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人生終點: 選擇在職進修, 走一條風景不同的人生道路 | 誠品線上

贏在人生終點: 選擇在職進修, 走一條風景不同的人生道路

作者 鐘志明
出版社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贏在人生終點: 選擇在職進修, 走一條風景不同的人生道路:◎一邊工作一邊讀書,磨出正向的態度與職場競爭力。◎透過理論來印證實務,透過實務來深化理論,領你成為理論與實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一邊工作一邊讀書,磨出正向的態度與職場競爭力。◎透過理論來印證實務,透過實務來深化理論,領你成為理論與實務結合的實踐者。◎親身走過在職求學的漫漫道路,鐘博士分享最完善的在職進修心得與建議。讀書有用論,為了工作而讀書,為了自己而讀書,從「逆境」中學習接受挑戰的能力,「認分」不「認命」,天道酬勤,半工半讀,在職進修,練就蠟燭兩頭燒的本領,最終當一個有能力幫部屬排除困難的主管、理論與實務結合的實踐者!傳統求學路徑不見得適合每一個人,但進修學習之路隨時可以步入!他從銀行的工讀生到總行的信用卡部經理;從學生角色到大學講師;從二專學歷到工學博士……面對人生抉擇難題,想將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上的你,聽聽「他」怎麼說!在人生的旅程中,選擇不同的道路,就有不同的風景,會不會讀書並不能只用考試的方式來評估,能不能應用知識才是關鍵,老闆在乎的是你能為公司創造多少業績,而不是你期末考考試考幾分!別再為傳統「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桎梏你的想法,本書分享許多作者親身的讀書經驗與思考的方式,提供給正為求學還是求職而犯愁的你參考,並告訴天下的父母親們,孩子不是不愛讀書,也不是不會讀書,而是還無法理解或感受到讀書的樂趣,況且現今在職進修學制非常普及、方便,想要讀出高學歷,一點都不難,而且隨時都可以開始,幾歲都不嫌晚!更多精彩內容請見http: www.pressstore.com.tw freereading 9789863589617.pdf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鐘志明鐘志明,民國58年生,工學博士,中華民國榮譽國民,世居高雄市燕巢區鳳雄村。曾獲頒「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原高雄工專)傑出校友」,創辦「鐘炳輝先生紀念獎學金」。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自序 我的「在職」與「進修」歷程 楔子 上半場01 半工半讀最划算02 「學術」與「技術」的相處之道03 激發出自己「不如人」的鬥志04 尋找自己的人生導師05 養成閱讀與思考的習慣06 培養財務管理的能力07 從「逆境」中學習接受挑戰的能力08 「認分」不「認命」中 場09 妥協的藝術10 練就蠟燭兩頭燒的本領11 懂得尋找工作的方法與態度12 為了工作而讀書13 為了自己而讀書14 為什麼有溝沒有通?15 主管有什麼了不起?16 養成追逐目標的習慣下半場17 生命中的貴人18 讀書有用論19 當一個有能力幫部屬排除困難的主管20 理論與實務結合的實踐者21 工作就是這麼一回事22 領導者做人、管理者做事23 沒有好壞之分的選擇24 天道酬勤終章 人生下半場的反思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贏在人生終點: 選擇在職進修, 走一條風景不同的人生道路
作者 / 鐘志明
簡介 / 贏在人生終點: 選擇在職進修, 走一條風景不同的人生道路:◎一邊工作一邊讀書,磨出正向的態度與職場競爭力。◎透過理論來印證實務,透過實務來深化理論,領你成為理論與實
出版社 /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589617
ISBN10 / 9863589616
EAN / 9789863589617
誠品26碼 / 2681868506002
頁數 / 16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大學v.s.科大、全職生v.s.在職生?先別急著選,看過本書再來說!

試閱文字

自序 : 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也就是說學習並不單指一個時期,而是一段歷程。由於工作的關係,我經常要面對許多客戶,也經常聊起子女的教育議題,尤其是小孩不愛讀書怎麼辦?
我總覺得用「不喜歡讀書」這句話,來形容一個孩子並不公平。而且以學校考試成績不好,來斷定一個孩子不會讀書,其實本身就是一種謬誤,是一種負面的刻板印象,因為讀書從來就不只是用來應付考試。會不會讀書並不能只用考試的方式來評估,一旦離開校園,進入社會之後,你才會發現,能不能應用知識才是關鍵,老闆在乎的是你能為公司創造多少業績,而不是你期末考考試考幾分。
曾幾何時,手機取代了電腦、電視、收音機、書本、報紙、雜誌等等。看看孩子,想想自己,試問各位爸爸媽媽們,打從學校畢業之後,您一年買過幾本書?一年看過幾本書?閱讀是可以養成習慣的,想要養成習慣,動機就很重要,也就是必須先確認閱讀的目的是什麼?求學當然重要,但是閱讀的目的絕對不僅止於此。
我想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求學過程的心得,而這也是我撰寫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我在這本書中,提出許多個人讀書與思考的方式,希望能夠提供給還沒找到讀書樂趣的讀者們參考。在人生的旅程中,選擇不同的道路,就有不同的風景,當我們抵達目的地的那一刻,最難忘的還是旅途中的點點滴滴,不是嗎?
最後我想告訴天下的父母親們,孩子不是不愛讀書,也不是不會讀書,而是還無法理解或感受到讀書的樂趣。相信我,在職進修學制非常普及也非常方便,想要讀出高學歷,一點都不難,而且隨時都可以開始,幾歲都不嫌晚。

試閱文字

內文 : CH 01
半工半讀最划算


「因為學費來自於自己的血汗,讓我更加珍惜與用功,為了籌措學費,讓我更加努力與賣命的工作。」這句話是選擇技職體系在職進修的我。半工半讀的認知,以及對於工作與學業的總結。

一邊工作一邊讀書的「底層」:「工讀生」

退伍後,投入金融業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在台新銀行高雄分行擔任工讀生,承蒙當時的分行經理陳俊雄先生、副理盧良山先生、襄理黃金鐘先生,以及我的師父童宗傑先生的照顧與提拔,讓我的人生有了翻轉的機會。
工讀生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職稱,指的是尚未完成基礎學業(國中、高中或大學),而一邊工作一邊讀書的人。
工讀生尚有專職與兼職之分,專職者採月薪計,穩定性高,兼職者則大多採時薪計,相對而言穩定性較低。隨然從事的勞務有時不比正式員工少,卻往往受限於工讀生身分的限制,工資硬是矮人一截,因此,工讀生一職往往是低薪勞力的代名詞,而勞力遭到剝削的案例,在各行各業中更是時有所聞。
過去擔任工讀生的原因,大多是因為家境因素,沒有足夠的學費或是生活費用,因此,不得不提早進入職場賺取微薄的工資。而時下亦不乏全職生(非家境因素而打工者),晚上不是上網遊戲打通霄,就是到處打工兼差,好一點的白天在課堂上打瞌睡或是直接趴著睡,有的乾脆直接翹課在房間補眠,然後將辛苦賺來的錢,用來購買手機、遊戲點數或玩樂開銷,說是提早適應就業市場,其實是本末倒置,我個人認為這種型態,並不屬於本書所定義的「工讀生」。
進入學校的目的應是心無旁鶩地求取知識,這一點我覺得工讀生的心態會比較健全,因為對於工讀生而言,工作就是為了支付學費與生活費,因此,比較會把握上學的時間,這些人雖然成績未必頂尖,像我也從來沒有考過第一名,但是自己很清楚,自己每一個階段的學習目標,也就是求學的心態比較正向與積極。

工讀生的延伸:「在職進修」

廣義的「半工半讀」指的是「在職進修」,就是先有一份正職的工作(正式員工:指的是不論職位高低、薪資多寡,當然也包含編制內的工讀生),然後利用下班時間,至學校完成更高一級的學業,與時下年輕人所謂的「打工」,性質有所不同,心態上更是截然迴異。
「半工半讀」亦稱為「在職進修」,可以看做是自己積極主動地對於人生的投資,這個投資久而久之會讓你養成自力更生的習性與能力,而非每一學期消極被動地等待父母金錢上的資助。在職進修生的就讀動機,百分之百都是自動自發報考就讀,這一點與時下許多肩負著父母的期望而讀書的專職一般生完全不同。想要在職進修,首先必須要有良好的體力,因為白天要工作、晚上要上學,根本連睡覺的時間都不夠,遑論看電視、上網打遊戲;其次要很會規畫時間,在職進修者經常是利用假日完成作業與報告,哪來逛街購物看電影的時間,花費自然而然就節省了,更何況還要應付學費的負擔,連養成壞習慣的時間都不夠,哪來的時間結交壞朋友?無形之中也可以存下許多金錢。更重要的是,因為人生目標會在不同的階段中不斷地產生,為了達成每個階段的目標,可以讓你可以每天都過得很充實,例如準備證照考試,考取一張之後就得開始準備下一張,不若一部分全職生對於人生與未來茫茫然,成天擔心出路、抱怨社會。

在職進修的經濟效益

在職進修,一方面可以在職場保持歷練,一方面在學校保持求學,是理論與實務結合的最佳組合狀態。而且在經濟上也能達到自給自足的地步,至於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在職進修比較適合?我想應該是因人而異。
由於工商時代的高度發展,學校為配合社會所需,學制的調整也呈現高度的彈性,在職進修變得非常方便,就連職業軍人營外進修也大幅開放,大大地鼓舞了有心在職進修的莘莘學子們。從經濟學的眼光來看,在職進修的經濟效益還真不小,試想一天可以做兩件事情,是不是相當划算?既不會因求學而耽誤社會資歷,也不會因為早出社會而阻隔求學之路。舉例來說,在職生與一般生2人同時花費4年取得學士學位,在職生有形的經濟效益,若月薪以2.2萬元來計算,4年下來不含年終獎金,光是薪資就破百萬,而無形的經驗與資歷,產生的價值更是難以計算,相較於4年完全沒有收入與社會歷練的一般生來說,在職生的經濟效益,確實是更勝一籌。
總之,我想跟大家分享在職進修這件事的經驗,就是透過持續的在職進修,真的可以縮短「學」與「用」之間的差距。進修者透過「學校」與「職場」兩個場域之間的來回,讓「理論」可以透過「實務」來印證,同時透過「實務」來深化「理論」,最後達到「實務結合理論」的目標。
我的體會是:「人人時間都一樣,切莫浪費好時光。」


CH 02
「學術」與「技術」的相處之道

其實鼓勵技職並非反對讀書, 更非崇尚「讀書無用論」,試問若不讀書如何通過考試取得「專業證照」?也就是說,「專業」也是需要「證書」來證明,那麼沒有讀書要如何通過考試來取得證照呢?又試問哪一種考試沒有文字,就連考機車駕照都有筆試,再說沒有證照如何取得社會的認同?就如同沒有駕照卻駕車闖禍的下場。

理論與實務的迷思

有人說「技術」是東西做的出來,卻不知道為何做的出來。「學術」是知道東西怎麼做出來,實際上卻做不出來。
長久以來,台灣的學術教育,向來以大學為主流,或許是受到中國傳統儒家根深蒂固的影響,父母都認為子女能要成才,就是要「認真讀書」。然而,不論你讀的是什麼知名學校,出了社會還是要找工作,一旦是進了職場,若無法滿足職場的需求,那麼不論你是什麼名校,最終還是會被淘汰,也就是說會讀書不一定會作事。
話又說回來,那麼會作事的人就比較不會讀書嗎?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美樂美髮公司的總經理沈美利小姐,從不諱言自己是洗頭髮的小妹出身,如今坐擁年產值上億的美髮公司,同時還是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的博士生,誰說會作事就不會讀書。反觀國內待業中的博士,報載:

2019年7月22日工商時報【于國欽╱台北報導】
行政院主計總處甫完成的統計指出,去年我國研究所學歷的勞參率首度跌破七成,降至68.97%的歷年最低,主因近五年(103 107)退出勞動市場的碩、博士級「非勞動力」大增12萬人,今年上半年仍續呈此一趨勢,顯示高學歷者的就業環境日趨嚴峻。

學術與技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技術與學術其實是相輔相成,透過不斷地查閱相關資料,補充自身之不足,再加上技術上的鑽研,最終轉化成為自己的內力,提升工藝技術的境界。我的老師蔡武德博士曾說:「技術+學術=藝術。」我覺得這句話形容地非常的傳神也很貼切,對我的影響也很大,顯然理論與實務的結合是1加1大於2。也就是技術再怎麼高超,沒有透過學術的加持是很難更上一層樓,達到精湛的境界。
我的經驗是可以透「在職進修」,讓兩者的關係更加緊密。有人質疑在職進修者,許多是事業有成的大老闆,或許有人是有「錢」之後,想要弭補自己對於「名」的缺憾,亦或有人純粹是想要到校園中擴充人脈,這些存在的事實都不可否認,但是畢竟也都是合情合理,唯一不變的是這些人求學的態度是一致的,尤其是對於「尊師重道」這一件事特別看重。
學術與技術脫離不了人與人的相處在職進修者在職場上,多半已具有工作經驗,對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多多少少有一定程度的「體驗」,例如處理客戶的不悅時,對於現場氣氛的控制等等,多停留在「技術處理」的階段,就是僅依賴過去自己的經驗,或者是透過主管與同事的經驗、口頭傳授等等,或許老師沒有相關的處理經驗,可是卻可以透過學理的觀點,迅速地將問題給條列化、程序化、甚至標準化。
依我的經驗,在職生學到這一套技術之後,很快就會「舉一反三」應用到職場上,然後如果沒有意外,很快地就會看到成效,這個成效就會反應到職場的「績效」,緊接著獎金、勉勵、升遷就會接踵而來,如此不斷地周而復始良性循環,這就是在職進修的迷人之處。
因此,當在職進修者嚐到這個甜頭之後,就會不斷地在職進修,透過這個良性循環的過程不斷精進自己。然而,有些主管擔心員工也發現這個祕密,就會使出一些下三濫的手段,百般阻饒底下的員工也去進修,像是利用下班之後開會,讓你上不了學,考試期間要求你加班,讓你趕不及考試等等,無非就是要讓你畢不了業,以免有一天取代他。

理論結合實務的可貴之處

我想提醒在職進修者,若是你的工作環境拒絕讓你在職進修,建議你盡早轉換跑道,因為此處絕對不宜久留。我也想藉此提醒這些對於在職進修不友善的主管與職場,員工自己花錢花時間,強化自己的本職學能,終究還是替組織賣命,試想今天您的員工夠強,強到可以取代您,您應該要高興才對,因為如此您才會被推上更高的位置,不是嗎?更何況他還會感激您的提拔之恩。
總之,我的經驗證明,「學術」與「技術」是可以互相結合。當一個組織能夠提供在職進修者一個友善的環境,通常這個場域都會充滿正向能量,因為組職成員都會有很明確的目標,而且具備強烈的責任感。
「因為我下班後要去上學,所以我必須在上班時間內把事情做好。因為我上班時必須要做事,所以我要把握上學時間,把書讀好讀通。」
「書上寫的跟實際上的怎麼不一樣?原來是我沒有讀通理論真正的意涵。」
就像是我的指導教授李慶芳老師啟發我的一句話:「實務上這麼說,理論上那麼說,那志明說呢?」以上這種心態就是理論結合實務的可貴之處。


以上內容節錄自《贏在人生終點:選擇在職進修,走一條風景不同的人生道路》◎鐘志明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9617.pdf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