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ss! 吻的文化史: 從中古世紀傳説神話到網路時代影音文化, 浪漫吻的前世今生 | 誠品線上

The History of the Kiss

作者 Marcel Danesi
出版社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商品描述 Kiss! 吻的文化史: 從中古世紀傳説神話到網路時代影音文化, 浪漫吻的前世今生:以愛為名,以吻封緘尋找吻、愛情與人性的真實樣貌◎以接吻為脈絡,企圖找出「吻」的來龍去脈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以愛為名,以吻封緘尋找吻、愛情與人性的真實樣貌◎以接吻為脈絡,企圖找出「吻」的來龍去脈,討論親吻的最初原型和演變。◎由中古時期到現代,從神話故事、文學作品、情歌、影像、電影等方面,探討親吻與愛情在其中的獨特意義,以及吻對流行文化所造成的影響。「因此,吻留存在時間的洪流裡、經過一代又一代、橫跨許多國家。吻會持續鼓勵戀人、演員、作家,以及我們每一個人。不管愛情怎麼開始、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做、發生的地點在何處,吻表達的都是最偉大的情感:愛。」--愛情科學家 柯申鮑姆(Sheril Kirshenbaum)「只有去愛,才能讓這個世界更美好、更友善。」--美國舞蹈家 伊莎多拉‧鄧肯(Isadora Duncan)接吻,到底是純粹慾望的展現,或是真愛的試金石?遺失吻的童話故事,王子該如何喚醒公主,結局又該走向何處?落在戀人唇邊的吻,引來的究竟是「從此幸福快樂」的美好結局,還是敲響死亡與別離的悲劇命運?提到美好的愛情,除了玫瑰、巧克力,怎能缺少了炙熱而浪漫的親吻。放眼望去,不論是神話故事、文學作品、情歌、影像、電影,你將發現,「吻」無所不在。從羅密歐和茱麗葉、桂妮薇爾和蘭斯洛特,到電影中傑克和蘿絲的吻,每一個吻都被賦予了獨特的意義,並且一再地引領出一段段膾炙人口的愛情故事。然而,「親吻」不僅僅是愛情與浪漫的化身,它更是對傳統宗教與社會規範的反抗,自由表達情感的象徵。從過去到現在,吻一如既往地擁有著強大的影響力。究竟,人們為何要親吻?是誰賦予了親吻如此巨大的魔力,讓眾人為它神魂顛倒?第一個浪漫的吻,是在何時誕生?是從何時開始,我們將吻與愛情、浪漫畫上等號?一旦遺落了吻,雋永的愛情故事從何震懾人心,童話故事裡的魔咒又該怎麼打破?本書以「接吻」為線索,從中古時期至現代,仔細爬梳吻的來龍去脈,並且還原每個親吻和浪漫愛情的原貌。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馬塞爾‧達內西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語言人類學教授、符號學與傳播理論學程主任。著有《香菸、高跟鞋及其他有趣的東西》(Cigarettes, High Heels, and Other Interesting Things)、《酷炫:青少年的符號與意義》(Cool: The Signs and Meanings of Adolescence)以及《情感的對象》(The Objects of Affection)。1998年獲選為加拿大皇家學會會員,成立了溝通與資訊科學研究中心(Center for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同時擔任符號學期刊Semiotica的總編輯。他的作品見於《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以及美國著名心理學網站Psychology Today等,也曾應邀參加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的節目。■譯者簡介陳湘陽台大外文系畢業,現就讀師大翻譯研究所博士班,並於世新大學、實踐大學教授口筆譯及英文課程。自詡/自許為實際的浪漫主義者。以翻譯、教學為志業,從事自由口筆譯工作多年,勇於挑戰各式各樣的翻譯任務。酷愛文學、音樂和運動,偶爾沉溺閱讀寫作,對中西歷史亦極感興趣。譯有《前線島嶼:冷戰下的金門》(Cold War Island: Quemoy on the Front Line)(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道德》(Moral, Immoral, Amoral)(麥田)、《痛史》(The History of Pain)(麥田)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未來,一直吻一直吻/李明璁(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譯者序/陳湘陽序第一章 吻在流行文化中的起源第二章 象徵、儀式和神話中的吻第三章 真實和虛構故事中的吻第四章 影像中的吻第五章 歌曲中的吻第六章 電影中的吻第七章 網路時代的吻

商品規格

書名 / Kiss! 吻的文化史: 從中古世紀傳説神話到網路時代影音文化, 浪漫吻的前世今生
作者 / Marcel Danesi
簡介 / Kiss! 吻的文化史: 從中古世紀傳説神話到網路時代影音文化, 浪漫吻的前世今生:以愛為名,以吻封緘尋找吻、愛情與人性的真實樣貌◎以接吻為脈絡,企圖找出「吻」的來龍去脈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ISBN13 / 9789863444084
ISBN10 / 9863444081
EAN / 9789863444084
誠品26碼 / 2681400572007
頁數 / 25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電影中難忘的吻
雖然說不上是不可能的任務,但要列出一張「影史上最浪漫的吻」的清單並不容易,因為每個人都有各自喜愛的吻,而且令人難忘的接吻畫面不勝枚舉。這裡的「令人難忘」指的是能對社會歷史造成影響,重現吻的浪漫意涵和解放力量的一種特質。
在愛迪生首開先例的《吻》之後值得一提的,就是 1915 年法蘭克.鮑威爾(Frank Powell)的《從前有個笨蛋》(A Fool There Was),由蒂達.巴拉(Theda Bara,又名西奧多西亞.古德曼〔Theodosia Goodman〕)主演。她有著圓潤飽滿的胸部,綽號「妖婦(The Vamp)」,是轟動一時的性感女神,演過許多早期的無聲電影。電影中,她扮演具侵略性的成熟女性,誘惑可憐而弱勢的已婚男性維克多.貝努瓦(Victor Benoit),她的熱吻讓他拋棄了妻小。電影中的台詞「吻我,我的傻瓜」從此不斷地被引用,成了各種文藝創作上的陳腔濫調。這部片的涵義顯而易見─吻摧毀了男人的理性,誘惑他們離開家庭生活的安穩庇護。吻是男人的魔咒。
吻在艾利.馮.史托洛海姆(Erich von Stroheim)執導的知名電影《貪婪》(Greed,1924)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貪婪》是一部深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探討金錢和貪欲如何腐化片中主角的心靈。史托洛海姆刪除原本的連續鏡頭,大量剪輯,最後播出的總長只有原版的一小部分。起初這部電影中淫穢的性暗示壞了它的名聲,但它終獲肯定,成為早期電影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電影中呈現了大銀幕上的第一個「偷吻」。冒牌牙醫麥克悌格(McTeague)看著躺在治療椅上被麻醉的美麗病患,腦中充滿性幻想。一開始他試著壓抑自己的渴望,克制想對她毛手毛腳的衝動,這樣的衝動明顯來自他墮落的基因。電影側標冒出這些文字:「在他母親優秀的遺傳之下,流著他父親的邪惡血液。」麥克悌格聞了女病患的頭髮和香水,忍不住吻了她的唇。在他這麼做的當下,一旁的寵物鳥突然變得非常不安,在鳥籠內不斷跳動。在這個「羞恥的」吻結束後,麥克悌格喪氣地抓住自己的頭髮,繼續工作。這個離經叛道的吻毫無疑問是種性踰越,至今仍吸引著觀眾。這個場景是一篇關於吻的危險性的「小論文」─吻使人誤入歧途,耽溺於自己的欲望和衝動。片名中的「貪婪」指的是種令人致命的罪惡。
根據一些影評專家,在金.維多(King Vidor)著名的反戰電影《大閱兵》(The Big Parade,1925)中,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與一名法國農村女孩的吻令人難以忘懷,這部片包含了許多社會和心理上的細節,因此成為好萊塢第一部真正的賣座電影。在戰爭的悲痛中,一個浪漫的吻似乎是逃離這些紛爭的唯一途徑。「要愛,不要戰爭」是金維多電影中的嬉皮口號。吉姆.艾波森(Jim Apperson)(約翰.吉爾伯特〔John Gilbert〕飾)坐在一張長板凳上,向他來自法國農村的女友梅麗桑(Mélisande)(蕾妮.阿多莉〔Renée Adorée〕飾)示範嚼口香糖。結果她不小心把口香糖吞了下去,靦腆地拒絕他給她的第二片口香糖。他被她的單純感動,靠上去想吻她。一開始,她抗拒了他的吻,但過沒多久,在燭光的魔法之下,艾波森笨拙地說出從法文辭典中查到的「我愛你」。她微笑,於是他們就自然地接吻了。這個吻又久又深情,充滿渴望和宿命感。這個故事以喜劇收場。在最後一幕中,戰爭已經結束,兩人熱情地擁吻。
迪士尼的動畫巨作《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1928)與吻的各種意義相呼應,故事結局中的吻更是如此,在某種程度上重新塑造「初吻」在歷史上和心理上神奇的復活力量。其實這部電影中值得注意的接吻畫面有二─一是白雪公主在小矮人出門工作前,溫柔親切地吻了每一個小矮人,糊塗蛋(Dopey)還回來不只一次,希望再被吻一次,感受那吻的力量。王子溫柔地吻在白雪公主冰冷的紅唇上則象徵著永別,他並不知道這個吻會讓她從死亡般的沉睡中甦醒。
這部電影在一些學術圈子引發爭議,因為它明顯將女性置於被動的位置。然而這背後還有更寬廣的論述,與社會角色無關,而是關於女性改變世界、凌駕於男性之上的力量。《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成為了影史上最受歡迎的電影,它根據格林兄弟1810 年的故事改編而成,但與原版的故事有許多出入。吻起死回生的力量終能實現,是因為仁慈的仙女消除了睡美人(Sleeping Beauty)的死亡詛咒,讓她永遠沉睡,只有真愛的初吻才能讓她醒過來。這個吻發生的時間點浪漫、令人屏息而恰到好處,使人們對它印象深刻。然而並非每個吻都是如此。第一個王子和公主的吻出現在夏爾.佩羅(Charles Perrault)1697 年的童話《叢林中的睡美人》(La Belle au Bois Dormant)。這個故事最早的版本是簡巴蒂斯塔.巴西萊(Giambattista Basile)1634 年的作品,名為《太陽》(Sun),這裡頭的王子沒有什麼魅力;他是個國王,在離開之前強姦了睡美人。
有些文化理論家覺得迪士尼電影充滿沙文主義,讓白雪公主處於被動,等待白馬王子路過,賦予她生命。舉例來說,平斯基(Pinsky)主張像《白雪公主》這樣的電影,都是「救援女性原型的幻想,在本質上都是被動的幻想」。然而一旦我們探究迪士尼敘事文本的背後,便會馬上發現,故事中真正的主角其實是兩個女性角色─白雪公主和邪惡的皇后。影片中的男性不是忠心服侍白雪公主的小矮人,就是「功能性」的角色,僅在故事最後提供一個匿名的吻。白雪公主則扮演主導的地位,一切都服從她的指令,包括小動物、小矮人,甚至是王子,都被她隱約中散發的女性魅力吸引而來到她身邊。
維克托.弗萊明(Victor Fleming)1939 年的賣座電影《亂世佳人》是史上最受歡迎的美國電影,訴說惡霸白瑞德(Rhett Butler)(克拉克.蓋博飾) 和南方的千金小姐郝思嘉(Scarlett O’Hara)(費雯.麗飾)的故事,這部片贏得了奧斯卡獎。郝思嘉在南北戰爭中成了寡婦之後,白瑞德去探望她,含情脈脈地對她說:「睜開妳的雙眼看著我,不,我不認為我會吻妳。妳現在很需要有人吻妳,才能恢復正常。要有個人吻妳,常常吻妳,而且這個人要很在行。」她抗拒了他,最後促成了一段「激情熱吻」,白瑞德瘋狂地吻著她,抱著她走上一層層的階梯,到她的房間,忽略她微弱而流於形式的抗議。隔天早上醒來,郝思嘉微笑的臉透露出她真實的感受。在電視實境秀出現之前,這部電影的拍攝可說是非常真實,讓接吻的場景更具說服力及感染力。
1942 年的《北非諜影》則是另一部經典名片,由麥可.寇蒂斯(Michael Curtiz)執導,也獲得了奧斯卡獎。片中的男女主角是瑞克(Rick)(亨弗萊.鮑嘉〔Humphrey Bogart〕飾)和艾莎(Ilsa)(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飾),兩人有個很棒的接吻畫面。美國作曲家赫曼.霍普菲(Herman Hupfeld)寫的經典爵士歌曲〈時光流逝〉(As Time Goes By),由鋼琴家山姆(Sam)在背景中演奏。這首歌裡有句最受歡迎的歌詞:「吻就只是個吻。」當鋼琴家唱到這句時,瑞克倒了杯香檳給艾莎,用一句著名的台詞向她敬酒:「敬我們在一起的時光。」他們接著在敞開的窗邊擁吻,遠處傳來陣陣的槍砲聲,暗示德軍即將到來,吻和砲火的聲響形成極為強烈的對比。這個吻呼應了「要愛,不要戰爭」這句話。有點驚惶的艾莎巧妙地問:「剛剛那是砲火的聲音,還是我心跳的聲音?」她接著說:「我想讓你知道,我是多麼愛你,多麼痛恨這場戰爭。這個世界太瘋狂了,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如果你沒辦法逃脫,我的意思是,如果我們被迫分開,不管你去哪裡,我都會在你身邊。」她靠近瑞克的雙唇,讓自己陷入另一陣熱情的狂吻,命令著他:「吻我。就當作是最後一次吻我吧。」《北非諜影》是寇蒂斯最著名的電影,精采地詮釋了愛情勝過戰爭的力量,且電影中的吻就只是個吻,和葛楚.史坦因(Gertrude Stein)的格言一樣,玫瑰就是株玫瑰。有些事物的本質無法說明或以理論解釋,因為它們本是如此。
泰.嘉奈特1946 年的電影《郵差總按兩次鈴》中的主角是柯拉(拉娜.透納飾)和法蘭克(約翰.嘉菲爾飾)。如同先前討論過的,電影中有個令人難忘的接吻畫面,儘管這個吻最後導致了悲劇。這對苦命鴛鴦在高速公路上開著車,法蘭克突然懇求正在塗口紅的柯拉,給他一個等待多時的吻。柯拉說:「法蘭克,等我們到家,就會有許許多多的吻,許許多多裡頭有夢想的吻。許許多多來自生命,而非死亡的吻。」法蘭克回答:「我不想再等了。」當柯拉正要開口說出「親愛的」來回覆他時,兩人突然沉默下來,熱情擁吻。在他們沉浸其中的同時,柯拉突然滿臉驚慌地大叫:「法蘭克,小心!」法蘭克因為接吻而分心,駛離了車道,導致柯拉車禍身亡。這是個死亡之吻。就我所知,這是第一個發生在車上的戀愛場景,逐漸演變成現代流行文化中常見的畫面。「車子裡的浪漫」成為 1950 年代青少年電影的主流。
除了《亂世佳人》,還有佛烈.尼曼(Fred Zinnemann)1953 年的奧斯卡得獎電影《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許多影迷都認為它擁有最出名的接吻畫面。華登中士(Sergeant Warden)(伯特.蘭卡斯特〔Burt Lancaster〕飾)和上司的妻子嘉蘭(Karen Holmes)(黛博拉.寇兒〔Deborah Kerr〕飾)偷情。在夏威夷的海灘上,海浪拍打著他們交纏的身體,他們於是開始了禁忌之吻。接吻後,嘉蘭溫柔地說:「我從來沒想過會是這種感覺,從來沒有人像你這樣吻我。」「沒有嗎?」華登回答。「沒有。」她說。華登又問:「在所有吻過妳的男人中,一個也沒有嗎?能給我一個大概的數字嗎?」聰明的嘉蘭靦腆地回答:「沒有計算器算不出來。你有帶嗎?」畫面迅速地淡出,華登試圖探究她的過去,意在詆毀她的人格。他知道她的淫亂,也知道她先前在其他前哨基地有更多的外遇對象,這些事情讓他感到痛苦,對她產生矛盾的情感。但這個吻確定了他的命運,他中了「男人的魔咒」,再也回不去了。
布雷克.愛德華(Blake Edward)的《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1961)是另一部經典之作。荷莉.葛萊特利(Holly)(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飾)和保羅.瓦傑克(喬治.佩帕德〔George Peppard〕飾)在雨中接吻的畫面讓人們難以忘卻。這個場景開始於荷莉搭計程車到機場的路上,她樓上的鄰居保羅陪在她身邊。保羅是個理想化的、意亂情迷的戀人,他對荷莉表明愛意,試圖說服她留下,不要遠渡重洋前去巴西。「荷莉,我愛上妳了。我愛妳,妳屬於我。」她強硬地回答道:「這世上沒有誰屬於誰,我不會讓任何人把我關進籠子裡。」他回答:「我沒有想把妳關進籠子裡,我只想愛妳。」荷莉溫柔地看著他,卻反駁道:「還有我的貓,我們是一對沒名沒姓的鄉巴佬。我們不屬於任何人,也沒有人屬於我們。我們甚至不屬於彼此。」她接著叫計程車司機停在路邊,讓她的貓跳下車走進一旁的小巷,大聲命令牠:「快走!」幾分鐘後,保羅也叫司機靠邊停車。他下車大喊:「小姐,管妳是誰,妳知道妳的問題是什麼嗎?妳是個懦弱的人,妳一點膽量都沒有。妳不敢勇敢站出來說好,人生是現實的,人會相愛也會屬於彼此,因為那是任何人得到真正快樂的唯一機會。妳認為自己是個自由的靈魂,狂野不受拘束,妳害怕別人把妳關進籠子裡,但寶貝,妳已經在那個籠子裡了。這個籠子是妳親手做出來的,它不在西邊的德州,也不在東邊的索馬利蘭。妳到哪裡,這籠子就在哪裡,因為不管妳跑得多遠,妳最後都只會和自己相撞。」
這正是劇情張力最強,即將爆發的一刻。保羅從外套口袋中拿出戒指,丟在她的大腿上,幾近狂吼地說:「拿去吧,我已經把它帶在身上好幾個月了,我不要了。」他關上車門,往自己的方向走去。荷莉戴上了戒指,欣喜若狂。她跳下車,在大雨中狂奔。當她追上保羅時,她發現保羅正跟她在木頭板條箱裡的貓玩在一起。她抱起了她的貓,將牠裹進外套裡不讓牠淋雨。這時,電影配樂〈月河〉(Moon River)在背景中緩緩播出。荷莉走向保羅,擁抱他,接著便在雨中熱情又溫柔地吻他。電影在此結束,我們都可以感受到那個吻影響了他們後來的人生,就和所有真情浪漫的吻一樣。
在《浩劫餘生》(Planet of the Apes,1968)中,太空人喬治.泰勒(George Taylor)(查爾頓.赫斯頓〔Charlton Heston〕飾)和黑猩猩科學家茲拉(Zira)(金姆.亨特〔Kim Hunter〕飾)在海浪拍打的沙灘上浪漫地接吻。泰勒說:「博士,我想和妳吻別。」茲拉回答:「好啊,但你長得真醜!」這個回應很諷刺,暗指人類可能是從黑猩猩突變,而非演化而來。這個吻不只讓兩個人合而為一,也象徵兩個物種共生共存。它因此也是在反對人類與生俱來的物種歧視─人類自認為高其他動物一等,極盡剝削之能事。這個畫面在電影首映時造成轟動,而這個吻的火花可能點燃了接下來的二十年間對物種歧視的辯論。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