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磅礡: 于右任碑派書法與民國風華 | 誠品線上

大器磅礡: 于右任碑派書法與民國風華

作者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 編
出版社 財團法人何創時書法藝術文教基金會
商品描述 大器磅礡: 于右任碑派書法與民國風華: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和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於2017年底共同主辦「大器磅礡︱于右任碑派書風與民國風華」,除了展出于右任魏碑時期書法以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和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於2017年底共同主辦「大器磅礡︱于右任碑派書風與民國風華」,除了展出于右任魏碑時期書法以外,亦展出清末民初開國志士、教育家、思想家、學者、書畫家、文學等百餘位民國歷史人物書跡,諸如蔣介石、康有為、梁啟超、胡適、陳獨秀、章炳麟、徐悲鴻、張大千、吳昌碩等。 清末民初是一個風起雲湧、大師輩出的時代。于右任先生延續明末清初以來文人尋碑、訪碑的金石學研究精神,廣蒐魏晉碑版,於其中浸淫日久、臨摹漸深,並在青壯時期形成獨具個人面目的魏碑書法風格。而金石碑刻書法中剛健、寬博、渾厚、飄揚等豐富多變的特質,正好可以映照出清末民初人物的飛揚意氣、開闊格局,和多元智識。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二十世紀末,全球皆處於網路迅速崛起的環境下,傳統書寫因此面臨電腦鍵盤的挑戰。企業家何國慶先生立志於保存傳統書寫文化,於1995年以父親之名成立「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試圖找回手寫的溫度與筆墨中的人文關懷。 基金會成立之初,即禮聘專門學術顧問群,提供藏品鑑別與策展意見,多年來與海內外文博學術機構合作,舉辦近百檔公益性書法特展。藉由書藝之美的呈現,與通俗易懂的文字說明,讓人們進入書法的迷人世界。基金會著力四大領域,為晚明清初、晚清民國、于右任、當代書法。 書法不僅是書寫的藝術,當中還蘊含著先人的智慧與文化的核心價值。展望未來,基金會仍將秉持推展書法文化的宗旨,藉由展覽、演講、出版、教學、研討會等各種不同的形式,採取活潑開闊的視角,廣傳先賢風範與書藝之美,以達到見賢思齊,豐富精神生活,增長人文素養的社教功能。

商品規格

書名 / 大器磅礡: 于右任碑派書法與民國風華
作者 /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 編
簡介 / 大器磅礡: 于右任碑派書法與民國風華: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和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於2017年底共同主辦「大器磅礡︱于右任碑派書風與民國風華」,除了展出于右任魏碑時期書法以
出版社 / 財團法人何創時書法藝術文教基金會
ISBN13 / 9789868873995
ISBN10 / 9868873991
EAN / 9789868873995
誠品26碼 / 2681528647007
頁數 / 13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9.7X21X1.2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于右任先生的書法,多年來一直是台灣的文化景觀。他為公家機關、商店、出版品題的字,無論是行天宮、鼎泰豐,或是台灣電力公司,都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共同記憶。記得陳維德教授告訴我,他在高中時曾寫信請教右老書法,竟有幸獲得接見。右老除了贈送他墨寶,更勉勵他「多讀書,多思考,培養心胸器識。人不俗,自然不會有俗筆。遺貌取神,不拘細節,就不會有死筆。」現存右老墨蹟,內容往往饒富意義,對受贈者有深切的期勉。也由於他的書法質量俱佳,幾乎是有求必應,因而增加不少喜歡書法的人口。估計他來台期間,至少免費為人寫了五萬件作品,以目前平均每件三十萬元台幣的行情計算,他留下了一百五十億的資產給台灣人民,可說是台灣史上非常了不起的慈善家。
于右任一生的志業橫跨革命、新聞、教育、監察、詩人等領域。而今我們對他的懷念,更多是在書法成就上。一九三O年代,魯迅與錢玄同等人主張以拉丁拼音文字取代漢字。于右任堅決反對漢字拉丁化,為了保存漢字,他採取改良路線,以「易識、易寫、準確、美觀」為簡化原則,頒訂「標準草書」普及社會大眾。「標準草書」原來是文字保存運動,卻也在無形中成就了于右任「當代草聖」的地位。
其實于右任早年是學習魏碑的。他的出生地陝西三原,自古即為文化古城,漢魏隋唐古碑碣多有遺存,他的成長歷程自然受到地緣因素影響。他在1906年赴日考察報業時結識孫中山先生。孫中山與黃興、胡漢民都喜歡北碑,于右任在與他們的交往中體悟了北碑之美。于右任曾經告訴友人,孫總理提倡北碑,是因為北碑的雄強剛健中有一股「尚武」的精神。北碑開張樸拙,大氣恢弘的氣勢,頗能與民初強國強種的時代精神相呼應。民初時期不只書家喜歡寫北碑,政治家、教育家、文學家、學者也都喜歡這種大氣創新的風格。
民初時局,即便處於內憂外患的困境,全國上下依然對國家的未來寄予厚望,努力思考如何以教育方式復興民族。此時知識分子的組成,有來自大江南北國學硬底的傳統讀書人,也有海外取經歸來的留學生。不分本土與留洋,大家都以真材實學努力扮演自己的角色,積極捍衛國家民族的前途。在對抗外患的歷程中,體現了民族的尊嚴。以我父親「何創時」的名字為例,他成長於全面抗戰的時代,從原名文堂改名創時,就是取「創造時代」之意,是對國家民族與自己的期許。又例如軍事教育家蔣百里在《國防論》一書主張持久戰,才能拖垮日本。他在扉頁題詞寫下,「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正因全國上下興起萬眾一心救國圖強的使命感,我們才能抵住與納粹同盟的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贏得最後的勝利。
南開大學張伯苓校長曾說,「辦教育是救國家的根本條件」。民初普設大學,出現了無數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主掌北京大學期間,堅持學術自由,並廣聘海外歸國的年青學者,奠定了北大在全國學術界的領頭地位。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認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因此與蔣夢麟、張伯苓於抗戰期間在昆明籌組西南聯大,共同主持校務,延聘名師造就無數人才。南方的名校則以馬相伯創立的復旦公學馬首是瞻。馬相伯延聘于右任、邵力子、嚴復等人參與復旦校務。馬相伯還參與創建天主教輔仁大學,獲得教宗的批准。除了這批創辦大學的教育家,還有無數的愛國志士在全國各地創辦各級中小學,以最新式的知識教導學子。此外還有興學的企業家,例如廈門大學與集美大學創辦人陳嘉庚,早年支助孫中山革命,民國後也支持北伐抗日。陳嘉庚非常重視教育,陸續在新加坡、香港、廣州、廈門捐獻成立了學校,對於教育普及做出巨大的貢獻。
民初大學的教育理念所培養的人才,在四九年後分為兩股力量,對於海峽兩岸在經濟、科技、社會的發展,做出無數的貢獻。台灣在安定了二十年後,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大陸在改革開放三十年後,攀登至G2的地位。國民政府渡台後,清華、交通、政治、中央、輔仁、東吳幾所名校陸續在台復校。台大初期許多名師也都來自北大,繼承了老北大的精神。而台灣早期的許多高中校長,也都受教於民初的大學,例如建國中學賀翊新校長畢業於北京大學、北一女江學珠校長畢業於北京女子師範學校、新竹中學辛志平校長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台中一中金樹榮校長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都出自大陸名校。辛志平校長實行人本與民主教育,曾評論自己,「我一生只做過兩件事,一是參加抗戰,一是當新竹中學校長。」金樹榮校長在二二八事件中,挺身阻擋架重機槍的軍隊進入學校逮捕學生,軍隊因而離去。
除了高中校長,另外還有一批在大陸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學子任教於全台各中小學。他們將民初的優良學風教育給台灣子弟,讓大家得到公平的受教機會,提升了知識水平,帶動了日後經濟的起飛,凡此種種都是不容抹滅的貢獻。像我們這群戰後嬰兒潮的人,受惠於這群有著民初學風的老師們,才有厚實的力量為台灣的經濟打拼。
眾所皆知,四九年是中國近代史的一大變局,然而從正面方向思考,就如學者楊儒賓教授所言,因為四九年的歷史劇變,「才會有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這種世界級的文物進駐台灣,也才會有代表中國頂級學術文化意義的中央研究院、國史館、歷史博物館等機構文物進入此一島嶼。」
這個展覽定名為「大器磅礡」,乃是取君子不器,器識高邁之義。期盼觀者在近距離觀覽前賢書蹟手稿的當下,能起見賢思齊之心,再創恢弘大氣,富於創造力的開闊氣象,為中華文化與人類文明再造新高峰。這也是我們舉辦這個展覽的宗旨。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