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經: 詭道的最高境界是不用巧 (第3版) | 誠品線上

挺經: 詭道的最高境界是不用巧 (第3版)

作者 曾國藩/ 原典; 盛琳/ 譯解
出版社 創智文化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挺經: 詭道的最高境界是不用巧 (第3版):,■人生,挺得住才精彩!毛澤東說他一生只服過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曾國藩。而學習曾國藩,他的兩本書是必須研讀的,其一是《挺經》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 人生,挺得住才精彩! 毛澤東說他一生只服過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曾國藩。而學習曾國藩,他的兩本書是必須研讀的,其一是《挺經》,其二是《冰鑑》。 《挺經》是曾國藩總結自身人生經驗和成功心得而成的一部傳世奇書,它是曾國藩修身處世、居官治平的最高法則。在《挺經》中,你能看到曾國藩順境中的修養與知足,逆境中的堅挺與忍耐;做事的勇毅與勤廉,決策時的虛心與明強。 ■ 職場和商場,你需要參透的權謀之術! 當今的社會環境及人際關係愈來愈複雜,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或多或少地會遇到一些不平事及遭遇一些困難和不理解。但是,這個世界就是一個競爭決定生存的世界,是一個實力者占主導地位的世界,沒有實力,沒有過硬的本領,遭到別人的白眼,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應該認真對待,不可感情用事,更不可過激。 在困難中尋求價值的所在,不懼怕困難,也要耐得住寂寞和不公。在遭遇不公時,要有一種打脫牙和血吞的忍耐力,你忍住了,或許機會就來了,你沒有忍住,你就把到手的機會拱手讓給了別人。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曾國藩 原典、盛琳 譯解曾國藩 原典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譜名傳豫,字伯涵,號滌生,諡文正,清朝湖南長沙府湘鄉人,曾子七十世孫。政治家、軍事家、理學家、文學家,清朝「中興名臣」之一,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兩江總督,封一等毅勇侯。曾國藩從一個鄉下秀才靠自我奮鬥,十年七遷,連躍十級,一步一步的走向權力的巔峰。憑藉一個「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歷盡劫難波折,以堅韌無畏的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盛琳 譯解潛心於中國史學,專攻於人物研究,研究曾國藩多年。其作品以史學、人物分析為主,以豐富知識和文筆見長,著書多部。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人生,挺得住才精彩! 第一卷 內誠自養,慎獨自生——「內聖」法 慎、敬、仁、誠,修身要義 慎獨自處,修煉「內聖」 第二卷 渾厚包容,堅忍自重——「堅忍」法 世事勝負要靠「挺」 做官第一重要的是堅忍 該忍耐的要暫時忍耐 辱中求榮,挫中思奮 第三卷 不卑不亢,剛柔並濟——「剛柔」法 志向決定格局,態度決定高度 倔強是不敗人生的根基 無剛不立,無柔不和 第四卷 淡泊利欲,勤求廉矩——「廉矩」法 「禮遇」才能得眾 做官以不愛錢為本 修身為官,以勤敬為先 第五卷 見機而行,因勢利導——「詭道」法 詭智的最高境界是「不用巧」 兵無常勢,見機而行 第六卷 守己無求,盡性知命——「忠疑」法 為人一定要有胸襟 涉危蹈險,如履薄冰 「淡」字千金 不求十全十美,只求平穩退路 盡性知命,可為可不為 第七卷 能屈能伸,寂靜藏鋒——「藏鋒」法 深諳龍蛇屈伸之道 鋒芒不可太露 第八卷 明理立德,積極樂觀——「勵志」法 積極入世的人生觀 讀書是勵志所需 做事持久是一大美德 第九卷 崇儉鄙奢,以和為本——「家範」法 沒有勤儉,居家必敗 「和」為中心,八字家規 傲氣不可盛,說話不可多 第十卷 不逞不妄,自修求強——「明強」法 擔當大事,須在明強上用心 以明補強,切忌剛愎 自立自強才能令人敬畏 國家之強,以得人用人為強 打破框框會湧現奇特的人才 治國之策,以民為本 第十一卷知人知事,人才為定——「英才」法 國家之強,以得人用人為強 打破框框會湧現奇特的人才 治國之策,以民為本 第十二卷 崇法護法,禮義並彰——「峻法」法 禮法結合,以法為主 治軍統兵,紀律嚴明 在寬嚴之間拿捏分寸 要想受人敬愛,首先敬愛他人

商品規格

書名 / 挺經: 詭道的最高境界是不用巧 (第3版)
作者 / 曾國藩 原典; 盛琳 譯解
簡介 / 挺經: 詭道的最高境界是不用巧 (第3版):,■人生,挺得住才精彩!毛澤東說他一生只服過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曾國藩。而學習曾國藩,他的兩本書是必須研讀的,其一是《挺經》
出版社 / 創智文化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924685
ISBN10 / 9863924687
EAN / 9789863924685
誠品26碼 / 2682302275003
頁數 / 208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0.8X14.8X1.4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卷 內誠自養,慎獨自生——「內聖」法
慎獨者,遏欲不忽隱微,循理不間須臾,內省不疚,故心泰。
主敬者,外而整齊嚴肅,內而專靜純一,齋莊不懈,故身強。
求仁者,體則存心養性,用則民胞物與,大公無我,故人悅。
思誠者,心則忠貞不二,言則篤實不欺,至誠相感,故神欽
一、慎、敬、仁、誠,修身要義
細思古人功夫,其效之尤著者,約有四端:曰慎獨則心泰,曰主敬則身強,曰求仁則人悅,曰思誠則神欽。慎獨者,遏欲不忽隱微,循理不間須臾,內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齊嚴肅,內而專靜純一,齋莊不懈,故身強。求仁者,體則存心養性,用則民胞物與,大公無我,故人悅。思誠者,心則忠貞不二,言則篤實不欺,至誠相感,故神欽。四者之功夫果至,則四者之效驗自臻。
仔細考察古人的功夫,其中成效特別明顯的大約有四個方面:謹慎獨處,則心胸安泰;端肅恭敬,則身體強健;追求仁義,則人們悅服;專守誠意,則神靈欽敬。慎獨,就是說遏止私欲,連非常微小的方面也不放過,循理而行,時時刻刻都如此,內省而無愧,所以心裏坦然。主敬,就是說外表整齊嚴肅,內心思慮靜定專一,時時端恭莊嚴,所以身體強健。求仁,從本意上來講,是指能端正心性;從運用上來說,有愛民惜物之胸懷,大公無私,所以人們心悅誠服。思誠,就是說內心忠貞堅定,言語篤實無欺,以致誠與萬物感應,所以神靈也欽服。如果真能達到上述四方面的修身功夫,這四種效驗就自然而至。
一個人無論是讀書從政,還是做工種田,抑或是經商做學問,都離不開他修身養性程度的高低和掌握的好壞。古往今來,凡是能夠成就大事之人,無不具備一定的素質,因此要在修身方面下功夫。
慎獨,就是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候,對自己的行為要加以檢束。
曾國藩在臨死前兩年,對兒子曾紀澤、曾紀鴻提出了全面的修身養性要求,其中第一條就是慎獨。他說,慎獨就會心安。自修之道,最難的就是養心。他還說,能夠做到慎獨,就可以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可以泰然處之,可以快樂、滿足、欣慰、平靜。慎獨就是真誠,真誠就是快樂。難怪孟子說,反問自己是真誠的,就是最大的快樂;難怪荀子說,沒有比真誠更好的養心方法了。
居敬中的「敬」字,就是嚴肅認真。曾國藩對敬字還有一番特別的體驗。朱熹是居敬而窮理,曾國藩是主敬則身強。他認為,恭恭敬敬就能強身健體,他常常感到,一天不敬不靜,就會疲勞困乏。他說,莊重恭敬日益強大,安逸放縱則日益減少,這是很自然的事情。若無論人多人少,不管事大事小,均能一一恭敬不敢怠慢,那麼身體之強健,是毫無疑問的。
曾國藩從孔子所說的「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中,在「知命」、「知禮」、「知言」的三知之外,另加上了「知仁」。仁,也就是恕,就是自己想立就應讓人先立,自己想達就應讓人先達。使別人有所立,足以使自己有所立;達,四方通達而不違背,遠近信之,人心歸之。正如《詩》中所說:「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惡不服。」《禮》所說:「推之四海而皆準,達之謂也。」曾國藩指出,我欲足以自立,則不可使人無以自立;我欲四達不悖,則不可使人一步不行,此立人達人之義也。孔子所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孟子所云:「取人為善,與人為善」,皆恕也,仁也。知此,則識大量大;不知此,則識小量小,故吾於三知之外,更加「知仁」。凡是一個嚴以律己的人,沒有不待人忠恕的。人和人之間的衝突,不過是為了利害關係,一個嚴以律己的人,一定能把權利看得很輕,欲望看得很薄,在人與人的交際中,他絕不會待任何人有什麼過度的苛求了。
忠誠,不僅對人,也對事。對人忠誠是有信,對事忠誠是有恆。朱熹說:「人不忠信,則事皆無實(真實),為惡則易,為善則難,故學者(學習的人)必以是(忠信)為主焉。」人唯有誠,並且透過誠,才能認識自己的真實本性,也才能認識其他人的本性以及整個世界的本性。曾國藩以大乘的「內聖」法行世,深得古代聖賢之精髓和開明君王的治世之道。以經時濟世的儒家禮學為依託,他的人格修養、道德學問自有特殊的造詣,絕不是當時一般的漢學家、理學家、文學家所能比擬的。後來,他因戰功聞名於世,被同時代的人稱為「聖相」。
「居敬主誠」不僅是一個道德問題,也是一個認知問題,不能居敬主誠,既不能認識自己,也不能認識他人,更談不上認識整個世界。人若不能居敬主誠,就只是一個平凡人,當然當不了曾國藩所說的「第一等人物」。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 教你洞悉人性、謀略佈局,善用權謀,強化自己的優勢與競爭力
★ 讀者口碑推薦,暢銷修訂版全新上市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