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前不會緊張的37個說話術: 輕鬆開口.不再怯場! 提升溝通力, 主動出擊的超強說話力! | 誠品線上

本番でアタマが真っ白にならないための 人前であがらない37の話し方

作者 佐藤達郎
出版社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商品描述 人前不會緊張的37個說話術: 輕鬆開口.不再怯場! 提升溝通力, 主動出擊的超強說話力!:會議‧上台演講‧商務洽談‧簡報超有效!對自己想法沒信心,因而對說話心生恐懼;無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會議‧上台演講‧商務洽談‧簡報超有效!對自己想法沒信心,因而對說話心生恐懼;無法完整地對主管簡報、發表言論;明知對方不對,卻無法適當地提出自己的主張……現在再也不用吃悶虧了!只要克服這些,「說話」就能成為你在職場上的強大武器。不知道有效的方法,還一直往錯誤方向努力,不僅不會帶來預期成果,反而更強化自己口才笨拙的認知。利用37種技巧改變努力的重點,任何人都能夠擁有好口才!跟緊張、怯場、冒冷汗說再見!一舉消除簡報、演講、商務會議等需在人前發言時的恐懼。因口才笨拙,在人前緊張得說不出話,而決定以編寫廣告文案為業的男人,將長年累積的說話技巧歸納為37種,一舉蛻變為在簡報所戰皆捷,並在世界舞台成功發表演說的頂尖廣告創意人!對許多容易緊張的人,本書提供快速改變自己的方法。當在眾人面前發表談話時,對方的反應將與以往截然不同;回答尖銳問題時,你也能夠游刃有餘地回答,瞬間提升簡報的成功率。第1章 正因為口才笨拙,所以不需要企圖說得完美→先捨棄對自己的負面印象。第2章 口才變好的八項領悟→說談話高手也是聆聽高手。第3章 人前說話不發抖的十大技巧→不管遇到任何狀況,都有固定的應對方式。第4章 為了演出成功應該做好的十二件事→不要讓自己處於被動狀態。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 聯合推薦〈GAS口語魅力培訓〉創辦人.廣播人/王介安 企業講師‧自信溝通達人/王東明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佐藤達郎一九五九年生。一九八一年畢業於日本一橋大學。現任多摩美術大學教授(廣告論、行銷論、媒體論)、溝通實驗室負責人。 大學畢業後因為不擅長演說・簡報,以「成為廣告文案編寫人」的志向進入旭通信社(現ADK公司)工作。經過十年左右的廣告文案編寫人生,升上創意總監。利用自己研發的方法脫離簡報每戰必敗的日子,曾獲得世界三大廣告獎(Cannes Lions、CLIO Awards、One Show Awards)。後來擔任創意企劃局長、創意戰略本部長,負責二百名人員的創意部門之人事、組織、研習以及方針策畫。二○○九年,轉到博報堂DY擔任執行創意總監。除了Cannes Lions影片部門日本代表評審(二○○四)之外,也擔任Adfes、New York Festivals、ACC等國內外廣告比賽評審。著有《教教我!坎城國際創意節 跳脫廣告形式的廣告》(ASCII新書)等。二○一一年四月起轉任現職。■譯者簡介陳美瑛畢業於輔仁大學國際貿易學系、(輔系)日本語文學系,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中日筆譯組。現為專業譯者。譯有《圖解七大關鍵工作力》、《一定做得到的絕妙發想術》、《一定做的到的效率工作法》、《睡得好,讓你更健康》(皆為商周出版)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章 笨嘴男找了一個「廣告文案編寫」的工作第1章脫離負面漩渦的第一步正因為口才笨拙,所以不需要企圖說得完美1別再死背原稿2不要執著於固定模式3不要試圖詳盡說明4不要照著練習做5捨棄自己看起來很棒的心態6接受會發生意料之外提問的情境7下定決心不做任何決定第2章跟緊張得無法說話的自己說掰掰口才變好的八項領悟1按照預定進行,這其實是不正常的做法2回答問題是能夠進一步說明自己主張的機會3比起「正確解答」,先說出浮現腦中的答案4沉默會引發焦慮,先隨便說句什麼都好5努力讀取對方的真心話6比起自己搶著說話,更重要的是讓對方說話7某人結束發言後立即接上話最好8反正又不會死人。把簡報或演講當成「與聽者之間的對話」第3章只要記住招式就能夠輕鬆開口說話人前說話不發抖的十大技巧1「不死三振」法2「微笑回應」法3「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法4「謝謝指教」法5「一禮二附和三主張」法6「找出真心話」法7「裝傻矇混」法8「先說數字」法9「回到最初」法10「坦白道歉」法第4章再也不哭泣!再也不焦慮!為了演出成功應該做好的十二件事1把對方的資訊當成自己強大的武器2以數字掌握必要的資料3在準備階段就要思考透徹4努力習慣「不習慣的情況」5試著以聚餐的規則說話6先決定自己的立場與定位7逆轉自己被觀察的情勢8大膽告訴自己只要傳達八成訊息就好9找尋附和君!10注意對方的節奏11面對對方的追問,只說腦中浮現的答案12原本的自己就是最佳的防衛盔甲結語

商品規格

書名 / 人前不會緊張的37個說話術: 輕鬆開口.不再怯場! 提升溝通力, 主動出擊的超強說話力!
作者 / 佐藤達郎
簡介 / 人前不會緊張的37個說話術: 輕鬆開口.不再怯場! 提升溝通力, 主動出擊的超強說話力!:會議‧上台演講‧商務洽談‧簡報超有效!對自己想法沒信心,因而對說話心生恐懼;無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ISBN13 / 9789864771677
ISBN10 / 9864771671
EAN / 9789864771677
誠品26碼 / 2681421359007
頁數 / 20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不要試圖詳盡說明
「總之就是要詳盡說明」,有人以為這是做簡報的終極目標。
明明你就是想方設法試圖說明清楚,對方卻只會嗯嗯地回應,不知道到底聽懂多少。不僅如此,甚至還有人一臉無趣地左顧右盼。相信各位多少都有過類似的經驗吧。

「如果詳盡說明」,對方就會接受提案。這種想法基本上就是一個誤解。
以前我也試圖鉅細靡遺地說明整個企劃案的內容,但是一看到對方板著臉孔,內心就開始焦慮,嘴巴開始打結,於是更想要費點唇舌說明清楚。總之,就是受不了現場的沉默氣氛。腦中想到的解決方法就是不斷地重複說明。

「詳盡說明」有時會使情況更加惡化,理由有三。
①一般人在做決定時,不是憑藉一切的資訊,而是藉由某項重點而決定的
想想你在買東西的時候,如果有人提供意見,從頭到尾仔細研究對方意見的人應該不多吧。因為大半的提案、商品或服務是無法完全滿足每一個人的。一般人做決定的依據是「感覺喜歡」、「從某些正面的意義來說覺得有興趣」。
②不OK的理由可能是其他部分的重點
每個人以負面意義解讀在意的重點各自不同。「大致上是可以,不過那個地方我有點不滿意」、「是沒有什麼不好,不過我無法做出決定」。在提案中,找出這樣的重點並且適當應對是非常重要的。
③如果「試圖詳盡說明」,將會減弱對於重點的提示或應對
把提案、商品或服務的優點作為重點提示,幫助對方容易選擇,這樣做比較體貼,或者必須找出對方無法決定的理由,並做出適當的應對。

如果老是在意必須「詳盡說明」的話,你就沒辦法做到那麼周全。
現在的我經常會看著聽簡報者的動向,特別是盯住握有決定權的關鍵人物的表情或動作。
大致上說明一遍之後,觀察對方的反應。如果對方的表情僵硬,就要設法提出問題,藉以找出對方神情僵硬的原因。
或者就算在說明當中,也要積極回答對方的提問。如果對方看起來對某部分感興趣,這時就可以問對方:「是不是有在意的部分?」看看對方會如何反應。
越是優秀的對手,只要看看企劃書大概就能夠瞭解說明的內容。既然都已經瞭解內容了,還要聽對方「重複說明」,內心可能很想大聲吶喊:「這些我都知道啦!」
另外,就算對方不完全瞭解提案內容,也不見得完全瞭解之後就一定會同意你的提案。
不擅長做簡報的人總是想說明清楚。然而,簡報的重點並不是「說明」。
那麼,做簡報是為了什麼呢?做簡報的用意是為了影響對方。

關於這點,演講也是一樣。
在有限的時間內塞入太多內容的話,說話速度就會變快,總之就是想把話通通說完。這種情況經常可見。
以聽者的角度來說,「就算聽了那麼多,也無法完全記住」,這才是聽者的真心話吧。
習慣發表演說的外國人會在演說的開頭或結尾強調:「今天要讓你們記住的是這個重點。」說者會把演說內容歸納成一個簡短的句子,讓聽者聽完演說後,知道「重點就是這個!」

首先,必須思考「聽者」的吸收能力。請想像如果「聽者」是自己的情況。
如果是上班族,經常有機會接觸許多演說。既無法記住所有的演說內容,也沒有那個必要。留在腦中的只有對自己而言是必要的、可能對自己的生活有用的重點。
蘋果公司創辦人之一的賈伯斯(Steve Jobs)被稱為演說天才。為什麼大家都記得他在史丹佛大學約十五分鐘的那場知名演講呢?因為最終他濃縮了一句重點,「求知若飢,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看書也是一樣。幾乎沒有人會把閱讀的書從頭到尾默背下來吧。腦中掌握作者在整本書中想要表達的幾項重點就夠了。若是閱讀,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節奏重複閱讀喜愛的篇章。然而,聽演講卻無法如此。也因此,把重點濃縮並傳達給聽眾尤其重要。
經過上述的說明,相信各位就能夠確實瞭解全部說完想說的話不見得是好事。把整場演說內容鎖定在一個主題上,重點頂多歸納為三項,這樣聽者更容易明白,演說也一定會獲得好評。



●回答問題是能夠進一步說明自己主張的機會
為什麼會那麼討厭回答問題呢?
年輕時的我總是非常害怕主管、客戶提出的尖銳問題。
而現在的我可以說是「喜歡問題」。我總是期盼著「快點問問題呀」,就算是尖銳的問題也不怕。
為什麼呢?因為回答問題是能夠進一步說明的機會。
簡報或演說是以自己的知識或理解的內容為基礎所說出來的話。你使用的專業術語、邏輯推論或是思考方式等都是自己想過的內容,所以當然非常清楚自己說出來的話。然而,對方想的不見得跟你一樣。
再怎麼試圖清楚說明,也經常發生只有自己明白,對方卻還是一頭霧水的情況。那麼,對方到底是哪裡不懂?自己是哪裡沒有說明清楚?提問可以幫助自己瞭解這點,所以應該虛心接受並且歡迎對方提問才對。
假如對方沒聽懂但也沒提問的話,就得毫無目的地再說明一次,或是自行找出哪部分沒有提到等等。

「提問=訊息沒有傳達給對方」,這樣的情況大概可以分為五大類。
①對方不知道、不瞭解專業術語等關鍵字;
②「因為A所以B」,這個「所以」的部分沒有說明清楚,或是對方不明白;
③好的創意包含了「想法」的「跳躍」部分,對方不瞭解此跳躍的部分;
④對方的注意力放在負面或風險部分,你沒說清楚你也有想到正面成功的部分,或是也有考量到風險部分;
⑤雙方一開始就沒有共享目的・目標。

另外,還有提問者只是想在眾人面前說出自己的想法,也就是提出「不是問題的問題」。像這種不是真正的問題,就不應該認真回答。關於這類提問的解決方式,我會在第三章第七個單元〈裝傻矇混法〉中詳細說明。

無論如何,必須從對方的提問讀取「沒有傳達的重點是什麼?」,並且努力讓對方瞭解。
如果沒有這樣的提問,就沒有機會再次說明對方所不瞭解的重點。就算有時間重新說明,明明對方一開始就不明白專業術語,而你卻是重新說明邏輯推論;或者對方最擔心的是風險,而你卻始終強調正面的影響力等,這樣的簡報或演說都不會帶來任何效果。
聽簡報、演說的人有著各種不同的特性。如果瞭解「只說明一次無法讓所有人都懂」的道理,視提問為自己能夠深入說明主張的機會,就再也不會害怕尖銳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