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事件處理法 (2022年修訂第2版) | 誠品線上

少年事件處理法 (2022年修訂第2版)

作者 陳慈幸
出版社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少年事件處理法 (2022年修訂第2版):本書屬於刑事法學領域,以少年事件處理法為主,少年其他相關法律為輔,建構出一套結合學理與實務之教材。  本書主要分為兩部分,其一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屬於刑事法學領域,以少年事件處理法為主,少年其他相關法律為輔,建構出一套結合學理與實務之教材。 本書主要分為兩部分,其一在於對少年事件處理法的學理有基礎認知,其二是介紹目前少年事件實務處理流程,透過學理與實務的結合,除可供大學學生作為教材,對於將來有志從事司法人員更是不可或缺的書籍。 與一般傳統教科書很大的不同是,本教材主要以因應公職考試之少年調查保護官考試、監獄官編制,目前可報考少年調查保護官、監獄官考試之科系有多數,例如犯罪防治、法律、財經法律、社會工作、心理學系等數科系,廣泛使用之可行性高。由於目前之少年事件處理教材中多為傳統法學用書方式呈現,本教材尚輔助當前實務工作資料編制,為國內首創此種學術與實務結合之教材創新。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陳慈幸 編著陳慈幸現 職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教授亞洲犯罪學學會(ACS)監事長法務部矯正政策諮詢會委員教育部少年矯正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內政部犯罪研究中心委員台灣青少年犯罪防治學會理事長嘉義縣愛家反暴力協會理事長學 歷日本中央大學法律學博士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再版序 序 第一章 少年事件處理法之立法目的及原則 第一節 少年事件處理法之立法目的/3 第二節 少年事件處理法之原則/11 第二章 少年(兒童)保護事件 第一節 少年(兒童)保護事件適用對象、範圍及事件來源/21 第二節 強制處分(同行、協尋、收容、責付等)/34 第三節 調查階段之規定/47 第四節 審理階段之規定/81 第五節 抗告與重新審理/91 第六節 法定代理人之處罰與親職教育/95 第三章 少年刑事案件 第一節 少年刑事案件特別程序/114 第二節 少年刑事案件準用刑事訴訟之規定/129 第四章 保護處分種類及執行 第一節 訓誡及假日生活輔導/141 第二節 保護管束/152 第三節 安置輔導/169 第四節 感化教育/183 第五節 禁戒、治療/200 第六節 因應本法修法後之「少年及兒童保護事件執行辦法」之變革/210 附 錄 一、少年事件處理法/217 二、少年事件處理法施行細則/240 三、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244 四、少年法院與相關機關處理少年事件聯繫辦法/283 五、少年偏差行為預防及輔導辦法/303 六、少年保護事件審理細則/308 七、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64號解釋/321 八、保安處分執行法/323 九、少年及家事法院組織法/340 十、少年觀護所設置及實施通則/350 十一、少年矯正學校設置及教育實施通則/357 十二、少年矯正學校學生累進處遇分數核給辦法/375 十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805號解釋/381 十四、少年輔導委員會設置及輔導實施辦法草案總說明/385

商品規格

書名 / 少年事件處理法 (2022年修訂第2版)
作者 / 陳慈幸
簡介 / 少年事件處理法 (2022年修訂第2版):本書屬於刑事法學領域,以少年事件處理法為主,少年其他相關法律為輔,建構出一套結合學理與實務之教材。  本書主要分為兩部分,其一
出版社 /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5117900
ISBN10 / 9575117905
EAN / 9789575117900
誠品26碼 / 2682214644003
頁數 / 416
開數 / 20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X2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屬於刑事法學領域,以少年事件處理法為主,少年其他相關法律為輔,建構出一套結合學理與實務之教材。

試閱文字

自序 : 再版序

  2019年少年事件處理法新修正以來,逐年都有許多制度的變革與部分實施細則修正,此也使得本書必須再版。

  從第一版序文裡面,我寫下了撰寫本書的心路歷程,也寫下了這幾年家母、家妹陸續過世,我的心境變化。本書再版修正時,剛好有博士生來訪詢問了我的博士生研究,跟學生走在校園繽紛的落花時節,心中有些感觸,於是決定在再版序當中留下這段與家妹的記憶。

  2016年間,家妹癌末發出病危通知,我前往芝加哥陪伴家妹,家妹偶爾精神好一點,我會陪伴她在居家的附近散步。家妹在芝加哥的家附近沿途散步路徑非常美,春天給芝加哥留下了美麗的足跡,雖然看過許多國家的春天,但因為有了家妹在身邊,覺得真正的春天,還是來了。

  2016年5月的芝加哥正是美麗的春天,路邊的花,肆意地開著。走著走著,想起1997年跟家妹到法國南部蔚藍海岸旅行,當時我正研讀博士班的課程,對年輕的我而言,這段博士生的日子辛苦極了,彷彿看不到人生的轉彎。那時,很多人告訴我:「人生隨時都有柳暗花明,我們要努力看到轉彎的。」

  這句話對很多人而言是激勵的話,但我卻很反對這個論點,只因為一個真正困惑的人,根本就是看不到轉彎的。1997年還是博士生的我,困頓於書本的知識與是否能夠順利拿到學位、人生規劃的迷惘等等。總總的狀況讓我負面感受很多,只是我沒有選擇抱怨,原因是「抱怨」這件事顯示一種讓自己陷入一個更莫名的人生發展與無趣,結果還是什麼都無法解決。人生絕對不可託付於抱怨。

  1997年冬天,法國蔚藍海岸寒冷無比,卻有暖暖的冬陽,家妹陪在我的身邊,指著遠方海岸的小船告訴我:「雖然小船在廣闊的海中飄蕩,但總是會依循燈塔,回到自己該回到的方向。」那時,我愣了一下,看著大妹清秀的側臉,突然覺得毫無所依的自己看到了人生的燈塔,儘管博士學位如何,那也不是人生的絕對,身旁的這個人,是我的親人,是生命中那個絕對支持自己的人之一。

  人常沒有體會到,頓悟其實就在一個突然。那次的法國旅行回到日本後,我變化很多,除了找到自己生命中的燈塔外,我還立志成為很多人生命中的燈塔,也立志成為學生茫茫學術之海的掌舵人。

  只是沒有想到,曾是我生命燈塔的大妹,2018年晚冬,在大雪當中走完她人生的旅程,過世的時候,她是一名醫療人員,拯救了很多生命,她的追思會有許多患者出席,我看到她生命的亮光,即使她已經過世了。

  少數人總是汲汲於利,因此,這些人所體會到的是生命的盲點,即使信了宗教自認有宗教的救贖,但那只是一時麻醉自己的感官,還是無法真正地從生命中解放。生命當中的一望無際,取決於自己的無私與貢獻。

  本書得以再版,我要感謝黃菀怡助教的協助,除此之外還有少年事件處理法上同學們積極發現問題,這些都是我生命中的貴人。帶著這樣的心與情感,研究室窗外那個炙熱的陽光,不再是困擾的熱,而是生命當中的光。

陳慈幸
2022年初夏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