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生態導覽 作家新手村 2: 心法篇 | 誠品線上

文壇生態導覽 作家新手村 2: 心法篇

作者 朱宥勳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文壇生態導覽 作家新手村 2: 心法篇:歹勢,敝圈真的好亂就算不是從事寫作者,或多或少也都聽過「文壇」,但到底「文壇」是什麼?它是怎樣的江湖?這個詞,大概是最常被直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歹勢,敝圈真的好亂 就算不是從事寫作者,或多或少也都聽過「文壇」,但到底「文壇」是什麼?它是怎樣的江湖?這個詞,大概是最常被直覺地說出來,但又難以定義的詞彙之一。 在《作家生存攻略》中細細說明過寫作職場運作的眉角,朱宥勳將創作生涯十年來實際闖關經驗的具體細節毫不保留地提供給讀者後,《文壇生態導覽——作家新手村2 心法篇》則提供更為宏觀層次的文壇生態,它的結構、階級、意識形態與價值偏好,提供大家關於「文壇」這個環境的廣域地圖。 關於這系列文壇的生態觀察,以朱宥勳自己的話來說是:「『文壇』並不像某些說話玄之又玄的寫作者宣稱的那樣,只是一個幻覺;從社會學的角度,我看到了一個確實存在的社會場域。這個社會場域有自己的物質基礎,有自己的組織慣性,有自己的意識形態,也當然有在這些結構裡面,努力求存或掠奪資源的人。文壇生態看多了之後,就會明白:作家不過是一種職業,並不特別玄妙或抽象,只是這些『從業人員』通常喜歡含糊其詞,才讓外人霧裡看花。⋯⋯在這本書裡,我不會談太多文學理論、寫作心法。我希望可以平實地告訴你,我看到的『文壇』是怎麼運轉的。以及,它如何吸引一代代的文學青年前仆後繼。」 這本書,就是試著將「作家」外圍的形象拆掉,試著將其還原成可理解的「職業」邏輯。希望在這樣的描述裡,可以幫助有志於寫作的人,去理解文壇運作常規,特別是那些隱而不說、高來高去的精神密碼。 近來人們流行用「玻璃心」來形容動不動自尊就會受傷的人,如果套用這種比喻,文學人大概滿滿都是「地雷心」吧。當每個文學人心裡面都安裝了幾百個地雷,又都在一個小小的圈子裡面擠來擠去的時候,可以說比戰後那些未清除的雷區更加危險,新手寫作者都還沒登壇大展身手,就被詭雷爆得慘不忍睹。拆雷不如避雷,縱使隱雷處處險象環生,本書心法讓前人的踩雷經驗當作你的漫遊文壇導覽指引,穩當地踏在前人清除出來的安全道途上前行。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推薦人: 王聰威(小說家) 李屏瑤(作家) 林達陽(詩人、作家) 封德屏(《文訊》總編輯) 胡采蘋(財經網美) 馬翊航(作家) 楊佳嫻(詩人、作家)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朱宥勳台灣桃園人,一九八八年生,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畢業。耕莘青年寫作會成員,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國藝會創作補助、全國學生文學獎與台積電青年文學獎。出版過小說集《誤遞》、《堊觀》;長篇小說《暗影》以職棒簽賭案來探索台灣社會的面貌;長篇小說《湖上的鴨子都到哪裡去了》摸索學校教育體制的權力結構問題;散文集《學校不敢教的小說》,藉經典作品解讀來分享學校教育裡不會探觸,但卻是許多年輕心靈期待理解的作品;《只要出問題,小說都能搞定》分析如何用小說技術來解析世界、說服他人、洞悉讓人混淆的資訊洪流;與朱家安合著的《作文超進化》,教學生培養思辨能力,只要知道人們如何思考、大腦如何運作,就能把文章寫得又快又好。與黃崇凱共同主編《台灣七年級小說金典》,介紹新世代的小說創作者。與愛好文學的朋友創辦電子書評雜誌《秘密讀者》,曾持續三年不間斷出版當下台灣僅見的文學評論刊物。朱宥勳目前於「深崛萌」擔任高中國文課本執行主編,並於聯合報鳴人堂、蘋果日報等媒體開設專欄。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文學也是一門生意,而你責無旁貸應該升官發財(胡采蘋) 推薦序——在完整地圖解鎖之前(李屏瑤) 前言——如果在地雷區,一場生態導覽 一 作家的進化表 1 作家的進化表(〇):框架概述 2 作家的進化表(一):文藝青年 3 作家的進化表(二):新秀作家 4 作家的進化表(三):青壯作家 5 作家的進化表(四):資深作家 6 作家的進化表(五):文壇大老 二 文學人意識形態 7 文學人意識形態:文學VS政治 8 文學人意識形態:純文學VS通俗文學 9 文學人意識形態:創作優先 10 文學人意識形態:原創性 11 文學人意識形態:情感優於理性 12 文學人意識形態:必須負面 三 文學人幻覺圖鑑 13 文學人幻覺圖鑑:懷才不遇 14 文學人幻覺圖鑑:邊緣 15 文學人幻覺圖鑑:靈感 16 文學人幻覺圖鑑:封殺 四 排雷指南 17 文學的可能性:政治正確 VS 創作自由 18 「從缺」滿足了誰的矜持? 19 他們不知道發光的是什麼:關於「創作所」的一些事 20 如果只是排行榜就好了:主編文學選集的眉角 21 文學獎是補給站,不是里程碑 五 火堆夜談 22 文學營隊是寫作路的跳板嗎? 23 想寫作的人,大學該怎麼選系? 24 寫作者的「過年親戚應對指南」 25 文學創作者的基本狀況調查 後話——文壇的「軌道」與「轉轍器」

商品規格

書名 / 文壇生態導覽 作家新手村 2: 心法篇
作者 / 朱宥勳
簡介 / 文壇生態導覽 作家新手村 2: 心法篇:歹勢,敝圈真的好亂就算不是從事寫作者,或多或少也都聽過「文壇」,但到底「文壇」是什麼?它是怎樣的江湖?這個詞,大概是最常被直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549046
ISBN10 / 9865549042
EAN / 9789865549046
誠品26碼 / 2681910431009
頁數 / 280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文學也是一門生意,而你責無旁貸應該升官發財
胡采蘋 -

這本書真是太好看了,我邊看邊哈哈大笑。我多次向別人提及,朱宥勳簡直就是一個賣文學的生意人,這套書再一次證明這件事情。

我對文學只能說是外行,但卻看了很多日本小說,尤其是直木賞和芥川賞的作家。在許多描述作者與編輯關係的電影或日劇中,我隱約窺見那是一個有序的文學產業機制,直木賞、芥川賞只是其中一環,整個產業機制穩定向市場供應高質量的作品,養成了龐大的讀者群。可以想見,日本成名作家的生活品質,會比台灣作家好上不少。

這就是「產業化」的差別。華人社會受到儒家教育的影響,講到讀書人的詞語幾乎都很窮酸,安貧樂道、不為五斗米折腰、十年寒窗無人問,生活已經夠慘,文人之間還彼此相輕,最是負心讀書人。當一個文學家好像生活注定很窮,還要被同行討厭,終究走向心理變態的道路(笑)。到底誰想要過這種生活呢。

時序進入現代,事實上,行動網路的發展拆解了大眾媒體的影響力,懂得溝通的人才是這個時代的決定者。大量新型內容透過手機傳送給每個個人,網路貼文、搞笑影片、推播訊息,內容產業到了百花齊放的時代,一個短篇貼文或者一個迷因圖,所能發揮出的病毒傳播效應,才真正是洛陽紙貴,一字千金。

無論在政治上、在商業上、在各種領域,數位內容的重要性與日俱增,而懂得用內容溝通的人,就掌握了下一個世代的傳播權力。喜愛文學的你,當然是其中最有機會的人。我在中國生活十年,前六年是財經新聞記者,然而後四年卻因為行動網路的革命,成為了數位事業部門的主管,這是真實發生在我身上的轉變。

這也是我喜歡朱宥勳的原因,他非常缺乏一個傳統儒家讀書人的窮酸氣息,深知文學也可以是一門生意。我非常著迷於他告訴我的一切生意經,沒想到現在他把這些生意經系統化的整理出來,幫助每一個人瞭解,如何將對文學的喜好發展成一門生意。你可以選擇成為一個作家,或者有更多元化的事業可以經營,未來無限。

宥勳將這套書寫得像是一本電玩通關密笈,從最基礎的文學入門工作開始細談,你該怎麼「踏入文學這一行」,該如何計算自己的薪水,怎麼安排自己的工作,去哪裡找尋客戶與現金流來源。這套書讓一個喜歡寫作的人,能夠系統化的理解,該怎麼將單純的寫作喜好,轉化為一部「職場機器」,精益求精,更上層樓。從技術層面到心態準備,幾乎是一部文學產業分析了,書中的舉例尤其讓人哈哈大笑,帶有宥勳個人對台灣文壇的針砭,那也是一種文學評論。

我是一個資深的財經內容主編,在財經新聞中,有一種「職場分析」是深受讀者歡迎的文類,例如「建立你的人脈存摺」、「如何爭取加薪」、「怎麼向上管理」,這類問題幾乎是點閱率保證,因為每個人都渴望在職場中更上層樓。這套書在我眼中,就像是一份「文學天分者的職場分析」,是完全合格的財經報導,我希望它也能受到歡迎,因為我並不那麼認同每個人都要活得川端康成、芥川龍之介。事實上我相信善於文學者,能在下一個世代的每個領域發光。

內容永遠打動人心,而你得有更豐富的生活資歷,才能不斷深入人心,獲得共鳴。現在就開始吧,各位作家。

在完整地圖解鎖之前
李屏瑤 -

《仙劍奇俠傳》是我人生第一個沉迷的遊戲,當時的電腦應該是龐大的486主機,開機就需要一段時間,至於遊戲的畫質跟解析度,完完全全是時代的眼淚。玩家藉由主角李逍遙的視角,學劍求仙、斬妖除魔,在花花世界遊歷了一遭。

多年後我看見ptt上有一則笨版貼文,談自己的遊戲經驗,此篇被傳頌萬千,原貼文者最後被尊稱為「十里坡劍神」。沒有玩過《仙劍奇俠傳》的人,可能不太懂此文的奧妙。十里坡位於遊戲初始的村莊外,玩家因為找不到出發的船,一直沒有成功觸發遊戲點,誤以為村莊這區域就是遊戲的全部。於是玩家每次開遊戲,就到十里坡努力打怪,等到發現有船可搭,已經在初始區域練到71級、練成了「劍神」。

在讀《文壇生態導覽》時,我突然想起十里坡劍神的故事。如果在起步之前,或是在困頓之時,能夠先讀過理想的攻略/導覽書,也許不必要的損傷會小一點。

小時候出門郊遊都要提前一天收包包了,何況是考慮一場終生的志業?

我從二〇一一年開始獨立接案,範圍挺廣,寫採訪、接文案,也一邊寫劇本跟小說,第一版本名片的稱謂是「文字工作者」。相較起許多早慧的作者,我出版第一本書《向光植物》已經是二〇一六年的事,剛過三十歲。當時的總編輯夏民對我說,他覺得三十歲之後才出書是好事,雖然稍晚,但人會比較成熟。

我不知道三十歲後才出書的自己有沒有比較成熟,優勢是,好歹出過社會,遇過一些難解之事,知道組織裡的無所施力。從組織離開,成為個人接案者後,在生涯各種明面暗面的擦撞中,能夠努力避免折損到自身的核心,讓書寫繼續。

總之,在出書前我有過幾年時間,能夠用採訪者的角度觀察各種現場。場合眾多,也許是一對一的人物專訪,也許是擔任對談紀錄,或者是公開座談、書展現場。偶爾還會想起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創作者,他們漸漸不再寫了。近似於宥勳在《作家生存攻略》裡的提到的,他一路見過幾十位秀異有才華、橫跨不同世代的創作者,可能另有人生規劃,或是被俗務所拖磨,最後沒能繼續寫作。

不再寫的原因我未能確知,我嘗試打撈一些片段。例如剛出版第一本書的作者,很緊張地跟我說,他覺得文壇很可怕。或者有個更常出現的提問:文壇到底是什麼?也有一個作者,認為新書發表會結束後,好像就結束了,書就跟丟進深井的小石頭一樣。或者是,另一個新作者,告訴我他天天都會google自己的名字好幾次,想知道大家都怎麼討論他。

以前我會安慰對方,沒有文壇。你所恐懼之物,比較像是都市傳說。

後來我慢慢發覺,欸,好像有。但這個壇並非想像中的虛無飄渺,而是一個看似扁平、卻又立體,像是一個橫看成嶺側成峰的組織圖。宥勳在書中有段精準的歸納:

「從社會學的角度,我看到了一個確實存在的社會場域。這個社會場域有自己的物質基礎,有自己的組織慣性,有自己的意識形態,也當然有在這些結構裡面,努力求存或掠奪資源的人。文壇生態看多了之後,就會明白:作家不過是一種職業,並不特別玄妙或抽象,只是這些『從業人員』通常喜歡含糊其詞,才讓外人霧裡看花。」

倘若早點有這本書,在已經過去的許多難以深入談話的現場,我便可以推薦給慌亂的寫作者。讓他們更理解「作家」這個職業,應該可以降低一些轉職率,少去許多無謂的碰撞。

此書是給正在初始台地的新手們,關於未來地圖的揭示。遊戲剛起步,許多區域尚未解鎖,至少可以看出版塊的雛形。憑藉著這場導覽,新手們可以知道旅途的可能方向,往某處走有路,或者是此處可轉彎,而非東南西北不堪行。

至於書中提到的生態,我想簡單補充一些女性視角(當然又不完全那麼女性,畢竟以我的外型已經避開了一些狀況),作家是一個職業,在職場中會遇到各形各色的人,可能會聽到奇怪的傳聞,或是遭逢某些難以脫身的情勢。創作者當然不乏性情特異之人,作家就是一個職業的選項,若遇奇人,那是性格問題,不用冠以作家的光環。在一般社會中該開啟的警覺心跟判斷力,請記得還是要開啟。

看了再多攻略跟導覽,就像看遊戲直播,最重要的,還是自己下海走一遭的體驗。在某些人眼中這個生態可能像是《飢餓遊戲》,即便如此,你也需要理解遊戲邏輯,原著告訴我們的其中一個啓示是,不能將所有人視為敵人,你需要真正的朋友。我也見過將文壇視為一切,眼裡只看得見長輩跟資源,睥睨同輩之人。我不覺得那是唯一解,規則也不見得如此單一,只能說,祝福。

我其實很欽佩十里坡劍神的毅力,他把單一技巧跟空間玩到極致。面對未知的地圖,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玩法。除了傳統的RPG世界,現在更多的是像《薩爾達傳說》那樣的開放空間,任務在走,升等規矩也有,但你依舊可以拋開主線,去做你覺得新奇有趣的探險。我也還記得玩《最後生還者》的過程,最感動的一幕是走在荒蕪的鬼鎮,抬頭看見非常美的夕陽。

創作終究是很個人的事,初始的武器,不,應該說,直到最後,你的武器就是你的文字。以文字前進補血加心升等,文字是你立足的一切。請抱持初心,活到最後。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前言——如果在地雷區,一場生態導覽

二〇一〇年,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至今差不多十年了。在這十年裡,我從一個夢想成為作家的小文青,幸運地成為一個真的靠文學過活的人。

我還記得剛出書時,有位朋友問我:「成為作家之後,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嗎?」我仔細地想了一輪,老實回答:「好像沒有耶。」沒有某些文藝電影裡面幻想的那種戲劇性爆紅,也沒有瞬間就多出一班談吐高雅的文友,當然更沒有什麼讀者追捧或狂粉糾纏。我還是在研究所的課堂上趕報告,焦慮論文寫不出來。而我念的正是台灣文學研究所,一個研究台灣作家的地方。每當我讀前輩作家的資料時,都不禁想:你們第一次出書的時候,也跟此刻的我一樣,對於「作家」這個新身分,清淡到近乎沒有實感嗎?真的有「文壇」這麼一個地方嗎?如果我出了書,都還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會不會它其實根本不存在呢?

十年後的現在,我當然知道了:事情不是我當時想的那樣。「作家」這個身分,和「文壇」這個場域,都是紮紮實實地存在的。只是當時的我,還沒有足夠的經驗去辨識出來。

朋友的問題,成為這十年來的一根指針,時時懸在我的念頭裡。於是,我開始把自己遇到的、知道的所有跟文學相關的人、事、物,都當作一種「田野」,觀察其生態、並暗暗歸納其中的規則。也正是因為隨時保有這個「問題意識」,並且抱持著一種社會科學式的好奇,我逐漸看到了許多隱藏在「業界」的行為、話語背後,真正的運作模式。

「文壇」並不像某些說話玄之又玄的寫作者宣稱的那樣,只是一個幻覺;從社會學的角度,我看到了一個確實存在的社會場域。這個社會場域有自己的物質基礎,有自己的組織慣性,有自己的意識形態,也當然有在這些結構裡面,努力求存或掠奪資源的人。文壇生態看多了之後,就會明白:作家不過是一種職業,並不特別玄妙或抽象,只是這些「從業人員」通常喜歡含糊其詞,才讓外人霧裡看花。

這系列文章,就是我這幾年「以文壇為田野」的一些觀察結果。你手上的這本《文壇生態導覽——作家新手村2 心法篇》談的是宏觀層次的文壇生態,它的結構、階級、意識形態與價值偏好;而另一本《作家生存攻略——作家新手村1 技術篇》,談的則是個人層次的求生技術,作家們如何規劃自己的工作流程、如何應對進退。

在這本書裡,我不會談太多文學理論、寫作心法。我希望可以平實地告訴你,我看到的「文壇」是怎麼運轉的。以及,它如何吸引一代代的文學青年前仆後繼。

這是我用十年時間畫出的一份台灣文壇生態圖。它可能不盡完美,畢竟文壇還有很多我沒去過的角落、沒有權限看到的風景。但光是這十年的觀察,已足以讓我意識到,我們這些現在還在寫的人,是多麼誤打誤撞、是多麼幸運又或多麼不幸地,才闖入了這個地方。而許多中途折損的夥伴,並不是因為寫作才華不足,而是因為沒有掌握這個場域的邏輯,不小心就被排除出去了。

「文壇」最奇特的特徵之一,就是它宣稱的跟它實際所做的,往往會有很大的距離。比如說,文學人喜歡談「邊緣」、以「邊緣」為尚,但文壇本身作為一個社會場域,並不見得真的那麼能包容「邊緣」。許多作家也喜歡暗示「作家」這種職業的超然性和精神性,但作家的工作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最特殊的一點,大概就是他們喜歡假裝自己很特殊吧。

但我這麼說,也並不完全是責怪他們。其實,我完全相信他們一片真心——很多文學人往往不會意識到自身的價值偏好,他們會十分誠懇地,講出一些明顯違反事實、或者明顯自相矛盾的話。他們不是故意要騙人的,他們真的相信自己所說出的歪斜話語,因為他們的前輩就是這樣教他們的,所以他們會這樣教導晚輩。於是,一代代的文學新人也都會誤信類似的東西,終至讓「作家」成為一種他人眼中的奇特族類。

這種奇特,有時會讓作家們自我感覺良好,有時卻會造成不必要的社會屏障。

這本書,就是試著將「作家」外圍的形象拆掉,試著掌握其真正的本質。並且,將它還原成可理解的「職業」邏輯。我也希望在這樣的描述裡,可以幫助有志於寫作的人,去理解文壇運作常規,特別是那些隱而不說、高來高去的精神密碼。

相信我,如果你想成為作家,你會需要的。「文學人」這種生物十分難搞,很容易因為隨便一句話就認定「這個不是自己人」、「謝謝以後不用再聯絡」了。近幾年,人們流行用「玻璃心」來形容自尊容易受傷的人;如果套用這種比喻,文學人大概滿滿都是「地雷心」吧。而當每個文學人心裡面都安裝了幾百個雷點,他們彼此又都在一個小小的圈子裡面擠來擠去的時候⋯⋯

前方險象環生,請先讓我充當你的生態導覽員吧。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文試閱】
1
作家的進化表(○):框架概述


要進入「文壇」,首先就要理解:作家也是有「職涯」的。在《作家生存攻略——作家新手村1 技術篇》裡,我曾經談過許多作家的「職場」觀念。雖然那確實是我在文學圈東飄西盪這幾年的體會,不過那些東西,其實也都適用於大多數的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並不是專屬於文壇的特色。然而從本文開始,我們會以一系列「作家的進化表」文章,來描述專屬於作家這一行的「職涯」。

你可以想像我們正在玩「Pokémon」這款遊戲,而「作家」就是其中一種口袋怪獸,有自己的進化路線。就像皮卡丘進化成雷丘、小拉達進化成拉達一樣,一名有志於文學事業的初心者,也會沿著某種階序一路進化。

文學社群的文化非常強調個人的自主性——創作者本身就需要一種非常自我中心、非常有表演欲的人格特質——,因此常常給人一個錯覺,彷彿創作者之間僅僅是「才華定高低、作品決勝負」。但事實上,文壇內部確實存在非常清楚的階層關係,而且每一位作家都心知肚明。雖然作家這一行沒有明確的「總經理」和「專員」這類職稱之別,但絕對不會有人搞錯朱天心和朱宥勳之間的差距。如果你去看跨世代的寫作者同台對談或評審,就可以看出蛛絲馬跡,「理論上」台前的講者都是平等的,但「事實上」大家發言的銳利程度和尊敬程度就是會有明確的落差。

談論這個主題,其實是有點禁忌的,它有點把業界的潛規則點破的味道,勢必將引起很多人的不快——畢竟在文學社群的文化裡,任何有一點排名或量化感的東西,都是褻瀆文學的舉動。但我還是決定寫出來,原因在於:我要講的這套「轉職表」,換到其他行業裡,根本稱不上什麼潛規則,只是正常的職業生涯發展階序而已。公務員有簡任官,也有薦任官;軍官有校級跟尉級;私人公司也會有主管和職員之別,獨獨只有文學社群喜歡對外假裝人與人之間沒有高低,對內卻又階級森嚴。

這樣的文化不但不誠實,而且有害。它會使得外人誤以為作家這一行是沒有前景、沒有發展性、沒有職業生涯的產業,這也連帶強化了很多過於悲觀(覺得寫作一定會餓死)或過於浪漫(覺得寫作就是要一出書就爆紅)的迷思。

但事實並非如此。除了少數例外,作家這一行跟其他行業一樣,也是有循序漸進的職涯發展過程的。

在「作家的進化表」這個系列裡,我建構了由低到高的五個位階:

1 文藝青年
2 文壇新秀
3 青壯作家
4 資深作家
5 文壇大老

這是一個概念化的模型,純粹是我從自己的經驗和觀察中整理出來的,它不見得有絕對嚴謹的學術意義。但我希望可以用這個模型,讓你建立一些基本的印象。它可以解釋傳統文壇的大多數運作邏輯,在這個基礎上,如果你遇到例外案例,也會比較容易辨識出它的特殊之處。

我定義這五個位階的方式,主要依照三個參數,即「狀態」、「目標」和「出沒場合」。

「狀態」指的是某一階層的人,會符合哪些外顯條件。通常會用寫作的成果來區分。只要看到這些條件,你就知道他/她至少不低於某個位階。

「目標」是指某一階層的人,透過自己的寫作或文學活動,所想要追求的成果。這通常可以解釋作家在某一階段何以會(或不會)做出某些事情。

「出沒場合」指的是某一階層的人,能夠參與哪些文學活動、待在哪些位置。這些文學活動顯示了他/她被「圈內」認知的程度。

在我們接下來的討論裡,我們會先用傳統的文壇生態當作主軸,暫時不考慮網路和新媒體帶來的影響。雖然傳統的文學生態圈、出版社以及紙本刊物的影響力都被大幅削弱了,但它仍然是發展得比較完備的一套體系,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比較清楚的升降邏輯。等到你掌握了這套邏輯之後,再回頭來看網路世代,也會發現很多行為模式其實殊途同歸,線上跟線下的差別並沒有一般人以為的那麼大。

除此之外,有幾個觀念是需要提醒的:

A、雖然大部分的作家都是循序往上爬的,但有些人可以快速跳級、有些人也可能起點就比別人高。這些不見得跟直接的文學成就有關,有時是牽涉到文壇內部的偏好,比如寫鄉土文學的就很容易竄得比寫運動文學的人快。

B、作品好壞是非常重要的條件,但不是升級的唯一條件。它主要是決定你的升級速度,你若才華稍微不如人,也會有其他面向可以彌補;反過來說,你就算才華驚人,被略微平庸的他人超車也完全是有可能的。

C、這個轉職表是向下涵攝的。也就是說,你如果身在第四階,你可能還是會出現在第二階或第三階的場合。所以我們判斷階層的方式,是取其「最高表現」,而不是取其「下限」。

D、在這個系統裡,所有的時間都不會白費。「跨領域」在文壇有非常強大的威力,你在其他領域獲得的經驗、人脈、資本和知識都可以「兌換」成文壇資源,因為文學寫作本質上是一種「賣經驗」、「賣內容」的工作。所以並不是只有純種的文學人才能寫作,如果你三十五歲以前都在做別的事情,之後投入寫作,可能反而比自幼就是文藝青年的人有更多元的資本。

框架概述到此為止,我們接下來就從最低位階的「文藝青年」開始看起。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理解文壇運作常規,破解那些高來高去的精神密碼。

#表面上看起來玄之又玄的「文壇」,實際上是有運作模式的產業,朱宥勳以自己實際「闖蕩江湖」的經驗,和自己觀察歸納的體會,為每個想要了解這個環境的讀者,和想要闖關的創作者,提供補血能量和破關祕笈。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