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 | 誠品線上

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

作者 黃國昌
出版社 波斯納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民事訴訟法經過近年來三次大幅度之修正後,已呈現嶄新的面貌。毋庸置疑地,「本土新民事訴訟法學」之成型,乃係過去數十年來我國學者苦心研究累積之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民事訴訟法經過近年來三次大幅度之修正後,已呈現嶄新的面貌。毋庸置疑地,「本土新民事訴訟法學」之成型,乃係過去數十年來我國學者苦心研究累積之產物。本論文集,收錄筆者在此研究成果之基礎上,針對「證據收集權」、「舉證責任」、「證明妨礙」、「程序保障」、「第三人撤銷訴訟」、「訴訟標的理論」、「爭點效」、「民事第三審上訴之變革」以及「假處分之戰爭」等熱門而重要之議題,所陸續發表的十二篇論文。除了傳統之法教義學以及比較法之觀點外,更透過法律經濟分析之視野以及實證研究之考察,對於我國新民事訴訟法之變革,進行深刻地分析與檢討,試圖就民事訴訟理論之構築,更進一步地開展新氣象。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 內容摘要 作者簡介 第一部分 當事人之證明權與舉證責任 第一章 比較民事訴訟法下的當事人圖像─由審理基本原則、 證據蒐集權及證明度切入 壹、導 言 2 一、序 曲 2 二、背景的回顧 4 三、本文的焦點、層次及方法 8 貳、兩大法系的審理基本原則 10 一、英美法系下之當事人對審制度(Adversary System) 10 二、大陸法系下之辯論主義 26 三、小結:比較的考察 41 參、證據蒐集權 42 一、事實、證據資料之不完整─「動機、權限與責任」 之錯置 46 二、當事人之調查證據聲請權 52 三、意識型態及政策決定(Ideology and Policy) 57 肆、證明度 62 一、司法裁判的事實認定─法官的確信 64 二、高標準民事證明度的真正後果 ─ 不公平性及非效率性 67 三、「證據蒐集權之欠缺」與「高標準的證明度」之連結 73 伍、改革方向的軌跡─ 代結論 77 第二章 證明度─比較法下之觀點 壹、導 言 81 貳、比較法下的考察 84 一、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對證明度要求的歧異 84 二、法國的例子 86 三、美國的例子 91 四、兩大法系對此問題所抱持的不同程度的興趣 95 參、歷史發展分歧的解釋 97 肆、兩大法系持續採取不同的證明度的解釋 101 一、對此問題的欠缺注意 102 二、問題的不重要 104 三、對問題的閃避 108 四、證明度後所隱藏的目的 111 伍、結 論 120 第三章 階段的舉證責任論─統合實體法政策下之裁判規範 與訴訟法觀點下之行為規範 壹、緒 言 124 貳、舉證責任之概念與分配原則─ 以日本法及美國法之比 較為中心 126 一、日本之學說見解 126 二、美國法下之舉證責任 132 參、我國法下舉證責任概念與功能之再省思 145 一、舉證責任與證明度之連結關係 148 二、證據偏在、證據蒐集與舉證責任分配 154 三、試築新民事訴訟法下「階段的舉證責任論」 157 四、與其他學說之比較 168 肆、具體問題之應用 174 一、不當得利請求之「無法律上原因」 174 二、票據請求中「消費借貸原因抗辯」之「金錢 授受之事實」 184 伍、結 語 194 第四章 事證開示義務與舉證責任─由台北地方法院八十九 年簡上字第八一五號判決出發 壹、判決概述 198 一、事實關係及兩造主張 198 二、法院判決及理由 199 貳、問題焦點 200 參、不利事證之開示義務 202 一、「隱匿不利事證之自由」與「對事證資料之 平等接近」─ 訴訟政策之轉變 202 二、轉變的界限 204 三、不利事證開示義務之界限 208 肆、「舉證責任」與「事證開示義務」 216 一、「客觀舉證責任」與「證據提出責任」 216 二、 二者間衝突之調和與規範之方式 220 三、現行法下之解決途徑 226 伍、本判決之再檢討─ 代結論 230 第五章 證明妨礙法理之再檢討─以美國法之發展為借鏡 壹、緒 言 236 貳、我國法上之證明妨礙 237 一、證明妨礙之概念、法理基礎及制度功能 237 二、證明妨礙之要件 239 三、證明妨礙之效果 241 參、美國法上之證明妨礙 243 一、證明妨礙之概念、規範體系與發展 243 二、構成證明妨礙之前提要件 ─「保存證據 義務之存在」 244 三、證明妨礙之救濟及制裁 249 肆、重要問題之檢討 264 一、負舉證責任當事人之證明妨礙 265 二、不負舉證責任當事人之證明妨礙 274 伍、結 語 284 第二部分 程序保障與判決效力 第六章 訴訟 參與及代表訴訟 ─新民事訴訟法下「程序保障」與「紛爭解決一次性」之平衡點 壹、「程序保障」與「紛爭解決一次性」之緊張關係 288 一、判決拘束力之正當基礎─程序保障之概念 290 二、紛爭解決一次性之理念 293 三、程序保障之諸手段 295 貳、訴訟 參與之擴張及充實 298 一、輔助 參加效力之擴張 299 二、訴訟告知制度之強化 303 參、代表訴訟之小幅邁進 311 一、代表訴訟之法理與當事人適格 311 二、新法之修正與檢討 314 三、代表訴訟法理擴大適用之可能與必要 317 肆、新法下之平衡點─ 代結論 319 第七章 第三人撤銷訴訟 ─受判決效力所及第三人之事後程序保障機制 壹、第 三人撤銷訴訟之概念與機能─「紛爭解決 一次性」與「程序保障」之調和機制 322 貳、第 三人撤銷訴訟之定位 324 一、不同強度之第三人程序保障模式 324 二、第 三人 參與訴訟之責任範圍 327 三、「應被賦予而未被賦予程序 參與機會」之第 三人程序保障模式 328 四、「不必賦予其程序參與機會」之第三人程序 保障模式 331 參、第 三人撤銷訴訟之適用範圍 334 一、再審與第三人撤銷訴訟之關聯─以「特定 繼受人」為例切入 334 二、第三人撤銷訴訟提起之必要性與可能性 ─以婚姻無效判決為例 338 三、判決效力片面擴張之防免─以共有物返還 訴訟為例 340 四、受不利益反射效力所及之第三人 343 肆、結 語 345 第八章 共有物返還訴訟之再考 ─代表訴訟法理與事後程序 參與之連結與交錯 壹、問題之提起 348 貳、目前見解之紛亂狀況 350 一、學說之論爭 350 二、實務上之見解 353 參、共有物返還之訴訟標的與判決效力範圍之再回顧 354 一、由實體法之規範出發 354 二、由訴訟法觀點之反省 356 三、兼容實體法觀點與訴訟法觀點之再構成 359 四、殘存的問題 368 肆、結 論 371 第九章 新民事訴訟法下之訴訟標的圖像:訴訟標的相對論 的再構成─以法官之闡明義務、當事人之程序利益 與證明困難之交錯為中心 壹、導 言 374 貳、訴訟標的相對論之架構 376 一、訴訟標的相對論之概念與特色 376 二、新法下訴訟標的之界定 376 三、以雙方當事人之利益衡平為中心之再構成 383 參、浮動的訴訟標的 386 一、起訴時點訴訟標的之特定─原告的處分 386 二、訴訟程序進行中訴訟標的之變動 387 三、「重複起訴禁止」之判斷標準 392 肆、「證明困難」與訴訟標的之互動關係 396 一、以一部請求之問題為起點 396 二、以「訴之利益」控制「消極確認之訴」之 可能性與合理性 401 三、複數實體權利之證明困難問題 403 伍、結 論 407 第十章 爭點效之第三人效力 ─由最高法院八十九年台上字第二三○五號及八十九年台上字 第二○八八號判決出發 壹、緒 言 410 貳、最高法院之判決理由與提起之問題 415 一、對第三人不利益之爭點效─八十九年台上字 第二三○五號判決 415 二、利益第三人之爭點效─八十九年台上字第 二○八八號判決 418 三、上開二判決之意義與提起之問題 421 參、爭點效之相互性與非相互性─以美國法之判例發展 為中心 425 一、傳統之態度─ 爭點效之相互性 425 二、廢止相互性原則之三部曲 431 三、小結:由「相互性原則」至「非相互性原則」 439 肆、爭點效利益第三人擴張效力之政策分析 440 一、爭點效政策形成之再回顧 440 二、類型化之處理模式 446 三、「原則─ 例外」之處理模式 452 伍、爭點效之利益第三人效力與反射效間之互動關係 456 一、日本學說上之討論 457 二、對我國法之示唆─ 以民法第二七五條之規範為中心 462 陸、最高法院判決之再分析─ 代結論 473 第三部分 第三審上訴與假處分之變革 第十一章 為誰存在之金字塔型訴訟制度?─對新修正民事 訴訟法第三審許可上訴制之評析 壹、緒 言 478 貳、第三審上訴制度之目的及功能 479 一、向來之學說 479 二、我國實證之考察 482 三、本次修法之態度 486 參、許可上訴制之評析 488 一、立法經過 488 二、新法之解釋 490 三、新法之衝擊與影響 495 肆、可能之解決途徑─ 代結論 498 第十二章 單純不作為與容忍不作為假處分之競合 ─評最高法院九十二年台抗字第五三二號裁定 壹、案例事實與裁定要旨 504 一、案例事實 504 二、裁定要旨 506 貳、問題之焦點 506 參、相牴觸假處分間競合之處理 509 一、向來學說及實務之見解 509 二、少數說之見解 512 三、日本學說及實務之見解 514 四、小 結 516 肆、排除內容相牴觸假處分之依據 518 一、「命令違法說」與「執行違法說」間之對立 518 二、在後假處分裁定違法之依據 520 伍、「先到先贏遊戲規則之反思」─ 代結論 525 索 引 527

商品規格

書名 / 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
作者 / 黃國昌
簡介 / 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民事訴訟法經過近年來三次大幅度之修正後,已呈現嶄新的面貌。毋庸置疑地,「本土新民事訴訟法學」之成型,乃係過去數十年來我國學者苦心研究累積之
出版社 / 波斯納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7279347
ISBN10 / 9867279344
EAN / 9789867279347
誠品26碼 / 2680472956005
頁數 / 560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S:軟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注意事項 / 折扣:75%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