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出自我效能高的孩子: 不害怕結果, 選擇挑戰, 積極小孩實作篇 | 誠品線上

子どもの自己効力感を育む本

作者 松村亜里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養出自我效能高的孩子: 不害怕結果, 選擇挑戰, 積極小孩實作篇:如何培養孩子勇於挑戰不害怕失敗的心態?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話語。多數人認為的讚美與鼓勵,有時候是反效果!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如何培養孩子勇於挑戰不害怕失敗的心態? 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話語。 多數人認為的讚美與鼓勵,有時候是反效果! 學會正確的稱讚方式,提升小孩的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指的是不畏懼失敗持續挑戰,追求幸福的能力。 你的孩子是否有以下的情況呢? ◆孩子上學前總是在哭鬧,經常把「不要」掛在嘴邊。 ◆因為一點小事就吵鬧發脾氣,倔強不服輸。 ◆遇到挫折就發脾氣,怎麼樣都安撫不下來。 ◆容易放棄挑戰新事物,總是關注在過去的失敗上。 ◆總是聽不懂你說的「不是」「不行」「不可以」。 ◆不想當控制狂家長,但小孩學不會自律。 現在的小孩容易沒自信、自我肯定感低落、害怕失敗。 做父母的會認為,只要常向孩子說:「好棒」「真聰明」「好孩子」,就能增加自信心。 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我們以為的讚美和鼓勵,其實是反效果!」 學會正確的稱讚方式,才能培養自我效能,提升孩子的自我肯定感。 這樣一來,孩子就會積極向前,打開成功的道路。 擁有「信念」,相信自己的行動有意義。 具有「自信」,相信自己能夠達成目標。 懷抱「希望」,知道即使是困難的問題,只要持續努力就能接近目標。這樣的人,才會具有前往未知世界的勇氣。 ◆提升自我效能實作練習 快速學會新事物,做得很完美時 X「一題都沒錯,很有天份。」 O「你很有毅力在練習,答對的題目愈來愈多了。」 →強調孩子是經過努力才獲得現在的成果,讚美努力比誇獎才能更重要。 因為事情不如己意而痛苦時 X「這不是什麼大問題吧?」「你好笨」「你就是不努力才會失敗」 O「我知道失敗了你很難過」「你認為怎麼做才能達到目標?」 →以同理心接納難過的情緒。不要急著追究失敗的原因,該討論接下來如何行動才可以改變未來。 想幫忙卻失敗時 X「我現在很忙,不要讓我更忙好不好?」 O「媽媽正在忙,你可以自己去收拾嗎?」 →不要批評,而是告訴他你希望他做什麼 克服不擅長的事時 X「接下來想學什麼?」 O「好棒喔!是怎麼學會的?」 →讓孩子發現自己的「長處」,接下來他就能繼續努力。 被別人稱讚「天才」「聰明」時 X「沒有啦,他平常在家都很懶惰。」 O「是哪一點讓你覺得他很聰明呢?」 →問出具體的原因,成功的理由比失敗的原因更重要 誠摯推薦 (按筆畫排序) 李佳燕(家庭醫師) 范雅筑 博士(中華民國核心素養教育學會理事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師培學院助理教授) 曾文志(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趙崇甫(育兒顧問、大樹老師)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松村亞里松村亞里 Life Balance Institute of NewYork研究所代表 出身單親家庭,國中畢業後通過高中同等學力檢定,靠著早晚工作存到的錢進入紐約市立大學,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後,修畢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碩士、秋田大學公共衛生博士課程。醫學博士、臨床心理師、正向心理學專家,於紐約市立大學及國際教養大學擔任諮商及心理學課程達十年以上,2013年創立Life Balance Institute of NewYork研究所,推廣正向心理學。介紹具有實證的理論與技巧,並以講座推廣實踐,希望能讓愈來愈多的人自力找到幸福。2018年以全世界的父母為對象,開設「全球通用的育兒方法」線上講座,大受好評並出版為書籍。目前的活動以介紹如何活用正向心理學的「Ari’s Academia」,與宣導在工作中如何利用正向心理學實現理想社會的「Ari’s Academia for Professionals」等線上沙龍為主。劉淳劉淳 兼職日文譯者。東吳大學日文系、東海大學日文所畢業。曾旅居北海道及京都,喜愛日本四季分明的美。 聯絡信箱:wishowever@gmail.com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 前言 父母的一句話有無窮威力 第一章 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有「自我效能」 勇於挑戰不害怕結果的能力=自我效能 ‧希望孩子成為不論發生什麼事都能積極向前的人 ‧培養孩子擁有信念、自信與希望自我效能高的孩子會幸福 ‧能樂在工作的人、無法樂在工作的人 ‧能遇到貴人的人、遇不到貴人的人 ‧自我效能就是最強的動力 ‧ 別摘掉孩子的自信嫩芽比起「去做就做得到」,更要該鼓勵孩子 「試著做做看」 ‧成長是從「試著做做看!」開始,以螺旋狀展開自我效能高的人, 能獲得更大的成功 ‧「試著做做看」能讓夢想成真 ‧到幾歲都能持續挑戰的生活方式 ‧超越極限,能力就會開花結果培養自我效能,「自我肯定」就會生根發芽 ‧不論成功或失敗都能幸福只要一句話,立刻就能提升自我效能 ‧誇獎孩子「很聰明」只會造成反效果 ‧由「恐懼」引發的行動無法走向挑戰 ‧教導孩子「挑戰本身就是最有意義的事」 ‧試著做做看,從中成長,讓它成為你的成長原動力 第二章 培養「自我效能」的一句話 培養「自我效能」的一句話○1「一切順利時」 ○1順利成功時,要誇獎孩子努力的過程 ‧讚賞孩子的努力多於結果 ○2孩子快速學會新事物,做得也很完美時 ‧比起速度與完美,請稱讚孩子的努力,孩子就能學會盡力 ○3注意「堅持」「仔細」等氣質與人格特質 ‧多注意孩子性格上的強項 ○4孩子圖畫得很好時,可以誇他「很會畫畫」嗎? ‧只要說出身為父母的心情就好 ○5不區分優劣的巧妙誇讚法 ‧誇獎孩子時不要用比較的方式,不談論能力 ○6當孩子跟你分享開心的事 ‧一起為了好事開心,就能得到孩子的信賴 ○7成功時要找到「理由」 ‧讓孩子發現自己的「長處」 ○8如果老師只誇獎孩子的能力或結果 ‧具體問出狀況,和孩子談談過程 培養「自我效能」的一句話○2「失敗時」 ○9認同孩子的負面情緒 ‧難過的情緒受到認同後,就能自然轉換 ○10孩子考上好學校,卻因課業沒有進步而感到煩惱 ‧別說「你做得到」,請說「有時候就是做不到」 ○11就算孩子打翻杯子,也不要責罵他的失敗 ‧若受到父母批判,孩子就會失去衝勁槅 ○12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時 ‧放眼未來,別回頭看過去 ○13孩子因為事情不如己意而痛苦時 ‧把眼光放遠到「理想的未來」乭 ○14孩子因為「算數學很慢」而沒有自信時 ‧教他「多練習就會變好」 培養「自我效能」的一句話○3「孩子行為有問題時」焽 ○15孩子無法集中精神 ‧幫他找到一%的專注時間 ○16父母只看到孩子的缺點 ‧孩子的缺點和優點都要好好關注 ○17忍不住一直說「不可以○○」 ‧「不可以」只會進一步助長孩子的行為璄 ○18一直罵孩子「像話一點」,但孩子就是不聽 ‧換個孩子能聽懂的說法溄 ○19孩子個性倔強不服輸 ‧幫助孩子接受失敗,慢慢成長畘 ○20孩子打了朋友!怎麼辦? ‧先理解孩子的感受,再說「但是……」茮 ○21孩子就是睡不著 ‧事情不順利時,都是「蟲」的錯 ○22如何才能讓孩子不等大人提醒就主動做好?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培養「自我效能」的一句話○4「沒有幹勁或自信時」䕒 ○23認同孩子「不想上學」的負面情緒 ‧告訴孩子:「不管你的心情如何都沒關係。」樎 ○24孩子說「不想再學才藝了」 ‧選擇可以開心持續做下去的事情硘 ○25「忍耐痛苦超越極限」是舊時代的錯誤觀念 ‧開心挑戰的人比刻苦忍耐的人更容易獲勝鱂 ○26孩子不想寫作業 ‧別責怪孩子,先看看作業的難度是否適中彛 ○27把「反正」當成口頭禪 ‧之所以自暴自棄,可能是因為經常被責罵 ○28比起「加油」,父母更該給的是具體建議 ‧別說「加油」,要說「你很努力」 ○29孩子很緊張,覺得有壓力 ‧適度的壓力其實是好事 ○30孩子因為「被排擠」而受傷 ‧這段關係裡是否有「愛」 第三章 父母教孩子的四件事 ~建立養育幸福孩子的基礎 父母是孩子的「安全基地」 ‧孩子會在外界與安全基地之間來回往返並成長 ‧用心讓孩子了解父母對他無條件的愛 ‧裝滿孩子愛的水槽 讓孩子自己決定 ‧提供孩子選項,讓他自己決定 ‧父母放手不再控制,孩子就能學會自律 ‧在不破壞孩子自律性的前提下給予限制 ‧同理、說明、自行決定的三個步驟大家都不一樣,每個人都很棒 ‧只是不一樣,沒有優劣區別 ‧在家也能做到的多元教育 ‧享受「差異」帶來的趣味 ‧放棄平等父母要以身作則 ‧讓孩子看到父母的弱點與失敗,告訴他「媽媽╱爸爸也還在練習」 ‧身為父母,我們也要用「試試看」的心態學習 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養出自我效能高的孩子: 不害怕結果, 選擇挑戰, 積極小孩實作篇
作者 / 松村亜里
簡介 / 養出自我效能高的孩子: 不害怕結果, 選擇挑戰, 積極小孩實作篇:如何培養孩子勇於挑戰不害怕失敗的心態?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話語。多數人認為的讚美與鼓勵,有時候是反效果!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408763
ISBN10 / 9865408767
EAN / 9789865408763
誠品26碼 / 2682122345009
頁數 / 20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3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前言:父母的一句話有無窮威力

你是否曾經因為希望孩子能相信自己的潛力,將來能挑戰各種事物,而對他說過這些話呢?

「你很聰明,一定做得到。」
「你頭腦很好。」
「你只要努力,什麼都能做到。」

我想有許多父母都認為,平常就該多鼓勵孩子,盡量多和孩子說一些好話。
遺憾的是,這些父母覺得的好話,有時反而會引發你最不願發生的結果。
孩子聽了這些話,可能會覺得「反正一定不會順利」「我根本做不到,所以不想去做」,因而放棄挑戰。

聽到這裡,大家應該會很驚訝。「你頭腦很好」「你什麼都能做到」分明是在鼓勵孩子,為什麼反而會引發相反的結果呢?

在此,要老實和各位讀者直說,當父母不斷對孩子說:「你很聰明,一定做得到」「你頭腦很好」「你只要努力,什麼都能做到」,反而容易讓孩子對失敗產生過大的恐懼,因而無法挑戰未知的領域。

如果原因是話語,只要換句話說就好

孩子消極又沒朝氣的原因竟然就在自己身上,想必讓許多父母都為此感到震驚、沮喪。
如果原因出在話語,只要換句話說就好。

現在就可以開始改變。
過去有段時間,我完全不覺得對孩子說「你頭腦很好」有什麼不對。我兒子當時十分毛躁,會因為學校作業太難而發脾氣,也無法一直安靜坐著,令我十分苦惱。某次,我在正向心理學課程中學習到自我效能,開始改變對孩子說話的方式,兒子的行為也有了很大的改變。

當我對孩子說出可以培養自我效能的話語,例如:「做不做得到都沒關係,你先試試看」,孩子就變得能夠集中精神,遇到難題也不會中途放棄,就算做不到也不會生氣、沮喪。而且,身為母親的我也有了改變。
以前我只會做自己應該做得到的事,現在則學會挑戰未知的新領域。

不需要改變「希望孩子挑戰更多新事物,享受人生」的想法。要改變的只有話語。只要把說出口的話改成直接傳達自己想法的言詞就好。更令人高興的是,這種改變只要一瞬間就能產生效果。

孩子們都是懷抱著「想挑戰未知的世界」「想成為一個什麼都做得到的人」的心情來到這個世界。

何不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用支持孩子快樂踏上人生旅途的話語,鼓勵他們天生的挑戰精神呢?
什麼樣的話語,才能讓孩子有「想採取行動」的想法?接下來,本書將一一介紹這些案例與小祕訣。
本書舉出的例子雖然大多是「媽媽說的話」,但建議在閱讀時試著把和孩子相關的所有人都帶入情境中。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1章 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有「自我效能」

想提升孩子的能力與挑戰精神的家長,一定要了解「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什麼?首先,就從這一點開始吧!

勇於挑戰不害怕結果的能力=自我效能

公園裡有個男孩在練習騎腳踏車,搖搖欲墜的身影讓一旁的我膽顫心驚。不出意料,男孩果然才踩了一下踏板就跌倒了,不甘心的情緒和膝蓋的疼痛讓他放聲大哭,但不管跌倒幾次,男孩還是站了起來,再度跨上座墊……

我曾因為看到孩子真的充滿了挑戰精神而深深感動。「一定要學會騎腳踏車」的強烈意志驅使著孩子前進,讓他忘了跌倒的疼痛,才會不斷反覆練習。對孩子而言,完全沒有「因為不想失敗,所以到這裡就先停下來」的選項。

希望孩子成為不論發生什麼事都能積極向前的人

不害怕結果,選擇挑戰,就叫作「自我效能」。每個人在出生時都具備自我效能。
培養更大的自我效能,能讓孩子更加積極進行各種挑戰,變得更幸福的重要關鍵。但令人難過的是,日本的孩童自我效能普遍偏低。

若希望孩子「很有精神、個性開朗、堅毅又積極」,就應該好好培育孩子的「自我效能」。

培養孩子擁有信念、自信與希望

所謂的自我效能很高,包括下列意義。
1擁有「信念」,相信自己能夠影響身邊的人事物。
2具有「自信」,相信自己能解決問題,達成目標。
3懷抱「希望」,相信只要努力,將來或許能做到現在無法做到的事。

擁有「信念」,相信自己的行動有意義。具有「自信」,相信自己能夠達成目標。懷抱「希望」,知道即使是困難的問題,只要持續努力就能接近目標。這樣的人,才會具有前往未知世界的勇氣。

自我效能高的孩子會幸福

「不知道做不做得到,總之先試試看。」「無論結果如何,我都不在意。」「挑戰本身就很有趣。」能這樣思考的人,工作態度也會很積極,能夠邊享受邊持續工作。也有調查指出,自我效能與代表「工作喜悅」的工作投入(workengagement)有關。能夠樂在工作的人真的很棒。我也希望孩子能運用自己的長處工作,好好盡情享受人生。遺憾的是,日本社會的工作投入度非常低。

能樂在工作的人、無法樂在工作的人

工作就是連續不斷的挑戰,害怕失敗就無法樂在其中。→成果差強人意。→工作起來更不快樂,失去自信。

你身邊是否也有陷入這種惡性循環的人呢?因為自我效能太低,對挑戰猶疑不前,接著一切都往不好方向發展。

當孩子覺得「一定不會順利」「我做不到,不想去做」,就會放棄挑戰。大人也是一樣,自我效能低,認為自己「就算再努力也做不好」的人,對所有的事情都會敷衍了事,很難有意願認真工作,或是過更愉快、更理想的生活。因此,他們無法在工作上做出成果,也無法得到好的評價。如此一來,工作也會愈來愈無趣,甚至覺得活著也很無趣。

能遇到貴人的人、遇不到貴人的人

在各式領域留下豐功偉業的人都有一項共通點,就是「自我效能很高」。想著「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總之先試試看」而大步向前邁進的人,以及不放棄而持續挑戰的人,自然就會做出一番成果。這種原理不限於工作,能夠用積極心態嘗試的人,不論是讀書、運動還是交友,都能享受到多方面的樂趣。人都會想幫擁有「信念」「自信」與「希望」的人加油,也會想跟著這樣的人一起行動。之後可能會遇到貴人,在許多人的幫助中做出一番成果。這些都是自我效能帶來的。

自我效能就是最強的動力

接著,讓我們來思考人在採取行動時的理由,也就是動力。舉例來說,長年吸菸的女性在懷孕後想要戒菸,什麼樣的動力才能讓她成功戒除菸癮呢?

1「為了肚子裡的孩子,不想做有害健康的事」的生理危機感。
2得到「戒菸就能拿到一百萬日圓獎金」「不戒菸就會被罰一百萬萬日圓」等報酬或懲罰時。
3認為「我的行動一定能帶來一些好的變化」。

答案是3,認為「我的行動一定能帶來一些好的變化」。自我效能能夠讓人相信「只要去做就能接近目標」,比任何事物都更能強烈促使人們採取行動。

別摘掉孩子的自信嫩芽

即使心裡想著「一定要做○○」「希望學會○○」,真正會採取行動的人其實少之又少。多數狀況下,人們都會深感思考與行動之間存在著一堵高牆。不過,知道「所有動機中最有效的是自我效能」之後,就能夠找到巧妙控制自身思考與行動的方法。
相信自己「就算無法馬上做到,只要繼續努力就能接近目標」且懷抱希望,就是通往成功的鑰匙。周遭的鼓勵與誘惑力十足的報酬雖然也有效果,然而,最大的動力還是相信「自己具有造成影響的能力」。

請鼓勵孩子,讓他相信自己的行動能夠造成影響。父母必須仔細注意,不要傷害孩子與生俱來的自我效能,別摘掉孩子的自信嫩芽。

比起「去做就做得到」,更要該鼓勵孩子「試著做做看」

般常把自我效能解釋成認為自己「去做就做得到」「能夠達成目標」的自信,但我在親身研究並實踐後,發現真正的「自我效能」其實和這些說法有些差異。

若認為自己「去做就做得到」,就不會去挑戰可能做不到的事,能獲得的經驗也有限。實際上,「去做就做得到」的自信和過去的成功經驗大有關係。現代社會環境與價值觀等各種條件都以驚人的速度不斷變化,很多時候,過去的經驗已經派不上用場。光是靠「去做就做得到」的自信,很可能根本不會真正採取行動,迎向挑戰。

最須要培養的,是讓孩子即使沒有自信也能產生「試試看」的念頭。
我認為,自我效能比較適合解釋成「(在不知道做不做得到的狀況下)能有先試試看的念頭」。在以下這些狀況下,孩子容易想要「試試看」。

1看起來很有趣,能引發好奇心時。
2孩子認為努力做這件事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時。
3事情本身有其意義時。

孩子在進行騎腳踏車、畫畫、摺紙、跳箱等自我挑戰時,會無意識地產生1、2、3項中任一項的感受,並提升自我效能。這時,也是父母可以從旁鼓勵,再度提高孩子自我效能的好時機。

成長是從「試著做做看!」開始,以螺旋狀展開

我只有國中畢業,雖然以前完全沒有自信,但憑著一股「試試看」的傻勁到了美國留學,這段經歷造就出現在的我。現在,出版社願意幫我出書,我也常常在公眾面前發表演說。如果因為缺乏「去做就做得到」的自信而沒有採取行動,就不會有今天的我。

雖然無法保證「去做就做得到」,但只要能享受過程,有所成長,也感覺到做這件事有意義,就能讓自己的能力成長到最大限度,成為能夠對群眾有所貢獻的人。本書中所說的「自我效能」,就是「先試著做做看」的念頭。

這種念頭的背後是強烈的「信念」,也就是「相信自己的行動能對這個環境造成某種影響」。產生的影響或許很小,或許很大,但不論大小,背後都有著「相信自己能有效改變世界」的希望。

自我效能高的人,能獲得更大的成功
每個人挑戰新事物時都需要勇氣。面對「從來沒做過的事」,或是「比以前更高的目標」時,我非常了解會產生出「我做得到嗎?」「做不到怎麼辦?」的不安與恐懼。
感到不安與恐懼時,是否具有奮勇前進的自我效能,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能力」。
你的孩子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能力」呢?在下列兩種想法中,孩子比較傾向哪一種?
□事情能做到多好,都是靠天份。
□事情能做到多好,可以靠努力進步。

相信「有沒有能力是靠天分決定」的孩子,會認定「我已經知道自己的極限,就算再努力也沒有意義,努力是沒有用的」。
相反地,這樣的孩子因為在乎其他人的眼光,會拚命展現出自己好的一面。他們會非常努力維持自己「有能力」「優秀」的形象。

也有些孩子不惜作弊也要考高分,因為他們希望父母和老師認為「這個孩子很優秀」。如果考試成績不好,會被認為「這個孩子能力很差,老是失敗」,因此他們會極力避免考低分。
當孩子一直持續產生這類負面想法,或許就會產生「只要有一點點失敗的風險,就不想挑戰」的心理。

另一方面,相信「只要努力就能進步」的孩子,並不重視「自己原本有多少能力」。那根本無所謂,因為只要努力,能力就會成長。
這樣的孩子相信「去做就會進步」,能夠鼓起勇氣挑戰,持續努力。

史丹佛大學教授卡蘿‧德威克(CarolS.Dweck)曾花費三十年追蹤調查在學術、藝術、運動與商業等各領域有豐功偉業的人與表現平平無奇的人,結果發現,「在各領域有重大貢獻的人有一項共通點,他們都認為努力就會進步」。

對於能力的想法,會大大改變一個人往後的人生。

「試著做做看」能讓夢想成真

說到自我效能高的人,我第一個想到的是登山家三浦雄一郎先生。二○○三年,三浦雄一郎打破世界紀錄,以七十歲七個月高齡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之後又在七十五歲時再度登頂,並於八十歲時完成第三次登頂,三次打破世界紀錄。但其實三浦先生從小是個體弱多病的孩子,因為想提升體能,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滑雪,之後漸漸嶄露頭角,後來成為職業滑雪選手。
然而,因為年輕時不注重健康,三浦先生在六十五歲時出現心律不整的症狀,但為了要在七十歲時登上聖母峰,開始從頭鍛鍊身體。

有個電視節目隨行採訪了當時的三浦先生,我也看了這個節目。三浦先生出門時會在腳上綁上重物,背著重達二十公斤的背包步行,把訓練融入在日常生活中。

當時也有反對意見認為:「就算是三浦先生,七十歲了想登上聖母峰還是太勉強了」「實在太危險了」。
還有很多人認為,「都已經上了年紀,做不到也很正常」。
正因如此,聽到三浦先生成功登頂的消息時,我非常驚訝。三浦先生一定是個自我效能非常高的人。

不管周遭的人怎麼說,只要本人用「試試看」的心情去挑戰,就有可能實現夢想。三浦先生就是一個非常清楚的例子。

到幾歲都能持續挑戰的生活方式

二○一九年一月,三浦先生仍以八十六歲的高齡挑戰登上南美最高峰阿空加瓜山及滑雪,可惜的是,中途因健康因素而不得不放棄。但他的兒子三浦豪太成功登上阿空加瓜山,也完成了滑雪壯舉。

不論結果如何,三浦先生不管幾歲都展現出持續挑戰的姿態。這位人生的前輩親身為我們示範了如何打破「年紀大了就無法挑戰」的刻板印象,告訴我們,人不管到了幾歲都能挑戰自我。

超越極限,能力就會開花結果

目前已有多項研究以科學方式證明,能力會隨著努力而進步。對事物擁有強烈的興趣,積極採取行動時,人類大腦中的神經元細胞便會開始成長、結合,組織出新的網絡。而且這種成長會一直持續,直到死亡才停止。
「每個人一生所擁有的能力會在某個年齡前就定下」的觀念已經過時了。
出生時就已經定下一個人有哪些能力也是無稽之談。當我們每次為了超越自我的極限而挑戰,能力都會開花結果,成功的可能性也能夠無限提升。

培養自我效能,「自我肯定」就會生根發芽

前面的章節討論了不少關於自我效能的話題,接下來,我想稍微改變角度來思考「自我肯定」。

自我肯定指的是接納自己的一切,對自己表達贊同,也就是,「不管自己是什麼樣子都喜歡」。長久以來,人們都認為自我肯定度高的人比較容易獲得成功與幸福,不過實際上,目前尚未發現兩者之間有明確的因果關係。

在澳洲大學擔任教職的社會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RoyF.Baumeister)指出,自我肯定、成功或幸福兩者會同時升高。以前後順序來區分,人們在感覺到成功帶來的喜悅與幸福時,會有自我肯定隨之升高的傾向。也就是說,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與幸福時,自我肯定就會自然上升。這個主張與自我肯定愈高的人愈能獲得成功與幸福的既定概念正好相反。

不論成功或失敗都能幸福

想提高自我肯定的人,可以藉由感受幸福快樂,或是累積許多成功與成就感來達成。那麼,要如何才能得到成就感呢?祕訣在於「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就是挑戰的力量。若不去挑戰,雖然不必害怕失敗,但也同時失去了成功的可能性。因此,能夠挑戰,就代表得到了成功的機會。

具有自我效能的人不會害怕結果。他們擁有旺盛的挑戰精神,會在「不知道能否成功,總之先試試看」的狀況下採取行動,也會持續努力,因此最後往往都能成功。有時,事情或許不會那麼順利,但他們重視過程勝於結果,所有經驗都能轉化為養分,感受幸福的能力也會隨之提升。不論成功或失敗,他們都會幸福。

感受到幸福時,自我效能就會提升。因此,自我效能高的人,光是靠著自我效能就能提高自我肯定。
整體的因果關係是:
自我效能(挑戰)→不論成功或失敗→更幸福→提升自我肯定

只要一句話,立刻就能提升自我效能

「只要誇他就好了吧。」
「應該會帶來好的影響。」
父母基於這種想法而對孩子說的話,反而會阻礙孩子的自我效能。請先回想一下,平常你是否會對孩子說「你好聰明」「你做得到」「去做就做得到」呢?如果有,從今天開始,請不要說這些話。

誇獎孩子「很聰明」只會造成反效果
有一份針對數百名國小五年級學童的研究。

研究方式是讓這些孩子做了某種智力測驗後,將他們分成兩組,誇獎其中一組孩子的能力:「做得很棒,你很聰明」;對另外一組則讚美他們的努力:「做得很棒,你很努力」。
在這個時間點,這兩組的成績其實完全一樣,但不同的一句話卻會讓孩子之後的表現大不相同。

能力受到稱讚的孩子,之後會逃避新的困難課題。另一方面,因為努力而受到誇獎的孩子,有九成會選擇進行新的挑戰。

接著,再讓這兩組進行高難度測驗,兩組的孩子結果都不理想。其中,被稱讚聰明的孩子會感到沮喪,認為「自己很笨」,而因為努力受到誇獎的孩子,則會覺得「這些問題很難,我要更努力」,他們不認為解不出難題是一種失敗,也不會覺得解不出題目是因為自己很笨。

這兩組在解題過程裡樂在其中的程度也有差異。因為能力而受到讚美的孩子,只有在順利解題時才覺得開心,而因為努力受到誇獎的孩子則認為,困難的問題反而更有趣。「你很聰明」可能是父母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這樣並無深意的一句話,讓孩子感覺到的不是「爸媽在幫我加油」,而是「爸媽在給我打分數」。與孩子相處時,我們必須知道話語的影響力,說話時也要更加留意。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如何培養孩子勇於挑戰不害怕失敗的心態?
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話語。
多數人認為的讚美與鼓勵,有時候是反效果!
學會正確的稱讚方式,提升小孩的自我效能。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