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堡太極拳勁: 忽雷架76式的解說與練法 | 誠品線上

趙堡太極拳勁: 忽雷架76式的解說與練法

作者 蕭治傅
出版社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趙堡太極拳勁: 忽雷架76式的解說與練法:台灣養生拳如雨後春筍,趙堡太極拳在台灣的第一代傳人蕭治傅老師,以30多年的教學經驗,毫不藏私的貢獻趙堡太極拳勁的精要,以圖文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台灣養生拳如雨後春筍,趙堡太極拳在台灣的第一代傳人蕭治傅老師,以30多年的教學經驗,毫不藏私的貢獻趙堡太極拳勁的精要,以圖文並茂方式,給初學者入門引路,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太極拳一向被稱為內家拳之首,其原貌是結合武術與養生之術,歷代有知名的太極拳師 今日純以養生健康為主。 趙堡太極拳將各內外練法精要融入一套拳法中,動則發勁,勁如雷閃,始之更為靈敏精巧,縮短練功過程,傳人稱之忽雷架,習得代理架套路與太極刀劍,在代理架的套路中加入趙堡太極忽雷架的發勁技巧,成為代理架的勁架,自成一格。對太極拳勁的傳承有所助益。 本書特色: ◎太極拳勁:忽雷架76式解說與練法。 ◎本書把太極拳武術的技巧和能量的儲存;做了完善的歸納。從防守到攻擊都有很完整的方法與系統定位。 ◎練趙堡太極拳勁忽雷架,沒有練習場地不足的問題,一般在家裡隨時隨地都可以練。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蕭治傅蕭治傅於民國33年出生於安徽省,跟隨父母遷移來台,患有「小兒麻痺」。80年車禍受傷。兩隻腳都傷在腳踝關節。民國63年跟隨王晉讓老師學太極拳,因左腳小兒痲痺不能使力,剛練拳時右腳還有力量,都是靠右腳的樁,後來右腳又受傷了,只能靠「虛領勁」。民國73年被王晉讓老師指派去中鋼教拳,在中鋼教拳直到退休離開為止,先後在高雄救國團、第一科技大學、高雄海洋大學、高雄大學和台北、台中、南投、嘉義、彰化等,教拳共32年。高雄成立「中華趙堡太極拳協會」時,受邀擔任常務理事,和太極拳同好常常聚會話拳理。談拳、練拳和敎拳的過程中,常有同好提及出書談「趙堡太極拳」。稟持歷代武當趙堡太極拳傳人的精神--唯才是傳、傳藝坦蕩無私,也希望教學相長,讓「趙堡太極拳」能持續傳承發揚光大。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太極拳與忽靈勁◎康原 趙堡忽雷架在台灣的傳承人-王晉讓先師 自序◎蕭治傅 融貫推廣,不遺餘力◎郭冬寶 樸實無華的太極拳奉行者── 一言一行,澤被桃李◎蕭啟財 自在傳承太極的陰陽與圓柔── 我的習武歷程◎楊常利 續編者序 張碧霞 圓『無極』 趙堡太極拳源流與在台灣的傳承 導讀 一、「太極勁」最基本的稱呼叫『纏絲勁』 二、太極拳招式中的基本動作(掤、捋、擠、按、採、挒、肘、靠、起、落、開、合、沾、黏、連、隨) 第一篇 了解勁與太極勁 一、人天生就有『勁』 二、纏絲是發「勁」的基礎 三、以太極拳法練出來的勁就是「太極勁」 第二篇 「太極勁」的練法 一、先看過「太極勁」才能練「太極勁」 二、練「太極勁」要從太極拳入門 三、初練太極拳需講求身體中正,先求開展再求緊湊 四、渾身鬆柔是練出勁的基本功夫 五、勁的發動有如引擎的啟動 六、發勁的起點在腰胯和意念 七、練太極勁是練能量的儲存 八、勁的運行是靠虛領 第三篇「太極勁」的用法 一、「聽勁」在自己身上佈滿保護網 二、練「聽勁」和「化勁」要在打拳和推手中去體會 三、練「化勁」身體中正、起、落、開、合要做好化的境界 四、蓄勁不能氣滿氣脹,發勁是瞬間快速靈動 第四篇 趙堡太極拳忽雷架用法 第五篇 我們的老師 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趙堡太極拳勁: 忽雷架76式的解說與練法
作者 / 蕭治傅
簡介 / 趙堡太極拳勁: 忽雷架76式的解說與練法:台灣養生拳如雨後春筍,趙堡太極拳在台灣的第一代傳人蕭治傅老師,以30多年的教學經驗,毫不藏私的貢獻趙堡太極拳勁的精要,以圖文
出版社 /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4439041
ISBN10 / 9864439049
EAN / 9789864439041
誠品26碼 / 2681808943003
頁數 / 28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6.5X22.5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把太極拳武術的技巧和能量的儲存;做了完善的歸納。
從防守到攻擊都有很完整的方法與系統定位

試閱文字

自序 : 編者序

對好武的人來說,武術與武俠小說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金庸寫的「倚天屠龍記」中「太極初傳柔克剛」一章中提到:「趙敏率高手暗算武當張三豐得手於先,大軍壓陣於後,武當面臨生死存亡,張三豐要將坐關18個月得悟的太極拳、太極劍傳給殘廢已久的俞岱巖,假扮成小道僮站在一旁的張無忌則目不轉睛凝神觀看。」
趙敏派出隱姓埋名的阿三、阿二、阿大,要挑戰受傷的張三豐,被張無忌接過,現學現賣以太極拳劍擊退三名高手,張三豐不懼強敵在場,當場指點張無忌太極拳劍的用法,身具九陽神功、精擅乾坤大挪移的張無忌,將這套和過去武學之道全然不同的傳奇之學用畢生去研習。
太極拳一向被稱為內家拳之首,其原貌是結合武術與養生建體的自然之術,歷代有知名的太極拳師,以一身拳技闖蕩江湖、保鏢護院,有別於今日純以養生健康為主。
太極拳經歷代傳承分門別派,招式雖有不同但內在功夫根本應該是相似,只是大部分都已失傳。
蕭治傅老師的姪子蕭啟財老師說:「內家拳術全憑想像。」但這「想像」要有方法、有門道、不是胡思亂想。
金庸寫的故事有武術的道理,也就是張無忌如果沒有上乘內功武學為根底,對張三豐太極拳的演練和指導,也難以體會他的祖師打的慢吞吞的太極拳的意境和威力。
太極拳術要知道練法加上苦練,天賦異稟者練出太極拳勁較快,但基本功夫不到就算師父掰拉著手教你,讓你聽勁你的勁一樣使不出來。武俠小說當然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但張無忌也須有極高的武術根底,才能在短時間內發揮出張三豐初創的太極拳威力。打破真實世界中必潛心苦練多年才能有成,才能懂勁、發勁。
台灣各種養生拳如雨後春筍,趙堡太極拳在台灣的第一代傳人蕭治傅老師,以他30多年的教學經驗,願意毫不藏私的貢獻太極拳勁的精要,主要是紀錄與傳承以免失傳。
紀錄整理這本蕭治傅老師口述的太極拳書,以圖片和文字敘述存有許多想像空間的內在功夫-太極拳勁,是一種挑戰。歷經多年的記錄-整理-停滯-再記錄-再整理-再停滯-再記錄-再整理,而得以出書。蕭治傅老師的姪子也是師兄弟蕭啟財老師義務全力的協助居功厥偉,期望這本書的出版能對太極拳勁的傳承有所助益。

作者序

我從三十歲開始隨恩師-王晉讓老師學趙堡太極拳忽雷架,四十多年來我樂在其中,也希望能傳承這套由王晉讓老師傳到臺灣來的拳術。
我在高雄眷村長大,早有耳聞王晉讓老師功夫很好,但沒有真正見過,後來因為姪子蕭啟財要跟王晉讓老師學拳,王晉讓老師為求慎重要求家長當面同意,啟財不敢跟父母說就來找我這個叔叔,代表他父母向王晉讓老師表示;希望能拜師學藝,但在王晉讓老師開始授拳後,蕭啟財接到軍校入學通知要北上讀書,不能再學了。我反倒興起想學太極拳,反過來由蕭啟財向王晉讓老師提出我也要學拳的意願。
小時候還在中國時從樓上摔下來我的左腳受傷了,父親帶去治療說是:「陰風掃的」,以現在的術語就是「小兒麻痺」。而右腳則是在民國80年去大陸時,騎摩托車為了閃避 一位婦女緊急煞車摔倒,被車壓到受傷。兩隻腳都傷在腳踝關節。
民國63年我開始想隨王晉讓老師學太極拳,就因我雙腳的毛病王晉讓老師擔心我學不來,就叫大師兄汪洋打一遍拳給我看,希望我能自己知難而退,但是我看了汪洋大師兄打了一趟拳後,感覺很喜歡堅持要學,王晉讓老師也沒辦法,就這樣開始走上學拳生涯。
當時與師兄弟練拳是一週一次聚會的形式,王遵皋、黃書堯、張劍秋、蕭啟財、鄭國輝等師兄弟常聚在一起練習,郭冬寶因在外地工作,回到高雄也會常來,每人一下場就是三趟拳,特別都是在晚上10點開始,週日就到王晉讓老師家練,另外自己每天共要打15-20趟拳,早上5、6點在高雄扶輪公園練拳,晚上也要打個10趟拳,也就是一趟暖身後再來每人3趟,每次各打三遍。
我因為左腳小兒痲痺及受傷過不能使力,剛練拳時右腳還有力量,都是靠右腳的樁,後來右腳又受傷了,所以只能靠『虛領勁』。
剛開始隨王晉讓老師練拳時,我大部分都只站在一旁聽師兄問王晉讓老師問題,傻傻的光聽師兄問的問題就讓我消化不了。我就多聽多練練到可以發勁出來已不知是多少年後的事了。
有一天下雨,我走路到王晉讓老師家練拳,打拳給老師看時,因鞋底很滑打「懶扎衣」時,脚一出去像車子太滑要緊急煞車一樣,自然將身子往下一沉,刷一下勁就出去了,王晉讓老師一看說:…「『勁』就是這樣。」那是練幾年拳後第一次被老師說有勁的。
民國73年6月,中鋼太極拳社社長闕燈榮到王晉讓老師家,請王晉讓老師到中鋼教太極拳,王晉讓老師說他年紀大了,並指派我去教拳的,就這樣一路教下來,民國74年5月王晉讓老師80歲生日還安排給王晉讓老師錄影,拍攝老師打拳
發勁的動作,民國80年離開中鋼到大陸工作民國84年6月底回台灣,再到中鋼繼續教拳直到民國95年12月退休離開為止,在中鋼共敎了22年。
當年中船也有人到中鋼學太極拳,並找我到中船敎拳,所以中船比中鋼晚了半年,先後也在高雄救國團、鳳山五甲的五虎廟、鳳山市婦幼館、鳳山市民大學、鳳西國中和五甲國中班、高雄市第一科技大學、高雄海洋大學、高雄大學,並受邀到南投縣太極拳協會、台北中正紀念堂廣場、台中市太極拳協會、台中縣太極拳協會、彰化縣太極拳協會等地授課,教拳經歷共32年。
郭冬寶邀集師兄弟在高雄成立「中華趙堡太極拳協會」時,我受邀擔任常務理事,和太極拳同好常常聚會話拳理,每次都談到欲罷不能。談拳、練拳和敎拳的過程中,常有同好提及出書談「趙堡太極拳」,本書也僅是發表我多年來練拳的心得就教於同好,也希望教學相長,讓「趙堡太極拳」能持續傳承發揚光大。
中華武當趙堡太極拳總會成立緣由,武當趙堡太極拳為明末清初即於河南溫縣趙堡鎮流傳之拳術。自蔣發首傳邢喜懷,至張彥傳於陳清平、張應昌,雖傳五代,然不分姓氏,唯才是傳。但因習者多為趙堡鎮人,因此較少為外人所知。及至陳清平時,為使武當趙堡太極拳廣傳,遂設館公開授拳,廣收門徒,武當派趙堡太極拳方隨眾多著名弟子向外流傳。
稟持歷代武當趙堡太極拳傳人的精神--唯才是傳、傳藝坦蕩無私,先後於中鋼、中船、鳳山、台北、台中、南投、員林、嘉義開班授拳,期望能傳揚此優秀拳術,讓更多人身心受惠。
為能回歸傳統,發揚武術道德,94年成立全國總會,藉此希望能有更多人與我們一起習練武當趙堡太極拳,繼而保有固有文化、發揚武術道德及弘揚堅忍、真實、善良的精神!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篇 了解勁與太極勁

人天生就有「勁」
「內勁」是一種力加上旋轉速度所產生出來的穿透力量,「勁」和「力」一樣,都是人天生即有。拳頭一握緊,「力」就出現;搬重物時雙手一使「力」;力量就出來,「力」是藉外形也就是身體四肢,在局部或全身展現出來,用「力」是一種天生的本能。但「勁」是什麼呢?所謂「勁」就是人體內一種能量快速流動的結果,有人說它就是人體力量的另一種展現方式,也就是「力」和「氣功」之外的另一種能量的表現方式。
「勁」是人天生就有,如果不是天生就有,人也無法無中生有。但「勁」不像握拳用力,也不是單靠吸進的空氣,是整個身體內外運轉所發出來的一種能量,這種藉由全身運轉所發出來的能量,我們就稱為「勁」。以人來說,打噴嚏、咳嗽、打嗝、渾身起雞皮疙瘩;的那種感覺就是「勁」的作用,這種「勁」不會傷人,反而是保護人的。如突然被燙到手指時,手會在一瞬間收回,這是靠「勁」的運動回抽。天氣極冷時,一個穿著單薄的人冷得發抖,那種發抖顫動的樣子,是從體內自然生成,自動發出來的,綿綿不絕往外發,這就是一種「勁」。一個不冷的人,很難去發出冷得發抖的那種顫抖「勁」。
換句話說;人打噴嚏是用「勁」打出來的,據科學家研究,噴嚏的速度可高達時速160公里,比一般棒球投手投出的快速球還快,而高速運行的「勁」,如果運用在攻擊上,將會產生極大的殺傷力。
貓的身上也有這樣的顫動,用手去摸貓的身體,你會感覺到貓的體內綿綿不絕傳出頻率很快的顫動,這種顫動就是「勁」的表現。這種顫動不會傷人,以顫動的模樣來命名可稱之為「彈抖勁」貓透過這樣的顫動可以預知去摸牠的人是否對牠不利,所以可以又稱為「自動防禦系統」。
貓被驚嚇到時,身體會突然躍起,主要是用從腰發出的「勁」主宰提起自己的身體,動物都有這樣的本能,你如果用手指抓住蚱蜢雙腿大關節的部位,你會發覺牠的身體還在彈抖,這不是蚱蜢靠雙腿的彈力在彈抖,因蚱蜢的雙腿已經被你抓住了,他是用內「勁」在彈抖,想藉此躍出;這彈的感覺就是「內勁」。
在「勁」的表現上,各種運動都很常見,如打籃球跳起來凌空轉身射球是「腰勁」的表現。也是一種「丹田勁」。打網球、羽球、飛身救球,橫飛出去半空中在線上一擰身球拍一揮;就將球救回這就是「勁」。人不自覺的打瞌睡,身體一倒一驚馬上彈起,這也是一種「彈抖勁」。
人平常只會用腿去跳,除非突然被嚇到了,才會突然一躍跳過超乎自己想像的距離,或一下子提起平常自己提不動的重物,每一個人身體裡面本來就都有「勁」,只是一般人在使「勁」上不能和用「力」一樣,一握拳就有;而是要在緊急或急需時,「勁」自然就從體內跑出來保護身體。
「勁」對人來說雖是天生就有,但是沒有經過鍛鍊,在武術上並不能隨意控制,也不能收發自如,不過可以了解的是;高頻率的顫抖或顫動,就是「勁」的表現。

纏絲是發「勁」的基礎
多年前台北市發生「拔河斷臂」事件,爲什麼突然被拉斷裂的繩子會打斷人的手臂呢?那是因為拔河繩內纏有一股股的絲,纏絲纏得很緊,小絲加上大絲。當繩子一斷小絲加大絲纏繞崩起「纏絲勁道」快速發勁,人發覺手要丟繩、要閃都來不及才會被勁所傷。纏絲纏繞的繩子突然崩斷傷人,和琴弦崩緊彈斷也會傷到手指的道理是一樣的。
颱風吹襲的力量足以把一顆大樹拔起,這是因為風吹動樹葉趴趴趴的滾動就是纏絲勁的表現,把所有的樹葉捲成一致的方向,力足以把大樹拔倒,這就是爲什麼颱風來前要先修剪枝葉,就是要讓風借不到力,就不會傷到樹本身。
還有最明顯的是龍捲風,纏繞成漏斗狀;就足以把所碰到的東西都吸走,「勁」是很微小的纏絲或連波振動發出的結果。有如地震、海浪一樣層層發出,但基本的動力小到很難去區分它的模樣。
在武術上鞭子是武器,鞭子揮出去回收瞬間繞起的大圈圈、小圈圈所帶起的「勁」,才是鞭子會傷人的主因。舞棍和耍鞭裡面都帶有纏絲。「勁」是纏絲後表現出來的的效果,但纏絲和「勁」互為因果,許多的動作裡面一分析都有「勁」,不過發「勁」會不會傷人,就要看你的「勁」夠不夠快,這就和颱風的大小道理相通。
「太極勁」符合自然,也是以纏絲為基礎,「太極勁」基本上也都是纏絲所造成的「勁」,表現大的「勁」;其中一定有纏絲,但真正發出的「勁」則不一定都是因纏絲所造成,其中有些「勁」可能只是些波,如抖繩子;可以繞圈抖震出去,也可以上下抖震成波狀抖出去,那是外圈也稱大圈。
由於「太極勁」要發揮威力,也要像龍捲風捲的方向齊一一樣,要練到每一個細胞都朝同一方向發勁才會發揮威力。

以太極拳法練出來的勁就是「太極勁」
以練習太極拳的方式,將人身體內原有的「勁」,蓄養成具有威力的能量,由胸腔、腰跨和身體的迴旋,產生出來的震動力就可稱為「太極勁」或「太極拳勁」。
「太極勁」可以收發自如、隨心所欲、呼之即來、揮之即去,能為己所用成為身體內自然可用的能量。
在武術上不論內家拳或外家拳的「勁」,應該都是一樣的,都稱之為「內勁」。外家用拳攻擊,扭腰出擊把肢體關節的部位回縮,再瞬間送出去,雖是握拳出力,但仍有「內勁」在其中。
太極拳是內家拳的一種,是以身體本身的內轉來表現「勁」不是用緊握拳頭出力的方式表現,所以太極拳是勤練身體的內轉,而不去刻意加強手、腳、肢體的硬度。
依太極拳法所練出來的「太極勁」,表現在肢體上,從外觀來看指向是一種瞬間的顫動,有些像是跳夏威夷草裙舞時肚皮上的顫動,但隨著「太極勁」的功力越來越深,這種可見的顫動會越來越小,小到不明顯。但頻率反而越來越高,王晉讓老師在教我推手時,我一搭上他的手,就可以明顯感覺到他身上有震動頻率在,但外觀上都看不出來他有任何抖動的動作,王老師他身體內的「震動」就是「太極勁」。碰觸到「太極勁」的感覺是一種震動力,這種震動力就是「太極勁」給人觸摸的感覺,但「太極勁」可以很溫柔也可以很有殺傷力。「太極勁」可以說來就來說停就停,不需任何準備是操之在我,但有外力攻擊時順其勢一下就發勁,就像火花一樣碰觸一下就引爆開來。

第二篇「太極勁」的練法

先看過「太極勁」才能練「太極勁」
要練「太極勁」至少要先看過「太極勁」,這和搖呼拉圈是一樣的,要先看過人家搖,知道搖呼拉圈是怎麼一回事,再拿起呼拉圈自己試著搖搖看,模仿著搖。慢慢就可以搖出來了。
王晉讓老師在看過祖師爺楊虎打過一趟帶勁的拳架後,回來再練拳架就變了,所以要練「太極勁」至少要先看過「太極勁」,看過才會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沒看過「太極勁」,是練不出「太極勁」的。沒看過的東西就沒有模仿的樣子,沒看過也沒經過人的解釋過,腦筋裡沒有藍圖,沒有想像空間要憑空練出來除非你是一代宗師,可以創出太極拳的人。
看過老師打拳同時要模仿老師打拳,感覺老師的拳架、拳勁、看老師打拳眼到、心到,從模仿開始。我自己練太極拳也是從模仿開始,練太極拳要先把拳架打完,打拳架時必先求開展,「太極勁」要發勁時在骨縫之間,在開展中讓骨縫開一點,讓勁在骨縫之間走動。勁在骨縫間才不易傷筋骨,王老師他打給我們看後就是多練,而且要練到整個身子都鬆透。腿勁肺活量練到有基礎後,再要求其他的就容易上手。模仿久了之後,身體有一點感覺就依這個感覺走去擴充,從腰到手腳貫穿到四稍,每一次的感覺會不一樣,有心得後會覺得有不對的地方需要改進。初練「勁」,「勁」和力都是用氣催出來的,練「太極勁」就是要從練拳架開始由外圈向內,會感覺力慢慢擴大,有如燒開水火慢慢燒燒到水滾「勁」自然成。練「勁」時要注意從有招練到無招,練到可以發「勁」的時候,發勁的頻率要一次比一次高,一次比一次要細。要練「太極勁」要先把太極拳架練好,一遍又一遍的練,同時配合身體裡的彈抖神經系統,像貓平常爪就東抓西抓,抓來抓去要用就熟練了,太極拳招是配合「勁」的運用,發「勁」時;肢體透過拳招就知道要怎麼配合。拳架裡面呼吸長、短、快、慢都設計好了,轉腰、彈抖有了勁的感覺後,主要要先有了感覺;就能朝這個方向練慢慢就有了。
練「太極勁」要一邊練太極拳招一邊自己體會尋找,能量愈大頻率愈細,「勁」才會愈大。起落開合與蓄和發有關,沒有練不出來的,步隨身換身子來打拳,手腳來配合。
要把「太極勁」練好,除勤練外要多體會多觀察周邊的自然現象,太極拳架一起一落一開一合,用的是柔和的力量,練拳時沒人當有人打才叫練拳。如果是毫無目的的動來動去,那只是運動身體,而真正對敵時則要有人當無人。
任何拳都有快慢,只偏快或偏慢都不恰當,太極拳打慢時是養,養身體讓氣息柔順,讓姿勢正確,但太慢則會出現遲滯:打快是運用;初練者如動作太快,姿勢和內在的要求會遺漏。
練拳也要讓自己在不同的還環境下練,讓自己到處都可以適應,運用自如。太極拳每一招練到最後都是一個圈,一個「太極勁」,一個「忽雷勁」。也就是一個掤、履、擠、按、採、挒、肘、靠,太極拳的道理就是圓,把圓運用得很自如。

練「太極勁」要從太極拳入門
要練「太極勁」就要從練太極拳開始,太極拳的拳架是前人所創的練習方法,開始是從頭腦記著招式以身體去練,要鍊到很熟了,不用思考就可以打拳身法很自然的地步。
趙堡太極拳忽雷架是許多拳架中的一種,招招可以發「勁」,所以練趙堡太極拳忽雷架來練「勁」,是非常適當的方法。練趙堡太極拳忽雷架沒有練習場地不足的問題,一般在家裡都可以練,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練趙堡太極拳忽雷架不佔地方,以前我和郭冬寶、鄭國輝等師兄弟晚上10點多在我家;約5個榻榻米大的房間練,有七、八個人在場,一個人練其他人只能看,這就證明練趙堡太極拳忽雷架;只要在一個小空間就可以練,關鍵在於練得夠不夠。
一般來說每天練個三、五趟拳是還不夠塞牙縫的,一天練個30遍才能練出功力,所謂功力就是;要有腿力、肺活量要夠,這是功力的基本表現。多練多打拳一天打二、三十遍和只打一兩遍;對拳的體會是絕對不同的。爲什麼要有功力呢?這就像用引擎抽水,引擎馬力小水只能抽到一樓,引擎馬力大時就能抽到更高樓層抽得遠;「勁」也一樣,「勁」道不足所發出的「勁」送不到四肢手指腳趾已經沒了,有如小學生投球和職棒選手投的球功力是不一樣的。也就是馬力夠大,引擎的轉速才有力,多練就是要練筋骨強勁,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的基本功夫。
練拳需「用心」和「勤快」,少了這兩樣,練拳只是說說而已。也就是練拳要如王晉讓老師所說:「除勤練外還不能傻練,要用心,不夠用心興趣就不多,就難以有成。」
趙堡太極拳忽雷架拳架要盡量打低,這樣關節才拉得開,拳架打太高也就是身型太高,沒有蹲下去。拉不開拳架關節就拉不了那麼大,虛實轉換就轉換不過來,拳架打低練得札實,下身就愈來愈沉這樣身子才會有力。
練忽雷架要在起、落、開、合中去練,這樣自然可以調整呼吸,增強體力,打拳時拳勢一開氣自然就進來,拳勢一合氣自然就出去。起、落、開、合一呼一吸有長有短,隨著動作的緩急呼吸自然跟上,不要刻意去強調呼吸,動作大慢呼吸就自然大而慢,動作小而快呼吸也就自然小而快。
拳經上說:「起、落、開、合就是拳經。」練拳時注重起、落、開、合就是練腿勁、練呼吸,練拳的動作要有快慢,練拳要從身不由己練到全身一致。在練忽雷架的過程中自然就有練氣,不必刻意強調調息,清朝武禹襄所著「十三勢行功要解」所說「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所謂『氣遍身軀不稍滯』也」。又說:「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氣,在氣則滯。」練忽雷架是根據太極拳架動作的快慢,呼吸自然來配合,如特別去強調調氣,反而容易產生「在氣則滯」的現象。
初學者打趙堡太極拳時若是很專心,打完一趟拳會很累,但打久了熟了自然了,練完拳的感覺是身體空洞、寂靜、周身舒服,這才是正確的太極拳。
練趙堡太極拳是練得愈累回覆的愈快,所以練趙堡太極拳是;補充自己的能量而不是損耗自己的體力。是一種滋養,能量消耗後能再給予補充,也就是打累了休息一下體力自動又回復過來,如果有這樣的感覺練趙堡太極拳就是正確了。
練趙堡太極拳要練到;使身體每一個細胞都照著意念總指揮一起走,如果做到這樣,雖然練的是軟動作,照樣可以增加力氣。
練拳要避免受傷,轉腰動作開始要慢,才不會扭傷、慢慢來不急才不會受傷,猛一下很容易受傷,練發「勁」時;覺得自己轉得不舒服,就要輕一點、小一點,轉速不離開自己的關節結構就不容易讓自己不舒服,功力愈高圈就會轉得愈小,身體外的轉動就不大看得出來。
練拳時要特別注意自己身體的感覺,蹲下時身體很累或頭往前不正,這些感覺都要注意,發勁時如果蹲下去轉不動或起不來,可以利用一起一落那個很小的落差空間發勁,在那ㄧ個小點,「勁」的轉速就可以出來了;如果是要起來站好的,蹲下去也要站起來後才能發「勁」,那這個「勁」就死了。
練趙堡太極拳忽雷架把太極拳武術的技巧和能量的儲存;都做了完善的歸納。從防守到攻擊都有很完整的方法,有系統的定位;但在武術上沒有說什麼是「天下無敵的功夫,主要是比誰的內勁儲存量高、技術更靈巧、修為更高、經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