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結構與疾病透視聖經: 看不到的身體構造與疾病, 3D立體完整呈現, 比X光片更真實、比醫生解說更詳實 (附DVD) | 誠品線上

3DビジュアルDVD付 人体のしくみと病気がわかる事典

作者 奈良信雄
出版社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人體結構與疾病透視聖經: 看不到的身體構造與疾病, 3D立體完整呈現, 比X光片更真實、比醫生解說更詳實 (附DVD):日本銷售突破35萬本!醫生臨床解說最佳圖解示範,專業醫護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日本銷售突破35萬本! 醫生臨床解說最佳圖解示範,專業醫護人員指定參考用書,從中小學生生物健康教育課,到攻讀博士,看3D互動立體動畫與圖解,秒懂。‧看電腦看到一半覺得眼壓高、想嘔吐,如何判斷是眼睛疲勞還是青光眼徵兆?‧身體呈現僵直感,其實不是骨骼有毛病,可能是帕金森氏症?‧高齡者常倦怠、整天睡、記憶力低下,你以為失智,其實只是甲狀腺機能低下。‧誰說壓力是無形的?用3D照樣可以透視出自律神經如何失調。‧二頭肌、腹直肌在哪裡?透視人體肌肉,你就不會操到死還練不出人魚線。 作者奈良信雄是日本醫學權威、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教授,專攻病態解析、基因診斷學與醫學教育,他透過一張張比X光片更真實、比醫生解說更詳實的構造生理學圖解不只告訴你各個器官的名稱與位置,還告訴你這些器官會出現什麼疾病、痊癒的過程是什麼,第一步該如何治療?哪些採用西醫療法?哪些可以使用漢方療法?此書將人體依器官系統分類,分成運動系統、腦部與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及血液等9大章,把各種器官所會出現的疾病做分門別類的整理:◎關於運動系統:關節、肌肉、骨骼,彼此之間到底如何作用?‧誰說人長大了骨頭就定型?每二到三年,骨頭也會新陳代謝一次,需要好好保養。‧骨質疏鬆症、類風濕性關節炎、斜頸症和椎間盤突出,這些常見疾病到底如何發生?又要如何修復?‧運動障礙症候群、骨肉瘤、顳顎關節症候群、扯肘症、肌肉萎縮症,醫生該如何處理才能讓患者可以正常動作?◎關於腦部與神經系統:大腦、小腦、腦幹,大家俗稱的頭痛到底是哪裡痛?‧現代人的文明病失智症、精神分裂症、帕金森氏症,怎麼發生?這個連最尖端電腦也比不上的資訊處理系統,為什麼會秀逗?‧常說的顏面神經麻痺、運動麻痺、感覺麻痺、自律神經失調,神經百百條,你到底是壓到了哪一條?比X光片更真實的解說,讓你一看就懂。◎關於感覺系統:視覺、聽覺、嗅覺和皮膚,你說不出來的部位也能3D圖解視網膜剝離、突發性耳聾、梅尼爾氏症、鼻竇炎、嗅覺障礙、舌癌,這些明明是單一器官的症狀,為何醫生老說你看錯科?原來很多跟感覺有關的病症主因,並不在原始器官:例如突發性耳聾,問題不出在耳朵,而在壓力,得用類固醇或血管擴張來治療。其他還包括循環、消化、泌尿與生殖系統等……這些平常你看得到與看不到的身體構造與疾病,全部利用3D影像全圖解,比醫生解說更詳實,讓你比醫生更了解你自己。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奈良信雄1950年出生於日本香川縣,東京醫科齒科大學醫學部、放射線醫學綜合研究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癌症研究所畢業。現任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教授、醫齒學教育系統研究中心長及教授,專攻臨床血液學(白血病診斷與病態解析)、基因診斷學、醫學教育。分別隸屬於日本內科學會、日本檢查血液學會理事、日本血液學會代表、日本醫學教育學會評議員等學會成員。多年來,努力將艱澀難懂的醫學知識,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教導給民眾。主要著作有《圖解人體解密預防醫學解剖書》、《克服癌症不是夢》、《血液的不可思議》、《怎樣做好全身健康檢查?》等。■譯者簡介程永佳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碩士畢業,專攻經營學(日本交流協會獎學金)。畢業後在日本工作約一年半後回台,雖然專業領域是商業財經方面,對其他領域的翻譯也樂於接受,目前於輔仁大學修讀國際醫療翻譯學程。譯作有《松浦彌太郎X伊藤正子 上質男女の圖鑑》。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了解病理,讓身體強化取代惡化 /林貴福 前言 一分鐘看懂人體構造 本書使用方法與DVD目錄 第一章 運動系統 全身的骨骼─骨折 骨骼的構造與代謝─骨質疏鬆症 關節的構造─類風濕性關節炎 肌肉的構造─肌肉斷裂 頭頸部的骨骼與肌肉─斜頸症 胸部及腹部的骨骼與肌肉─腰痛 背部及腰部的骨骼與肌肉─椎間盤突出 上肢的骨骼與肌肉─脫臼 下肢的骨骼與肌肉─阿基里斯腱斷裂 運動系統的疾病─(運動障礙症候群、骨肉瘤、顳顎關節症候群、扯肘症、肌肉萎縮症) 第二章 腦部與神經系統 大腦─失智症 大腦邊緣系統─精神分裂症 腦幹─帕金森氏症 小腦─脊髓小腦共濟失調症 脊髓與脊髓神經─脊髓損傷 腦神經─顏面神經麻痺 運動神經與感覺神經的傳導路徑─麻痺(運動麻痺、感覺麻痺) 自律神經系統─自律神經失調 神經元突觸的神經傳導─藥物依賴 腦與神經系統的疾病─(腦中風、神經痛) 第三章 感覺系統 眼球的構造─青光眼 視覺的構造─視網膜剝離 耳朵與聽覺的構造─突發性耳聾 平衡覺的構造─梅尼爾氏症 鼻腔的構造─鼻竇炎 嗅覺的構造─嗅覺障礙 舌頭與味覺的構造─舌癌 皮膚的構造與作用─異位性皮膚炎 皮膚感覺的構造─知覺障礙 體毛與指甲─指甲的疾病 疼痛的機制 感覺系統的疾病─(白內障、結膜炎、老年性黃斑病變、皮膚癌) 第四章 呼吸系統 鼻腔、咽頭、喉頭─咽喉癌 氣管、支氣管─支氣管性氣喘 肺的構造─肺癌 呼吸運動與調節─呼吸困難 肺泡與氣體交換─慢性阻塞性肺病 發聲的構造 呼吸系統的疾病─(肺炎、肺結核、自發性氣胸、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 第五章 循環系統及血液 血液循環─心臟衰竭 心臟與冠狀動脈─心肌梗塞 心臟瓣膜─瓣膜性心臟病 刺激傳導系統─病竇症候群及心臟傳導阻滯 心週期─心律不整 動脈─動脈硬化 靜脈─下肢靜脈曲張 微血管─休克 血壓的調整─高血壓 淋巴系統─惡性淋巴瘤 脾臟─脾臟腫大 血液1 血液的組成─白血病 血液2 血漿與紅血球─缺鐵性貧血 血液3 白血球─白血球減少症 免疫系統─過敏 血小板與止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 循環系統及血液的疾病─(狹心症、膠原病、先天性心臟病) 第六章 消化系統 口腔─齲齒 咽部與吞嚥的結構─吞嚥障礙 食道─食道癌 胃─胃癌 小腸1 十二指腸─十二指腸潰瘍 小腸2 空腸及迴腸─腸阻塞 消化與吸收的結構─克隆氏症 大腸─大腸癌 直腸與排便的結構─便秘 胰臟─急性胰臟炎 肝臟─肝癌 膽囊─膽結石 消化系統的疾病與症狀─(腹痛、噁心、嘔吐、肝炎、肝硬化、闌尾炎、腸燥激症) 第七章 腎臟及泌尿系統 腎臟─腎臟炎 腎元與製造尿液的結構─慢性腎臟病 腎盂及輸尿管─輸尿管結石 膀胱─膀胱癌 尿道─尿道炎 排尿的結構─尿失禁 腎臟及泌尿系統的疾病─腎衰竭 第八章 內分泌 下視丘─壓力 腦下垂體─巨人症與肢端肥大症 甲狀腺及副甲狀腺─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高能症) 腎上腺─庫欣氏症候群 胰島的構造─糖尿病 內分泌的疾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腺低能症) 第九章 生殖系統與細胞 乳房─乳癌 子宮與卵巢─子宮癌 女性的性週期─月經異常 男性生殖器─前列腺癌 妊娠的開始與過程─妊娠高血壓 細胞的構造與作用─癌症的生成 基因與DNA─染色體異常 生殖系統的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前列腺肥大、子宮外孕)

商品規格

書名 / 人體結構與疾病透視聖經: 看不到的身體構造與疾病, 3D立體完整呈現, 比X光片更真實、比醫生解說更詳實 (附DVD)
作者 / 奈良信雄
簡介 / 人體結構與疾病透視聖經: 看不到的身體構造與疾病, 3D立體完整呈現, 比X光片更真實、比醫生解說更詳實 (附DVD):日本銷售突破35萬本!醫生臨床解說最佳圖解示範,專業醫護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612450
ISBN10 / 9865612453
EAN / 9789865612450
誠品26碼 / 2681293045008
頁數 / 224
開數 / 16K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6X19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運動系統的疾病



運動系統的疾病從與全身相關的關節,到手腳前端都包括在內。運動系統會因年齡增長而衰弱,建議平日就要養成運動的習慣。



運動障礙症候群

運動系統包含骨骼、肌肉、關節以及指揮它們的神經。而運動障礙症候群的定義是,因運動系統的障礙,造成患者需要看護,或是處於需要看護的高風險狀態。

我們多半認為高齡者發生腦中風或失智症時,才需要看護,但是因關節障礙的步行困難、跌倒及骨折等,造成患者需要看護的案例數目,卻與失智症相去不遠。

運動障礙症候群包含骨質疏鬆症、變形性脊椎症、退化性膝關節炎、脊椎狹窄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還有骨折等外傷。因年齡增長與活動量降低而造成的「廢用症候群」(disuse syndrome)也是其一。運動障礙症候群會因肌力與平衡能力下降,關節變形、疼痛、麻痺等而造成步行困難。



運動障礙症候群7項自我檢測:

1 無法單腳站立穿襪子。

2 會在家裡絆倒、滑跤。

3 上樓梯時需要扶手。

4 無法在綠燈時間內過完馬路。

5 無法連續走路15分鐘。

6 買了約2公斤的東西,要拿回家有困難(約2盒1公升牛奶的重量)。

7 就算只有一點負重的工作也感到困難(用吸塵器、搬棉被等)。



只要有一個項目符合你的情況,就有運動障礙症候群的可能。



關於運動障礙症候群的自我檢測

步行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動作,若連走路都有困難,那麼上廁所和入浴等日常生活動作就需要看護;不僅包含本人在內,全家的生活品質都會明顯的下降。因此需要早期發現、早期處理運動障礙症候群。

日本整形外科學會提出了運動障礙症候群的自我檢測表,只要有一個項目符合,就有運動障礙症候群的可能性。

運動系統的問題也有不少是從40~59歲就開始出現,而膝關節或腰部的疼痛、足部麻痺等,有時也並不單純只是運動不足或年紀大了,反而是運動障礙的徵兆。



鍛鍊方法

對於符合自我檢測中任何一項的人,日本整形外科學會建議進行「運動障礙症候群鍛練法」。這是一種高齡者也能安全進行的簡單鍛練法,基本上是扶著桌子等物體,並以單腳站立,或是緩慢的深蹲運動、國民健康操和健走,也可以進行自己熟悉或喜歡的運動,不限種類。

如果膝關節或腰部有疼痛、麻痺等現象,先請專門醫生診治改善。若輕忽症狀而導致疼痛惡化,就沒辦法繼續鍛練,更不願意外出或運動,會陷入肌力更加衰弱的惡性循環。

另外,突然的激烈運動是很危險的,不只可能傷到肌肉或關節,或是發生跌倒等意外,也可能引發重大的心血管疾病。



腦與神經系統的疾病



腦部與神經系統的疾病中,有急病與急速的病情變化,威脅生命的危險度高,依情況會留下後遺症。這裡為各位介紹腦中風(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梗塞)及神經痛。



‧腦中風

腦中風腦部血管(主要是動脈)突然破裂或塞住,導致正常血液流動被截斷,身體缺乏氧氣而出現組織損傷,造成麻痺或意識障礙,嚴重時造成死亡,這些疾病統稱「腦中風」。包含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及腦梗塞(腦血栓、腦栓塞)等。

與高血壓、血脂異常、肥胖及糖尿病等疾病有相當深的關係,多發生於中高年齡以後,但有時也會發生和生活作息無關,年紀輕輕就發病的情況。

此症多數為突然發病,為了挽救生命,將腦損傷控制在最低限度的緊急治療非常重要。就算能救得一命,視腦損傷的程度,也可能留下重大後遺症,導致日常生活中需要照護。



1. 腦出血(血管破裂)



腦部血管破裂造成腦實質出血的疾病,有時是顱內出血,報告中最常出現的原因是因高血壓或動脈硬化,造成脆弱的血管破裂(此疾病被稱為高血壓腦出血)。另外,還有腦血管先天性異常的腦動靜脈畸形、血液本身異常(血小板異常或凝固機能異常)等原因,其他還有年老、吸菸、飲酒或糖尿病等因素。多發於50~60幾歲。

出血的血液壓迫腦組織,產生腦水腫,引起腦部機能障礙。出血量太多時,會壓迫生命中樞腦幹,導致死亡。出血部位多位於視丘或是視丘旁的基底神經節被殼處,也會出現在皮質下、橋腦、小腦。



症狀

進行日常生活活動時,突然出現頭痛、嘔吐、意識障礙、單邊臉部或手腳麻痺等症狀,症狀依出血部位及出血程度而不同。殼核、視丘及小腦出血時,眼睛的瞳孔部分會向一邊或是內下方偏移。小腦出血時的頭痛及暈眩特別嚴重。

受到損傷的腦組織不會恢復,會留下運動麻痺、感覺障礙或語言障礙等後遺症。



治療

發作後的急性期救命治療是最優先的。先確保氣管暢通,給予止血藥,並以降血壓藥控制血壓。依出血部位而定,可進行手術取出血塊;但視丘及腦幹出血或出血量極少時,不適用手術治療。脫離急性期後,須盡早開始復健,目標是將剩下的身體機能,最大限度的用於日常生活動作及回歸社會。



2. 蛛網膜下腔出血(血管破裂)



包覆腦部的三層膜中,中間那層蛛網膜與裡面那層軟膜之間的出血,稱為蛛網膜下腔出血。這裡因為有腦脊髓液,血液會與腦脊髓液混合而不會凝固。於腦動脈分歧點產生的瘤(腦動脈瘤),或先天性腦動靜脈畸形破裂出血是其原因。

在日本,蛛網膜下腔出血每年於一萬人中會發生2個病例,其中以40~60幾歲的病患較多,吸菸、高血壓、大量飲酒、感染症等也是發病的因素。此症死亡率高,就算能救得一命,多數也會留下重大的後遺症。



症狀

突然出現激烈頭痛,就像被鐵鎚敲到頭般的激烈疼痛是其特徵。有時會出現枕項部(後頸部)僵硬而無法前屈(枕項部僵硬),會出現意識障礙,偶爾出現麻痺或語言障礙。



治療

急性期且為重症救命治療是最優先的,須控制血壓與顱內壓,預防再次出血。原因是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時,可能進行開顱手術,將破裂的動脈瘤夾住,或是從血管中放入彈簧圈止血。



3. 腦梗塞(血管塞住)



腦部血管被塞住,缺乏氧氣造成腦組織壞死,大致可分為腦血栓與腦栓塞。發病背景多為動脈硬化,高血壓、肥胖、抽菸、飲酒、糖尿病、血脂異常、脫水、心臟疾病也是原因。

出現腦梗塞症狀,經數分鐘或最長24小時以內症狀消失者,稱為暫時性腦缺血,被視為腦梗塞的前兆,部分患者在其後會發生腦梗塞。



A. 腦血栓

症狀

動脈硬化造成血管內腔變窄,血管被血塊(血栓)塞住。症狀惡化緩慢,會出現話說不清楚、失語症等語言障礙,也會出現手腳麻痺症狀,嚴重時會陷入昏睡狀態。



治療

急性期且為重症救命治療是最優先的。會投以溶化血栓或使血液不易凝固的藥,有時在會陰處插入導管除去血栓,或是直接投以溶化血栓的藥。



B. 腦栓塞(血管塞住)

症狀

心臟等其他地方產生的血塊(血栓),隨著血液流至腦部血管,並塞住血管。突然發作後,數分鐘出現與腦血栓同樣的症狀,特徵是症狀出現的比腦血栓快,且為重症。



治療

塞住腦部血管者為血栓時,會投以溶化血栓的藥,再投以改善高度腦水腫,保護腦部的藥。為預防再發,會投以抗凝血藥,並控制產生血栓的源頭疾病,如心肌梗塞、瓣膜性心臟病等。



‧神經痛

神經痛是因為某些原因刺激到末梢神經而產生痛覺的症狀,因此並非病名。突然疼痛後恢復正常,然後又突然疼痛,如此反覆。有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或坐骨神經痛等。

原因有外傷、感染,還有因骨頭變形、腫瘤、椎間盤突出等壓迫或拉伸末梢神經,也有原因不明者。



1. 三叉神經痛

症狀

即顏面神經痛。三叉神經為感覺神經,由腦神經的顏面神經中分出。三叉神經受刺激而產生痛覺,即三叉神經痛。顏面的半邊會突然劇烈疼痛。有時牙槽脊或耳朵也會痛。女性患者較多。



治療

會投以抗癲癎藥或是鎮痛劑等藥物療法。藥物療法沒有效果時,可能會將麻醉藥注入神經,進行神經阻斷術,或是將壓迫神經的血管切除。



2. 坐骨神經痛

症狀

坐骨神經通過的臀部、大腿後側、小腿肚產生劇烈疼痛。原因是位於坐骨神經根部的腰椎椎間盤突出,或坐骨神經通過處的肌肉等壓迫到神經,也有原因不明者。



治療

因腫瘤或椎間盤突出等病因明確者,會治療其原因疾病。除了投以鎮痛劑之藥物療法外,還可能會進行神經阻斷術、穿著護腰、利用熱敷等溫熱療法、或是針炙等治療。



3. 肋間神經痛

症狀

沿肋骨通過的肋間神經產生劇烈疼痛。大部分是發生在身體的半邊,因呼吸、咳嗽、怒罵或姿勢變更而引起,也可能是帶狀疱疹或癌狀轉移。症狀與狹心症相似,不可輕忽。



治療

投以鎮痛劑是基本療法,有可能會進行神經阻斷術。也有藥物貼布、固定肋骨、溫熱療法、針炙等療法。症狀輕微時,會請病患注意不要做出會引發症狀的行為,等待其自然痊癒。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