平這一代,段家家道中落。段思平年幼時,「惟甘貧度日」,年紀稍長,又牧羊山中。儘管如此,世宦家庭培養出他的治世才幹及文韜武略。成年後,段思平由於武藝超群、才幹出眾,被升為幕覽(各府副將),後來他因積功升至通海節度使,成為統轄一方的大將。
段思平傳十二世至段廉義時,權臣楊義貞於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殺段廉義自立。四個月後,善闡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誅殺楊義貞,立段廉義之侄段壽輝為王,後段壽輝傳位給段正明。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高升泰廢段正明,自立為王,改國號為大中國。升泰去世後,其子遵遺囑還王位於段正明之弟段正淳,段氏復立,史家稱之為後理國。1096年,段正淳復改國號為大理。
1253年,大蒙古國忽必烈「革囊渡江」征雲南,滅大理國,後建雲南等處行中書省,原大理國王段氏被任為大理世襲總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沉睡千年的樓蘭美女、《鬼吹燈》裡的精絕古城、
因「汗血寶馬」而聞名的大宛,引領讀者循著蛛絲馬跡,
重新認識這些曾盛極一時、如今已消失的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