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誠品經典共讀計畫】project1時移境遷,經典相傳,誠品書店邀請台灣出版社總編輯們,同為華文讀者選讀經典,我們真心祈望,世世代代皆以閱讀相傳,且讓經典成就閱讀的永恆。總編輯推薦語───陳瀅如 麥田出版副總經理兼副總編輯今日我們認定的「知識」一詞如何形成?由何處發端?透過何種媒介傳播?受到哪些機構的養成或打壓?知識分子的培育與學門的分化如何演變?英國歷史學家彼得.柏克以社會文化史的角度切入,綜合地理學、人類學、政治學、科學史方法,帶讀者潛入資訊之海,一窺十五世紀中期古騰堡活字版印刷術發明後至十八世紀中狄德羅陸續出版《百科全書》為止、將近四百年間,西方(歐洲)歷史知識生產制度成形的來龍去脈。學術專業讀者可在柏克旁徵博引的注解與參考書目裡享受知識考掘之樂,一般讀者則可在柏克平易近人的行文間,對知識革命有更具體深切的認識。 本書談的是近四百年來知識在西方歷史上所扮演的角色,這是一部關於「西方近代知識與社會交融史」的導引。跨越的時間從一四五○年前後活字版印刷術在德國古騰堡的發明,到一七五○年代狄德羅陸續出版《百科全書》為止的三個世紀。 柏克從以知識為業的知識分子談起,然後提及建立知識的機構--大學和學會,知識的分布(知識地理學)、知識的分類(知識人類學),對知識施行控制的教會和國家(知識政治學),銷售知識的市場與出版界,知識的消費者--讀者,最後在尾聲中提出信任與不信任知識的哲學性問題。柏克的用詞力求通暢明白,所以一般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會有平常閱讀「西方大師」時的「大失所望」。 這本書著實對社會史及社會-文化史的貢獻卓著,但它同時也引起了科學史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以及地理學家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