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體, 正在洩漏你的秘密: 3個步驟, 解開肢體語言的密碼! | 誠品線上

Ohne Worte: Was andere uber dich denken

作者 Thorsten Havener
出版社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你的身體, 正在洩漏你的秘密: 3個步驟, 解開肢體語言的密碼!:如何測試一個人相不相信你?請先朝著他跨出一小步!德國熱賣16萬本!Amazon書店讀者★★★★無所遁形推薦!明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如何測試一個人相不相信你?請先朝著他跨出一小步!德國熱賣16萬本!Amazon書店讀者無所遁形推薦!明鏡週刊非文學暢銷排行榜第2名!蟬聯TOP 10超過一年!●不要在臉書大頭照上放貓咪?●對方想不想聽你說話,看他腳尖有沒有朝向你?●想要跟誰都能聊得來,手先別插口袋?●世上最親密的距離是……50公分?●想要受歡迎,就別在拍照時喝飲料?●不要讓老闆用「撲克腳」發現你不耐煩?要如何得到我想要的那份工作?要如何贏得我心儀的對象?要如何知道對方是不是對我有好感?要如何判斷孩子有沒有在說謊?……關鍵就在學會解讀「肢體語言」!因為人們在溝通時,只有7%的訊息會經由說話表達,其餘93%都是靠肢體動作等非口語的方式在傳遞。我們的身體無法保持沉默,無論雙手、雙腳、肩膀,甚至眼皮的眨動、額上的皺紋都會在不知不覺中透露我們內心的秘密。德國No.1讀心大師哈芬納在本書中便以20年專業經驗,教你透過「感知基準、辨識變化、確認意義」三個簡單步驟,輕鬆看透人心,讓你有效掌握別人對你真正的想法,並知道如何給人更好的印象,從此在職場和情場上無往不利!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托爾斯登.哈芬納 Thorsten Havener德國最著名的讀心大師。出生於德國薩爾布呂肯,大學畢業後赴美攻讀碩士學位,在有「口譯人才搖籃」美譽的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取得英語─法語的口譯碩士。這段求學經歴也帶給他深遠的影響,他發現當自己減少去注意別人說了些什麼,而多去注意說話的「方式」時,就能預知對方接下來要說的話,以及會談到哪個主題。此後,他便不斷磨練自己透過解讀非語言訊息,瞭解他人思考和感情的能力。 由於實在太多人迫切希望他能夠分享「讀心」的秘訣,他終於推出第一本書《我知道你在想什麼》,果然一推出便大受歡迎,不但被翻譯成15種語言,更在德國、日本創下超過80萬冊的驚人銷量!其後出版的《不要想藍色大象》、《你的身體,正在洩漏你的秘密》等書也一樣本本都成為炙手可熱的暢銷書,《南德日報》甚至稱他是「形成中的世界奇觀」。他以「思考及其他邊緣運動項目」為主題在全德國進行巡迴演講,並舉辦讀心訓練課程,此外也經常在電視和廣播中演出,獲得極為熱烈的回響。目前他和家人住在慕尼黑近郊。托爾斯登‧哈芬納德文官網:www.thorsten-havener.com■譯者簡介姬健梅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德國科隆大學德語文學碩士,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中英文組。從事翻譯多年,近期譯作包括《變形記》、《希望真的存在》、《記憶碎片》、《幾點鐘去看牙比較不會痛》、《關於愛》。

商品規格

書名 / 你的身體, 正在洩漏你的秘密: 3個步驟, 解開肢體語言的密碼!
作者 / Thorsten Havener
簡介 / 你的身體, 正在洩漏你的秘密: 3個步驟, 解開肢體語言的密碼!:如何測試一個人相不相信你?請先朝著他跨出一小步!德國熱賣16萬本!Amazon書店讀者★★★★無所遁形推薦!明
出版社 /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331326
ISBN10 / 9869331327
EAN / 9789869331326
誠品26碼 / 2681352763003
頁數 / 27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肢體語言的簡短文法──寫給養成中的肢體語言口譯員



談到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奧地利心理學家瓦茲拉威克(Paul Watzlawick)研究得比誰都透徹。他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他說過一句常被引用的話:「我們不可能不溝通。」不管我們做什麼,我們總是不斷在告知身邊的人一些訊息──就算我們什麼也不說,還是傳達出了一些訊息。當你走進一個地方,裡面都是你認識的人,而你沒有跟他們打招呼,沒有跟他們攀談或是對他們微笑。在這種情況下,你所表達的訊息就是你沒有說話。

而就算你沒有微笑,也沒有看著任何人,你仍然帶著某種表情,擺出某種姿態,這種表情和姿態是我們溝通中的固定成分,強調出對我們重要的事,使抽象的事物變得更清楚。你不妨試著描述一下去火車站要怎麼走,而不要用到手臂和雙手。你會發現這很難做到,你必須刻意去要求自己不用手勢才行。

在溝通上,尤其是在肢體語言上,最令人吃驚的是我們很少意識到自己所做的事;一切幾乎都是不自覺地進行。而由於這種行為大多不由自主地發生,我們也就很難加以控制。基於這個理由,相對於口說的陳述,我們會覺得肢體語言更為真實。一個人也許能做到不在言語上被逮到說謊,在肢體語言上要做到這一點就比較困難了。

當我們要刻意去做平常一向本能去做的表情和手勢,就格外會察覺我們使用表情和手勢是多麼地不自覺。在這種時候,肢體語言甚至會變得相當好笑,至少是對旁觀者來說。某個人參加了一個肢體語言研討會,之後他有可能忽然不想再把雙臂交叉在胸前,因為他在研討會裡聽到這是個表示拒絕、與人保持距離的姿態(稍後你就會知道並沒有這回事)。有趣的是,當此人忽然很想交叉雙臂,但如今卻是在深思熟慮之後來做這個從前自然而然擺出的姿勢。現在他會想:在此刻交叉雙臂真的會很舒服,可是研討會那位親切的講師說過我不可以再這麼做!那我現在該把手臂往哪兒擺呢?好吧,我就讓手臂自然下垂。噢,天哪,這看起來真蠢。現在我要把一雙手擱在哪裡?對於旁觀者來說,這一幕的確很好笑。

而對那個不知道該把手臂放在哪兒的人來說,問題還不僅止於此。他不再聽得見和他交談的人正在說些什麼。他太過專注於自己身上,怎麼還聽得見對方說話?而對與他交談的人來說,事情就不再好笑了。這人不見得是朋友,也可能是主管,對方會想:這是哪裡來的怪咖?也難怪對方會這麼想,因為那人開始不安而無目的地擺動雙手,完全失神落魄,顯得心不在焉。而他也的確是心不在焉。儘管他參加過肢體語言講習,與別人的溝通卻沒有改善,反而惡化了,正因為他刻意想去改變自己平常不自覺的行為。



我們不斷在溝通、思考、說話,用我們的嘴,也用我們的身體。我請問你:在動念之後是先有話語,還是先有動作?根據我的觀察,這個順序在每個人身上都一樣:心念──動作──話語。

如果你氣得要命,那麼在你身上就會是這種情形:

①大腦察覺你非常生氣。

②你伸手去捶桌子。

③你說:「夠了!」

如果你忘了什麼:

①大腦察覺你忘了什麼。

②你伸手去拍額頭。

③你說:「我真差勁。哈芬納在他的書裡介紹過那麼棒的記憶技巧,我也全都讀過而且記住了,儘管如此,我還是想不起來我有沒有把熨斗的插頭拔掉!」



但凡在不假思索的情況下,就會是這個順序。舉例來說,對方可以藉此看出你是否是真心真意。如果你遇見某個人,而你很高興見到對方,通常的順序會是這樣:你看見了對方,你露出笑容,然後才朝他走過去。如果你不是真心感到高興,你會先朝對方走過去,然後才開始微笑。我們全都不自覺地能看出對方是否在演戲,因為我們對此都有敏銳的觸角。順帶一提,最早向我指出這個順序的是我朋友,演講訓練師米歇爾.羅西(Michael Rossie)。



無需話語的語言



接下來要談的,有許多部分在我的前幾本書裡已經詳細說明過。儘管如此,由於這涉及解讀肢體語言的基礎,在此我還是想再簡短說明一下。只要留心這些基本原理,你看出身邊的人在想些什麼的機率就會提高──尤其是他們對你的想法。因此,牢記下述這些特徵並且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加以觀察和檢驗是值得的:



面部表情──或是「臥室眼神」代表著什麼

從一個人的面部表情我們能夠很準確地解讀出他的情緒。我們的臉部有四十四條肌肉,這些肌肉的交互作用就構成了我們的面部表情。研究「非語言溝通」這個領域的先驅是美國心理學家艾克曼(Paul Ekman),一九七八年,他和弗里森(Wallace Friesen)合作,研發出「臉部動作編碼系統」,這是一種臉部表情圖譜,如今廣被世界各地的心理學家用來描述臉部表情並加以歸類。為了研發這個系統,這兩位科學家把無數張臉拍攝下來,記錄下人類臉部能做出的任何微小動作。這份臉部表情圖譜非常可靠,以至於位於加州的「皮克斯動畫製片廠」也根據艾克曼和弗里森的這套編碼系統來製作動畫片中的人物,該片廠出品的影片包括《玩具總動員》和《海底總動員》。

他們一共記錄下七千多種不同的臉部表情,這些表情透過臉部肌肉的收縮而產生。並非所有的表情都有具體的意義,但是眼睛、鼻子和嘴巴這幾個最靈活的部位具有很強的表達能力,它們自然而然地洩漏出我們在某個特定時刻的感受。這兩位科學家也發現,基本的情緒想必是與生俱來的,因為高興、幸福、驚訝、蔑視、恐懼、嫌惡、發怒或悲傷這些臉部表情在世界各地都相同。這也意味著,我們經常在不假思索的情況下流露出這些情緒。

你可以和朋友玩下面這個遊戲:說出一種剛才提到過的情緒,請對方做出相應的臉部表情。你會發現:我們能夠立刻做出這些表情,也能在別人臉上讀出這些表情。只要我們去留意,而且不要老是盯著手機螢幕!你知道嗎?近來頭部受傷的人數遽增,因為許多人在跑步時喜歡去看手機螢幕,結果撞上了路燈。

我覺得特別吸引人的是艾克曼和弗里森所發現的「微表情」,這些臉部動作閃現的時間只有一點二五秒,洩漏出我們真實的情緒狀態。這些表情出現的時間其實短到令人無法察覺,但只要做過一點感知訓練就能解讀。「微表情」是根本假裝不來的,因此是非常可靠的信號。

每次我哥哥表演一個魔術時,我通常能看出他是在什麼時候動了手腳──每一次在剛動過手腳之後他都會嘴角上揚露出微笑。那個微笑一閃即過,別人幾乎察覺不到,但那個表情的確出現過。至於我在矇騙別人這件事上一向就更不動聲色……

再舉個例子:當你在會議中把一件任務指派給一位同事,對方可能會說:「好吧,我來做。」可是如果他皺了皺眉頭和鼻子,這就是生氣的表情。這個表情雖然短促,卻表達出:「我很不高興。」

不過,我們的面部表情之所以有趣還有另一個原因,因為我們的每一個表情都會使對方用一個表情來回應──這就是我先前以「照鏡子」來描述的現象。這意味著,我們的臉部表情會引起別人臉部表情的改變。舉例來說,你若是露出微笑,對方就也會報以微笑。因此,隨時隨地面帶微笑是值得的,因為誰要是拉長了臉,不但樣子比較不好看,還會使他周遭的人也拉長了臉。雖然這話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卻是真的:我們不僅是在愉快時露出微笑,當我們微笑時,我們也會變得愉快。

我也不想向各位隱瞞艾克曼和弗里森另外一項有趣的研究結果:我們之所以覺得慵懶愛睏的眼神很迷人,是因為我們在性高潮時就會流露出這種眼神……這一點我以前從沒想到過,謝啦,兩位!





你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訓練自己將臉部表情歸類



請你的同伴去想一件令他十分興奮的事(最好是性幻想)。然後看著他的臉──他的表情有了什麼改變?他的眼睛睜得比先前更大了嗎?嘴巴微微露出了笑容?鼻翼是否在掀動?(我們在興奮時鼻翼就會掀動。)任何改變都會表現在臉上,重點在於看出這些改變並且加以觀察。

接著請對方去想另一件私密的事,像是他的體重、他曾經順手牽羊拿過什麼東西、他的真實年齡或是提款密碼──你可以盡量發揮想像力。當對方改變了他所想像的事,他的臉部表情也會自然而然地有所改變。也許連他自己都沒注意到,因為他正想到某件很難為情的事。現在請你再嘗試根據對方臉上的表情來弄清楚他的念頭是否愉快。他的念頭是開心、生氣,還是甚至由於他自己的想像而感到不自在?他的臉會向你洩漏出來。你愈常和不同的對象玩這個遊戲,請對方去想各種不同的念頭,你就愈能學會解讀對方的心念,因此也就愈能了解對方,不僅是在遊戲中,在日常生活的各種情況中也一樣。你的收穫是:你愈能學會了解身邊的人,就愈能和他們相處愉快。而較佳的人際關係、不至於迅速破裂的伴侶關係又能反過來給我們那種共同擁有某種東西的美好感覺。到最後我們還會感到更加心滿意足,因為溝通很順利。

因此,訓練自己的感知能力也大有意義,為此你可以再玩另一個遊戲:列印出對方喜歡的人的照片,不管是子女、甥姪,還是沒有親戚關係的人。然後再印出對方一點也不喜歡的人的照片。如果你在對方的生活中沒有發現對方討厭的人,那麼就用對方討厭的政治人物或電影明星的照片。接著你和對方相對而坐,把印出來的照片交給對方像洗牌一樣把順序弄亂。在那之後,請對方從裡面抽出一張仔細打量。你自己當然不准去看那張照片。請留意對方的面部表情。和他平時的表情相比有了些什麼改變?他的眼睛、鼻子和嘴巴周圍起了什麼變化?



示意動作──為什麼我們講電話時會比手勢

示意動作是指我們雙臂、雙腿或頭部的動作。我們做這些動作是為了不用言語而溝通,或是用來強調我們所說的話。通常我們在說話時雙手會跟著動,這也不足為奇,因為掌管語言和手部動作的中心位在大腦的同一個區域。也就是說,說話和手部動作之間的緊密關係顯得十分合理,甚至就連對方看不見我們的時候,我們也會比手勢,亦即在打電話時。而從未見過旁人打手勢的盲人在說話時也會做出手勢。

我們用手勢來支持我們的念頭(例如我們會用手指向一份重要文件,藉此來強調其重要)。但是這也能反向起作用。心理學家高丁─梅多(Susan Goldin-Meadow)是研究手勢的知名專家,二○○九年,她和芝加哥大學的同事羅威(Meredith Rowe)發現手勢有助於兒童學習語言。這兩位女士首先觀察了十四個月大的幼兒和父母玩耍。如果父母親受過高等教育,那些幼兒雖然還不能把話說得更好,但顯然格外強烈地使用手勢:在九十分鐘裡,他們平均使用二十四次手勢,父母教育程度較低的幼兒則只使用十三次。幾年之後,這兩位科學家讓這些孩童做了一個字彙測驗,結果發現:幾年前做出更多手勢的孩童如今懂得的字彙也更多,因此在學校裡具有較佳的成功機會。換句話說:手勢也有助於學習。

大多數的手勢是無意識的,還是說你去抓鼻子或是把頭髮塞到耳後時會去思索?有意識的手勢當然也有,可是要小心!手勢與頭部動作往往不是舉世通用的語言,隨著各地文化的差異可能會有全然不同的意義。舉例來說:點頭在世界各地都被理解成「好」,但是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卻不然,那裡的人要表示「好」會把頭來回搖晃。這可能會造成致命的誤會!



關於身體──我們想要跑走還是跺腳?

我們的走姿、站姿和坐姿洩漏出許多事,關於我們的態度和當下的情緒。很顯然,心念會對身體產生影響,情緒會促成荷爾蒙的分泌,血液循環會增強或是受到抑制,結果是我們會一躍而起或是全身僵硬。隨著我們的情緒狀態,我們會垂頭喪氣地坐著或是全身痙攣,走起路來會興高采烈或是猶豫不決。我們的身體無法保持沉默,而我們也無法忽視別人發出的身體信號,會立刻加以詮釋,有些信號我們單憑直覺就能正確解讀。我們絕對不會認為一個跺腳的人生性猶豫。蹲坐在椅子邊緣的人通常不會被視為特別勇敢。不過,由於肢體語言十分複雜,不像前述這兩個例子這麼明確,有一部分必須像學習一種外語一樣加以學習。



近與遠──可別靠近我!

當人與人互相溝通,他們會保持一段距離或是十分靠近──這涉及不同的訊息。通常我們很能夠判別與旁人之間應保持的正確距離,並且本能地做出讓彼此都自在的舉止。然而,在電梯裡我們被迫靠近彼此,因此我們會盡量忽視其他人的存在,凝視前方,避免和別人做目光接觸。



透過服飾來傳達訊息

服裝和飾品是由文化塑造出的肢體語言表現形式。我們藉由選擇自己的服飾來決定我們想當龐克族、普通人、商務人士還是運動員。當我們選擇要繫哪一條領帶或是戴上一條珍珠項鍊,並不只是因為我們喜歡那條領帶或項鍊,而是為了傳遞訊息。為了顯示出我們屬於某個特定族群,顯示出自己是有錢人,或是顯示出我們一點也不在乎別人對我們的想法。因為在服裝上有一套規範,我們參加喪禮時會穿上深色服裝,去聽歌劇時不會穿熱褲。如果我們不遵守這套規範,就清楚地傳達出一種訊息(請參閱第五章)。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