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天你會懂: 從0到100歲, 該學會的人生大事, 都在這些生活的小事裡了 | 誠品線上

Hundert: Was Du Im Leben Lernen Wirst

作者 Heike Faller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總有一天你會懂: 從0到100歲, 該學會的人生大事, 都在這些生活的小事裡了:你是否曾以為,生命的進程,會像自己的年歲數字所呈現的一般,推進。17歲,啊,戀愛,就這麼奇妙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你是否曾以為,生命的進程, 會像自己的年歲數字所呈現的一般,推進。 17歲,啊,戀愛,就這麼奇妙的發生了; 34歲,有了孩子,終於必須成為大人; 48歲,歡聚,原來是件值得珍惜的事情。 看似再正常不過的期待,為什麼不這麼理所當然? 人生走到今天,你學到了什麼? 作者海可‧法樂(Heike Faller)曾任德國《時代週刊》編輯,看到可愛的姪女出生,而有了創作的念頭。他想送姪女一個禮物,讓她明白即將擁有怎樣的一生。 一歲,一年;一年,一幅畫。 一個人或許會在6歲就明白,人會死去;也或許會在22歲知道,往前的動力竟然是貧窮; 或是在49歲時發現,睡上一晚好覺是再幸福不過的事;也可能在74歲,才遇見適合相處餘生的伴侶。 法樂邀請獲獎無數的插畫家瓦勒里奧‧維達利(Valerio Vidali)共同創作,自己則近身採訪不同生命經歷、不同國籍的各色人物。受訪者中有小學生、前東德最高領導人、有六個孩子的敘利亞難民母親、來自奈及利亞一無所有的大學畢業生、還有到晚年才遇見人生伴侶的巴伐利亞老師等。 他問每個人同樣的問題:「你在人生中學到了什麼?」他發現雖然大家背景各異,但是許多人生階段的體悟卻有相同之處。維達利則以他類彩色蠟筆的手繪風,純稚的筆觸如同孩子的視角,透過百餘張繪圖帶領讀者,由一件件生活小事中體會人生的脈絡。不管你正處在哪個階段,書中都有與你此時此刻生命狀態共鳴的一句話。 人生中途,過去的必然會有苦痛與遺憾,但也有種種美好等待你去經歷。 重要的是學會換上新的眼光,如初生純粹,如長者豁達。 一生有很多種過法,等到有一天我們終於懂了,啊,原來這樣也可以是一輩子!是多麼難得可貴的體悟。 生命本沒有標準答案,原來人生的大事,都在生活小事裡, 當你能重新看見點點美好,就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海可•法樂海可‧法樂(Heike Faller)正處於人生中段(應該吧)。現為德國《時代週刊》編輯。這本書要獻給她的姪女寶拉和洛妲,寫作構想在她們還是小寶寶的時候誕生,幾年後,她們也熱心協助完成了這本書。韓絜光韓絜光臺大外文系畢業,專職人文科普字幕與書籍翻譯,喜歡人類學、足球和探險故事。譯作散見於Discovery探索頻道與TLC旅遊生活頻道,另譯有《捕捉靈光:國家地理攝影藝術經典》與《遇見我最愛的地方》等書。瓦勒里奧•維達利瓦勒里奧‧維達利(Valerio Vidali),義大利插畫家,現居於柏林。年紀比海可小,不過比海可的姪女大。作品屢屢獲獎。

商品規格

書名 / 總有一天你會懂: 從0到100歲, 該學會的人生大事, 都在這些生活的小事裡了
作者 / Heike Faller
簡介 / 總有一天你會懂: 從0到100歲, 該學會的人生大事, 都在這些生活的小事裡了:你是否曾以為,生命的進程,會像自己的年歲數字所呈現的一般,推進。17歲,啊,戀愛,就這麼奇妙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984856
ISBN10 / 986398485X
EAN / 9789863984856
誠品26碼 / 2681817707009
頁數 / 214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0X22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走到今天,你都學到了什麼?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文試閱】
這本書的靈感……
……源自於我看著剛出生的小姪女,裹著襁褓像具木乃伊躺在床上,對著世界眨眼睛。未來等著妳的是多麼奇妙的一趟旅程呀,我心裡想。我半是羨慕前方尚有種種美好事物等待她去經歷,半又為了她必然會歷經的苦痛而感到遺憾。
就在那一刻,外頭一輛汽車駛過。
她追隨聲音轉頭過去,還不曉得那和她沒有關係。
過了幾星期,我再見到她,她對車輛來往已經不再有反應了。她已然展開「疑惑、評估、分類」的步驟。這個無限循環的步驟使人不致於被外在刺激給淹沒,我們才能順利從A地走向B地,不會看到每一顆漂亮石頭都想撿起來,每一個小水漥都想跳進去踩一踩。直到有一天,我們長大,習慣了這個世界,甚至對種種美好的事物都習以為常,無論高山、滿月或他人的愛,都變得理所當然。這時想重新再看見這些事物的美好,必須學會換上新的眼光。這也是這本書多處的主旨:人對世界的看法,會隨著人生進程轉變。
因為有很多經驗,我自己不曾有過或尚未擁有,所以我問了許多人,他們這一生中學到了些什麼。我跟小學生聊天,也跟九十歲老人聊天,訪問社會上有名望的人,也訪問失去身分地位的人。我跟前東德最高領導人會面,坐在他家花園裡,位於柏林馬察恩區(Marzahn)摩天高樓後方的一個小村莊。我也與敘利亞難民家庭對談,坐在他們在伊斯坦堡棲身的地下室公寓水泥地板上。我對所有人提出的問題都一樣:他們在人生中學到了什麼?
有個例子是二十二歲來自奈及利亞拉哥斯的一位大學畢業生,他告訴我,一個人想有所成就,要先從實際可行的最小一步開始考慮。以前他在學校課業表現不佳,但在這層自知之明的幫助下,他最終爭取到國內最高的學歷。
身歷不幸的人常常很訝異自己擁有的力量。比方說,我在伊斯坦堡認識的那位敘利亞母親,她有六個孩子,她跟我說,窮人在這世界上真的沒有容身之地,但是生命既已存在,你就得要去享受它。我時常遇到這兩種相對的情況:歷經艱苦的人,比較能欣賞美好的事物。生活順遂的人,對未來反而較難懷抱期待。就此來說,人生似乎很公平:快樂是相對的──這個觀念也出現在本書三十歲和三十一歲的篇章裡。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人到中年會比較知足感恩,哪怕只是些微乎其微的小事,例如一杯香醇的卡布奇諾配上窗邊美景(五十一歲),或是一夜好眠(四十九歲)。所有四十歲以上的訪談對象,幾乎都這樣對我說:晚上光是可以睡飽,我們就很滿足了。
老人家呢?人到老年必須學習的事,自然有一大部分與接受極限有關。但也有些受訪者敘述了他們晚年才收穫的新經驗。如前述那位前東德領導人,他總結早年的人生,認為自己當初其實可以再勇敢一點。所以他說,他現在(以七十歲的年紀)樂於嘗試更多的新事物。也有一位來自上巴伐利亞的老師告訴我,她直到七十四歲才遇到真正適合她的男人。還有一位來自柏林的畫家,談到她丈夫失智的那段日子非常難捱,就如同本書八十七歲的段落所繪。但她也有了新的體悟:照顧丈夫的看護多是出身清貧的人,要是從前,與夫婦倆絕對不會有太多交集,但現在長時間與他們相處,她才認識到他們之中也有很多有智慧的人。那位女士說,她對人的印象,到了晚年才又徹底改變。
然而,儘管有形形色色的經驗,人似乎也有某些部分始終不會改變。我與倫敦一位九十四歲的作家聊天,進而意識到這一點。她寫的一本童書廣受世界各地讀者喜愛。我問她在這一生學到什麼,她說:「有時候我覺得自己還是從前那個小女孩,很納悶我這一生究竟有沒有學到什麼。」我幾乎是一字不漏把她這兩句話記錄下來。
最令我驚訝的是,我訪問的這些老人家無一害怕死亡。其中有一位年邁的老先生,我在春日拜訪他的社區園圃,他和太太坐在園子裡,把那種心境描述得極為美麗:
「每一年,你把果醬空罐收進地窖,心中總會想,誰知道還用不用得上呢?」
他停頓了一下。「然後你又釀了一年的果醬。」
這段話成了書中九十四歲和九十五歲的內容,而釀果醬的主題意象也貫串全書。
不過,所謂的人生經驗有個問題:假如你無法用(自己的)經驗去填空,聽起來就會很空泛。要解決這問題有一個辦法,就是找另一個經驗比較豐富的人一起閱讀這本書,討論其中一些句子對他或她的人生有什麼樣的意義。也許可以是某個晚上,睡前跟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聊聊這些事。至少這是我的想像。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