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的腳裡有大腦? 揭開蜘蛛的祕密宇宙, 從牠們的行為、習性與趣聞, 看那些蜘蛛能教我們的事 | 誠品線上

くものイト

作者 中田兼介
出版社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商品描述 蜘蛛的腳裡有大腦? 揭開蜘蛛的祕密宇宙, 從牠們的行為、習性與趣聞, 看那些蜘蛛能教我們的事:/╲/\(•̀ω•́)/\╱\🕸一本讓你「陷入情網」的蜘蛛學完全入門!🕸/╲/\(•̀ω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 ( •̀ ω •́ ) ╱ 🕸一本讓你「陷入情網」的蜘蛛學完全入門!🕸 ╲ ( •̀ ω •́ ) ╱ 蜘蛛跟人類有什麼關係、怎麼思考,甚至怎麼戀愛? 最強武器「蜘蛛網」有什麼神奇的祕密? 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了蜘蛛,又會發生什麼事?…… 本書將帶你看見令人驚訝的蜘蛛生態,學習牠們的智慧!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終身特聘教授 卓逸民──專業審定🕸 ——各界蜘蛛人「蜘」性推薦!—— 林大利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徐堉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專業學院教授 張永仁 昆蟲生態攝影作家 張東君 科普作家、作者學姐 黃一峯 金鼎獎科普作家、親子生態教育工作者 黃仕傑 科普書籍作者、外景主持人 黃貞祥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潘彥宏 北一女中生物科教師 蔡任圃 北一女中生物科教師 鄭任鈞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羅英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我長期觀察蜘蛛,發現人類的生活方式絕對不是唯一的,而是眾多可能性之一罷了。這種原本堅信的世界瞬間崩壞的感覺,只要體驗過一次就無法自拔,這就是蜘蛛之於我的魅力所在。蜘蛛就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我們卻敬而遠之,我希望能拉近人類與蜘蛛的距離,這是我撰寫本書的目的。」──本書作者 京都女子大學教授、「蜘蛛博士」中田兼介 蜘蛛──或許很多人光想到這種八隻腳的生物,就渾身起雞皮疙瘩, 不論是在野外或是家中,發現蜘蛛通常也都敬而遠之。 但其實蜘蛛不如你想的可怕,深入認識,你甚至會大呼「原來蜘蛛這麼厲害」! ──關於蜘蛛,你可能不知道…… 🕸 家中發現蜘蛛網先不要掃,其實它可以抑制細菌孳生 🕸 曾有人用蜘蛛絲做手套、絲襪,甚至用了一百萬隻蜘蛛來織成斗篷 🕸 NASA多次把蜘蛛送上太空出任務,上過太空的蜘蛛比日本人還多 🕸 蜘蛛會吃蜘蛛,甚至把自己當成小孩的食物 🕸 有的雄蜘蛛會為了不被母蜘蛛吃掉而送禮 🕸 蜘蛛會用絲做風箏,沒有翅膀卻是天生的飛翔高手 🕸 全世界蜘蛛一年的進食量等同於全人類的體重 🕸 有的蜘蛛會把一部分的腦收納進腳裡面 🕸 蜘蛛能靠絲的振動在網上傳遞訊息,甚至辨認生物 🕸 有的蜘蛛會把織的網吃掉回收再利用 🕸 蜘蛛會記得前一天抓到多少昆蟲,來決定今天織網的大小 …… 人稱「蜘蛛博士」的動物行為學家中田兼介, 在本書中將娓娓道來他愛上蜘蛛的過程,並為我們介紹蜘蛛的生活、習性與感官世界, 並透過比較蜘蛛與人類生活的異同,反思人類能向蜘蛛學習的事物。 看完本書,你將從此對蜘蛛刮目相看, 然後,或許對於人生的觀點也會稍微改變也說不定!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蜘蛛是一群低調卻又存在感十足的角落生物,沒被發現時與人類相安無事,登場時卻又常常引起騷動。我在準備考大學時的無趣日子裡,在瓶子裡養了一隻蠅虎,光是看牠捕食蚊子,也能看得津津有味。多樣的蜘蛛世界、豐富的行為反應、精巧的蛛絲蛛網、無限的創作題材,透過這本蜘蛛科普書,下回遇到蜘蛛,不妨在遠處觀察,牠們也許會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彩蛋。 ──林大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內舉不避親──你知道蜘蛛不是昆蟲嗎?如果你知道,恭喜!這本書正是一本讓你陷入(對蜘蛛的)情網的書。如果你不知道,那這本書更將幫你揭開蜘蛛陷阱,看看在蜘蛛網的各個面向有什麼好玩有趣的故事。 好書大家讀、有坑一定推。不是我胳膊向內彎,作者是我同研究室的學弟,從螞蟻博士轉身成為蜘蛛學家,解讀蜘蛛的意圖,說明牠們的行為,還介紹了不少有蜘蛛的電影和文學作品。看完書之後,在家中看到蜘蛛網或喇牙時,不但會振振有辭地說那不該清、不要趕,還會成為上網找蠅虎跳舞影像跟親朋好友分享牠們有多可愛的蜘蛛迷。不要說我騙你,看完書就知道! ──張東君,科普作家、作者學姐 我過去對蜘蛛是畏而遠之,對牠們在家中捕食害蟲的服務也是敬謝不敏。可是讀了這本生動有趣的書,瞭解到蜘蛛的趣事和妙用,以及蜘蛛絲的多才多藝,不僅有點喜歡上牠們,甚至開始有了想要養幾箱蜘蛛在辦公室的衝動! ──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怕蜘蛛嗎?沒關係,我也有一點! 不過在看完這本輕鬆易讀的蜘蛛專書之後,相信你對於蜘蛛的恐懼會少一點,了解會多一些,而且更多的是對蜘蛛的好奇與欣賞。 或許下次偶然在牆角或戶外看到蜘蛛,甚至會想要停下來多觀察觀察牠們,也說不定呢! ──潘彥宏,北一女中生物科教師 蜘蛛是生活在我們人類周遭,十分常見但又令人毛骨悚然的謎樣生物。對於蜘蛛,人類總是又怕又好奇,可惜相關的中文書藉甚少。《蜘蛛的腳裡有大腦?》是一本很難得、很有意義的蜘蛛相關書籍。本書中,作者從人蛛互動開始,從牠們的習性、蜘蛛網、求偶交配與覓食等行為,到他們的個性都做了介紹,把最新有關於蜘蛛的科學研究,轉譯成非常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的文字,是值得推薦的好書。 ──鄭任鈞,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請問在座各位喜歡蜘蛛嗎?」 身為以蜘蛛為研究對象的研究者,這是每當在演講介紹蜘蛛的生態之前,總會做的小調查。果不其然,大多時候所有聽眾都會默默相覷,好像心裡想著我到底問這什麼奇怪的問題……。 確實,大家對蜘蛛毫不陌生,但似乎對牠們又毫不瞭解,腦袋中對蜘蛛更充滿各種都市傳說的想像;用「最熟悉的陌生人」來描述蜘蛛,可說是再貼切不過了。那麼《蜘蛛的腳裡有大腦?》絕對是適合你我開始認識蜘蛛的第一本書。 記得我小時候也是看到蜘蛛就會忍不住想要尖叫+逃跑,直到開始研究牠們(是一群晚上時會在溪邊活動的蜘蛛),才發現原來蜘蛛的生活真是多彩多姿。 《蜘蛛的腳裡有大腦?》精采地敘述了蜘蛛的各種看家本領,還包括近幾年蜘蛛專家努力研究的新發現。看完後保證讓各位感到「奇怪的知識增加了」,更能體會原來蜘蛛的世界是這麼的有趣! ──羅英元,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中田兼介一九六七年生於大阪。京都女子大學教授。專業為動物(以蜘蛛為主)的行動學與生態學。在這個什麼都要調查基因的時代,他是一位特別執著於可見現象的低科技研究者。現為日本動物行動學會發行的國際學術雜誌《Journal of Ethology》總編輯。曾著有《伺機而動的蜘蛛》、《嚇!驚!整隻動物大圖鑑》等。監修有《圖解 怪怪的生物》。偷偷用著柴燒暖爐。游韻馨在豆府小樓與七隻豆豆一起過著鄉下生活的自由譯者。譯作包括《越簡單越健康!看圖學做100分營養料理》、《解決所有煩惱的9種靈活思考》、《海水魚圖鑑》、《窮體質,富體質》、《名偵探柯南科學推理教室2、4》、《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系列等多部作品。 部落格:kaoruyu.pixnet.net blog e-mail:kaoruyu@hotmail.com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審訂序/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終身特聘教授 卓逸民 序 本書登場的蜘蛛主角群 第一章 蜘蛛與人類不可思議的關係 專欄 蜘蛛命名也講究時尚感 第二章 蜘蛛二三事 專欄 蜘蛛的飼養方法 第三章 蜘蛛網最強學說 專欄 同樣是八隻腳 第四章 陷入情網的蜘蛛 專欄 令人怦然心動的蜘蛛圖鑑 第五章 從蜘蛛角度思考之一 什麼是個性? 專欄 蜘蛛醫生 第六章 從蜘蛛角度思考之二 我想成為溝通高手 專欄 蜘蛛學會事務局長的工作 第七章 從蜘蛛角度思考之三 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存活下來 第八章 假如世上沒有蜘蛛 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蜘蛛的腳裡有大腦? 揭開蜘蛛的祕密宇宙, 從牠們的行為、習性與趣聞, 看那些蜘蛛能教我們的事
作者 / 中田兼介
簡介 / 蜘蛛的腳裡有大腦? 揭開蜘蛛的祕密宇宙, 從牠們的行為、習性與趣聞, 看那些蜘蛛能教我們的事: ╲ (•̀ω•́) ╱ 🕸一本讓你「陷入情網」的蜘蛛學完全入門!🕸 ╲ (•̀ω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ISBN13 / 9789862358993
ISBN10 / 9862358998
EAN / 9789862358993
誠品26碼 / 2681982182007
頁數 / 204
開數 / 32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8.8X12.8X1.5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蜘蛛──或許很多人光想到這種八隻腳的生物,就渾身起雞皮疙瘩,
不論是在野外或是家中,發現蜘蛛通常也都敬而遠之。
但其實蜘蛛不如你想的可怕,深入認識,你甚至會大呼「原來蜘蛛這麼厲害」!

試閱文字

自序 : 作者序

這個世界屬於生物,春天的草原、退潮後的岩石、月光下的森林、陽光照射的淺海──無論什麼地方都棲息著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的生物。有些生物不懂得訣竅,必須費盡心思才能存活下來。不過,在人類的眼中,大多數生物都繁榮生長,隨處可見。

蜘蛛就是成功繁衍的生物之一,因為在地球上的所有陸地都有蜘蛛棲息。不只是森林與草原,沙漠、土裡、河邊、沙灘,甚至是人類的家中,都能看見牠的蹤跡。不只如此,有些蜘蛛還會飛,雖然牠們的飛行方式與鳥類、昆蟲完全不同。另外,甚至有些蜘蛛生活在水裡。

蜘蛛在人類生活中隨處可見。以前的日本人認為蜘蛛是一種吉祥的象徵,是家的守護神,因此自古便說:「早上的蜘蛛不要殺。」《古今和歌集》裡還有一首和歌,描述若看到蜘蛛,表示等待之人將來訪。

此外,蜘蛛也成為文人筆下的主角,例如芥川龍之介的《蜘蛛之絲》。現代的日本也將蜘蛛當成裝置藝術看待,六本木新城(Roppongi Hills)就有一個大型蜘蛛裝飾。不僅如此,蜘蛛更化身為超級英雄,家喻戶曉的蜘蛛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順帶一提,蜘蛛人的宣傳標語是「你友善的好鄰居」,相較於其他能力超乎一般人的超級英雄(超人當然超乎常人),蜘蛛人在英雄世界中可說是極具親和力,深受民眾喜愛。

我是一名動物行為學家。世界上有許多埋首研究,想要解開動物行為之謎的人,我也是其中之一。不過,動物有很多種,一個人不可能研究所有動物,因此,每位研究家都有自己擅長的動物。我最擅長的是蜘蛛,我每天都在觀察他(她)們的一舉一動。

我在京都一所女子大學任職,研究室裡養著蜘蛛。我的辦公桌前放著一整排用壓克力板製成的大型飼育箱,只要在野外抓到蜘蛛,我就會放進飼育箱,每天帶著笑容看牠們在做什麼。有時候我會故意鬧「她」們,觀察母蜘蛛會有什麼反應,織出什麼樣的網。

為什麼是「她」,而不是「他」呢?因為公蜘蛛成熟後大多不會結網和覓食,而是集中精力尋找母蜘蛛,繁衍後代。蜘蛛吃葷,以其他動物為食,是一種連異性也不放過的兇猛肉食動物。順帶一提,雖然大家常把蜘蛛棲息的地方稱為蜘蛛巢,但為了與只有棲息作用的巢穴區分,帶有捕食獵物作用的巢稱為「網」。

話說回來,無論是過去或現在,在大學工作除了上課和做研究之外,還有一大堆要做的雜事,一個不小心這些工作就會掉到自己頭上,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中,在研究室裡養蜘蛛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周圍的人都知道我的研究室裡有蜘蛛,誰都不想來。只要沒人來,就沒有繁雜的工作上門,你們看,蜘蛛果然是守護神呢!

我在女子大學工作,每天都要與討厭蟲子的學生發出的尖叫聲奮戰,不得不說,這個世上討厭蜘蛛的人還真不少。應該說,我活到這個歲數,遇到別人表明「我喜歡蜘蛛」的機會真的少之又少。其中雖然有人只是裝作被嚇到的樣子,但我必須遺憾地說,某種程度上人類天生就害怕蜘蛛。不知道為什麼,就連不知蜘蛛為何的六個月大的嬰兒,一看到蜘蛛的圖片,也會瞳孔張開,呈現壓力反應……。

此外,每次跟第一次見面的人介紹自己,說我的工作是研究蜘蛛,對方就會一陣沉默,有人甚至覺得不舒服。蜘蛛明明沒對人類做任何事,卻被當成害蟲看待,由此可見,蜘蛛根本沒有受到善意的對待。我在研究室將蜘蛛養在密閉的飼育箱裡,避免牠們跑出去,即使如此,還是有人不敢靠近研究室。

不過,偶爾會有勇士敲我研究室的門,戰戰兢兢地從打開的門縫塞進文件資料後,立刻飛也似地逃走。害我來不及說:「嘿!等等,不用這麼害怕啊!」只能呆站在原地,手裡拿著一大把對方剛剛塞過來的資料。其實這些蜘蛛很可愛的。

我是在快三十歲的時候接觸到蜘蛛,開始研究牠們。當時我剛好在大學的植物園散步,遇到一隻身材圓滾滾,閃耀著漂亮的銀色光芒,短短的腿互相交疊在一起的蜘蛛,坐在網眼細密美麗的蜘蛛網正中央,可愛的模樣深深吸引了我。

當時的我正在研究螞蟻如何維持自己的社會,時間長達五年,好不容易才拿到博士資格。蜘蛛在我的印象中,是一種腹部又大又軟,有著華麗的顏色,看似脆弱易折的長腳,活動相當靈活的生物。

我卻遇到了跟印象中完全不同的蜘蛛,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相信大家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人生中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於是決定聽從命運的安排(至少我是如此),當時的我就是這種情形。剛好我的螞蟻研究告一段落,正想找新的研究主題,就遇到這個機緣,於是開始研究蜘蛛。

實際研究之後,才發現蜘蛛真的很有意思。原以為蜘蛛沒有想法,也沒什麼特色,但牠其實每天都想盡辦法捕捉獵物。蜘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卻不了解牠,因此我開始研究蜘蛛。研究之後,才對蜘蛛有更多的了解。原本我研究蜘蛛只是一種直覺,但這種感覺變成了堅定的信念。愈深入研究,我發現自己愈喜歡這個生物。十八到十九世紀的英國詩人威廉‧華茲渥斯(William Wordsworth)曾說「真正的知識帶你找到愛」,我深刻體會到這個真理。

我相信那些到我研究室來,丟下工作就跑掉的人,還有一聽到我的研究主題就驚聲尖叫的女大生,如果能了解蜘蛛是什麼樣的生物,他(她)們一定會改變自己的反應與行為。

我是認真的,我這麼說是有根據的。根據一項心理學研究,好萊塢電影《蜘蛛人》(山繆‧萊米執導的版本)中,有一幕主角參觀研究室時,有一隻蜘蛛爬到主角身上的場景。受試者只看到這短短的七秒影像,就對蜘蛛改觀,感覺沒那麼害怕。

討厭蜘蛛的人只是因為不了解蜘蛛──世界上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世界頂尖的蜘蛛學家無不透過科學咖啡講座或體驗型研討會,向眾人宣揚這種八腳生物的魅力。專家認為,尤其是像與人類之間有著微妙距離的蜘蛛 ,更需要這些活動。

蜘蛛的魅力究竟是什麼?牠不像鯨魚那麼龐大,也不像小鳥有婉轉悠揚的叫聲,更不像小狗那般親人,也不像魚那麼好吃,外觀也不如鍬形蟲帥氣。

個人認為,蜘蛛的魅力在於牠的智慧與複雜度。蜘蛛是靠獵捕其他動物維生的獵食者,為了順利捕捉獵物,牠們利用蜘蛛絲製作陷阱,利用曼妙的舞姿吸引獵物注意。為了使出更多技能,牠們從經驗中學習,學會預測未來,蛻變出極具彈性的生活型態。看到牠們的生活方式,我忍不住想,蜘蛛似乎有牠自己的想法。這個世界或許就是充滿了蜘蛛「思」。

我們人類與蜘蛛有些部分相同,有些部分看似相同其實截然不同。因此,我長期觀察蜘蛛,發現人類的生活方式絕對不是唯一的,而是眾多可能性之一罷了。這種原本堅信的世界瞬間崩壞的感覺,只要體驗過一次就無法自拔,這就是蜘蛛之於我的魅力所在。

蜘蛛就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我們卻敬而遠之,我希望能拉近人類與蜘蛛的距離,這是我撰寫本書的目的。我在本書中會先與各位聊聊蜘蛛與人類的關係,也會介紹蜘蛛是什麼樣的生物。後半部則將針對蜘蛛的生活方式,比較與人類的相似與相異處。衷心希望看完本書後,能有愈來愈多人不再討厭蜘蛛。

對了,或許是因為我的「傳教」行為奏效,最近有愈來愈多人來到我的研究室,害我的桌上堆滿了再不整理就要崩塌的文件資料。唉!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審訂序

卓逸民(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 終身特聘教授)

其實在我閱讀這本書之前,已經讀過中田教授所發表的許多篇蜘蛛行為研究論文。由於我個人也進行蜘蛛的行為生態研究,因此中田教授的研究論文對我們實驗室而言,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及啟發。在好幾年前,當我帶著研究生們一篇又一篇地討論中田教授所發表的科學論文時,便對中田教授充滿創意的行為研究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而我跟中田教授的關係,並不僅止於曾經拜讀過他的大作;在二〇一〇年的十月,當我帶著東海大學的研究生們到澳洲的伯斯參加國際行為生態年會時,便在那裡巧遇中田教授。由於我們都熟悉彼此的研究,也是這個會議當中少見的來自亞洲的蜘蛛學者,因此相見甚歡。我還記得那時跟著中田教授到餐廳一邊用餐小酌,一邊討論彼此研究的情景。在我的印象中,中田教授是一個很內斂、很靦腆的學者。他的個性溫和而謙卑,是一位讓人敬佩的學者。

當我讀完中田兼介教授的書,深刻覺得這是近年難得一見的蜘蛛科普書籍。目前在市面上,關於蜘蛛基本生物學的科普書籍並不罕見;而介紹特定蜘蛛研究主題的學術專書也經常出版。然而,中田教授在這本書中巧妙地結合了兩者,把蜘蛛的基本生物學知識及最新的行為研究成果做了非常好的整理,並用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的文字,寫成一本老少咸宜的有趣科普讀物,令人敬佩。或許因為中田教授是蜘蛛行為生態的專家,所以他把目前行為研究領域最前端的研究,如蜘蛛的個性,做了非常有趣的說明。相信當讀者們仔細閱讀書中內容後,不僅能夠了解蜘蛛這種動物,進而改變對牠的印象,更能夠藉由中田教授的介紹,而掌握最新的行為科學研究成果。

難能可貴的是,這本書不僅呈現了蜘蛛世界的奧祕及趣味,中田教授更細膩地描述了蜘蛛研究學者的個人心情及心路歷程。研究蜘蛛的人,不管是來自哪個國家,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性,也就是當我們遇見同行時,都會對彼此感到份外親切,因此不太會有在學術界常見的同行相忌的氛圍。在某些學術領域,研究課題相近的學者間有時會有高度的競爭性,不容易發展出誠摯的友誼,更不用說在會議場合見面時盡情地把酒言歡。然而,由世界各地「蜘蛛人」所構成的學術社群,或許是因為蜘蛛這種生物對大多數人而言總是敬而遠之;而以蜘蛛為材料進行的研究,大多數也不是跟國計民生有直接相關而得分秒必爭;通常是大家各自進行有興趣的研究,一般而言不太會有慢別人一天發表,就會使研究價值大大降低的競爭現象。因此,在各個由「蜘蛛人」所組成的國際研討會場合,真的就像一個大家庭,來自各國的好朋友們「以蜘蛛會友」,大家彼此享受友誼,以及有趣的研究發現。

身為跟中田教授一樣,當向他人說出自己的職業及研究對象便會看到對方奇怪表情的「蜘蛛人」,中田教授在書中所提供的許許多多生活小故事以及心路歷程,真是令人感同身受,心有戚戚焉!這本書可說是我研究蜘蛛三十幾年來所看過最棒的一本蜘蛛科普書籍,就趕快讓中田教授帶著您一窺奇妙的蜘蛛世界吧!

試閱文字

內文 : 嬉皮與煽動份子
他與柏拉圖還有亞里斯多德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但是卻一點也不令人崇敬;後來的擁護者對他報以熱烈的敬仰,但是他在批評者的眼裡卻糟到不能再糟了。柏拉圖故意對他不予置評,亞里斯多德只在一個地方提過他。西元前三六○年的某個時候,來自米利都在黑海殖民地錫諾普的狄奧根尼(Diogenes)來到了雅典。自此之後,他無家可歸地棲身在公共建築的柱廊上,並且睡在——如果我們相信的話——一個木桶裡;根據他自己的佐證,他活得「像條狗」,還曾在光天化日之下手淫。關於他是否曾在莎草紙上寫下任何東西,各種觀點相互分歧。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在人生最後的那幾年甚或是死後才成為備
受崇拜的偶像。
幾乎所有我們知道關於狄奧根尼的事蹟,都來自於眾多流傳至後世的奇聞軼事,可能其中甚至沒有一個是真的。所有故事幾乎都圍繞在一個核心,即狄奧根尼宣揚人生無所求。根據這個主張,幸福既不在於至高智慧的人生中(如柏拉圖所認為),也不在善於使用細心培養出來的美德(如亞里斯多德)。依照狄奧根尼的看法,將自己從各種雄心抱負中釋放的人才是最幸福快樂的!
然而這個想法不算新穎,因為蘇格拉底的學生安提斯泰尼(Antisthenes)早已捷足先登,或許狄奧根尼的許多主張事實上也源自於他。不過有關安提斯泰尼的史料狀況跟狄奧根尼的一樣糟,兩者皆被後世謠傳,他們將無所求視為通往幸福的唯一道路。人只要將自己從內在與外在的束縛中解放,那他便是一個無欲無求的人。他沉溺於自我知足(autákeia)之中,只懂得如吃、喝、睡、性與對溫暖居所渴望等生物需求。
狄奧根尼最出名的事蹟是他和亞歷山大大帝的相遇:據說這位世界征服者曾經撞見這位正躺在木桶裡的哲學家。亞歷山大問有什麼是自己能為狄奧根尼效勞的,後者的唯一回答竟是:「有啊,閃開一點,別擋住我的陽光!」
就像其他關於狄奧根尼的故事一樣,這個故事肯定是虛構的。基本上,我們甚至不知道他否真的以及何時待過雅典,而他又何時生活在科林斯。若是軼事蒐羅家拉爾修記錄下來的史料有幾分可信的話,那麼狄奧根尼曾經散佈過許多充滿挑釁的胡鬧,並且對眾人的震驚樂在其中。顯然他認為社會慣例與約束都是多餘的,任何政治秩序的形式也一樣;在教育方面,培養健全的人類理智已經綽綽有餘,其餘的其實都沒有必要學習。
不論歷史上的狄奧根尼多麼模糊又傳奇,他的重要之處似乎是他對後世所具有的重要性。「桶中男人」的故事吸引了大量追隨者及模仿者趨之若鶩地前來雅典,並且為西元前三世紀的這座城市帶來古代世界的舊金山風情。無論如何,這種阿提卡的嬉皮文化至少有七名哲學家和文學家為證,他們在自己的人生及世界觀中或多或少追隨著安提斯泰尼和狄奧根尼的腳步。犬儒(Kyniker)這個被拉爾修用來指稱他們的概念來源備受爭議,該名稱起源於「狗」的說法相當可疑。
著名的犬儒主義者包括底比斯的克拉特斯(Krates von Theben)與其妻希帕基亞(Hipparchia),後者為早期的女權運動鬥士;另外一位知名人物則是伽達拉的梅尼普斯(Menippos von Gadara),他是諷刺文學的開山鼻祖。而梅格洛玻利斯的犬儒克爾克達斯(Kerkedas von Megalopolis)為我們留下了一篇著作,字裡行間充滿了他對財富與貪婪的尖銳批評。他如此問道:人類為何想方設法從每顆石頭中謀取大膽的利益?又為何人人都追著可以掠奪的領地不放?
將這些思想家和脾氣全部囊括於「犬儒」的概念之下,絕對是極為粗糙的作法,與其說是志趣相投的標記,不如說是史料狀況不佳導致的結果。此外,並非所有人都符合行動哲學家的楷模,譬如狄奧根尼不斷地用挑釁來娛樂自身周圍的世界。在哲學史的進程裡,無所求與煽動挑釁會徹底分道揚鑣,後來宣揚無欲無求人生的人大都不再是職業煽動份子。
相較之下,一種哲學家作為煽動份子的傳統延續至今。試想一下和狄奧根尼同一陣線的伏爾泰、巴枯寧(Michail Bakunin)、尼采,再想到費耶阿本德(Paul Feyerabend)、德希達(Jacques Derrida)、德勒茲(Gilles Deleuze)、齊澤克(Slavoj Žižek)等人。這種哲學變體的特徵包括了蓄意尋求的政治厭惡、過份誇大,以及經常對老實順從的同行的嘲諷—這些都是如同其現代藝術曾經尋找和發現的表達形式,尤其是從前衛一直到激浪派運動(Fluxus)。

「接下來」的世代
當犬儒學派正在流行的時候,柏拉圖的學院當然也繼續存在著,只不過在這位名師死後的幾十年間發生了很多事。西元前三三九或三三八年,他的姪子兼接班人斯珀西波斯在僅僅接班十年後便去世了。在這段時間裡,他遠離理型論並撰寫了一本事物相似性的書籍,據說它比柏拉圖更有助於將現實精準分類。在斯珀西波斯身上,柏拉圖宇宙的統一性與完整性再也找不到追隨者,存在的不是類似柏拉圖主張裡凌駕在一切之上的絕對的善,而是統一與多樣的平等。比起柏拉圖,這一切聽起來都更像是亞里斯多德。
迦克墩的色諾克拉底成為斯珀西波斯的繼承者,他是一名德高望重的男子,相傳他有些陰沉和遲緩。作為哲學家,他的生產效率非同尋常地高—他撰寫了七十篇著作,可是全數皆已亡佚。我們從不明的史料來源得知,色諾克拉底清楚且引領潮流地將哲學劃分為邏輯學、物理學和倫理學。他打算將柏拉圖錯綜複雜又充滿矛盾的著作做一番整理,並合併成一部作品全集,這是個相當棘手的任務,因為就如我們所見,柏拉圖的思維抗拒任何過快的平整化和系統化。
不管他這麼做是否幫了他偉大的老師一個忙,但是現今完整的柏拉圖式系統的確是透過色諾克拉底才有的,只不過裡頭的內容卻變動了許多。問題重重的理型物質特徵就此消失,理型在他的改造之下成了如同數字的抽象概念。唯有我們在自然中能夠發現的事物才擁有物性的理型,而人類創造出的東西——椅子、菜餚或是繪畫——在理型之中完全沒有對應之物。第二個步驟下,色諾克拉底單純將柏拉圖的思想顛倒了過來。對柏拉圖而言,動物的理型比狗要根本;但色諾克拉底認為狗比動物這個抽象理型根本得多。基於此基礎,色諾克拉底也否決了柏拉圖費盡力氣證明的人類靈魂不滅。
當色諾克拉底在西元前三一四至三一三年間辭世時,終於有了「柏拉圖主義」,只不過當時對此已經不那麼感興趣了。儘管接下來的接班人帕勒蒙(Polemon)和克拉特斯(Krates)相當重視這種柏拉圖主義,但是此時柏拉圖式的哲學在雅典不過是眾多之一。亞里斯多德死後的名聲更是不堪,他的哲學遠不及柏拉圖哲學適合敬奉。呂刻昂的後繼者,即所謂逍遙派學者(Peripatetiker)的思維並不侷限在封閉的系統內,現在的他們主要繼續研究亞里斯多德所產生的各種學科。泰奧弗拉斯托斯持續領導亞里斯多德的學院直至西元前二八七年左右,他以植物學家的身份聞名,在他主要的植物學著作——《植物的歷史》(Historia Plantarum)和《植物的生成》(Causa Plantarum)中,證明了他比亞里斯多德對自然更觀察入微。泰奧弗拉斯托斯與他的老師所見略同,也認為植物的生命就該正常運作、動物的生命就該順利進展,而人類的生命就該如願以償。然而,凌駕在亞里斯多德信念之上的「合目的性」的上層概
念,到了泰奧弗拉斯托斯被分解為具體的附註條文並且被相對化。
即使泰奧弗拉斯托斯並不認同恩培多克勒的靈魂輪迴說,但前者仍一再採用後者的「化學」思慮。在泰奧弗拉斯托斯的著作《論虔誠》裡,同樣也感受得到這位來自阿格里真托的哲學家的影響:如同恩培多克勒,泰奧弗拉斯托斯也慷慨激昂地痛斥用動物獻祭的慘無人道。不過他執著的部分不在如恩培多克勒對殺害輪迴進動物體內的人類靈魂的憎惡,他的論點比較偏向生物學,不那麼形上學。正是動物與人類之間的近親關係、兩者性情的相似度,顯得動物獻祭如此殘酷—英國哲學家邊沁(Jeremy Bentham)在十九世紀初也持如此看法,據此,道德上的重要問題不在於動物是否會思考或說話,而是:「牠們能不能忍受痛苦?」
直到西元前二六八年為止,泰奧弗拉斯托斯的接班人——蘭普薩庫斯的斯特拉托(Straton von Lampsakos)領導著逍遙學派,這顯示他幾乎不受任何形上學思想影響。他尤其以物理學家的身份著名;他認知到降落的物體會在飛行中加速,這是先於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預示。僅管斯特拉托這個與其他的見解對物理學再怎麼重要,卻幾乎無法凝聚哲學學派的團結。西元前三世紀中期,即便亞里斯多德創立的學校仍繼續存在了好一段時間,他的光芒在接下來的一千五百年幾近熄滅。

懷疑論與質疑
隨著學院與逍遙學派影響力的消退,城市開放了眾多新哲學家發揮的空間;其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是激進懷疑論(Radikale Skepsis)。每當出現如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這等偉大建築師建造的崇高思想大廈,總會跑出像是狄奧根尼的狗翹起後腿對著它撒尿,或是冒出激進的質疑者,矢口否認整體建築的牢固基礎,並藉此不費吹灰之力地行銷自己。
在所有面對世界的哲學態度當中,最戒慎恐懼的無疑就屬激進懷疑論。懷疑一切的人永遠不會對任何事感到失望,此外懷疑既不耗時費力也不困難,卻很容易讓戰戰兢兢的人感覺「自己站在正確的一邊」。從邏輯上來看,懷疑並不具有知識論上的優越地位,沒有任何質疑會比看法更真確,「某件事『不正確』」的可能性基本上不會比「某件事『正確』」更大。
然而,以西元前三世紀的雅典氛圍來說,懷疑恰好是正確的態度。那時被推崇的上師是個一輩子從未到過雅典的人:伊利斯的皮羅(Pyrrhon von Elis),他出自伯羅奔尼撒半島,生卒在約西元前三六二年至二七○年之間。雖然可能是因為他與蘇格拉底、狄奧根尼一樣,沒有撰寫過任何一部著作,但他在世時便就是一段傳奇,關於他的英雄事蹟不絕於耳、沒有盡頭。據猜測,他和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一同遠征來到印度,並認識了那裡的哲學。顯然他深受苦行主義者的影響,他們是一群用類似於狄奧根尼的方式過著無所求人生的禁欲苦行上師。相較之下,皮羅在亞歷山大大帝面前的舉止也如同苦行主義者般既勇敢又無關緊要,不過這些說法應該是虛構的。就像傳說狄奧根尼要亞歷山大不要遮蔽陽光,其他哲學家也相傳曾在這位佔領者面前表現出希臘軍隊不曾有過的大膽無懼。而且,自傲的城邦居民在外來統治之下所受的苦越多,哲學家在自己天馬行空的幻想之中也就變得越是大膽和精神獨立……
回到伊利斯後,皮羅創建了一門哲學學派,這可能是西方世界首個受印度哲學啟發的學派。許多史料告訴了我們那裡所教導的內容,皮羅的名氣如此之大,以至於連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和塞克斯圖斯.恩皮里科斯(Sextus Empiricus)等後來的思想家都對他的學說議論紛紛。除了印度哲學之外,皮羅顯然也受到德謨克利特的啟發,並宣揚了他平靜與靈魂和平的目標。在知識論方面,德謨克利特只接受可以在類似自然科學的角度下認知到的事物,並且拒絕所有關於世界本質的更進一步推測。皮羅在這一點上也追隨他,只不過更激進得多,基本上他質疑所有形式的認知、感官以及思想。皮羅說,
世界對人類而言純粹無法捉摸;唯一剩下的就是存而不論(懸置〔epoché〕)——這個立場在二十世紀成為胡塞爾(Edmund Husserl)創立的現象學起點。
這種態度在哲學史上稱為皮羅懷疑主義,而它的影響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藉此,世界的可靠認知——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目標——打從一開始就被貶為自欺欺人,除此之外什麼都不是。哲學的工作不再是認識或知識,而是對萬事萬物包含邏各斯在內提出質疑。
從邏輯的角度來看,這種態度很有問題。因為如果我懷疑一切的認知,那我為何不去質疑「懷疑是明智的」這個看法呢?假如一切都不確定,那麼連懷疑也同樣無法確定;相反地,如皮羅這等激進的懷疑論者卻宣稱,懷疑是比相信某事更正確的作法!但他是從哪裡得知這件事的?這位激進的懷疑論者難道不必也懷疑自己提出的懷疑主張真實性嗎?恰好我們早已認識這個早在皮羅時代之前的希臘哲學就有的想法,依照西塞羅的記載,德謨克利特的學生希俄斯島的邁特羅多魯斯(Metrodoros von Chios)曾說過:「我們當中沒有人知道任何事情,甚至連『我們知不知道』都不得而知。」然而,尤其以物理學家頭銜為人所知的邁特羅多魯斯是否實際上是想說:「在外在的世界裡,我們根本什麼都無法認知。」這點本身就充滿疑問。
和蘇格拉底一樣,皮羅也沒有將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區分。據說他對世上的事物與紛爭都無動於衷;既然什麼都沒辦法認識,那麼我們也就無法或是不需要在人生中定位自己了。如此攻不可破的立場令許多同時代的人深深著迷,就連諷刺作家斐利亞修斯的第蒙(Timon von Phleius)也為之入迷。他約在西元前三二○年出生於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城市斐利亞修斯,並謠傳曾在皮羅身邊研究學習。在雅典,他以嘲諷作家及《諷刺詩》(Silloi)的作者身份為人所知,那是一部多卷的諷刺詩作。然而,從其估計超過一千行的詩句當中,只有一百三十五行被保留了下來。在這些詩句裡,這位作者和當時已過世超過兩百年的克塞諾芬尼互相討論;而我們(在〈流浪者、他的學生與雅典的公共秩序〉章節裡)所認識的後者,對過於擬人化神祇進行了許多言詞辛辣的批判。
該詩作的風格以荷馬與赫西奧德的史詩作為藍本,而他們兩人不斷在其中出現。第蒙和克塞諾芬尼對所有偉大的希臘哲學家品頭論足了一番,尤其藉由神話英雄的自視甚高與博學多聞的比喻來貶損他們,唯獨皮羅得以在批評中逃過一劫,因為他是第一位把光帶進其他哲學家傲慢主張晦暗之處的人。缺乏立場、諷刺和尖酸的嘲諷是一種思維的廉價成份,這種思維在政治無聊的時代總是一再興旺發展,屢試不爽。從這個角度看起來,沒有什麼值得為之奮鬥或爭辯,只存在一個普遍的反對和些許的個人小確幸。心平氣和是懷疑論者致力追求的境界,因為「神聖與善的本質總是在於『一個人最平和的生活從何而來?』」。
「我並不因為現實中的損失而受到折磨——我反倒很享受啊!」以及「哲學使人變得漠不關心——我無所謂,隨便啦!」顯然皮羅式的嬉皮智慧完美地與馬其頓統治下的希臘城市政治低潮一拍即合,於是就這樣,激進懷疑論不久後便傳進了雅典,甚至佔領了從前的英雄式哲學之聖殿——雅典學院!

隨意的謹慎魅力
在雅典使激進懷疑論變得為社會大眾所接受的人是阿爾克西拉烏斯(Arkesilaos),他在約西元前三一五年出生在小亞細亞西北岸的皮塔內。就跟眾多其他當時的哲學家一樣,他也是來自今日土耳其地區的移民,為了讀書來到雅典。他在泰奧弗拉斯托斯的教學環境裡待了一段時間,後來便轉學到學院去。西元前二六八年至二六四年間的某個時候,他成了學院的院長,將一種全新的精神引進學校之中。
相傳他極具獨特魅力又寬宏大量,同時也是敏銳的思想家和才華洋溢的演說家,他在面對自己的批評與讚美時一樣慷慨。據說他的私生活與犬儒學派和懷疑論的理想典範完全背道而馳,比起無欲無求的人生,他熱愛奢華與享受,並且毫不害臊地讓自己身處於高貴妓女(古希臘的高級藝妓)的包圍之中。他與馬其頓的軍事當局,尤其是與比雷埃夫斯的指揮官關係友好。
在阿爾克西拉烏斯的帶領之下,柏拉圖式的哲學從根本上轉變了;學院的知識份子不就後便被稱呼為「skeptikoi」(懷疑論者),與皮羅追隨者們的名號一致。因為這位新任院長將柏拉圖的哲學再次倒回蘇格拉底式的出發點,「懷疑論」這個概念本身不大可能在學院裡發揮什麼作用。普魯塔克將阿爾克西拉烏斯周圍的學院知識份子稱為「在所有事物之上皆存而不論」的人。
我們並不清楚阿爾克西拉烏斯在這個基礎上是否也撰寫著作,或是效仿蘇格拉底只從事口頭傳授。無論如何,他讓蘇格拉底式的哲學復興成為對任何據稱已確定的知識的駁斥。
當阿爾克西拉烏斯接管學院的時候,柏拉圖已經過世七十年了。不過,相傳這位新任名師居然曾經持有他的原始手稿。柏拉圖的思想在色諾克拉底的編輯下轉變為井然有序的系統,這在他眼裡是大錯特錯。對阿爾克西拉烏斯而言,柏拉圖特別是這麼一回事:一個不採取任何可靠立場,自身立即再次對每個立場提出質疑的人。阿爾克西拉烏斯心目中的柏拉圖是懷疑論者和諷刺家,他從沒有獲取確定性,更不用說建立任何教條了。
對這位和皮羅沒有兩樣的學院新任院長而言,根本不可能獲得可靠的知識,因為追根究柢我們要怎麼知道某件事正確與否?為此,我們需要一個從來就不可能存在的客觀準則,因為每個準則都面臨著相同的問題:為了將一個準則證實為客觀等等,它又再次需要另一個客觀的準則。根據阿爾克西拉烏斯的想法,在每個證明的結尾總會留下一種無法真正證明的信念、直覺或證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像皮羅一樣存而不論,充其量我們也只能研究和揭示他人思維裡的遊戲規則、認知方式及邏輯。阿爾克西拉烏斯復興了蘇格拉底的修辭術,並且確立了這樣一條規則:「那些想聽他講話的人不能向他提出任何問題,而是應該說說自己的想法。如果他們已經說了,他就會予以辯駁。」
對阿爾克西拉烏斯來說,哲學中一切斷言都是純粹的推測。這般激進的懷疑論大概與柏拉圖沒有什麼關係,即便阿爾克西拉烏斯從來不批評這位學院創始人,而且巧妙地採用了他的傳統——身為蘇格拉底在世上的代理人。正如西塞羅所說,我們可以像在跟皮羅爭論一樣和他爭辯他的懷疑有多激進,以及他是否同樣質疑過自己懷疑的意義。然後,阿爾克西拉烏斯會與西塞羅從邁特羅多魯斯那裡流傳下來的引言站在同一陣線:我們甚至連自己的無知都沒辦法確實知道。照此說來,被認為是蘇格拉底名言的那句「我知道自己一無所知」就必須加上附註「就連這個我也不知道!」這樣的立場前後一致而且並非不得要領——但它是一切哲學的終結,使所有更進一步的哲學思考都沒有意義。事實上,對自己的專業有如此想法的哲學家既無法自立門戶(如皮羅),也沒有辦法領導一門學派(如阿爾克西拉烏斯)。
不管如何,至少連阿爾克西拉烏斯這等激進懷疑論者也知道評價,亦即「存而不論是件好事」的評價。從邏輯上來講,他的生活對道德事務漠不關心,既不重視某種特定舉止,也不鄙視之。這個立場也很一致,因為那些克制不作任何判斷的人,甚至連「存而不論是件好事」都不該擁護——這也是一種價值判斷,甚至是相當強而有力的評價。此外,阿爾克西拉烏斯和德謨克利特、皮羅一樣將心平氣和宣稱為人生目標,顯然他知道這是一個良善的目標,對一個認為自己無法判斷的人來說,這卻正好是一個相當明確的評斷!
要過著完全抱持懷疑的人生是不可能的,因此「激進懷疑論是否真的是一個好主意?」的問題便冒了出來,至少它無可避免導致表面最一致的思維形式變得前後不一。錯誤可能在於,懷疑論者將一個對所有人類思維要求過高的真理作為目標。可是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哲學家真的需要那唯一真理的知識來
進行哲學思考嗎?我們能不能將哲學思考的門檻稍微降低一點?比起絕對的正確性,某件事合理有說服力難道還不夠嗎?阿爾克西拉烏斯後來的繼任者昔蘭尼的卡爾內阿德斯(Karneades von Kyrene, 214/213-129/128 B.C.)便踏出了這一步。他主要是因一篇西塞羅流傳的軼事而聞名:卡爾內阿德斯是某個希臘駐羅馬外交代表團(我們會在後面談到)的成員之一,某天他在元老院前為公平正義辯護,隔天卻自打嘴巴反駁,隨後便遭到驅逐出境。
作為懷疑論者的指引,卡爾內阿德斯提出了「同時具有可信度、不受干擾並經過徹底檢驗」的「可信想法」。但是從懷疑論哲學的角度來看,不可能存在這樣的準則,也不可能被有意義地應用。因為我是從什麼角度得知某樣東西是可信的?學院的知識份子如此謹慎想阻止的錯覺和自欺欺人,此時卻在此面對著敞開的大門。
這種「絕不把任何引導過上成功人生的事物交到追隨者手中」的哲學顯得破綻百出,因為「哲學應當以某種方式變得有用和有助益」不單純是古典時期裡是個未成文的憲法任務。根據恩丕里柯的紀錄,阿爾克西拉烏斯採用了一個不那麼絕對的準則,即「理由充分的事物」;有充分根據的事物雖然無法創造任何最終確定性,不過它能區分合理與較不合理。然而,問題在於恩丕里柯在此處是否忠實呈現阿爾克西拉烏斯的說法,因為在一切都能被質疑的情況下,怎麼還會有「理由充分的事物」存在呢?什麼才是有充分根據?是我在深思熟慮後,不顧許多反對論述而認為的事情嗎?還是我本能感覺到的事物——比方說,當我肚子餓時可以吃飯是件很棒的事?後來的思想家對阿爾克西拉烏斯的立場是如此矛盾,以致我們必須在黑暗中摸索。
僅管阿爾克西拉烏斯的懷疑受到各方質疑,但據說他仍是「當時最受讚賞的哲學家」。他剩下的是將蘇格拉底兼柏拉圖式的哲學再造為一種系統性的反駁藝術,他將思維完善化,為的是要找出某件事不正確的原因。他的哲學成功肯定不是偶然,在我們看來,這通常是悲觀和政治冷淡時期的典型表現。
在馬其頓統治下的好幾十年中,雅典的居民明顯然已經放棄相信自己可以決定自己命運的信念,於是反對意見優先於宣稱斷言的哲學在此便恰到好處—整體驚人的冷漠之下的個人的敏銳。對馬其頓當局來說,這是一種易於共處的無害哲學,至少它不會導致什麼結構性和實際上的後果。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學院的激進懷疑論時期讓人聯想到一九六○到九○年代的法國後結構主義。阿爾克西拉烏斯和其學生所認為的事物的「不可辨別性」,到了德希達和他的門徒那裡就成了語言表達的「任意性」(隨意性)。與阿爾克西拉烏斯的哲學類似,後結構主義是一種思考方式,可以在前後連貫的(語言)懷疑論中抵制任何批評。它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越不政治,同時擴散得越胡鬧狂妄。正如後結構主義癱瘓了超過一個世代的學生(然後將他們當作憤世嫉俗者發佈在廣告仲介和報紙副刊中),學院的菁英懷疑論者可能也同樣根本導致了阿提卡地區社會的社會與政治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