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酸民行為 | 誠品線上

解讀酸民行為

作者 蘇子慈
出版社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解讀酸民行為:◎酸民文化的形成、背景與解析:酸一代、酸二代、類酸二代的觀念與認知。◎台灣酸民文化的背景與現況:是誰製造了台灣酸民?台灣酸民的型態與身心。◎酸民時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酸民文化的形成、背景與解析:酸一代、酸二代、類酸二代的觀念與認知。 ◎台灣酸民文化的背景與現況:是誰製造了台灣酸民?台灣酸民的型態與身心。 ◎酸民時代的潛伏期、興衰期:個人與集體潛意識、酸民病毒與喪屍、酸民時代與帝國。 困擾著我們的酸民行為, 背後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驚人祕密。 本書不只解析了酸民的特質, 也將帶領讀者去窺探那驚天動地的真相。 有些心智不成熟的上位者,為了感受被人們尊敬與崇拜,於是製造了「身分地位的崇高與尊貴」的觀念去誤導人們。使人們誤認為「高的社會地位是好的,低的社會地位是不好的」,就會誤以為:如果我要成為「好」的人,就必須擁有高的社會地位;反之,如果我沒有高的社會地位,就意味著我是「不好」的人。 當一個人有這種錯誤認知時,他會想盡辦法地往上爬,但是,當他爬不上去的時候,會因而誤以為自己是劣於他人的人,此時如果又遭受到他人鄙視的話,會更強化他的那些錯誤認知,於是就會產生自卑感。 一旦擁有那些錯誤認知與自卑,便會產生一種「見不得別人好」的心理,極不想要接受別人比自己好的事實,於是就會產生打壓他人的念頭,方法大致上有酸言、霸凌、抹黑、抹黃等這幾種。然而,最常見的打壓手法,就屬「酸言酸語」了。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 www.pressstore.com.tw freereading 9786267018583.pdf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 言 第一章 酸民文化的形成 01. 製造酸民的鎮長 02. 酸民的誕生 03. 人性本惡? 04. 社會責任 05. 心智不成熟 06. 貼金行為 07. 貼金心理 08. 不幸的開始 09. 酸民文化的開始 10. 父母的過度期待 11. 酸二代 12. 酸一代 vs. 酸二代 13. 類酸二代 14. 觀念與認知 15. 結語:無心插柳 第二章 解析酸民──前篇 01. 生活中的酸民 02. 解讀酸民行為 03. 酸民行為的「動機」 04. 往上爬的慾望 05. 比較心態 06. 酸民 07. 自卑情結 08. 人品 09. 做自己(上) 10. 做自己(下) 11. 心理上的疾病 第三章 解析酸民──後篇 01. 酸民患者 02. 補充說明 03. 反省機制 04. 反省障礙 05. 「認知錯誤型」反省障礙 06. 「經驗型」反省障礙(上) 07. 「經驗型」反省障礙(下) 08. 「投射型」反省障礙(上) 09. 「投射型」反省障礙(中) 10. 「投射型」反省障礙(下) 11. 最重要的是…… 12. 酸民並不是都是壞的 13. 酸民的行為 14. 結語:求救信號 第四章 台灣的酸民文化──背景篇 01. 是誰製造了台灣酸民? 02. 淺談蔣介石 03. 中華民國的建國之初 04. 蔣介石的酸民事蹟 05. 國民黨戰敗的原因 06. 蔣介石的為人(上) 07. 蔣介石的為人(下) 08. 「民權」的意義 09. 「民權」的精神 10. 台灣的情況 11. 蔣介石的遺毒 12. 民進黨的崛起 13. 題外話 第五章 台灣的酸民文化──現況篇 01. 台灣酸民文化的形成 02. 台灣酸民文化的內蘊 03. 台灣的親子關係 04. 台灣酸民的人格特質 05. 台灣酸民的認知能力 06. 台灣酸民的酸民世界 07. 台灣酸民的愛情生活 08. 台灣酸民的心理狀態(上) 09. 台灣酸民的心理狀態(下) 第六章 台灣的酸民文化──補充篇 01. 頂級酸民的一生(上) 02. 頂級酸民的一生(下) 03. 態度(上) 04. 態度(下) 05. 嘲笑 06. 行為評價 07. 結語:一體兩面 第七章 酸民時代──潛伏期篇 01. 險惡人生 02. 集體潛意識 03. 「人為的」集體潛意識(上) 04. 「人為的」集體潛意識(下) 05. 個人潛意識(上) 06. 個人潛意識(下) 07. 個人潛意識&集體潛意識 08. 「見不得別人好」之潛意識 09. 裝模作樣 10. 真相 11. 喪屍 12. 酸民病毒 13. 酸民喪屍 第八章 酸民時代──興衰期篇 01. 酸民時代 02. 酸民帝國的形成 03. 酸民帝國 04. 「祂」 05. 真相 06. 酸民帝國的殞落 07. 自然災害(上) 08. 自然災害(下) 09. 新冠病毒(上) 10. 新冠病毒(下) 11. 正、負能量 12. 預言(上) 13. 預言(下) 14. 世紀大戰 15. 結語:自作自受

商品規格

書名 / 解讀酸民行為
作者 / 蘇子慈
簡介 / 解讀酸民行為:◎酸民文化的形成、背景與解析:酸一代、酸二代、類酸二代的觀念與認知。◎台灣酸民文化的背景與現況:是誰製造了台灣酸民?台灣酸民的型態與身心。◎酸民時
出版社 /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018583
ISBN10 / 626701858X
EAN / 9786267018583
誠品26碼 / 2682071165000
頁數 / 24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3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本書對於酸民行為的解析,是採人類行為學的「環境影響行為」的觀點。這個觀點,是我就讀社會工作系時,接觸到的理論。此外,我將我就讀大學時所學到的內容,運用在解析酸民的行為,並以此為基礎建構了這本書。在此,我要感謝在東吳大學曾經教過我的每一位教授、講師。特別是,趙碧華教授、莫藜藜教授、王行教授,還有我的實習指導老師謝秀芬教授。很榮幸能成為您們的學生。
此外,也要謝謝當時社工系的班同學。雖然,我跟絕大多數的班同學,連一句話也沒說過,甚至也沒打過招呼,但是你們是我遇過的最棒的同學。也因為遇到你們,讓我更加成長。謝謝你們!
還要謝謝白象文化,提供了優質的團隊,很榮幸能跟白象文化合作。
也要感謝我的父母,因為有您們的養育與支持,造就了現今的我。
最後,要謝謝閱讀本書的每一位讀者。謝謝您們!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酸民文化的形成


01. 製造酸民的鎮長

從前,有一個人,靠著手段當上了A鎮的鎮長。他當上鎮長後,鎮民遇到需要他處理的問題時,他總是敷衍了事。也因此,A鎮民都不喜歡這個A鎮長,所以也常常用敷衍的態度對待他。
有一天,這位A鎮長因為公事,去了一趟B鎮。當他到了B鎮後,無意間看到B鎮長受到B鎮民的尊敬與崇拜的現象,於是他也很想要受到自己鎮民的尊敬與崇拜。
從B鎮回到A鎮的A鎮長,下定決心要讓A鎮民尊敬他,而且還要崇拜他。但是,他又礙於面子,不好意思跟他的鎮民直說,於是他就自以為聰明地想到一個間接的方法。這個間接的方法就是,他叫他的部屬們去宣導「身分地位的崇高與尊貴」,灌輸他的鎮民「身分地位的崇高與尊貴」的觀念。他自以為聰明地認為「只要鎮民們有了這樣的觀念,自然地就會對於,擁有在這個鎮上最高地位的他,產生尊敬與崇拜的心理。」
這樣的宣導經過一段時間後,正當他暗自竊喜地準備迎接他所期待的現象時,現實卻與他的期待完全相反。鎮民們,並沒有因為有了那樣的觀念而對他表現出一絲尊敬的樣子,反而對他的態度更差。
更糟糕的是,在之前,鎮民之間還算是和睦相處,但是灌輸他們那個觀念後,鎮民之間就開始比較彼此間的地位,誰高誰低。地位相對較高的一方,因為有了那個觀念,會自以為自己高高在上,因而產生優越感,甚至會去鄙視對方。受到鄙視的一方,會誤以為「自己不如他人」,因而產生自卑感。為了緩解心中的自卑感,他們會情不自禁地用酸言酸語去酸對方。然而,被酸的人會去譴責那些說酸言酸語的人(簡稱:酸民)。就這樣,鎮民間的關係,在被宣導那種觀念之後,變得非常地不和睦。
不僅如此,鎮裡如果有人有將要出頭天的跡象,那個人就會受到一些鎮民的各種打壓,而最常見的一種打壓就是酸言酸語。就這樣,酸言行為逐漸地成為了A鎮民的行為模式。
那位A鎮長,看到自己的鎮上,酸民越來越多的現象時,完全沒有意識到是自己施政不當的問題,反而到處跟別人抱怨「A鎮的鎮民,素質很差」。A鎮民也有樣學樣地,遇到別鎮的鎮民時,就會抱怨「A鎮長的素質很差」。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鎮民的那種身分地位觀念越來越重後,他們不僅會互相打壓,也會打壓A鎮長,當然也會用酸言攻擊A鎮長。有一天,A鎮長實在受不了,跑去找B鎮長抱怨「A鎮的鎮民素質實在有夠差,就跟暴民一樣」。然而,B鎮長只是很無奈地表示「是你教出來的啊!」


02. 酸民的誕生

以這個故事為例的話,A鎮長的錯誤態度促使了酸民的誕生。一開始,A鎮民之所以用敷衍的態度對待A鎮長,是因為A鎮長平常就是用敷衍的態度對待A鎮民,所以A鎮民才會用敷衍的態度對待A鎮長。這是因為「上行下效」的效應,上面的人用什麼樣的態度,下面的人就會跟著用什麼樣的態度。
B鎮長受到B鎮民的尊敬與崇拜的現象,意味著B鎮長是位稱職的鎮長。他的行事作風,必然是值得受到人們的尊敬,所以B鎮民才會尊敬他。此外,當一個人擁有偉大情操,或是對社會有很大貢獻時,人們會對他產生崇拜的情緒。
然而A鎮長,似乎沒有認知到B鎮長受到B鎮民尊敬的真正原因。他似乎只認為「同樣是鎮長,別人受到什麼樣的對待,自己也要受到同等的對待」。但是,頭銜這類的東西,只是外在的「形式」,真正重要的是內在的「實質內容」。
所謂的「實質內容」,以「鎮長」為例,身為鎮長的實質內容,就是做好身為鎮長應盡的職責。鎮長的職責是管理好鎮上的事物,協助鎮民解決在日常上遇到的問題,並且帶領鎮民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目的是為了幫助鎮民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樣的職責,是身為鎮長的本分。然而,A鎮民遇要需要A鎮長處理的事時,A鎮長總是用敷衍的態度去對待A鎮民。這樣的態度,理所當然地沒辦法讓A鎮民對A鎮長產生尊敬之心,更不用說是崇拜了。
如何才會受到鎮民們的尊敬呢?其實很簡單,只要做好鎮長的本分,自然地就會受到鎮民們的尊敬。然而,A鎮長卻沒有認知到這一點,反而用錯誤的態度去處理這件事。像這樣,因為錯誤的「認知」造就了他的錯誤「態度」,然後錯誤的「態度」會使他做出錯誤的「行為」(施政)。至於他的錯誤施政,會帶來什麼影響呢?
他認為:只要灌輸鎮民們「身分地位的崇高與尊貴」的觀念,自然地就會對一個擁有該鎮最高地位的他,產生尊敬之心。但是,當人們對「身分地位」的認知,是那種觀念的話,人們想的並不是「應該要尊敬地位高的人」,而是「我要如何提升我的身分地位」(俗稱:往上爬)。
那種觀念,會使人誤認為「高的社會地位是好的,低的社會地位是不好的」。然後,就會誤以為:如果我要成為「好」的人,就必須擁有高的社會地位;反之,如果我沒有高的社會地位,就意味著我是「不好」的人。(這裡所謂「好」的人,意指「優秀」的人;反之,「不好」的人,意指「劣等」的人。)
當一個人有這種認知時,他為了成為他以為的「好」的人,他會想盡辦法地往上爬。但是,當他爬不上去的時候,他會因為爬不上去,而以為自己是劣於他人的人。然而,他的那些的「認為、以為」都是錯誤的認知。如果又遭受到他人鄙視的話,會強化他的那些錯誤認知,於是就會產生自卑感。因此,自卑感也只不過是錯誤認知下的產物。
一旦擁有那些錯誤認知的人,會產生一種「見不得別人好」的心理。之所以會有這種心理,是因為他誤以為「別人擁有比自己高的身分地位的話,就意味著自己是劣等於他人的人」。在這樣的「誤以為」之下,他會極不想要接受別人比自己好的事實,於是就會產生打壓他人的念頭。至於打壓他人的方法,大致上有酸言、霸凌、抹黑、抹黃等這幾種。然而,最常見的打壓手法,就屬「酸言酸語」了。
「酸言酸語」之所以會成為最常見的打壓手法,是因為像是霸凌、抹黑或是抹黃他人的行為,都會被視為惡行,而酸言酸語並不是那麼嚴重的行為。有時候就只是為了發洩不滿的情緒時,說出一些無傷大雅的酸言酸語。有些酸言甚至還會逗人發笑。
然而,有些人會認為酸言行為也是一種惡行,是因為他們所接觸到的酸言,含有抹黑或是抹黃的成分。也就是說,這類的酸言是結合了抹黑或是抹黃行為。也無可否認地,那些結合了抹黑或抹黃的酸言,是屬於酸言行為。就這樣,那些結合惡行的酸言行為,也就成為一種惡行。
儘管如此,也不應該以偏概全地認定酸言行為就是惡行。事實上,也有那種會讓人會心一笑的酸言。總之,認為酸言就是一種惡行的人,其實是對酸言很偏狹的認知,也就是俗稱的「偏見」。
言歸正傳,酸民之所以會誕生,是因為有些人為了往自己臉上貼金,於是過度地強調那種「身分地位」的觀念,以致於人們對於所謂的「好」產生了錯誤的認知,導致人們盲目地追求身分地位所產生的結果。


03. 人性本惡?

當這個世界上充斥著酸民時,很多人會認為酸言行為,是源自於人類的劣根性。也因此,很多人會認定人性是惡的,甚至有些人會認為「人類是地球上的毒瘤」。但是,如果追究酸民行為的成因,會發現使他們做出酸言的行為,是源自於「求好的心態」。所謂的「求好心態」,是指希望自己成為「好」的人。然而,社會環境使他們誤以為自己是劣於他人的,導致自卑心作祟,因而情不自禁地做出酸言行為。
他們的心態並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他們對於「好」的認知是錯誤的。然而,這個錯誤的認知,是他們所處的環境所造成的。因此,真正有問題的,不是在於他們個人,而是在於他們所處的環境有問題,他們被環境灌輸了錯誤的觀念。錯誤的「觀念」造成了錯誤的「認知」,然後會使他們擁有錯誤的「態度」,錯誤的態度就會使人做出錯誤的「行為」。說穿了,他們只不過是不良環境下的代罪羔羊。因為,大部分的人會指責他們的行為,但是很少人會意識到是環境的問題。
總之,那些酸民做出酸言行為的出發點,是為了成為「好」的人。這樣的心態其實是好的、善的。不論是誰,都有成為「好的人」的慾望,這個是人性。然而,「好」的本質是「善」。也就是說,人性必然是「善」的。人之所以為「惡」,是錯誤的認知所造成的。而錯誤的認知,是根源於錯誤的觀念。因此,萬惡的根源不是金錢,而是「錯誤的觀念」。
主張「人性本善」的孟子就說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是人,都具有憐憫的心。這個憐憫之心就是「善」的根本。他還舉了例子證明「只要是人,都具有憐憫的心」。他說:「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不管是誰,只要看到有小孩將要掉入井裡的話,都會感到驚嚇且憐憫,(之所以會對那個小孩有那樣的關懷),並不是為了要跟那個小孩的父母做朋友,也不是為了要在鄉里朋友之間博取聲譽,也不是因為厭惡小孩的哭聲。
這個例子,所要傳達的意思是:不論是誰,當看到他人遭遇到不好的事情時,都會對他產生憐憫之心。這種對他人的關懷,是不帶有任何目的地發自內心的。而發自內心的表現,就是「人性」。
有些人,之所以會做出違反「人性本善」的惡行,是因為「錯誤的觀念」所造成的。以酸民為例,他們之所以成為酸民,不是因為他們的本性不好,而是因為他們被灌輸了錯誤的觀念。那種的錯誤觀念,會使他們誤以為「身分地位是用來評價一個人的價值的」。但是,「身分地位」並不是用來評價人的,而是用來表明各自的「社會責任」。


以上內容節錄自《解讀酸民行為》蘇子慈◎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7018583.pdf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首部以人類行為學「環境影響行為」觀點解析酸民行為的專書,讓你成為解酸達人。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