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大意與刑事訴訟法大意速成 (2020 五等考試-錄事 庭務員 原住民特考 身障特考)
作者 | 楊律師 |
---|---|
出版社 | 志光保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民事訴訟法大意與刑事訴訟法大意速成 (2020 五等考試-錄事 庭務員 原住民特考 身障特考):適用對象:欲報考司法五等考試的考生適用時間:無期限使用功效:網路人氣楊律師, |
作者 | 楊律師 |
---|---|
出版社 | 志光保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民事訴訟法大意與刑事訴訟法大意速成 (2020 五等考試-錄事 庭務員 原住民特考 身障特考):適用對象:欲報考司法五等考試的考生適用時間:無期限使用功效:網路人氣楊律師, |
內容簡介 適用對象: 欲報考司法五等考試的考生 適用時間: 無期限 使用功效: 網路人氣楊律師,獨家傳授你最高報酬率的讀書技巧! 用白話通俗的文字讓民、刑事訴訟法不再乏味, 即使非法律系的讀者也能輕鬆上手, 基本概念搭配常考內容及歷年五等考古題交互演練, 事半功倍的讀書方式,一本書即可解決您對民、刑事訴訟法的所有困惑。 改版差異: 全新書 書籍特色: 一、這本書包括數年份的「司法五等錄事庭務員、身心障礙五等錄事庭務員、原住民五等錄事庭務員」的考古題及解答將近1600題,我的書向來是巿面上考古題及解答最多的書。 二、歷屆考古題及解答皆依章節排列,例如:當您看完「管轄」的章節後,立刻就會看到和「管轄」有關的考古題及解答。 三、本書以白話通俗的文字來撰寫,不論您的法學程度有多差,縱使您並非法律系畢業的,也能看得懂,有助各位考生快速吸收。
作者介紹 楊律師楊律師 學 歷律師高考及格、法學碩士現 職個人執業律師、某些大老闆的法律顧問?某大補習班講師經 歷曾任某大學法律系兼任講師、曾任某些學生的法律家教、曾任某些學校演講辯論社指導老師、曾任某些辯論比賽的裁判或裁判長、連續告白失敗五十次以上,好人卡持續累積ing著 作刑法速成兵法、刑事訴訟法速成兵法、民事訴訟法速成兵法、民事訴訟法大意與刑事訴訟法大意喜歡的打贏官司、寫法律文章、看電影、游泳、陪小狗小貓玩、下五子棋、向正妹告白討厭的打輸官司、沒空寫法律文章、沒空看電影、沒空游泳、被小狗咬、被小貓抓
產品目錄 第一單元 民事訴訟法大意 001 第一篇 總則 003 01管轄(一):被告住所 007 02管轄(二):物權vs不動產 010 03管轄(三):債權vs不動產 014 04管轄(四):侵權行為 016 05管轄(五):其他特別審判籍 018 06管轄(六):管轄權競合 020 07管轄(七):合意管轄 021 08管轄(八):應訴管轄 025 09管轄(九):指定管轄 026 10管轄(十):民事vs行政 027 11自行迴避 028 12聲請迴避 031 13權利能力 034 14當事人能力(一):權利能力 036 15當事人能力(二):胎兒 038 16當事人能力(三):非法人團體 041 17當事人能力(四):中央或地方機關 046 18當事人能力(五):分公司 048 19選定當事人(一):要件 049 20選定當事人(二):限制 053 21選定當事人vs公益社團法人之社員 055 22選定當事人vs公告曉示 057 23選定當事人vs消費者保護法 059 24公益法人vs不作為之訴 060 25訴訟能力vs 行為能力 060 26訴訟能力vs外國人 064 27欠缺訴訟能力之處理 065 28訴訟能力vs輔助宣告 067 29訴訟能力vs特別代理人 070 30辯論能力、陳述能力 073 31當事人適格 074 32普通共同訴訟 078 33固有必要共同訴訟(一):意義及效力 081 34固有必要共同訴訟(二):裁定追加 087 35類似必要共同訴訟 090 36輔助參加、從參加訴訟(一):意義及要件 094 37輔助參加、從參加訴訟(二):判決效力 097 38輔助參加、從參加訴訟(三):告知訴訟 101 39獨立之輔助參加、獨立之從參加訴訟 102 40主參加訴訟 104 41訴訟代理人(一):資格及授權 107 42訴訟代理人(二):數個訴訟代理人 112 43訴訟代理人(三):當事人的撤銷更正權 114 44訴訟代理人(四):法院選任 115 45訴訟代理人(五):訴訟代理權消滅 116 46裁判費(一):起訴、反訴、上訴 117 47裁判費(二):再審、抗告、聲請、聲明 121 48訴訟標的價額(一):誰核定?時點? 122 49訴訟標的價額(二):競合 125 50訴訟標的價額(三):債權vs擔保 127 51訴訟標的價額(四):租賃 127 52訴訟標的價額(五):分割共有物 128 53訴訟費用之負擔(一):原則 129 54訴訟費用之負擔(二):認諾、分割共有物 131 55訴訟費用之負擔(三):撤回、和解 132 56訴訟費用之負擔(四):預納 133 57訴訟費用之擔保 134 58訴訟救助(一):要件 134 59訴訟救助(二):救濟及效力 137 60當事人書狀 139 61送達(一):送達機關、應受送達人 141 62送達(二):訴訟代理人 143 63送達(三):送達代收人 144 64送達(四):補充送達 146 65送達(五):寄存送達 149 66送達(六):留置送達 151 67送達(七):公示送達 152 68期日及期間 155 69在途期間 157 70回復原狀 158 71當然停止訴訟(一):當事人死亡 161 72 當然停止訴訟(二):當事人喪失訴訟能力或法定代理人死亡或其代理權消滅 164 73 當然停止訴訟(三):法人合併、信託任務終了、破產宣告 167 74當然停止訴訟(四):訴訟擔當人死亡或喪失資格 168 75裁定停止訴訟 170 76合意停止訴訟 172 77言詞辯論(一):公開審判、開始 175 78言詞辯論(二):適時提出 177 79言詞辯論(三):指揮、闡明、發問 178 80言詞辯論(四):分別辯論、合併辯論、限制辯論 179 81言詞辯論(五):筆錄 182 82裁定vs判決 184 83宣示判決vs送達判決書 186 84裁定更正判決 187 85補充判決 189 86司法事務官之處理程序 197 87訴訟卷宗 198 第二篇 通常訴訟程序 201 01起訴書應記載事項 203 02補充聲明、保留給付範圍之聲明 205 03將來給付之訴 207 04給付之訴vs形成之訴 209 05確認之訴 212 06訴之合併(一):客觀合併 215 07訴之合併(二):客觀合併+預備合併 217 08訴訟要件vs當事人適格 220 09訴訟要件vs重複起訴 223 10通知、就審期間 225 11當事人恆定原則vs既判力的主觀效力範圍 226 12訴之變更追加 230 13反訴 233 14撤回 236 15準備程序 240 16準備程序vs適時提出 244 17舉證責任(一):原則 245 18舉證責任(二):顯著或已知之事實 247 19舉證責任(三):自認 249 20舉證責任(四):推定 252 21舉證責任(五):擬制、習慣法令 253 22證人(一):出庭及作證義務 254 23證人(二):拒絕證言 256 24證人(三):具結 257 25證人(四):不到庭訊問 259 26鑑定 260 27書證(一):提出義務 262 28書證(二):文書之真正 263 29勘驗 265 30當事人訊問 266 31證據保全(一):要件 267 32證據保全(二):協議 269 33訴訟上和解(一):方式及範圍 270 34訴訟上和解(二):效力及救濟 272 35訴訟上和解(三):酌定和解方案 275 36全部終局判決、一部終局判決、中間判決 276 37捨棄、認諾 281 38一造不到場、兩造不到場 282 39處分權主義 285 40假執行(一):原告聲請 286 41假執行(二):法院職權宣告 289 42履行期間、分次履行 291 43情事變更 293 44同時履行 294 45既判力(一):客觀效力範圍 295 46既判力(二):主觀效力範圍 296 第三篇 調解程序、簡易訴訟程序、小額訴訟程序 301 01調解(一):強制調解 303 02調解(二):聲請調解 307 03調解(三):調解處所、調解委員 309 04調解(四):調解成立 311 05調解(五):調解不成立 313 06簡易訴訟程序(一):要件 315 07 簡易訴訟程序(二):起訴書應記載事項?言詞起訴?自行到場? 318 08簡易訴訟程序(三):言詞辯論 320 09簡易訴訟程序(四):判決書 321 10簡易訴訟程序(五):訴之變更、追加、反訴 322 11簡易訴訟程序(六):第二審 322 12簡易訴訟程序(七):第三審、抗告 324 13簡易訴訟程序(八):再審 327 14小額訴訟程序(一):要件 327 15 小額訴訟程序(二):表格化訴狀、夜間假日開庭、調解期日辯論 329 16小額訴訟程序(三):衡平裁判 330 17小額訴訟程序(四):一部請求 332 18小額訴訟程序(五):訴之變更、追加、反訴 333 19小額訴訟程序(六):判決書 334 20小額訴訟程序(七):第二審 336 21小額訴訟程序(八):第三審? 338 22小額訴訟程序(九):抗告、再審 339 第四篇 救濟程序 341 01第二審(一):上訴期間 343 02第二審(二):上訴狀應記載事項、實務流程 344 03第二審(三):形式審查 347 04第二審(四):上訴理由 348 05第二審(五):適時提出 351 06第二審(六):訴之變更、追加、反訴 354 07第二審(七):擴張聲明 355 08第二審(八):附帶上訴 357 09第二審(九):捨棄上訴權 360 10第二審(十):撤回上訴 360 11第二審(十一):言詞辯論vs上訴聲明vs實體判決 362 12第二審(十二):發回、移送 363 13第二審(十三):假執行之裁判 365 14第三審(一):上訴利益 366 15第三審(二):強制律師代理 367 16第三審(三):法律審 370 17第三審(四):當然違背法令 371 18第三審(五):其他違背法令 372 19第三審(六):上訴狀應記載事項、實務流程 373 20第三審(七):上訴理由 375 21第三審(八):訴之變更、追加、擴張聲明、附帶上訴 376 22第三審(九):言詞辯論vs書面審理vs上訴聲明 377 23第三審(十):判決 378 24第三審(十一):飛躍上訴 381 25抗告(一):要件 382 26抗告(二):抗告期間 383 27抗告(三):抗告狀應記載事項、實務流程 384 28抗告(四):效力 384 29抗告(五):抗告法院之裁定、再抗告 385 30異議 386 31再審(一):要件 387 32再審(二):再審期間 390 33再審(三):管轄法院 391 34再審(四):裁判 392 35再審(五):再審駁回後,再提再審 393 36第三人撤銷訴訟(一):要件 394 37第三人撤銷訴訟(二):撤銷期間 396 38第三人撤銷訴訟(三):停止原確定判決執行? 397 39第三人撤銷訴訟(四):判決效力 398 第五篇 支付命令、保全程序、公示催告、除權判決 401 01支付命令(一):要件 403 02支付命令(二):限制 406 03支付命令(三):管轄 406 04支付命令(四):不能送達? 407 05支付命令(五):異議 408 06支付命令(六):確定之效力 411 07支付命令(七):裁判費 413 08假扣押(一):要件 416 09假扣押(二):釋明、擔保金 419 10假扣押(三):管轄 423 11假扣押(四):抗告 424 12假扣押(五):撤銷 425 13假處分 428 14定暫時狀態處分 431 15起訴登記 434 16公示催告 439 17除權判決 442 第六篇 家事事件法 445 01家事事件分類 447 02管轄 449 03不公開審理 450 04職權調查證據 451 05命當事人到場 452 06訴訟能力vs 程序能力 453 07程序監理人 454 08強制調解 455 09甲類或乙類vs當事人適格 458 10請求之變更、追加、反請求、合併請求、合併審理、合併裁判 459 11和解、捨棄、認諾、撤回 461 12甲類或乙類vs第三人 462 13婚姻事件程序(一):訴訟種類、管轄 464 14婚姻事件程序(二):自認、不爭執 465 15婚姻事件程序(三):死亡 466 16親子關係事件程序(一):管轄 468 17親子關係事件程序(二):否認子女之訴、否認推定生父之訴 468 18親子關係事件程序(三):確定母再婚後所生子女生父之訴 469 19親子關係事件程序(四):認領之訴 470 20親子關係事件程序(五):確認親子或收養關係存在或不存在之訴 471 第二單元 刑事訴訟法大意 473 第一篇 總則 475 01法例 477 02當事人 479 03土地管轄 480 04土地管轄vs管轄錯誤 483 05事務管轄 484 06事務管轄vs管轄錯誤 485 07牽連管轄 487 08競合管轄 491 09指定管轄 491 10移轉管轄 492 11無管轄權之處理 494 12自行迴避 495 13聲請迴避 498 14職權迴避 502 15迴避vs準用 503 16選任辯護人 504 17強制辯護(一):審判中的強制辯護 507 18強制辯護(二):偵查中的強制辯護 514 19強制辯護(三):偵查中的羈押審查 516 20審判中的閱卷權 518 21偵查中的閱卷權 520 22判決確定後的閱卷權 522 23通信接見權(一):羈押中的通信接見權 523 24通信接見權(二):受拘捕時的通信接見權 526 25輔佐人 528 26被告的代理人、自訴代理人、告訴代理人、再審代理人、沒收參與人代理人、訴訟參與代理人 529 27偵查中的筆錄、搜索扣押勘驗筆錄 533 28審判筆錄(一):內容及簽名 537 29審判筆錄(二):附錄及整理 540 30審判筆錄(三):效力及更正 542 31裁判vs更正 545 32送達方式 548 33陳明送達地址 549 34對在監獄或看守所之人送達、對檢察官送達 551 35公示送達 553 36期日及期間 554 37在途期間 556 38回復原狀 557 第二篇 強制處分及證據 561 01傳喚 565 02通知 568 03拘提(一):要件 570 04拘提(二):執行 573 05逕行拘提 575 06通緝 578 07現行犯、準現行犯 582 08緊急拘捕 585 09筆錄詢問人vs筆錄製作人 587 10人別訊問 589 11告知義務 590 12全程連續錄音 594 13夜間詢問 598 14訊問方法 603 15不正訊問 605 16羈押的要件(一):拘捕前置主義 608 17羈押的要件(二):24小時內 610 18羈押的要件(三):犯罪嫌疑重大 614 19羈押的要件(四之一):一般性羈押的原因 615 20羈押的要件(四之二):預防性羈押的原因 616 21羈押的要件(五):羈押必要 618 22羈押的要件(六):言詞審理原則、法官押票 622 23羈押審查(一):強制辯護? 624 24羈押審查(二):閱卷權vs法官羈押審查之依據vs檢察官到庭義務 625 25羈押審查(三):夜間訊問 628 26羈押審查(四):自由證明程序 630 27羈押之指揮、變更羈押處所 632 28羈押之執行、通信接見權 634 29撤銷羈押(一):羈押原因消滅 639 30撤銷羈押(二):羈押期滿 641 31撤銷羈押(三):羈押期間已逾原審判決之刑期 645 32撤銷羈押(四):處分、判決 647 33停止羈押(一):要件 648 34停止羈押(二):替代處分及防逃措施 650 35再執行羈押 653 36限制出境(一):要件 655 37限制出境(二):期限及延長 657 38限制出境(三):撤銷 658 39有令狀搜索+有令狀扣押 660 40無令狀搜索+無令狀扣押(一):緊急搜索 664 41無令狀搜索+無令狀扣押(二):附帶搜索 668 42無令狀搜索+無令狀扣押(三):同意搜索 671 43有或無令狀搜索+無令狀扣押(一):本案附帶扣押 674 44有或無令狀搜索+無令狀扣押(二):另案扣押 676 45搜索扣押的執行(一):在場之人 677 46搜索扣押的執行(二):扣押的方法及必要處分 679 47搜索扣押的執行(三):政府機關或軍事場所 681 48搜索扣押的執行(四):夜間 683 49無搜索+有令狀扣押:非附隨於搜索之扣押 685 50扣押物之返還 688 51無罪推定、罪疑唯無、舉證責任 689 52證據能力vs證明力 695 53嚴格證明程序vs自由證明程序 696 54職權主義vs當事人主義vs調查證據 698 55傳聞證據(一):§159Ⅱ 699 56傳聞證據(二):§159-1Ⅰ 700 57傳聞證據(三):§159-1Ⅱ 704 58傳聞證據(四):§159-2 706 59傳聞證據(五):§159-3 709 60傳聞證據(六):§159-4 712 61傳聞證據(七):§159-5 713 62證人(一):傳喚 714 63證人(二):具結 716 64證人(三):違法訊問、證據能力 719 65證人(四):拒絕證言 721 66主詰問vs反詰問 723 67詰問權vs交互詰問順序 726 68被告詰問權vs被告退庭 727 69共同被告 728 70鑑定人之指定 733 71拒卻鑑定人 734 72鑑定人vs證人 736 73鑑定留置 738 74鑑定許可 740 75檢察事務官及警察之採證 741 76鑑定證人 742 77通譯vs鑑定人 744 78勘驗 744 79證據保全 746 第三篇 偵查 749 01告訴權人(一):被害人 751 02告訴權人(二):配偶及特定親屬 754 03告訴權人(三):特定罪名 756 04告訴權人(四):利害衝突 758 05告訴權人(五):代行告訴人 758 06告訴代理人 760 07告訴期間 761 08撤回告訴 763 09告訴不可分、撤回告訴不可分 764 10告發 768 11自首 769 12偵查之主體及開始 771 13偵查不公開vs在場 774 14提起公訴 776 15絕對不起訴(一):法定不起訴 777 16絕對不起訴(二):其他法定理由不起訴 780 17相對不起訴(一):微罪不起訴 781 18相對不起訴(二):執行無益不起訴 782 19簽結 784 20緩起訴(一):要件 785 21緩起訴(二):撤銷 788 22再議(一):聲請 791 23再議(二):審查 795 24交付審判 797 第四篇 起訴及審判 803 01起訴書vs卷證併送主義 807 02案件單一性vs起訴不可分vs不告不理原則 809 03追加起訴 813 04案件同一性vs變更起訴法條 814 05撤回起訴 815 06開庭通知及送達 816 07起訴審查 817 08 公開審理、合議審理、被告在庭時不得拘束其身體 819 09準備程序 822 10審判期日、審判程序(調查程序+言詞辯論程序) 826 11更新審判程序 830 12停止審判 832 13有罪判決 834 14無罪判決 835 15免訴判決 836 16不受理判決 838 17被告缺席判決 841 18宣示判決 842 19自訴及限制(一):被害人 843 20自訴及限制(二):直系尊親屬或配偶 847 21自訴及限制(三):半個被害人? 847 22自訴及限制(四):強制律師代理 849 23自訴及限制(五):偵查 850 24自訴及限制(六):撤回 851 25自訴及限制(七):已不得告訴或請求 853 26自訴及限制(八):裁定駁回自訴 854 27上訴權人(一):當事人 854 28上訴權人(二):法定代理人或配偶 858 29上訴權人(三):代理人或辯護人 860 30上訴期間 862 31上訴理由及審查 863 32案件單一性vs上訴不可分vs不告不理原則 866 33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 867 34捨棄上訴、撤回上訴 868 35三級三審vs二級二審 871 36上訴第三審的限制(一):罪名 871 37上訴第三審的限制(二):刑事妥速審判法第8條 873 38上訴第三審的限制(三):上訴理由 874 39第三審的審判程序 877 40判決與上訴vs裁定與抗告 878 41程序裁定vs抗告 880 42抗告vs停止執行 882 43再抗告 883 44準抗告 884 45為被告利益再審 885 46為被告不利益再審 889 47再審聲請權人 890 48再審期間 891 49再審代理人vs閱卷權 892 50再審書狀、理由、附件及管轄權 893 51聲請再審vs停止執行 895 52開庭審理、調查證據 895 53裁定駁回vs開始再審之裁定 897 54更為審判、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 899 55非常上訴聲請權人 900 56非常上訴之審理程序 902 57非常上訴之判決 903 58簡式審判程序 904 59簡易程序(一):偵查中自白及聲請 909 60簡易程序(二):審判中自白及聲請 913 61簡易程序(三):上訴 917 62協商程序(一):要件 919 63協商程序(二):告知義務 921 64協商程序(三):不得協商判決之例外 922 第五篇 被害人訴訟參與、沒收、執行、附帶民事訴訟 925 01被害人訴訟參與(一):要件、聲請、裁定 927 02被害人訴訟參與(二):通知、出庭、表示意見 929 03被害人訴訟參與(三):訴訟參與代理人vs閱卷權 932 04被害人訴訟參與(四):選定代表人 934 05訊問或詢問被害人 935 06移付調解、進行修復 936 07 第三人參與沒收程序(一):通知義務、陳述意見機會、聲請沒收 937 08第三人參與沒收程序(二):聲請及裁定 939 09第三人參與沒收程序(三):代理人及閱卷權 942 10第三人參與沒收程序(四):準用被告之權利、適用通常審判程序 943 11第三人參與沒收程序(五):判決 944 12第三人參與沒收程序(六):上訴 945 13第三人參與沒收程序(七):撤銷沒收確定判決 948 14單獨宣告沒收(一):要件 949 15單獨宣告沒收(二):聲請權人、管轄、第三人參與 952 16執行(一):開始及指揮 954 17執行(二):方式 954 18執行(三):停止執行 956 19執行(四):死刑 956 20附帶民事訴訟 958
書名 / | 民事訴訟法大意與刑事訴訟法大意速成 (2020 五等考試-錄事 庭務員 原住民特考 身障特考) |
---|---|
作者 / | 楊律師 |
簡介 / | 民事訴訟法大意與刑事訴訟法大意速成 (2020 五等考試-錄事 庭務員 原住民特考 身障特考):適用對象:欲報考司法五等考試的考生適用時間:無期限使用功效:網路人氣楊律師, |
出版社 / | 志光保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4816392 |
ISBN10 / | 986481639X |
EAN / | 9789864816392 |
誠品26碼 / | 2681862273009 |
頁數 / | 992 |
開數 / | 18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7X23X4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1121g |
自序 : 一、因為我在工作上是追求完美的人,「改版」永遠只能改善,唯有「重寫」才能滿足我,所以去年決定砍掉重練,把每本書都重寫,交稿的那一刻,很爽,因為我能預見很多考生會因為我這本書而考上。
二、寫書的每天都很快樂,因為邊寫邊想邊思考,很多以前沒想過或想不懂的,全想通了,相信正在翻這本書的您也會有相同的快樂,我對自己寫的書有絕對自信,所以我有信心您今年一定會考上,記得要寫信給我,我最喜歡收到金榜題名考生的信。
2020年1月 楊律師
最佳賣點 : 網路人氣楊律師,獨家傳授你最高報酬率的讀書技巧!用白話通俗的文字讓民、刑事訴訟法不再乏味,即使非法律系的讀者也能輕鬆上手,基本概念搭配常考內容及歷年五等考古題交互演練,事半功倍的讀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