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に殺されない47の心得: 医療と薬を遠ざけて、元気に、長生きする方法
作者 | 近藤誠 |
---|---|
出版社 |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不被醫生殺死的47心得: 百萬人肯定, 現代仁醫的良心處方箋:這是一本,你去醫院之前非讀不可的救命書!榮獲國家級的「菊池寬賞」,行醫40年、日本乳房保留療法的先驅者,帶 |
作者 | 近藤誠 |
---|---|
出版社 |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不被醫生殺死的47心得: 百萬人肯定, 現代仁醫的良心處方箋:這是一本,你去醫院之前非讀不可的救命書!榮獲國家級的「菊池寬賞」,行醫40年、日本乳房保留療法的先驅者,帶 |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你去醫院之前非讀不可的救命書!榮獲國家級的「菊池寬賞」,行醫40年、日本乳房保留療法的先驅者,帶你遠離藥物濫用,不再被動接受非必要的醫療!只有仁醫,才願勇敢告訴你這些醫療真相!‧高血壓的標準毫無理由的越調越低。多吃藥反而會造成失智和摔傷。‧癌症是誤診率最高的疾病。更恐怖的是,做一次斷層掃描就有致癌的風險!‧一次開三種以上藥物的醫生不可信賴!不隨便開藥給病人的醫生才是好醫生。‧血糖控制藥不能治好糖尿病,卻會引發腳浮腫、失智、視網膜病變等藥害……2013最夯健康書,暢銷1,000,000冊,引發大眾瘋狂討論!不畏主流威嚇,挑戰黑心醫生、揭開醫藥黑洞、解決醫藥濫用問題!你常去做健康檢查嗎?你生病時吃的藥都超過三種嗎?日本醫界的良心近藤誠說:「這些都是不必要,甚至有危險的!」近藤醫生從醫40多年,傾畢生之力向眾人宣導不要做多餘的醫療,尤其手術。在看過無數醫療實例後,他越發堅定地告訴眾人:「經常上醫院的人,容易因為藥物和治療而縮短壽命。常上醫院,檢查自然增加,因此容易發現『異常』,於是開始吃藥或接受手術。藥物幾乎都沒有治療疾病的力量,反而有很大的副作用。例如發現癌症時,馬上切除胃部或子宮,或是被迫接受痛苦的化療。這都會縮短壽命。雖然人們常說『信者得救』,但是絕不可輕易相信醫生。」身體器官、機能損壞是不可逆的事實,沒能認清這個真相而一味求助現代醫療,甚至希望奇蹟似的獲得仙丹妙方,只會落入醫療騙術的黑洞,越醫越短命。在面對自然衰老、病痛時,我們應該怎樣處置,又應該怎樣來接受「適度的」治療呢?透過近藤醫生的47個仁醫心靈喊話,將激發眾人輕鬆看待病老死苦,更積極樂觀的度日。
各界推薦 孫 越 終身義工陳錦煌 新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前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慕純 前台大醫師.陳慕純內科診所負責人李泓斌 泓斌中醫診所院長.順勢療法醫師蘭 萱 知名電視、廣播節目主持人王明勇 生機食療專家李秋涼 愛德園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癌症生存者這本書不只印證了我成功抗癌的經驗,甚至書中提到長壽秘訣在於攝取多油脂的食物,也讓我深有共鳴。願近藤誠醫生這本宣揚好觀念的著作,不只端正眾人的醫療觀念,更促進醫界看重「病人」勝於「醫病」。樓中亮 樓氏古中醫創辦人.樓中亮中醫體系院長作者披露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不需終身吃藥,確是事實。本書作者所提出的「不能只看數值就以為生病」「不要吃藥,多多走路」「癌症是誤診最多的疾病」……等等觀點頗有道理,值得讀者們參考與省思!朱慧芳 財團法人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執行長.綠色作家寫出這樣的內容、選用這樣的書名,無庸置疑是要有勇氣的,我要籲請讀者暫且放下先入為主的慣性念頭,以免錯失接受另類觀點的機會。吳寶芬 吳寶芬健康教育中心負責人醫生的職責就是在減輕病人的痛苦。但是現在的醫療行為,充斥著太多的「強迫推銷」「不實恐嚇」,就是因為大家無法坦然接受「年華老去天經地義」的真理。但生老病弱死,就是生命的劇本呀。看了近藤醫生的這本書之後,不但令我佩服感動,我還要多加一句:誠葛格,我喜番你!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近藤誠日本醫界的良心慶應大學醫院放射科醫生,行醫至今超過40年。1948年出生。1973年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醫學系,同年進入該大學放射線科。1979~1980年赴美國留學。1983年起擔任慶大醫學系放射線科講師。專長為癌症的放射線治療,為了實現以病患為本位的治療,積極推動醫療資訊的公開化。近藤醫生不止是乳房保留療法的先驅,更發表許多與大眾切身相關、卻無人敢言說的醫療意見,例如抗癌劑的毒性、擴大手術的危險性等癌症療法。此外,他還持續進行醫療啟蒙教育,這些功績使他獲得2012年「第60屆菊池寬賞」。代表著作有《抗癌革命──與癌共生》《癌症別急著開刀》《「剩三個月的生命」是謊言》《不被醫生殺死的47心得》等多部敲響醫療警鐘的大作。■譯者簡介劉滌昭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日本拓殖大學經營學碩士。曾任牛頓雜誌叢書主編、日本文摘主編、民生報日文編譯,現為專職譯者。譯有《不生病的生活》《曼哈頓名醫的萬能健康法》《變年輕的技術》《一日一餐的健康奇蹟》《不被醫生殺死的47心得》等書,堪稱國內首屈一指的健康書翻譯家。
產品目錄 推薦序 日本醫界的唐吉軻德--綠色作家 朱慧芳推薦序 一語破玄機,醫界不能說的秘密--樓氏古中醫創辦人 樓中亮推薦序 感恩本書印證我的生命--癌症生存者 李秋涼推薦序 義,怎麼唸?--超人氣健康講師 吳寶芬第六十屆菊池寬賞得獎感言前言 自己的身體、自己的人生,自己作主第1章 什麼時候才應該去醫院?心得1 「先去醫院再說」的人,是醫生的「肥羊」心得2 會說「這是老化現象」的醫生值得信賴心得3 越常看醫生的人越早死心得4 「血壓一三○,生病了!」沒這回事心得5 吃藥降血糖沒意義,而且副作用大心得6 降膽固醇藥的「預防疾病率」比樂透中獎率還低心得7 癌症是誤診最多的疾病心得8 「早期發現」未必幸運心得9 不能有「罹患癌症莫可奈何……」而任憑醫生處置的想法心得10 健康的人要避免醫療輻射。一次斷層掃描就有致癌風險心得11 醫生的健康指導反而招致心臟病第2章 病人們,別跟疾病對抗心得12 一次開超過三種藥的醫生不能信賴心得13 遇小感冒就開抗生素的醫生不能信賴心得14 說「使用抗癌劑能延長壽命」的醫生不能信賴心得15 九成的癌症越治療越短命。放著不管最好心得16 不要養成動不動就找醫生開藥的習慣心得17 痛不可怕。正確使用嗎啡,可安全地延長生命心得18 癌症的疼痛可以控制得很理想心得19 安詳離世就是「自然死亡」第3章 篩檢、治療的謊言心得20 癌症篩檢越普及,死亡人數越多心得21 「請忘掉乳癌篩檢的一切結果」心得22 切除胃之前應知道的事心得23 不到一公分的動脈瘤,一年內破裂率僅○.○五%心得24 斷食、果菜汁、免疫療法……小心醫生的「癌症詐欺」心得25 「免疫力」無法預防癌症心得26 常見的醫療傷害案例第4章 健康活到百歲的「飲食」心得心得27 選擇「不減少」體重和膽固醇的健康法心得28 「每天攝取優質蛋白質和脂肪」可打造健康百歲的身體心得29 每天不超過兩罐啤酒,酒就是「百藥之長」心得30 攝取過量海帶或海帶芽可能致癌心得31 膠原蛋白不能使肌膚嫩Q。葡萄糖胺無法直接到達膝蓋心得32 「高血壓不能吃太鹹」是謊話。精製鹽比天然鹽更令人安心心得33 咖啡可遠離癌症、糖尿病、腦中風、癡呆、膽結石、皺紋第5章 健康活到百歲的「生活」心得心得34 半夜十二點前後熟睡的「超」早睡早起健康法心得35 不用香皂、洗髮精,肌膚和頭髮更健康心得36 對大醫院來說,你不是病人而是白老鼠心得37 「撫觸身體」能消除精神壓力心得38 聊天、大笑、吃。多動嘴巴能促進健康心得39 常走路的人不易癡呆心得40 不可施打流感疫苗心得41 記住「放著不管就是治療」第6章 不畏懼死亡的老年活法心得42 學會驟然而逝的技術 心得43 喜怒哀樂形於色的人不容易失智心得44 規畫持續工作到百歲的人生心得45 真的發現進行癌該怎麼辦?心得46 轉移癌,如同蠟燭燒盡地自然死亡心得47 試著寫下「生前遺囑」近藤誠的「生前遺囑」
書名 / | 不被醫生殺死的47心得: 百萬人肯定, 現代仁醫的良心處方箋 |
---|---|
作者 / | 近藤誠 |
簡介 / | 不被醫生殺死的47心得: 百萬人肯定, 現代仁醫的良心處方箋:這是一本,你去醫院之前非讀不可的救命書!榮獲國家級的「菊池寬賞」,行醫40年、日本乳房保留療法的先驅者,帶 |
出版社 / |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1363646 |
ISBN10 / | 9861363645 |
EAN / | 9789861363646 |
誠品26碼 / | 2680805372007 |
頁數 / | 224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心得1 「先去醫院再說」的人,是醫生的「肥羊」
這樣的醫生真的親切嗎?
患者一出現咳嗽就往醫院跑,醫生只要聽到「好像有點感冒的樣子」,就開出止咳、退燒、消炎、抗生素、胃藥……等,一大堆藥。
「要不要順便量個血壓?啊,稍微高了一點。開點藥給你吧。還有血糖值也要注意。」像這樣地建議你接受一項又一項檢查。
你覺得「這個醫生真親切」,而心存感激嗎?
另外,每年注射流行性感冒疫苗,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和癌症篩檢。聽到「血壓太高」「肺部有陰影」等就臉色發白,乖乖地照醫生的指示吃藥,或是接受精密檢查。
被診斷出癌症時,就立即接受「手術、化療、放療」的標準治療。
醫療是一種商業行為,醫生也要生活。醫生必須盡可能增加病人,讓他們就醫。如果被醫生的花言巧語所騙,就會成為他們的「肥羊」。將珍貴的時間和金錢奉獻給醫生,卻縮短了自己的壽命。
心得3 越常看醫生的人越早死
對醫療感到滿意,死亡率卻提高二六%!?
有一項最新而且相當有趣的資料。美國醫師學會出版的著名雜誌,於二○一二年刊登了一篇報導<滿意的代價>,引起廣大回響。
這是為了調查醫療費用與健康的關係,以超過五萬名參加醫療保險的美國人為對象,花了五年時間所得到的驚人結果。
這五萬人每年平均就醫次數大約五次。對於一年間接受的醫療服務,以五個問題來調查病患的滿意度:
① 是否注意傾聽病人說話?
② 是否以容易理解的詞彙來說明?
③ 是否尊重病人所說的內容?
④ 是否花費充分的時間?
⑤ 是否滿意醫療工作人員的服務?
當然,遇到親切的醫院或醫生,接受到越多的體貼醫療服務的人,滿意度也越高。
這項調查的結果分成四級,滿意度最高的群組,住院天數比滿意度最低的群組多了九%。花費在醫療或藥品上的費用也高出九%。對醫療滿意的人屬於「未雨綢繆型」,身體出現某些異狀就立即就醫、吃藥或住院。但是追蹤四、五年後發現,滿意度最高的群組,死亡率卻比滿意度最低的群組高出二六%。
在醫院和藥品上花了高額的金錢,而且住院越久壽命卻越短,可以的話,美國醫師學會大概不想公開這項資料吧!
心得4 「血壓一三○,生病了!」沒這回事
不能只看數值就以為生病
日本高血壓患者有四千萬人,高血脂患者有三千萬人……
「病人」的數目相當可觀。
高血壓和高血脂都有所謂的「標準值」。超過此數值就會被診斷為疾病。
例如,血壓的標準值,最高血壓(收縮壓)為一四○mmHg,最低血壓(舒張壓)為九○mmHg。超過此數值就是高血壓。
這個標準值很亂來,完全靠不住。
每一種疾病的標準值都由它的專門學會制定,但是這些數值都是經過協商,在沒有根據下做出決定的。特別是高血壓的標準值,「操作」的痕跡非常明顯。
一九九八年,厚生省全國調查時的標準值為一六○╱九五以上。
但是到了二○○○年,在沒有明確理由的狀況下降為一四○╱九○。依照一九九八年的標準值,日本的高血壓患者約有一千六百萬人,但根據新標準,患者人數即增加到三千七百萬人。
二○○八年開始的代謝症候群健康檢查,十九至六十四歲的人,若合併患有糖尿病或腎臟病,則血壓在一三○╱八○以上就被列為治療對象。
高血壓有九成以上原因不明。而且,日本也沒有關於降低血壓可使死亡率下降,或減少心臟病、腦中風發生率的實證資料。
成年之後,動脈會逐漸老化、變硬,將血液送出的力量相對減弱。
因此,為了將血液不斷送至腦部和手腳的每個部位,血壓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如果使用藥物讓血壓下降,就可能造成失智或腳步蹣跚。
芬蘭曾經觀察五百二十一名「未服用降血壓劑」的七十五至八十五歲男女高齡者,結果發現八十歲以上,而且最高血壓超過一八○的人生存率最高,不到一四○的人,其生存率則明顯下降。
但是日本卻認為最高血壓超過一三○就是異常,而要求以藥物來降低。
心得5 吃藥降血糖沒意義,而且副作用大
不要吃藥,多多走路!
一九九○年代,英國曾進行一項大規模的試驗。
試驗對象為沒有自覺症狀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體重未達標準的一二○%,血糖值在一一○~二七○mg╱dL之間的三千八百人。以抽籤方式分成二組,A組以飲食療法為主,只有血糖值超過二七○時才進行藥物治療。B組則使用降血糖藥,使血糖值保持在一一○以下。
經過長達十年的觀察,「死亡、腎衰竭、失明等徵狀,經統計後發現並沒有多大的差異」。
相對地,B組因低血糖造成的身體不適則達A組的三偣。
降血糖藥在併發症的預防和延長壽命上沒有任何效果,但是副作用大,很容易引發過敏症狀、腹瀉、頭痛、耳鳴、倦怠感、體溫下降、嗜睡、浮腫、視力障礙、腸阻塞、肝功能障礙等,且常為這些藥物副作用所苦。
因此,以藥物控制血糖,一旦出現「經常倦怠」「容易焦慮」「腳部浮腫」「失智」等症狀的話,即可懷疑是藥害所引起。
糖尿病確實是可怕的疾病,但是「準患者兩千萬人」則有些誇大。日本糖尿病學會一九九九年時,將診斷標準的空腹血糖值由原來的一四○改為一二六。這項變更並沒有根據,只是追隨美國和世界衛生組織將標準訂得更嚴格,結果使得糖尿病患者大幅增加。
根據運動療法的資料已知,很多人透過長期有恆地「走路、騎自行車、游泳、伸展」等有氧運動降低了血糖值。
適度的運動在防止身體鈍化方面也相當重要。發現「血糖值偏高」時,不妨多多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