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也可以很舒服 | 誠品線上

胃也可以很舒服

作者 劉維鵬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胃也可以很舒服: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從藥物、按摩、飲食、運動著手,養胃就是這麼簡單!中醫說「人以胃氣為本」,胃氣強則五臟俱盛,胃氣弱則五臟俱衰!經常胃脹胃痛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 從藥物、按摩、飲食、運動著手,養胃就是這麼簡單! 中醫說「人以胃氣為本」,胃氣強則五臟俱盛,胃氣弱則五臟俱衰! 經常胃脹胃痛、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這都是因為沒養胃! 根據統計,台灣一年因腸胃困擾而就醫的人數,高達470萬人,甚至平均一年可吃下185公噸的腸胃藥粉,並且有1 4人以上都有過胃痛的經驗。 經常胃脹胃痛、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這都是因為沒養胃! ‧喝完咖啡、吃完甜點後總是胃食道逆流? ‧不小心過飯點才進食就開始胃痛? ‧不小心吃太多就脹氣? ‧一吃辛辣食物就胃痙攣 ‧工作 學業壓力一大就開始胃疼? 實用──數百個實用的養胃小方法 有效──經過實踐證明的養胃知識 輕鬆──只需少許時間,輕鬆改善胃病 預防調理一本通,輕鬆擁有好胃口 ◎如何觀察是否罹患胃病 舌苔變厚、口臭、經常打嗝,這些都是胃病前兆! ◎治胃生活習慣 ‧站立吃飯→適合胃食道逆流、燒心症狀。 ‧適當洗冷水→用五~二十度的水溫進行沐浴,可以刺激神經,活絡胃部。 ‧少量多餐:除了一日三餐外,可在適當進食供給身體能量 ◎養胃千萬不可做這些 ‧誤熱敷胃部→胃疾病多為陽熱實證,反而會使胃黏膜充血。 ‧睡姿不良易發胃病→右側臥影響食道和胃部,胃酸易回流到食道。 ‧按摩腋下改善胃消化→極泉穴位於腋下,常按此穴可改善胃消化功能 ‧胃食道逆流要長期服藥→長期定時定量服藥,才有助改善逆流。 ◎養胃可以這樣吃 五穀根莖類:馬鈴薯、蓮藕、山藥 蔬菜類:高麗菜、番茄、大蒜、胡蘿蔔 水果類:桑葚、香蕉、木瓜 其他:白胡椒、孜然、沙棘油、橄欖油 ◎運動養胃 ‧穴道按摩 ‧打太極 ‧散步 ‧仰臥起坐 ‧冥想 ◎能治胃病的「非胃藥」 ‧維生素C、E ‧五香粉、陳皮粉 ‧雲南白藥 解決胃痛、胃食道逆流、脹氣……等胃部問題,就靠這本! 從生活、飲食、理療、運動和用藥方面,詳細介紹數百種養胃秘訣, 並科普了胃病治療用藥的常識和禁忌,有效擺脫胃病困擾,了解「胃」何總是不舒服的原因。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劉維鵬劉維鵬 畢業於中國天津醫科大學。安陽市腫瘤醫院放療科主治醫師,安陽市抗癌協會腫瘤放療專業委員會委員。於中科院腫瘤醫院、天津市腫瘤醫院等多所知名醫院學習。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一章 生活中的養胃細節 一、胃病常識知多少 罹患胃病的原因 胃病會傳染 功能性消化不良 觀察舌苔 先天性胃病的症狀 幽門螺旋桿菌導致的胃病 胃下垂的注意事項 胃潰瘍反復發作 「胃痛」不一定是「胃病」 上班族易患胃病 胃鏡檢查 哪些患者適合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前的注意事項 胃鏡檢查後的注意事項 胃黏膜切片檢查 鋇劑攝影檢查 龕影和充盈缺損 葫蘆形胃和皮革樣胃 二、日常養胃方法 保暖腹部是養胃關鍵 熱敷加重胃寒 年長者養胃從衣食住行下手 年長者易患無痛性胃潰瘍 春季養胃 塑身衣引發胃炎 夏季驟雨引起胃病 秋季養胃 冷水浴健胃 藥物增加胃負擔 感冒易誘發胃病 睡姿不良誘發胃病 頸椎病患者易患胃病 熬夜傷胃 冰箱使用不當易致胃病 中醫口氣識胃病 孩子換牙期易得胃病 孩子「肚子痛」,可能是胃病 太乾淨也會導致胃病 刷牙健胃 假牙滋生細菌易傷胃 胃痛禁止揉肚子 打嗝防胃癌 催吐到胃出血 胃食道逆流 疲勞引起胃病 萎縮性胃炎的康復祕訣 口香糖治胃病 胃潰瘍少喝水 高山低氧空氣治療胃潰瘍 吸煙有害胃健康 三、好心情保胃健康 腸胃也有焦慮症 長期胃部不適與心理有關 緊張刺激胃潰瘍 嫉妒誘發胃潰瘍 生氣刺激胃臟 哭泣可降低胃傷害 音樂治胃病 第二章 邊吃邊養胃 一、胃病患者的飲食禁忌 細嚼慢嚥助消化 站著吃飯 餐前吃蔬菜 芡汁可護胃黏膜 少量多餐 一日三餐的最佳時間點 吃飯時說話促進消化 正確的用餐順序 飯後聽音樂可助消化 辛辣食物暖胃驅寒 吃飯看電視消化不良 早餐養胃 維生素C可預防胃癌 維生素A可降低胃癌發病率 過晚用餐易致胃病 年長者不適合太早吃早餐 暴飲暴食 饑餓時的胃痛 飯後散步引起胃脹 唱歌加重消化負擔 飯後水果的正確吃法 冷熱混吃易得胃病 空腹不可喝牛奶 隔夜飯致胃病 無菌疏果導致胃免疫力低下 排毒不養胃 盲目進補累壞胃 控制鹽分,遠離胃炎 緩解胃酸過多 二、養胃的飲食 吃魚暖胃 鯽魚開胃 糯米鯽魚湯防胃炎 高麗菜治胃痛 沙棘油預防胃潰瘍復發 鮮百合養胃餐 番茄預防胃癌 豆類抗胃虛 治胃炎的豆類 養胃的猴頭菇 蓮藕養胃 馬鈴薯健胃 健脾胃的馬鈴薯汁 大蒜防胃癌 丁香花緩解嘔吐 梔子花緩解胃酸 扁豆花治脾胃虛弱 厚朴花緩解胃痛 保護胃黏膜的山藥 桑葚補腎養胃 甘薯提高消化能力 胡蘿蔔提升胃部抵抗力 香蕉防治胃潰瘍 鳳梨緩解消化不良 柳丁防胃癌 山楂助胃消化 木瓜增強消化力 預防胃潰瘍的梅子蜜餞 綠萼梅消胃脹 治療胃炎的檳榔 暖胃祛寒的孜然 白胡椒治胃脹氣 白及治胃出血 胃炎蔓荊子 保護胃黏膜的植物油 橄欖油殺菌治胃炎 春花治胃病 秋季養胃餐──鴨胗 米飯護胃 冬日暖胃餐 糕點養胃 喝湯養胃 喝醋預防胃病 養胃粥不宜過量 三、傷胃食物 生冷食品致胃寒 油炸食品傷害胃黏膜 糯米影響消化 發酵食品引發胃病 巧克力加重胃胃食道逆流 胃寒不宜吃奇異果 胃炎不宜吃柿子 西洋蔘 四、飲品養胃 開胃的果醋 增強胃動力的麥茶 蜂蜜降低胃酸濃度 蜂王漿治胃炎 啤酒花預防胃病 喝紅酒防胃病 急性胃炎應補水 乳製品不一定養胃 飲水不當引發胃病 碳酸飲料傷胃 咖啡刺激胃黏膜 正確的飲酒方式 酒後喝茶易傷胃 飯後不喝濃茶 新鮮茶葉加重胃炎胃潰瘍 五、養胃食譜 清燉鯽魚 菊花鱖魚 參芪燒鯉魚 木瓜草魚尾湯 養胃湯 桂圓松子仁湯 紫菜南瓜湯 養胃粥(一) 養胃粥(二) 黃芪內金粥 山藥百合紅棗粥 砂仁羊肉湯 栗子燉母雞 參芪猴頭燉雞 陳皮鴨條 鴨肉炒三丁 紅棗鴨子 參杞燒肚片 山楂肉片 木耳炒肉片 參芪清蒸羊肉 桑葚三明治 第三章中醫養胃的訣竅 一、按摩養胃法 頭部按摩治胃病 按摩頭部治胃下垂 腋下極泉穴改善消化能力 按摩手心減輕胃負擔 按摩四肢調理胃病 按摩背部治胃炎 按摩「痞塊」治胃炎 按摩胸背緩解胃痛 按摩肚臍治胃痛 摩腹治療胃酸過量 按摩腹部調養胃病 足三里治胃酸 梁丘穴緩解胃痙攣 家屬易學的按摩法 快速緩解胃部不適的穴位 按摩小腿治胃痛 指顫法解胃痛 按摩緩解急性胃炎 治胃痛的對應穴位 二、針刺治療(針炙)、薰洗、拔罐健胃法 毫針治療胃病 針灸治療胃潰瘍 玫瑰湯止胃痛 藥浴輔助治療胃病 薰洗療法溫胃散寒 薰洗療法消食 薰洗療法胃潰瘍 薰洗療法減緩胃痛 薰洗療法胃寒型胃潰瘍 「鼓漱法」養胃治胃 中藥泡腳治胃炎 艾灸緩解胃痛 自製中藥熱敷解胃痛 拔罐療法治胃病 第四章 運動健胃 一、「動起來」健胃 增強胃動力 緩解胃脹 散步促進胃潰瘍癒合 擴胸運動治胃病 跳躍養胃 體側運動養胃 光腳走路健胃 治療胃下垂的運動高抬腿 治療胃下垂的運動醫療體操 揉洗蓋治胃病 轉腰畫圓養胃 鳳擺頭健胃 步行扣穴健胃 太極拳治療胃潰瘍 運動治療消化不良 強身健體養胃操 扭腰叩穴護胃 二、「不動」養胃法 仰臥起坐預防胃下垂 躺著預防胃下垂 仰臥鍛鍊腹肌治療胃下垂 臥式養胃法 提肛預防胃下垂 冥想養胃 坐姿練瑜伽治胃寒 坐式養胃法 導引強胃功 固本護胃功 「捧氣灌頂」 活動腳趾 養胃八段錦 呼吸保胃功 第五章 選擇胃藥的原則 一、胃病用藥要「挑剔」 常見的胃潰瘍藥物 治療胃潰瘍的中藥方 治療胃潰瘍的中成藥 胃病常用中成藥 美多普胺與阿托品治療胃食道逆流 增強胃動力的中藥 治胃潰瘍的加味四君子湯 胃潰瘍可用斯克拉非 中和胃酸可選擇抗酸藥 慎用氫氧化鋁 H受體拮抗劑 質子泵抑制胃酸分泌 前列腺素胃炎 胃腸解痙藥 雷貝拉唑鈉胃潰瘍 西咪替丁的用藥原則 二、能治胃病的「非胃藥」 維生素C助術後康復 烏雞白鳳丸胃下垂 雲南白藥胃潰瘍 維生素E治胃潰瘍 穀維素調治胃病 陳皮粉緩解胃痙攣 五香粉治胃寒 治胃痛打嗝的湯藥 藥膏緩解胃痛 三、治胃病講原則 急性胃炎用藥原則 慢性胃炎用藥原則 表淺性胃炎用藥原則 慢性胃炎用藥原則 胃痛患者用藥原則 掌握用藥時間 萎縮性胃炎用藥原則 年長者的胃病治療原則 中醫中的「胃寒」與「胃熱」 脾胃不和選用中成藥 中藥不宜長期服用 胃藥和維生素C不宜同服 胃病患者慎服感冒藥 潰瘍患者不宜服用膠囊 胃病患者少服碳酸氫鈉 普賴鬆可致胃潰瘍 慎服板藍根 慎用鉍劑治潰瘍

商品規格

書名 / 胃也可以很舒服
作者 / 劉維鵬
簡介 / 胃也可以很舒服: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從藥物、按摩、飲食、運動著手,養胃就是這麼簡單!中醫說「人以胃氣為本」,胃氣強則五臟俱盛,胃氣弱則五臟俱衰!經常胃脹胃痛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408466
ISBN10 / 9865408465
EAN / 9789865408466
誠品26碼 / 2681983072000
頁數 / 25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3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導讀 : 前言
四月九日是世界衛生組織訂定的國際護胃日,以此來提醒大家關注胃的健康。
世界健康組織聯盟(WHCA)在二○一二年公布了目前全球胃病患者已突破五億人。當然,這個數字僅是醫院上報的人數,相信有更多人只去買成藥應付而已。可是,治療胃病沒有「一勞永逸」「永不復發」的特效藥。胃病要「三分治七分養」。因此,自我調養就非常重要。

防治胃病,少不了飲食調養、運動健身、謹慎用藥、保持好心情幾個方面。
本書從上述幾點進行詳細的介紹,提供了養胃、護胃的簡單方法,講解關於胃病用藥的常識和禁忌,可說是一本全方位、多角度的「養胃寶典」。
本書還會教導大家中醫養胃的訣竅,不用吃藥、無須打針只要利用按摩、薰洗等方法即可護胃。養護胃部聽起來困難,但深入了解胃病後,會發現只要堅持就行。希望通過本書能讓讀者有所收獲,養出健康身體及胃。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生活中的養胃細節
罹患胃病的原因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許多人因為工作壓力大、常加班、飲食不規律的原因罹患胃病。
雖然每個人的發病原因不同,但主因還是歸咎於生活作息紊亂,胃長期得不到正常休息而造成。胃長期處於工作狀態,容易引起消化系統問題,胃酸分泌出現異常,進而造成胃內黏膜損傷。

胃病會傳染
近幾年罹患胃病的人數增加,在中國更有十幾萬人死於胃癌*。導致胃潰瘍、非潰瘍性消化的幽門螺旋桿菌是藉由口傳染和糞口傳染。華人熱情好客,共餐成了親友相聚的傳統習俗。若加上餐具混用,十分不利於身體健康。
研究證實,長時間混用餐具,或是餐具沒有定時更換,都容易產生幽門螺旋桿菌,導致交叉感染。因此,為避免胃病傳染,建議定期消毒、更換餐具,放置餐具的容器也要定時清潔,保持通風、乾燥,以防滋生細菌。

功能性消化不良
有位患者自述反復胃脹、噁心,但卻檢查不出有胃部病變。其實,這是情緒等精神因素造成的特殊胃病,在醫學上稱為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症狀為胃脹、胃痛、噁心、胃食道逆流、嘔吐等。無法單靠藥物控制病情,還需要調適心理才能根治。
患者應確保充足的睡眠及健康規律的飲食。多食用蔬果、戒煙限酒,便能有效緩解功能性消化不良。另外,注意放鬆身心,消解壓力,也能有效預防和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

觀察舌苔
望面色、舌苔是中醫辨證治病的特色。中醫認為,舌苔變化能反映出身體臟器是否健康。通過觀察舌苔,可以及早發現胃病。
正常情況下,舌頭呈淡紅色,舌苔薄且均勻白潤。舌苔變厚代表身體出現病症或病症加重;舌苔變薄則代表身體正在恢復健康。舌苔厚,有口氣,表示胃已經出現問題,此時可通過調整飲食、作息來改善。舌苔變厚,顏色從白色漸漸變為黃色,舌尖由淡紅變紅,且舌邊有齒印,表示胃部消化不良。要少吃辛辣的食物,飲食應清淡。如果舌尖變成深紅色,舌苔變黑,則代表病情加重,要儘快到醫院就診治療。

先天性胃病的症狀
先天性胃病多以遺傳為主。如果胎兒在母體中就有某些發育障礙及異常,就會引起先天性胃病。先天性胃病多發於嬰兒期,主要是因為胎兒在發育過程中,胃的組織結構發育異常所導致,但目前尚未釐清具體發病原因。

常見的先天性胃病主要有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消化性潰瘍及胃息肉等。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多為隱性遺傳,多發生在家庭中的第一胎男嬰,若父母曾罹患此病,小孩得到機率也較高。

消化性潰瘍有家族遺傳傾向,另外還具有血型遺傳性。一般來說,O型血的人患十二指腸潰瘍的機率比其他血型的人多一‧四倍左右,罹患胃潰瘍的機率也高於其他血型。胃息肉一般沒有任何症狀,只有在出血或發生心肌梗塞時才會出現臨床症狀。

幽門螺旋桿菌導致的胃病
前面提到,胃炎、胃潰瘍等症除了跟胃酸分泌、不良飲食習慣、消炎鎮痛藥有關,幽門螺旋桿菌也是致病的元兇,更是胃癌、與黏膜相關的淋巴組織(MALT)之淋巴瘤的主要致病因素。
幽門螺旋桿菌是寄生在靠近胃黏膜層部分的細菌,致病機制類同於病毒,在一九九四年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為I類致癌物。

細菌進入人體後,能在胃部粘液層快速遊動,通過刺激胃黏膜上皮,減弱胃黏膜屏障功能,以附著在胃部上皮細胞。幽門螺旋桿菌能夠產生稱為尿素的物質,將胃中少數的尿素分解成氨,形成保護層「氨雲」。「氨雲」會破壞胃壁的自我保護機制,影響胃黏膜的疏水性,降低抗酸作用,引發胃黏膜炎症。

胃潰瘍反復發作
胃潰瘍屬於治療週期較長的慢性疾病,受到生活及飲食習慣、精神情緒、心理因素等因素影響,容易反復發作。長久以往,會使得胃黏膜長期受到刺激、破損,大幅提高產生癌變的機率。尤其是中老年患者,胃潰瘍反復發作,更要謹防癌變。當胃病反復發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發現癌變先兆。

患者會在短時間內變得食欲不振,總是噁心、嘔吐不停,還經常發熱、漸漸消瘦,這都可能是正在癌變的徵兆。同時,如果近期總是嘔血或者排黑糞,也是癌變的先兆。
胃潰瘍的疼痛發作時間規律,大多是在飯後一到兩個小時內,疼痛感會逐漸減輕。當胃潰瘍的疼痛變得不定期或變成持續性的隱痛,就可能是癌變的先兆。服用抗潰瘍藥物雖然不能痊癒,但是能減緩病情,如不見療效或者是效果不彰時,則需要及時就診,因為這可能就是癌變的先兆。
胃潰瘍如果癌變,潰瘍面會變大、硬化,到了晚期,腹部將會出現包塊。包塊質地比較硬,按壓有痛感。

「胃痛」不一定是「胃病」
膽囊、胰腺、總膽管、心臟等器官發生病變時,因病變部位鄰近心窩,常被誤認為是「胃痛」。
例如,當肝癌、膽囊癌患者發生病變,並產生上腹部飽脹、乏力、黃疸等症狀,非常容易被誤診為胃病。一些胰臟癌或慢性胰腺炎患者在發病時,也經常感到心窩部疼痛、噁心,甚至嘔吐。某些膽結石症患者,由於膽石的刺激,膽囊及膽管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多表現為心窩部位的疼痛,上腹部撐脹等類似胃病的症狀。因此,容易被誤診為胃病。另外,心肌梗塞發生病變時,常有噁心、嘔吐的情況,也易被誤認為胃痛或腸胃不適。

第三章 中醫養胃的訣竅
頭部按摩治胃病人的頭部分布著許多經絡和穴位,按摩頭部不但能夠疏經活絡、鬆弛神經,還能有助於緩解胃病。

特別是按摩頭部的風池*、太陽、承泣、人中、下關、耳門、魚腰等穴位,有助於減緩胃病。胃區位於人的頭部正面,也就是從瞳孔處開始,往上直到髮際處,並以此作為起點向上引,直到平行於前後正中線兩公分長的直線處。

患有胃炎、胃潰瘍的人,每天不定時地用食指來回按摩頭部胃區三次,即可達到幫助治療胃病的作用。按摩時要注意手指的力道,不宜太快,手指頭的力度以感到麻重為宜。另外一種按摩方法是將雙手指尖放在耳後,以最小的幅度向上移動,直至頭頂。指尖放在耳前的髮際上,利用指尖向上畫圓圈,直至頭頂。指尖放在頭後,從頂部中央的髮際向上慢慢移動,直至頭頂。整個手掌蓋在頭後部分,從兩側移到耳前部位,向上按摩到前額中央,再從前向後到頭頂。

由於部分人不太清楚對穴位的位置,在同一點上反復按揉會起反效果。因此,在按摩時,只要將這幾個穴位區域包括在內即可。

按摩頭部治胃下垂
胃下垂不同於其他胃病,是沒有發生炎症的胃部生理變化,更適合採用按摩等理療手段治療。患者可按摩自己的百會穴(頭頂正中央)、合谷穴(拇、食指會合處)、三陰交(內踝尖上三寸)等穴位。躺在床上,用左手拿按摩棒按揉中脘穴(距肚臍四寸),吸氣時往下按揉,呼氣時放鬆。再用左手從後背托起自己的骨盆和胃,向胃的原始位置推揉,力度適中。一天數次,就可解緩胃下垂的不適。

腋下極泉穴改善消化能力
腋下是中醫的人體五大保健區之一。腋下不僅有動靜脈血管,還有大量的淋巴組織,擔負著血液輸送、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腋下還有一個重要穴位──極泉。

它位於腋窩頂點的腋動脈搏動處。常按腋下此穴,通過改善血液供應、刺激淋巴,可以改善消化能力。
按摩方法分為按壓和彈撥。按壓是用左手按右腋窩,右手按左腋窩,用拇指指肚選中極泉穴,反復揉壓三~五分鐘。彈撥是抬高一側手臂,另一隻手的拇指放在肩關節處,用中指輕彈腋窩底。一般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三~五分鐘。腋下沒有過多的肌肉保護,皮膚下即是血管、淋巴、神經等系統,對外力比較敏感,也容易受傷,在按摩時以腋下微微感到疼痛即可。

按摩手心減輕胃負擔
中醫認為,人體的手部有三百多個穴位,七十多個對應身體各個臟器的反射區,只要按摩手部對應胃部的反射區,就可以幫助治療胃病。
胃部不適者,每次飯前半個小時,在左手手心處,依照順時針的方向,輕輕按摩三十六次以上,可達到促進胃液分泌的作用。在飯後半個小時,於左手手心處,用順時針方向進行同樣多次的按摩,可以促進胃排空,減輕胃部負擔。

按摩四肢調理胃病
除了雙手,在手臂和雙腿上,也有不少穴位和胃經有關,對它們進行按摩,也能從經絡內部對胃進行調養。因此,在治療胃病時,也可按摩上下肢。

患者坐於椅上,左手按摩右側的穴位,右手按摩左側穴位。主要按摩肩井、天井、曲池、內關、神門、養老、列缺、合谷、勞宮(掌心正中央)等穴位。先左後右、先下後上的順序,每個穴位各按揉數次。其中,肩井和肩周穴位用手指拿捏,勞宮穴用掌根平推。需要按摩的腿腳部穴位主要有髀關、伏兔、風市、血海、足三裡、承山、太谿、太衝、湧泉(腳底板前中央凹陷處)等。

用左手及左腳按摩右側穴位,用右手及右腳按摩左側穴位,以先上後下、先左後右的順序按摩每個穴位數次,其中膝以上穴位用手按摩,膝以下穴位用腳跟按摩即可。

按摩背部治胃炎
身著薄衣,趴在床上,按摩者以手掌按摩患者的脊椎區域,先是輕輕按揉頸椎,幫助患者舒緩精神後,雙手重疊,下面的手掌根按壓脊椎,從上到下推壓脊椎骨,再從下向上推壓,反復幾次後,再以手成爪狀,抓捏脊椎上面的皮膚,抓捏跟按揉反復交替,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淤血。
脊椎區域按摩完成後,再推揉肩胛骨下方的肋骨,方法是從脊椎處沿著肋骨的走向以手指按推。最後結束時再以手掌輕輕拍打背部,以震盪胃部,促進其蠕動和血液循環。

按摩「痞塊」治胃炎痞塊
痞塊可導致大小腸排空紊亂,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重要成因。痞塊多發生在腹部小腸捲曲的位置,或者是小腸與結腸之間。
如屈膝平躺,雙手從腹部兩側觸摸腹部時,感覺到有氣塊或硬塊,這便是痞塊。只要利用按摩化解痞塊,慢性萎縮胃炎便會逐漸好轉甚至痊癒。

患者先平躺在床上,採用腹式呼吸法而按摩法有三種。
‧患者呼氣時,在其腹部推拉按摩,以感覺不到疼痛為宜。
‧患者呼氣時,雙手從患者臍下部慢慢向上托舉。
‧雙手先貼在患者臍部,呼氣時以雙手逆、順時針各按揉數次。

按摩胸背緩解胃痛
中醫認為,胃痛的病根在於肝。情緒低落、焦慮緊張、易怒等都會導致肝氣鬱結,引發胃部受損。此時按摩胸背可以疏理肝氣,緩解胃痛。

用手指點按膻中穴、天突穴、膈俞穴、脾俞穴、胃俞穴。力度不用太大,每個穴位點按一分鐘,感到穴位處有痠脹感即可。
前兩個穴位位於胸前,後三個穴位位於後背。膻中穴位於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天突穴則在胸骨上窩的正中凹陷處,主治胸痛等病症。膈俞穴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也就是正中旁開一‧五寸的地方。
這個穴位具有活血理氣的作用,主治胃炎、胃潰瘍。脾俞穴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一‧五寸,這個穴位主要功效在於健脾和胃。
胃俞穴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一‧五寸,點按此穴位可以和胃降逆,治療胃炎、胃潰瘍、胃痙攣。

按摩肚臍治胃痛
胃痛可由多種胃部疾病引起,輕則忍一會兒就好,重則吃藥也不見好轉。其實,過多服用止痛藥,反而會損害胃腸道黏膜,加重病情。胃病患者有胃痛徵兆時,應先躺在床上,慢慢調整呼吸,使腹部完全放鬆,接著將手指尖輕貼在腹部,由上及下,由左到右,一邊手指輕顫,一邊緩緩按摩移動到臍部,直到肚中發出腸鳴聲即可。患者在按摩時建議躺在硬板床,動作要輕柔,移動速度要均勻。

摩腹治療胃酸
過量摩腹法是傳統的古老健身方法之一有幫助消化、強身健胃、增強胃蠕動的功效。同時還能阻止胃酸分泌過量,有效預防胃部潰瘍,輔助治療胃下垂。

摩腹適合早晚各一次,可以選擇早上起床前和晚上臨睡進行。先排空小便,仰臥在床上,放鬆全身肌肉。右手五指併攏,掌心貼在腹部。由肚臍到全腹,慢慢用順時針的方向繞著肚臍從內到外,再從外到內,按摩回肚臍周圍。再改用左手,做相反的逆時針按摩。注意控制力度,兩隻手交替進行。按摩次數不限,以腹部肌膚發紅、發熱為佳。患有惡性腫瘤、闌尾炎、腹膜炎等疾病的人不宜進行摩腹,也不能在過度饑餓和飽食的情況下進行。

第四章 運動健胃
增強胃動力許多胃病患者都認為因為胃部容易不適,因此不適合運動。但運動具有增強胃部消化、吸收功能的作用。適當運動才有助於治療。運動過程中,呼吸的頻率和深度都會發生改變,使隔膜和腹肌大幅度活動。而隔膜和腹肌在活動過程中可以對胃腸起到按摩的作用,並且能有效改善胃部血液循環,增強胃部抵抗力及自我修復力。
剛開始運動時,要選擇運動強度比較小的項目。每天運動半個小時,對改善胃部不適、增快胃液分泌、增強胃蠕動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像是氣功、太極拳。另外,急性腸胃炎、胃出血、胃痛的患者則不宜運動,要等病情恢復後再運動。

緩解胃脹
運動可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胃蠕動,從而減輕或預防胃部不適。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種預防胃部不適的運動。
首先跪在地板上,上半身保持直立,兩隻手呈自然下垂的姿勢。雙腿從膝蓋到腳趾都要觸及地面,然後緩慢地坐下。使體重完全壓在腳踝上,再將雙手改放到膝蓋上。保持正常的呼吸,維持半分鐘後放鬆身體肌肉,將上半身前傾。重複做這個動作,可以有效強化大腿肌肉,幫助消除胃脹氣、胃痙攣、腹瀉。還有先放鬆身體,前額貼地,俯臥在地板上。雙腿伸直,雙手彎曲與肩膀平放,掌心向下,手肘靠近身體。
接著雙手支撐,抬起頭和胸部,這時注意雙腿仍要緊貼地面,但要將胸腹完全展開。維持這個姿勢十秒,然後反復幾次即可。

散步促進胃潰瘍癒合
每日步行兩公里,可以促進胃潰瘍的潰瘍創面癒合。因為散步時身體內的各個臟器都會輕輕顫動,加之配合有節奏的呼吸,使腹部肌肉前後收縮,引起橫膈肌上下運動,從而使胃部得到有利的按摩。同時,散步還可以調節中樞神經,改善胃部消化、吸收功能,消除腹脹,促進胃潰瘍的癒合。
散步要緩慢行走,並非快走。時間和路程的長短可根據個人的狀態而定。只要達到氣粗不喘、微見薄汗的狀態,就可以開始休息。

擴胸運動治胃病
以擴胸運動為主的鍛鍊方法,既可配合治療胃病,還可以鍛鍊胸肌,增加肺活量,一舉多得。站立並抬起兩臂,肘部半屈,雙手握拳,手心向下、挺胸,同時兩臂用力後拉。恢復原來姿勢,並重複一次。接著,兩臂伸直,用力後拉,手心相對朝前,同時挺胸,兩臂向下。活動時胸部要用力挺起。雙臂展開做擴胸動作,每次舒展胸廓數分鐘。同時活動頸部,聳雙肩,左右轉體,並進行深長呼吸,捶打按摩腰部肌肉。一般每工作兩個小時,即應做一次。

跳躍養胃
輕度的跳躍運動可提高身體機能,幫助胃部做運動。但胃病患者不宜飯後立即做跳躍運動,也不宜過量做此動作。

直立,左腳向側一步成開立姿勢,兩腳距離應稍寬於肩,同時兩臂前舉、立掌。上體前屈九十度,兩臂側舉,同時抬頭看前方。兩臂上舉於手腕處交叉,五指分開,掌心向前,眼望手掌。收左腿恢復直立姿勢,同時兩臂胸前屈,拳心向後。屈伸腿一次,同時兩臂伸直,且兩手由拳變掌經前、下向後繞至上舉,掌心向前。直腿體前屈一次,手指觸地,再次還原成直立姿勢。
兩腿開立,半蹲兩臂胸前平屈,雙手握拳。向上跳起同時兩臂側舉,雙手握拳。跳成半蹲開立,同時兩臂上舉至頭上擊掌一次。向上跳起同時兩臂側舉。左弓步跳,同時兩臂前舉,兩手互握。向上跳起同時兩臂胸前懸肘。向左轉九十度左弓步跳,同時兩手叉腰。向上跳起落地時兩腿並立站定。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
從藥物、按摩、飲食、運動著手,養胃就是這麼簡單!

中醫說「人以胃氣為本」,胃氣強則五臟俱盛,胃氣弱則五臟俱衰!
經常胃脹胃痛、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這都是因為沒養...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