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快樂祕密 | 誠品線上

被遺忘的快樂祕密

作者 安凱莉
出版社 大都會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被遺忘的快樂祕密:獲得快樂並不難,難的是,我們總是無法停止為難自己。你,有多久不曾開懷大笑?為了學業、為了工作、為了感情、為了生活……。現代台灣人生活步調快,忙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獲得快樂並不難,難的是,我們總是無法停止為難自己。 你,有多久不曾開懷大笑? 為了學業、為了工作、為了感情、為了生活……。 現代台灣人生活步調快,忙碌、緊張、壓力總是如影隨形的壓在身上。 幸福快樂是每一個人追求的生活目標,誰不想每天睜開眼睛,就能開開心心的迎接新的一天呢? 問題是, 想要有個好工作,就得努力考上好學校, 想要職場上一路長紅,就得努力往上爬,以免被人往下踩, 想要日後衣食無虞,就得努力賣命賺大錢,才不會日後「老歹命」。 每天每天有這麼多需要努力的事,誰還有那個心力去想--我到底快不快樂? 本書作者與我們分享了28則俯首即拾的快樂小祕密,也引用了古今中外的經典故事,透過簡單雋永的文字,讓我們領悟了只要懂得放下、懂得捨得、懂得愛人……我們將會發現,快樂,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安凱莉對心靈成長議題有深入研究之作者。

商品規格

書名 / 被遺忘的快樂祕密
作者 / 安凱莉
簡介 / 被遺忘的快樂祕密:獲得快樂並不難,難的是,我們總是無法停止為難自己。你,有多久不曾開懷大笑?為了學業、為了工作、為了感情、為了生活……。現代台灣人生活步調快,忙
出版社 / 大都會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6152078
ISBN10 / 9866152073
EAN / 9789866152078
誠品26碼 / 2680549532002
頁數 / 22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快樂怎能缺少喜好
幸福存於個人的喜好當中,而不在於事情的本身。無論你做什麼樣的事,只要你對它感興趣,你就會快樂,而且還會找到幸福生活的所在。最重要的是,要心安理得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好的喜好對我們的生活有著積極樂觀的作用,易產生正確的生活態度,對生活有理想、有追求。它能夠讓人產生積極的情緒,振奮人的精神,催人奮進。遠離那些無聊的喜好,讓自己的生活透出情趣。

1做自己想做的事
生命的真正意義在於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我們總是被迫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我們就不可能擁有真正幸福的生活。是的,不管你是腰纏萬貫的百萬富翁,還是為世人矚目的天之驕子,甚至是顯赫的達官貴人……這都不是快樂人生的根源。「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是你成就人生的原動力,才能使你體悟到快樂的真諦。

現在開始行動
每一個人總在平凡的生活中尋尋覓覓,不知怎樣能發現自己的幸福。如果你能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做自己想做的事,並全身心投入,你就會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偉大、創造出偉大,你就會從中領悟到人生的樂趣,而且會一步一步地走向幸福,從此讓平凡不再平凡。
在華盛頓國立女性藝術博物館,曾舉行過一場名為「摩西奶奶在二十世紀」的畫展。該展覽除展出摩西奶奶的作品外,還陳列了一些來自其他國家有關摩西奶奶的私人收藏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張明信片,它是摩西奶奶在一九六○年寄出的,收件人是一位名叫春水上行的日本人。
這張明信片是第一次公布於眾,上面有摩西奶奶畫的一座穀倉和她親筆寫的一段話:做你喜歡做的事,上帝會高興地幫你打開成功之門,哪怕你現在已經八十歲了。
摩西奶奶為什麼要寫這段話呢?原來這位叫春水上行的人很想從事寫作,因為他從小就非常喜歡文學。可是大學畢業後,一直在一家醫院裡工作,這讓他感到很彆扭。
馬上就三十歲了,他不知該不該放棄那份令人討厭卻收入穩定的職業,以便從事自己喜歡的行業呢?於是他給耳聞已久的摩西奶奶寫了一封信,希望能得到她的指點。
對於春水上行的信,摩西奶奶很感興趣,因為過去的大多數來信,都是恭維她或向她索要繪畫作品的,這封信卻是謙虛地向她請教人生問題。雖然當時她已一百歲了,但還是立即給了回復。
摩西奶奶是美國維吉尼亞州的一位農婦,七十六歲時因關節炎放棄農活,開始了她夢寐以求的繪畫。八十歲時,到紐約舉辦畫展,引起了意外的轟動。她活了一百零一歲,一生留下繪畫作品六百餘幅,在生命的最後一年還畫了四十多幅。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人們異常關注那張明信片呢?原來,那張明信片上的春水上行,正是在日本乃至全世界大名鼎鼎的作家渡邊淳一!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每當講解員向參觀的人講解這張明信片時,總要附帶地說上這麼幾句話:你心裡想做什麼,就大膽地去做吧!不要管自己的年齡有多大和現在的生活狀況如何,因為,你想做什麼和你能否取得成功,與這些沒有什麼關係。
幸福的人生對一個人來說,並沒有時間限制,處於各種年齡階段的人都可以尋找到自己的幸福,只要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能讓自己的人生多姿多采。人到底該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並沒有誰明確規定過。如果我們想做,就從現在開始。有人總說:「已經晚了。」但實際上,「現在」就是最恰當的時候。對一個真正追求幸福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
不要以為只有那些天才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其實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平凡的人,他們也能不為世俗所動,安安靜靜地做他們自己喜歡的事,活得自由自在,活得快快樂樂。
在現代社會裡,處處充滿著誘惑,能沿著自己的生活軌道毫不偏離地前進的人已經不多了,做自己想做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是真正快樂的人!

生命的清單
人只要活著,就要做事,人生的過程可以說就是一個做事的過程。但做人跟做事不一樣,有些事是你喜歡做的,有些事是你不喜歡做的。喜歡做的事,你做起來會很主動、很賣力,不喜歡做的事,你做起來就缺乏激情,總感覺是一種心理負擔。
有一間病房裡同時住進來兩位病人,都是鼻子不舒服。在等待化驗結果期間,甲說:「如果是癌症,立即去旅行,第一個目標去拉薩。」乙也同樣如此表示。結果出來了,甲得的是鼻咽癌,乙長的是鼻息肉。
甲列了一張告別人生的計劃表離開了醫院,乙住了下來。甲的計劃表是:去一趟拉薩和敦煌;從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長江口;到海南的三亞以椰子樹為背景拍一張照片;在哈爾濱過一個冬天;從大連坐船到廣西的北海;登上天安門;讀完莎士比亞的所有作品;力爭聽一次瞎子阿炳原版的《二泉映月》;寫一本書……凡此種種,共二十七條。
他在這張生命的清單後面這麼寫道:我的一生有很多夢想,有的實現了,有的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實現。現在上帝給我的時間不多了,為了不遺憾地離開這個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後幾年去實現還剩下的這二十七個夢。
當時,甲就辭掉了公司的職務,去了拉薩和敦煌。第二年,又以驚人的毅力和韌性通過了大學學測。這期間,他登上過天安門,去了內蒙古大草原,還在一戶牧民家裡住了一個星期。現在這位朋友正在實現他出書的宿願。
有一天,乙在報上看到甲寫的一篇散文,打電話去問甲的病。甲說:「我真的無法想像,要不是這場病,我的生命該是多麼的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實現自己想去實現的夢想。現在我才體味到什麼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得也挺好吧!」乙沒有回答。因為在醫院時說的,去拉薩和敦煌的事,早已因患的不是癌症而放到腦後去了。
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每個人都患有一種癌症,那就是不可抗拒的死亡。我們之所以沒有像那位患鼻咽癌的人一樣,列出一張生命的清單,拋開一切多餘的東西,去實現夢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因為我們認為自己還會活得更久。然而也許正是這一點量上的差別,使我們的生命有了質的不同:有些人把夢想變成了現實,有些人把夢想帶進了墳墓。
魯迅先生的獨生子周海嬰從小就喜歡玩瞿秋白送給他的「積鐵」,積鐵就像積木一樣,是一盒子各式各樣的金屬零件,可以用來拼裝小天平、翹翹板、火車、起重機等玩具。長大以後,他又學著裝礦石收音機,迷上了無線電,並考上了北京大學物理系,一九五六年畢業以後,開始從事無線電技術工作。當有人為他沒有成為大文學家而遺憾的時候,他卻坦然地說:「我沒有選擇文學道路,主要是由於我缺少這方面的愛好。」
其實,一個人在生活上如何找到快樂是和興趣有很大關係的。如果你做自己一直喜歡做的事,你的內心便會充滿愉悅和快樂。所以,千萬別逼迫自己或別人去做不喜歡的事,那樣會事倍功半。
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是幸福的。這樣的幸福不用你超越什麼,也不是你刻意追求的結果,它是自然而然的,與做事的過程相伴而生。因為喜歡,你會迸發出無窮的活力;因為喜歡,再大的困難你也敢於克服;因為喜歡,你會勇往直前,絕不輕言放棄;因為喜歡,你會永遠感覺前面水闊天高,陽光似錦。喜歡讓你放飛了自己,喜歡讓你盡情地享受自由與快樂。
做自己喜歡的事,使我們找到了人生的最高價值,我們怎能不感覺到幸福?

仁愛是傳遞幸福的基石
愛是人生的雨露甘霖,是人類溫暖心靈的火焰;愛是洞穿黑暗的陽光,是心與心的親和與信賴,是愛與愛的共振與交融。愛雖博大如東海之水,巍峨如萬仞高山,但又是那麼簡單而平易,有時,它是風雨中悄然為你撐開的一把傘;有時,它是黑暗中為你悠然點亮的一盞燈;更多的時候,愛是危難時毫不猶豫地向你伸出的一雙幫助的手。愛給了人們力量,它是生命的奇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之一。

1用善良之心去愛他人
人世間最寶貴的是什麼?法國作家雨果說是善良。「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於偉大的人」。
一個人可以沒有讓旁人驚羨的姿態,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銀」的日子,但離開了善良,卻足以讓人生擱淺和褪色——因為善良是生命的黃金。多一些善良,讓人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好和幸福。這是善良的人們嚮往和追求的,用善良的心去愛他人吧!

擁抱善良
善良不僅是精神上的關懷與給予,也是對人心靈與精神的洗滌。作為一種境界,做到善良其實不難,只是舉手之勞,於我們自身或許並無缺損。可我們總是把自己的需要放在他人的需求之前,因而常常在最需要表現善良的時候與它失之交臂。
善良的人對別人行善,自己的一生會生活在愛的幸福裡,因為我們的付出,可能幫助一個人走出困境,或者幫助一個人獲得新生。好比盛開的花朵,為世間提供了美麗和芳香,為蜜蜂蝴蝶提供了食物,也美麗了自己的一生,這樣難道不好嗎?
著名作家張愛玲有過這麼一句話:「因為慈悲,所以懂得。」其實對於現代社會的人來說,擁有一顆平和而善良的心,並以此善待社會、善待他人並不是一件多麼複雜和困難的事。給迷途者指條路,向落難者伸出一隻手,用會心的笑祝賀友人的成功,用真誠的話鼓勵失意的同事等等,這種看似輕而易舉的行動,其實並不僅僅是一種樸素的善良,而是用善良浸潤後的靈魂折射出來的人格的光輝,是一種經過善良沐浴後而散發出來的平和心態。
弗萊明是一個窮苦的蘇格蘭農夫,有一天他在田裡工作時,聽到附近泥沼裡有人發出求救的哭聲。於是,他放下農具,跑到泥沼邊,發現有一個小孩掉到了裡面,弗萊明趕忙把這個孩子從死亡的邊緣救了出來。
隔天,有一輛嶄新的馬車停在農夫家,走出來一位優雅的紳士,他自我介紹說他是那位被救的小孩的父親。紳士說:「我要報答你,你救了我兒子的生命。」農夫說:「我不能因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報答。」
就在這時,農夫的兒子從屋外走進來,紳士問:「這是你的兒子嗎?」農夫很驕傲地回答:「是。」紳士說:「我們來個協議,讓我帶走他,並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這個小孩像他父親一樣,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令你驕傲的人。」
農夫答應了。後來農夫的兒子從聖瑪利亞醫學院畢業,成為舉世聞名的弗萊明.亞歷山大爵士,也就是盤尼西林(青黴素)的發明者。他在一九四四年受封騎士爵位,並且得到諾貝爾獎。
數年後,紳士的兒子染上肺炎,是盤尼西林救活了他的命。那紳士是誰?上議院議員邱吉爾。他的兒子是誰?英國政治家邱吉爾爵士。
一個農夫一點點善良,竟然給世界帶來了如此重大的變化,善莫大焉。
擁抱善良,我們就會擁有一種美好的感覺,就會擁有一種亮麗的情懷,平凡的生命也會因此生動起來,普通的世界便會渲染出迷人的色彩。相對來說,如果你胸中沒有善良的情愫,也就失去了一顆平和的心,你便不會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對待你所遇到的人和事。
如果一個人的心中只有自私、狹隘,除了幸災樂禍或「我不幸天下人皆應不幸」的這種陰暗心理之外,我們很難在這種人身上找到其他更多的正向情感。因為這種人遠離了善良,隨之而來的嫉妒、仇恨會把他燃燒得焦躁不安。因此,面對社會,面對傷害,應以一顆真誠善良的心去包容,唯有如此,才能體悟人生,懂得生活。
只有擁抱善良,我們才能擁有海的浩瀚和大地的寬廣。就連生命萬物也會因為善良的滋潤而顯得生動明麗,多彩的人生也會因為擁抱善良而更加豐盈。想要得到幸福,就必須善良,不善良的人絕不會幸福。真正善良的人應時時處處以他人的幸福為樂,在他人得到幸福的同時,也會感受到一樣的幸福。
善良其實就是沙灘上的粒粒細沙,看似平凡瑣碎,但又無處不在,於細微處見精神。善良可以是千金饋贈、扶貧濟困的義舉,也可以是助人為樂、救苦救難的作為;它可以是在生死瞬間展示出壯美的驚心動魄的力量;它可以表現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也可以表現為忍辱負重、顧全大局。

傳播善良
我們需要與人為善是因為我們「欠」別人的,沒有人能說自己一路走來沒有人幫過我們,有的幫忙可能只是一句話,或者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但我們不能否認它存在過,所以我們應該隨時把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再轉達給別人,像採蜜的蜜蜂,把善良傳播開。
善良是人與人表達和溝通時的一雙翅膀,當這雙翅膀存在的時候,我們就能建立和別人的關係,付出的同時也得到幫助。缺乏善良就等於失去了這雙翅膀,無法建立與別人之間的關係,得不到幫助的你如何生存?
其實人們需要善良,世界需要善良,而自己也需要善良。與人為善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同情心,它是一種無形的相助,一種博大的愛。與人為善的人像水一樣,能溶解萬事萬物,化解人間恩仇,滋潤萬物生靈。
一個人販子拐了一個五歲的小男孩,小男孩沒有像其他的孩子那樣哭,一直叫人販子「叔叔」,並且從口袋裡掏出一顆糖,說:「叔叔,我最愛吃這種糖了,你的孩子也喜歡吃糖嗎?叔叔,給你吃,挺甜的。」
孩子的話讓人販子想起自己的家和五歲的女兒,女兒也喜歡吃糖,每次吃糖,都要給他一顆,並輕輕地問:「爸爸,甜嗎?」這讓他總覺得生活在最困苦的時候,也有它甜的一面。
小男孩的一句話,喚醒了人販子還沒有完全泯滅的良心,他決定去投案自首。這宗拐賣案破了以後,除了他,別的共犯全判了死刑,只有他判了十五年。
是他心中那點殘存的善良救了他。
對惡人善良是一種慈悲。惡人其實更需要他人的善待,因為人性本善,你的真誠和善良可以喚醒他的良知,也許可以讓他從此改過遷善。在人生的旅途中,善良就是你生命的守護神,它會為你帶來幸運、友愛和人間最美的祝福。
有一顆善良的心,這是美麗的源泉。和這樣心地善良的人交往,如春風輕撫在人們的心田,使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過好平平實實的每一天。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稱善良為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聾子「聽到」。心存善良之人,他們的心滾燙,情火熱,可以驅趕寒冷,橫掃陰霾。善意產生善行,和善良的人接觸,往往智慧得到開啟,情操變得高尚,靈魂變得純潔,胸懷更加寬闊。與善良之人相處,不必設防,心底坦然。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一種人性美,一種道義美,一種良知美。它的美是內在的,是一種值得崇尚的美。真正的美,是來自於心靈深處的,心靈美才能讓世界充滿愛。這樣的美,才會使幸福的生活更加熱烈、持久。

因為知足,所以快樂
知足不是躲避,也不是安於現狀的停滯不前,而是一種積極向上地對待人生的得失、心平氣和地對待不幸和快樂,做到寵辱不驚。知足是一種了不起的、不為世俗、名利所動的境界。我們可以積極地進取和探求,但是內心深處,一定為自己保留一份超脫,做到知足常樂。
每個人只要擁有一分寧靜的心態,一定可以怡然自得。以一種平常心去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去感受春天般的氣息,去晚霞中的楓葉林獨自享受那份清新。人的一生,有很多坎坎坷坷,所有的困難都是自己的憂慮埋下的種子,如果能坦然處之地對待,相信成功就近在咫尺,幸福的收穫將會紛至沓來。

2遠離貪婪,享受快樂
貪婪是一種頑疾,人們極易成為它的奴隸,變得越來越貪婪。人的欲念無止境,當得到不少時,仍指望得到更多。一個貪求厚利、永不知足的人,等於是在愚弄自己。
貪婪是一切罪惡之源。貪婪能令人忘卻一切,甚至自己的人格;貪婪令人喪失理智,做出愚昧不堪的行為。因此,我們真正應當採取的態度是:遠離貪婪,適可而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享受快樂的生活。
當欲望產生時,再大的胃口都無法填滿,貪多的結果只會帶來無窮無盡的煩惱和麻煩。面對生活,我們不能做到知足常樂,那就會滋生消極、怠惰、不思進取的態度;同樣我們也不能貪得無厭,那會使我們不擇手段、過分冒進去得到。
因為人類總是欲壑難填,有了饅頭想吃肉,吃罷雞鴨想海鮮,這也是人類的劣根性,趨利避害是一切生物的本能,但是貪心不足往往也難償所願、事與願違、大失所望。請看下面這則故事:
有一天,方丈下山遊說佛法,在一農業用品店鋪裡看到一尊釋迦牟尼像,青銅所鑄,形體逼真,神態安然,方丈大悅。若能帶回寺裡,開啟其佛光,供奉起來,真是一件幸事,可店鋪老闆要價五千元(其實批發價是六百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見方丈如此鍾愛它,更加咬定價格不放。
方丈回到寺裡對眾僧談起此事,眾僧很著急,問方丈打算以多少錢買下它。方丈說:「五百元足矣。」眾僧皆認為不可能,方丈說:「天理猶存,當有辦法,萬丈紅塵,芸芸眾生,欲壑難填,得不償失啊,我佛慈悲,普度眾生,當讓他僅僅賺到這五百元!」
「怎樣度他呢?」眾僧不解地問。
「讓他懺悔。」方丈笑答。
眾僧更不解了。
方丈又說:「只管按我的吩咐去做就行了。」
第一個弟子下山去店鋪裡和老闆交涉,弟子咬定四千五百元,未果回山。
第二天,第二個弟子下山去和老闆交涉,咬定四千元不放,亦未果回山。
就這樣,直到最後一個弟子在第九天下山時所給的價已經低到了兩百元。眼見著一個個買主一天天下去、一個比一個價給的低,老闆很是著急,每一天他都後悔不如以前一天的價格賣給前一個人了,他深深地怨責自己太貪。到第十天時,他在心裡說:今天若再有人來,無論給多少錢我也要立即出手。
第十天,方丈親自下山,說要出五百元買下它,老闆高興得不得了——竟然反彈到了五百元!雖然還賠著本賣的,但比起兩百元的價格,的確不錯!於是,當即出手,高興之餘另贈佛龕台一具。方丈得到了那尊銅像,謝絕了佛龕台,單掌作揖笑曰:「欲望無邊,凡事有度,一切適可而止啊!善哉,善哉……」
這個故事講的是:有些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結果把現有的也丟掉了。
另有一則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對他說:清晨你從這裡跑,跑一段路就插個旗杆,只要你在太陽落山之前趕回來,插上旗杆的地都歸你。這個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太陽落山前,他是跑回來了,但已筋疲力盡,摔了個跤再也沒有爬起來。於是有人挖了一個坑,就地把他埋了。牧師在做祈禱的時候說:「一個人要多少土地呢?就這麼大。」
其實我們每個人擁有的財物,無論是房子、車子或者是其他的任何物品,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沒有一樣是自己的,那些東西都是暫時寄託在我們這裡。有的讓我們暫時使用,有的讓我們暫時保管而已,到最後,物歸何主都不得而知。所以智者把這些財富都視為身外之物。
「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這句話蘊涵著一個人生哲理。有的人對物質的需求一直不滿足,即使有了整個世界,他也會不滿足不開心。
今天,在五光十色、物欲橫流及種種誘惑面前,真正做到不動欲望,知足常樂是很難見的。試想,人生在世,權力易得,金錢易掙,而真正獲得知足卻實在難得。
知足就意味著淡薄名利,超越塵世的俗欲而得到心靈的寧靜。這種知足並不是指人們常規觀念裡的那種消極、無奈的心態;不是像古人那般隱居一隅或浪跡江湖,醉溪水臥竹林覓一世外桃源不問世事;或是墮入空門,悟禪機遠離世間。
有這樣一對夫妻,他們雖然靠撿破爛為生,但生活得很幸福。每天一早,他們就拖著一部破車到處撿拾破銅爛鐵,等到太陽下山時才回家。他們回到家的時候,就在門口的院子裡擺上一盆水,搬一張凳子把雙腳浸在盆中,然後拉弦唱歌,唱到月正當空,渾身涼爽的時候他們才進房睡覺,日子過得非常逍遙自在。
在他們對面住了一位很有錢的員外,雖然每天不愁吃不愁穿,可日子過得很不快樂。他每天都坐在桌前打算盤,算算哪家的租金還沒收,哪家還欠賬,每天都有煩不完的事。
他看對面的夫妻每天快快樂樂地出門,晚上輕輕鬆鬆地唱歌,非常羨慕也非常奇怪,於是問他的夥計說:「為什麼我這麼有錢卻不快樂,而對面那對窮夫妻卻會如此的快樂呢?」
夥計聽了就問員外說:「員外,想要他們憂愁嗎?」
員外回答道:「我看他們不會憂愁的。」
夥計說:「只要您給我一貫錢,我把錢送到他們家,保證他們明天不會再拉弦唱歌。」
員外說:「給他們錢他們一定更快樂,怎麼說不會再唱歌了呢?」
夥計說:「您儘管給他們錢就是了。」
員外果真把錢交給夥計,當夥計把錢送到窮人家時,這對夫妻剛拿到錢時真的很快樂,但過不了一會兒他們的煩惱就來了,晚上竟然睡不著覺了。想要把錢放在家中,門又沒法關嚴;要藏在牆壁裡面,牆用手一扒就會開;要把它放在枕頭下又怕丟掉;要……他們一整晚都為這貫錢操心,一會兒躺上床,一會兒又爬起來,整夜就這樣反復折騰,無法睡覺。
妻子看丈夫坐立不安,也被惹煩了,就說:「現在你已經有錢了,你又在煩惱什麼呢?」
丈夫說:「有了這些錢,我們該怎樣處理呢?把錢放在家中又怕丟了。現在我滿腦子都是煩惱。」
隔天一早他把錢帶出門,可是繞來繞去不知要做什麼好,繞到太陽下山,月亮上來了,他又把錢帶回家,垂頭喪氣的不知如何是好。想做小生意不甘願,要做大生意錢又不夠,他向妻子說:「這些錢說少,卻也不少,說多又做不了大生意,真是傷腦筋啊!」
那天晚上員外果然聽不到拉弦和唱歌了,因此就到對面去問他們怎麼了?這對夫妻說:「員外啊!我們還是把錢還給你好了。我們寧可每天一大早出去撿破爛,也比有了這些錢輕鬆啊!」這時候員外突然恍然大悟,原來,有錢不知足,也是一種負擔。
不被貪婪所誘惑的人最沒有負擔。因為沒有人與他結怨,他也沒有心機來和別人計較。這種日子最輕鬆,這樣的人生最快樂。
在紛繁複雜的生活之中,順也好,逆也好,一個人應該有一個能永遠讓自己獲得動力和幸福的源頭,有一個支撐自己整個生活和全部靈魂的支點,這個支點就是知足。它能使你從中獲得生活的勇氣和動力,能讓你透過生活的平淡甚至痛苦,看到生活的美好。找準這個支點,便足以讓你在困惑中,或從艱辛困苦中品味出生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