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他們的日本語: 日本人如何看待我們臺灣人的日語

かれらの日本語: 台湾残留日本語論

者:
期:
2016/03/22
9
380342

內容簡介

從「大家的日本語」到「他們的日本語」,
「我們」學習「他們」的日語,真的這麼理所當然?


──從語言的混生變種現象,探討日本殖民統治的特殊性──


1898年,一位日本人,
對全臺灣發布政令,要臺灣人學習日語,以培養「本國精神」。

1930年,一位日本人,
操著一口濃厚九州腔日語,大聲訓斥臺灣學童的發音不夠標準。

1941年,一位日本人,
用臺語、日語交雜的混種語言,跟臺灣菜販你來我往的殺價。

1963年,一位日本人,
在臺灣爬山時,發現原住民小孩居然會哼唱日本童謠《桃太郎》。

1994年,一位日本人,
發現臺北某處公園內,一群老人流利地說著他們的臺灣腔日語。

2016年,一位臺灣人,
正努力背誦日文課本例句,希望發音能跟日文老師一模一樣。


語言使用的混雜與不完整,一直是殖民統治的常態。
然而,在臺灣的日語現象又更為複雜,
原因在於日本做為殖民者的特殊性。
做為一個有強烈「語言民族主義」意識的早熟亞洲帝國,
日本在臺灣推行了近乎宗教狂熱式的國語同化教育,
相信唯有推行國語,才能在精神上將臺灣人同化成日本人。

然而,事情沒那麼簡單。
除了日語源自漢文、本身即已非純粹外,
即便在日本內地,也存在著腔調迥異的方言,
而臺灣本就為多語言社會,更加深語言單一化的難度。

二十世紀的臺灣,身處連續殖民的政治情境。
戰後的國語同化政策,從日語換成了北京語;
但日本人發現,臺灣人在戰後仍繼續使用日語。
這不只引發其濃厚鄉愁,也引發關於國語教育的多方論戰。
針對這些現象的論辯及實例介紹,即為本書的主軸。

對親日的臺灣而言,應如何面對、理解日治時期的歷史?
除了懷想溫馨感人的歷史小故事,本書對日本的批判立場,
可提供我們理解臺灣史的另一個知識管道。
畢竟除了「親日」,要「知日」,也才更能「知臺」。




產品目錄

推薦詞 
導讀 
臺灣版序 
前言 

序 章 「Japan Debut」──首次登上世界舞台的日本帝國 

第一章 如何看待「日語」──「他們的日語」的問題 
1 「日語」的定義 
2 關於「殘留日語」 

第二章 「他們的日語」產生的前提 
1 殖民地的國語教育 
2 對口語的關注──現地教師 
3 做為「雙語併用地」的臺灣──安藤正次 
4 所謂「會話一元」的思想──山崎睦雄 
5被排除的臺語 

第三章 「他們的日語」的產生 
1「會話一元」的實際情形──公學校的國語 
2 日本人教師的口語 
3 做為「臺灣方言」的「他們的日語」──福田良輔的議論 
4 「臺灣方言」與內地日語的連結 
5 從內地日語中產生的「臺灣方言」 
6 原住民與國語 

第四章 「他們的日語」的發展──1945年以降的臺灣與日語 
1 日語的內部化 
2 被「再次發現」的日語──1960年代的議論 
3 教師們的回顧──對國語教育的評價 
4 原住民的日語 

第五章 「日語教育史」的再編── 一段「成功」的歷史? 
1 殖民地國語教育的雙重性 
2 由殖民地國語教育到日語教育 
3 殖民地朝鮮國語教育史的再定義 
4 做為殖民教育史的國語教育史 

第六章 「他們的日語」的未完待續──1990年代以降的論述 
1 逐漸「消失」的過去 
2 語言運用的重新認知──記述的對象 
3 日語混成語的問題 
4從「日語混成語」到「宜蘭混成語」 

終章 朝解構「我們的日語」邁進 
1 棄置至今的日語 
2 異鄉的日語 
3 被再次生產的差異──《臺灣萬葉集》與《臺灣俳句歲時記》 
4 差異與歧視 

後記 
索引

各界推薦

【專文導讀】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陳培豐

【聯合推薦】 
日本愛知大學大學院中國研究科教授/黃英哲 
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國際戰略推進機構教授/垂水千惠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所長/許佩賢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安田敏朗
1968年生於神奈川縣,東京大學大學院總合文化研究科博士課程學位取得修了。博士(學術)。現為一橋大學大學院言語社會研究科教員。專長為近代日本/日本帝國語言史。著有《帝国日本の言語編制》(世織書房,1997)、《近代「国語」の歴史──帝国日本と国語学者たち》(中公新書,2006)、《漢字廃止の思想史》(平凡社,2016)等。



作者致力探求日本在近代國民國家形成的過程中如何形塑出「國語」概念,日本如何在帝國擴張的歷史變遷中建構出語言學‧國語學等知識體系,而日本又如何推展自身的語言政策等命題。作者也認為日本各種關於語言的議論,皆反映著二戰前日本帝國對日本戰後體制的影響。

黃耀進
曾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研究員,目前為日本一橋大學大學院言語社會研究科博士候選人。譯有《東京日和》(流行風)、《寫真的思考:攝影的存在意義》(流行風)、《活著回來的男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二戰及戰後生命史》(聯經)、《亂世的犧牲者:重探川島芳子的悲劇一生》(八旗文化)等書。

林琪禎
日本一橋大學大學院言語社會研究科學術博士,曾任出版社外稿譯者多年,目前為和春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系專任助理教授,文藻外語大學日本語文系兼任助理教授。著有《帝国日本の教育総力戦:植民地の「国民学校」制度と初等義務教育政策の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日本學研究叢書18)。

規格

誠品貨碼 / 2681294422006
ISBN13 / 9789869280310
ISBN10 / 9869280315
EAN貨碼 / 9789869280310
頁數 / 320
注音版 / 否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繁體
級別 / N:無

退貨說明

退貨須知:

  1. 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您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含例假日)的權益(請注意!猶豫期非試用期),辦理退貨之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不得有刮傷、破損、受潮)且需完整(包含全部商品、配件、原廠內外包裝、贈品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等)。
  2. 請您以送貨廠商使用之包裝紙箱將退貨商品包裝妥當,若原紙箱已遺失,請另使用其他紙箱包覆於商品原廠包裝之外,切勿直接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若原廠包裝損毀將可能被認定為已逾越檢查商品之必要程度,本公司得依毀損程度扣除回復原狀必要費用(整新費)後退費;請您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拆封,以免影響您的權利;若為產品瑕疵,本公司接受退貨。

依「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下列商品不適用七日猶豫期,除產品本身有瑕疵外,不接受退貨: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蔬果、乳製品、冷凍冷藏食材、蛋糕)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如:客製印章、鋼筆刻字)
  3. 報紙、期刊或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襪類、褲襪、刮鬍刀、除毛刀等貼身用品)
  7. 國際航空客運服務。

若您退貨時有下列情形,可能被認定已逾越檢查商品之必要程度而須負擔為回復原狀必要費用(整新費),或影響您的退貨權利,請您在拆封前決定是否要退貨:

  1. 以數位或電磁紀錄形式儲存或著作權相關之商品(包含但不限於CD、VCD、DVD、電腦軟體等) 包裝已拆封者(除運送用之包裝以外)。
  2. 耗材(包含但不限於墨水匣、碳粉匣、紙張、筆類墨水、清潔劑補充包等)之商品包裝已拆封者(除運送用之包裝以外)。
  3. 衣飾鞋類/寢具/織品(包含但不限於衣褲、鞋子、襪子、泳裝、床單、被套、填充玩具)或之商品缺件(含購買商品、附件、內外包裝、贈品等)或經剪標或下水或商品有不可回復之髒污或磨損痕跡。
  4. 食品、美容/保養用品、內衣褲等消耗性或個人衛生用品、商品銷售頁面上特別載明之商品已拆封者(除運送用之包裝外一切包裝、包括但不限於瓶蓋、封口、封膜等接觸商品內容之包裝部分)或已非全新狀態(外觀有刮傷、破損、受潮等)與包裝不完整(缺少商品、附件、原廠外盒、保護袋、配件紙箱、保麗龍、隨貨文件、贈品等)。
  5. 家電、3C、畫作、電子閱讀器等商品,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退回之商品已拆封(除運送用之包裝外一切包裝、包括但不限於封膜等接觸商品內容之包裝部分、移除封條、拆除吊牌、拆除貼膠或標籤等情形)或已非全新狀態(外觀有刮傷、破損、受潮等)與包裝不完整(缺少商品、附件、原廠外盒、保護袋、配件紙箱、保麗龍、隨貨文件、贈品等)。
  6. 退貨程序請參閱【客服專區→常見問題→誠品線上退貨退款】之說明。
付款/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