蕈菇圖鑑: 比一比就知道 | 誠品線上

くらべてわかるきのこ 原寸大

作者 大作晃一; 吹春俊光/ 審定
出版社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蕈菇圖鑑: 比一比就知道:詳介440餘種食用蕈類、有毒蕈類,除物種辨識特徵說明外,另針對相似種做比較,讓您一目了然!■以學術分類為基礎,詳介蕈類的分類、生長形態、菌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詳介440餘種食用蕈類、有毒蕈類,除物種辨識特徵說明外,另針對相似種做比較,讓您一目了然!●以學術分類為基礎,詳介蕈類的分類、生長形態、菌蓋狀態、菌環、菌柄等重要知識,讓讀者閱覽後即能大致掌握同一類群的蕈類特徵。●將各種外形相似的蕈類擺放於同個版面作比較,讀者可清楚分辨其差異。●蕈類圖片以原寸大小作呈現,讀者不僅能掌握物種實際大小,就連蕈類根部形狀等重要形態特徵都能清楚觀察。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大作晃一千葉縣出生。自然攝影師。騎著越野車奔馳在山林間的過程中,開始對蕈類產生興趣,此後持續將精力運用在蕈類攝影上,替國內外圖鑑提供諸多照片。擅長以深度合成技巧對焦於被攝物整體進行拍攝,本書也用上這個技巧。最近除了蕈類之外,也拍攝植物、昆蟲。著作有《享受發現樂趣之蕈類樂園》(山與溪谷社)、《美味蕈類與有毒蕈類》(主婦之友社)、《小學館的圖鑑NEO花》、《小學館的圖鑑NEO花貼紙》(小學館)等多部。吹春俊光福岡縣出生。京都大學農學院畢業,農學博士。一九八七年起協助千葉縣立中央博物館的成立準備工作,爾後也在該館任職。三十年來持續研究千葉縣的蕈類。對生於動物糞便的蕈類(糞生菌類)、分解動物屍體、糞便而生的蕈類感興趣,二○一五年發表新發現的新種蕈類──五十嵐鬼傘(Coprinopsis igarashii)。著作有《蕈類底下有屍體長眠》(技術評論社)、《享受發現樂趣之蕈類樂園》(山與溪谷社)等。■譯者簡介黃薇嬪在譯者之路上兢兢業業經營十數寒暑,主打低調路線的日文譯者是也。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本書使用方式術語說明10個觀察蕈類的基本方式分辨關鍵主要蕈類查詢表實體大小圖鑑●擔子菌類糙皮側耳、金頂側耳等(糙皮側耳科等)月夜菌、香菇、美味扇菇等(月夜菌科、小菇科)牛排菌(牛排菌科)雙色蠟蘑、灰酒紅蠟蘑(軸腹菌科)大蓋小皮傘、紫條溝小皮傘(小皮傘科)紅汁小菇、發光小菇等(膠孔菌科)紅菇蠟傘、錐形濕傘等(蠟傘科)壯麗環苞菇等(壯麗環苞菇科)松茸等(口蘑科)灰褐紋口蘑、黃綠口蘑等(口蘑科)紫丁香蘑等(口蘑科)玉蕈離褶傘、煙色離褶傘等(口蘑科、離褶傘科)巨大口蘑、深凹杯傘等(口蘑科、離褶傘科)肉質粉褶菌、褐蓋粉褶菌等(粉褶菌科)灰光柄菇、黏蓋包腳菇等(灰光柄菇科)毒蠅傘、擬橙蓋鵝膏等(鵝膏菌科)中華鵝膏、刻鱗鵝膏等(鵝膏菌科)豹斑鵝膏、假球基鵝膏等(鵝膏菌科)假褐雲斑鵝膏、暗灰鵝膏等(鵝膏菌科)鱗柄白鵝膏、橙蓋鵝膏白色變種等(鵝膏菌科)圓球根鵝膏、裸托鵝膏等(鵝膏菌科)苞腳鵝膏、錐鱗白鵝膏等(鵝膏菌科)高大環柄菇等(傘菌科)紫紅蘑菇、銳鱗環柄菇等(傘菌科)球基蘑菇、毛頭鬼傘等(傘菌科、鱗傘科)墨汁似鬼傘、絨毛脆柄菇等(鬼傘科)黏小奧德蘑、金針菇等(膨瑚菌科等)蜜環菌等類(膨瑚菌科)磚紅垂幕菇、簇生垂幕菇等(球蓋菇科)小孢鱗傘、滑鱗傘等(球蓋菇科)蠟鱗傘、黃鱗傘等(球蓋菇科)皺環球蓋菇、柱狀田頭菇等(球蓋菇科)阿根廷裸蓋菇、橘黃裸傘等(球蓋菇科等)蝶形花褶傘、黃環鱗傘等(糞銹傘科)黃絲蓋傘等(絲蓋傘科)土黃滑鏽傘、長根滑鏽傘等(層腹菌科)緣紋絲膜菌等(絲膜菌科)亮色絲膜菌、皺蓋絲膜菌等(絲膜菌科)黃褐絲膜菌等(絲膜菌科)毒紅菇、塞尼斯紅菇等(紅菇科)多汁乳菇等(紅菇科)紅汁乳菇等(紅菇科)卷邊網褶菌、紅鉚釘菇等(網褶菌科、鉚釘菇科等)瑰紅牛肝菌、日本海氏牛肝菌等(牛肝菌科等)黃乳牛肝菌、厚環乳牛肝菌等(乳牛肝菌科等)亞絨蓋牛肝菌、毒牛肝菌等(牛肝菌科、圓孢牛肝菌科)絨蓋條孢牛肝菌等(牛肝菌科)美味牛肝菌、金黃條孢牛肝菌等(牛肝菌科)變色疣柄牛肝菌、異色疣柄牛肝菌等(牛肝菌科)皺蓋牛肝菌、半裸松塔牛肝菌等(牛肝菌科等)綠蓋粉孢牛肝菌、黑蓋粉孢牛肝菌等(牛肝菌科)雞油菌、毛釘菇等(雞油菌目雞油菌科、釘菇目釘菇科)卷緣齒菌、虎掌菌等(雞油菌目齒菌科、革菌目煙白齒菌科等)白黑擬牛肝多孔菌、赤芝等(革菌目煙白齒菌科、多孔菌目多孔菌科)長齒白齒耳菌、舞菇等(多孔菌科等)奶油絢孔菌、地花菌等(多孔菌目擬層孔菌科等)白鬼筆、竹蓀等(鬼筆科、籠頭菌科)黑木耳、茶銀耳等(木耳目木耳科、銀耳目銀耳科等)●子囊菌類西里伯毛粉盤菌等(盤菌科等)鹿花菌、美味羊肚菌等(平盤菌科、羊肚菌科)日本假柄灰孢、叢生肉棒菌等(散囊菌目大團囊菌科、肉座菌目肉座菌科等)●專欄蕈類觀察之採菇去圓形蕈類珊瑚形蕈類冬蟲夏草擔子菌類與子囊菌類

商品規格

書名 / 蕈菇圖鑑: 比一比就知道
作者 / 大作晃一; 吹春俊光 審定
簡介 / 蕈菇圖鑑: 比一比就知道:詳介440餘種食用蕈類、有毒蕈類,除物種辨識特徵說明外,另針對相似種做比較,讓您一目了然!■以學術分類為基礎,詳介蕈類的分類、生長形態、菌
出版社 /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4432653
ISBN10 / 9864432656
EAN / 9789864432653
誠品26碼 / 2681475742008
頁數 / 27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5X22.5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10個觀察蕈類的基本方式

各位必須事先知道的10個找尋、辨識蕈類的方法。



1.蕈類出現的時期

蕈類多半出現在秋季,不過事實上一整年都能看見。在櫻花盛開的季節有美味羊肚菌、晶蓋粉褶蕈。梅雨季節開始出現各式各樣的蕈類。夏天則是牛肝菌類最多。冬天的蕈類很少,不過主要的可食用蕈糙皮側耳、金針菇是在這個季節出現。



2.蕈類生長的環境

一旦了解蕈類生長在什麼樣的環境就不難尋找。請仔細觀察蕈類喜歡的植物附近地面、落葉或苔蘚間、樹墩、倒樹或枯樹等。地面滿是華箬竹覆蓋,或乾燥的地方則少有蕈類。



3.注意附近有什麼樹

生活方式不同,生長的蕈類也大不相同,大致上可分為菌根菌、腐生菌、寄生菌三類。多數蕈類都屬菌根菌,長在活樹的樹根吸收營養。蕈類通常與特定植物關係密切,因此可先確認發現蕈類時附近有哪些樹。



4.注意適合生長的場所

長在地上的蕈類是地生,從枯樹等木頭長出來的蕈類是木生,不同蕈類的情況不同,這就是分辨重點。但是有些蕈類儘管看來是從地面冒出來,也有可能是生長於埋在地下的木頭上,或長在落葉上。



5.蕈類的成長階段與乾燥程度不同,外觀也不同

有些蕈類在不同成長階段也有不同的顏色與外型變化。只要找到一朵蕈類,就有可能在附近找到其他同樣的蕈類。盡量多找幾個狀態不同的個體確認。此外,有時蕈類潮濕時、乾燥時的顏色與黏性狀態也不同。



6.蕈類要從基部採下

蕈類的基部形狀也是重要的辨識重點。特別是豹斑鵝膏的夥伴,基部的菌托就是觀察重點。觀察時,請使用花鏟從基部小心採下。此外,有些蕈類一摸到就會變色,或表面的疣點、鱗片就會脫落,採集時請謹慎避免破壞蕈類。



7.採下後,注意菌蓋外側、內側、菌柄

查詢有菌蓋與菌柄的蕈類名稱時,請注意菌蓋表面與內側、菌柄,全面盤點菌蓋表面的顏色與花樣、黏性與線條、鱗片的有無,看看菌蓋內側是菌摺、菌管還是齒針等;除此之外,菌蓋的顏色、密度、與菌柄連接的方式、菌柄有無花紋、菌環與菌托等也別忘了觀察。有些蕈類的菌肉會變色,或味道、香氣有特色。



8.孢子的顏色是分辨蕈類類群的重點

同樣類群的蕈類,其孢子的顏色有類似的傾向,因此有助於用來辨識蕈類。孢子的顏色有黃色或綠色,不過大部分是白色、粉紅色、褐色、紫褐色、黑色這五色。成熟的蕈類菌褶多半會染上孢子的顏色,所以也是推測孢子顏色的依據。



9.有許多蕈類沒有名稱。請勿隨意採食

想要正確分辨蕈類的種別,多半須透過顯微鏡觀察。此外,目前推測日本大約有一萬種蕈類,當中已命名的只有三分之一,因此請勿食用無法確定或沒有名字的蕈類。另外,沒有方法可簡單分辨所有有毒蕈類,所以請務必一一記清楚。



10.參加鑑定會是成為蕈達人最快的捷徑

想要靠著自學記住所有蕈類太辛苦。參加各地舉辦的蕈類鑑定會,請教了解蕈類的人才是捷徑。利用圖鑑複習鑑定會上所見所聞很有效。此外,去販售當地鮮採蕈類的銷售中心看看各式各樣的蕈類,也能學到很多。

活動