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閩南喪禮文化與民間文學 | 誠品線上

臺灣閩南喪禮文化與民間文學

作者 楊士賢
出版社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臺灣閩南喪禮文化與民間文學:細觀台灣民間慣行的喪事流程,延聘僧(僧侶)道(道士)主持喪葬拔渡法事(做功德)是其中的重要環節之一,但根據實地的田野調查所見,尚有一群自稱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細觀台灣民間慣行的喪事流程,延聘僧(僧侶)道(道士)主持喪葬拔渡法事(做功德)是其中的重要環節之一,但根據實地的田野調查所見,尚有一群自稱隸屬「釋教」的神職人員,長期主導了普羅百姓的人生濟渡大事。本書即鎖定台灣釋教喪葬拔渡法事及其民間文學為研究議題,以實地田野調查的方式深入探討、分析,將相關之科儀、禮俗完整呈現,是了解台灣喪禮文化的最佳入門書籍。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楊士賢一九八○年生,台中人,國立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博士,著有《慎終追遠─圖說台灣喪禮》(2008,博揚文化)《臺灣閩南喪禮文化與民間文學》(2010,博揚文化)。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相關研究文獻評述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四節:文本架構 第二章-釋教概說 第一節:「釋教」釋名及其淵源 (一)釋名 (二)淵源 第二節:台灣的釋教 (一)歷史 (二)分布 (三)傳承 (四)組織 第三節:台灣閩南釋教系統之派別 (一)北部派 (二)宜蘭派 (三)中部派 (四)西螺派 (五)嘉義派 (六)永定派 第四節:釋教法事種類 第五節:小結 第三章-台灣釋教喪葬拔渡法事 第一節:台灣喪葬拔渡法事概說 (一)舉行時機和目的 (二)主持者 第二節:台灣釋教喪葬拔渡法事介紹 (一)法事規模 (二)參與人員、樂器、服裝 (三)壇場佈置 第三節:小結 第四章-台灣閩南釋教系統喪葬拔渡法事科儀(上)第一節:固定科儀(上)(一)起鼓 (二)發表 (三)發關 (四)請佛 (五)引魂 (六)沐浴 (七)頂禮 (八)安位 (九)開路關 (十)開五方 (十一)獻供 第二節 :固定科儀(下) (十二)請經 (十三)走赦 (十四)秉燭 (十五)開光 (十六)解結 (十七)還庫 (十八)豎旛 (十九)演淨 (二十)謝壇 第三節:小結 第五章-台灣閩南釋教系統喪葬拔渡法事科儀(下) 第一節:不固定科儀(上)(一)造靈 (二)轉西方 (三)安灶 (四)安監齋 (五)安地基主 (六)大士開光 (七)安孤魂 (八)勘合 (九)薦祖 (十)同安薦祖 第二節:不固定科儀(下) (十一)靈偈 (十二)七獻 (十三)小獻供 (十四)入厝 (十五)教(女閒) (十六)弄鐃 (十七)鬧壇 (十八)扮仙 (十九)筵香 (二十)普渡 (二十一)牽水 (二十二)求飯 第三節:拜誦經懺 (一)彌陀經 (二)金剛經 (三)普門品 (四)十王懺 (五)金剛懺 (六)水懺 (七)藥懺 (八)梁皇寶懺 (九)金剛對卷 第四節:小結 第六章-打枉死城、打血盆、斬畜、挑經、過橋、金橋、弄觀音之意義及其演法過程 第一節:科儀意義 (一)打枉死城 (二)打血盆 (三)斬畜 (四)挑經 (五)過橋 (六)金橋 (七)弄觀音 第二節:演法過程 (一)打枉死城、打血盆 (二)斬畜 (三)挑經 (四)過橋 (五)金橋 (六)弄觀音 第三節:小結 第七章-釋教喪葬拔渡法事科儀中民間文學之儀式意義 第一節:拔渡 (一)救贖 (二)過渡 第二節:祈福 第三節:小結 第八章-釋教喪葬拔渡法事科儀中民間文學之教化意義 第一節:倫理道德-孝道 第二節:倫理道德-悌道與善行 第三節:小結 第九章-釋教喪葬拔渡法事科儀中民間文學之娛樂意義 第一節:滑稽的鬼神 第二節:詼諧的對話 (一)製造荒謬情境 (二)運用諧音聯想 (三)葷笑話 第三節:小結 第十章-結論 第一節:回顧 (一)台灣釋教與喪葬拔渡法事 (二)台灣釋教喪葬拔渡法事中「民間文學」之意義 第二節:自勉再接再厲 附錄一:實地田野調查之場次、科儀記錄 附錄二:釋教喪葬拔渡法事之相關圖片 參考書目

商品規格

書名 / 臺灣閩南喪禮文化與民間文學
作者 / 楊士賢
簡介 / 臺灣閩南喪禮文化與民間文學:細觀台灣民間慣行的喪事流程,延聘僧(僧侶)道(道士)主持喪葬拔渡法事(做功德)是其中的重要環節之一,但根據實地的田野調查所見,尚有一群自稱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6543470
ISBN10 / 9866543471
EAN / 9789866543470
誠品26碼 / 2680604785008
頁數 / 44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4CM
級別 / N:無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