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藥理與應用: 殺蟲劑
作者 | 曾德賜 |
---|---|
出版社 | 藝軒圖書文具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農藥藥理與應用: 殺蟲劑:本書總計涵蓋200餘種已知重要農業用殺蟲劑/殺蟎劑/殺線蟲劑之作用藥理與實際應用性,各藥劑名稱中英文普通名(commonname)並列(台灣未引進登記 |
作者 | 曾德賜 |
---|---|
出版社 | 藝軒圖書文具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農藥藥理與應用: 殺蟲劑:本書總計涵蓋200餘種已知重要農業用殺蟲劑/殺蟎劑/殺線蟲劑之作用藥理與實際應用性,各藥劑名稱中英文普通名(commonname)並列(台灣未引進登記 |
內容簡介 本書總計涵蓋200餘種已知重要農業用殺蟲劑 殺蟎劑 殺線蟲劑之作用藥理與實際應用性,各藥劑名稱中英文普通名(common name)並列(台灣未引進登記種類除外),各藥劑毒性主要以對大鼠之口服急毒性半數致死劑量LD50標示,單位為mg kg。所討論適用作物以及可茲防治的害蟲 害蟎種類與單位面積用量範圍等資訊係參考《The Pesticide Manual》書中所載,主要為歐、美與日本等先進國家的應用情況,單位面積用量範圍主要以每公頃主成分(active ingredient)用量表示。這些應用性相關的討論內容主要著眼於個別藥劑已知用途全貌之呈現,其目的在提供植物醫師的專業養成教育訓練所需,及產學研界植物保護相關同仁害蟲綜合管理業務執行上之參考。 國內農業栽培上害蟲管理防治田間用藥仍務必遵循植物保護手冊所登載經政府核可之藥劑與應用方法施作,以免衍生農藥殘留與違規用藥等問題。農產品農藥殘留為影響食安甚劇且備受國人關切之議題,農藥殘留違規錯不在農藥,而是應用上專業能否落實的問題,「建構農產品安全體系」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既定政策重點,其落實實施則端賴植物醫師專業證照與營運制度的建立,有了植物醫師專業的把關,即可從源頭「建構農產安全生產體系」,值得消費者信賴的「農產品標章制度」的建立也自然水到渠成。本書之付梓,至盼對植物醫學人才之培育及台灣農業之永續發展有所裨益。
作者介紹 曾德賜教授於1950年出生於台南縣下營鄉,典型成長於南部鄉下之農村子弟。1972、1974年分別於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大學部與碩士班畢業,1972年高考及格並獲得植物病蟲害技師資格;1980年獲教育部資助公費留學赴美,1984年初獲得加州大學戴維斯Davis校區植物病理學系博士學位,並獲留任博士後研究工作,1984年秋捨棄美國農部工作機會,應聘回中興大學母系任教迄今。曾任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主任及遺傳工程中心主任現職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榮譽特聘教授兼農藥殘留檢測中心主任
產品目錄 第一章 緒言 1 產業發展概況與重要性 1 重要害蟲及危害特性 2 昆蟲綱(Insecta) 2 鞘翅目(Coleoptera) 2 鱗翅目(Lepidoptera) 3 膜翅目(Hymenoptera) 3 雙翅目(Diptera) 3 半翅目(Hemiptera) 3 纓翅目(Thysanoptera) 4 等翅目(Isoptera) 4 直翅目(Orthoptera) 4 革翅目(Dermaptera) 5 蜚蠊目(Blattodea) 5 蝨毛目(Phthiraptera) 5 蚤目(Siphonaptera) 5 其他昆蟲綱成員 5 蜱螨亞綱(Acari) 5 線蟲動物門 (Nematoda) 6 殺蟲劑應用發展歷史回顧 7 傳統殺蟲劑應用性之發展 7 近代殺蟲劑應用性之發展 9 殺蟲劑之作用機制 10 標靶部位(target sites)之概念 10 以作用機制為依歸的殺蟲劑分類應用 11 27種作用機制之IRAC編碼與作用性分類(參照IRAC Mode of Action Classification v8.0, December 2015) 11 專業處方應用需要對藥劑之作用特性 施用技術有嫻熟歷練 14
書名 / | 農藥藥理與應用: 殺蟲劑 |
---|---|
作者 / | 曾德賜 |
簡介 / | 農藥藥理與應用: 殺蟲劑:本書總計涵蓋200餘種已知重要農業用殺蟲劑 殺蟎劑 殺線蟲劑之作用藥理與實際應用性,各藥劑名稱中英文普通名(commonname)並列(台灣未引進登記 |
出版社 / | 藝軒圖書文具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3940166 |
ISBN10 / | 986394016X |
EAN / | 9789863940166 |
誠品26碼 / | 2681882905003 |
頁數 / | 228 |
開數 / | 16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6X19X1.5CM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編者序
殺蟲劑篇為編纂中「農藥藥理與應用」系列著作之第二部,本書計分為三章,第一章緒言主要概述殺蟲劑產業發展概況與重要性以及重要害蟲/害?/線蟲種類與危害特性,並概略回顧傳統以至近代重要殺蟲劑應用性之發展,以及由藥劑作用標靶部位(target sites)概念的介紹,進而引述植物醫學害蟲防治管理專業處方應用所必須嫻熟的以作用機制為依歸之殺蟲劑分類應用體系。第二章為既知的重要殺蟲劑各論,第三章則討論生物合理性殺蟲劑的發展與殺蟲劑抗藥性管理。佔最大篇幅的第二章各論部分主要依據殺蟲劑抗藥性行動委員會(IRAC) 2015年12月所公告8.0版殺蟲劑作用機制分類系統,按乙醯膽鹼酯擫抑制劑、胺基丁酸門控氯離子通道拮抗劑、鈉離子通道調節劑、菸鹼型乙醯膽鹼受體競爭性調節劑、菸鹼型乙醯膽鹼受體立體異位調節劑、麩胺酸門控氯離子通道異位調節劑、仿保幼激素製劑、雜項非專一性多點機制抑制劑、弦音感覺器官香草醛亞型瞬時受體電位通道(TRPV channel)調節劑、?類生長抑制劑、微生物中腸膜破壞劑、粒線體ATP生合成擫抑制劑、氧化磷酸化作用解偶聯劑、菸鹼型乙醯膽鹼受體通道阻塞劑、第零型幾丁質生合成抑制劑、第一型幾丁質生合成抑制劑、蛻皮阻斷劑、蛻皮激素受體致效劑、鱆胺受體激化劑、粒線體複合體III電子傳遞抑制劑、粒線體複合體I電子傳遞抑制劑、電壓依賴性鈉離子通道阻塞劑、乙醯輔擫A羧化擫抑制劑、粒線體複合體IV電子傳遞抑制劑、粒線體複合體II電子傳遞抑制劑、魚尼丁受體調節劑、弦音感覺器官調節劑及作用機制未知或尚未確定種類藥劑等類別,除了逐一闡述各主要類別殺蟲劑在生理、生化與分子生物學上已知對標靶害蟲致死有關的藥理學作用基礎,更就神經肌肉毒、新類尼古丁與天然尼古丁作用性之差別、昆蟲生長調節劑、燻蒸劑、香草醛亞型瞬時受體電位通道調節劑、微生物中腸膜破壞劑、影響能量代謝之呼吸毒或代謝毒、以及粒線體電子傳遞抑制劑等之相關藥理,酌增篇幅個別加以統合性論述,使讀者對不同類群藥劑之作用性能有較為全面性的瞭解。此外並進而精要論述各類別藥劑對重要害蟲之作用機制與抗藥性、適用作物對象、適用時機與應用方法、環境與毒理方面該有的考量,以及抗藥性發生原因與因應對策等,以提供植物醫護相關從業人員在臨床(clinic)上藥劑處方(prescription)應用之參考。
本殺蟲劑篇著作所涵蓋殺蟲劑總計約200餘種,討論內容編排大體上按照IRAC所更新公告8.0版之IRAC Mode of Action Classification Scheme(包括主要群組代碼與作用機制Main Group and Primary Site of Action)條列順序,各藥劑重要特性則主要取材自2012 年BCPC (British Crops Production Council) 所出版、C. MacBean 所編著A World Compendium- The Pesticide Manual-第16版(總計1439頁)之登載內容。有關作用機制部分之討論則主要參考2013年BASF 公司作物保護部門 (Crop Protection Division) 所出版「殺蟲劑作用機制技術訓練手冊 (Insecticide Mode of Action, Technical Training Manual)」以及1998年英國皇家化學學會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出版、由Copping, L. G. 與Hewitt, H. G.所編著之「作物保護劑化學與作用機制 Chemistry and mode of action of crop protection agents」。
就醫師臨床處方應用而言,安全、確效、經濟最好能面面俱到,就所涵蓋各藥劑,本書中除討論其個別理化特性與發揮活性有關的作用機制學理基礎,更逐一闡述已知的適用作物對象以及可茲防治的害蟲種類與單位面積用量範圍等。其中各藥劑的毒性部分僅載入LD50數據供參考,除非另外標示(例如雄鼠male rats或兔子rabbits),所顯示概為以大鼠做測試所獲得之口服急毒性劑量,單位為mg/kg。至於已知的適用作物對象以及可茲防治的害蟲種類與單位面積用量範圍等資訊則為The Pesticide Manual書中所登載,主要為歐、美與日本等先進農藥科技大國的應用情況,其中單位面積用量範圍主要以每公頃用量表示。必須特別提醒的是,這些討論內容主要係供植物醫師的專業養成教育訓練所需,及產學研界植物保護相關同仁害蟲綜合管理業務執行上之參考,國內農業栽培上害蟲管理防治田間用藥仍務必按植物保護手冊所登載經政府核可之藥劑與應用方法施作,以免衍生農藥殘留與違規用藥等問題。
食安問題為邁入新世紀以來全球性受到高度重視之議題,農藥殘留影響食安甚劇,台灣農業栽培上殺蟲劑的應用向為各類農藥之冠,其所涉及對人畜之毒性問題對食安的影響也最受關注。然農藥的應用畢竟是確保農業經濟產值必要之手段,如何兼顧農業生產與食的安全確為害蟲管理上之嚴峻挑戰。有鑑於傳統有機磷與氨基甲酸鹽類殺蟲劑等應用以來備受爭議之問題,新型符合時代降低風險(reduced risks)要求及環境保育概念的綠色農藥(green pesticides)與相關應用生物科技的發展近年來逐漸成為主流,此些降低風險新型農藥主要優點在於低毒、低用量、高選擇性、且對環境衝擊小,然而相對的缺點則是涵蓋害蟲譜域窄,藥劑應用所需專業層次較高,抗藥性問題也較為嚴重。時下農業栽培上的害蟲防治管理,植物醫護人員除了須掌握害蟲之危害習性,並得具備害蟲綜合管理專業訓練,此外用藥上更需對藥劑作用之藥理能有透徹的了解,方能精準處方用藥,確保藥效之最大發揮。基於此,本著作主要嘗試由農藥藥理學(pharmacology)專業角度切入整合殺蟲劑在農業上之應用性,除了討論各不同作用機制歸類藥劑個別對不同分類群害蟲/害?標靶以及不同作物群之實際應用性,更進而闡述如何經由藥劑之交替或混合搭配以及施用方法與時機的最佳化,以達到專業處方應用、確保農產品品質與產量,並使農藥殘留與生態衝擊風險最低、以及確保食品安全與國民健康福祉等終極理想目標。
作物病蟲害之處方用藥,醫護人員除了需要懂藥理,更需要熟捻諸多病蟲害物危害特性、作物品種特質以及栽培管理要領。個人非害蟲防治管理專業,相關藥理之涉獵也僅略懂皮毛,斗膽編撰本書旨在拋磚引玉,一則就教方家,讓個人在此一方面的內涵得以持續成長;另則至盼其對國內植物醫師專門職業養成教育,以及農企業栽培管理業務執行上病蟲害綜合管理專業養成訓練有所裨益。一旦可以熟習各種藥劑之藥理與適用範圍,配合植物保護手冊官方核可用藥資料的應用,相信栽培業者在用藥選擇上可以有明確的學理依據,植物保護相關研究、推廣從業人員與農政官員在業務執行上甚至政策研擬推動上,也有助於切中並深入問題、並與國際接軌。一旦植物醫護業務得以制度化步上正軌,則農業生產與食安兼顧、全體國民健康福祉之確保均得以水到渠成。
誌謝
本書得以編寫完成,特別要感謝甫由農科院院長卸任的昔日同窗好友葉瑩博士長年以來共事過程在專業領域業務執行上的鼎力協助以及本書編撰過程一路走來不斷的催促與鼓舞;2014年暑假期間接受農委會補助與農科院合辦「農藥藥理與應用」相關種子師資培育工作,當中的密集課程需求為臨門一腳催生本書之最大動力。另外必須特別感謝的則是跟著我熬夜協助本書完成相當關鍵的兩位幕後大功臣尚書與郁璇,本書中所有討論藥劑個別化學結構之電腦繪製皆得力於農科院研究員兼本校農藥殘留檢測中心技術主管楊尚書博士之大力幫忙,而各類別藥劑相關作用機制解說圖之電腦彩繪則悉由博士生陳郁璇專業協助完成。感恩!感謝大家!
曾德賜 謹識
推薦序 : 推薦序1
臺灣農業有高水準的生產技術,但仍經常要面對植物疫病蟲害導致的產量損失和品質劣變。由於臺灣的環境氣候極適合有害昆蟲和?蜱類的繁衍,農友們和這些有害生物的對抗,經年都在發生。植物防疫檢疫主管機關也時時提高警覺,以防範國外檢疫害蟲入侵,造成重大經濟危害。為了防治各種害蟲之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量化學合成殺蟲劑的問世,替農友們提供了利便有效的防治工具。其正確合理的施用,不僅可有效防除各種害蟲,也有利生產質優量豐的農產品。而為因應農產品的衛生安全,國際間對殺蟲劑的研發,亦不斷朝不同作用機制、安全性高、施用量低的方向發展。
由於現今臺灣社會大眾對農產品衛生安全有極高度的要求,植物保護界亦不斷精進疫病蟲害的防治技術方法,並致力推動「植物醫師」證照制度,透過各農業相關大學培育植物醫學專業人力。冀藉由具專業證照的植物醫師,提供診斷和防治指導及服務,使農友們能及時採取合理有效的疫病蟲害防治方法,且妥適的應用農用藥劑,防止病蟲等有害生物危害導致的作物損失,也避免農藥殘留或抗藥性等情事發生。
正確合理的應用農藥防治有害生物,端賴對有害生物和農藥種類特性、作用機制、施用時機等專業知識的瞭解。本專書作者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系教授曾德賜博士自2002年開始講授「農藥學」課程,其不僅專精植物保護相關的知識學理,對農藥教學研究、實務應用亦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尤對農藥即時資訊的蒐集不遺餘力,俾能瞭解國際間在農藥發展和應用上的最新趨勢及實況,並隨時充實教學資料。
曾教授歷年累積了寶貴的農藥田間應用經驗和豐富的農藥學教學資料,極具參考應用價值,在本人多次力促下,獲其首肯著手編撰農藥系列專書。曾教授爰規劃分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及其他種類藥劑等,各別編纂付梓,其中「殺菌劑」專書已於2015年6月出版。接續的是「殺蟲劑」,篇幅更多,歷經近一年的彙整編輯,依30大類作用機制,分別撰述219種藥劑及抗藥性管理,並對昆蟲分類亦簡要說明,俾利閱讀。由於昆蟲種類繁多,構造和危害行為模式複雜,加上有數種作用機制各涉及到2至6種不同化學類別殺蟲劑,使得殺蟲劑的應用更須具有專業知能。曾教授除作育英才外,投注很多心力編輯本「殺蟲劑」專書,對植物保護界和農友們在有害昆蟲和?蜱類的防治上,提供極具價值的寶貴參考資料。本書付梓之際,特為之序,感謝曾教授在農藥專業知識和植物保護上所做的貢獻。
財團法人植物保護科技基金會 董事長
葉瑩 謹識
推薦序2
昆蟲與蜱螨在與人類的競爭中,經常會造成農業產值的嚴重損失。長久以來,人類透過不停的研究,不斷的發展出各式多元化的化學合成殺蟲劑/殺?劑,以對抗這些節肢動物的爭食。從早期較非專一性的農藥衍生出近代具高度選擇性/專一性之低毒性殺蟲/殺螨劑,這在兼顧對抗特殊蟲害、環境安全及昆蟲生態維護上有相當的助益。然而如何正確使用這些殺蟲劑以避免不必要的濫用及造成抗藥性的發生,急需有專業的工具書提供正確的資訊以供參考使用。
中興大學植物病理系的曾德賜教授長期以來對推動國內植物醫師證照制度不遺餘力,除開設「農藥學」的課程提供國內學生、農友及學者最新且正確的資訊外,並積極訓練及培育植物醫學相關人才,以提供未來植物醫師的人才庫,使未來國內農藥的購買及使用能建立用藥處方箋的制度,以期達到資源不濫用及正確病蟲害防治的目的。在這個使命感下,曾教授開始將其多年開設「農藥學」的成果有系統的整理,先於2015年編撰出版「農藥藥理與應用-殺菌劑篇」的工具書,出書後廣受產學研界的歡迎。今年(2016)則再接再勵,完成第二部「農藥藥理與應用-殺蟲劑篇」的出版,內容根據殺蟲劑抗藥性行動委員會(IRAC)更新之殺蟲劑作用機制分類表,不僅對當前各式殺蟲劑的專一特性及作用機制有詳盡解說外,並對未來生物合理性殺蟲劑的發展及殺蟲劑抗藥性的管理提出具體的說明及建言,整本著作精闢完整,具有極高的應用參考價值。
曾教授是我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的學長,長期以來對他從事研究工作的專精與態度深感敬佩。在他撰寫本書期間,每每於拜訪他時,都看到他埋首在堆積如山的參考資料中,對寫好的部分都欲罷不能的跟我詳加解說,無論是內文或圖說,都是修改、修改再修改,可見他自我要求的嚴格,無非是要達到至善至美的目的,讓我深深感動。在本書即將付梓之時,很榮幸能為學長寫序,除感謝他對植病界的付出外,亦相信本書未來必會成為經典之作。
國立中興大學 講座教授/副校長
楊長賢 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