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kklesia: 尋回神轉化世界的器皿 | 誠品線上

Ekklesia

作者 Ed Silvoso
出版社 格子外面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Ekklesia: 尋回神轉化世界的器皿:更整全地認識陰間的門、福音、宣講、十字架、大使命、與神配搭、新約中的洗禮、為列國施洗、如何為一個國家施洗、Ekklesia的社會議題、道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更整全地認識陰間的門、福音、宣講、十字架、大使命、與神配搭、新約中的洗禮、為列國施洗、如何為一個國家施洗、Ekklesia的社會議題、道成肉身、神的最愛、屬靈權柄、Ekklesia的運作模式,從沼澤到河流,從經營教會到成為Ekklesia。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艾德.史福索(Ed Silvoso)豐收佈道團的創辦人兼主席,國度轉化網絡的領袖。也是策略家和聖經教師,專精研究國家及職場轉化。曾接受神學及商業訓練,著有《商場恩膏》等多本暢銷書。擁有豐富工作經驗,包括銀行、醫院行政、金融服務及教會事工。亦指導領袖們將神的能力和同在帶到職場,轉化所屬的範圍。作為策略性的思考家,他熱衷於裝備平凡人作不平凡的事,一生都投身於發掘賦予生命、合乎聖經的轉化原則,並結合實際應用,為今天的基督徒及其家庭、影響範圍、社區與列國帶來祝福。史福索博士與妻子路德結婚49年,4位女兒都已婚,育有12名兒孫。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致謝辭聯合推薦 推薦 1 推薦 2 引言 孕育本書的一些問題第一章 教會:一個激進的主張從「有些不妥」到「還有更多」第二章 轉化是一段旅程從黎明到正午第三章 更整全地認識陰間的門從奴役人心的無知到釋放生命的認知第四章 更整全地認識福音從律法與先知到天國的福音第五章 更整全地認識宣講從言語到行動第六章 更整全地認識十字架從死亡的象徵到生命的標記第七章 更整全地認識大使命從拯救靈魂到門訓列國第八章 更整全地認識與神配搭從默想到同工第九章 更整全地認識新約中的洗禮從宗教禮儀到經歷大能第十章 重新認識為列國施洗從沾蘸到醃漬第十一章 更整全地認識如何為一個國家施洗從教會聖禮到社會轉化第十二章 更整全地認識Ekklesia的社會議題從禮堂末席到城市廣場第十三章 更整全地認識道成肉身從虛無縹緲到企業之道第十四章 更整全地認識神的最愛從「對外接觸」到「深入內部」 第十五章 更整全地認識屬靈權柄從私下憐憫到公開立法第十六章 更整全地認識Ekklesia的運作模式從沼澤到河流第十七章 展望前路從「經營教會」到「成為Ekklesia」

商品規格

書名 / Ekklesia: 尋回神轉化世界的器皿
作者 / Ed Silvoso
簡介 / Ekklesia: 尋回神轉化世界的器皿:更整全地認識陰間的門、福音、宣講、十字架、大使命、與神配搭、新約中的洗禮、為列國施洗、如何為一個國家施洗、Ekklesia的社會議題、道
出版社 / 格子外面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2772393
ISBN10 / 9862772395
EAN / 9789862772393
誠品26碼 / 2681699148006
頁數 / 350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5X15.5X2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 第一章 ☆
教會:一個激進的主張

從「有些不妥」到「還有更多」

耶穌並沒有說:「我要建立我的聖殿」或「我要建立我的會堂」,雖然它們都是當時最重要的猶太宗教組織。相反,當祂說:「我要建立我的Ekklesia」時,祂選擇了一個由希臘人首先研發的世俗組織。為什麼呢?這問題的答案既引人入勝又富挑戰性,更使人得力。

今天,當我們聽見「教會」一詞,通常會想起一座莊嚴的十字架建築物、講壇、神職人員、詩班、敬拜主領和會友。

我不是要貶低這些概念,它們著實反映了大部份基督徒教導和實踐信仰的方式,是值得珍視的。可是,耶穌昔日在世上行走時,希臘文中的 “ Ekklesia ”(今天被翻譯成「教會」)卻不包含任何宗教性質或涵義。事實上,在耶穌首次於馬太福音提到這詞前,它已在希臘和羅馬帝國中流傳多個世紀,意指一個代表政府在職場裡運作的組織。

此外,當耶穌選擇以這詞來介紹祂的救贖媒介時,沒有一個門徒認為這組織是可以被贖回的—在往後的篇章我們就可看見—因為當時現存的 ekklesia ,正象徵著一個異國的營壘(按:文中的 ekklesia 以小寫“e”標示的時候,代表是 世俗的組織;以大寫“E”標示的時候,則馬太福音十六章18節中耶穌的 Ekklesia )。雖然,Ekklesia 一詞在希臘文《七十士譯本》的舊約聖經翻譯中,是用來代表宗教聚集的,但耶穌運用這詞時,卻是在引申其世俗的希臘演繹。這個世俗的組織是如何演化為今天我們所熟悉的宗教機構呢?更重要的是,當 Ekklesia 成為了耶穌的救贖媒介,它又如何從原來為社會步伐定調的關鍵角色,變成今天看似較無關實際及空泛虛浮的角色呢?
不一樣的教會
當代教會是會友們通常每星期去一次的地方,但這與新約聖經中的教會卻迥然不同。在當時,教會總是關乎人,而非建築物。它是由個人組成、一星期七天廿四小時在全市「挨家挨戶」地運作、能帶來轉化的有機體,而非靜止的組織(徒二46,五42)。它的目標是轉化個人及社會,而不是成為得救靈魂上天堂前的中轉站。

事實上,新約教會充滿生命力,幅員廣闊,甚至能取代那些從教會誕生開始就虎視眈眈,想要把它取締的強大政治及宗教機構。只需要短短數星期,教會就把他們的「道理充滿了耶路撒冷」(徒五28),在那個把他們的創始人釘在十字架上的城市,幾天內就帶領成千上萬的人加入他們,公開地承認耶穌基督就是神的兒子這就是教會動力的明證。

教會的增長勢不可擋,就在保羅於以弗所設立Ekklesia 後兩年,「一切住在亞細亞(羅馬省份)的⋯⋯都聽見主的道。」(徒十九10)當時這地區的人口超過一百萬人,這成就實在不能小看。過沒多久,保羅就能肯定的說自己「從耶路撒冷,直轉到以利哩古,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羅十五 19)—整個範圍面積約為300,000平方哩。亦因如此,保羅始定睛在距離基督教的誕生地耶路撒冷3,600哩的西班牙(參 18-24節)。

更令人震撼的是,耶穌的Ekklesia背後並沒有軍方或政府的支持,相反,它只是一場大型的群眾運動,卻席捲了一個又一個的地區,帶著不一樣的文化衝擊當時現狀。

教會能在相對短促的時間取得如此非凡的擴展,實在令人難以想像;再者,他們沒有神學院和服事場所,也沒有全職同工或專業傳道人,就是在當代的環境裡也不會被認為是常態。此外,除了在地區內流傳的部份保羅書信外,他們根本就沒有新約書信,也只能偶爾讀到舊約,但卻是如此的穩健有力,能成為議程設定者,絕不致淪為別人議程上的一個項目!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2015年,史福索牧師來到台灣舉辦職場宣教研討會時指出,根據他的觀察,職場上的基督徒大致上可以分為四種:
(一)掛名型:跟非基督徒沒兩樣,已經被世界同化,即使他們依然參加主日崇拜、依然聚會。
(二)不沾鍋型:和世界保持井水不犯河水的關係,「你拜你的中元節,我信我的主耶穌」。他們認為信仰是個人的事情,只要自己好好讀聖經、好好禱告、好好跟隨主就可以了,自己不打擾別人,別人也不要打攪他們就好了。
(三)活出見證型:帶著聖靈的能力在職場上為主作見證,遇到難處懂得禱告,活出上帝的價值觀,以自己的生命見證耶穌的能力。(四)強力轉化型:自己經歷聖靈能力,也積極影響別人經歷聖靈的能力、影響別人敬畏主、愛主,把整個職場從巴比倫文化改變成新耶路撒冷文化。
並且,很可怕地,他說,世界各國職場上的基督徒,掛名型、不沾鍋型的比率在90%以上!我在牧養實務上的觀察也是這樣。
如何提高活出見證型、強力轉化型基督徒的比率?導正我們的基督論!導正我們的教會論!思想決定行為,思想改變了,行為才會改變。
大使命為什麼還沒有達成?什麼時候才會達成?如何才能達成?這本書裡面有聖靈的大光,要照明我們心中的眼睛,看見那當行的路,走上那當行的路。我認為,所有愛耶穌、愛教會、對大使命有感的基督徒,都應該讀這本書。

楊寧亞
台灣信義會台北真理堂主任牧師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更整全地認識陰間的門、福音、宣講、十字架、大使命、與神配搭、新約中的洗禮、為列國施洗、如何為一個國家施洗、Ekklesia的社會議題、道成肉身、神的最愛、屬靈權柄、Ekklesia的運作模式,從沼澤到河流,從經營教會到成為Ekklesia。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