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總是對媽媽發火? 別再糾結了, 斷開情緒臍帶吧! | 誠品線上

나는 왜 엄마에게 화가 날까

作者 김반아/ 박범준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我為什麼總是對媽媽發火? 別再糾結了, 斷開情緒臍帶吧!:★YES24網站高分推薦!由長久旅居國外,研究情感流域、情緒臍帶的梵娜博士的「想法」以及對於身為韓國男性,有深切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YES 24網站高分推薦!由長久旅居國外,研究情感流域、情緒臍帶的梵娜博士的「想法」以及對於身為韓國男性,有深切體驗與苦惱的朴範埈編輯的「問題意識」結合而成。 別再對媽媽發火了! ——為總是受傷的母女之間所提出的「治癒計劃」。 接受「不完美」的關係,斬斷所有的情緒勒索, 找到彼此之間那一把關係的鑰匙! 「情緒臍帶」是一種看不見、感受不到的限制與約束, 情緒臍帶帶給自己過度的解讀, 細究後會發現,那是被情緒臍帶糾結的自我意識, 媽媽的情緒臍帶,成為孩子揮之不去的夢魘。 在各種親緣關係中,都可能被情緒臍帶所糾纏,事實上所有關係皆需要情感治癒,本書將範圍限定於其中最敏感的母親與女兒之間的傷(The mother wound),透過兩位女兒與媽媽的案例,在互相整理情緒臍帶的過程,建立正常的、美好的母女關係,核心價值是懂得尊重對方的不同,進而帶出親密感與尊重之間的關係。 情緒有缺陷的母親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會開始出現情緒臍帶的關係,當女兒進入青春期時,就會出現衝突,此時,不懂尊重的情緒臍帶關係會讓母女都陷於痛苦。書中以案例方式提供母女之間會出現的問題及其根源,提供我們如何修補的契機與方式,找出母女之間互相尊重的一條路。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梵娜&朴範埈作者∣梵娜∣「母性之路」的引導者,情緒治癒師。哈佛大學教育哲學博士,與媽媽的修復關係中,確立情緒臍帶的觀念與子女教育的情緒治療,透過剪掉臍帶才能得出好的果實。離開韓國成為多元文化的一員,回頭一看,才發現韓國獨特的母性社會,持續研究這樣的情況所帶來的好與壞。作者∣朴範埈∣首爾大學德文文學系畢業,二○○七年於濟州島建立風圖書館,與喜歡撰文的人相處。與父親之間的關係開始走向相互尊重之際,才發現人生有更廣闊的生活,將父親的生命的意義、父母創業人生的融入自傳《記憶的書》。陳聖薇譯者∣陳聖薇∣旅居韓國近十年,現為自由譯者。喜歡透過文字翻譯傳遞韓國的日常、韓國的生活、韓國的各種不同能量。譯作有《音樂家被告中》、《讓自己好過的關係心理學》、《少數意見》、《網軍部隊》、《為愛重生:找尋希望的翅膀》、《為了好好活著,我們最終走向更壞》等書。電子信箱:yeweis9@naver.com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作者序:恢復情緒的治療計畫——梵娜 作者序:漸漸失去尊重的韓國社會——朴範埈 第一部 在不懂尊重的社會生活 不夠尊重的訊號 脆弱的自尊心 尊重家人的方法 母親與女兒之間的情緒臍帶 母親與孩子之間的情緒缺乏 傳遞母親心情的話 *情緒臍帶是什麼? 第二部 情緒臍帶衝突爆發的青春期 情緒臍帶相互糾纏的婚姻 母親這面鏡子 彼此產生共鳴與互相安慰的關係 解決人生問題的提問 學習感受情緒的練習 *情緒臍帶是如何產生的? 第三部 脫離情緒臍帶的方法 「內心連結」的條件 *情緒獨立宣言 後記:彼此成為大人的養育法——梵娜 後記:所有人都需要治癒的時間——朴范峻

商品規格

書名 / 我為什麼總是對媽媽發火? 別再糾結了, 斷開情緒臍帶吧!
作者 / 김반아 박범준
簡介 / 我為什麼總是對媽媽發火? 別再糾結了, 斷開情緒臍帶吧!:★YES24網站高分推薦!由長久旅居國外,研究情感流域、情緒臍帶的梵娜博士的「想法」以及對於身為韓國男性,有深切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0604818
ISBN10 / 9860604819
EAN / 9789860604818
誠品26碼 / 2682163719005
頁數 / 224
開數 / 32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3X19X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作者序|恢復情緒的治療計畫_梵娜

在國外生活五十多載,回到韓國後,發現一九六○年代被稱為「漢江奇蹟」的首爾,早已是物換星移,這是過去那段時間許多人流血流汗共同努力的成果。
同時,我也看到韓國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出現的翻轉影子「奇蹟」,不僅有狼狽為奸的政治人物、逃漏稅代言人的財團、順位被挪後的統一問題等社會問題,我還看到媽媽過度的干涉、爸爸的不關心,以及酒精中毒所引發的暴力家庭環境,以及熱衷子女教育等,這些都是目前韓國社會急迫的議題。
究竟我們可以在哪裡找人生對策呢?我認為與其要批評韓國社會的結構,倒不如先克服自我矛盾,以及解決家庭內部的矛盾,才能讓這個社會往更好的道路前進,所以我要從「自我問題造成家庭問題,而家庭問題會擴及小孩的問題,當這孩子長大走入社會後,就會產生國家問題」的公式說明起。

透過情緒訓練
所成就的幸福

我領悟到韓國社會與其他國家最大的不同,就是看不見的「情緒臍帶」這一嚴重問題,所謂「情緒臍帶」,不只來自於自己,更來自於家人,當年齡漸長後,就會將自己困住,無法順利過上正常的生活,這就是韓國社會深植許久的問題意識。
我們若能斬斷這傷痛來源的情緒臍帶,就能恢復原有的情感,所以為了整理情緒臍帶,我提出「家庭是正向人間修煉的道場」、「家是道場」的命題,家庭是社會組成的最小單位,家庭構成員需要有一致的生活共同目標,家族成員之間的每一次「自我」的衝突,都會帶來同住的歡笑與淚水,透過這一過程,能夠形成人格與逐漸成熟,家庭是基本人格的修煉場,另一方面卻成為父母破壞子女人格的現場。
目前為止,我們並沒有公開將家庭定義為「道場」,並廣泛宣傳,也沒有創立「民主主義的家庭道場修煉法」,韓國的家庭在傳統上屬於儒教文化圈,子女必須依循父母的指示,因此父母若有問題,就沒有修正與補正的方法。
「家庭道場」的正面修煉目標,是透過家庭成員的情感訓練、創造幸福,與因位階主義之下,不合理的父母認知所形成的家庭教育完全不同。家庭道場並非單向(one-way)與向下(top-down)的方式,而是在互相尊重的關係中,以合理且雙向(two-way)對話方式分享,也就是在家庭中要實踐民主主義,論理地一同走向社會人格的完備之路。

恢復健康
情緒這件事

家庭道場修煉目標一,是脫離與父母之間,被情緒臍帶纏繞的關係,恢復自己健康的情緒。培養健康且正確的敏感感受,恢復正常、單純的人際關係,方可適應這個社會,更可進一步地、積極地走向這個世界(當然,父母也需要脫離與子女之間,被情緒臍帶纏繞的關係,恢復自己健康的情緒)。
人體可感受到情感刺激的器官,在第二個腦,腸胃附近的腸神經系統處,具有連結內心的功能,與負責腦中想法的第一個腦不同。即使頭部受重傷,導致第一個腦無法正常運作的人,他們的第二個腦也會正常運作。若屬於第一個腦發達的聰明之人,但他們掌管情緒的第二個腦不太發達,反而會對他人有許多不利的影響。
健康的情緒是生命線,可行的靈魂溝通是身而為人的重要媒介,每一瞬間的感受,都是熱血奔騰。當情緒貧瘠時,會成就索然無味、殘忍的情緒臍帶,讓周圍的人感到孤立無助,有時還會成為完全不會顧及他人的無人性者。
簡單的說,所謂家庭道場就是整頓情緒臍帶、培養情緒與正確理解情緒,以及能夠分辨混雜不同情緒的能力(父母內心的缺陷,生氣、恐懼、傷心等情緒能量,與集體無意識的沉溺於欲望、代理滿足等等之下,被汙染、被扭曲的單純父母之愛,皆稱為混雜)。

與父母
同伴這件事

家庭道場修煉目標二,與父母同伴。同伴的基本概念就是動物本能,完全擺脫情緒臍帶的曖昧,獲得完整自由的靈魂,方可用客觀、合理的思考與觀察,與父母一同面對、解決社會問題,因為創造平等社會,必須從家庭做起。
本書是家庭中與子女相處、對待上有問題的父母,以及需要檢視意識變化的情況各自獨立,卻還是需要回歸到無法整理與父母關係,特別是與媽媽之間的痛苦關係中解脫的方法。媽媽有所改變、孩子就會跟著改變,子女改變,父母也會跟著改變。
我會以自己與媽媽整理情緒臍帶的過程為例,我認為情緒治療需要先經歷意識、理解情緒臍帶,同時向改變生命視野的媽媽提出建議,爾後我與媽媽花了十年的時間,展開一場整理情緒臍帶的旅程,最終,媽媽也所有改變,媽媽一改變、我的兄弟姐妹也跟著改變,我的家人改變之後,也對周圍的人也產生正面的影響。
目前我的家人都各自在各自的崗位,過上各自充實的人生,並且努力為世界提供正面的影響,這就是從家人共同體內開啟的人類改革與過程不是嗎?

提案
「整理情緒臍帶」

若能在一個家庭成功的做到這一場人類改革,表示可以擴及整個社會,所以我認為韓國社會也可以採用這個方式解決目前的各項社會問題,因而我提出「整理情緒臍帶」這個方案。
為了讓以人為中心的社會產生變化,每個人都可以將自己的家視為「道場」,改變家人之間的關係,就可以為整個社會注入一股新的動力,如果沒有經歷家庭道場這一過程,就如同夢想著跳過青少年階段,直接來到成年一般的天方夜譚的想法。現代社會所需的一切,都來自於家庭道場能夠提供的心靈改革、社會改革。
人類基本的存在,是媽媽,以媽媽為中心,擴及到與子女關係為中心,期待若能剪掉纏繞在與父母之間的情緒關係的那條情緒臍帶,才能真正迎來解開韓國社會大半問題的那一天。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文試閱】
情緒臍帶衝突爆發的青春期

有情緒缺陷的媽媽,在孩子出生的那一瞬間就會啟動情緒臍帶的關係,而這樣的關係會隨著女兒的成長逐步引起些微的問題,等到進入青春期,就會出現難以與媽媽分享的問題,進入青春期的女兒,比任何一個時間更渴望「自己的人生」、希望被尊重的「自我」,因為這個時期已經不是小孩,具有獨立自我,但卻還不是大人的矛盾之中,在青春期的矛盾之下,自尊心相對低落,簡單說就是處處覺得不順心,此時沒有尊重的情緒臍帶關係所給予的痛苦開始加劇。

「我女兒大概是進入青春期了,開始變得很奇怪!」
當媽媽這樣一說,女兒從此進入無法承受情緒臍帶關係的痛苦年紀,也就是走入青春期。
女兒跟過往不同了,對媽媽的話相當敏感,那個無視、干涉自己的囉唆媽媽所說出口的話,都因為情緒臍帶而開始出現敏感反應,或是躲進自己的小小空間。自尊低落的特徵就是出現虛張聲勢與攻擊性,我們又稱呼這為「中二病」,畢竟情緒起伏大,是誰都無法理解、無法正常看待。當然在這個時期,媽媽與女兒之間的衝突就會此起彼落。
事實上情緒臍帶媽媽無法為青春期徬徨中的女兒做些什麼,因為青春期的女兒對什麼都不滿,不滿自己無法承受這些事情,自尊心掉落谷底。媽媽難以尊重處於這種情況的女兒的思考模式、行動,特別是自幼就以情緒臍帶纏繞著自己的媽媽,更是嚴重。
罹患中二病的女兒,會為周邊人們帶來痛苦,家人會因為時時看著女兒的臉色、喘不過氣來,會想著為什麼女兒的情緒會變成這樣,然而陷入這種情況最難過的人正是女兒。自己看起來很糟糕、沒有用,覺得沒有人會真的懂自己,其實對女兒來說,只需要聽到有人鼓勵自己「妳可以的」、或是跟自己說「妳是個不錯的孩子」就夠了,然後媽媽的眼中卻只認為女兒是「渾身是問題」、「家裡的問題人物」,或是認為女兒沒有前途。
被情緒臍帶纏繞的青春期女兒,與媽媽逐漸陷入暴風衝突之中,住在同一個家,連呼吸都要小心翼翼,一旦試圖搭話,就會出現情緒爭執,唯一的解決之策就是靜待時間流逝。
如同嚴重被打壓的彈簧瞬間彈開,累積十幾年的情緒臍帶關係,就在這個階段爆發,讓媽媽與女兒之間的情緒臍帶,來到新的階段,女兒會在與媽媽的情緒臍帶下,為了守護自己,選擇出一套適用的對策。大致上會分成順從對策與迴避對策兩種方法,而這樣的應對對策會隨著女兒的青春期更加顯著。

放棄自我尊重的
順從對策

一位首爾大學法律系畢業,正在準備司法考試的二十幾歲年輕人找上心理諮商室,一眼就看得出來他充滿不安的神情。
「我一打開書,就會覺得自己好似站在懸崖峭壁之中,好痛苦、好痛苦,好想結束這個痛苦。」
他邊說、全身邊發抖。
諮商師問:「既然這樣的話,那為什麼要繼續準備司法考試呢?」
他說:「因為父母希望,如果不準備考試,他們就不會把我當人看。」
報導內容所述的這個案例,讓我們看到選擇極端順從對策的子女態樣,後續的報導內容中出現的所有大學生的媽媽們,全部都是極端的「直升機媽媽(helicopter mom)」,干涉兒女的所有行為、如果覺得兒女的分數有問題會打電話跟教授抗議,甚至於兒女生病不舒服,也會代替去學校點名、上課。
順從對策,在情緒臍帶的關係中,是為了迴避與媽媽產生衝突,會順應媽媽的要求,當然媽媽的要求跟自己想要的不可能完全一樣,所以某程度上是放棄自己的想法,認為放棄雖然會帶來痛苦,但比與媽媽產生衝突好的情況下,女兒會選擇順從對策,在我們看來,就像是一位不會忤逆媽媽的乖巧女兒。然而,女兒的內心多半都會帶著對媽媽的許多不滿、與反抗心。
為了避免更大的痛苦,而選擇順從對策的女兒,就會像前述新聞的那位學生一樣畏縮。雖然當場可以迴避衝突,但放棄自己所想要的痛苦卻無法避免,嚴重的話會被憂鬱症纏身,從為了避免與媽媽產生衝突這點看來,他選擇順從的和平對策,但那份和平卻也難以維持。
承受著失敗與自卑,在某一瞬間就會切斷與媽媽之間的關係、或是在決定性的瞬間開始怨恨媽媽。長久選擇順從對策的女兒,開始大量噴發出對媽媽的不滿,也可能產生危險情況。一直以來十分順從媽媽的女兒,喝醉酒就會以言語暴力對待媽媽,在這一類無意識的狀態之下,可以看出女兒一直盡力做到順從,卻也累積許多不滿情緒。
當女兒熟悉了順從對策,她的嘆息聲、無法自己決定的狀態、自信感不足、無力等等,各式各樣的心理問題。再者,當與媽媽的關係是採取順從對策時,進入社會也會成為一個依賴感很重的人,無法積極應對他人的干涉。
順從對策,可以視為為了維護與媽媽之間的關係,而放棄自我尊重,但順從並不代表女兒尊重媽媽,反而在內心十分怨恨媽媽,只不過迫於媽媽的強烈氣勢,而選擇習慣順從而已。

留下挫折感的
迴避對策

女兒還可能選擇的另一種對策,就是迴避對策,常見是為了避免與媽媽對話,選擇鎖上房門的青春期女兒,選擇迴避對策的子女,是厭煩了情緒臍帶式的衝突,選擇迴避媽媽、無視媽媽的干涉,用盡心力想要建構出自己的人生,特別是長大經濟獨立之後,就會正式減少與父母產生過多關係,不論是搬出家裡、或是刻意選擇到其他地區上班,極端的情形就是馬上結婚或是移民。
子女靠自己的力量獨立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本來就該鼓勵子女追求自己的夢想,往更寬廣的世界邁進,但這與為了迴避父母而獨立的情況,本質上就有所不同。獨立的子女背後,有父母溫暖雙眼注視著,不論何時都能夠提供堅強的後援,然而為了迴避關係而選擇離去的子女,則是會留下深深的挫折感,這樣的挫折感就如同選擇順從對策的女兒的失敗感一樣令人憂鬱。
迴避與媽媽的關係,可以馬上解決眼前情緒臍帶式的衝突,感受到過往無法感受的自由,卻會在女兒的內心留下人際關係的傷痛與唏噓,若說習慣了順從對策的人,會對於侵犯自身領域的事情反應愚鈍,選擇迴避對策的人,則是對於進入自己生活的事情極為敏感,不容易對人敞開心房,將自己關在自己的世界,不談戀愛也放棄結婚。就如同迴避與媽媽的關係一樣,也可能會抗拒生育小孩。
整體看來,在人際關係中會採取畏縮的態度,又時不時會出現過度執著的情況,是因為斷絕與媽媽的關係,導致缺乏依附關係,就會想要從其他人際關係中獲得補償。常見就是在戀人關係中、或是對待子女的態度,會呈現過度黏著,重現情緒臍帶的關係。
迴避對策可以視為放棄與不懂尊重的媽媽的親密關係,不願衝突、又不願意放棄自己的人生,所以放棄與媽媽的關係,但對於親密關係卻無法完全放棄,內心有著深深的寂寞,所以更加渴望溫暖的關係來填補。



情緒臍帶相互糾纏的婚姻

走過辛苦的青春期,女兒終於開始創造自己的人生,當女兒有了自己的人生之後,與媽媽又會出現不同的距離,由於已經有一套面對情緒臍帶的方式,與媽媽的各種衝突就會進入休眠期,隱藏起來,然而媽媽跟女兒之間的情緒臍帶是不會因此消失不見。
女兒在大學或是進入社會生活之後,多數都會離開父母獨自生活,雖然彼此還是不夠尊重,但這樣的距離之下,情緒臍帶的痛苦會少一點。不同於青春期階段每天都會相遇,但在升學、就業、戀愛、結婚等等人生重要關鍵之際,還是有可能再度喚起休眠中的情緒臍帶衝突。
選擇順從對策或是迴避對策的女兒,漸漸熟悉、適應這一應對方法之後,就能避免與媽媽產生嚴重的衝突。
二十八歲的恩珠目前離職待業中、會自嘲自己是「有經驗的再就業準備生」的無業遊民,恩珠從進入職場開始就搬出家裡獨立,直到現在都是一個人生活。有時會回家一趟、見見家人,但對現在的恩珠來說,所謂家,是自己的那個套房,因為那是自己的世界。
恩珠的家,最近讓恩珠相當心亂,地板上宅配的箱子、脫下隨手擱置的衣服,衣櫃裡的衣服都已經滿出來。沒有整理的冰箱好像滿滿的,奇怪的是一打開冰箱門卻又覺得沒什麼東西可以吃,流理臺堆滿還沒洗的碗筷、浴室好像開始發霉。
有一天恩珠的媽媽來到恩珠的家,一看到恩珠的家就大聲地說:
「果然很髒,不是叫妳要打掃嗎?這是人住的地方嗎?」
恩珠連擋都擋不住,恩珠媽媽馬上穿上圍裙,開始打掃。
「妳總有一天要嫁人啊……為什麼每次我來這邊,都要讓我血壓高升!」
「根本就不該過來妳這裡,就我一個人在那邊生氣!」
「妳這孩子怎麼都跟媽媽這樣說話,閃開!妳房裡的東西我通通都要把它丟掉!」
媽媽邊打掃,邊將「妳總有一天要嫁人」這句話掛嘴邊,不停挖苦恩珠、數落著恩珠那些「看起來很沒用」的雜物,責備著不結婚、又辭掉工作的恩珠,對於媽媽這個樣子,恩珠長久累積的不滿爆發,開始跟媽媽吵架。但神奇的是,一開始恩珠的房間確實像豬窩一般,卻在媽媽經手過後,慢慢地變乾淨了。
「媽媽應該也覺得很委屈,她比任何人都希望我過得好……」
因為媽媽不請自來,而對媽媽生氣的恩珠,此刻卻吃得媽媽準備的飯菜,覺得內心湧現溫暖。
這一段落是作家黃色具美(노란구미)於網路漫畫<恩珠的房間(은주의 방)>中所描繪的場景,可以像朋友一樣毫無隔閡的聊天、隨意吵架的媽媽與女兒,隨意闖進女兒生活空間的媽媽、將自己失意的情緒通通倒給女兒、被情緒團團圍住的女兒、女兒對媽媽脫口而出的毫無尊重的話語,以及最後像融雪般的溫馨的一桌菜……
小小的一段落,將媽媽與女兒之間的情緒臍帶描繪得清晰完整,細微的衝突與和好的反覆之下,那沒有爆炸的情緒臍帶衝突,會在結婚這個重要的時刻再次出現在自己的意識之中。

結婚
是媽媽辛苦的補償?

主婚人,主辦婚禮的人,也就是這場婚禮的主角,但這主角不是新郎或是新娘,而是新郎、新娘的父母。長久以來,婚禮的主角不是新郎與新娘,而是他們的父母。一直以來,婚禮的重點不在於新郎與新娘的未來,而是兩家族之間的重要活動慶典。
「我辛辛苦苦養大妳,是要讓妳嫁給那種人嗎?」
媽媽這樣的一句話,其實就清楚呈現「沒有尊重的親密關係」的情緒臍帶的本質,女兒人生最重要的結婚,對媽媽來說是自己的事情,不滿意女兒擇定的另一半,甚至於侮辱的話語都說出口,加上這段時間與女兒的距離加大,隱忍下來的干涉與干預,就藉著結婚這個「人倫大事」而發難,媽媽會認定女兒找對婆家這件事情,不單單只是女兒幸福的問題,而是自己生下女兒、養大女兒的所有辛苦,必須從中獲得補償。
好不容易決定要結婚,從嫁妝、聘金、禮盒、新婚房、結婚典禮會場,以及蜜月旅行所需的費用都要考量,簡單的決定關係到兩家的個性、利害關係、自尊,變成一場拔河賽,兩家人不同的情緒臍帶就這樣彼此纏繞著,開始製造更複雜的情緒問題。
我們說結婚與戀愛不同,也與同居不同,男女決定共同生活在一個家,就會容易讓兩個人產生情緒臍帶,而結婚,會將兩人之間的情緒臍帶,加上兩家父母的情緒臍帶衝突,會使問題更加複雜。

一層層纏繞交疊的
情緒臍帶

韓國社會婆媳衝突日益嚴重的最大原因,就是因為這層層交疊纏繞的情緒臍帶,韓國社會多半要求媳婦要與婆家關係緊密,但問題是丈夫與婆婆之間,也可能有尚未整理清楚的情緒臍帶,自己無法與媽媽整理情緒臍帶,而妻子又帶來另一個情緒臍帶,而不尊重兒子的婆婆,同樣的也不會尊重媳婦。所以這一段新的關係中,婆婆用對待兒子的方式,也就是「親愛卻無尊重」的方式對待媳婦。
也常見有疼愛兒子如命、卻隨意對待媳婦的婆婆,讓媳婦感受到「婆婆只尊重自己的兒子、卻無視身為媳婦的我」,但疼愛如命的行為可能只是一種執著,終究不是尊重一個人的行為,所以才會將過程中累積出來的情緒,發洩在媳婦身上。不論是哪種情況,都是丈夫與婆婆之間無法解開的情緒臍帶,以及各自與父母累積而來的情緒臍帶,就成為婆媳問題中,永遠無法解開的宿命。
不同的兩條情緒臍帶的纏繞,也會讓夫妻關係走入深谷之中,夫妻之間難以達成共鳴,不懂尊重對方的話,妻子就會深陷惡劣的情緒深淵,此時,情緒臍帶走進下一代的準備就此完成。



母親這面鏡子

「愛恨」這一詞,在我們的文化中,最恰當的情緒表現不就是女兒看著娘家媽媽的心情嗎?看著媽媽的女兒的內心,是非常複雜的,看著媽媽逐漸老去,好似看到自己的未來一樣,而女兒更多的情緒是覺得從自己的媽媽身上,看到的是現實,而不是未來。
女兒自小在媽媽懷中成長,接收到不同文化的影響,就算女兒與兒子都在同一個環境下,但同樣身為女性的女兒,會與媽媽有相同的經驗感受,雖然多少還是會有世代差異,但男性為中心的社會歧視,依然是重要的共同點。在扮家家酒的遊戲中,扮演著媽媽這個角色,以及偷用媽媽化妝品的情況,是不會在兒子身上出現,對女兒來說,媽媽是最自然、最親近的模仿對象。
被情緒臍帶纏繞的女兒,會與媽媽有許多相同點,女兒在與媽媽的情緒臍帶關係中,所承受的痛苦,導致與另一半的情緒交流失敗,就像自己的媽媽一般。而如同娘家媽媽與娘家爸爸之間的情況一樣,女兒也同樣會感受到情緒深淵,就像媽媽所承受的痛苦一般,將這纏繞的情緒臍帶傳給下一代。

「我未竟的夢
妳要幫我完成」

幼年時期的女兒,被情緒臍帶纏繞,又靜靜看著媽媽長大,此時的女兒就如同媽媽一樣,將那源遠流長的情緒臍帶,透過自己傳遞給下一代。媽媽滄桑的模樣,就再也不只是年齡增長的問題,而是媽媽曾經的模樣,就是現在的自己的模樣。
「媽媽也有夢想,妳不要再胡鬧了!停止胡鬧!」
女兒意識到自己這個模樣,就如同媽媽時,會更生氣。
「媽,妳還要這樣跟爸爸到什麼時候?」
這樣說的女兒,卻也哀痛於自己與另一半的情況。
「媽,妳就不要再擔心煩惱我們了,先想想妳自己!」
許多的情境下,女兒想要怒吼的人,就是自己。
在自己小孩的成長過程中,女兒逐漸可以感受到媽媽為何有那些反應,娘家媽媽好似一面鏡子般的反射出鏡中的自己。但兩方的情緒共鳴卻又不盡相同,就像那句「媽媽的夢想就是你未來過得好」所包含的看不見孩子的夢想一般,「兩個夢合而為一」與「我未竟的夢想,妳要幫我完成」,終究是不同的兩件事。

沒有尊重的
情緒拔河

共鳴的前提,是尊重對方是一獨立的個體,認同並接受對方的情緒,才稱為共鳴,也就是將對方與自己放在同一陣線上,一視同仁,而非向較弱的對方投射自己的情緒,因為這樣一來,關注的重點就不是對方的情緒,而是自己的情緒。
女兒長大後,度過青春期、進入婚姻,走到媽媽這個位置,依然與娘家媽媽在情緒臍帶中拔河,依然恣意於自己的情緒之中,不論是與娘家媽媽之間,還是與子女之間都沒有尊重,所以想起娘家媽媽的樣貌,就可能會心痛,說出違心之論,回過神之後,就會深陷心痛、後悔。這就是走到中年的女兒,從鏡中看到自己與娘家媽媽一般的愛恨樣貌。
有時是無限感激,疼惜的淚水、有時是無法承受的無奈,兩者交替之下,「愛恨」一詞,充分展現出其中的波濤洶湧的情緒,當那浪潮湧現之際,會發牢騷,而當浪平時,就會留下悔恨的淚水,如此反覆之下,一定會感到厭煩、同時覺得心會痛,而這痛,在情緒臍帶另一端的娘家媽媽也會有。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專為與母親關係捉模不定的人,摸索出一套治癒方法,特別在親子關係中,更為敏感的母女之間,能否斬斷情緒臍帶(情緒勒索)、建立自信心,找出母女之間互相尊重的一條路。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