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解痛, 才是聖經! 所有疼痛, 該整的是神經 (附示範影片QR碼) | 誠品線上

這樣解痛, 才是聖經! 所有疼痛, 該整的是神經 (附示範影片QR碼)

作者 梁恆彰/ 楊翠蟬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這樣解痛, 才是聖經! 所有疼痛, 該整的是神經 (附示範影片QR碼):疼痛就是神經在做怪,所有疼痛,該整的是神經!  ◎九成痛,可以不用藥:  ‧三叉神經痛、臉部痠麻痛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疼痛就是神經在做怪,所有疼痛,該整的是神經! ◎九成痛,可以不用藥: ‧三叉神經痛、臉部痠麻痛、頭暈、頭痛、聽力衰退 ‧肩頸緊繃、肩膀痛、肩膀抬不高、肩膀轉不開、舉手困難 ‧手肘痛、手腕痛、手指痛 ‧上背膏肓痛、姿勢不良、外傷、運動傷害 ‧胸悶、呼吸短淺、呼吸控制鍊有問題、疱疹、動過腹部手術 ‧腰痛、臀痛、坐骨神經痛、活動不足 ‧鼠蹊痛、大腿內側麻痛、膝痛、痛風引起的膝痛 ‧坐骨神經壓迫、腰椎疼痛轉移 ‧腳底痛、足底筋膜炎、腳跟痛 ‧陰部乾癢、尾椎痛、情緒煩躁、自律神經失調 你知道嗎?一旦身體出現疼痛,吃止痛消炎藥1個月或做物理治療3個月,肢體疼痛仍緩解不了時,可能跟肌筋膜發炎、骨質疏鬆與否沒有太大關係,必須謹慎地抽絲剝繭,找出發生疼痛的根源。 作者梁恆彰醫師是疼痛與自律神經權威,行醫30多年,採取無藥性的神經紓解方式,成功治癒無數慢性痛患者,他豐富的臨床醫治歷練,指證出慢性痛者必須知道的三個真相: 真相一:「99%以上的慢性痛,都是神經現象!」 真相二:「身體感受的痛點,並非真正的病灶所在!」 真相三:「慢性痛者更要動,活絡整體的神經血管機能,才會好得快!」 常見慢性痛,不用藥物也會好! 本書以身體神經系統的全新角度,引領了解各種慢性痛的問題癥結; 加上詳盡又易懂的真實案例診治過程分享, 讓你知道原來要擊退每天無止境的疼痛,真的有方法、真的會變好, 就是:無藥性疼痛治療+神經群運動+典型金字塔飲食+關鍵營養+藥物戒斷, 只要多管齊下,就能重新找回開朗的跑跳人生。 特色一:沒有神經就沒有痛,尤其慢性痛者絕對不是心理問題 疼痛問題唯一的真理,就是沒有神經沒有痛,所有不舒服都是神經機制使然,需要系統性的治療,恢復神經血管的運作,徹底解決疼痛問題。尤其,慢性痛者常被冠以心理作祟或胡思亂想,但事實上不舒服都有背後生理原因的神經現象,最怕慣用服精神藥物等,想要戒斷或化解副作用,將是解除疼痛的高牆。 特色二:長期姿勢固定加上生活工具越舒適,疼痛越容易找上門 3C時代,低頭滑手機、久坐打電腦、躺鬆軟沙發、標榜健康護具……,導致頸肩背腰臀腳痠麻痛,原因就出在長期固定姿勢,加上生活工具太過貼心。以電腦族來說,買好座椅視為理所當然,殊不知越舒適久坐越容易疼痛,反而應該買一般椅子就好,當坐得不舒服,就想會起來動一動,畢竟想解痛就越要動。 特色三:原來這些行為,只會讓慢性痛者越變越嚴重 作者針對慢性痛者,一律建議勿拉筋、勿整脊,以免二次傷害,因為過度扭轉、拉筋或熱敷,容易造成更廣泛的肌肉軟組織發炎或退化,可能使神經壓迫變得嚴重,甚至導致神經症狀蔓延到其他部位。此外,慢性痛也不適合過度按壓,如按摩球、按摩槍或滾筒等,因為慢性痛通常是移轉痛或血管沉積性問題(如痛風與僞痛風,比例高達20%)。 特色四:針對慢性痛者設計,補償平時少動,活絡神經反射鍊 慢性痛者運動原則在於補償平時少做的動作,並以活絡神經血管為目標,達到輔助治療疼痛與調節自律神經失調的效用;因此,向慢性痛者大力推廣活絡神經反射鍊為核心的運動,這樣的頭頸肩背四肢神經群運動有三大好處,活化神經肌肉(加強活動與控制能力、避免壓迫、增加肌肉神經活動、避免靜態用力的等長收縮)、強化心肺功能、增進關節囊活動,與一般物理治療、休閒或競技的本質不同。 特色五:慢性痛者要擇食、要營養夠,才會好得快 慢性痛者要注意減少發炎,忌酒精、辛辣、發熱性與發炎性的食補,尤其建議要降低飲食的熱度;另外,當增加運動量時,容易發生痛風或偽痛風風險,最好減少高嘌呤飲食。如果食慾不振、體重過輕,建議少量多餐,以澱粉為主、蛋白質與脂肪為輔的典型金字塔飲食。另外,建議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B群(特別是B12),如果肌肉無力與抽筋,除了補充鈣、鎂之外,也請適量攝取天然海鹽。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梁恆彰 楊翠蟬梁恆彰˙學歷:台大醫學士˙經歷:麻醉科專科醫師、婦產科專科醫師、前台大、國泰、北醫醫師、前台大麻醉部、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現職:台大癌醫中心麻醉部兼任主治醫師、台大癌醫中心疼痛門診醫師、身新醫學診所院長˙特殊專長:疼痛與身心症的非藥物治療法,包括:一般疼痛、神經痛、手術後疼痛、癌症疼痛、婦女疼痛、演奏與運動傷害後疼痛、自律神經失調,以及憂鬱、失眠、情緒、記憶、眼花、鼻塞、心悸、呼吸、腸胃、泌尿症狀、身心藥物戒斷˙著作:《身心壓力多大,聽心跳頻率就知道》、《自律神經失調:冷處理、抗發炎》楊翠蟬˙學歷:陽明大學醫學士˙經歷: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科醫師、台北市立忠孝醫院醫師、蘇澳榮民醫院醫師、書田診所疼痛科主治醫師˙現任:新北翰生診所主治醫師、台北市身新醫學診所兼任醫師˙著作:《自律神經失調:冷處理、抗發炎》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出版者序】 以實證研究基礎顛覆固有說法的「台灣之光」 【推薦序】 與疼痛和平相處?還是告別疼痛? 王一明 推薦給所有為疼痛所苦的人 史美智 慢性神經疼痛著的福音 歐陽教 【作者序】 引領窺探身體疼痛問題的關鍵 梁恆彰 降低止痛藥使用,慢性痛者新選擇 楊翠蟬 【總論】 任何疼痛都是神經現象 PART1 常見慢性痛,不用藥也會好 CH1 解讀身體的疼痛機轉 CH2 頭頸神經性傳導好,頭痛問題不來找 【頭頸痛】 01頭頸又緊又痛,沒想到頸神經疏通了,頭痛問題不見了 02按摩、牽引解不了頸肩痠痛;鬆開頸椎神經就好了 03右耳喪失九成聽力,紓解頸椎後,就幾乎完全恢復 04左臉與額頭疼痛感,紓解頭頸神經後,灼熱痛感消失 CH3 頭頸肩、上肢痛,找對病灶才會好 【頭頸肩痛】 01車禍後造成左肩左臂疼痛,關鍵部位紓解就好了九成 02勤作肩頸運動卻讓肩膀更痛,紓解頸與枕骨神經就連頭痛也好了 03頸肩痠痛、頭痛、失眠,解開深頸部就又可以打球 04勤做復健且肩關節類固醇注射也無效 05左肩痠痛到舉不起來,紓解頸胸腰椎神經,3個月後好了九成以上 【上肢痛】 06手肘痛是尺骨痛風、手肘神經痛,經治療後又可以打高爾夫球 07手指脹痛變形很久了,紓解神經、注意飲食,又可以彈琴 08手指僵硬放棄拉小提琴,紓解頸肩臂腕指節痛點,又可以演奏了 CH4 胸背腹痛影響工作、生活,讓人生變灰暗 【背痛】 01右肩胛痛的職業病,紓解頸胸神經、常活動胸脊椎,上背不痛了 02上班族下背痛,原來是胸椎神經移轉痛,減少胸椎壓迫遠離背痛 03打高爾夫球造成背痛,紓解關鍵神經,養成跑步習慣來保養脊椎 【胸腹痛】 04認真運動落到連醫師也無解,紓解胸腰椎、自律神經就痊癒了 05多年來的上腹痛,原來跟腸胃沒關係,做了神經紓解就解決了 06從胸悶、呼吸不順、失眠,紓解胸神經、呼吸鏈,重新找回自信 CH5 腰臀痛常久戴護具,會變得更加好不了 【腰臀痛】 01右下腰劇痛,抗拒做腰椎手術,採取紓解後,腰痛不再纏身 02動過多次腰椎手術仍腰痛腳麻,紓解行走神經可以走、可以跑了 03躺在床上運動卻讓腰臀痛越來越糟,紓解腰臀背胯神經後,健康免開刀 04改坐人體工學椅還是腰背痛,原來是腰臀神經做怪,多動才是上策 05開貨車腰臀痠痛動手術,紓解神經且練跑,又能正常工作 【疼痛小教室】不可輕忽!高達20%的疼痛元凶是痛風或偽痛風 CH6 遠離大腿鼠蹊與膝痛,找回行動力才是王道 【大腿鼠蹊痛】 01長跑到膝痛,紓解關鍵神經、不再壓筋,又可以繼續向前跑 02滑倒傷及大腿鼠蹊,紓解閉孔神經和手術疤痕,能走又能跑 【膝痛】 03以痛風和膝神經痛雙管齊下治療,已經可以上下樓梯 04膝蓋痛又無力,紓解膝神經、避開痛風飲食,2週膝痛就好了 05扭傷左膝後,常拉筋導致膝痛,紓解拉傷神經,就又能運動 CH7 做盡各種腳痛治療,就是想越走越輕鬆 【小腿痛】 01小腿脹麻痛無法久走,原來紓解梨狀肌,踮腳尖加小跑就好了 02穿高跟鞋扭傷腳後遺症,從紓解腓總神經下手,就完全復原 03體育課傷到腳踝動了手術,紓解沾黏的腓總神經後又可以跑了 【腳痛】 04乳癌化放療後兩腳變得麻痛遲鈍,神經紓解後可以跑3000公尺 05自體血漿震波治療無法減緩腳跟痛,原來是腳跟痛風 06腳底痛紓解臀腿神經、腳底末梢神經,就可以行走了 CH8 羞於啟齒會陰部疼痛,絕對不能諱疾就醫 【會陰痛】 01會陰乾癢緊繃、走久會痛,紓解關鍵神經、練小跑,變得開朗 02車禍陳年舊傷引發屁股痛;紓解會陰神經和尾椎神經就痊癒了 【疼痛小教室】慢性痛者一旦慣用服藥,戒斷將是解痛的高牆 PART2 做對神經運動,身心好舒暢! CH1 不運動,疼痛悄悄找上門 CH2 神經運動解疼痛,越做越健康! 01臉部張閉眼:紓緩頭痛、臉痛 02抬頭挺胸:紓緩頭痛、頸痛、肩痛 03上肢舉手抬頭:紓緩頭痛、頸痛、肩痛 04上肢翻手:紓緩肩膀痛 05上肢比讚:紓緩肩膀僵硬 06上肢向上擊拳:紓緩肩膀僵硬的中階運動 07上肢球類投打:紓緩肩膀僵硬的進階運動 08上肢單手啞鈴:紓緩肩膀僵硬的進階運動 09上肢進階舉啞鈴:單側肩頸胸腰與腦神經的協調與力量訓練 10上肢豎掌:紓緩手臂、手肘、手腕痛 11輔助起身或坐下:紓緩腰痛、臀痛、腹背痛 12無輔助起身或坐下:紓緩腰痛、臀痛、腹背痛 13輔助行走協調訓練:紓緩腰痛、臀痛、腹背痛 14輔助跑步訓練:紓緩腰痛、臀痛、腹背痛 15腰臀屈膝上擺手:紓緩尾椎痛、伸展脊椎 16下肢擺手起膝:紓緩腰痛、膝痛 17上樓梯:紓緩腰痛、臀痛、膝痛 18下樓梯:紓緩腰痛、臀痛、膝痛 19下肢屈膝揮腿:紓緩膝蓋痛,活化脊椎、坐骨與薦椎神經 21下肢送足:紓緩膝痛,鍛鍊無力較弱的一腳 22足部踮腳尖:活化足底神經與肌肉,紓緩腳痛 23反射式自然腹式呼吸:改善胸悶心悸、自律神經失調 24跑步運動:訓練心肺、穩定自律神經、活動脊椎、活動筋骨、調節自律神經作用 25跳繩、打羽球、投籃球:訓練心肺、活動頸胸神經、減少肩頸疼痛、調節自律神經作用 【疼痛小教室】慢性痛患者要擇食,選擇抗發炎、抗沉積飲食 154/慢性痛患者一定要補足關鍵營養 PART3 慢性痛患者的NG行為 CH1 拉筋、按摩,潛藏健康傷害 【生活中9大地雷拉筋動作】 01過度墊高頸部:頭暈、耳鳴、肩頸麻痛 02過度拉伸頭頸:眼痛、視力模糊、暈眩 03過度平臂拉筋:肩痛、上背痛 04屈膝扭轉:髖部痛、膝蓋痛 05站著下腰拉筋:腰痛、臀痛、膝痛、小腿痛、腳底痛 06伸直雙腿拉後腳筋:腰痛、臀痛、膝痛、小腿痛、腳底痛 07壓手腕:手腕痛、手肘痛 08弓箭步推牆拉後腳筋:膝蓋僵硬無力、腳底麻痛 09腳底滾球按摩:腳趾麻、腳底痛 CH2 生活道具越舒適,越容易引發痠痛 【生活中4大地雷動作】 01低頭滑手機:頭痛、耳鳴、肩頸痠痛、胸悶心悸 02打電腦不良坐姿:頭痛、肩頸痛、腰痛 03坐沙發軟墊支撐:眼花、胸悶、背痛、膝痛 04雙肩後背包:頭痛、肩痛、背痛、胸悶 CH3 慢性痛者穿戴護具請三思! 【常見的4大地雷護具】 01護腰:壓迫腰神經血管 02護腕:腕關節的神經肌肉退化 03護膝:膝痛、僵硬、腿肌退化無力 04輪椅或助行器等輔具:肩痛、腰臀痛、髖痛、膝痛 CH4 做這些運動時,慢性痛者請三思! 【常見的5大動態地雷運動】 01鍛練腹肌:肩頸痛、背痛、腰痛、臀痛 02棒式:肩頸痛、背痛、胸悶、自律神經失調 03舉重:肩痛、肩臂麻、手麻 04搖呼拉圈:腰痛、腳麻 05打桌球:腰痛、腳麻 06久騎自行車:胸悶、背痛、腰痛、臀痛、腿痛 【疼痛小教室】冷敷教戰守則

商品規格

書名 / 這樣解痛, 才是聖經! 所有疼痛, 該整的是神經 (附示範影片QR碼)
作者 / 梁恆彰 楊翠蟬
簡介 / 這樣解痛, 才是聖經! 所有疼痛, 該整的是神經 (附示範影片QR碼):疼痛就是神經在做怪,所有疼痛,該整的是神經!  ◎九成痛,可以不用藥:  ‧三叉神經痛、臉部痠麻痛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9570942
ISBN10 / 6269570948
EAN / 9786269570942
誠品26碼 / 2682158917003
頁數 / 19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2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作者序】引領窺探身體疼痛問題的關鍵
文/梁恆彰

在我的門診中被疼痛問題折磨數年,甚至1、20年的案例並不少,慢性痛問題很折磨人也浪費人生。多年來,不斷有患者在痊癒後建議我寫書幫助類似的患者,但是疼痛的問題廣泛而複雜,也牽連很多其他事務,所以我一直怯手。
在此聲明,寫這本書的目的不是要教大家怎麼治療疼痛。
首先,我們要讓民眾知道慢性痛是神經現象,看似很虛幻卻是實質的存在,所以,不見得哪裡痛就是哪裡有問題。人們很容易接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處理方式,而且樂此不疲,但是,不幸行不通時已經滿身是傷。
其次,我們要將多年指導慢性痛患者建議與不建議的各種動作,整理出來給需要的人參考。最後,我們把常見的藥物與營養問題也點了出來。
有關疼痛與自律神經失調的部分,在我前兩本書多有著墨;本書重點是一般慢性痛的運動與營養問題,此外我也想要給讀者另一個認識疼痛的觀點,因為除了疾病因素之外,一般人一想到疼痛就聯想到筋膜、肌肉或骨骼,以為就是這些問題才引起疼痛,但是這樣的看法並不正確。
其實,肌肉少的人會痛,但是肌肉多的人一樣會痛;筋膜緊的人會痛,但是筋膜鬆的人也會痛;骨頭歪的人會痛,但是骨頭正的人一樣也會痛;骨鬆的人會痛,但是骨骼強健的人也一樣會痛。所以,針對筋膜肌肉骨骼的理療雖然可以舒緩疼痛,但是時常這麼做往往效果遞減,尤其是在中老年人身上,為什麼會這樣?答案是一切都是神經在作怪。
疼痛問題唯一的真理,那就是沒有神經沒有痛,所有不舒服都是神經機制使然。進一步來說,人體的組織結構,基本上,沒有扯上神經就沒有痛這回事。頭髮沒有神經不會痛,但是分岔打結刺激頭皮就可能產生不適;骨頭、軟骨沒有影響神經時也沒有症狀,所以治療關節退化或骨鬆並不一定可以解決疼痛問題;同樣的道理,少運動肌少的人會有痛的問題,而多運動肌肉骨骼強健的人一樣有疼痛問題。
疼痛問題也不如一般人所以為只要用最先進最好的儀器就可以檢查出來,因為多數時候疼痛的根源並不只在你檢查的地方,所以太重視儀器設備反而見樹不見林,忽略了更廣泛的區域與可能性。
此外,疼痛是神經現象,與疾病也不一定有因果關係,也就是痛不一定是什麼病造成的,而治了病也不一定治得了痛,所以診斷疾病的工具,如影像或血液檢查等等對疼痛的發生通常無法提供明確的訊息,有時甚至會誤導疼痛的診治。
也就是說,治病與治痛可以是兩回事,例如控制了腫瘤還是可能會痛,矯正了脊椎還是可能繼續腰痛,穩定了血糖也解決不了糖尿病的神經痛,心臟血管裝了支架也可能還會胸悶心悸。
一個疾病的發生機制雖然深奧但是通常單一,而一個疼痛的發生通常含有很多個神經血管問題,所以以治療疾病的方式處理疼痛問題,往往見樹不見林,甚至弄錯方向。
衷心希望這本書希望能解開對慢疼痛的偏見,讓慢性痛患者了解問題,重新找回跑跑跳跳的活力人生。

【作者序】降低止痛藥使用,慢性痛者新選擇
文/楊翠蟬

我們會痛是因為神經受到了刺激,傳導給大腦,我們就知道「痛」。其實,所有的痛覺都算是神經痛。什麼樣的刺激會造成神經痛呢?大約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化學性刺激,另一種是物理性刺激造成。
一、化學性刺激:例如刀傷割破皮,受傷的細胞釋放發炎因子,刺激神經,常會有紅、腫、熱、痛等症狀一起發生,這是發炎性痛,使用止痛藥止痛通常很有效,一般3至10天發炎就好,如果止痛的時間越來越短,那麼這個痛就不是單純由發炎所引起的。
二、物理性刺激:這是由於神經或血管被夾擠壓迫所產生的反射痛,主要不是發炎,所以使用消炎鎮痛藥的止痛效果不好。不僅是被壓迫的地方痛,而且會影響被控制的肌肉群,使得肌肉變得無力,因此除了痛以外,還會影響日常活動能力,大部分的慢性痛或神經痛都是如此。
目前,慢性疼痛除了口服消炎止痛藥以外,也常使用類固醇;注射類固醇會改善疼痛的原因除了消炎之外,類固醇會使肌肉與軟組織軟化萎縮,減輕壓迫夾擠而比較不痛,但是周邊軟組織會萎縮,日後會纖維化,反而使神經夾擠壓迫的範圍越來越大,從單點痛變成到處痛,所以常用類固醇的人常有到處痛的問題。
慢性疼痛多數是物理性的神經痛,消炎鎮痛藥的效果可能不好,按摩雖然有效,但是效果很短暫;熱敷可能會引發冷卻後的神經痛。
醫學進展日新月異,慢性痛者有新選擇,例如以細針局部注射生理食鹽水或林格氏輸液,運用水的物理力量,不用藥來治療慢性痛,這是一種水針超微創治療。這種注射治療特別適合藥物耐受性不好的病人,只是技術難度很高,是傳統疼痛治療之外的選擇。
所以,要治好慢性疼痛,首先就是要找到神經被夾擠的各個壓迫點,使神經得到紓解釋放,才能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以後只要多活動,通常不用吃止痛藥,也可以維持數個月以上。這樣就可以減少止痛藥的使用與副作用。

試閱文字

內文 : 【案例1:頭頸痛】頭頸又緊又痛,沒想到頸神經疏通了,頭痛問題不見了
李小姐36歲,是個上班族,時常有右側偏頭痛的困擾,也不好入睡,為了提神她一天要喝2、3杯咖啡,喝過之後偏頭痛的情形也有緩解。最近,她的頭痛從側面延伸到後腦與頭頂,而且口服止痛藥的效果越來越差。她也看網路媒體跟著做壓頭、轉頭等等拉筋動作,剛開始有點效果,但是後來頭痛越來越嚴重。

來門診時,她用右手指著後腦與側面描述症狀。經過理學檢查,我發現她的枕骨神經痛最強烈,此外她的上半部頸椎的神經反應也明顯。經過神經紓解治療後,右側好多了,但是反而感覺頭左側也不舒服。經過3次治療之後,她左右頭痛的症狀好了。

除了治療,我教她平時要練習抬頭以紓解頸神經的壓力,並且勿做各種頭頸部壓筋的動作,以免加重神經發炎的情形。

----------解痛處方箋----------
李小姐36歲,上班族
‧痛點:右側偏頭痛延伸到後腦與頭頂
‧病灶:大小枕骨神經、上半部頸神經
‧運動對策:抬頭挺胸
-----------------------------------


【案例2:頭頸痛】按摩、牽引解不了頸肩痠痛;鬆開頸椎神經就好了

蘇小姐55歲,是位家庭主婦,平時除了忙家事之外沒有其他運動。自更年期開始,她時常感覺兩邊肩頸痠痛,雖然經常按摩與熱敷,但只是緩和一下子。

半年前,她接受傳統整復與整脊、頸椎牽引,剛開始效果不錯,但是紓緩效果持續不到兩天。最近,她常會覺得暈眩,有時在整脊後更暈,嚴重時在剛躺下或起身就會暈一段時間。雖做過醫學檢查,也到耳鼻喉科做矯正耳石的治療、服藥治療,但是動作快一點仍舊會暈。

蘇小姐身材中等,眼神困惑,我請她做躺下與起身的動作,都會引起暈眩與噁心,依我的臨床經驗,這樣的情形通常是神經的問題,而且是頸椎不穩定的結果。在理學檢查中,發現頸椎上下都有神經反應,頸部中段明顯不穩定。

在給予頸椎中段交感神經節紓解之後,暈眩就好多了。除了治療之外,我要她注意頸椎不穩的危險性,避免動作過快,此外也要練習舉手抬頭,以強化頸椎的強度,並且避免扳動頭頸的動作。經過3次的治療,她的暈眩情形就很少發生了。

----------解痛處方箋----------
蘇小姐,55歲,家庭主婦
‧痛點:肩頸痠痛、暈眩
‧病灶:頸椎中段
‧運動對策:上肢舉手抬頭
------------------------------------


【案例3:肩膀痛】左肩痛到舉不起來,紓解頸胸腰椎神經,3個月後好了九成以上

羅先生55歲,是個自由業者,常遊山玩水,身體很好。3年前,他開始覺得左肩痠痛,找按摩師按摩後,紓緩了幾個月,但是左肩卻慢慢舉不起來。由於持續惡化,他接受了局部類固醇注射2次,但是效果有限。

超音波檢查,他的旋轉肌似乎有問題,因此接受了自體血漿注射。不過,肩部並未好轉,前後接受了6次自體血漿注射,不幸他的左手惡化到無法平舉,肩頸疼痛也越來越厲害,有時必須服用類嗎啡才能睡覺。

羅先生外表身形矯健、皮膚黝黑,除了面有愁容,很難相信是有嚴重問題的人。我請他舉手,結果他僅能抬高80度左右,而且表情痛苦不堪。在理學檢查中,我發現他的頸椎第1節以下到腰椎支配區都有明顯的神經痛,需要有相當耐心的治療與配合才能痊癒。

經過3個月的治療,他舉手的能力已經接近恢復完全,但是肩頸仍然時有緊繃或痠痛的情形,我建議他平時少用電腦,多一些上肢運動才能減少日後復發的可能。

----------解痛處方箋----------
羅先生,55歲,自由業者
‧痛點:左肩痠痛且左手無法上舉超過水平面
‧病灶:頸椎和胸椎,以及腰椎神經支配區
‧運動對策:上肢比讚、上肢向上擊拳、上肢球類投打
------------------------------------


【案例4:背痛】上班族下背痛,原來是胸椎神經移轉痛,減少胸椎壓迫遠離背痛

吳先生45歲,是法商界的人士,需要長時間使用電腦寫稿擬計畫,3年來他常覺得左下背痛,在工作或開會中會隱隱作痛而需要隨時服用止痛藥,非常影響工作與生活品質。

他做了幾次全身健康檢查,腎臟、胰臟與胸椎的檢查,結果都正常,後來他在疼痛科接受神經阻斷治療,但是只好了幾天又復痛。
吳先生身高約175公分,體重只有54公斤,身形偏瘦而略駝背。他來我的門診經理學檢查後,發現胸椎第9到11節呈現神經移轉痛,經過神經紓解治療2次後他的背痛幾乎好了。

除了治療,我建議他平時需要有上肢的運動,如羽球、籃球以活動胸椎,減少神經的壓迫。

----------解痛處方箋----------
吳先生,45歲,法商界人士
‧痛點:左下背痛
‧病灶:胸椎第9到11節呈現神經移轉痛
‧運動對策:上肢舉手抬頭,建議打羽球、投籃球等以活動胸椎
------------------------------------


【案例5:胸腹痛】認真運動落到連醫師也無解,紓解胸腰椎、自律神經就痊癒了

曾先生48歲,是一名公務員,他自學生時代就愛好運動,跑步騎車打球樣樣都行。近年來,他跟著流行,假日以騎自行車與打網球為主要運動。

兩年前,他在運動後幾天出現時有胸悶、呼吸不順的狀況,做過幾次心血管與胸腔的檢查,都沒有發現異常。有些醫師認為他是過度運動,或工作壓力大,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不適。所以他開始減少運動,也試著坐禪等類似活動以減少身心壓力,但是胸悶呼吸不順的情形並未改善,甚至連睡覺都不太安穩。

朋友介紹他去學腹式呼吸,希望可以解決呼吸不順的問題,但是幾個月下來,即使他認真練習,也沒有多大幫助。

門診時,他身材精練,一看就是身手矯健的樣子,但是表情落寞,話語中充滿無奈。原來長年來,他一直以健康形象自居,沒想到認真運動竟會落到連醫師也無解的窘態。等他就座略做休息後,我檢查他的心跳約70幾下,以他的運動量,這樣的數據並不及格(編按:經常運動者,平常的心跳應該都低於每分鐘70下),顯然有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的問題。

我請他做呼吸測試,他的最大吸氣感覺只有六成,顯然他的呼吸控制鏈(含頸部、橫膈膜神經與胸腰神經)有問題。理學檢查時,我發現他的胸椎第3、4、7、8節與腰椎第1節神經明顯有痛點,顯然他的胸部與腹部的呼吸輔助神經與肌肉並不協調,這樣的情形在長途騎自行車的好手中偶然可見。

除了給予相關呼吸神經的紓解治療之外,我也幫他做神經調節治療,以緩解自律神經失調的現象。此外,我建議他避免長途騎自行車,以免症狀再犯,同時也教他反射式自然腹式呼吸訓練取代腹式呼吸。經過3次治療之後他已痊癒。

----------解痛處方箋----------
【解痛處方箋】
曾先生,48歲,公務員
‧痛點:胸悶、呼吸不順、自律神經失調
‧病灶:胸椎第3、4、7、8節與腰椎第1節神經;胸部與腹部的呼吸輔助神經與肌肉不協調
‧運動對策:反射式自然腹式呼吸
------------------------------------


【案例6:腰臀痛】開貨車腰臀痠痛動手術,紓解神經且練跑,又能正常工作

呂先生47歲,是個貨車司機,十幾年來他除了開車還要卸貨。最近漸漸感到每回下車搬貨,便腰痠到挺不直,開車時臀部也痠痛到坐不住,有時要下車時也會僵在座位上幾分鐘,才能慢慢離開駕駛座。

平時他除了按摩之外,有時還會去做腰椎牽引;如果還是不行,就去診所打一針類固醇,雖然他知道有副作用,但是為了家計,也覺得別無對策。

2年前,他實在痛得不能再開車送貨,連打類固醇也沒什麼效,由於在醫院的影像檢查發現他的腰椎第4、5節有椎間盤突出,所以他花費大半積蓄去做手術,希望可以徹底解決問題,恢復工作。

不幸的是,雖然從影像檢查看來手術算是成功,但是術後經過半年的復健,仍然腰痛、行動困難,導致無法工作,此外兩腳趾頭也有些許麻木的感覺。

雖然有些醫師認為,如果症狀惡化可以再手術將神經周圍清乾淨,但是他的經濟情況不好,無法再負擔手術費用。

呂先生來門診時,看起來皮膚黝黑、身材精壯、但是表情緊張落寞,走起路來彎腰駝背、動作緩慢,要坐下來時也需要扶著桌子才慢慢坐下。理學檢查時,他的胯下腹、胯鼠蹊與臀皮神經群明顯疼痛,此外坐骨神經經過的路徑也都是痛點。

初次治療後,他的腰痛紓緩一些,行動也比較俐落,後續的治療包括手術疤痕部位的紓解注射。除了治療之外,我要求他在家練習慢跑,經過3個月的治療與努力,他回到本業工作,雖然身體的活動力已不再年輕,但是開車送貨並無大礙。

----------解痛處方箋----------
呂先生,47歲,貨車司機
‧痛點:腰臀痛、做過腰椎椎間盤突出手術
‧病灶:胯下腹、胯鼠蹊與臀皮神經群;坐骨神經經過的路徑
‧運動對策:下肢擺手起膝、練習慢跑
------------------------------------


【案例7:大腿鼠蹊痛】滑倒傷及大腿鼠蹊,紓解閉孔神經和手術疤痕,能走又能跑

林先生68歲,3個月前因為在濕的地面走路滑跤,右大腿拉開造成鼠蹊部疼痛,經過幾天休養與藥物治療,鼠蹊疼痛到令他不良於行。

在醫院的影像檢查中,髖關節似乎有關節唇撕裂,因此接受內視鏡手術切除受傷的髖關節唇。做完手術且經過復健治療後,他的鼠蹊痛雖然好了幾週,但是最近2週卻越來越痛而不能自由走動。

他是坐在輪椅上來看診的,在我的理學檢查中發現,閉孔神經明顯疼痛,給予3次閉孔神經紓解治療後,鼠蹊痛已經緩解,但是行走時大腿還是緊繃。

再次檢查時,他的閉孔神經痛已經不明顯,反而手術留下的疤痕組織影響關節活動,因此再給予疤痕緩解注射後,行走才恢復正常。
除了治療之外,我建議他試著用跑步取代散步,以減少日後關節疤痕收縮所帶來的副作用。

----------解痛處方箋----------
林先生,68歲
‧痛點:鼠蹊部疼痛
‧病灶:閉孔神經
‧運動對策:下肢屈膝揮腿、輔助跑步訓練
------------------------------------


【案例8:膝痛】扭傷左膝後,常拉筋導致膝痛,紓解拉傷神經,就又能運動

李先生45歲,是一名演員。在一次拍戲中,意外扭傷左膝,因為膝痛,他每天都很認真拉筋與熱敷。但是經過3個月之後,他的膝關節不但沒好轉,而且嚴重的影響走路甚至工作。

來門診時,看他身材精壯,一副運動好手的樣貌,但是神色緊張,走路時繃緊左膝,所以顯得跛腳。理學檢查中,我發現他的膝窩明顯疼痛,坐骨神經在此處的分支都有疼痛反應,我研判是扭傷後,拉筋與熱敷使坐骨神經的分支拉傷,以致產生更多副作用。

當我將神經分支群的問題紓解開來後,他就感覺可以正常走路了。此外,我請他回去練習跑步與冰敷,並且嚴禁拉筋。經過3次治療,他已經恢復日常的運動訓練而無礙。

----------解痛處方箋----------
李先生,45歲,演員
‧痛點:左膝痛
‧病灶:膝窩的坐骨神經分支拉傷
‧運動對策:下肢屈膝揮腿、跑步運動與冰敷
------------------------------------


【案例9:腳底痛】腳底痛紓解臀腿神經、腳底末梢神經,就可以行走了

康先生75歲,幾年前開始因為走路時左腳跟痛,接受各種物理治療,也經常腳底按摩來緩解疼痛;此外也接受過震波治療與注射治療。有人說他的腳弓有問題,需要足弓墊來矯正,因此訂作過好幾副足弓墊。但是幾年下來,除了仍有腳跟痛,反而還增加兩隻腳的腳掌前半也會麻痛,因此無法正常行走,而且有時晚上會痛到睡不好。

來門診時,他身材看起來羸瘦、面容憔悴,走路需要拐杖。理學檢查中,我發現他的兩側坐骨神經與分支有痛點,是典型腳底痛的根源,此外他的左足弓與腳趾的神經路徑也異常敏感,顯然有末梢神經病變。

初期治療,我針對臀腿的坐骨神經群的紓解為主;經過幾次治療後,他的腳痛只剩前半部。此時,我教他在家練習墊腳尖走路,並且換下氣墊鞋與足弓墊,改穿登山鞋底的便鞋。後續治療則著重腳底末梢神經的紓解治療,經過3個月的治療,他終於恢復正常行動,擺脫腳痛的惡夢。

----------解痛處方箋----------
康先生,75歲
‧痛點:左腳跟痛,兩側腳掌前半麻痛
‧病灶:坐骨神經與分支;腳底末梢神經
‧運動對策:足部踮腳尖(見第150頁)
---------------------------------------


【案例10:小腿痛】小腿脹麻痛無法久走,原來紓解梨狀肌,踮腳尖加小跑就好了

林女士65歲,是個家庭主婦。近年來,她只要稍微多走就感覺兩腳小腿脹痛,尤其右腳更甚;外出旅行遊玩時,經常第2天或第3天就覺得兩腿痠麻走不下去了。

她常泡溫泉或泡腳,甚至按摩,但是效果有限。在醫院的影像檢查,除了腰椎第4、5節退化有點骨刺之外,並沒有其他問題,血管攝影也排除栓塞的可能性。她曾嘗試多種物理治療,無奈療效不明確。幾週來她經人介紹,每日積極拉筋想把小腿拉鬆,結果她的小腿演變成,多走幾步路就麻脹痛。

門診時她身型中廣,坐下時需要撐住身體;講話稍微有點喘,可見已經一段時間很少活動了。理學檢查時,她明顯有梨狀肌的疼痛,顯然是典型的梨狀肌症候群(坐骨神經壓迫)。

經過深層組織紓解治療後,她馬上感覺小腿不再脹痛了。治療之外,我建議她可以先在家練習踮腳尖走路,習慣後可以加上快走與小跑。經2週治療與訓練後,她覺得已經可以走遠而不痠麻了。

----------解痛處方箋----------
林女士,65歲,家庭主婦
‧痛點:兩腳小腿脹麻痛,右腳更甚
‧病灶:坐骨神經
‧運動對策:足部踮腳尖、跑步運動
---------------------------------------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疼痛就是神經在做怪,所有疼痛,該整的是神經!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