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看到的, 就是跟人不一樣: 一般人眼裡的消息、資料, 有錢人怎麼看出這則訊息跟賺錢有關, 有SOP可學 | 誠品線上

あらゆるニュースをお金に換える億万長者の情報整理術

作者 加谷珪一
出版社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有錢人看到的, 就是跟人不一樣: 一般人眼裡的消息、資料, 有錢人怎麼看出這則訊息跟賺錢有關, 有SOP可學:◎麥當勞結束台灣子公司,日本市場虧損,所以速食業前景堪憂?股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麥當勞結束台灣子公司,日本市場虧損,所以速食業前景堪憂?股票將下跌?看法別這麼單純,麥當勞的核心競爭力不是漢堡,而是房地產!◎ 投資夏普一千多億,鴻海這麼做值得嗎 ?赤字連年的夏普是好公司嗎?這問題其實跟財務無關,你得從夏普的企業歷史沿革做判斷。 ◎蘋果公司的損益表不再將筆電和桌上電腦的銷售實績分開、推特(Twitter)不再公開時間軸的點閱率,你從這些訊息中看出什麼端倪? 本書作者加谷珪一,曾任職於野村證券集團(Nomura Securities Co., Ltd.)旗下的基金投資運用公司,為日本中央政府御用理財顧問。多年來的投資經驗讓他學會:多數人所接收到的任何資訊,大多是被刻意製造過後釋放出來的。偏偏有些人有一套「讀出錢味」的情報關鍵技術,在第一時間就能掌握「這則訊息跟賺錢有關」。怎麼辦到?有SOP可學。 ◎有錢人愛問:追問、查證、問立場、查背景。.新聞說的不一定都是真的,有錢人看見現象必問原因,就不會斷章取義。「消費者物價指數連續二十個月上漲」,這代表景氣真的變好嗎?錯囉,實際上,重點不在連續上漲,你得跟前一年的同期相比。 .想當有錢人,先查證:賺多少算有錢?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在《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早提醒過:「沒能進行投資的人,將很難變成有錢人。」到底怎樣算有錢?用薪資收入還是以資產投資計?為此,你得重新查證本國所得結構統計、確認你的標準:做什麼事會讓我變有錢? ◎哪種說法能相信幾分?有錢人這樣快篩:.先略知全貌,再從小地方進逼,就能見樹又見林。買股票不是光看公司名氣,要比較財務報表、上網查股東名冊, 例如,同樣一筆資金,你要投資豐田汽車還是NEC?怎麼判斷?營業額、獲利率或人均產值哪一個最值得參考? .縱向思考、橫向比較,就能看穿真相。應屆畢業生就業三年內一直換工作,這代表一代不如一代?這種看法是錯誤喔。亞洲社會男女不平等,但其實歐洲國家可能更重男輕女,該看哪個標準你知道嗎? ◎資訊常是被刻意製造的——依你的願望製造 .在數位時代,目標客群其實並不存在,消費者常常是隨機(隨資訊)而產生,谷歌率先看見了這中間有利可圖,將人們的欲望標上優先順序,你越想看到的,搜尋結果就排得越前面,但是不是正確資訊?未必。谷歌要的是建立口碑後,靠賣廣告大賺一筆。.大多數人會抱怨或咒罵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有錢人不罵,他們默默賺錢。先讓顧客對現狀不滿,再提供解決方案,再也不怕賣錯東西。例如「傳統」和「懷舊」明明很像,但在策略商品銷售計畫時,為何主打前者很難讓你賺到錢,後者才是暢銷關鍵?◎如何利用手上的資訊賺錢或避免賠錢?長期、定點的觀察:你想知道的,對方很可能不說,但一定會用行為洩底告訴你:蘋果的決算報告書將筆電和桌上電腦的銷售合併,並把中國市場的業績跟其他地區獨立計算,你看出其中的業績消長了嗎? 最後,作者還要告訴你間諜問話技巧,快速問出你想要的情報。學會有錢人才懂的資訊判讀關鍵技術,你也能精準嗅出錢味、抓住商機。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加谷珪一日本知名經濟評論家。東北大學工學部原子核工學科畢業後,以記者身分進入日經BP社。後跳槽至野村證券集團(Nomura Securities Co., Ltd.)旗下的基金投資運用公司,專職企業評價及投資業務。之後獨自創業,成為理財顧問,為多家中央政府底下的金融機構提供諮詢服務。現在的他則在金融、經濟、商業活動、IT產業等多方面的專業領域中從事寫作;同時也是以億日圓為單位,進行資產運用的個人投資家。著有《我靠「歷史」賺錢》(朝日新聞出版)、《富豪們的教科書》(CCC media house出版)等書。加谷珪一官方網站:http: k-kaya.com■譯者簡介邱惠悠苗栗縣人,1999年畢業於日本近畿大學,返台後曾於電子業擔任業務並兼任專案管理師十餘年。目前就職於日商公司擔任國際採購業務,兼職翻譯。譯作有:《逃,是我贏的方式》、《一個人的心情整理簿》、《讓你可以結婚的婚學》(以上皆由大是文化出版)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一 追求模糊的正確,不要精準的錯誤╱黃嘉斌推薦序二 正確判讀資訊,累積理財實力╱邱沁宜前言 富裕或平淡,關鍵在於同樣訊息你怎麼看第1章 有錢人愛問:追問、查證、問立場、查背景1看見現象必問原因,就不會斷章取義․「做」新聞:忽略比較基準,不給背景或前提․簡短訊息往往是標題殺人法2聽到判斷要先想:你基於誰的立場而這麼講?․國際原油價格下跌,誰受害、誰受益?․用不同立足點看待現狀,可發現獲利商機3被譽為經營之神的人,我都格外當心․財經新聞能把人的花招捧成神的經營․麥當勞與摩斯漢堡根本不是同業,怎麼比?4想當有錢人,先查證:賺多少算有錢?․普通人羨慕有錢人,從沒想過「怎樣算是有錢人?」․會有錢的人則思考「我該如何累積資產?」5政府愛喊目標,有錢人問如何措施配套․如何驗證政府喊出來的目標難易?․政策往往替先進優勢者鳴槍起跑〔有錢人這樣閱讀資訊〕瀨島龍三(原舊日本陸軍中校、企業家、前伊藤忠商事會長)第2章 哪種說法能相信幾分?有錢人這樣快篩1 中情局每天在做什麼?整理報紙․重組、拼湊片段訊息,能得到重要資訊․從片段訊息追出爆炸性事實2資訊這麼多,怎麼分類,你需要訊息矩陣圖․除了第一手消息,所有的訊息都能被分類․看到故事要退一步思考,避免誤判3先略知全貌,再從小地方進逼,見樹又見林․投資、合作不是看名氣,要讀財務報表․你思考的前提決定你得到的結果․除了財務報表,還要查股東名冊4縱向思考、橫向比較․縱向思考,追溯年輕人離職率高的真相․切勿根據現實狀況來設定橫向比較標準5學者不能把話說滿,媒體死也要把故事說好․答得肯定又有自信,顯得你專業,但是……․概括、推論、說個好故事,是新聞媒體的工作〔有錢人這樣閱讀資訊〕森泰吉郎(企業家、森大廈地產開發公司創辦人)第3章 資訊常是被刻意製造的——依你的願望製造1情報不等於事實,是根據你的願望製造的․科技有突破經濟不就好棒棒?政府在操弄!․這是個有能力生產噴射機仍賺不到錢的時代․因為:理想很豐腴、現實很骨感2就算賈伯斯巴菲特說的,也不能全信․賈柏斯承認負面人格,繼承者卻否認․股市長期疲軟,巴菲特也開始狩獵走險3他們沒說出口的訊息,更重要․巴菲特不來投資,是為了讓你自己檢討․競爭者多代表標的物少,反而是莫大商機4搜尋結果,第一頁出現的未必是最佳資訊․搜尋引擎破壞閱讀邏輯,目標客群隨機產生․光看標題便發表看法,就等著被打臉5先別罵內容農場,它反映了你關心什麼․替人篩選、過濾情報竟成賺錢專業․臉書、部落格講不爽,我要爆料爆卦․人心才不複雜,通常單純得可以預測〔有錢人這樣閱讀資訊〕孫正義(企業家、電信公司軟體銀行創辦人兼執行長)第4章 欠罵的現狀、別人犯的錯,有錢人視為機會1從前對的事,不代表現在不會錯․貶值是好事還是壞事?․貨幣增貶、通膨通縮,都是假議題,問題出在……2夏普不犯錯,我哪有機會投資?․松下和三洋本來就是一家人․砸了一千多億的鴻夏戀,郭台銘值得嗎?․保持核心價值,企業發展才不致走偏3重點不是人數,是每人消費金額․中國旅客沒水準?日本人應該不敢接話․一個德國觀光客抵十三個中國人4期待與現實的落差,有錢人不罵,他默默賺錢․人都有主觀意識,但當中一定藏著客觀․先讓顧客對現狀不滿,再提供解決方案5世上沒有必須奉為圭臬的規矩․什麼是傳統?你得先定義時間點․一味強調你很「傳統」,就別想暢銷〔有錢人這樣閱讀資訊〕清原達郎(Tower投資顧問公司基金經理人)第5章 訊息很少中立的,取決於提供者的意圖1世上沒有中立報導․媒體的收入來源不是讀者,而是裡頭的廣告主․媒體第一段話是重點,其餘通常是廢話2學者專家放出來的消息,背後都有企圖․那些已成名嘴的專家,他們的話能信嗎?․經濟學家的發言,大多是為了服務所屬單位․諮詢顧問也是做業績的,當然被越多人認同越好3學者名嘴是免國家考試的當官捷徑,反之亦然․退休教書是為了隨時東山再起․政治名嘴帶風向?這叫公職批判4網路神人一堆,你能相信誰?․部落客能信嗎?通常使你一知半解․如何判斷是不是業配?找那些不想紅的就對了5從閒聊中套話的竅門․先聊無關話題,才能挖出情報․「打聽」是最沒效率的訊息來源〔有錢人這樣閱讀資訊〕兩位日本政治家(日本第五十五任首相森喜朗、第六十三任內閣官房長官野中廣務)第6章 如何利用手上的資訊賺錢?1數據要有比較、有單位,籠統用詞都不能信․「高達」、「突破」、「跌至」……所有的形容詞皆可疑․表格的設計也會誤導你,「率」和「額」差很大2要照片、用Google,不出門就能現場勘查․文字密密麻麻通常有曖昧,要圖解․谷歌地圖多好用?不出門便能現場勘察3逐一增加蒐集變數的範圍․國民年金不是儲蓄嗎?為何會破產?錢花去哪裡?․你賺到股票大漲,卻賠了以後能領的國民年金4一再被強調的現象,背後必有問題待查證․「成功人士」常常是媒體操作出來的․「一般認為」通常在誤導你5大人物發表談話,你要從兩行之間讀出一行․調查結果反映現象,不一定反映真相․說的不會做,做的不能說──滿是官腔的演講稿6觀察:對方不說,但會用行動告訴你․長期、定點的觀察!推論方可避免踩雷․大數據也是蒐集來的,養成詳實記錄習慣〔有錢人這樣閱讀資訊〕田口弘(企業家、三住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結語 寧可輪廓模糊但正確,不要細部精準卻錯誤

商品規格

書名 / 有錢人看到的, 就是跟人不一樣: 一般人眼裡的消息、資料, 有錢人怎麼看出這則訊息跟賺錢有關, 有SOP可學
作者 / 加谷珪一
簡介 / 有錢人看到的, 就是跟人不一樣: 一般人眼裡的消息、資料, 有錢人怎麼看出這則訊息跟賺錢有關, 有SOP可學:◎麥當勞結束台灣子公司,日本市場虧損,所以速食業前景堪憂?股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612504
ISBN10 / 986561250X
EAN / 9789865612504
誠品26碼 / 2681317896005
頁數 / 25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聽到判斷要先想:你基於誰的立場而這麼講?

近年來國際原油價格不斷下跌,大家對這個消息應該都不陌生。
舉凡運輸、製造、塑料化工等,幾乎所有的工業活動都仰賴石油,而工業又會進一步影響商業及服務業。因此,一旦原油價格下跌,相關訊息自然也跟著傾巢而出,其錯綜複雜的程度,正好可以表現出情報最原始的樣貌,非常具有參考價值。
在原油價格剛剛下跌的期間,各家新聞一定會接二連三釋出悲觀訊息。一部分投資原油的基金,也會因為原油價格下跌,而承受巨額損失。因此這類負面消息將會不斷被大肆報導。
現代的資本市場,有各式各樣的產品跨越國境、從許多不同的國家集資。當原油價格上漲,相關基金就會呈現潛在利益,可借款的額度也跟著提高。基金經理人可以把未實現的潛在利益當作擔保品,以籌措更多資金,然後拿這些資金去投資其他更多商品。
在這樣的狀況下,如果其中一項商品價值下跌(例如原油),會使得擔保價值變少,債權人就會向基金經理人催促還款。最後,基金經理人被迫必須清算其他投資的商品,以籌措資金償還借款。
像這樣,當其中一個商品價格下跌,進而連帶影響到其他的商品,短期間市場就會出現混亂。雖然最後會在某一個程度穩定下來,但在市場回穩之前,一般閱聽大眾仍會不斷接收到負面消息。
在這之後,會接著出現有關石油公司的經營困境,或是以石油輸出為主要經濟來源的國家,其財政出現問題的消息。
當原油價格急速下跌,販賣石油的公司會被要求降價,這些公司的業績就會變差。另外像美國開採頁岩氣的業者,因為開採成本較高,部分公司會被迫暫停營業,甚至有些企業會因此破產。
由於企業破產對一般人來說是壞消息,因此新聞也會持續用「今後這樣的景象可能會越來越嚴重」的悲觀態度進行報導。

用不同立足點看待現狀,可發現獲利商機

然而對整體的世界經濟來說,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實際上是極大優勢。像美國這樣大量消耗石油的國家,或是日本等仰賴加工貿易的經濟體,能源成本的降低,能替商業行為增加利益。
在美國,因為原油價格下跌,順勢帶動那些必須花費高額燃料費的大型轎車大賣。因此以中長期的視野來看,原油價格下降,其實有利於全世界的消費市場。這和新聞報導說的種種經濟危機,可說是有著天壤之別。
換句話說,國際原油跌價,最終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其實任誰也無法預估。但成天漫不經心的接收悲觀的新聞報導,或有意識的評估今後的國際動向,再客觀的理解報導內容(即被動接收或有意識的思考),這兩種態度所做出的反應,將使你對同一則新聞報導產生截然不同的判斷。

想當有錢人,先查證:賺多少算有錢?

法國巴黎經濟學院(École d'économie de Paris)的教授湯瑪斯.皮凱提(Thomas Piketty),專門研究收入與貧富不均的社會現況。他在2013年因暢銷著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成為全世界最受矚目的經濟學家。
關於二十一世紀的經濟狀況,皮凱提的基本論點為,貧富不均將隨著那些位於金字塔頂端、1%所得最高的人們,所獲得的所得比例逐年上升而日益擴大;而剩下99%的人,則會越來越貧窮。簡單來說,有錢人將變得更富裕、而貧窮的人則永無機會翻身。
聽到所得最高的1%,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那些擁有私人噴射機、成天花天酒地、四處揮霍的暴發戶。若是在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這樣的判斷大抵正確。
但在日本或其他東方國家,人數雖然不多,但也的確有少數富豪擁有私人飛機。不過最令人意外的是,日本那些所得最高的1%,其實並不是什麼神祕的富商,而是你我都很熟悉的人物。
舉個例子,曾經有某位專門研究日本經濟的學者,在參加某綜藝節目的錄影時,被主持人問到:「那麼,就教授的觀察,日本那些所得最高的1%者,他們的年收入大概是多少日圓?」那位學者立刻不假思索的回答:「1,300萬日圓。」
不知怎麼的,整個錄影現場瞬間安靜。
1,300萬日圓約為新台幣400萬元,依照台灣目前受薪階級的水準(若以月薪3萬元計算),這其實是非常困難的目標;日本亦然,一般30至40幾歲的上班族,年收入大多落在300萬至500萬日圓左右。而當時正好是《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正熱的時候,所有參加錄影的來賓(大多為線上藝人),都抱著「我一定要好好在節目上批判貧富不均的問題」、正義凜然的心態,沒想到節目主持人及所有的現場來賓,全都符合這個年收入的門檻。

會有錢的人則思考「我該如何累積資產?」

該節目播出後,立刻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各大留言板紛紛湧入「那些有錢人的年收入絕對不只這樣吧?」、「一年賺1,300萬日圓就算超級有錢人?想也知道是騙人的!」這類對此數據抱持高度懷疑的評論。
多數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常常潛藏著不易察覺的陷阱。若是換成其他全民均富的國家(如歐洲的盧森堡、挪威等,兩國的人均GDP皆超過9萬美元,台灣則為2萬美元左右),所得最高1%的人年收入達1,300萬日圓(甚至以上),可能還不會令人這麼難以置信,但在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日本,多數人都認為這樣的數字肯定是被低估了。
想確認資訊的真實性,查詢統計數據是最可靠的方式,這也是情報判讀能力的基本技巧。
依據日本國稅局的統計,日本高所得的前1%(即超級有錢人),年收入為1,500萬日圓以上。這個數據並未包含獨資企業,雖然獨資企業中也有高所得者,但大多數都不脫中小企業的規模,因此若把獨資企業也合併計算,最後的數據大約會落在年收入2,000萬日圓左右。
再回到最初的話題。如果你總是腦袋放空、無意識的接收新聞報導,就很容易只產生「這些1%的人占有世界絕大部分財富」的印象,甚至以為那些人都是一些遙不可及的大人物,例如日本電信業者軟體銀行(SoftBank)創辦人兼執行長孫正義、優衣庫(UNIQLO)社長柳井正等。
然而,一旦了解年收入超過1,000萬日圓,就稱得上是所得最高的1%,你的判斷便會大不相同。
因為多數大型企業的管理階層,他們的年收入都有這樣的實力;就算沒能擔任重要職務,許多以高薪出名的大型貿易公司裡,稍有資歷、年僅三十幾歲的工作者,也領有這樣的年收入。
如果將年收入1,000萬日圓當作是否為超級有錢人的基準,許多公務員也許都能稱得上是「準富豪」。據說東京都的公務員平均年收入接近750萬日圓,這樣的高收入讓人非常意外。
那麼,這些調查報告能告訴我們什麼?
這些結果所透露的事實是,「在貧富不均的現代社會,想單靠薪水致富非常困難」。如統計數據所顯示,在日本雖然不乏年收入超過上億日圓的高所得者,但人數實在很稀少。因此,想要大量創造財富,就必須如皮凱提所主張的:設法增加資產價值,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投資、合作不是看名氣,要讀財務報表

當你想投資一間公司,若對方是上市或上櫃公司,他們的基本財務報表都是公開訊息,只要上網搜尋關鍵字,或連線至公開資訊觀測站等平台,都能輕易取得該公司的財務報表。要注意的是,就算資訊再怎麼不足,也至少掌握該公司的營業額及員工人數。
以下就以豐田汽車與NEC(Nippon Electric Company,日本電氣)為例。
豐田是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廠;NEC則精通開發、生產各類通訊設備。乍看之下,這兩家公司都是日本的大型企業,但若以具體的財務數據比較,就會發現兩者實力懸殊。
豐田在2015年3月的營業額約為27兆日圓,獲利(營業利益)高達2.75兆日圓。但同年度NEC的營業額卻只有大約3兆日圓左右,不到豐田的九分之一。
豐田汽車的事業規模橫跨全球,遠遠超過其他日籍跨國公司。索尼(SONY)或松下電器(Panasonic)等知名企業,一年頂多只有大約8兆日圓左右的營業額,雖然同樣都是日本的主力企業,但用營業額一比,就可立刻看出豐田遙遙領先其他公司。
像這樣,有無事先確認某件事的整體資訊,對於你日後的理解及各項判斷,都會帶來不同的影響。

除了財務報表,還要查股東名冊

假設你欲調查的對象是那些非上市、上櫃公司,沒有在公開平台上發布財務報表等相關資訊,你還是可以到該公司的官方網站上,查詢他們的營業額或是員工人數,或是委託企業信用調查公司協助處理。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查閱他們的股東名冊。最近從網路上就能獲得公司的股東名冊,不需要特地向過去那樣親自到經濟部商業司索取。
股東名冊上並沒有公司的營業額或是員工人數等資料,卻能用來了解公司資本額及股東姓名。雖然資本額與企業規模不一定等比例,但一般來說,資本額高的公司,比較可能進行大金額的生意。
另外,該公司的董事長或最大股東的名字也是重要線索。在網路上搜尋這些名字,並藉由此人的背景資料觀察推敲。如果該公司的董事長同時經營別家公司,你就必須把兩家公司擺在一起看;倘若最大股東同時也是別家企業的董事長,這兩家企業也許就有資本往來或是供應商關係。
當你先獲得這類基本資訊後,再去請教相關人士對該公司的評價,才不會毫無頭緒的亂下決定。

就算賈伯斯、巴菲特說的,也不能全信

已故的蘋果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外界曾替他出版了兩本身後傳記,由於兩書的評價不一,引起不小風波,這就是因崇拜名人的偏見並造成誤判的典型例子。
目前市面上唯一獲得本人正式授權的賈伯斯傳記,是他仍在世時,便委託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所撰寫的《賈伯斯傳》。賈伯斯在2011年10月初過世後,該書於10月下旬出版(按:台灣於2013年出版),甫上市便成為全球暢銷書。
然而造成騷動的並不是該傳記本身,而是另一本由兩位曾貼身採訪賈伯斯的記者合寫的《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按:台灣於2015年出版)。儘管兩位記者都曾和賈伯斯接觸,但全書還是以現任蘋果公司執行長的提姆.庫克(Tim Cook)及其他高層的採訪內容為主,因此與其說是傳記,還不如說這是一本以賈伯斯為主題的人物評論更為貼近。

賈伯斯承認負面人格,繼承者卻否認

那麼,哪一本賈伯斯傳才是正宗?外界為此爭論不休。
庫克對於艾氏的不滿,源自於書中對於賈伯斯的人品有諸多負面描述。艾氏將賈伯斯描寫成一位個性偏執古怪、只重結果的科技狂熱者,且對他人十分嚴厲、不得人心。
據說在賈伯斯創立蘋果公司前後,都曾做過許多遊走於法律邊緣的事,但賈伯斯本人卻依舊我行我素。當蘋果變成大公司之後,他的言行舉止也沒有任何改變,甚至還變本加厲的逼迫他看不順眼的員工離職、或是於爭執之後當場解聘對方等。
這些傳聞的真假至今已無法驗證,但以現代的標準來看,這樣的賈伯斯無疑就是一位經營血汗企業的慣老闆。
值得注意的是,艾氏的《賈伯斯傳》從賈伯斯生前便已開始撰寫。雖然這些行為曝露了自身的黑暗面,但賈伯斯可能希望藉由自己現在的成功,進而扭轉形象、獲得外界認同,因此他完全容許書中這些負面的描述。
但對於日益茁壯的蘋果公司而言,絕不能允許這樣的情況繼續下去。
不論賈伯斯本人的意志為何,儘管蘋果的成功已讓他成為全世界的模範企業家,但如果該公司的大長官曾是一位反社會人士,對於企業形象肯定會造成損傷。也許就是因為這層考量,才使得庫克不得不全力支持後起的《成為賈伯斯》,並不斷抨擊艾氏的《賈伯斯傳》。

股市長期疲軟,巴菲特也開始狩獵走險

外界形象和本人表現相去甚遠的大人物不只賈伯斯,被尊稱為股神的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也是其中一例。
巴菲特最為人稱道的,是他向來只投資可口可樂或全球吉列(刮鬍刀品牌)這類長期穩定提升收益的企業。在他2011年投資IBM之前,他總是以「我不懂IT產業」為藉口,避免接觸IT公司。巴菲特這種謙遜、理性、有如聖人般的態度,與那些被戲稱為「禿鷹」、一味貪婪的追求短期獲利的投資客大不相同,因此獲得許多的認同及崇拜。
上網搜尋關於巴菲特的種種資料,大多將他形容為一位可靠且優秀的人。大部分媒體引用他的發言,也都著重於他告誡社會大眾投資要看長遠,不要只想炒短線等警世名句。
巴菲特在選擇投資標的時,確實都很保守。但是他的投資風格卻稱不上特別穩固。他會選擇穩定、低風險的投資標的,但卻充分發揮槓桿原理、借力使力,靠著向銀行(其實是保戶)借貸金錢,再用借來的錢去進行高額投資。
(按:實際上,從波克夏.海瑟威[巴菲特經營的控股公司]的財務報表可知,巴菲特的負債其實是產險業的浮存金[即保戶向保險公司交納的保費],這是一種先收錢後服務的負債,不應視為向銀行借貸的欠款。這是所有價值投資者都知道的項目,而且在寫給波克夏股東的信上曾被多次陳述,並非真的如作者所言,巴菲特以向銀行舉債借錢的方式進行投資。)
更殘酷的是,我要告訴各位,如果我們盲目的相信新聞媒體對巴菲特的報導,再根據這些帶有偏見的情報進行投資,基本上都不可能賺得到錢。
巴菲特曾在2013年的一封寫給股東的信裡,提到下列訊息:「我已再次穿上了狩獵裝備,並重新開始搜尋大象。」
這是當時他為了向外界表態,自己今年將有更積極大型收購的意向所做出的發言,但是聽說也有不少人對此感到震驚。
在美國自由派知識分子當中,有不少人對收購行為很感冒。因此見縫插針的指出:「獵象是粗俗野蠻的舉動,容易被人誤解為反社會的行為。」雖然巴菲特只是比喻,但也能從中看出他是一位很有冒險精神的投資人,而非大家所認為的那般溫文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